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評課稿(15篇)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1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景和闖關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的位置和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15篇)

2、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間“前後”的關係,並能動手操作。

3、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並領略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Vz

教學重點:理解物體“前後”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圓片、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闖關題目卡、練習跳遠、複習拼音

教學過程:

一、挑戰開篇、揭示“前後”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數學課呀,與往常不同,我們要舉辦一個“挑戰趣無限”的數學競賽活動。

生:表現地非常興奮。

師:我們競賽的主題是 “前後” 就是說我們競賽的內容都和“前後”這個數學知識有關.

師:我們將以小隊為單位進行比賽 。課前我們已經劃分好了各種水果小隊,有蘋果小隊、有香蕉小隊,你們好!還有西瓜小隊和草莓小隊,大家好!

生:全班同學都被分配成為各種水果小隊的成員,胸前佩帶著水果標誌牌,他們高興的與老師打招呼。

師:你們各個小隊有信心在今天的比賽中獲得勝利嗎?

同學們胸有成竹的大聲地喊——有。

師:好,現在我就是“挑戰趣無限”的主持人了。(師自己佩帶上“主持人”字樣的胸牌)我宣佈:“挑戰趣無限”數學競賽活動正式開始(老師帶頭鼓掌)

生:熱烈鼓掌,被教師帶入到創設的比賽情境中。

評析:《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與記憶。所以我結合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強、愛玩、愛動的心理,設計了有趣的數學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玩中樂,在樂中思,在賽中比,在比中做。自主感知“前後”。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探索的樂趣。

二、挑戰四關、體驗“前後”

(一)挑戰第一關:運動關

1、男生組進行跳遠比賽

師:首先,讓我們進入趣味挑戰第一關:運動關(課前指定學生參賽)

請聽題:請每個小隊課前選好的一名男隊員到前面來,代表你們小隊進行立定跳遠比賽。聽好規則:請同學們站到起跳線後進行立定跳遠,跳完之後要原地不動,否則就算是犯規。

生:四個水果小隊的男生學生代表依次跳遠。

師:誰跳到了最前面? 他的後面有幾個人?

生:A跳到了最前面,他的後面有三個人。

師:誰跳到了最後面? 他的前面有幾個人?

生:B跳到了最後面,他的前面有三個人。

師:誰還能像我這樣提有關“前後”的問題?

生1:C的前面是誰?

生2:D的後面是誰?

生3:D的前面有幾個人?

生4:C站在誰的後面?

……

師:給A所在的小隊———蘋果小隊加4分,B所在的小隊——西瓜小隊加1分,

C所在的小隊———香蕉小隊加3分,D所在的小隊———草莓小隊加2分。

2、女生組進行跳遠比賽

師:下面請每個小隊的一名女隊員代表你們小隊進行第二輪跳遠比賽。

生:四個水果小隊的女生學生代表依次跳遠。

師:他們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後面?

生1:G在H的前面,H在G的後面。

生2:J的前面有H、G。

生3:K在G、H、J的後面

……

師:該給誰加上4分呢? 為什麼呀?

生:該給G加上4分,因為她跳到了最前面。

師:該給誰加上1分呢? 這又是為什麼呢?

生1:該給K加上1分,因為她跳到了最後面。

生2:H和J分別加上3分、2分,因為她們是第二名、第三名。

3、給各個小隊加分

師:剛才同學們用有關“前後”的語言描述了同學們所站的位置,看看在下一個環節中同學們還會不會用“前後”來解決問題。

評析:闖關的遊戲符合兒童年齡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本環節還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挑戰第二關:知識關

師:讓我們抓緊時間,趕快進入趣味挑戰第二關:知識關

師:同學們,現在我的手裡有一些題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題卡:1、() () ()4

2、 6 () () ()

3、( ) ( ) ( ) r ( ) ( ) ( )

4、( ) ( ) ( )ong

師:請同學們仔細審題,應該怎麼填呢?它們前後之間是有規律的,看誰最愛動腦筋,能找到竅門。

師:請四個小隊最前面的女生代表你們小隊答題;其他同學開啟練習本,也在座位上做出你們小隊隊員的那道問題的答案。

生:四個小隊的女生代表到前面來答題。

師:我們一起來看第一題,請你講講你為什麼這麼填?你是怎麼想的?

