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山中訪友》有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山中訪友》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薦】讀《山中訪友》有感

讀《山中訪友》有感1

剛起牀,就聞到了梔子花的氣息,吹來幾陣風,香味越來越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在這個清爽的早晨,我踏上一條幽徑,去訪問林中的好友。

那棵蒼天老樹,是我要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啊,老樹,你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公公,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高高的樹冠,曾為多少人乘涼,你,長長地根鬚,曾長在多少遠的地方,你,青翠的綠葉,曾成為多少人手中的標本。歲月悠悠,波光明滅,陰晴圓缺,唯有你依然如就。

走進這片花的世界,我與鳥為友,與露珠為親。每一朵花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五顏六色,紅的,橙的,紫的,藍的……讓你看到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這林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譜寫出一首又一首清脆動聽的小曲,是要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陡峭的懸崖,你天生的高個子,險峻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你好,淘氣的小鳥,你們在嘰嘰喳喳討論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了好朋友吧!

這每一朵花,都是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每一片樹葉,都有着生命的奧祕;每一塊石頭,都藴含着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太陽下山了。樹林裏傳出幾聲犬吠,雲嶺上掠過一羣歸燕,我該回家了,我向林中的朋友道別,帶回的是一幅美景,一路月色。

讀《山中訪友》有感2

學完《山中訪友》這篇課文後,我感慨萬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茂盛的山林,探訪山中的“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並與這些“朋友"互訴心聲。在作者眼裏,山中的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富有生命力的人,都是自己的知己。

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作者開頭就用輕快、舒適的心情去訪問山裏的"朋友”。形象地描繪了作者沐浴在心曠神怡的微風中感受大自然贈送的禮物!

俗話説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知己指山中的一切。作者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是古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中站立了幾百年了吧?作者把古橋比喻成一位老人,足以婚看出老橋的年齡大,而且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崇高品質,充分表答了作者對橋的讚美和敬佩之情。

作者走進樹林,鳥兒在婉轉地歌唱,露珠在調皮的跳舞,每一棵樹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聲音伴奏。就這樣作者沉迷在這裏,遲遲不肯離去。但是作者見多識廣的心驅使着他去探個究竟:我認為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能有迴歸自然的機會該是多麼珍貴啊!

此時此刻,我想對落葉説:“你好,繽紛的樹葉,你在風中慢慢飄落,是要投入母親的懷抱嗎?…

讓我們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體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和幸福吧!

讀《山中訪友》有感3

讀了《山中訪友》,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作者那融入景物的感情。他那豐富的想象力,把每一件事物都看做他的朋友,讓那些事物更能體現出它們的優美。他的文章,通過他的千辛萬苦、千思萬想,才將文章寫得如此美妙、神奇。

作者寫每一件事物,都寫得娓娓動聽、栩栩如生:寫古橋,他把古橋當做他的老朋友,當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然後,他就寫古橋的用途:古橋,你曾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些詞、這些句用的多好呀!寫出老人的千辛萬苦,給老人記了多少“功”,寫出了古橋它萬古不朽的歷史精神……

我還發現了作者的寫作規律:第一段,作者用了看的動作來描寫;第二段,作者用了走的動作來描寫;第三段,作者用了説的動作來描寫;第四段,作者用了手上的動作來描寫。作者真是個奇才呀!

以後寫文章,我也要學習作者將文章裏的每一件事物寫得栩栩如生!

讀《山中訪友》有感4

《山中訪友》主要講作者去拜訪山裏的“朋友”,他把大自然當作自己的朋友,讚美它們,讚美大自然,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山中訪友》描繪了大自然的風采,我們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啊!我們不應該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然而,至今有多少見利忘義的人下正在大自然的五彩裙上畫黑點呢?大自然是我們的生態之母,我們的種種生活方式都離不開大自然。記得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們去一個密林玩,差一點就迷路了,幸好看見了樹木藴含的奧祕,我們才可以回來,這不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恩賜嗎?我們亂砍伐樹木,不但是大自然的悲哀,還是人類愚昧無知的行為的損失!只有樹木,才能抵擋洪水,有多少村莊被洪水沖毀了,這不能怪大自然,因為災難是我們人類造成的!破壞大自然種種事件,還不能引起人類的反思嗎?

