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物學的教育篇

生物學教育篇一:陸地生物羣落的主要類型

關於生物學的教育篇

自己歸納總結羣落類型氣候特徵羣落結構分佈土壤種類組成羣落結構生活型特徵熱帶的植被類型熱帶雨林赤道多雨氣候:全年温度高而温差小雨量充沛而相當均勻相對濕度常常很高磚紅壤種類組成特別豐富:單位面積上樹木種類密度高,通常沒有優勢種。羣落結構複雜:基本上分為喬木、灌木和草本三個層次,分層不明顯。生活型特徵多樣:佔優勢的生活型是常綠高位芽植物,其中巨高位芽和大高位芽佔比例很大雨林喬木、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絞殺植物與寄生植物。主要分佈於南北緯度10℃之間的區域:①美洲雨林羣系:主要分佈亞馬遜河流域,面積最大。②非洲雨林羣系:主要分佈剛果盆地一帶。③亞洲雨林羣系:主要分佈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附近島嶼、婆羅洲、伊裏安及菲律賓羣島。季雨林熱帶季風氣候:週期性乾濕交替旱季降雨量少和温差大。磚紅壤。不及雨林豐富:旱季喬木樹種部分或全部落葉,常綠到落葉兩個極端類型之間變動。不及雨林複雜:有一定的分層。木本高位芽為主落葉喬木所佔比重變化大,板狀根、莖花現象、木質大藤、附生植物等均不及雨林發達。不連續分佈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的熱帶地區雨林外圍,其中以亞洲東南部最為發達。稀樹草原夏雨型氣候:乾燥或半乾燥,年降水量差別懸殊,而且集中於夏季,乾季顯著。高温度、高蒸發力、強光照磚紅壤、棕紅壤、磚紅壤性紅壤。以喜高温、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佔優勢,並稀疏散佈有耐旱、矮生喬木的植物羣落C4型植物較發達的草本植物層。藤本植物非常稀少,附生植物不存在。主要分佈在非洲、南北美洲、澳洲和亞洲。我國在雲南乾熱河谷,海南島北部,雷州半島和台灣的西南部均有分佈。紅樹林對氣温、水温的要求高,風平浪靜濱海地區受週期性海水侵淹的一種淤泥海灘:濱種類組成相對貧乏:主要由紅樹科的常綠種類組成,其次為馬鞭草科、海桑科、爵牀科等的種類,共10外貌終年常綠,林相整齊,結構簡單,多為低矮性羣落。具特殊的胎生現象,具支柱根或呼吸根板狀根、以及旱生、鹽生的形態和生理特點有兩個分佈中心。①東方紅樹林:分佈於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熱帶、亞熱帶濱海地區。②西方紅樹林:分佈於太平洋東岸和大西洋沿岸的熱帶、亞熱帶濱海地區。③我國的紅樹林屬東方紅樹林的一部分,主要分佈於廣東、福建沿海、廣西和台灣。

