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活著》語言和影像敘事之間的互動論文

  1.場景和情節之間的互動

電影《活著》語言和影像敘事之間的互動論文

從細節上來說,將小說改編拍攝搬上熒幕的過程中,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往往會將文字的敘事情節做一些刪改和調整,讓影片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把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主題更加鮮明的呈現給觀眾。比如說龍二在被槍斃之後,小說裡有大量的文字描寫福貴的心理活動。然而電影中,只是用福貴走出人群,急忙鑽進巷子這樣一個鏡頭進行交代。

影片中有慶死因的改變是有很大爭議的,有些觀眾認為把有慶的死亡原因從給縣長老婆獻血過多改成被區長開車撞到磚牆砸到,從必然變成了偶然,使小說本身想表達的悲劇感情大大降低了 。聯絡電影中的政治背景,有慶的死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變得具有必然性,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悲劇。而小說的版本中有慶因為給縣長妻子產後獻血而死亡則顯得更具戲劇性。不管怎麼說,兩種表達方式都包含有創作者們對於故事的理解和他們想展現的藝術效果。

  2.文字和鏡頭之間的互動

小說和電影雖說都屬於敘事藝術,但是它們的表現形式卻是不一樣的。小說是運用文字和詞語在字裡行間的舞動塑造人物形象,訴說故事情節和抒發作者情感;而電影則是運用蒙太奇,將鏡頭巧妙連線,配以合適的音效和燈光,用視覺和聽覺在有限的時間裡強化故事主題和表達情感。這些不同決定了文字塑造的形象與鏡頭塑造的形象之間存在差異。這些差異都是為了更好的展示創作者對於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抒發而存在的。

  3.政治和生活語言之間的互動

如果說小說中更多是運用生活語言,那麼電影《活著》中運用的則是政治語言。小說裡的“活著”更加側重的是在歷經了生活的磨難之後對於存留在這世界上的那份責任感。餘華在小說裡想要傳遞的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底層的人們生活的剪影,描繪了一個具有廣泛意義的`苦難。政治只是他想表達的一個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要思考生活,感受生活,去努力活著。小說文字真實而誇張的描寫了福貴的人生際遇,真實的讓人們相信,為之感動落淚,誇張的讓人們陷入對活著的思考。然而在電影文字的敘述中張藝謀導演則捨棄了饑荒的發生。用輕喜劇來代替這些悲劇的畫面,從敘事內容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劇性,但是強調了社會歷史的時代背景對人物生活的影響,小人物的悲劇,也是歷史時代的悲劇,就張藝謀想表現的主題和情感來說,影片的構成還是很完整的,這樣的調整和改編,並不是毀壞了小說,而是完美的嫁接,讓文字在電影領域開出了另一朵同樣絢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