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9》評課稿

《十幾減9》評課稿1

上週三聽了楊老師的《十幾減9》的一節課。我認為楊老師教態自然、富有激情,課的設計自然流暢,條理清晰,是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十幾減9》評課稿

 一、充分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

在課的開始,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複習相關的原有知識,設計了數的分成、合成、9加幾和加減混合的口算,為孩子們搭建了學習新知的橋樑,同時讓孩子們做好心理的準備和學習新知的準備。

二、鼓勵算法多樣化,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新課程提倡的算法多樣化在楊老師的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體現。例如讓學生完成“13-9”計算後在同桌間或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計算方法,並通過“可以怎樣算?”“還有不同的算法嗎?”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學生思維品質得到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有幾點想法。課中楊老師出示主題圖後,問學生:“圖上你知道什麼數學信息?”一年級學生可能還不懂“數學信息”的意思,所以,這裏是不是可以直接問:“你從圖上知道了什麼?”或許孩子能懂得老師提問的意圖。另外,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還應該適當提出算法最優化,在學生沒有意識到哪種算法比較方便時,老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其實在課中有一學生在説16-9的算法時就説到了他是想的加法,這時,老師就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髮現利用以前學過的加法做減法比較方便。

《十幾減9》評課稿2

今天上午聽了朱麗娜老師執教的《十幾減9》,“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O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它又是以後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朱老師設計的猜燈謎活動是學生剛剛經歷過的,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本課教學是從兒童的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算式,朱老師依託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對教材進行了新的組合、加工和創造。調整了教材的呈現方式,體現了課標精神。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歸納如下:

1、通過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老師引導學生回憶猜燈謎的活動引出十幾減9的算式,這一情景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很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已設問,提出“還剩多少個條燈謎?”的問題。接着讓學生思考“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探討計算方法上。學生由於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會出現多種不同算法。先讓學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組內交流後再全班交流。在學生感悟十幾減9的不同算法後,然後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優點,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活化。

2、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教師為學生創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總是鼓勵學生大膽參與教學活動,把學生的主導地位擺在首位。

另外對本課這些地方有些建議:

1、對破十法的探究是不是應該讓全班學生擺小棒,13根就是1捆3根,拿走9根,怎麼拿?通過操作學生會發現可以把1捆打開從13根裏拿走9根,也可以從1捆裏拿走9根,剩下1根加3根是4根。低年級學生對算法的理解是在具體事物、動手操作的基礎上理解的,所以我們覺得在教學13—9時讓學生親自擺小棒是不是好一些?

2、教師在讓學生總結算式的共同點後,應該進一步讓學生尋找結果和被減數的規律,十幾減九的結果等於被減數的個位加1,如12—9=3,3等於2加1,15—9=6,6等於5加1……這樣學生更容易掌握破十法。

《十幾減9》評課稿3

姚老師執教的.《十幾減9》一課,我有幾點感觸: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探索計算方法時,使用學生喜歡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啟發談話等方法;在評價的過程中,以學生的細節來鼓勵;在練習中,培養學生的熟練計算、準確表達、靈活運用的能力。

首先利用湊十的拍手遊戲,搶答十幾的組成,9加幾口算,為學生自主探索十幾減9的多種算法做了知識、能力、心理上的準備。猜課題、指出學習目標,創設情境引出教學新知,使學生的興趣得到進一步延伸。通過小猴賣桃,讓學生從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順利的引入新課。

然後,運用語言激發(今天的內容很簡單,想讓大家比一比,看誰能用最好的辦法教大家計算13—9),同時,提出優秀學生表現的榜樣作用和學生細節進步的評價。讓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式中,進行獨立思考,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先同桌互相講述自己的計算方法,達到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的目的;然後再組織學生全班交流並通過“還有不同的算法嗎?”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掰手指數數、做減想加、破十法、連減)。“比一比,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好用?和同桌説一説”給學生以優化的數學思想的滲透。

在課堂中,基於學生課前已經會簡單的十幾減9了,所以教學重點就不是單純是滿足讓學生會算,而是讓他們瞭解不同的思路,在不同的情況下選擇好的方法計算,以拓展思路。因此,應該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使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促進他們的發散思維和優化思想的培養。優化思想和規律的歸結,絕大部分孩子都能較好掌握。可是,課堂上的多種算法,也給個別孩子的思維帶來了混淆,這孩子依然選自己熟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覺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我想,練習是好方法熟練的基礎,應該讓學生練習,多加鞏固提高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