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教學反思【熱】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路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路教學反思【熱】

電路教學反思1

這一課是《電》單元的最後一課,內容很多,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裡面是怎樣連線的,就是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接線盒,第二部分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根據材料的不同,各可以連出2種電路。

第一部分檢測接線盒內部連線,學生在檢測方法上不存在困難,我從最簡單的四個點只有兩個點連在一起匯入,讓學生自己檢測並記錄,當接線盒內只有兩個點相連時,推測的答案是唯一的。再教師在投影儀上演示一個內部有3個點互連的接線盒,這個時候推測結果將出現4種情況,大部分班級一開始都只有想到3個點全部連上的那種情況,給予時間思考後,當有個別學生能夠想到只連能亮的兩個點就行時,剩下來的2種情況大部分學生也都能想到了。教師演示的這個實驗目的是要學生了解檢測後推測的情況有時是唯一的,有時也會出現多種情況。

第二部分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學生存在理解困難,首先是串聯和並聯的區分,我以糖葫蘆做比喻,像糖葫蘆這樣兩個小燈泡串在一起的電路稱為串聯電路,兩個小燈泡並列著連在電路中的稱為並聯電路。其次是哪一種連線方法小燈泡更亮的問題,由於教科書中安排的先比較兩節電池、一個小燈泡的兩種連法以前都沒有涉及過,因此我將教學順序調換,先在黑板上畫出學生熟悉的兩個小燈泡、一節電池的串聯和並聯電路,明確什麼是串聯什麼是並聯,然後請學生回憶下哪種連法小燈泡更亮,在這裡的回憶,其實更像是猜測,因為學生大多都記不起來哪一種連法更亮,我的目的只是要引起學生的意見不統一,然後通過投影儀演示小燈泡的串聯和並聯電路,通過驗證學生能很清楚地看到並聯要亮很多,然後教師講解,在串聯電路中電壓可以分開來也可以加起來,但在並聯電路中不可以。接著要求學生分組用兩節電池和一個小燈泡組裝電路,有了前面的活動,大大降低了組裝的難度,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當變成兩節電池後又變成串聯電路小燈泡亮,教師進一步要求思考原因,學生能回答出串聯電路中小燈泡上電壓可以由兩節電池加起來所以更亮。通過以上兩個實驗學生最終可以只要記憶“串聯電路電壓既可以加也可以分”這一句話就可以推測出哪一種連法更亮,減少了記憶內容。

電路教學反思2

這個月聽了一些專家的講座,專家們的理論加實踐,讓我深深地覺得自己教學理論的欠缺和知識儲備的薄弱。聽得越多,越覺得自己不會上課,越不敢上課。特級郭海平老師的關於課堂提問的講解讓我深受啟發,她說:“我們提的問題要找準學生課堂上對內容的興奮點,這樣我們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熱情。”剛好她的案例裡有一部分是有關《電流與電路》的教學的,於是我決定結合她的思路開展我的教學。

一、關於課堂的引入

原來上這節課的時候總想著從生活中常見的電現象入手,創設問題情境,引出電源和電路。現在回憶起來總覺得我提的問題沒有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激發不了學生的積極性,是無效的問題。於是這次我直接在出示一個可以吸在黑板上燈座和小燈泡,瞬間,學生被我的“先進武器”所吸引,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和求知。我便在學生渴望的眼神中開展了我的“以問題加活動”的教學設想。在引入中我對我的“先進武器”美美的!

二、關於課堂的問題

這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圍繞以下四個問題展開:

1、你怎樣能讓這個燈泡發光?

在這個問題提出的剎那,男生們的手舉得高高的,躍躍欲試,要幫我燈泡連線好發光。於是我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順便讓他給大家介紹了各部分的作用,便完成了“電路的組成”內容的教學。我乘機插入講解電流形成及電流方向、通路。我講得輕鬆,他們也聽得認真。

我體會到了在有效問題的激發下,學生挺能說。我反思著平時學生不回答問題的原因:原來不是學生不願答,而是我們老師不會問!

2、你有什麼方法讓燈泡熄滅?

這個問題一出,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把電燈熄滅的方法,但全部都是斷路問題的展現,那樣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我深刻地領悟到了“教師最好的教學方式是聽,學生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說”。

3、再給你一根導線,你還有什麼方法讓燈泡熄滅?

