(經典)《童年》讀後感1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典)《童年》讀後感14篇

《童年》讀後感 篇1

每個人的童年各不相同,有的人的童年充滿歡聲笑語,有的人的童年刺激精彩,還有的人的童年卻是烏雲密佈……今天,讓我們開啟這本書——《童年》,走進書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

阿廖沙,一個不幸的'小男孩,他的童年裡滿是驚懼與不安,唯一能帶給他溫暖的只有他的外祖母。他三歲喪父,隨著母親投奔外祖父一家,從此他的悲慘命運拉開了帷幕。他沒有親人的關愛,也沒有祖輩的寵愛,更沒有父母的疼愛。他經常遭受親人的毒打,聽到的都是親人的冷嘲熱諷。他就像一個皮球,誰要是不開心都可以踢他幾腳。正是這樣的環境,讓阿廖沙的童年佈滿烏雲。看了他的童年,我不禁感慨:相比阿廖沙,我們就像是生活在蜜罐裡的小公主、小王子,每天享受著親人的問候,祖輩的關愛,還有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

可是我們中的很多孩子偏偏不知福,即使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還要動不動就向親人發脾氣,很多都變成了家中的“小霸王”,大人口中的“熊孩子”。他們不懂忍耐,只會哭鬧;不懂分享,只會爭奪;沒有同理心,只會指責。這不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的童年該有的樣子。

我們應該像阿廖沙學習,即使在“烏雲密佈”的環境下,也能找到一束光,努力追求光明,刻苦學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童年》讀後感 篇2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裡,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廖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在綠色學校裡,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了後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廖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廖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裡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嗎?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後感 篇3

暑假裡,每天完成作業後,我感到十分無聊。那天,我看見書架上有一本書,名字叫做《童年》,便拿來看了一會兒,沒想到看入神了。看完之後,我的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叫做阿廖沙,他的家庭十分悲慘,我非常同情他。阿廖沙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母親也拋棄了他,把她丟給外公和外婆撫養。外公的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打阿廖沙和外婆,不過幸好外婆十分疼愛他。過了很多天,阿廖沙的母親回來了,她帶回來了一個新的父親。那時,阿廖沙變了,他變得不愛與人來往,一個多麼天真可愛、陽光活潑的小男孩變成了這個樣子。

比起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我可比他幸福的太多太多了。我的童年生活就像一個美麗而又溫暖的'天堂,而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卻像一個陰冷黑暗的閣樓。

有一天晚上,奶奶把晚飯燒好了放在桌子上,我瞄了一眼菜,就一邊跺著腳,一邊大喊: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吃這些菜,沒有一個是我喜歡吃,快點重新做!

你啊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小時候都沒有吃的食物,每天都餓著肚子,那時只要有食物,我們都不管好不好吃,拿起來就大口大口的吃,你們現在有這麼多好吃的食物,竟然還挑食,真是敗家呀!奶奶皺著眉頭,用手指著我說道。但是她後來還是為我在重做了兩道,我愛吃的菜,我才停止了哭鬧。

當時我可真是不太懂事,竟然身在福中不知福,而阿廖沙卻沒有這麼美好的童年,還比我懂事很多,他是多麼想擁有我這樣養尊處優的童年啊!我感到十分愧疚,我以後可不能再這麼胡鬧了。

《童年》讀後感 篇4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智慧,思想火花的結晶,它使我們能夠拓展知識,讓我們提高閱讀水平。”

《童年》這本書是高爾基的著作內容之一,這本書記載了他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讓我看到了他童年時的苦難,外祖母以及描繪得生動具體形象,正是外祖母給少年時的高爾基帶來了發展良好的影響,讓他成為了自己一個更加堅強獨立而又具有善良教育的人。

