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春曉教學反思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説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春曉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1

在教學《春曉》前,我仔細閲讀了教學參考,學習了許多有關低年級古詩教學的文章,並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

《春曉》這首古詩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

教學參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學目標:

1、通過《春曉》這首古詩的學習,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瞭解“矢”的演變過程。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體會世人對春天的讚美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掌握本課生字詞的基礎上,體會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我想,那我該如何來教學這一課,讓我們一(1)班的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真正能體會詩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從而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呢?倘若我在教學過程僅作單純地分析講解,然後提問,讓學生再回答,説説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接着反覆練習背誦。這樣的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聽着,使勁地記着,至於審美情趣的陶冶,詩的意境的體會這樣的文化性就不能體現了。

人本主義教學觀指出:“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藴藏着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新課標”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時正努力地用新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那這首古詩的教學,我如何嘗試用新理念來更好地達到教學的完善?我動了一些腦筋。《春曉》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詩。根據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和古詩的特點,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利用課件再現古詩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通過朗讀領悟古詩的意境和韻味。

為此我作如下教學設計

1、導語揭題、激發興趣

上課前播放兒童歌曲《春天在哪裏》啟發學生説説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播放《春曉》教學課件,讓學生觀看雨後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聽配樂朗讀。教師簡要介紹作者孟浩然。

2、初讀感知

教師在範讀的同時演示課件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所注的漢語拼音朗讀這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得連貫。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指導學生讀出停頓和重音,讀出韻腳。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3、精讀理解

(1)指導學生重點理解“曉”“眠”“覺”“啼”“聞”等詞的意思。

(2)在遊戲過程中理解詩意。玩尋找最佳搭檔的遊戲。提供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尋找詩句來搭配。

同時告訴學生,古詩語句由於字數的嚴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詞語,要聯繫上下文和題目補充出來。如“夜來風雨聲”一句,聯繫詩題,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裏的風雨聲”的意思。

4、拓展延伸春天裏處處有美景(提供其他描寫春天的古詩),只要同學細心觀察,就會在春天裏發現更多更美好的東西。讓我們踏着春天的腳步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更美的景色。

5、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他們全方位發展,我還佈置瞭如下作業:

給古詩配幅圖畫,把詩中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畫下來,畫好之後同學之間交流,共同分享這美麗的景色。

把古詩變成描寫春天的小短文,讀給同學聽,比比看誰寫的好。

把《春曉》寫成書法作品,在板報中展覽。

然而,在低年級的古詩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

首先,應讓學生在“問”中發現古詩奧妙無窮。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着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於“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裏面卻藴涵着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

雖然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已經會念這首《春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着無窮無盡的問題。而且,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會敢於用自己的獨特思維進行提問。即使有的問題顯得非常天真、幼稚,可這都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學生在問中想象,在想象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喜歡了學古詩。

其次,要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詩意。

修訂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

我要在進一步的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將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們會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合作精神。並且,學生會發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

再次,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語文課標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閲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閲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當然,我在教學時還有很多環節把握得不夠好,不過通過備課、講課、評課,也使我學到了很多。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2

這一課的內容是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春雨》表達的是對春天的喜愛,而《春曉》則側重對春天易逝的惋惜之情。在備課的時候,我感受到無論是生字還是重點詞的意思,第一首詩都比第二首難度大一些。因此將兩首詩分兩個課時分開教學,並相機完成《補充習題》中的相關題目,及時反饋。

《春雨》這首詩,學生在《古詩70首》裏早就背過,重點是理解意思,我圍繞“好雨”一詞讓學生探索:哪裏體現出是“好雨”?學生首先找到的是“潤物細無聲”,説明對第一句還不太理解。我通過一組反映春旱的圖片讓學生去感受春雨及時的重要性,對第一句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最後讓學生再讀原題《春夜喜雨》,感受此處“喜”的意思,學生説出了代表高興、喜愛。

上《春曉》的時候,正好顧校長來聽推門課,在得到肯定的同時,也給我提出了不少問題,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整個課堂教學節奏比較緊湊,關注了重點詞的理解,並讓學生整體把握了全詩,與前一課的《春雨》從寫作角度及情感體驗方法進行了對比,體會了差異。還進行了拓展,但還需要關注學生的發言,用評價去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而不能只關注老師要把哪些知識教給學生。要幫助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關注了學生的發展,以後到了中高年段學生才會有更大的潛能。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春雨》、《春曉》)

