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故事精選15篇

哲學的故事1

劉震雲講了個故事,說在災荒年代,逃荒的路上,老張死了。

哲學的故事精選15篇

老張臨死之前,他沒有想起妻離子散,沒有想起蔣介石,也沒有想起日本鬼子,他只想起了老李。原因是,老李是三天前去世的。

“我比老李多活了三天,值了”。這是老張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這個世界的好多人,都活在老張的哲學裡。遙遠的地方,有天大的事情,也都跟自己沒關係。最讓他們在意的,是身邊的人。因為,身邊的人那裡,才有自己的苦難和幸福。

有一個老婆婆,女兒在北京,每年她都要去住女兒家,少則十天,多則幾個月。每次從女兒家回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另一個老婆婆家去串門。然後,大講北京的大街、商場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她為什麼要講這些呢,就是因為這個老婆婆的兒子在縣裡做官,總會大包小包帶回好多東西,而她沒有這樣一個兒子。每次回來,把該說的該講的說完了講完了,她便一下子覺得心氣和順,幸福感十足。因為,終於在這件事上,把差距找平了。

後來,聽故事的老婆婆中風癱了,已經不問塵事。她也很少再去北京的女兒家了,或許在她看來,這趟旅程,已經沒有了意義。

朋友所在的一家科技公司,每到年底都要走幾個人。原因是發獎金。發錢也會走人,是獎金髮得少嗎?朋友搖頭。朋友說,不是因為錢發得少,而是因為自己的錢比別人少。有的人,拿到手的獎金有二十多萬元,最後也走了。一問,只比別人少一兩萬元。

有人勸,算了吧,不就是少那麼幾個錢,何必呢?聽的人一臉的憤然,說,這能隨便算了嗎,名義上是錢多錢少的事,其實這裡邊有貓膩,獎金中的小區別,可是領導那裡的大江湖啊!

好多人,本不該走,結果,跳槽之後混得一塌糊塗。對此,朋友不無感慨:在別人那裡較真太多了不好,因為別人什麼都不少,而你會失去很多。

鄉下有一對夫妻,愛佔小便宜。每到莊稼成熟的季節,總喜歡在別人家地裡,或者掰個棒子,或者摘幾根豆角。總之,這樣便覺得十分快活。鄉里的人們,都知道這夫妻倆的德行,也懶得搭理他們。不料有一天,妻子竟被氣死了。一個愛佔便宜的人怎麼會氣死呢?原來,她家的地裡,丟了一個大倭瓜。

偷了一輩子的人,結果被人偷了,還送了命。看來,人這一生,如果把所有都牽繫在別人身上,滋味不好受啊。因為,別人那裡,有自己的幸福,也有自己的痛苦,是快樂場,也是埋葬地啊。

哲學的故事2

南懷瑾先生曾講過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有一個名望很高的太子,堅持周遊列國,以提高自己的聲譽。一個貌不驚人的鄉下老頭找到他:“你要拜我為師,不論去什麼地方,要處處捧我;各國宴請你的時候,主賓的位子要讓給我坐,要處處敬我。這樣,你就成功了。”

太子一頭霧水,不懂老頭的話。老頭告訴他:“你如果帶上我這麼一個糟老頭,而且還處處恭維我,那麼,大家對你的評價絕對不一樣,會覺得你這個人很了不得。”

太子還是不大明白。老頭繼續解釋:“你這麼做,會給人兩種層面的認知,第一,你是一個禮賢下士的人,也是一個極為謙遜的人,你連我這麼一個鄉巴佬都如此敬重,何況是其他人呢?這樣,和你結交的人將會越來越多;第二,別人搞不清楚我這麼一個糟老頭子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如此一來,對你愈加敬重。這樣,你就成功了。”

太子被老頭說服了,帶著他一路同行,敬之如賓,果然贏得了列國的稱頌,支援他的`力量越來越大,最終取得了成功。關於這個故事的內涵,南懷瑾先生談道:“把好位置讓給別人坐,自己在旁邊幫著抬轎子,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處世哲學。”

對於我們很多人而言,只想著“坐轎”,而不考慮“抬轎”。只想著讓別人服從服務於自己,而不考慮為別人出謀出力。只貪圖享受,而不考慮奉獻與付出。長此以往,支援自己的人將會越來越少,離成功也便越來越遠。

所以,我們不僅要學會“坐轎”,更要學會走下轎子,把轎子讓給別人坐,敢於做一名“轎伕”。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凡事多付出一些,主動為他人考慮一些。如此,便能讀懂人生

哲學的故事3

老漢是方圓百里有名的駕船高手,在海上風風雨雨幾十年,不知遭遇了多少巨浪和風暴,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一位年輕人想拜老漢為師,跟他學習海上駕船本領。

