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例研究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例研究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例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例研究報告1

一、課例研究背景

語言的方式,語言文字的學習,是語文學習的最根本,所有的一切都應該是為了學習語言而設計,讓同學們可以運用現在的知識可以充分體會到文字的魅力。眾所周知閱讀教學不僅是重點,更是難點。課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師把文字分析得再細,再清楚,練習題還是有學生不會寫;還有的學生即便會說了,可是寫在作業本上卻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有時,同樣的回答,你換一種說法,有不少學生又不會了。同樣的主題文章,換一篇來練習,不少學生又不會了,教師還得重新解析文字內涵。所以平時教學中進行閱讀教學時,似乎總有講不完的內容,除了把課文解析完,還要解析練習冊上的閱讀,否則學生做出的題不盡如意。

閱讀課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課,學習識字寫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方法、提高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在閱讀和理解文字的時候,如果能採用合適的方法,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更有積極性,學習的效率也會更高。

二、課例教學內容

(一)課例選擇:《木蘭從軍》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評價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人物心理活動。

2.瞭解文章的描寫方法

(三)教學重點:體會木蘭從軍前後的心理活動,感悟木蘭對家人深厚的情感。

(四)教學難點:理解文章寫作手法,目標明確,重難點醒目,能抓住教材,拓展延伸,以點帶面,感悟人生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

通過朗讀內化了的語言,培養同學們的語感,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情感,通過朗讀培養學生審美和朗讀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這種學習方法,這也是創新的主要途徑,在品味木蘭心理活動的句子時,在交流學完此文的感受時,充分運用此種學習方法。

四、課例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認識1個偏旁,複習部首檢字法,能熟悉應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感悟課文內容,能抓住具體事例中的關鍵詞語、句子、段落,體會花木蘭深深的愛國精神以及愛家精神,並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應用。

3.感情朗讀,並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國也愛家的優秀品質,說說花木蘭是如何說服家人的,並用幾句話寫下來。

(三)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

首先引入主題,以歷史上的愛國愛家英雄事例展開,如岳飛,戚繼光等,然後突出巾幗英雄的事例,開篇引入花木蘭這位女英雄。學生小組討論有關花木蘭的資料,互相補充,擴大知識面,然後根據自己所瞭解的資料,說說花木蘭的形象。瞭解之後,教師展示出課題,第一節課時與教師一起,初讀課文,走進課文,瞭解這位巾幗英雄。

1.藉助拼音,把文章讀通讀順。

2.老師根據學生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生,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測學生生字掌握情況並及時糾正讀音。

3.默讀課文,思考文中主要描寫了花木蘭的什麼事件。

4.此時,花木蘭的形象在你心目中是什麼樣的。

5.文中是如何描寫花木蘭的,找出對應的語段並標註。

第二課時

1.複習檢查,指名讀生字詞

2、分小節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同學們注意聽他們讀得怎麼樣?讀後師生評議。

3.精讀課文二段。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花木蘭為什麼會女扮男裝去從軍,找出有關的句子多讀幾遍。並討論:花木蘭為什麼會女扮男裝去從軍呢?那時候,北方經常發生戰爭。(板書:戰事不斷)北方經常發生戰爭,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邊防將士死傷無數,邊疆百姓流離失所。 木蘭看到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什麼叫“焦急萬分”?引導學生體會木蘭內心焦急擔憂的情感。木蘭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麼?引導學生體會木蘭愛國愛家的情感。木蘭的家人會同意她從軍嗎?不同意,交流木蘭會是怎樣說服他們的呢?學生分角色扮演木蘭的爸爸、媽媽以及弟弟,他們又會如何勸阻木蘭呢?

4.學習第三段

教師朗誦第三段,學生邊聽邊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然後進行交流:在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麼?他英勇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觀察圖,說說你想象中的花木蘭的形象,威武、威風凜凜、英姿颯爽等。花木蘭在多年的征戰中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大家再來讀一讀這段話,好好體會一下花將軍躍馬橫槍、英勇善戰的颯爽英姿。

5.學習第四段

過渡,這樣英勇善戰,英姿颯爽的女英雄勝利回鄉後的樣子?同學們想象一下她回鄉後變回女兒身的樣子,看課本中第二幅插圖,說說將士們得知昔日英勇善戰的花木蘭原來是一位“文靜俊美的姑娘時”,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同學之間討論,大家是更喜歡這位女英雄英勇善戰的一面還是文靜俊美的一面?花木蘭這樣的女性,美的不僅僅是外表,更有一種內在的英雄氣魄的美感。