這本書的第一章讓讀者感到有點悲傷,高爾基的父親去世了,文章用了詳細的描述,說明父親的去世對家庭有很大的影響,父親永遠離開了他,但年輕的高爾基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他和他祖母的祖父住在一起,他的祖父非常善良,而他的祖父卻冷酷貪婪。在關於他殺人的祖父的這一章中,加斯把重點放在了他可怕的憤怒上。加斯被毆打後,他非常恨他的祖父,以至於他想反覆踢他以示報復,但後來他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道歉,並用這件事來教導加斯人生的教訓。這表明他的祖父也有和藹可親的`一面,而蓋茲雖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但還是和他意見不合。與此同時,他親眼目睹了他的叔叔們,為了一點點財產,自私而貪婪,這些財產已經深深地烙印在蓋茲的靈魂裡,很難相信,甚至是否認,對過去的回憶,這讓他感到厭惡。

最後母親的死使他不得不離開這裡,讓他最終走向了人生新的篇章。

高爾基的故事讓我對他感到最親切的同情,相比發展之下,也讓我更加應該珍惜我現在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 篇5

《童年》的一天,“我”大病初癒,看護“我”的父親卻不幸染病身亡。“我”跟隨母親坐船到外祖母的家鄉尼日尼去生活。

無憂無慮的日子很快結束了。人與人之間充滿欺詐與爭鬥。外祖父是當地染坊行會的頭子。“我”跟隨母親回去的時候,兩個舅舅正在鬧分家。雅科夫舅舅的孩子薩沙唆使“我”將過節用的白桌布染藍,致使我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在外祖父家有個心地善良的夥計,外號叫“小茨岡”。

他懂行能幹,外祖父很器重他。他常常在外祖父打“我”的時候,儘量地用自己的手臂擋著鞭子。一次,兩個舅舅和他一起搬運一個十分沉重的橡木大十字架。他絆了一跤,兩個舅舅竟只顧自己保命,聽任他被砸死了。 “我”驚愕地睜開懵懂的雙眼,注視人世間的殘酷與黑暗,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援了“我”。

佈滿陰霾的日子裡,只有外祖母是“我”唯一的溫暖。她給“我”講上帝的天堂、鬼娶媳婦的故事,又常常向“我”回憶起當年“我”的父母相戀、共同生活的情景。一次,夜裡突然失火,人們都手足無措。外祖母不顧自己的'安全,衝進火裡,抱出了隨時可能會爆炸的硫酸鹽罐子。她又指揮聞訊而來的鄰居,和家人一起撲滅了大火。她的果敢能幹,連外祖父都不能不歎服。她給“我”無限的安慰,將真、善、美的種子悄悄埋在“我”幼小的心靈裡。 “我”上了一陣子學,後來母親去世了。越老越吝嗇的外祖父不肯再養“我”,於是“我”就到人間自己“混飯”吃去了。

《童年》讀後感 篇6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樂的,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高爾基的童年卻和我們的童年格格不入,他的童年是黑暗而又殘酷的。高爾基長大成人後,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童年》。我讀完之後,受益匪淺。

童年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喪父後便和母親在外祖父家生活。在年幼的阿廖沙的眼裡,成年人的世界是多麼慘酷。在祖父家裡,舅舅們整日為了家產爭吵鬥毆,家裡的外祖父毒打女人和兒童。只有外祖母給阿廖沙帶來了一絲暖意,才使阿廖沙在這樣黑暗的環境裡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正直、善良的人的故事。

阿廖沙,他的生話是多麼悲慘,和他一比,我們倒像個小皇帝,整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我們有時還要“雞蛋裡挑骨頭”,說這說那,不知道珍惜。

在這本書中,外祖母的形象令我最為深刻。她慈祥,善良,和藹可親,樂觀。她願意把生活中的一切壓力全承擔下來並毫無怨言。她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與詩意的勞動婦女。她對生活的那種樂觀令我佩服。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生活是那麼好,可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得不到滿足就生氣,有的.甚至離家出走。生活在這美好的生活的我們,雖然沒有人的童年是像阿廖沙那樣的,但我們卻更要成為像阿廖沙那樣勇敢、正直、堅強的人!