而老漢卻說,真正的駕船高手,不是他,而是他的鄰居。

年輕人認識老漢的鄰居,他雖然也在海上駕船幾十年,但卻平平淡淡,從來沒有聽到過有什麼與風暴搏鬥的英雄壯舉。

老漢說,鄰居的高明,正是他能防患於未然,每當風暴來臨之前,鄰居總能及時地預見風暴,並能巧妙地避開風暴,所以也就從來沒有遭遇過風暴。

“人們只看到我與風暴搏鬥的壯舉,卻沒有看到鄰居預見風暴和避開風暴的智慧和高明。”老漢感嘆道。

真正的駕馭高手,不是勇敢地去征服風暴,而是機智地去避開風暴。

有兩個畫家,一個在社會上流浪寫生,一個在國畫院做專職畫家。

流浪寫生的,從城市到鄉村,從山野到海濱,新疆、西藏、雲南一路畫去,食取果腹,衣取避寒,沒有學術會議,沒有國內國外的'參展,心無旁騖,專心作畫。

做專職畫家的人有17個頭銜,每年的工作也豐富多彩,作畫、開會、剪綵、輔導、義賣、參展、評獎,不一而足。

某日,他們的畫共同展出,來自國外的人士參觀後,花高價買走了流浪畫家的所有作品,專職畫家的畫一幅都沒賣出。

誰心裡都明白,專職畫家如果把身邊的事減少到用手指數清的程度,是不致如此的。

在這個世界上,簡潔而執著的人常有充實的生命,把生活複雜化的人常使生命落空。

道理簡單,卻不是簡單的道理誰都明白,尤其是那些在世俗的道理上走得太遠的人。

哲學的故事4

這些年,總是傾心於紙質書,可以隨心所欲的勾勾畫畫,就連那書中的固紙氣味也給人一種儒雅的微醺感。只有對於一遍即過,或者無須反覆咀嚼琢磨的書,為了省時省事省空間,就找來電子書看看。這本書是隨手點開微信讀書軟體推送的,看到“哲學”二字,也就來了興趣,10幾萬字的書一天內讀完。

《哲學的故事》,我初步查了下有3本書都是這個名。最負盛名的是美國學者威爾·杜蘭特晚年創作的,因文風活潑、語言流暢廣受讚譽,也是流傳和影響最廣泛的,豆瓣評分8.9。

還有一個是英國作家布萊恩·麥基的作品,他因致力於哲學普及推廣為人所熟知,該書豆瓣評分8.7。

我看的這個是龔耘(海軍工程大學教授)、彭克慧著,是一本通俗的哲學入門書籍,作者將哲學史劃分為8個時代,記錄了古今中外歷史上44位著名哲學家的簡要生平和主要思想,故事簡潔精練,文筆樸實易懂,觀點亦深亦淺,原書應該是圖文並茂的,配了300餘幅插圖,更加形象直觀,讀起來不覺得生澀,還帶有一些“八卦味”,人物活靈活現。該書豆瓣評分6.3。

這樣的評分,其實也不冤枉。在我的.眼裡,書分為2種,一種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寫書的人應該稱作者;另一種是千萬人寫過後,把他們的文字整理編撰出來,整合書,編書的應該稱為編者。這本書,我覺得大體是編集剪輯而成,其最大的弱點是缺乏作者獨立的見解和思考,作者更像是哲學館裡的講解員,按照年代先後順序,對照著哲學家的畫像,一個一個為我們講解他們的生平故事與主要成就,再加些奇聞秩事點綴一下,使人物故事更加生動。

閱讀這本書可以有以下收穫:

1. 與智者初次相識。把歷史上偉大的有代表性的哲學家認一遍,用心記住名字、國籍和大致的年代,這是哲學入門的基本功。可千萬別小瞧這一點,當你與領導、朋友閒聊瞎侃的時候,把這些名字如數加珍的抖一遍,也足夠讓你備受矚目、光芒四射的。認識他們,別人就會覺得你與智者為伍,與智慧相鄰,久而久之,就會把你與智者混為一談,可以達到魚目混珠的效果。

2.把哲學家與哲學觀點連連看。深挖一點,大致瞭解每個哲學家提出的核心思想,有些格言式的經典語錄必須記下來。比如,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赫拉克利特斯“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以及古希臘哲學家對世界本源的認知,泰勒斯認為是水,赫拉克利特認為是火,畢達哥拉斯認為是數,德謨克利特認為是原子,等等。把人和思想一一對應起來,這算是哲學的初級者了。

3.領略不同人生給予的啟示。這本書介紹了哲學家的大致生平經歷,每個人從生到死都有個簡要的概括。可以看出,大家的成長經歷千差萬別,那麼是什麼力量讓他們殊途同歸的成為偉大的哲學家呢?赫拉克利特甘願捨棄王位迴歸原始生活;斯賓諾莎堅守著“用雙手謀取世俗的物品,用頭腦獲得神聖的思想”,一生靠打磨鏡片謀生;康德恪守機械式地生活方式窺視宇宙星辰,卻從未離開家鄉;培根具有善與惡、真與偽、美與醜的雙重人格;盧梭從偷竊、誣陷最後走向懺悔;馬克思窘迫潦倒的一生,等等。他們的經典故事,充分展現了這個世界的“差異美”“個性美”。至於其中蘊含著什麼樣的力量,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以為“好奇是原始的驅動力”。