(四)教學總結

國小語文教學,呼喚語文字位的復歸,主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就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是受教育者,更是實踐者,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在教學課程中的認識和實踐教師無法代替的。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他們的內在潛能,激發他們的創造精神。我認為教師要大膽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每一個人都積極地、自主地參與到學習當中,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這一輪授課總體上來說還比較成功,整個教學過程圍繞主題開展得比較紮實,尤其是解決了閱讀的重點問題,而且,學生參與很積極,在交流環節表現良好。自主解決問題的部分,真正把讀書的權利給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形成問題的雛形,在議答過程中形成問題的實質,基本上能自主解決。

閱讀課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課,學習識字寫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方法、提高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在閱讀和理解文字的時候,如果能採用合適的方法,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更有積極性,學習的效率也會更高。

五、課例研究結果

通過本次課例研究,明確了國小閱讀教學的任務,即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來讀懂一篇文章,閱讀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閱讀、討論交流,培養他們的求知慾、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這過程中培養能力。當前閱讀教學需要把握住兩大任務:一是要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掌握讀懂別人寫文章時所運用的方法,提高閱讀鑑賞能力;二是要通過閱讀教學,領悟文章的謀篇佈局,借鑑他人好的寫作方法,嘗試靈活應用於自己的文章中,從而不斷提高自己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國小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忽略了對寫作方法的關注,再靠單純的習作指導去彌補是很困難的。因此,閱讀中需要留心積累。

其次,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一定要有所體現,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閱讀、討論交流、動手實踐,培養他們的求知慾、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允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不同的見解,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有豐富大膽的想象,用於開拓創新。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例研究報告2

一、選題價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三、四年級學生的閱讀量不少於40萬字。”溫儒敏教授也提出海量閱讀,讓學生連滾帶爬地進行課外閱讀。國小生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起點和基礎,不僅有利於擴大學生視野,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品味和閱讀能力。但縱觀目前的農村國小中年級課外閱讀的現狀卻不容樂觀,且處於一種嚴重缺失的狀態。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家長觀念比較陳舊,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才是他們真正關注的問題,有些甚至還認為讀課外書那是“不務正業”;有的家長雖重視孩子閱讀,但總苦於無從下手。

2.相當部分教師本身缺乏對課外閱讀問題的研究,所以對於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還缺少指導經驗。

3.多數學生還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他們往往對閱讀沒有持久的熱情。

4.學生閱讀書籍經典較少,魚龍混雜。

5.學生閱讀能力亟待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資訊,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是不能奏效的,必須尋求更廣闊的教育途徑,致力於大知識、大智力背景的開拓。因此,為了有效解決該問題,我在平時教學中,進行農村國小中年級語文拓展閱讀課例研究。

二、過程質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培養學生廣泛的課外閱讀興趣。課外閱讀一方面可以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和文化底蘊,另一方面對於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等方面能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對於遠離城市的農村國小而言,長期以來的經濟落後,使得學生的閱讀資源嚴重缺乏,閱讀渠道狹窄,孩子們手中的課外書籍都以考試類、輔導類書籍為主,接觸其他的閱讀材料少,語言積累比較困難,無法感受到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更加難以形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由此可見,拓寬學生課外閱讀渠道,讓學生以書為友,是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

(一)農村國小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價值功能

1.滿足農村國小中年級學生的求知慾望

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村國小的資訊資源比較落後,而處於中年級學生年齡一般在9~11歲,處於該年齡段的學生往往對外面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且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慾,課外閱讀正好能夠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可以讓他們通過閱讀了解自然、瞭解社會及世界。

2.有助於陶冶農村國小中年級學生情操

農村國小中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少年時期的黃金階段,由於他們大多數人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對他們缺乏有效的人生引導。因此,拓展學生課外閱讀渠道,能讓處於該年齡段通過閱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獲得思想上啟發、情感上薰陶和思想價值觀的引導,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道德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拓展農村國小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渠道的措施

農村國小中年級學生正處於積累知識和人生價值形成的重要階段,課外閱讀在國小中年級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農村國小中年級學生對外面世界的渴望,更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大力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渠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與空間進行閱讀,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沉浸在課外閱讀中,去思考、去體驗和去享受。

1.加強班級圖書角建設,合理利用資源。

班級不應該只是知識的灌輸地,更應是一個經典圖書的匯聚場。班級圖書角能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料。目前由於農村經濟的落後,農村國小圖書館的建設缺乏社會關注和資金,因此因地制宜建立班級圖書角對於農村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

