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合集七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合集七篇

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 篇1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冬至餃子、中秋月餅、端午粽子、農曆二月二、刺繡、麻將、足球(蹴鞠)、 旗袍 和放風箏。

其中,我最喜歡刺繡了。所謂刺繡,又稱絲繡,俗稱“繡花”。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或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繡料(底布)上穿刺,以縫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新增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繡,又名“針繡”,俗稱“繡花”。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手工工藝品之一。以繡針引綵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 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古代稱“黹”、“針黹”。後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

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 篇2

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麼,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於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群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著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

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後,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佈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 篇3

今天是大年七年級,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我們要在家裡包餃子,吃餃子。我興奮極了!

我們去上墳之後,就回去包餃子了。我看見媽媽拿了一小塊麵粉,將麵粉的邊緣捏出手指印,再把肉放進去,最後把邊緣合在一起。這樣一個美味的餃子,就做出來了。媽媽一直按這樣的步驟,做出來了很多餃子。媽媽拿出來一枚硬幣,準備放到餃子裡。

我很疑惑的問媽媽:“為什麼要把硬幣放到餃子裡面去呢?”媽媽說:“只要吃到硬幣的人,這一年就會很幸運的:”媽媽把餃子放進了鍋裡。不一會兒,香噴噴的餃子出爐了。餃子端到了桌上,我手拿筷子,一下子夾了一個,馬上放到嘴裡。味道好極了。我非常想吃到硬幣,所以就吃的很多。忽然咬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我拿出來一看,我高興極了,原來是硬幣。

我們在家過了一個快樂的春節。

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 篇4

中秋節是我最期待的節日,因為每年的這一天到處都充滿歡慶和團圓的氣氛,街上張燈結綵,人來人往,處處都籠罩在一片歡樂之中。

在每年的這天我們全家人會一起到外面吃團圓飯。爺爺會給我挾美味可口的菜餚,奶奶會給我一個帶有祝福的紅包,爸爸會送我一隻造型獨特的小燈籠,享受完一頓充滿歡笑聲的團圓飯之後,媽媽會拿出精心準備的月餅,有蓮蓉月餅、巧克力月餅、水果月餅,還有我最喜歡的冰皮月餅。看著那些香噴噴的月餅,我早已垂涎三尺了!

我給爺爺挾了一塊他最喜歡的蘋果味月餅。爺爺一邊吃一邊樂呵呵地說:“真好吃,真是甜到我心底啊!”聽到爺爺這麼說,我的心裡甜滋滋的。

吃完飯回到家後,我和同學三五成群在樓下花園玩起了小燈籠,還做各種各樣有趣的遊戲,像老鷹捉小雞、貓捉老鼠、傳足球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節啊!

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 篇5

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一個最喜氣洋洋的節日,那個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

今年春節,家家張燈結綵,個個歡天喜地,尤其是我們孩子,更是歡呼雀躍,興高采烈,心裡想,還能有什麼節比過春節更快樂的呢?

春節期間,只見每家每戶門兩旁貼著紅豔豔的對聯,門正中間倒貼著一個大大的“福”字,一開始我不明白,好好一個福字,幹嘛要倒貼呢,後來聽媽媽的解釋和指教,才大概明白這層含義,意思“福到福到”暗示福已到達你家,來年會更吉祥,更平安。除了對聯和福字外,各家陽臺上還掛起大紅燈籠,左一盞,右一盞,剛好拼成一對,有的還在燈籠裡插上一根蠟燭,閃出一陣陣光芒。

我家也不例外,在春節前,爸爸媽媽還有我都在迎接春節的到來,媽媽去買了許多年糕、湯圓、零食,水果等食物,爸爸則去買了許多的煙花爆竹,準備去家門口放煙花,我的任務最輕,只要去附近的小店裡,買幾張對聯,再買幾張“福”字和中國結,就大功告成了,那幾天,我們都在等待著期盼著春節的來臨。

在過春節這幾天裡,到處有著新年的氣氛和熱鬧的景象,打鞭炮,走親訪友,聚餐,大家有說有笑,談天說地,熱鬧非凡。我們孩子穿著新衣服,蹦蹦跳跳,串來串去,口袋裡還有長輩們給的一包包壓歲錢,可開心啦!