4.擇良師而從之。良師,是指符合自己思想、性格和興趣的老師。44位哲學家出臺走秀亮相,你看上了哪個,是要把師傅領回家的。如果喜好提問式的思辨當然是首選蘇格拉底,嚮往理想國的世界就選柏拉圖,追求自由的原始狀態必是師從犬儒大師第歐根尼,想要獲得快樂的人生自然是伊壁鳩魯,為基督信仰而獻身可以選擇奧古斯丁,謀求改造現實世界就學馬克思,對精神和心理世界感興趣就去找弗洛伊德……他們的思想基本覆蓋了人類現有的知識領域,以一顆渴求智慧的心去感受,總有一個或多個大師會引起你的共鳴。

康德曾說:有兩樣東西,對它們的盯凝愈深沉,在我心裡喚起的敬畏與讚歎就愈強烈,這就是: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頭頂上的星空,對我來說,這些哲學家即是一個個閃亮的星辰。通過了解他們,沿著他們的足跡前行,去感悟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精妙。《哲學的故事》這樣型別的書籍還有很多,我的學習實踐感受是,想要踏入哲學之門:一是先找相同型別的書籍看幾本,推薦《蘇菲的世界》,還有杜蘭特的《哲學的世界》;二是可以系統的看看《西方哲學史》,推薦羅素的。三是選幾部感興趣的哲學家的原著,靜下心來啃一啃,《理想國》《君主論》《懺悔錄》《夢的解析》等均可列為必讀書目。

來吧,邁入哲學的殿堂,享受思考的快樂!

哲學的故事5

1、錢裡有什麼

農夫和賭徒走進同一家餐館,每人挑一張桌子坐下來。

賭徒點了一桌子菜,要了一瓶酒和一籠蒸包。一瓶酒喝光了,一籠蒸包吃了兩個,一桌菜,有的動了幾筷子,有的一筷頭也沒動。

賭徒的肚子撐得像個大西瓜,他把幾張百元鈔票往服務小姐的盤子裡一放,起身就走。

服務小姐叫住他:“先生,請稍候,還要找你10元呢!”

賭徒打了一響指,說:“不用找了。就算你的辛苦費吧!”

農夫點了一菜一湯一碗米飯。菜吃光了,湯喝光了,最後剩下一團米飯,他把它倒進菜盤裡,盤子裡的油被蘸得乾乾淨淨。

把最後一粒米送進嘴裡,農夫叫道:“小姐,兩分錢您還沒找我呢。”

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把一切都看在眼裡。

學生說:“這個農夫太小氣了。瞧,那位先生多大方!”

蘇格拉底說:“農夫的錢裡有血汗,那個人的錢裡有什麼?”

2、人生的真諦

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的真諦。

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果林邊,這時正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樹枝上沉甸甸地掛滿了果子。“你們各順著一行果樹,從林子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摘一枚自己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作第二次選擇。”蘇格拉底吩咐說。

學生們出發了。在穿過果林的整個過程中,他們都十分認真地進行著選擇。等他們到達果林的另一端時,老師已在那裡等候著他們。

“你們是否都選擇到自己滿意的果子了?”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肯回答。

“怎麼啦?孩子們,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蘇格拉底再次問。

“老師,讓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說,“我走進果林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林子的盡頭後,才發現第一次看見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個學生緊接著說:“我和師兄恰巧相反,我走進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後我發現,果林裡比我摘下的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師,請讓我也再選擇一次吧!”

“老師,讓我們都再選擇一次吧!”其他學生一起請求。

蘇格拉底堅定地搖了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

哲學的故事6

哲學是什麼,無非是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總結,最通俗的解釋就是讓人明白怎麼活。

我發現人一病就成了哲學家。有一年我在醫院照料一位親屬,不少病人在院子裡晒太陽,一位中年男子忽然激動起來,原來他發現院子裡的花木長出了芽苞,這是春的訊息。他的激動表現與平常人不一樣,他對大自然如此敏感!這是因為他是個病人,人在身體健康之時,大腦只用來想吃想喝,尋求物慾的滿足,別的幾乎沒時間想。因此,許多人一病就多憂善感,一病就成了哲學家。

我發現在一個單位裡,職位、好處那點資源是很有限的,可是,一個單位裡的人從上到下都圍著這點有限的資源拼命地爭。當其中的一個人忽然病過一場,不爭了,對爭感到索然無味,他就成了哲學家。他覺得生命才是本,比起生命來,其他都在其次。這些道理靠別人說教是無效的,只有親自“病”一場,才有深切感悟。生了病的這個人,與從前大不一樣了,活得輕鬆自然了。人生病了,可能就有這樣的一個好處吧。還有,人有很多不良嗜好,非常難改,但如果因為這些不良嗜好得了病,病過之後,馬上就能改。從前多少說教、多少勸導都不能改掉的壞習慣一病就改掉了。生活中有很多人以過來人身份勸導別人,看到他們的執拗和任性痛心疾首,這也是因為勸說是無力的,只有讓他自己去經歷,他才能長記性。