問題之後,是一個短暫的沉寂,可能是難住學生了。我剛想自己解決,忽然有位男生輕輕地說:“把電池兩極連起來試試?”於是我馬上讓他上來,他在不自信中連線著導線,卻在同學一片驚奇中把燈熄滅,自豪的回到座位上。這位男生的方法重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我的問題又活了過來。於是,好奇的他們紛紛想上來換個位置連線這根導線,看看能否把燈熄滅,我自然的滿足了他們的願望,完成了自己的“短路”教學,真是一舉兩得。

這既是我的預設,也是我的生成。原來我們可以在預設中生成,也可以在生成中預設!

4、根據現有的電路,再給你一個小燈泡,你能讓兩個小燈泡都亮起來嗎?你有幾種連線方法?

這個問題是想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設計並連線好電路,教師選擇方案展示並通過拿掉一個燈泡讓學生分析串並聯電路的特點,但最終因為時間不夠沒有完成。

三、關於課堂的不足

這堂課整體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參與度高,平時不願聽課的一些同學都被我的燈泡吸引了,也能回答我的問題。我似乎品味到了“問題提到了學生興奮點上”的樂趣;我似乎品嚐到了“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滋味;我小有喜悅,但細細地反思,課堂上又有許多有待改進之處。

首先,一個問題提出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總擔心學生回答不上來,耽誤了我上課的時間,就想著去引導了。或許我內心深處總想去操控學生,沒把學生當成真正的主體!

其次,課堂上似乎有點虛幻的熱鬧。讓學生單獨回答問題的人次不夠,集體回答的又響又亮,並不表示中下水平的人也能掌握。課堂上男生表現過強,使得我忽略了對“電學弱勢群體”女生的關注。看來教學要製造熱鬧,更要看清熱鬧背後的沉默者們!

最後,課堂上我的話還是有點多。總擔心學生說得不夠好,我總想再講一遍,於是課堂的時間便超出了我預設的範圍,完成不了教學內容。應該像吳加澍老師所說的那樣,做到“三不講”:學生會了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

我收穫著學生的激情,快樂著每堂課的成功之處。我遺憾著每堂課上的缺陷,反思著我教學上的步伐。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自如地掌控我的課堂!

電路教學反思3

優點:

1、一是能充分利用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時有效地採用學生分組實驗,從而提高課堂實驗教學的效率、學生的積極性。

2、用表格的形式把要實驗的內容體現出來,讓學生更加形象有效地掌握實驗的內容,降低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把握難度,達到提高實驗的有效性。同時也可節省教師對實驗內容的提示與說明,減少教師對課堂的佔有度,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驗探究時間,保證實驗成功率。

3、整個實驗過程學生完成得較好,說明上面的教學措施是有效的。教師在提煉實驗結論時,能充分利用“對比”這一方式加以歸納展示,讓學生掌握起來更有針對性,不易混淆。

不足:

1、平常要多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提高學生交流的能力。比如上課時有幾位學生讓他們對自己所得結論“怎樣從實驗所得現象,歸納出結論”的過程進行描述,明顯較困難。

2、在學生交流實驗結果這一環節上比較單一,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交流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拓寬思路,找到更好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交流有效性。

電路教學反思4

今天在大信學校進行試教,總體效果不錯,不過有一點讓我出乎意料:我上課用同樣的一句話,中心國小和大信學校的學生的理解卻不一樣。今天這節課可真的是給我自己上了一節很好的語言教育課呀。

情況是這樣的:在完成挑戰一:“點亮1個燈泡”這個活動後,我緊接著向同學們強調挑戰二的任務是:“在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明確了相關要求後,學生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第二個挑戰。

活動剛開展1分鐘,在下面巡視的我一下傻了眼:所有同學都很認真在做實驗,可是絕大對數的小組卻沒有按照我的意圖來開展,而是好像4個人分成了2個小組,每2個人拿著1節電池2條導線和1個燈泡在重複著挑戰一的實驗。這種情況在之前的試教從來沒有出現過。

情急之下,我只好逐個小組的和學生說應該是把2個燈泡連線在同一個電路里……

最後,在我的補救措施下,學生們完成了實驗,可是也因此,下課鈴響了,而我還沒有講完內容。

課後,我把這個意外和科組老師說了,自己也靜靜地反思了一下。其實原因就出在我說的話還不夠明確。 “在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按照我的意圖更準確的表達是:“在同一個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之前在中心國小的試教基本上沒有出現這次的現象,只能歸結為運氣好了。而一節好課可不是靠運氣的。