收集圖書是最考驗班主任的一個環節。僅憑我們班主任微薄的工資不足以撐起這個圖書角,所以要嘗試借力經營。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收集圖書,建立圖書角。

①發動學生自願捐借

發動孩子自願每月借出或者捐出自己已經閱讀過的書籍,放在班級圖書角供同學們交換閱讀。這種大多數家庭都容易接受的方式,很容易使班級小小圖書角擁有足夠流通的圖書數量。

②動員家長自願捐贈

如果能夠獲得經濟條件較好的家長的捐贈,也可以解決圖書角建設之初的燃眉之急。我在班級圖書角走上正軌後,通過班級微信群動員部分家長捐書。這樣班級圖書角的書豐富了,可以滿足學生讀書的需要。

③鼓勵老師自願贈送

作為圖書角的建立人,作為班主任的我捐贈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從家中挑選一些適合學生的書帶頭捐贈給班級,能夠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同時,也鼓勵班級科任老師捐贈。

班級圖書角建立之後,我讓學生自主管理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充分利用好班級圖書角,從而為學生提供更為寬泛的閱讀資源。

2.結合語文教學,拓展相關閱讀資料。

當代改革教育家李希貴說過:長期以來,以數理化的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涵詠、感悟和體會,語文水平不可能提高。因此課題組老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切實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如果閱讀教學的指導思想不變,教學只是死死盯住幾篇課文不放;如果閱讀教學的過程不變,老是繁瑣分析,繁瑣提問,繁瑣練習;如果閱讀教學的方法不變,課內教學不能舉一反三,拓展課外閱讀也只是一句空話。

改革閱讀教學,要從繁瑣的形式主義中解放出來,教課文要力求突出重點,簡潔明瞭。或緊扣一詞,教活一篇;或抓住一句,串聯整篇;或精導一段,撥通全文或突破一點,舉一反三。

針對農村國小生閱讀資源缺乏這一現狀,我充分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通過精心挑選,拓展相關閱讀資料,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為學生的閱讀帶來更多便捷。如我校第二屆“母語文化節”的“最美教研”,我執教《黃河的主人》利用網路資源拓展羊皮筏知識,學生對羊皮筏的瞭解,加深了對艄公沉著、冷靜以及高超的技術理解。在課堂要結束時我總結:你們動情的朗讀就是對艄公最好的褒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們的母親河,中華文女傳承了黃河的精神,他們像艄公一樣憑藉著勇敢、智慧、鎮靜、機敏,成為黃河的主人,時代的英雄!生活中,我們也許會遇到風浪,讓我們像艄公一樣,不懼險阻,成為生活的主人!請同學們課後閱讀《大森林的主人》,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誰是大森林的主人?怎樣才能成為大森林的主人?作者是怎樣展現獵人的智慧和勇敢的?

(三)開展閱讀活動,推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國小中年級學社的課外閱讀主要呈現反覆性、趣味性和選擇性等特點,且對很多事物缺乏堅持的恆心。為此,老師可以結合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在班級我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輪流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或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或好詩好詞,或閱讀心得,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心理,也能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讓學生能夠吸收更多的知識。同時,我還開展班級讀書手抄報活動、閱讀筆記評比活動,評比讀書小明星活動,這樣可以促使學生以更高熱情投入課外閱讀中去。

三、成果形式

通過一年實踐探索,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拓展,可喜的發現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讀書熱情越來越高漲。知識面拓寬,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提高。在學業水平測試中,我班學生語文成績高於全鎮均分。

另外,我的閱讀教學理念改變,開展多彩的課外活動,跟學生一起共同進步。在這一年裡我上了一節海安市公開課——四年級語文《黃河的主人》一課,獲得與會老師一致好評!一篇《農村國小中年級拓寬課外閱讀渠道研究》論文發表在《國小生作文輔導》20xx年第12期上。

摘要:本課題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語文教學的現狀,提出“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關注學生,關注教師,活化教材,探討了“語文詩意閱讀”的操作策略,初步探索了“詩意語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詩意語文,操作策略,教學方法初探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例研究報告3

一.研究背景

1.深遠的社會背景。邁入資訊時代的今天,享受著物質文明的當代人同時對物質需求激發了不盡的慾望,大大滋長了急功近利的“市場性格”;在文化同時受到商業化、時尚化的影響下,精神層面的生活遭遇了不應該有的困頓和壓制。物極必反,人們終於意識到,面臨新的挑戰,我們必須呼喚生命意識的迴歸,呼喚生活中詩性的迴歸!應當說,在新課程引導下的語文教學對詩情的渴望和詩意的追尋,正是時代之光的一種投射。