我還發現失戀的人能成為哲學家。人生最險的一關莫過於戀愛,因為戀愛是人生的第二次脫胎換骨。我女兒,上大三,一次,我聽到她媽媽在電話裡鼓勵她談戀愛,我在一邊恨得牙根疼。等她們通完話,我開始訓老婆:“你怎麼這樣做家長,不怕影響孩子學業嗎?再說,大學畢業就各奔東西了,談什麼戀愛!”沒想到,妻子反譏:“你懂啥,女孩子談過戀愛,以後就不容易痴情了。”我一時啞然。原來這是大愛,比父愛深。每一個人將來都要面對一個嚴酷的現實,未來並不都是鮮花和陽光等著你。對妻子這樣的觀點,我心裡很痛,因為一個人的初戀是人生中最美最珍貴的`,如果輕易丟擲,就太遺憾了。失戀的人,重新活過來了,就成了哲學家。初戀只有一次,失戀的打擊也只有一次。

還有能成為哲學家的一種人是丟了官的人。人一病就成了哲學家是一個真理,丟了官成為哲學家是個可能。丟了官成為哲學家的人表現出來的是覺悟。小時候在老家,鄰村一位村支書丟官了,想不開,在我們村東的一座山上吊死了,半個月後屍體才被發現。他就沒有成為哲學家。我從前住過的一個家屬院內,有一位退休局長把自己關在家裡三年不出門。他也沒有成為哲學家。還有某單位一位退居二線的領導,走到哪,牢騷發到哪。他永遠成不了哲學家。

丟官後成為哲學家的人應當是這樣的:首先認清世態炎涼,心理能夠承受世態炎涼;認識從前的那些真朋友和假朋友;剔除從前那些恭維的話和虛榮的名;把身上一層層的光環都拿下來,用卡尺重新量一下自己的身高,重新上磅過一次秤,找回一個真實的自我。

這自然就是哲學。

哲學的故事7

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優哉遊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口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喊一聲:“豬!”

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於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

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

感悟:不要錯誤地詮釋別人的.好意,那隻會讓自己吃虧,並且使別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耐心觀察,以免事後生髮悔意。

小男孩問爸爸:“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當然啦!”

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

爸爸:“是愛迪生。”

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爸爸怎麼沒有發明電燈?”

感悟:很奇怪,喜歡倚老賣老的人,特別容易栽跟頭。權威往往只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空殼子,尤其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

哲學的故事8

在我落到現在這個上司手裡之前,我並不太清楚跟一個工作狂合作是怎麼一回事。當然,我也遇到過其他的工作狂——比如說有家不回,休息日也在辦公室的。但他們並不直接領導我,因此也不直接影響我的生活。終於,有一天——那是多麼昏暗的一天啊,我的苦日子降臨了。

做一個工作狂上司的下屬,一般來說是這樣的:

你的工作日的80%以上,都不要想按時下班。萬一哪一天正常下班,你會發現,家裡根本沒預備你的晚飯。

你的手機常常在休息日狂響。如果你膽敢關機,或者置之不理,家裡的電話就會響得一往無前,拿起話筒,裡面會傳來工作狂上司友好的問候:怎麼不接電話啊?接下來,當然是一大堆客客氣氣要你“抽時間”再做做的事。

你連續加班三週,三個週末不回家,補假?痴心妄想。工作狂上司會在第四周的星期一滿臉無辜地說:你不是週末剛剛休息過兩天嗎?你試圖爭辯,他理直氣壯:這是法定工作時間。工作狂上司一般患有選擇性失憶症,他不會記得你在法定休息日是怎麼加班的。

如果你累死累活,把10天的活兒在5天內趕完,等著你的決不是5天的清閒日子。你的工作狂上司會在第一時間備好另一個10天的工作量,殺機暗藏。

有一天,我在筋疲力盡之時,忍無可忍向他推薦一本管理學書籍,告訴他有一段專門的論證:“每週工作80個小時不是好習慣。”

他想了想,答覆:我看的時候會把這段跳過去。

如果我是老闆,用到這種人,會覺得挺划算的。可我是下屬啊。

你知道比遭遇一個工作狂上司更背運的是什麼?那就是遭遇一個學習型工作狂上司。

我朋友的上司愛好讀書,熱衷學習。市面上所有最時髦的勵志類、管理學書籍,他都是第一批讀者。什麼從優秀到卓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什麼六西格瑪、管人的真理,本本不落。自己讀了,還要求下屬讀。