雖然讀完《童年》已有了一段時間,但書中的內容令我難忘。

《童年》讀後感 篇7

童年的作者是高爾基,而這本書寫的就是這位鼎鼎大名的作者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但是,高爾基筆下的童年,總是讓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我很喜歡《童年》裡的萬尼亞舅舅,他在逆境下的開朗活潑,實在讓人欽佩,我真的應該向他好好取取經了。萬尼亞舅舅對小主人公阿廖沙的影響是巨大的,萬尼亞舅舅跟大人小孩都合得來,而且特別機靈,真的很讓人妒忌啊!要不是阿廖沙的其他兩個舅舅,萬尼亞也就不會死了,那麼善良可愛的一個人啊,在那兩個舅舅的“欺壓”下離開了人間,為這件事,我還憤憤不平了很久。

講到這裡,我真的應該為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做一個“批判大會”。為什麼他們要害死萬尼亞,那麼好的人兒啊,都是因為錢,米哈伊爾和雅科夫最終還是沒好果子吃的`,這倒讓我心裡帶來一絲慰藉。可是,可憐的阿廖沙啊,不再有人對他嘻嘻哈哈了,不再有人為他擋鞭子了。

阿廖沙的外公,一個脾氣古怪的怪老頭,真是讓人琢磨不透他,他有時還會打阿廖沙呢,阿廖沙,這個可憐的孩子。不過幸好,阿廖沙還有他那慈祥的外祖母,生活不會太慘。

如果,我遇到這樣悲慘的童年,我會怎麼辦呢?或許,我會逃避,而有人說,我會像阿廖沙那樣勇敢的面對,但是,如果真的發生在我們身上,能不能真的像阿廖沙那樣呢?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從小已經習

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了,從小錦衣玉食的我們,不太可能會那樣堅強吧。逆境在眼前,我可能會硬著頭皮上,但更多可能是以眼淚來解決。我真的不敢相信有人會這樣堅強,高爾基能輕鬆過去的坎,我們或許費再大力氣也過不去吧,凡事,還講一個毅力。這,應該是我們讀書最大的收穫了吧!

《童年》讀後感 篇8

暑假裡,我閱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初讀時,懵懵懂懂,於是按照老師的推薦,去搜尋了《童年》的電影來看。看完電影,我又重新開啟書,細細品味了書中各種人物的情感。

高爾基的童年雖然苦澀,但成長過程卻是給人以一種催人向上的力量。書中的阿廖沙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失去了生活依靠的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外祖父的脾氣很差,總是喜歡嘲笑他人,動不動就打人罵人,讓人非常討厭。他的兩個舅舅也是自私自利、貪婪殘暴的化身。慶幸的是,與令人畏懼的外祖父、舅舅不同,外祖母為人善良、熱愛生活,她似乎可以容忍一切。在無數個夜晚,阿廖沙依偎在外祖母身旁,如痴如醉地聽著她講各種民間故事,外祖母是阿廖沙童年生活的.慰藉和光亮……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呀,我們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聽著老師講課,回到家就有父母精心準備的美味佳餚……當我們在學習上、生活中遇到一點點的小困難時就會退縮,就會埋怨生活的不公,現在想起來是多麼的可笑,這些困難和挫折與阿廖沙相比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感恩為我們創造幸福童年的人,同時我也明白了要珍惜時間、珍惜轉瞬即逝的童年,努力學習,哪怕身處逆境,也要像高爾基一樣,堅強獨立,努力拼搏,去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童年》讀後感 篇9

讀完高爾基的書《童年》,我受益匪淺。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今天是多麼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當他5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生活變得更加艱難。他和他的母親住在他祖父的房子裡。因為家裡很窮,高爾基不得不穿他母親和祖父的衣服。想到這裡,我不禁感到有些慚愧。因為儘管我們有如此好的'條件,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被祝福,我們經常挑選。

為了上學,高爾基不得不撿破爛掙錢。當他沒有去上學時,他一大早就起床,拿著一個大布袋,走在街上,拿起一些破布,賣給廢品處理。只有運氣好,一個人才能掙半盧比。如果一個人運氣不好,高爾基的學校教育就不會實現。我們現在不用擔心學校裡的任何事情。我們過著美好的生活,有衣服可以穿,有食物可以張嘴。相反,為什麼我們不珍惜我們的生命,為什麼我們不更加努力學習?