2.語文教學的現狀。從語文教學的歷史積疾來考察,在應試教育魔棒的指揮下,我們的語文教學過分強調了思想性,文字中瀰漫著的人性、詩性的光輝熟視無睹。在應試教育的羈絆中,教師的工作受束縛,貼標籤似的說教、支離破碎的分析,陳陳相因的教學模式屢見不鮮,導致學生課堂沒有吸引力。教育的人文價值,精神內涵卻被消解、異化了。應試教育將樹人、育人的基礎教育淪為一種高度工具化、技術化的訓練,充滿人性之美,富有情性之趣的語文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應試之學,這種畸變在一個曾經有千年“詩教”歷程的國度裡,是一道“尷尬的風景”。在科學和人文之間尋求平衡,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尋求歸路,這就是“詩意語文”存在的最大理由,也是“詩意語文”在今天課改中呈現的最大價值。

3.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對作品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審美感受和審美創造的把握,把創設審美意境、讓課堂充滿詩情畫意放在了一個突出的位置。實質上是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美的薰陶,而這種薰陶不僅有利於學習本身,還有利於學生心靈與人格的健康發展。因此,語文課應該給人以美的愉悅、美的享受。而且新教材的選文及其文字語言突顯了人文性這一特點,詩意人生與詩化語言成為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感受和體悟的主體,教與學就是在對人生的詩意感悟和對文字的詩化語言的解讀體味中,得到情感的共鳴、感應與昇華。

4.孩子天性的召喚。好說、好動、好問、好想、好表現,是國小生的天性。如果走近學生,蹲下身子,走進學生的心靈,就會看到一個又一個奇異精彩的世界。這世界裡,充滿著生命的活力,瀰漫著詩意的光輝。置身於這般詩意的世界中,你也會情不自禁地要說、要動、要問、要想、要表現。然而,某些課堂上,學生的天性被無情地泯滅了。無聊的“啟發”、變味的“多練”、痴情的“多媒體”搶走了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剝奪了學生的說、動、問、想的權利,實在是對學生天性的泯滅。

5.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需求。現在的社會有一種浮躁,浮躁之氣開始向校園擴散。浮躁實際上是一種功利,也是一種膚淺。當今有些語文教師也在縮減為看教輔材料和“快餐讀物”,把學習縮減為看電視,把思考縮減為一次報告會的考試,把教學設計縮減為教學案例的組合。總之,豐富的過程簡單化,精神價值被縮減成了實用價值,於是,有些把精神追求異化成官能享受。這樣,理想和追求在旋渦中被沖走了,流逝了。我們的語文教師應該內心湧動著精神的訴求和理想追求的激情,與縮減的旋渦抗爭,應時時勉勵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高超的教育智慧,遠大的職業境界,要有摯著的追求和期盼,這樣,才能師生共同“詩意地棲居”在語文這片土地上。

6.課例研究與新課程同行。早在19世紀70年代,課例開始被運用於哈佛法學院。1986年開始,課例研究被卡耐基工作組推崇為教師教育的核心,成為“聯結理論與實踐,揭示教師在複雜的認知活動中如何運用高層次決策技能的有效途徑”。在國內,課例研究是與第8次課程教材改革一起盛行起來的。新課程體現了教育的轉型,也包含了教師應當以“研究”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的教學生活,並採取相應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案例研究作為一種教育世界觀,不僅影響著教師的價值取向,而且影響著老師的行動方式。以敘寫有問題情境的課例,記述自己的教學生活並作出教學的思考,無疑是最適合教師的工作要求和言說方式的研究方法。這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責任。課例記下的不僅是詩情的奔流,它同時也是困惑中的歷練,思索後的蛻變;反思中的體驗,博採後的驚羨。

語文教學應該是詩意盎然的。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我們掙脫應試教育的繩索、枷鎖和鐐銬,跨上素質教育的軌道,與時俱進,昂首闊步走進新課程。《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順應了學生的天性,構建了綠色的學習環境,拓展了課堂的空間,主要通過設計、收集、整理一個個充滿詩意的案例,促使教師儘快的走進新課程。通過實驗我們驚奇地發現,展示在面前的語文課堂,是一個活力四射、詩意盎然的嶄新天地,是一個鮮活生動、五彩斑斕的全新世界!