草莓小隊的女生代表:( 1 ) ( 2 ) (3)4 ,我是按照數數的順序從前往後填的

師:誰和他們填的不一樣?

生1:( 7) (6 ) (5 ) 4我是按照數數的順序從後往前填的

生2:(10) (8) (6 ) 4我是隔著一個數填的。

師:我們來看第二題。

蘋果小隊的女生代表:6 (8 ) ( 10) (12 )

師:誰和他們填的不一樣?

生3:6 ( 5) (4 ) (3 )

生4:6 ( 4) (2 ) (0 )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的填法!

師:我們來看第三、四題

生:西瓜小隊的女生代表解答第3題:(zh) (ch ) (sh) r (z) ( c) (s ),我是按聲母順序表從前往後填的。

生:香蕉小隊的女生代表解答第4題: (ang ) ( eng) (ing )ong,我是按照韻母順序表從前往後填的。

師:你們說的都有道理,雖然想法不同,但是同樣是正確的。

師:根據各個水果小隊的表現,依據如下標準:

書寫正確(1分)、工整(1分)、表述清楚(1分)

為各個小隊加分。

評析:數學課上融入體育與語文知識,既鍛鍊了身體,又複習了拼音,體現了數學學習有著廣闊的空間,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師:兩關之後,可以看到*小隊的分數最多,暫時排在了最前面,其它小隊可不能落後呀!

(三)、挑戰第三關:操作關

師:讓我們繼續投入激烈的比賽,進入挑戰第三關:操作關

師:請各個小隊最後面的男生到前面來,代表你們小隊進行操作比賽。其他同學也把準備好的學具(三角形、圓形、五角星、正方形)拿出來,在座位上擺。

師:請按老師的要求擺 :把三角形放在最前面,圓形放在三角形的後面,五角星在正方形的前面,而在圓形的後面。

生:全體學生都擺。

師:評價各個小隊代表擺的對與錯、加分。

師:請各個小隊的代表同學走到不同的小隊後面,由後向前檢查每個小隊隊員的作品,看看他們擺的是否正確?

師:判斷加分與否。(全小隊都對,就再加一分)

師:這一關的比賽就到此為止。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又是哪個小隊的分數最多,排在了最前面呢?

評析:將觀察與操作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真實的活動中理解“前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挑戰第四關:遊戲關

師:接下來緊張的時刻到了,讓我們進入決定勝負的最後一關,挑戰第四關遊戲關

師:我們先來玩個“口令遊戲”

師:在玩這個遊戲之前,我們先明確一下:(以橫排為準)這裡是各個小隊的第一排,第二排……

師:聽我的口令:第二排前面的同學指鼻子;第三排後面的同學站起來。

生:高興的參與活動。快速反應,做出動作

師:下面我們以小隊為單位進行遊戲活動,適當給予加分。

師:香蕉小隊,這個同學(教師隨手指一名學生)前面的第2個同學摸耳朵。

師:草莓小隊,這個同學(教師隨手指一名學生)前面的第3個同學摸腦袋。

師:西瓜小隊,這個同學(教師隨手指一名學生)後面的第4個同學張嘴巴。

師:蘋果小隊,這個同學(教師隨手指一名學生)後面的第5個同學擺擺手。

各個小隊的學生都準確的做出了動作。

2、站隊活動

師:我們再來玩第二個遊戲:請各個小隊從前數第三名男同學站到我的前面站成一豎排;教師向後轉後又說:請各個小隊從後數第三名女同學站到我的前面站成一豎排

生:各個小隊的男生走出來站到了老師的前面,各個小隊的女同學與男同學的位置相反,也站到了老師的前面。與老師站成了一排。

師:都是前面,為什麼他們兩次站的地方不一樣?