這一課的兩首古詩都是作者抒發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一篇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春雨》,另一首古詩是唐朝大詩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曉》。古詩詞節奏鮮明,音律和諧,對於國小生來説,琅琅上口。比較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同時存在着理解和感悟的難題。雖然有的同學早就能夠背誦下來,但他們理解詩意嗎?這對大多數學生來説是不大可能的。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從學習《春曉》這首詩來説一説我的體會:

一、讓學生自主地識字。

在板書課題後,我讓學生讀讀《春曉》這二個字,然後請他們説説: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説出了“春”要讀翹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於是我又讓學生説説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曉”,學生馬上聯繫到我們班同學的名字來記住“曉”。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這首詩描寫的季節?學生很快就明白詩名所包含的意思。這時我又拋出了一個問題:那詩人到底想告訴我們有關春天的什麼呢?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閲讀。

二、從生活情感中體會詩的情感

只有當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於是我問學生:當春天來了,你發現周圍有什麼變化嗎?你自己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嗎?這時學生的話可多了,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感受説了出來,於是我相機地引出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讓學生想象春風來時,春雨來時大自然中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於是教室裏熱鬧極了,有的比動作,有的拿畫筆畫了起來。在學生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後,我及時地引導他們説説詩人在看到雨後清晨的美景時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春天的喜愛。通過對學生的一番引導,當我們再次朗讀起詩時,我感覺到了學生把詩人、把自己對春天的喜愛讀了出來,這時我想他們不再僅僅是會讀會背詩句了,更體會到了春天的美麗景色。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3

教完了《古詩兩首》,學生似乎對《春曉》的學習更為積極些,因為在理解與領悟上,孩子們對第二首的學習略勝一籌,理解起來,也相對簡單些,所以,現在就《春曉》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想法。《春曉》這首古詩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

作者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從而使孩子們喜歡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在教學中,我能根據課前準備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並能按定的教學思路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讀的指導,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並會背這首詩。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課標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閲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而在以前的教學中,我試着一些簡單的教學,把句子或詞語硬生生的拿出來讓孩子們去理解,結果孩子們不僅不理解,而且往日課堂上那一雙雙高舉的小手,此時卻放得規規矩矩的,可見,低年級的孩子學古詩,光靠老師的逐句講解,根本行不通,必須要更多地是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閲讀能力及習慣。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4

古詩《春曉》是眾所熟識的名詩,在學習之前我就估計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堂上讓學生自讀自學後,檢查發現其實好多根本讀不準。

讀的沒有一點感情可言,我想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大意,才能接着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才不會在讀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念。因此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所寫是春天這個季節的所受所見所想,我讓學生看着我,邊觀察邊跟着演一演,從表演啟發學生理解詩的大意。

學生的興致高漲,(我以睡得不想醒來的表情為開頭,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話的詩意解釋),通過這樣直觀的演和説,學生對詩意有了大概的瞭解。接下來我就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古詩,並激發他們自行創編動作加以表演讀,通過這樣的教學,現在能把詩讀得又有表情又有動作,聲情並茂。我相信他們對這首詩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印象了。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5

古詩《春曉》是眾所熟識的名詩,在學習之前我就估計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堂上讓學生自讀自學後,檢查發現其實好多根本讀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跟着老師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課堂上的那一刻,我心裏着急起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學生自讀後,請他們説説: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對於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一向很感興趣,各抒己見,如:“覺”讀撅嘴音,“處”是翹舌音,“聲”是後鼻音等等。我相機讓學生組詞,説説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些難字。跟着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寫的是什麼季節?哪個字告訴你不明白意思?“曉”是什麼意思?“不覺曉”呢?學生不明白的詩句意思我讓他們用符號標出來,再次閲讀詩句,猜測詩意。

二、從表演啟發詩的大意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大意,才能接着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才不會在讀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念。因此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所寫是春天這個季節的所受所見所想,我讓學生看着我,邊觀察邊跟着演一演,學生的興致高漲,(我以睡得不想醒來的表情為開頭,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話的詩意解釋),通過這樣直觀的演和説,學生對詩意有了大概的瞭解。接下來我就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古詩,並激發他們自行創編動作加以表演讀,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剛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而

現在卻能把詩讀得又有表情又有動作,聲情並茂。我相信他們對這首詩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印象了。

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活力和潛力,我知道課堂小主人們的主動權一旦充分給予,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十分濃厚,我也相信對每一個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新的嘗試,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6

這樣的教學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於第一個環節。自從音樂新課程實施以來直截了當的告知,幾乎從課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學生自己探索的才是唯一正確的,否則就不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會扼殺學生的發展。可是將近三年的實踐,不禁讓我們思考:有時候為什麼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彎抹角呢?淡化了雙基的音樂教學,路走得長嗎?