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破壞大自然!

讀《山中訪友》有感5

讀完《山中訪友》,羨慕作者這種與自然為友的心境。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好陡峭的山崖……”目之所及,這· 山中的一切自然景物都是作者的故交、密友。有百年好合的老橋;有暗送秋波的綠樹,這些與世無爭的山中景物在作者眼中都成了有情有義的知己,它們都有了生命有情感。不想我們人類,本來是好好的朋友,可一旦有了世俗之爭,有了名利之逐,變少了諸多人間真情,多了幾分虛情假意

即使是知己也會如此,即使親人也會如此。在利益面前,在權欲面前,人類首先考慮的只是自己如何能做大限度的攫取之,所以作為人沒有永遠的友情,只有永遠的利益。不像這些花草樹木,即便是作者的單相思,作為一種精神慰藉,也是如此的令人羨慕,就像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種自得的悠然足矣。

讀《山中訪友》有感6

《山中訪友》這篇有想象、比喻、擬人等的多種修辭手法的課文,是想象作文。我們很少“接觸”這類的課文。

作者李漢榮把大自然當作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好朋友。他把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當成了認識多年的好朋友、老朋友,和很熟悉自己、無話不談的好知己。而看見《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很自然的想到作者是去山裏拜訪朋友,可是一看卻是想象作文,思想別出心裁,題目也很吸引讀者。

從前在人類的身邊,有一個高貴而美麗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她擁有很多,綠茵茵的草坪、金黃的稻穀、湛藍的藍天、悠悠的白雲、挺拔的樹、鮮豔的花朵、清澈的湖水等。可是,人類的“傑作”讓她的美麗慘不忍睹。因為這樣,讓這位高貴而美麗的女子“瘋”了,開始瘋狂的報復,沙塵暴、熱帶氣流、颱風、龍捲風、洪水和地震等一些自然災害在警告着我們人類。當這位女子冷靜下來時,人類已經開始保護她了,她欣慰的笑了。

統計,淡水資源佔地球水資源的百分比3%;目前我國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達到90%;隨着人口的增加,水資源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當今世界人均供水量已經比25年前減少了1/3,如今世界的缺水現象已經影響到80個國家。

説真的,因為人類過度砍伐樹木,讓樹木逐漸減少;因為人類亂扔垃圾,造成河流污染;因為人類用水大手大腳,造成用水減少了,還有地方成了貧水地區等等。不如我們想一想,我們不浪費紙,用完紙就賣給回收站的人,資源利用,多種點樹,就可以抵擋沙塵暴、又可以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河流就乾淨了。省點用水,讓貧水地區的人用上水……不好嗎?

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那美麗卻脆弱的大自然吧!

讀《山中訪友》有感7

學完《山中訪友》這篇課文,我深受感觸,彷彿自己就是作者,並在山中有了一次奇異的遊歷。

我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與老橋寒暄與朋友共吐心聲,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空間,淋漓致盡地表達了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這字裏行間,讓我們感觸到這山中的一切都彷彿有了生命,他們可以和我們交換眼神,可以與我們交流。這更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和作者對生命地尊重。

在作者筆下,比喻擬人的手法把山中的一切都變成了有生命,有血肉的人。他把古老的橋比做道德高尚的老人,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老橋地敬意。鳥兒在枝頭亂叫,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作者可以想象成鳥兒在呼喚自己的名字,而把晶瑩地露珠可以想象成與自己交換眼神,足以看出作者對這些小生靈地熱愛。他和清涼地山泉梳粧,和淚淚地溪流呤詩……作者在奇異地大自然中快樂地遊玩。啊!多麼美妙啊!然而,生活中的我們卻處處破壞大自然。抬起頭,天空中煤煙把蔚藍地天空染黑了;看着腳下人們肆意地亂扔垃圾;倒污水、乾淨街道已骯髒不堪。讓温和地自然媽媽生氣,沙塵暴引來,把洪水引來了,把霧霾引來了。給了人們慘重的代價,可他們卻始終不知道傷害大自然就是傷害自己,善待大自然其實也是善待自己。