二、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的策略

第一、創設詩意校園環境,營造詩性文化氛圍。

開題伊始,由校長劉大兵同志創意,我校努力為構建“處處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師;人育環境,環境育人”的詩意環境而默默耕耘。“書香襲人,點亮詩意人生”的教育理念特別引人注目,“讓詩意棲息校園,讓閱讀成為習慣”巨幅彩噴字畫,無聲地召喚著楊小的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來為此而努力!《一日常規三字歌》裡的每一句溫馨提示宛若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串編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謠,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嚴格規範一言一行。學校精心設計,規劃建設,將詩歌中的名人事蹟、名句哲理製成版面,懸掛牆上;將校園圍牆畫用詩歌中的故事做成宣傳畫,製作詩歌長廊,將古代詩歌、現代詩歌及師生創作詩歌隨時展示,讓校園內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每一個角落都是風景、一草一木都教育資源、一磚一瓦都體現引導和薰陶,形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第二、夯實文化底蘊,培養詩意教師。

“詩意語文課堂”呼喚富有詩意的語文教師,鼓勵教師用詩樣唯美的語言演繹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此,學校通知邀請專家作講座,開設教師論壇、推薦書目閱讀等形式,讓教師夯實自己的文化底蘊,同時,還聘請播音員等朗誦水平高的專家來給老師培訓,提高教師語言感受的能力以及朗讀的技巧。並要求教師讀書活動要做到“四個結合”,即:讀書與教育教學結合,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讀書與教學反思結合,讀後要撰寫讀書心得;讀書與新課改結合,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讀書與校本培訓結合,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第三、開發校本教材,拓寬課程資源

“詩意的課堂”需要有文化的積澱,而古詩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俗話說“少時讀經,受益終身”,為此,我校緊扣學校的地域特點和文化傳承,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特點,以適合背誦和理解的《詩經》、《唐詩三百首》、《宋詩一百首》、《千家詩》等經典為基本內容,精心編輯了《國小生必背古詩詞》校本教材。校本課程集中體現了“三確保”“三特性”,即確保“有教師、有課時、有效果“,突出“層次性,連續性,承接性”。在每日早晨7:30—7:50的經典誦讀課上,師生共讀欣賞,讓學生們既可在詩文中受到薰陶與感染,又可以瞭解多方面的知識,把握時代脈搏,體悟自然風光,人間真情。

第四、活動紛呈,領略詩性文化風采。

1、抓好常規工作,搭建詩意的舞臺。

每日“兩個一”(每日早上安排20分鐘作為“讀書時間”,每日午間播放名篇詩文名段欣賞)活動,讓學生受到詩性文化的浸潤;每週“兩個一”(每週一次紅領巾廣播站詩歌朗誦會,每週一次的“古詩文背誦擂臺賽”)活動,為學生提供厚積薄發的平臺,激發學生讀書和創作激情,豐富了詩性教育的特色;每月“兩個一”活動:每月開展一次主題讀書活動,採取集中的時間,豐富的形式,掀起師生讀書高潮。通過故事會、朗誦會等形式,檢閱學生讀書效果,增強學生讀書的樂趣。如 “好書我推薦”,學生用富有激情的`演講形式,把自己喜好的書目推薦給同學們,幫助同學選好書,讀好書。每月一次的“詩意校園活動展示會”更是豐富多彩:畫詩,吟詩,唱詩,演詩,舞詩……學生,家長,教師紛紛閃亮登場。整個校園以及校園中的每一個人都沉浸在濃濃的詩情畫意之中。

2、班級詩性文化建設,享受閱讀的快樂。班級詩性文化建設是校園詩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學校的班級詩性文化建設做到“三結合”:把課前古詩吟唱與“詩文小秀才”評比相結合;把“開放閱覽室”與“讀書我最愛”展示活動相結合;把“大閱讀”與建立“班級詩歌小組協會”相結合。“三結合”的做法讓學生親近書籍,讓班級飄揚書香,讓學校溢滿詩意。走進每一個教室,每一個角落都體現出獨具匠心和文化氣息,每一寸空間都充溢著濃烈的讀書求學氛圍。每節課前,每個教室傳來的是朗朗誦詩聲,富有節奏,富有美感,富有人文氣息的詩意已經漸漸棲息於校園的每個角落了。