海鹽土餘科,30多種。亞熱帶植被類型常綠闊葉林亞熱帶濕潤氣候:夏季炎熱而且濕潤,冬季乾燥。降水分配不均,夏季特別豐富水熱同期,冬季降水量少,但無明顯旱季。微酸性或酸性土壤種類相當豐富:常綠雙子葉植物構成,主要由殼鬥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和金縷梅科等的常綠樹種組成。羣落結構較為複雜: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林木層、下木層均有亞層次的分化,草本層以蕨類植物為主。高位芽植物佔優勢,在成型的羣落內,一種高位芽植物為主。藤本植物較為豐富,但多為革質或木質小藤,板根、莖花、葉面附生現象大大減少,附生植物中很少有被子植物。主要分佈在東亞的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北美的佛羅里達半島和加利福尼亞,南美的智利,非洲的那利羣島,澳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北大西洋的馬德拉羣島和加那利羣島等地。我國是常綠闊葉林的集中分佈區,面積最大,類型最多。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晝夜温差大,雨量頗豐土壤呈鹼性落葉闊葉樹繁生,常綠闊葉樹混交。樹種甚多且落葉成分大增,包括許多温帶科屬。羣落結構簡單,落葉喬木上層,常綠樹種下層。,外貌接近夏綠闊葉林我國中亞熱帶中山我國北亞熱帶。暖性針葉林常綠闊葉林一樣的氣候條件。酸性,貧瘠地針葉樹,也可跟闊葉樹混交,主要組成成分是常綠闊葉代表植物。結構較為複雜扁平針葉(紅杉)、鱗狀針葉(馬尾松比闊葉林低)與常綠闊葉林有相似的範圍竹林葉為主,被茸毛,無光澤,氣孔深陷,排列與光線成鋭角,或葉片退化(甚至成刺狀),植株與花具強烈香味(揮發油)無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很少。多年生草本植物尤以具鱗、球、根莖的地下牙植物特別豐富。分佈:主要有三個集中分佈區①歐洲的地中海沿海:主要由木栓櫟、刺葉櫟等組成。②北美西岸的加利福尼亞:主要由密花櫟和禾葉櫟等組成。③大洋州西南和東南地區:按樹屬、金合歡等屬為主。④我國為山地類型(夏多雨、冬乾冷),主要分佈在西南,尤以金沙江中上游河谷兩側山地為多,主要由高山櫟等樹種組成。荒漠極端乾燥的大陸性氣候:高温及總降水量、降水分配和強度變異較大,濕度低年温差和日温差都比較顯著。荒漠土:旱生植物和短生植物組成結構簡單,灌叢植物和草本植物組成,十分稀疏。生活型十分多樣,不是以某種優勢生活型為特徵。1、熱帶、亞熱帶荒漠撒哈拉—阿拉伯區熱帶亞熱帶荒漠(撒哈拉北部、撒哈拉和阿拉伯半島中部、撒哈拉南部)南非亞熱帶荒漠美洲荒漠澳大利亞2、温帶荒漠亞洲內陸(中亞、藏北、新疆、河西走廊、內蒙西部以及蒙古境內)阿根廷巴塔哥尼亞

生物學教育篇二:中美生物學教育比較

1、“20世紀50年代,隨着生物科學的迅猛發展和教育學、心理學科的進展,美國中學的“生物學"趨向在國中(5-8年級)開設綜合“理科”,在高中(9-12年級)開設綜合“生物學”課程。這一時期,美國中學的生物教育作為普通教育課程之一,受課程改革思潮的影響,經歷了幾次重大變化。1958年成立的“生物科學課程研究”(BiologicalScienceCurriculumStudy)及其以後開展的各項改革計劃就是學科主義課程思潮的產物。”

2、“其中影響較大的就是馬薩諸塞州的綜合評價體系生物學水平考試即MCAS(MassachusettsComprehensiveAssessmentSystem)考試是具有代表性的州級考試,它由馬薩諸塞州教育署組織,全州284個學區參與的統一學術水平考試(相當於我國各省的畢業統考),考試成績關係學校在全州的名次,撥款和獎金。所以,馬薩諸塞州轄區內各學區的學校都非常重視MCAS考試。”

3、“1902年到1922年是我國生物教育的起始階段,生物課程正式列入國家計劃,由中國教師教授課程,用的教材主要是中國學者編譯西方教材。”

4、“到2000年我國已經進行了七次全國範圍的生物課程改革,然而並沒有解決我國生物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首先是知識本位

現象,表現為學校的學科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對於學生而佔,他們的任務仍然只是接受和存儲前人已經發現的知識,這種知識本位的教學體系顯然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其次,生物教學內容缺乏多樣性和選擇性,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的多元化需求。最後,生物課程受重視不夠。在“文 革”期間和1992年兩度取消生物大學聯考,直到1999年才恢復,這樣對全國生物教學和科研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挫傷了廣大生物教師深入開展中學生物教學改革的積極性,生物教師隊伍嚴重流失,導致中學生物教育質量大幅下降。”