生:因為老師第二次轉過身去了,女生就得調換位置了。

師:因為老師改變了方向,無論怎樣站,請記住:面朝的是前面;背朝的是後面。

師:給各個小隊加分。

3、找朋友活動

師:同學們,入學這麼長的時間了,在班級裡你一定結交了比較要好的朋友,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誰?能運用有關“前後”的語言描述出你好朋友的位置,讓我們大家猜一猜嗎?

生1:我的好朋友在W的後面。

同學們一起大聲的說是Q。

生2:我的好朋友在P的前面。

同學們一下就猜到了是U。

生3:我的好朋友在L的前面,R的後面。

同學們站起來向T看去,齊聲說是T。

4站排活動

師:你上間操時,誰在你的前面?誰在你的後面?出來站一站。向後轉。

生1:I在我的前面,K在我的後面。

師:請你們三個人站到前面來。

生:三個男生站到了前面。

師:I的.前面又是誰呢?K的後面又是誰呢?請站到前面來。

生:I和K也出來,與前面的同學站成了一排。

評析:好玩的遊戲突顯數學學習的“活動化”,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三維目標的實現蘊涵在數學活動之中。

數學新課程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讓學生學習現實中的數學,本環節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感知“前後”的意義,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建構知識,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學生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氣氛中積極、主動的探索、發現、解決問題。使原本枯燥的“前後”教學變得富有情趣。與此同時,學生在真實的體驗活動中理解了“前後”位置的相對性。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總結活動、體驗成功

1、計算各個小隊的分數。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順利的通過了挑戰四關,讓我們看看各個小隊的得分情況。

我們一起來算一算:蘋果小隊¥分,祝賀蘋果小隊!

西瓜小隊¥分,祝賀西瓜小隊!

……

2、獎勵各個小隊,頒發“合作獎章”

師:這些分數是你們每個小隊隊員親密合作的結果。所以每個小隊都理所當然的贏得了一枚“合作獎章”

師:現在我為蘋果小隊頒發蘭色獎章、為西瓜小隊頒發紅色獎章

……

各個小隊的隊員都非常高興。

師:我們要給獲得第一名的小隊頒發一枚獎盃、

3、尋找“金盃”活動

師:這枚金盃在哪兒呢?它在蘋果小隊的一個男同學的書桌裡。這名男同學前面有2個人,後面也有2個人。你們能找到它嗎?

生:全班同學都一起站起來往蘋果小隊這邊看,先找到的喊了起來,在S的書桌裡。

S同學欣喜的從書桌裡拿出了金盃。

4、為第一名的小隊頒發金盃。

師:有請獲得第一名小隊的隊長到前面來,代表你們小隊接受這枚閃閃發光的獎盃。祝賀你們!

評析:這樣的設計使本節課的教學有始有終,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情境。對於學生來說就更有吸引力,排名次其實也是對“前後”的再次理解。獎盃不直接出現,而是讓學生利用“前後”的知識自己去尋找,應用數學的同時又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四、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師:通過今天的“挑戰趣無限”活動,你學會了什麼?

生1:我學會了用“前後”說出我好朋友的位置。

生2:我學會了“前後”這個知識。

師:你認為你今天表現怎麼樣?為你們小組的比賽做了什麼?

生1:我們小隊今天贏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

生2:我們小隊今天雖然沒有獲得第一名,可是我為我們小隊贏得了3分,我還是很高興,我想下次比賽我們小隊一定會贏的。

……

師:同學們,在大家的積極參與下,今天的比賽活動愉快的結束了,我們不但在活動中學會了用“前後”描述方位,並用“前後”這個數學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看到同學們玩的十分開心,我也很高興,希望有機會我們還能一起來 “挑戰”。

評析: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的收穫,進行反思,總結之中既找到學習的知識點,又發現不足。促進學生早日形成合作觀念,增強集體凝聚力。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2