當你抱着美好心態看大自然時,你會覺得生活那麼快樂,自然是那麼美妙,所以,讓我們樂觀地去探索自然的美妙,融入大自然的和諧。

讀《山中訪友》有感8

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給予我們生活的樂園。今天,我讀了李漢榮先生寫的《山中訪友》。

在《山中訪友》這篇文章中,作者李漢榮先生這樣寫道:“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溪流!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粧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着一首首小計,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着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有味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這真是如詩歌一般的語言!”這是我讀了這一段話之後最大的感悟——那些大自然中的景物,像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等這些在我們身邊看似很平常的小事物,在作家李漢榮的眼中,竟成為了他的好朋友,在作者的眼中,這些自然景觀不再是普普通通的景象了,他們在用心與作者交流,作者也在用心靈去傾聽,在用自己的內心身處感受着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在大自然那裏,作者學到了生命的輪迴,時間的交替復織,感受到天地間最美妙的境界。

縱觀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很多著名的偉人也是從大自然那裏得到了啟示,並且從此走上了成功之路。如牛頓,從蘋果落地中得到了啟示,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如魯班,從齒葉中得到了啟示,發明了鋸子。可見大自然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他們在方便快捷我們的物質生活時,也在填充中我們的精神世界。如果我問你:“當你心情感到煩燥時,你會選擇哪一種方式讓自己開心起來呢?”想必一定是文藝形式吧?可是你知道嗎?不少的文藝偉人也是從大自然那裏得到啟示的。以俞伯牙為例,俞伯牙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琴師聽了,並沒有評價,而是讓他在一座有飛流瀑布、懸崖峭壁的山上獨處七天,七天內俞伯牙被大自然的“琴技”驚駭了,琴技提升的很快,從此,他隱居山中,與大自然為友,終於成為了一代琴師。如果沒有了大自然,還會有如俞伯牙這樣的高師嗎?古人説,名師必出高徒,但我認為,真正的名師,正是大自然啊!大自然是那麼的偉大,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藝高師,為我們的世界增添亮彩,卻不求回報。

看到《山中訪友》這一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不久前的“北極熊事件”,一羣北極熊進入了人類的基地,但是人類因為北極熊的數量正報劇減少,所以只能防守,但仍然沒能將北極熊趕走,有的人抱怨:“北極熊正是抓住了我們這一弱點,所以才敢闖進我們的基地。”對此,我非常憤怒,到底是北極熊闖進了人類基地,還是人類佔據了北極熊的家園?那個基地,曾經是北極熊的樂園;那片土地,流着北極熊的鮮血,但人類卻為了一已之利而佔為已有,人類是地球上最可惡、可憎的動物!為了私慾,竟不顧其他動物的死活。難道,還有比失去家園更痛苦的事情嗎?難道,還有比剝奪家園更殘忍的事情嗎?不是北極熊擅闖人類基地,而是人類闖進了北極熊的家園了!

目前,地球上的“綠帶”極劇減少,土地沙漠也日益嚴重,地球即將在我們人類手裏毀於一旦了!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已經奄奄一息了。只有我們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才能讓地球重發生機!