問題是,這位老總思考戰略時,我朋友這一級的下屬有無數戰術、戰鬥層面的瑣碎活兒要幹,而且閱讀是不能佔用工作時間的。所以我朋友常常在週六的半夜學習,週日趕去公司,和加班的老總探討讀書心得。老總並沒有說週日的`讀書會必須出席,他不過是說:反正我來,你們看著辦,然後感慨:不學習就會被淘汰。

當然,跟著一個工作狂上司,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如果反正躲不開工作狂上司,就多想想可能存在的好處吧。樂觀有益健康。以下是我和像我一樣的下屬能忍他們到今天的理由:

一、關係簡單

工作是惟一標準。你既不用刻意想辦法讓他喜歡你,也不用小心翼翼怕得罪了他。這些都不重要,他的要求相當簡單,只要交出的活兒好,他才不管你黑貓白貓。

所以工作狂上司領導的團隊,人際成本會比較低,因為合作者之間除了活兒,不涉及其他。

二、患難與共

這樣的工作無可置疑就是災難。大家都累得要死,本來就不太有時間有精力去暗戰。又因為患難的心理感覺,共事者之間比較容易建立起相互伸把手的良性互動,也不太斤斤計較。你知道,通常災難中人性高尚的一面容易凸顯。

三、餡餅效應

故事很古老:國王指著鱷魚池說:誰最先游到對岸,我就把女兒嫁給她。話音未落,只聽撲通一聲一青年下水,狂奔而去。國王握著終於上了岸的青年的手,說:勇敢的年輕人,你將得到我的女兒。可是,你能告訴我,是什麼令你如此勇敢。青年舉頭四望:哪個混蛋推我下去的?!

工作狂上司可能就是那個推你下水的人。你並沒娶國王女兒的打算,也不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但如果因為工作狂上司的逼迫,奮勇娶到了,也不壞啊。

四、開發潛能

還是上一個故事。不過,我看著我的工作狂上司在眼鏡片後微笑的眼睛,更多想起的是那池子裡的鱷魚。身後有一群鱷魚,會產生出正常情況下永遠發現不了的能量,重新認識你自己——原來以為不會幹也幹不了的事,因為鱷魚的追逐,一夜成材。

就算前面沒有國王的女兒,藝不壓身這回事,也是有的。

哲學的故事9

李嘉誠奠定成功的四因素:“對於我來說,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是一場事前清楚計算得失的仗。“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四句話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的。“好謀而成”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的進行。

“不疾而速”,你靠著老早有這個很多資料,很多困難你老早已經知道,就是你沒做這個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怎麼辦?由於已有充足的準備,故能胸有成竹,當機會來臨時自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如果你沒有主意,怎麼樣“不疾而速”?“無為而治”則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兼具以上四種因素,成功的藍圖自然展現。

李嘉誠談老闆與領袖的差異:“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這可能是上天的緣分或憑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就比較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李嘉誠談人才: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不斷在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不過有些人卻一定要避免。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卻妄自標榜的“企業明星”。企業也無法負擔那些濫竽充數、唯唯諾諾或者灰心喪志的員工,更無法容忍以自我表演為一切出發點的企業明星。我的經驗是,挑選團隊,忠誠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謹記,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或道德水平低下的人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

因此,要建立同心協力的團隊。第一條法則就是能聆聽得到沉默的聲音,你要問自己團隊和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可不可以做到開明公平、寬巨集大量,而且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創造的能力,不過我要提醒,有原則和座標,而不是要你當個費時矯枉過正的執著的人。

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我告訴我的孫兒,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獅子”,你就成功了!仁慈是本性,你平常仁慈,但單單仁慈,業務不能成功,你除了在合法之外,更要合理去賺錢。但如果人家不好,獅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自己想做人應該是這樣。有人問我做人成功的要訣為何?我認為做人成功的重要條件: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要做到這樣,第一是誠信。敵人相信你不單只是誠信,敵人相信你是因為相信你不會傷害他。第二是自強不息,第三是真的要追求知識、準確的訊息。

簡單就是美:他的'辦公室就像他的打扮一樣簡單。沒有任何獎盃、獎座,沒有檔案、照片,沒有音響與電視,甚至連一本襯托學識的書籍都沒有。唯一能證明這間辦公室主人確實是李嘉誠的,只有一座小小的“李嘉誠公仔”,那是同事送他的生日禮物。除了兩臺計算機,李嘉誠辦公室最醒目的“傢俱”,是六臺電話。座位後方共四臺。第一臺,只有最親密的朋友與家人,才能連上線;第二臺,直通和記黃埔總裁;第三臺與第四臺,供集團開會使用。左手邊兩臺,第一臺,直通祕書室;第二臺,可撥打長江大廈所有分機。七人座位、六臺電話、兩臺計算機,構成他的工作藍圖。長江集團近年重要決策,就在這裡決定

在卓越與自負之間:20xx年,關於“自負指數”的演講中,李嘉誠說:“在‘卓越’與‘自負’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並不容易,因為有信心、‘勇敢無畏’也是品德,但沉醉於過往和眼前成就、與生俱來的地位或財富的傲慢自信,其實是一種能力的潰瘍。”