20xx年10月30日上午聽取了李老師講的《認識立體圖形》這一節課,《認識立體圖形》是一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課要求學生認識四種立體圖形(包括實物和模型),瞭解他們的名稱和特徵,能正確區分和辨別四種物體,為接下來平面圖形的認識和學習做好鋪墊。鮑老師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搭一搭等自主、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大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自主探索。

通過聽課,我覺得鮑老師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成功的:

1、教學的層次比較清晰。嘗試分類——探究形成——聯想應用。使學生對某幾種物體的認識能由具體物品緩緩前進,逐步抽象為數學上的幾何圖形,並應用圖形特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能充分利用課件,形象、直觀的讓學生建立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等四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從生活數學出發。新課標中指出,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瞭解生活環境,改變生活現狀。本著這個精神,我儘量安排知識從生活出發,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識是有用的,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主要表現在,讓學生在小組“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獲取知識,並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基本思想:“猜想——驗證”進行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

力。在按形分類的環節欠缺一些引導,顯得單薄,比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滾一滾進行分類,一類是可以滾動的、有球和圓柱。其中球可以任意滾動,而圓柱放到用手推回滾動。另一類是不能滾動的長方體

3、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體驗,為學生創設了探究的空間,指導了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由淺入深、由粗到細,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圖形的特徵,使探究活動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多種教學活動結合。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尤其在學生說物體特徵和尋找生活中這些形狀的物體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相發言,氣氛十分活躍,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節課的學習中來,達到了教學目標所要的結果,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但是,整節課還是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正如教學設計所預測的,這節課自主性操作明顯不夠(由於擔心課堂紀律),在個別環節的設計上,總因苛求課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忽略了其實學生在磕磕絆絆地發現過程中可以對知識加深理解。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個別學生出現圓球在教室地面亂滾,影響課堂紀律的問題,需要改進。

總體而言,李老師的這節課,語言表達流暢清晰,教學結構合理,師生互動較好,是一節有效的課堂教學。“課堂紀律管理”是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由於是低年級,所以也是多數班級共同存在的問題,以後需要共同研究,進步。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3

 重點:

認識整時,記錄整時。

 難點:

特殊時刻的認識。

教學環節:

(一)在解構鐘錶的活動中認鐘面

(二)結合生活認整時

(三)嘗試中學習記錄時刻

(四)區分中拓展認識

(五)在遊戲中辨析整時

(六)運用中深化認識(機動內容)

(七)小結中感受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的重要

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從小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幫助學生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對於學生的一生都是有益處的。然而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認鐘錶是比較困難的:首先學生的知識儲備少,理解能力較弱;其次鐘錶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度量工具,如何化難為簡,啟發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研究,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合作、交流、慢慢發現,是這節課是否有實效的關鍵所在。因此,一學年數學組蒐集了大量的資料學習研討。

設計過程中用心研發出來的亮點:

一|、我們發現本課教師教學語言上易出錯的兩個重要知識點就是,鐘面上的是12個數而不是數字;鐘面上的7時是時刻而不是時間。教師的知識用語正確才不會誤導學生。這應該是每一位教師最最基本的職業素養。

二、我們起初也設計了謎語匯入本課激發學生興趣,但是發現其實學生帶著鐘錶來上課,不用思考都能猜到答案是鐘錶,所以必須思考用什麼樣的匯入才能極大地啟用學生,所以換成現在的一個空錶盤大大激活了學生研究的內動力,“把12個數送回家”,激活了學生興趣、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思考怎樣送12個數回家的過程中觀察、對比、發現,學生真正地去研究了鐘面,為後續學習一切相關知識打下了非常好的知識基礎。我們有引導學生髮現3、6、9、12這四個數的重要位置。其實鳳嬌老師的手錶就是隻有這四個數的表面,為突破本課難點又一次做了基礎。