零花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嘲笑他的“臭”味。我認為氣味不好的不是高爾基,而是那些故意嘲笑高爾基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只有這樣,它們看起來才“臭”。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變成了他學習的動力。他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愛戴和尊敬。

我合上書,不禁想了很多。這是我的閱讀報告

《童年》讀後感 篇10

最近,我讀了《童年》這本書,有了一些感想。

《童年》這本書寫了作者從三歲到十歲的生活,揭露出黑暗、殘暴、貪婪的世界。

在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外祖父和外祖母。外祖母是一個慈祥、鎮定、誠實的人。她總是引導作者走上光明的道路;而外祖父是一個暴君,是一個貪婪,膽小的人。

外祖父經常毆打外祖母,常常喝酒,偷家裡的錢財,毫無學識,他後來成了一個真正的乞丐。外祖父母兩人成為了鮮明的對比。我最喜歡的是外祖母的光明,沉著和勇敢。

書中講到,在一次火災中,外祖母沉著地指揮大家滅火,第一個衝進染房裡拿出硫酸鹽,有序地讓鄰居撤離,得到了大家的'尊敬,而外祖父卻只會躲在屋子裡低聲哭泣。

通過這本書,我聯想到自己的母親。在生活中,引導我走向光明道路的人是我的母親。

在我小的時候,是母親教我如何寫字和唸書,教會我如何待人友善,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當我遇到困難時,她總是激勵我勇敢地面對困難,不要退縮。當我感到苦悶時,母親總是用心地開導我,使我開心,讓我走出陰影。

當我犯錯時,母親也總是耐心地教導我。尤其是這次跆拳道黑帶升級考試,我因為訓練得不多,非常缺乏信心,一度退縮不敢去參加考試,但在母親不斷地鼓勵下,我終於鼓起勇氣,奮力拼搏,最後通過考試終於拿到了黑帶。

當我失敗時,我總會想起書中的外祖母,她像我心中的一盞明亮的燈,照亮前路,指引我走向正確的道路。《童年》將伴我一生。

《童年》讀後感 篇11

“我覺得你們應該在課餘時間中,多讀讀《童年》這本書。好,那現在下課!”奇怪,老師為什麼這麼推薦《童年》,難道這本書真的又那麼好看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從圖書館裡借來了《童年》。看完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老師為什麼要讓我們可這本書,因為這書實在太好看了!

《童年》主要講了:主人公阿廖沙在四歲的時候,父親不幸病死了。在經濟壓力下,母親無奈只好帶著年幼的阿廖沙跟著外祖母去投靠外祖父。卻沒想到這竟是一個噩夢的開始!外祖父開著一個快要破產的小染房,也許正因為這一點,外祖父的脾氣很暴躁,人還有點貪婪!總愛拿自己的孫子們來出氣。更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兩個兒子也不必他差。一個酗酒鬧事,一個將自己的妻子活活打死。阿廖沙在這個家庭中註定不會有好日子過!

但外祖母和伊凡似乎就是這不幸中的幸運!外祖母是阿廖沙的精神支柱,外祖母不論遇到了什麼,她總是那麼樂觀,也總能將這樂觀傳染給阿廖沙。伊凡則是阿廖沙最好的玩伴,最鐵的'哥兒們!每當阿廖沙被外祖父打的時候,伊凡總是跑出來護著阿廖沙,讓外祖父的鞭子打在自己身上,讓自己為阿廖沙分擔一點痛苦!就這樣,阿廖沙在這個家中過了一天有一天,直到阿廖沙的母親下葬之後,外祖父讓阿廖沙去“人間”混飯吃……

這本書似乎觸動了我內心中最柔軟的那塊地方!這是一本自傳形式的小說,作者高爾基就是主人公阿廖沙。這讓我怎樣想象?高爾基竟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再看看我們,從小過的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從小就是在明亮的教室中汲取知識;從小就是在父母的關愛中成長……真希望那些擁有與高爾基相似的孩子們不要自甘墮落,相信幸運之神會眷顧你們的!