通過這件事情,我深深地總結出:科學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準確。

科學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簡潔。所謂準確,就是要達到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簡潔,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睛,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知識一道帶進去。

在教研的時候,蘇老師也提到:教師應該用盡量少的語言,準確地說明所要表達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這也有利於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他叫四年級時,發現:四年級學生對“聞氣味”與“嘗味道”容易混淆,有的學生說,“我聞到媽媽做菜的味道,好香啊!”他就向學生講解二者的區別,並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和舌頭,分別說明它們的功能,然後及時舉例:“八月桂花香”,我們的鼻子能夠聞到桂花的香味嗎?舌頭能夠聞到嗎?我們吃飯時,舌頭能夠嚐到菜餚的味道嗎?鼻子能夠嚐到嗎?有學生髮言說,“我在電視裡聽到有的主持人說‘聞到了味道’。今天,我知道他說錯了。”他及時表揚他肯動腦筋,學得靈活。

一節好課是由無數嚴密的細節組成的。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有時候,一句話也會讓一節好課大打折扣。這是我這次試教最大的收穫。

電路教學反思5

電路對於國中生而言熟悉又神祕,本節課又是電學的開篇,是學生學習電路的基礎。所以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電路的組成和電路的狀態,以及學會畫規範的簡單電路圖。在上課前我先用幾張西湖的夜景圖引入,使學生具有親切感,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一上課我就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電路連線活動,讓學生感知、領略電的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嘗試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接著我從學生連線好的電路開始逐步認識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的作用。再由學生連線的電路講解電路的兩種狀態和通過視訊講解短路。再圍繞學生連線好電路圖,引出元件符號。在課堂中我讓學生先自己畫電路元件符號,並由學生自己進行評估,使得課堂教學推向高潮,趁學生情緒還很高時馬上又讓學生學著畫電路圖,一氣合成。

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動手動腦動口。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總而言之,我在本課中儘量採用小組合作、代表發言、相互評估等共同構建學習的主體,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使知識和能力在探索中得到統一,並獲得一定的研究科學的方法。

這節課上下來,我覺得課堂的教學效果較好,教學目標得到較好的實現,學生活動積極、有序。以下幾點覺得是成功的特別:

1、學生自己畫元件符號然後小組評估時候,既有自評又有他評,充分體現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2、學生對生活中的用語和科學用語容易混淆,如:生活中的“開燈”和“關燈”,對應的科學用語卻是:開關的“閉合”和“斷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的說法能及時糾正,引導學生使用規範的科學語言。

3、先讓學生自己畫電路圖,充分暴露出學生畫的錯誤,然後選取一些典型的'錯誤來投影出來,同時讓學生自己總結畫電路圖的注意點,增強學生記憶。

這節課上下來的不足之處:

1、學生一開始連線好的電路沒有及時評價和充分利用。

2、在講解開關時沒有強調在連線電路前要斷開和連線成功後要及時斷開,沒有強調節約用電的意識

3、學生在畫電路圖時,還是有些學生不規範,不用作圖工具。

4、在和學生比賽畫電路圖時最好先說明比賽規則,這樣學生的興趣會更大等。

電路教學反思6

在電流和電路教學中,自己課堂並不算很好,內容太多,都不知道怎樣處理更好了。有一些做法和想法需要記錄一下,以免自己忘記。

1、電流教學中,書中用兩個驗電器(其中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自己的體會是書本想說明有些物體可以傳導電荷,有些不可以傳導電荷。不需要提出電流概念和方向問題。

2、書中的發光二極體LED具有單向導電性,有時我們教學時只是關注了單向導電性,而未體會,發光二極體可以說明電流中的電流有方向性的問題。

3、電路狀態中,最難的是短路問題。我讓學生連線電路,簡單電路,串聯電路,並聯電路,再三種電路中體會理論上導線對電流無任務阻礙作用,認識各種情景下的短路現象。

4、電路圖和實物圖的畫法,沒有在本節課重點練習,主要是等到學完串並聯電路後再練習,顯得較為容易些。並且在講解實物圖畫電路圖時,學生容易在燈泡上畫三根導線,所以我在課堂電路連線中,讓孩子們體會移動導線後,作用效果是否發生變化,如果跨原件移動導線,電路效果是否發生變化。