讀《山中訪友》有感9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山中訪友》,它讓我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姿,讓我更加喜愛大自然。

《山中訪友》主要講作者去拜訪山裏的“朋友”,他把大自然當作自己的`朋友,讚美它們,讚美大自然,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山中訪友》描繪了大自然的風采,我們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啊!我們不應該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然而,至今有多少見利忘義的人下正在大自然的五彩裙上畫黑點呢?大自然是我們的生態之母,我們的種.種生活方式都離不開大自然。記得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們去密林玩,差一點就迷路了,幸好看見了樹木藴含的奧祕,我們才可以回來,這不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恩賜嗎?我們亂砍伐樹木,不但是大自然的悲哀,還是人類愚昧無知的行為的損失!只有樹木,才能抵擋洪水,有多少村莊被洪水沖毀了,這不能怪大自然,因為災難是我們人類造成的!破壞大自然種.種事件,還不能引起人類的反思嗎?

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破壞大自然!

讀《山中訪友》有感10

《山中訪友》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去森林裏探訪“老朋友”的故事。

作者去森林裏探訪的並不是人,而是美麗的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被作者賜予了生命。什麼瀑布,老橋,懸崖等等,都是作者的知己。從中我可以看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深切感情,把這富有魅力的大自然當成是天地對自己的恩澤,這種感受是大多數人體會不到的。

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做一些破壞大自然的事情。比如排污水,不清理濃煙,砍伐樹木等。我覺得我們應該愛護環境,愛護大自然,才對得起大自然對我們的恩澤,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

讀《山中訪友》有感11

初讀文本,無不為作者新奇的構思,雋永的文筆所折服。而兩節課教下來,更讓筆者歎服的卻不僅僅是清新的語言,詩般的韻律,更多的是文本背後人文般的關懷和哲學命題。那就是——

(一)願你天天都有好心情

人若是有了好心情呀,覺得一切都可愛,看什麼都順眼:陽光是明媚的,下雨是及時的;花兒向你微笑,草兒向你點頭;就連麻雀都能為你報喜,即使打雷都是鳴炮歡迎……所見之物,無一不喜;所觸之景,無一不美。沒辦法,咱有好心情。

文中顯示,作者“山中訪友”的時間應為初夏(教參p4)的早晨。夏天本是一個令人心情煩躁的季節,而作者卻能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與微風撞個滿懷”。因為風之懷抱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着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着一絲甜蜜。作者出門後的這一非比尋常的第一感受,為文章的基調平添了一份“好心情”。

作者山中之行並非一帆風順。常人看來,訪友遇雨本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可是不慌,在作者視野裏,這雨下的多麼具有詩情畫意呀。莫説有巖石為“我”撐起了巨傘,即使被淋了個通透那又如何,權作是我和“山之雨友”來了個親密接觸……作者能夠如此豁達,我也願你天天都有好心情,熱愛每一個,快樂每一天!

(二)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捧一朵落花,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看到的是藴含的生命的奧祕;捧一塊石頭,都能聽到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這也許就是對“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這一哲學命題的最好詮釋。

(三)山中之友何其多

那座古橋,是我的“忘年交”, 他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便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朋友。而林中的樹卻是我的知己:樹為吾友,吾為樹友;我樹相融,渾為一體。“清涼的山泉”、“汩汩的溪流”,猶如温柔賢淑的女子;“飛流的瀑布”、“陡峭的懸崖”,堪比剛毅偉岸的丈夫;“悠悠的白雲”好像恬靜的少女,“淘氣的雲雀”卻似調皮的男孩……隨處可見的“落花”、“落葉”、“石頭”好比芸芸眾生。不管是老的還是少的,不管是温柔的還是陽剛的,不管是寧靜的還是喧鬧的……只要是山中的,皆是我的朋友。而這些只不過是我山中朋友的典型而已。山中的一切似乎在塵世有了某種照應,唯一所缺少的便是塵世的俗不可耐,而這恰恰是我們紅塵中人所孜孜以求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焉能沒有好心情?