第五、構建詩意語文課堂,推動課題的深入研究。

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樂園。在課題研究中,我校語文教師用富有詩意的語言與學生攜手漫遊語文天地,共享語文樂趣,給學生語言文字的魅力薰陶,給學生詩情畫意的審美啟迪,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語言的積澱、語感的培養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一、匯入語激趣——未成曲調先有情

匯入語貴在引趣,指向,有經驗的老師常反覆推敲開頭語,好像演奏小提琴曲,弓子一上弦,就要發出動聽的音符,匯入也是如此,激情的導語,從老師的嘴脣傾瀉出來,就流向每個學生的心田。

在教《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時,我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長河的一朵藝術奇葩,唐詩與宋詞平分秋色,使我國古典文化瀰漫著清雅與芬芳。我們曾經領略過唐詩的靈動風采,感受過它的博大精深,體會過它難以言傳的神韻,品味它只可意會的意境。今天我們將採擷宋詞中的一朵美麗素雅的小花,它的名字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段匯入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個個欲一睹“西江月”為快。

教學《和時間賽跑》時,我校盧豔教師即興從眼前之景匯入:“早晨,我路過辦公室門前的池塘,發現那曾經碧綠的荷葉已枯敗了,當時我就感嘆‘時光匆匆,歲月無情’哪。逝去的時光我們再也不可能找回來了。就像現在,我站在講臺上向大家傾訴,這樣的情景,這樣的時刻,過去了,我們都無法再找回,所以,我就想呀,我們一定得學會和時間賽跑。”動情的話說到了學生的心坎上。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打開了課本。

二、過渡語延情——為課堂串上詩意的珍珠

過渡語貴在銜接,一方面使課堂結構融為一體,另一方面,有效的延續感情。教學《負荊請罪》一文時,為引導學生對韓勃進行評議,我說:“廉頗、藺相如形象豐滿,固然令人難忘,可如果沒有平凡人物的襯托,他們的形象也會黯然失色,誰是這樣一位襯托‘紅花’的‘綠葉’呢?”學生們自然把目光聚焦在韓勃身上;再如,在講授《雨中登泰山》時我們這樣導引過渡的:

作者啟程登泰山了,教師問:“你們看到雨中的泰山是怎樣一幅景色?過岱宗坊後首次映入眼簾的又是怎樣的一幅奇景?”學生通過閱讀把虎山水庫奇景盡情欣賞一番後,教師又往前推進“儘管黃錦、白紗的奇景美不勝收,但‘雨大起來了,不得不拐進王母廟後的七真祠,’為什麼叫七真祠呢?詞中最傳神之作是什麼呢?怎樣傳神?”……最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絕頂又是怎樣的風光呢?讓我們帶著勝利的喜悅,來欣賞這仙境般的美景。當於漪老師用這一系列富有情趣的設問語言把學生安然地從一個波峰送到另一個波峰上,一節課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引用經典詩文進行過渡既能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文中的情感,又能使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在教《梅花魂》時,當品讀完外公因想念家鄉而三度落淚後,我們引用詩句“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作為過渡,使學生既能提高語文素養又能體會外公當時的心情。

三、引導語點撥——詩意與理性渾然交融

“一粒沙裡見世界”,雖然教學中的引導與點撥僅僅是課堂裡的一些小小片段,卻熔鑄了教師的智慧,凝聚了教師的心血,體現了教師的素養。如教學《草船借箭》時,老師如此點撥:“我覺得這篇課文挺有意思,我發現這篇課文寫諸葛亮說的地方一共有十一處,……但是我發現,只有這個地方在諸葛亮說的前面加了一個“笑”字,諸葛亮笑著說。……你們研究研究看,你們覺得諸葛亮他在笑誰?”生自由讀後回答:生1:我覺得諸葛亮是在笑曹操,因為霧這麼大,笑曹操不敢出來迎戰。生2:我覺得他是在笑他自己的神機妙算,笑他自己有這麼大的本領,對所有人都瞭如指掌。生3:他還在笑魯肅,魯肅前面吃驚地問諸葛亮說:“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後面回答了魯肅。……

“諸葛亮在笑誰呢?”學生在前面的探究學習已經基本明白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基礎上之後,老師進一步抓住諸葛亮的神祕一“笑”這個關鍵點,適時、適度地以問題來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和多種資訊,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更準確地把握諸葛亮這一“神機妙算”形象,大大深化了探究的內容,也使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信心不斷增強。老師的此處點撥令人稱快!---這一探究中的點撥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了學生要進一步探究、獲取知識的樂趣!