總之,春節是我國非常古老的傳統節日,值得我們去慶祝,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 篇6

每逢春節快到時,大家都手忙腳亂地做準備,有的買鞭炮,有的買新衣服或紅袍,有的買紅對聯。

在我腦海中,一個問號在問我:為什麼人們總是這樣忙?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笑咪咪地說:“這裡面還有個傳說呢!”我很感興趣,就纏住媽媽給我講講,媽媽講起了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它一來百姓們就會措手無知的被它吃掉。它常年隱居於深海,每逢農曆12月30日,“年”就爬上岸殺人滅口。天上的神仙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派出了一位大仙下凡,殺妖降魔,去幫助百姓們。一年離12月30日還差一天時人們收拾東西,逃去了深山之中。有一位老婆婆年紀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碰倒了一位老人,老婆婆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對.對不起,我急著趕路一一不小心..實在是對不起了!”老人不緊不慢地說:“沒關係,我有些不明白為什麼這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急著往山上跑呢?”老婆婆聽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道:“你可不知道,我們這兒,有個“年”的怪獸,它只要一上岸,百姓們都會被它吃掉的,我還是勸你快走吧,不然你也會變成“年”的口中之物了!”老人聽後,捧腹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幹嘛怕一頭怪獸呢?”說著拍了拍胸脯。老人住進了老婆婆家。傍晚,大地崩裂,原來是“年”來了。這次,“年”發現了不同之處:唯獨只有老婆婆家有燈,便仔細看,燈是紅色的,“年”首先是嚇了一跳,之後,猛烈奔向老婆婆家,這時門開了,老人從屋裡走出來披著紅袍,拿著鞭炮,鞭炮發出了霹靂啪啦的響聲,衝著它張開大笑。“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來了。原來“年”最害怕紅色,和霹靂啪啦的聲音。三天後,村民回到村莊,發現房屋並沒有被“年”推翻。老婆婆恍然大悟,趕緊對村民說了這件事,村民們一聽,去到老婆婆家,原來,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變的。老人治“年”有三個法寶:紅對聯,鞭炮,紅袍。第二年人們試著用這三個法寶,“年”果然沒有再來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老神仙,並把農曆的12月30日,定為過“年”,又叫春節。直到現在,每逢過“年”,春節時,人們照樣是穿新衣或

紅袍,放鞭炮,買紅對聯.....!

媽媽講完後,我拍手叫好,原來,過“年”,春節也有傳說啊!

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 篇7

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展視野、開闊思維,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學生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它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反映著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過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受磨難而更強,豪邁地屹立於世界之林。

《民族中國小漢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規定,在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漢語,瞭解中華文化,熱愛祖國,具有民族團結意識。而使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展視野、開闊思維,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學生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它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反映著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過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受磨難而更強,豪邁地屹立於世界之林。

一、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 感受成語的寓意之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華文庫的瑰寶,它具有豐富的內涵,意義深遠、言簡意賅,讀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語故事則語言生動凝練,形象鮮明,具有很強的倫理性,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如,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八仙過海等是少年兒童必讀的神話故事;又如,完璧歸趙、晏子使楚、負荊請罪、驚弓之鳥、三顧茅廬等又是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再例如,懸樑刺股、鑿壁借光、韋編三絕、程門立雪、囊螢映雪等又是刻苦讀書的典範,無一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 感受歇後語的詼諧之美。現行漢語教材在每個單元最後都要安排一次漢語園地,其中不乏許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如歇後語、對聯等。歇後語一般是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半句是比喻或隱語,後半句是對前半句的解釋或說明,而且許多歇後語不但詼諧幽默,還富含一定的寓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在教學中可以採取猜謎語、蒐集資料,課後利用牆報、黑板報等形式和全班同學共享資源。例如,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類似這樣的歇後語是以漢字的諧音為表現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使學生明白友情的珍貴,不亞於雪中送炭;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使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貓哭耗子假慈悲,使學生明白善惡、美醜的標準等等,通過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

3. 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在每次漢語園地中,都無一例外的安排了一首古詩,學習古詩可以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並使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承傳,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兩句是寫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舊像玉壺裡的冰一樣純潔,不但把送別好友的依依不捨之情表現了出來,更將自己堅持高貴文知識,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無不體現了古人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而立下的壯志豪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慾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從這些詩句中,感受和領悟詩人的意境,陶冶自己的情操,昇華自己的情感。此外,利用業餘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中華優秀德育故事,學習孔融謙讓禮貌的處事原則、學習閔損和孟宗的真誠孝心、學習尹憞遵守禮儀、立志育人的精神、學習滂母的浩然正氣,最後再要求學生寫觀後感,學習他們孝養父母、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禮貌待人、廉潔奉公的精神,立志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總之,在漢語教學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明瞭古代卓越的藝術、燦爛的文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了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又使中華文化得以不斷傳承,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