電路教學反思7

進入電學學習後,連線實物圖、畫電路圖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並且讀懂電路圖,識別串並聯是學好電學的關鍵所在。針對這兩個教學的重點。

在畫電路圖和連線實物圖這個地方,為了使學生能規範的作圖,在課堂上也強調了如何畫電路圖,以及如何連實物圖,並且也練習了不少,雖然在課堂上進行了強調如何規範的作圖,但是學生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

(1)有的同學畫電路圖,不用尺子,畫的電路圖歪歪扭扭。

(2)有的同學畫的電路元件很不規範。

(3)有的學生把電路元件畫在了拐角處。

(4)有的學生把實物圖和電路圖嫁接在了一起。

對於電路圖的畫法,我在教學過程( )中採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1)、 教師在黑板上進行規範化的畫圖示範,強調學生比較容易馬虎的地方。

(2)、 結合教材的練習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

(3)、 對於演示的電路圖讓學生給予正確的評價,並且提出改進的方式。

(4)對學生多次出錯的要進行個別指導,找出問題所在,及時糾正。

電路教學反思8

《探測暗盒裡的電路》是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電和磁》中的第三課。本節課緊緊圍繞檢測暗盒裡的電路這一活動展開,首先從暗盒中是什麼入手,在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後,與學生共同思考、探測暗盒中可能是一個電珠或一節電池或一段導線,怎麼來進行檢測呢?之後給出檢測方法,要使用檢測器從而推斷是暗盒中的電學元件到底是什麼?提出判斷簡單暗盒的方法後,再探測複雜一點的有ABCD四點暗盒,讓學生學會分析、判斷,從而學會相關的科學知識。檢測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學生解暗盒的一種方法、一種思想,學會藉助一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做到了精煉,而且起到了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還體現了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讓學生討論方法,設計實驗記錄來達到有序、不遺漏的觀察分析,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

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電路教學反思9

上課開始時,我先出示了一個連線正確的電路,讓學生說說電路中的電流是怎樣流動的,接著我又出示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啟發學生思考,小燈泡為什麼不亮了,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接著我先引導學生檢查電路的連線是否有問題,再排除了連線上的問題後,讓學生推測使小燈泡不亮的原因,將原因一一列出來。接下來我們需要做一個電路檢測器檢測是哪裡發生了故障。電路檢測器的製作比較簡單,書上有指導也有圖片,然後就是要讓學生知道檢測時的注意點。

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應先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取出,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連線電路檢測器兩端的導線,觀察小燈泡是否亮了;檢測故障電路中的導線、小燈泡之類的電器元件應直接將它們與電路檢測器兩端接觸。

在實驗中我注意到學生在檢測小燈泡的時候將電路檢測器的兩端與小燈泡的連線點接觸時,由於不注意直接將導線的兩端接觸,檢測結果發現電路檢測器中的小燈泡亮了而被檢測的小燈泡沒有亮,學生就產生了疑問。我要求學生再認真檢測,隨之發現問題所在。

新課程中國小科學教育倡導“做中學”,其實質是通過科學學習養成“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在“做”中發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感悟,“動手”只是一種手段,會“動腦”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國小生往往是樂於動手,但不善於動腦,所以科學教育要養成學生動手與動腦結合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動手之前要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決的問題,預測可能獲得的結果,制定實驗方案,即動手之前先動腦。活動中要提醒學生手、腦、眼、鼻、耳多種器官的並用,要及時捕捉事物的細微變化,善於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從直觀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

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常常得不到預期的結論,甚至得到的結論是偏謬的,使之失去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信心,也不要急於否定和糾錯,因為得出了與眾不同的結論,是給探究者提供反思認識的好機會,學生在探究中經歷失敗未必是壞事,如果老師能用賞識的眼光積極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並耐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審查反思,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反覆實驗,重新成功,學生會收益很大。如:學生在進行電路的連線時,經常會出現小燈泡不亮的情況,這時老師不要急於幫助學生查詢線路故障,要激勵學生合作討論、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小燈泡不亮,學生會饒有興致地分析出很多種原因,諸如:電池沒電了;線路某處沒接好斷路了;小燈泡的燈絲斷了;兩節電池接反了;開關連線不對或開關接線處鬆動;連線燈泡的兩根導線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後,根據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線路進行檢查,找到問題所在。這樣對待“失敗”,學生收益非淺,因為強烈地自發地反思過程,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實幹的膽略,處事的機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國小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善於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正確看待“失敗”,使之成為獲得鍛鍊和發展的契機,通過總結反思,使學生在成敗中皆受益。