三、我們研究本課的另一個關鍵點就是要充分本節課能夠深入發掘教材,開發教材,巧設教學環節,輕鬆突破教學重難點。

我們打亂了教材出示的小明的一天的順序,巧妙地加以運用,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小熱身,課上的一些列具有針對性的數學問題,一步一步地啟發學生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解說6個主題圖的設計理念:

(1)為了分散教學難點,有效利用時間,使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有關認識鐘錶的知識,課前精心設計了預習提示單,孩子雖然很小,但是他們的自學能力不可小視。

(2)、數學知識趣味化

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數學問題激活了學生的自主思考的`內動力,例如:鐘錶真的壞了嗎?學生深入地思考交流後知識提升了;他們誰說得對?爭論什麼呢?巧妙有效地突破本課難點。

(3)關注學生,給予人文關懷

一分鐘的休息遊戲時間,石頭剪刀布,有效地利用的這個1分鐘。

(4)關注後進生和學有餘力的學生

(5)教師充分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傾聽、表達、課堂習慣的培養。夯實本課重點內容。

(6)教師語言到位、學生明確要做什麼。(由於孩子年齡小,我們在課件上也做了文字提示)

(7)我們精心設計了有趣的課後檢測環節。認鐘錶,獎勵參觀學校圖書室、舞蹈室、微機室撤場的環節。

不足: 教師有時過於著急,留給學生的時間過於短,要充分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再充分些就更完美了。我們一學年會共同努力。望多多指教。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4

1.課堂常規

這是一年級上學期,孩子們入校剛剛三個月,上課時間不足13周。我們看到的孩子精神飽滿,發言積極,說話完整,表達流暢,傾聽認真。這些都是老師長期訓練的碩果,這節課是訓練過程的一個側影。我從聽、說、坐三個方面來說:

(1)傾聽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傾聽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它的重要性無需論證,我們早都形成了共識。但學生會傾聽並不是老師一句“認真聽!好好聽!”就可以培養得了的。

設計聽的環節:老師這節課開始的口算有兩點培養學生傾聽能力非常好:一是老師說算式,學生聽算。這是培養學生傾聽能力很好的機會,是老師很好的設計。二是學生說得數,其他學生聽他說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致。這給學生非常明確的指導,聽什麼:他的和自己的是否一致。

前期提醒:在機器人要給學生髮起挑戰前,範老師先組織教學:“認真聽,看他給我們提了什麼問題?”這是在關鍵點提醒學生需要認真傾聽,否則,弄不清楚問題,將影響接下來這一個環節的學習。

課中點評:範老師經常點評:***聽得多認真!***真會聽!誰聽清了?這是評價的導向功能,潛臺詞是同學們都要想***一樣認真聽,給全體學生以榜樣。

(2)表達(說)能力的培養

範老師要求學生說要聲音洪亮,表達完整,口齒清晰。這對一年級學生是非常關鍵的,這是站起來大大方方的前提,是數學素養重要的基礎。

提醒:範老師讓學生說話聲音洪亮,主要是提醒“聲音再大一點,給學生直接的要求,回答問題聲音的要求。

要求:課堂上我們聽到範老師對後面回答問題的學生說:“讓前面的同學也聽到!”這樣給學生以明確的要求,讓學生明白說的目的是讓全班學生都聽見,哪怕是離得最遠的學生。

評價:“**的聲音真洪亮!我聽到**的聲音了,還有**的聲音”。這是給學生以榜樣和激勵。全體學生在老師的點評下,馬上聲音就洪亮了。這樣站起來回答問題表現出的是自信和良好的精神狀態。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引導。

(3)端正坐姿的培養

學生課堂上的坐姿直接反應聽課的精氣神,坐姿端正是保護視力的前提,是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課堂上我們經常聽到範老師的要求“坐直!”,很有力度,能讓沒有坐直的學生馬上調整坐直。還有評價引導“**的坐姿真美,很端正。”最重要的是學生坐姿端正,上課就不覺得累,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幫助。