5、“美國的中學生物學課程目標大致經歷了知識目標一科學方法目標一社會目標一個人需要目標一生計目標一綜合目標這樣一個過程。當前美國正在執行2061計劃,對生物學的教學目標更是趨向綜合性、多元性。分析當前美國生物學教育狀況,知識目標仍然是位居於第一,探究目標雖然在全美推廣和普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更好的實施,尚需深入研究。”

6、“經歷了多次的改革和實踐,當前美國的生物課程目標開始追求多元化和綜合化。不僅使學生的理智力得到發展,還能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理解自我,並運用道德、價值、倫理及審美的觀點分析和處理當代社會的種種質疑,使學生能為改變人類生活質量而服務。”

7、“目前我國中學生物教學目標結構包括四個層次:生物課程教育的總方向、生物課程教育的概括性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生物新課程標準》中的生物課程目標採用布魯姆(B.S.Bloom)的分類系統,將目標分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領域。”

8、“美國中學生物學課程設置沒有統一的規定,但大致分為國中(5、8)三年綜合理科,高中(9’12)一年生物學選修、生物學優等生課程(課程程度為取得3.5以上學分的學生設計,難度比一般生物學深)、先修生物學(為大學進一步學習做準備,講授生命的化學和細胞基礎,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動植物生物學等,附有大學課文以供參考)。”

9、“我國在充分考慮學生髮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生物科學發展需要等基礎上,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國中是突出“人與生物圈"和諧發展為重點的內容體系,高中側以模塊為基礎,精選和突出若干內容,確立以全面地,有個性地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內容體系。”

10、“我國根據《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規定,高中生物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l:分子與細胞",“生物2:遺傳與進化”,“生物3:穩態與環境"3個模塊;選修部分有“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3個模塊,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

11、在教學內容體系設置方面,“美國中學的生物學教學內容是按照生物的生命活動為基本特徵安排的,以生物的生命特徵為系統並分別從植物、動物、人體幾個方面加以闡述、分析、比較,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理解生物的主要生命特徵。我國國中《標準》通過擯棄學科體系和構建“人與生物圈"教學新體系的方式,刪除了許多過去認為不能不學但對學生未必非常有用的、比較繁瑣和難以理解的學科知識。”

我的觀點:

讀了這篇論文,對於“中美中學生物學教育的比較”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從中學生物學的發展背景來看,首先美國的生物學發展的起點比我們的早,美國在早期就有了生物學的興起,因此從生物學發展的時間長短上來看,美國較我們國家而言有更加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早期我們國家的一些歷史背景對我們生物學的興起以及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其次,美國對生物學這門學科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也大於我們國家,這就導致了中美在生物學教育發麪形成了一定的.差距。比如:師資力量、學生的學習態度、老師的教學態度等直接影響了生物學教育的質量和發展。

2、從中學生物學的教學目標來看,中美兩國的教育目標也有所不同。美國對生物學的教育提倡多元化和綜合化,而我國的教育目標則從另一個方面來劃分,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我認為兩個國家的教育目標都有其可取之處,根據美國的教育目標更有利用開發學生們的智力,擴展學生們的知識面,使學生們圍繞生物學涉及各個領域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而中國教育目標具有明顯遞進性的特點,這樣的教育目標對於學生來説更有利於知識的吸收和消化,為後面對生物學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3、從中學生物學的教育內容上來看,美國相對於中國來説教育內容涉及的領域更加廣泛,教育的內容也更具深度。我個人認為這其

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美國設置這樣的教育內容也是和美國的國情、社會現狀相符的,其教育內容加強了學生能力和觀念的培養。而中國設置的教育內容就其深度和難度來説要求是要低一點,但是這樣的教育內容也有其優點,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説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於讓學生從關注身邊的事物開始。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