李嘉誠管理的藝術:20xx年,李嘉誠在長江商學院談“管理的藝術”時,指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大重任,在流動與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瞭解自己要成什麼模樣是建立尊嚴的基礎……思索是上天恩賜人類捍衛命運的盾牌,很多人總是把不當的自我管理與交惡運混為一談,這是很消極無奈何的,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李嘉誠說毅力和心力:20xx年,李嘉誠在汕頭大學的演講,他談及毅力和心力:“如果你認為毅力是每分每秒的‘艱苦忍耐’式的奮鬥,這是很不足的心理狀態,毅力是一種心態,不是一種生活。真正有毅力的人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標,且願意承擔責任,有顆堅強、又充滿著希望的心。知道什麼是原則、事實與正義。有極大的勇氣和謹慎。”

而“心力是理性和理智心靈的發展,通過終生思索和追求學問的人一定不會掉進時間的迷宮,在營營役役中黯然失去生命的光彩。善於學習的人能領會和掌握未來,好學的人懂得把觀察、經驗和知識轉化為智慧並使用得當,不僅能把夢想持之以恆,更懂得如何事半功倍。”

哲學的故事10

在一次大的海上暴風中,豪華的客輪沉沒了,有的乘客被救上了小艇,有的乘客隨著船一齊沉人深海,哲學小故事感悟1500字。有一名乘客很不幸,他跳到了海里,而他偏偏不會游泳。幸好這時他的旁邊飄來一些木箱——那是有的.乘客們帶的行李箱,這些箱子讓他免於沉沒。儘管有箱子幫助他,海水的低溫與水中隨時可能出現的鱉魚,都在時刻威脅著他的生命。海浪不斷翻滾,終於他看見了地平線的影子,那是陸地。他使勁地撲打著海水,海浪把他衝到了那片陸地上。他的小命保住了,但是他悲慘地發現,原來這座小島是座無人島,很是荒蕪。看到這些,他並沒有絕望,他仔細檢查自己的物品——行李箱,幸運地發現裡邊居然有很多的用具與食品,雖然有一些被水浸泡壞了,但大部分還可以用,可以幫助他活下去。

這位當代的“魯賓遜”,每天都翹首看著海上,希望有船來將他救出這個荒無人煙的小島。然而,很不幸,他盼星星盼月亮,就是沒把船盼來。

為了活下去,他辛辛苦苦地砍了幾棵樹,為自己建造了一座木屋。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天當他外出尋找食物時,一場大火把他的木屋燒成了灰燼,而且連他放在屋裡木箱中的日常用具也被燒沒了,這是他生活的依靠呀!

他眼睜睜地看著一切都消失在滾滾濃煙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滿了絕望。

第二天早晨,當他還在痛苦中煎熬時,風浪拍打船體的聲音驚醒了他,一隻大船正向他駛來。

他得救了。

“你們是怎麼知道我在這裡的?”他問。

“我們看見了你燃放的煙火訊號。”原來他的屋子被燒時產生的

濃煙,被對方看見了,他們認為有人求救,所以過來救人。

啟示:世界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希望與失望,人們在得失之間徘徊,得與失構成了人生的全部。我們只有認清了這一點,才不至於因為失去而後悔,才能更寬容地面對生活。

哲學的故事11

包容缺陷

一粒沙子,進入河蚌的體內,使河蚌痛癢難忍,苦不堪言,河蚌就想盡各種辦法要把沙子排出體外,但無果而終。受盡折磨的河蚌只好接受了沙子在體內這一現實,分泌出一種特殊的物質來包裹這粒沙子,當傷口癒合時,河蚌已經身價不菲了,因為它已經有了一顆光滑圓潤的珍珠了。

一粒沙子,本是河蚌體內的'一個缺陷,正是這一缺陷,成就了河蚌不菲的價值。與其排斥它,不如包容它,世間的許多事源於同一個道理。

日本大阪市在進行舊城改造的時候,要修一條高速公路,一幢高層大樓正好處在規劃線上,面對這一棘手問題,要麼繞道,要麼拆樓。繞道而行的話,不僅會誤了工期,還會提高工程造價;拆樓的話,需要賠付的拆遷費高得讓人咂舌。正在為難之際,城市的首席規劃師提出了一個既不繞道又不拆樓的方案,讓高速公路從大樓的5至7層穿樓而過,樓層包容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從樓層裡穿層而過,兩者完美組合,並行不悖,建成後成了大阪市的一張城市名片。