從課堂實施的效果來説,我覺得學生就瞭解了迴旋曲的曲式結構,並能夠感受到《春》是迴旋曲這一點,是非常樂意接受和引以為豪的。(如有一張量化的表格來衡量該多好!)這一點從學生認真聆聽的表情、態度和言語上體現的很明顯。教案的實施過程中,三個教學班的紀律都非常好,課堂注意力很集中。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題音樂的教學設計,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結構的介紹,直奔主題,比較省事、省時。瞭解主題音樂共安排了四個環節,唱——聽——再聽——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強感受,春天的音樂印象被牢牢刻在學生的腦海裏。學生在初聽主題時都面帶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説:“我覺得彷彿春天的萬物都在復甦的感覺,充滿了生機。”徐陽説:“好像小草欣欣然張來了眼,小動物們在忙碌着,大家都很開心。”蔣紫嫣:“人們的心情是喜悦的,好像在春遊,很熱鬧。”……而尋找“春天”時,三個班的學生幾乎全都能高舉手臂,快樂的哼唱,學生完全沉浸在音樂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樂的通感有時是建立在一種直覺表達上的,當你要學生回答一個為什麼的時候,則更多的是建立於生活實際的感受中,於是音樂便從生活與色彩間淡出了。有意識的要求學生將聯繫的着眼點放在音樂上,圍繞音樂,從音樂的高低、強弱、快慢、音樂的情緒等音樂要素出發來談談感受,這很有必要。比如學生在表現第二插部的音樂時,顏色感各不相同,那麼不妨再來聆聽一遍音樂,再次感受一下音樂的特徵。學生都説這段音樂很柔和,很優美。交流中劉蕊同學來了個總結:“我覺得音樂很柔和,淡雅的顏色都很適合。”真讓人心花怒放。

這節課花了大約三十五分鐘的時間欣賞《春》,這樣的教學時間安排,如果參照教師用書的建議,我顯然是大大超時了,但是從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反應和注意的集中度來觀察,學生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煩躁不安或者不願意繼續聆聽的感覺,相反,聽完一遍,學生還會有所擔心的、着急地懇求:“再聽一遍!我們還要再聽一遍!”究其原因,我覺得當學生覺得能夠清晰的瞭解音樂要素,並且明白音樂要素所要表達的含義時,也必將對音樂產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決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淺層興趣。原因之二,器樂的演奏在音樂諸要素中同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使得他們在觀看錄像時,就等於給了學生與大師交流的機會。在錄像欣賞中,學生可以通過視覺直觀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種樂器的配合。尤其當小提琴表現小鳥的鳴叫和大提琴表現春雷聲聲時,更加直觀形象。學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受到小提琴的顫音從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來,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則讓人感受了那盡情投入的演奏。錄像的現場表演讓學生大開眼界,學生非常樂於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這樣的配備。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7

《春曉》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表達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

《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大好春光配上風華少年,已經悠遠。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採用多媒體手段。通過欣賞動畫朗誦的詩歌,學生對詩歌的基調有一個大致瞭解。如教學

《村居》時我這樣設計:看課件播放動畫,聽朗讀。説一説“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在教授“處處聞啼鳥”一句時,播放清脆的鳥叫聲,説説“鳥叫聲從哪裏傳過來的?”,讓學生理解“處處”的意思。在有了朗讀基調後,我讓學生反覆誦讀古詩。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古詩最講究誦讀,也許此時的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古詩的全部意思,但反覆的誦讀仍然會在他們的心裏留下一顆情感的種子,多年以後回想起來又是一番味道。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8

描寫春天的古詩。這是一個過渡語,能讓學生既聯繫了實際又能對古人筆下的春天產生興趣,既而有學習的慾望。

古詩教學的另一個難點便是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一年級學生若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是很難進入這個情境的,所以在講述的時候,我儘量去營造一種這樣的氛圍,比如在説“春眠不覺曉”時,我就會讓學生去想一想現在的實際,某些有了一定的同感,朦朧中便會產生詩人那時的.心境,“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與“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寫,配以課文中原有的插圖,學生能進一步瞭解和領悟到詩人的內心感受,再加以範讀指導,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很多的問題可能並沒有符合一年級學生的領悟水平,他們的回答總是與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遠,於是整個課堂變成了以我為主而學生為輔的畫面,他們總是在聽我講,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讀古詩,而並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注意他們的水平,不可提出過分高的要求。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9

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春天的景、物、人的,《春曉》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表達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

《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

《春曉》這首詩大部分學生比較熟悉,但《村居》這首詩比較難懂。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激發學生喜愛古詩的情感,積極收集古詩,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採用多媒體手段。通過欣賞動畫朗誦的詩歌,學生對詩歌的基調有一個大致瞭解。如教學