《童年》讀後感 篇12

讀完了《童年》,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列克謝生活在令人窒息的黑暗天地,然而,悲慘黯淡的童年生活並沒有讓他就此沉淪,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讓他勇氣為刀劍。在成長的道路上披荊斬刺。最令我佩服的,正是阿列克謝這種既堅強又樂觀的精神。

在外祖父家,在那個陰暗籠罩在家庭裡,阿列克謝受到欺凌,但是他依然很堅強。他敢於挑戰外祖父的權威,鞭子暴打也不會讓他屈服下來,他既懂事又能幹,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自食其力了,在街頭上撿著破爛而來養活自己……

當然,阿列克謝的童年自然有著溫情的一面。外祖母的呵護下讓他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小茨岡”、“好事情”等等一些好朋友的.陪伴下,又讓他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貴與重要性!

在暗無天日的每個日子裡,阿列克謝還是可以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因此正是這些東西讓它變得既堅強又樂觀了,讓他再飽受磨難,自食其力的同時,也依然可以保持著兒童的美好天性。好奇心和求知慾,也讓他更加富有了愛心,樂於助人的心、同情心等等。可是最後因為阿列克謝的母親不幸去世了,阿列克謝又在他的外祖父的勸說下,不得不獨自一個人走向人間。

跟阿列克謝相比,我是幸福的,而我卻不珍惜,總覺得一切是那麼平淡無味,讀完《童年》後,我才真正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相信,從阿列克謝身上的啟迪會讓我終身受益。

《童年》讀後感 篇13

有人曾說:“童年是一本書,要靠自己去細細品嚐??”在我看來,《童年》不僅僅是一本讓人品味的書籍,更是一部待人譜寫的小說。《童年》這本書是由蘇聯的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寫的,讀完這本書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主要講了阿廖沙三歲時,從父親病故,隨著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與外祖父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到外祖父家常常見到兩位舅舅為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批判了市民的殘暴,寫在母親死後與外祖母相依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畫了外祖父的貪婪吝嗇,外祖母的寬厚善良等。

在看這本書時,我的心情非常複雜,和高爾基那不幸的童年比起來,我深深地體會到: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怎能不好好學習,好好珍惜呢?

想到這兒,我更是被高爾基的精神所感動。同樣都是童年,他的童年是多麼悲慘,而我們的童年不僅沒有經歷過被鞭子抽的滋味,也不會看到有為了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而且還是那麼幸福,整天開開心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穿的都是新衣服,卻不懂珍惜。高爾基能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下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而我們呢?有這麼優越的條件,就應該認真讀書,將來報恩於父母吧!

讀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在我們前行的道路中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人生中的坎坷,但只要像高爾基一樣決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他那決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童年》讀後感 篇14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我讀過很多的書,有《童年》、《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童年》。

高爾基,他的一生無數輝煌,他的童年卻歷勁磨難。自幼喪父,隨母親投奔外祖父,但那並不是幸福的開始,反而是苦難的前奏。《童年》這本書的主要人物阿廖沙,就是高爾基的化身,講述高爾基的童年生活。讀完這本書,我不禁為阿廖沙的經歷感到心酸。冷酷暴虐的外祖父經常毒打他,只愛錢財的兩個舅舅冷淡他,表哥薩沙總是捉弄他,除了外祖母,幾乎沒有人關愛他。

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了爭奪財產,總是吵架鬥毆,阿廖沙在這種家庭中,過早的體驗了人間的.痛苦與醜惡,外祖父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慫恿夥計去偷東西,按放高利貨,趕走眼下的夥計格里高裡,讓他成為乞丐……

和阿廖沙悲慘的童年相比,我們的日子就幸福多了。我們的生活是快樂的,幸福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不缺少關愛。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聽老師純純教導,放學回家,父母將好吃的端到面前,對我們噓寒問暖。我們應該感到幸福。《童年》喚醒了我,我們也要長大;教會了我,它讓我知道,要像阿廖沙一樣,堅強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苦難,這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我不會再懼怕苦難,再懼怕失敗,因為這些與阿廖沙的悲慘命運比起來,是那麼的微不足道。與他相比,我擁有的太多了,也幸福多了。作為新一代的少年,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