林肯說:消滅敵人的最好辦法就是把敵人當做自己的朋友。把敵人當做自己的朋友,不是去排斥他,而是積極地融合它,從而實現雙贏,就像河蚌包容沙子而造就了珍珠一樣。

哲學的故事12

下午1點30分,Reck站在一棟大廈下的門前看了看錶,距離面試還有三十分鐘,Reck在大廈邊上找到一張小長椅,決定休息一會。

昨晚剛寫好論文,忙到了凌晨4點,然後在早上10點起來,收拾後坐了兩個小時汽車到這裡,這一切讓Reck耗盡了精力。坐在椅子上的他就要睡著了。

忽然,從遠處飄來一陣香味,是包子的香味,肚子一陣迴響,此時,Reck才想起,什麼檔案都帶了,就是沒有帶午餐,也該治治自己的肚子了。

賣包子的小攤是在大廈旁邊的一個小綠地上,一個上年紀的老太太很安逸地靠著欄杆上打盹,與匆忙而過的人群形成鮮明對比。其實也不算什麼小攤,就是一個小車,上面放著個蒸包子的爐罷了。Reck就像發現了世外桃源一般小跑過去,挑了兩個大的肉包,就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包子太熱了,Reck十分享受地向天空吐了一口熱氣。

寒風吹來,Reck的臉感到一陣清涼,煩惱隨即而來:來上海半年了,這已經是第四份工作了,假如還有沒有找到讓自己舒服的工作的話,他就只能回家找了。Reck抬頭看了看他將要參加面試的大廈,至少有40層樓高,高處的玻璃窗在正午太陽的照射下泛著綠光。

他面試的地方在19樓,是一家外企,這次應聘的工作和從前不同,是做策劃。他的英文名字是在第一個公司起的。當時那家公司問他有沒有英文名字,瞬間掠過的是剛讀完的一本書的英文名字,叫做《Reck life》,關於一名打雜的海員的生活的'。他脫口而出,Reck!隨後他的工作和書中主人公一樣,就是打雜,堂堂一個業務助理居然還要倒垃圾,給同事倒茶,買早餐。

第一個月結束,Reck就走了,後面兩家公司是外企,是翻譯和文案,都是Reck自己申請離開的,原因是工作重複無聊,讓他失去了工作激情。

“上海,大城市嗎?真的很有錢嗎?”Reck仰望著浦東一棟棟的高樓,嘆了口氣。

“上海的錢確實很多。”聲音柔弱,微薄,是從欄杆上的老太太口中發出的。

他反問老太太:“老太太,上海的錢真的很多嗎?你一天能賺多少?”

“賺不了多少,怎樣?我的包子不錯吧?”

“還行吧,對哦。老太太你有沒有孩子阿?這麼大年紀還賣包子?”

老太太一聽,看了看包子說:“她們就是我的孩子。”

“什麼?”

“我每天都會全心全意地去做這些包子,他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呵呵,老太太你很敬業阿!”

“包子不好,怎麼會有人買呢?怎樣賣高價錢呢?賣完包子後,我都會問客人覺得包子怎樣的。看看我的包子味道有沒有改進。”老太太說完後,輕輕地笑笑,“這樣每天都會有所等待,有值得開心的事情。”

站在寒風中,Reck呆了,他沒想到自己的思想連一個賣包子的老太太也不如。

對啊,每份工作都是淺嘗輒止,都沒有了解太多就走了,自以為工作不適應自己,其實是自己不適應工作,工作其次,自己有沒有學習到內容,有沒有長見識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做包子不是全為了做包子,為的是讓自己進一步學習。

Reck終於想通了,迅速走進大廈,老太太追了過來,Reck笑了笑,說:“謝謝你啊,老太太!我想通了。”

老太太被弄得莫名奇妙,但還是說了句:“年輕人,包子好吃也要付錢啊!一個包子兩塊!”

哲學的故事13

我要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贈三個人生藥方給青年們。

第一個方子是:“總得時時尋一個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它——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沒有書,你自會典押衣服去置辦;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訪。沒有問題可以研究的人,關在圖書館裡也不會用書,鎖在實驗室裡也不會研究。

第二個方子是:“總得多發展一點業餘的興趣。”

畢業生尋得的職業,未必適合他所學的;或者是他所學的,而未必真是他所心喜的。最好的方法是多發展他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和活動。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看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在業餘時間做的事業往往比他的職業更重要。

第三個方子是:“總得有一點信心。”

我們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一粒一粒地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穫。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會白費。但是,我記得兩年前,就有一個大學生寫信來說:“胡先生,你錯了。我們畢業之後,就失業了!吃飯的問題不能解決,哪能談到研究的問題?職業找不到,哪能談到業餘?為了十幾年的學,到頭來不能糊自己一張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個藥方都沒有用處!”

對於這樣失望的畢業生,我要貢獻第四個方子:“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專責備別人,更不必責備社會。”

你應該想想:為什麼同樣一張文憑,別人拿了有效,你拿了就無效呢?還是僅僅因為別人有門路有援助而你沒有呢?還是因為別人學到了本事而你沒學到呢?

今日的中國社會已不是一張大學文憑就能騙得飯吃的了,找不著工作的人應該要自己反省:社會需要的是人才、是本事、是學問,而我自己究竟是不是人才,有沒有本領?