電路教學反思10

把家庭電路的課堂參與定為學習本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積極主動發言、討論、思考、觀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變成了策劃者。一言堂變成百家鳴。整齊劃一變為靈活多變,任務分配到小組,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學生參與體驗。此外,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主動的調查和參與,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

如何認識、對待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直接關係到新課程的實施質量。綜合實踐活動並不著眼於使學生獲取系統知識,不是追求嚴密的知識體系,它立足於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事有益的活動、研究和解決問題。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以一個平等的參與者、交流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引導。這種課程形態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

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熟悉並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同時合作意識加強了。學生能充分參與到課堂上來,學習興趣較濃。教師通過事先準備的各種資料及課堂實驗,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指導和引申的作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氣氛融洽。恰當的視訊引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電路教學反思11

由於實驗過程步聚較多,本課用2課時進行實驗,探究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用1課時,探究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用1時。

一、成功之處:

通過課前檢查可看出學生對本節課提前預習的很好,對物理實驗探究的的基本要求掌握得很好。提出問題,及作出的猜想假設都有針對性、合理性。探究過程有序,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對電流表的讀數也較準確,能夠根據實驗資料分析,初步得出結論。評估與交流時,學生根據實驗情況,提出了實驗中常出現的幾個問題,例如指標反轉,電流表串聯接入電路後,燈泡不亮等,但在解釋原因時,較困難,需要老師的輔助或幫助。學生連線串聯電路比連線並聯電路要快很多。

二、不足之處

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較多,表現在以下幾點:

1、實驗過程中,器材太舊,部分器材出現一些小問題,例如:電源沒有電流輸出、燈座的螺母鬆脫、導線太粗不容易固定等都會對學生連線電路產生影響。

2、學生沒有注重電源的電壓的大小,導致電燈泡燒壞。

2、連線並聯電路時,會出現短路的現象。在探究並聯電路的電流特點時,同學們對並聯電路的連線還不熟悉,因此用時較長,超過計劃的用時範圍。

3、在探究並聯電路的幹路電流時,沒有提醒同學們把電流表的小量程更換成大量程測量,這樣有的同學在實驗時,更換了量程,有的沒有,一定程度上損壞了電流表,違反了操作規程,有的錶針超出讀數範圍,影響實驗效率。

三、建議

用同一個電流表進行實驗,因為用電流表測量時進行讀數,不同的電流表的示數會有一點點誤差,會影響學生對實驗資料的分析。

電路教學反思12

也許學生對有一些難度的探究活動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本節課學生始終保持著極高的熱情。

在利用一個電池盒、兩個小燈座和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探究活動中,前面兩個班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連線方式:從兩個燈座的兩個接線柱上接出的導線分別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連線。(並聯的一種方式)而課前我認為簡單的,學生會首先想到的串聯方式卻沒有出現。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後來找到了答案:在這之前,第一個探究活動是利用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和兩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所以後來增添了一個燈座後,學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電路的基礎上照樣子又連線了一個燈座。

在第三個班級課上,我在佈置探究任務時就明確了,用三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再用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於是,那種串聯的方式出現了。課後回想這一環節,深深感到,我們經常說,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實上往往我們認為很簡單的、學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實際教學中卻遲遲不出現。只有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到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的引導就會越明確。

徐慶權

20xx、10、12

電路教學反思13

這節課重點是讓同學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並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同學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定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裡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線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學在一開始實驗就發現了,並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為他們設定的故障,因此還喊著“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呢?是遷怒於同學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溢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於同學的聰明?我想,假如從同學角度動身,從教學的實效動身,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後者。同學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線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區域性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麼,對於同學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為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同學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麼辦呢?於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同學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節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同學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和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同學的學為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同學喜歡的課堂。

電路教學反思14

識別電路是連線電路、分析電路和進行電路計算的基礎,那麼怎樣才能正確的識別電路呢?辨別電路是串聯接法,還是並聯接法,確定電路是通路、開路、還是短路。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接入電路的情況,知道變阻器滑片的滑動和開關的啟閉對電路有怎樣的改變。知道電流表、電壓表測量哪一個導體或哪一段電路的電流或電壓。我設計了採用“電流流向法”識別電路,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展示電路中電流的流向,使電路更加直觀,學生更容易識別電路。提高學生識別電路的能力。

