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複習問題分析

一、多數學生在學習中都會遇到的問題:

大學聯考複習問題分析

我班上學生成績如何不用每篇文章都重複說,可是從他們遇到的問題中,可以顯現出有很多的學生遇到的情況和他們相似,大學聯考是競爭性很強的選拔性考試,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得做到知己知彼,不斷的完善自己,我對一些學生說:如果你學習方法不變的話,那麼以前給自己預訂的目標就可能會改變了,如果你以前的目標不變,那麼在方法上一定得改變。是的,這句話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對的,很多學生都有心中的目標,可是學習成績總是不盡人意,結果到報志願的時候,只好改變以前定的目標了,主要是因為學習方法一直沒有改變,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沒有及時解決。那麼在現實中,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學生們常遇見的:

1.學習目標不明確。

其實在學習中很多目標需要學生們明確的,例如知識點掌握目標、考試分數目標、排名目標、等等。可是在現實中,很多學生總是學到哪就是哪,甚至一些學生根本不知道在學什麼?只是機械的背書,做題,完成作業,最後弄得身心疲憊。其實就是目標不明確,我們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得把這件事拿過來思考,不能人家上課了,你就跟著上課,人家做題你就跟著做題。一定得先明確:今天有什麼課?我在課堂上聽的哪些內容是我應該掌握的?作業中哪些是我需要的?如果課堂上或者作業中沒有找到我所需要的目標,那麼有哪些資源能幫我實現這個目標?在考試中,我要取得什麼樣的目標?等等,如果學生渾渾噩噩的,只是被動的跟著走,最後弄不好連自己是誰,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了。

2.由性格導致的一些問題。一直說細節決定成敗,其實很多細節都是由個人的習慣和性格決定的。最後很多人輸就是輸在自己性格上。具體分析如下:

(1)性格導致自己認識問題不全面:很多學生很難聽別人的意見,即使問題已經顯現了,他們對出現的問題還是無動於衷,一些人把問題想得簡單,一些人把問題想得太複雜,把問題想得簡單的,結果導致他會掉進同一個坑裡,把問題想得過於複雜的,就可能自暴自棄。包括我班上個別學生,自己清楚問題在哪,我也給出了相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是在行動上就是沒有大家共同探討的方法去做,一段時間過去,相應的問題還是出現。上週的課上我對某個學生提出了批評,例如說這個學生作文就是上不去,我早就給出他了一些建議,其實到現在我很少見到他拿作文來給我看,可是每次考試之後,家長就告訴我作文分數還是上不去,課上我一直提醒他要注意哪些問題。上週終於看了他寫的兩篇作文,發現作文寫得很低階,平時強調的致命的地方都幾乎在作文中出現了。這樣的話,作文分數要上得去才怪,居然還問我作文怎麼寫,在講課的時候一直強調,什麼是好作文,應該如何寫,也讓他們改了很多作文,導致現在結果,其實就是自己性格的原因。既然認識了自己的問題,那就徹底的認識,不是說某塊知識得多少分那樣簡單。我最後給他一個任務,以後寫一次文章,加一個亮點,不知道現在他執行得怎樣了。

(2)性格導致自己急功近利,做事形式化,常常帶有情緒化。很多家長讓我幫他批評一下孩子,因為這個孩子在家裡家長意見根本不聽(當然了,家長意見是否合理,我們下篇文章再論)。其實不是我就一定能批評孩子,即使批評他們也是有原則的.。

有一些學生處於浮躁的心態中,不論是在複習備考中,還是在考試中,都顯得很浮躁,覺得投入了,就應該馬上見到效果,可是現實中沒有見到自己預期的效果,自己總是想證明自己給自己或者別人看,結果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於是就有學生處於情緒化中。這樣就形成了惡性迴圈,越是急功近利,越顯得浮躁,越是浮躁,越解決不了問題。如在學習中不能堅持,考試中分析問題不全面,答題不全面,等等問題隨即而來。儘管這個是心態方面的因素,可是往往都是由性格決定的。

(3)好高騖遠,愛鑽牛角尖。從自主招生複習備考中,我發現一些學生對偏題或者難題情有獨鍾,一些問題超過了自己的實際能力,如寒假班的時候發現有學生想把每個數學定理證明出來,結果弄得自己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來問我,如何證明這些定理,我回答說:自主招生考試的要求,只要會用就行了,這些定理很多都是抽象的,不用把每個人定理都證明出來。其實學習也得講究恰到好處,每個人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給自己先作一個合理的定位,然後去制定學習計劃。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儘量不要在某一個問題上糾纏不清。還有我給他們講閱讀理解技巧和方法的時候,非得有人想用這個方法把每個題目都作出來,做什麼事情總是追求絕對,這樣也會讓自己走進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