二十多歲的青年,若能自己勉力,沒有不能長進的。

只有責己是生路,因為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

哲學的故事14

宋仁宗在閒暇的時候,喜歡悄悄地在皇宮裡面四處溜達。一次,當他走到便殿時,忽然聽到有爭吵的聲音,他躲在柱子後面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兩名侍衛在聊天。侍衛甲認為,人的命運不是命中註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改變;侍衛乙卻認為,他們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運自然是由皇帝決定的。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所以爭吵不休。

宋仁宗聽了感覺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來,侍衛隊原來的隊長升職了,這個職位暫時空缺著,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宋仁宗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間,拿起筆來在兩張紙條上寫下了相同的一句話:“誰先到達你那裡,就讓他成為侍衛們的隊長。”然後,他將紙條分別裝到密封的'小金盒裡。

接著,宋仁宗派人叫來侍衛乙,讓他帶著一個小金盒送到負責皇宮內務的一名主管那裡。侍衛乙離開之後,宋仁宗估計他差不多已經走到半路時,又叫來侍衛甲,同樣給他一隻小金盒,也讓送到那名主管那裡。

不久,主管傳回來的訊息說,他按照皇帝的旨意,已經推薦侍衛甲成為隊長。宋仁宗特意安排了侍衛乙先去,讓侍衛甲落在後面,為什麼結果卻是這樣?原來,在侍衛乙和侍衛甲離開之後,宋仁宗又安排了兩名侍衛,分別在半路上攔住他們打招呼,侍衛乙遇到可以聊天的人很開心,他從昨天晚上做了什麼夢到中午吃了什麼飯,聊得不亦樂乎。

侍衛甲卻一心惦記著要完成自己的任務,他只是匆匆打了聲招呼就繼續往前走,直接把小金盒送到了主管那裡,僅僅因為搶先了幾步,他就得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好機會。

最後,宋仁宗感嘆道:“看來還是侍衛甲說得對呀,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就連皇帝也幫不上他。”是啊,人如果主觀不努力,再好的機會也會失去,這就是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哲學的故事15

很多年前,人們若認為哪個人油嘴滑舌、花言巧語,就會說這個人的處世哲學有問題,像一個供銷科長。所以不少人認為,人應該想什麼就說什麼,直來直去,不要說一套做一套。可問題又來了,但凡你自己認為很周全、很得體的事,別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評價標準十分混亂。不少人只好不說話或少說話,免得惹事,多嘴多禍。

這件看似很普通的事,困擾人們不知多少年了,連選物件也深受其擾。男的話多了,女方的家人警覺了,說“這人話多,不像幹實事的人,靠張嘴搵吃,不可靠。”男的話少了,女方的家人又說:“這人有點‘頭’,一塊木頭一樣,日後待人接物必然吃虧,成日得個做,有嘢到。”就是說,以後只能成天苦幹,沒什麼報償或大的出息。

話多不行,不說又不妥,婦聯、總工會又沒有設定一個說話標準,心理學研究會又沒有頒佈男人一天說多少話、女人一天講多少事才合理的報告,所以人們很難掌握分寸、尺度,只好各施各法。但又擔心過於“自然主義”,沒有調控,所以忐忑不安,但凡有涉外的`單位活動,有外人蔘加的應酬等,一見有陌生人,或一遇領導就變得心慌意亂,總擔心自己出言不遜、不恭、不妥,誤己誤人。

完全不說話是極為不妥的,因為你已不是處世,你是進行“隔世”的舉動了,這是十分可悲的。說話前怕狼,後怕虎,瞻前顧後也不好,人家覺得你畏縮,過於自我保護,也不妥;說話打蛇隨棍上,光是附和沒有主張、主見,人家也覺得你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不予重視,嘻嘻哈哈後就把你忘記:說話拋浪頭,擺背景,顯後臺,露鋒芒,別人又覺此人霸氣過重,一山難容二虎,此類人只可共餐,不可共事;說話時三山五嶽,過於入俗,見風使舵,見人措辭,捧上欺下,別人又覺得此人“匪氣”過濃,不可深交。

為此,處世之道是十分困難的。偌大疆域,眾多專家學者,較多人一致推崇的,就是曾國藩。曾國藩的處世待人接物哲學、方法比較適合官人、讀書人、講道之人、學理的人。但許許多多和睦的家庭,不少團結的單位,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族群,根本不知曾國藩的學說,一樣生活得十分妥帖,這又何解?

看來處世這事,還得重視。社會走向文明,還是要研究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從小給予啟發,給予引導,使人們有一種處世要注意的自覺,掌握一些雅俗共賞、得體得分、心領神會的技巧,這有何不可?產品都要靠推廣,靠介紹,人為什麼不可以包裝?

出門看天色、入門看臉色是要掌握的,這是生活,不是活著;學哲學是為了學會人世間的辨色;律師、教師、警察要察言觀色;大夥面對五光十色,要學會調色,自如應用,掂掂場合,看看環境,想想物件,辨辨是非,清清濁念,揚揚正氣,必有好處。這些道理,要從小灌輸,形成好規矩,終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