四、描述語動情——美麗的語言化為美麗的風景。

描述語貴在具體、生動、形象。在教學《黃果樹瀑布》,“銀雨灑金街”一景時,我描述道:“大家知道為什麼叫‘銀雨灑金街’嗎?原來這是雲貴高原獨特的地理氣候造成的。白天,雲蒸霞蔚,雲霧縹緲,水汽被大量蒸發上天;而到晚上,氣溫驟降,水汽便大量凝結降下濛濛的細雨,如煙如絲,飄飄灑灑地降落在大街上,這條街便由此而得名了。”

此時此刻,情與景遇,景與情匯,學生心動神移,達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五、結束語昇華——將“詩意”棲居到底

結束語貴在昇華認識,拓展思維空間,提升精神境界。從而達到領悟事理、陶冶情操的目的。在教學《村居》時,以這樣的話語結束:“一首雋永的小詩就是一幅美妙的畫,一道迷人的風景也是一首清新的詩,詩情畫意走進我們的課堂,是否融入了你的心靈。哲人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學們,目之所及,心之所思,耳之所聞,皆可入詩入畫,看一看外面美好的大自然,你是否也能有感而發。”結果,在課間休息十分鐘裡,盧紅傑同學竟然寫下了一首充滿童真童趣的打油詩:“新春一片盎然,二月牛仔嘴饞,牧人臉上開花,因春去而復返。”你能說這不是詩意棲居的課堂的碩果嗎?教學《難忘的國小生活》在總結延伸時,老師深情地說:“親愛的同學們,我還清楚地記得,6年前,你們帶著稚氣,懷著童心,邁進學校的大門。6年的時光,教室裡常回蕩著你們的琅琅書聲;花壇旁,曾撒下你們的串串笑語;操場上,活躍著你們可愛的身影,如今,這一切就要化為美好的記憶保留心中了。作者把他對母校、老師、同學的眷戀之情傾注在文章的字裡行間。你呢?打算用什麼方式來表達你的惜別之情?”許多同學拿起了筆,有的寫下了臨別贈言,有的畫下了精彩瞬間,有的抒發了師生之情,有的歌唱了朋友之誼,還有一些同學將千言萬語濃縮在小詩裡。

詩意,可以慷慨激昂,可以低沉幽怨;可以清雅含蓄,可以婉約動人;可以空靈蘊藉,可以熱烈奔放……我們楊小全體語文教師用愛心和智慧,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利用教材內在的文化因子,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求智慧,探索出一條適合傳承民族文化的“導引—誦讀—探究—拓展”的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探索出了“營造情場、感受詩情——涵詠吟味、啟迪詩思——品味生活、感悟詩理——言語實踐、形成詩語”的語文詩意閱讀教學模式,構建了詩意棲居的語文課堂!給學生以更多的語言文字的薰陶感染,給學生以更多詩意的陶冶與智慧的啟迪,讓學生詩意地棲居在課堂上,讓學生理性地徜徉於樂園中,從而令學生的語言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升。

三、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近兩年來,我們課題組圍繞學校“文化引領,內涵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凝練"書香襲人,點亮詩意人生"的辦學理念。本課題的實踐研究,堅持理論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實證與個案相結合,探索語文教學“以詩意育情,以詩意育趣,以詩意育才,以詩意育人”之路,著力營造濃厚的詩性文化氛圍。在推進新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營造了書香校園,構建了育人文化,提高了教育質量,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提升了辦學品位。

(一)顯性成果

從課題申報、立項,到研究的整個過程,包括準備階段、實驗階段和總結階段,形成了如研究方案、各階段實驗計劃、階段總結、評價方案、活動記錄、調查問卷、反饋資訊、結題報告等各種材料,留下了我們研究走過的每一個堅實足跡,見證了我們研究灑下的每一滴辛勤汗水。

1、“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結題研究報告

2、“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過程集《追尋詩意的語文》

3、 “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論文集《牽手詩意的人生》

4、 “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的個案課例集《流淌詩意的課堂》

5、“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師生詩文集《綻放詩意的花朵》

(二)隱性成果

我們覺得,本課題的研究不僅給我們的學生帶來了學習方式的變革,帶來人文知識的滋養,也給廣大教師以心靈上的觸動和行動上的提升。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課題組成員在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很大的變化,教學與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課題組硃紅和盧豔老師在公安縣語文教學比武活動中均獲一等獎;鄒先菊、劉立瓊教師經常在鎮內上語文觀摩課,引領全鎮教師走上詩意語文研討之路;組內多位教師在校賽課、各級論文評比活動中獲獎。