電路有兩種: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從串聯電路入手進行教學,出示一個串聯電路電路圖,讓學生分析判斷串聯電路的依據是什麼?學生可以討論回答,由於語言組織不夠完整,所以我把總結的規律在大螢幕上打出來,使學生思維得到完善。同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直觀地把電流的流向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一目瞭然,加深理解。同樣的方法歸納出識別並聯電路的識別方法。

分析總結了識別電路的方法之後對電路進行分類,有開關的電路,有電流表的電路,有電壓表的電路,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對不同型別的電路逐一進行分析歸納,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識別電路的方法。

一、有開關的電路:

利用多媒體展示出電路圖,開關的開啟控制電路的連線情況,其中分三種情況:兩個開關都閉合的情況,一個開關閉合另一個開關斷開的情況,原來閉合的開關斷開,原來斷開的開關閉合的情況。各種情況逐一剖析,畫線路圖,按照電流的流向,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生動直觀,特別是對電路的變換,更加具體、形象,把開關在電路中的作用生龍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易於理解與掌握。

二、有電流表的電路

把含有開關的電路中的開關換上電流表,分析電路歸納方法,從把表拿掉到把表按上,兩種情況分別進行剖析,由淺入深地分析電路的連線情況,按照電流的流向圖進行分析,使學生思路清晰、透徹地掌握電路的連線情況,電路的特點,進而知道電流表是測通過那個用電器的電流,使學生掌握電流表在電路中的作用。

三、有電壓表的電路:

對照電流表的電路進行分析概括,找方法,總結規律,把有電流表的電路中的電流表換成電壓表,對含有電壓表的電路學生覺得分析困難,但掌握方法後,反而覺得有電壓表的電路要比含有電流表的電路易於分析了,方法就是去掉電壓表後看電路的連線情況,再把表接上,電壓表並聯在哪個用電器的兩端,測量的就是哪部分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利用對比的方法,加之多媒體教學的配合,使抽象的物理教學直觀、形象化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學習物理,對物理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

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改變燈泡的亮度。通過移動滑動變阻器上的滑片,判斷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的變化,分析變阻器上電流的流向,分析電路,從而掌握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瞭解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是怎樣改變電路的。利用兩次變換來具體的分析電路,觀察電路的變化情況,使學生加深對有滑動變阻器電路的理解與分析。

總之,通過由淺入深的分析歸納,按照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圖,把電路分類,歸納識別方法,利用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使物理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更加直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電路教學反思15

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教師預設為主的,但有時在學生的科學探究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當我們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不能置之不理,而應該隨機應變。有時,還要以“意外”做契機,有效展開進一步的科學探究活動。

在第一個班教學《電路研究》時,組織學生接亮小燈泡時,有兩個小組的小燈泡壞了,有一部分小組的燈座的接觸不好,學生怎麼接也沒辦法把它接亮。而小燈泡不能接亮,後面的內容也無法進行。“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把這個“生成問題”還給了學生,讓它作為學生探究的又一起點,結合對小燈泡的結構的觀察,認識到“只有電流通過小燈泡的燈絲,小燈泡才能發光”這樣的原理。讓他們在課外的時候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同時提出“他能點亮的燈泡你能點亮嗎?”作為對內容的補充。以便於接下去的進一步研究。

在另一個班教學這一課時,上課沒多久,就有一學生報告說,同桌小穎在底下玩小燈泡,不小心手被“電”了一下。(我猜肯定是短路了)我當時沒有理會,繼續上課。在組織學生接亮小燈泡活動時,我就藉機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小穎剛才手被‘電’了一下,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有經驗的學生能說出這是“短路”,接著,我就引導學生理解“短路”這一概念。

讓“生成問題”作為課外拓展的又一方式。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學生經歷了點亮一個小燈泡,分析小燈泡的發光原理,再想更多的方法點亮一個小燈泡的過程,學生的探究活動是有序地步步深入,認知水平也是拾級而上。而我則經歷了一個對這堂課的教學方式的探究過程,讓我感到喜悅的是,我與學生共同體驗了學習科學的樂趣,更增長了科學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