《春曉》時,我先讓學生看課件,播放動畫,聽朗讀。説一説自己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並播放清脆的鳥叫聲,説説“鳥叫聲從哪裏傳過來的?”,讓學生理解“處處聞啼鳥”的意思,特別加深對“處處”的理解。在有了朗讀基調後,我讓學生反覆誦讀古詩,讓他們自主閲讀感知詩境,嘗試邊讀古詩邊想像意境的閲讀方法。在教學

《村居》時,通過看插圖理解故事的意思,並聯系實際想一想自己放風箏的情景,讓後在誦讀,這樣孩子們讀起古詩來會更入情入境。

古詩最講究誦讀,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也許此時的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古詩的全部意思,但反覆的誦讀仍然會在他們的心裏留下一顆情感的種子,培養他們熱愛朗誦的好習慣。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10

第三週行政聽課,我上《春曉》這一首古詩,其中,我在第三、四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分析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從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中,你知道他寫的是什麼時侯嗎?(生1:春天)恩,是春天,但你能説具體一點,是春天的什麼時侯呢?(生2:春天剛來的時侯)(生3: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侯)你真棒!老師也同意你的意見,這裏説的時間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侯,因為花兒經風吹雨打,花瓣就要落下許多,説明花兒已經開了好長時間了,春天也將過去了。

接着,我讓他們有感情地朗讀完詩句後繼續我的教學:我們知道春天是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那些花美嗎?(很美)這些花受到風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飄落,落在地上,看這景象真美!詩的最後一句告訴我們春天花很多很美,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想到美麗的花朵飄落地上,美麗的春光即將逝去,詩人心中又有點兒什麼感覺?(生1:捨不得春天;生2:春天,我喜歡你!;生3:春天,我要抱着你……)詩人愛春天、珍惜春天,這是他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感情。

第二天找樑主任評課,樑主任談了對我們班的第一感覺,課室整潔,學生行為規範很好。對於我的課,在課件,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朗讀的方面都做得不錯。但也有向我提出意見,就是在分析是早春還是晚春當中,樑主任覺得跟我的看法有出入,花落不代表就是晚春,花落了不知多少不一定表達的就是詩人不捨得春天的感情。

細心一想,覺得樑主任説得很有道理,我自己對詩的理解就侷限了學生對詩的體會,壓制了他們的真實的感情。因此,在閲讀理解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理解適當加以引導,但不能限制學生的真實情感,把學生引向正確閲讀的軌道,修正學生閲讀理解的偏頗,這樣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閲讀水平。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11

《春曉》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詩。這篇講讀課文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隻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後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裏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悦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裏聽見颳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裏的情景。

根據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和古詩的特點,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再現古詩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通過朗讀領悟古詩的意境和韻味。

《村居》展現的是在草長鶯飛、楊柳依依的春光中,兒童放學歸來,放飛風箏,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這首古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體現快樂學習,自主學習的理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走近古詩,體驗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通過比較、辨別,理解詩意;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感悟詩境;通過動手拼圖,培養想象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想象拼圖,口語訓練環節,讓學生在理解詩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構建自己心目中的“村居圖”,發展學生的個性。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擴大古詩學習的外延。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12

授完古詩《春曉》,感覺春意融融。這首古詩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課堂上,以下幾方面做的不錯。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學生自讀後,請他們説説: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對於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一向很感興趣,各抒己見,如:“覺”讀撅嘴音,“處”是翹舌音,“聲”是後鼻音等等。我相機讓學生組詞,説説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些難字。跟着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寫的是什麼季節?哪個字告訴你不明白意思?“曉”是什麼意思?“不覺曉”呢?學生不明白的詩句意思我讓他們用符號標出來,再次閲讀詩句,猜測詩意。

二、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課堂上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閲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

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

三、從表演啟發詩的大意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大意,才能接着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才不會在讀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念。因此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所寫是春天這個季節的所受所見所想,我讓學生看着我,邊觀察邊跟着演一演,學生的興致高漲,通過這樣直觀的演和説,學生對詩意有了大概的瞭解。接下來我就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古詩,並激發他們自行創編動作加以表演讀,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剛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而現在卻能把詩讀得又有表情又有動作,聲情並茂。我相信他們對這首詩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印象了。

我在教學時還有個別環節把握得不好,讓學生在感官上再去發現美麗,也許效果會更好。還有,讓學生説得少了點。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注意他們的水平,不可提出過分高的要求。再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教師要特別注意組織課堂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