2、對詩意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探索,展開詩意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在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探索出了“營造情場、感受詩情——涵詠吟味、啟迪詩思——品味生活、感悟詩理——言語實踐、形成詩語”這一國小詩意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和途徑,讓學生在詩意文化的薰陶下,涵養詩情、發展詩思、感悟詩理、積澱詩語,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3、讓學生在濃濃的詩意課堂中受到了教育和感染,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他們的文化品味,審美情趣和學習興趣。在研究的三個階段,我們都對學生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從實際效果來看,參與實驗的各個班級語文成績穩步提高,在各級組織的語文知識競賽、徵文比賽等語文類活動中成績突出、屢獲大獎。

四、問題與探討

1、課題組成員的教科研理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課題研究中儘管組員們大多參與的熱情都很高,並取得了諸多的實踐成果,但是,若要將實踐的素材進一步上升到理論層面並推廣開去,則仍需要參研教師以後繼續自覺提高科研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科研理論素養和實際操作水平。

2、今後還要就如何進一步追求語文課堂“詩意閱讀”的上層境界——“平中見奇,含而不露”下功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操作、方法等方面繼續加強研究並進一步上升到理論層面。

我們的展望:

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我們是對自己教學經驗的反思,這是更高的教學智慧,勇敢的否定自己。課堂是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因為我們追求的是語文的詩意,詩意的語文。儘管本課題即將結題,但我們對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的研究將不會停止,我們將在學習中反思、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 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力爭讓我們的課堂意趣盎然、詩情洋溢,閃現出教育教學藝術的光輝。以課題的研究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以課題的研究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奠基!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例研究報告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認識生字,會寫方、半、巴。

3、通過課文的朗讀,知道雨水與植物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1、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3、用不同的方法來認識生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匯入新課

1、小朋友們,在上這一節課之前呢?老師要給你們出一個謎語,看看我們班上哪些同學能夠一下子說出來,那麼誰就是我們猜謎語的

小冠軍哦!聽好了:“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裡看不見。”(雨)小朋友們真棒,來,我們大家都用掌聲來鼓勵下自己吧~~~~

2、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見到些什麼雨呢?(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陣雨、暴雨)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12課《雨點兒》,你們可以想一想:天空為什麼會下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讀課文,再讓學生藉助拼音,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在讀的時候呢,可以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自然段) 3、小朋友你們讀得真好,看,老師手上有很多字寶寶,你們都認識嗎?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讀準字音。

三、細讀課文,感悟言語

天上為什麼會下雨呢?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水蒸發變為水蒸氣,水蒸氣遇冷結成小水滴,空氣託不住,落了下來,就變成了雨。你們明白了嗎? (學習第一句)

1、我來找一個好聽的聲音讀一讀,誰願意來讀?把你們的小手舉好。

哎呀呀,我要發芽。

四、自主探究,合作識字

1、認讀要求會認的字。

小朋友,有位神祕人物,叫老師帶句話給你們,他說很想你們,你們想知道這位神祕人物是誰嗎?

對了,就是生字寶寶,你們想它嗎?

2、指名學生認讀生字。巧記生字。引導學生可用這樣的方法來記生字。

點:上面是“十”不要左邊那一橫,中間是“口”,下面是四點。組詞:雨點兒。

數:左右結構的字,左邊上面是個“米”,下面是個“女”,右邊是反文旁。組詞:數不清、數學。

清: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青山的“青”。組詞:清楚。

彩:左邊上面是爪子頭,下面是木字,但是捺要變點,右邊是三撇。組詞:彩色。

飄:左右結構,左上是“西”,左下是“示”,右邊是“風”。組詞:飄揚。

落: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各”。組詞:降落。

空:工字上面加上穴寶蓋兒。組詞:天空。

問:“門”字裡面一個“口”。組詞:問題。

回:大口包住小口。組詞:回家。

答: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合”。組詞:回答。

方:“房”上面的戶字旁去掉。組詞:方向。

五、指導書寫

1、這些生字寶寶已經和我們成為了好朋友了,但是剛剛有幾個生字寶寶偷偷的告訴老師,說是要到小朋友本子上的田字格里去玩玩。出示生字:方、半、巴。

2、方、半、巴它們都是獨體字。

方:“點”寫在上半格豎中線上,“橫”要從橫中線上起筆,再從田字格第三小格寫“撇”,在寫“橫折鉤”。

半:在田字格上半格豎中線左右各一點,再在橫中線上線各一“橫”上面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