如此好的心情,如此真摯的朋友。難怪作者該回家了還那麼的留戀,那麼的不捨得。作者如此,我亦如此。

讀《山中訪友》有感12

愛有很多種,只不過每個人所表達的方式不一樣罷了。這件事雖然已經過了很久,但您對我的愛已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裏。”她自己埋怨着!爸爸對我説:“阿姨叫你呢。它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一個黑色的水晶珠。

作者李漢榮把大自然當作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好朋友。他把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當成了認識多年的好朋友、老朋友和很熟悉自己、無話不談的知己。而看見《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很自然的想到作者是去山裏拜訪朋友,可是一看卻是想象作文,思想別出心裁,題目也很吸引讀者。

從前在人類的身邊,有一個高貴而美麗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她擁有很多很多,綠茵茵的草坪、金黃的稻穀、湛藍的藍天、悠悠的白雲、挺拔的樹、鮮豔的花朵、清澈的湖水等等。可是,人類的“傑作”讓她的美麗慘不忍睹。因為這樣,讓這位高貴而美麗的女子“瘋”了,開始瘋狂的報復,沙塵暴、熱帶氣流、颱風、龍捲風、洪水和地震等一些自然災害在警告着我們人類。當這位女子冷靜下來時,人類已經開始保護她了,她欣慰的笑了。

説真的,因為人類過度砍伐樹木,讓樹木逐漸減少;因為人類亂扔垃圾,造成河流污染;因為人類用水大手大腳,造成用水減少了,還有地方成了貧水地區等等。不如我們想一想,我們不浪費紙,用完紙就賣給回收站的人,資源利用,多種點樹,就可以抵擋沙塵暴、又可以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河流就乾淨了。省點用水,讓貧水地區的人用上水……不好嗎?

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那美麗卻脆弱的大自然吧!

讀《山中訪友》有感13

作者的老朋友不是別人,是作者敬佩的老橋。在作者眼裏老橋就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的知己,不是誰,是彷彿就是自己的每一棵樹,當自己和每一棵樹交談的時候,自己也融入了這個集體。作者的好朋友不是任何人,是清涼的山泉、汩汩的溪流是飛流的瀑布、是陡峭的懸崖、是悠悠的白雲、是嘰嘰喳喳淘氣的雲雀。

大自然的花、草、樹、木,也都是我的朋友,小動物們也都是我的朋友,我不能摘花砍樹,我要更進一步接近大自然,然後也和作者一樣成為大自然的朋友,用心和大自然交流!

讀《山中訪友》有感14

讀完《山中訪友》這篇文章後,我的感受很深。

我很佩服作者,他竟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出來。

我最喜歡的是文章裏作者把自己寫成一棵樹那一段。作者好像寫出了自己上輩子是一顆樹似的,彷彿正在回顧上輩子。

作者拜訪的朋友都被擬人化了,有德高望重的老橋、活潑可愛的鳥兒與露珠,還有作者的知己——山林中的每一棵樹、清涼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飛流的瀑布、陡峭的懸崖、悠悠的白雲、淘氣的雲雀和落花、落葉、石頭。

我真希望我能跟作者一樣厲害,文章寫得那麼好,寫文章的方法也能靈活掌握。

讀《山中訪友》有感15

《山中訪友》是一篇極富想象力的文章。這篇文章行文流暢,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

文章採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章更為詼諧幽默。“拾起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奧祕。”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啊!老橋,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一詞也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老橋敬愛,為後文的“無私奉獻”埋下了伏筆。“捧起一塊石頭,我聽到了遠古火上暴發的聲音。”更加突出了作者已經被陶醉其中了,從而感受大自然,傾聽大自然!

大自然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人類應該去敬重它,愛護它。作者能以如此的筆調去讚美大自然的美,而今天的人們對大自然的 破壞卻十分嚴重 。原本清澈的河水變得混濁不清,濃茂蒼翠的青山變得光禿禿的。由於廢水排放不當,使大面積耕地受到破壞,間接地發生泥石流,歷年來的大水淹沒了多少人的家!“取之有廢,用之不竭”在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我們在征服自然的同時,也要保護自然。這樣,人類才能生活的更好。

“保護大自然”這是個永恆的主題,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我們的山,保護我們的水,保護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