範老師課堂上是如來佛,就算學生個個都是孫悟空,也逃不出範老師的眼睛、耳朵,她時刻在關注學生、蒐集學生各方面表現的資訊,最為重要的是及時反饋給學生,並以此為要求、為導向、為榜樣,讓學生明白該怎麼做。這對一年級學生常規訓練、學習習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常規訓練效果就顯著。老師眼中有學生,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反饋,才能有好的課堂常規、良好的教學效果。

2.“五到位”有效課堂

這節課範老師做到了基礎訓練到位、自主學習到位、合作交流到位、教師引導到位、拓展延伸到位。

(1)基礎訓練到位

課始基礎訓練:由於這節課是立體圖形認識的起始課,也是認識圖形的起始課,與這節課相關的內容沒有,只有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範老師設計的課始的基礎訓練是複習1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對學生進行口算練習。方式是:老師說算式,學生想得數,然後指名說結果,在說結果時其他學生聽他說的與自己想的是否一致。這裡有兩點做得很好:一是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思考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二是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給學生點名應該聽什麼。

課中基礎訓練:一是每認識一個立體圖形就讓學生在準備的學具裡面找到對應的物體,這是及時鞏固學過的內容,學以致用,並且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二是最後的練習讓學生辨認物體形狀、幾何圖形的形狀、生活中的物體形狀,練習充分,層次清楚,目的明確。幫助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2)自主學習到位

主要體現在老師給學生學習體驗的機會:課始口算讓每人想一想再說。認識四種立體圖形時讓學生摸一摸積累表象、體驗。讓學生閉眼想一想圖形的形狀,在大腦中再現表象。讓學生說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物體進行舉例,是學習的應用。這些都是全體學生的參與,有參與,就有知識形成的過程的經歷,就有日漸豐富的體驗。

(3)合作交流到位

老師給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機會:在導課時的`同桌兩人給物體分類、彙報,同桌檢查桌友是否拿出的是指定的形狀的物體,同桌交流看到的、摸到的感受,這些都是合作交流的機會。老師在活動中還有安排小組補充、結束後還有對小組活動效果的評價引導。這些都是合作交流到位的體現。

(4)教師引導到位

主要體現在教學設計的合理、流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最突出的是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中,這是認識圖形的起始課,學生沒有任何關於圖形的基礎:點、線、面、角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要讓學生把兩種立體圖形進行區分,難度可想而知。範老師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摸起來都是平平的、滑滑的,怎麼區分它們呢?哪個地方不一樣?學生觀察物體發現:正方體的面一樣大,長方體的面有的大有的小。老師進一步指出長方體中的特例: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讓學生判斷是什麼,為什麼?最後總結出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鍵是看面是否一樣大,一樣大的是正方體、不一樣大的是長方體。順利突破了教學難點。這裡教師的預設是一部分,現場的生成與調控也同樣智慧。

(5)拓展延伸到位

體現在老師介紹生活中各種立體形狀物體的應用,壓路機前面軋路的是圓柱;還有球場上的足球,讓學生體驗足球能否是長方體、正方體,為什麼?足球是利用了它的滾動自如的特性。這些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物體的形狀可以給生活帶來便捷。

3.建議

(1)當學生因為沒有經驗而導致說錯時,老師應該給予糾正,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不要求學生掌握,而是讓學生了解正確的是什麼。如有學生說正方體有8個角,老師可以給他糾正,你是說它有8個這樣的尖尖兒對嗎?這些尖尖兒是什麼,到高年級我們就會知道的。這樣具體化也可以。

還有學生說長方體的4個面的時候,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它具體有幾個面,同學們可以課下探究,把探究的結果與我分享。

(2)要注意老師課堂上的站位。當老師示範時,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全體學生都能看得到,才能起到應有的示範作用。這節課老師展示學生分類時,站在了走道第二排學生旁邊,這樣第一排學生就看不到了。

(3)拓展延伸上再充分一些。可以提供一些圖片,方面廣一些,開闊學生的視野,鞏固所學知識。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5

生活情境是數學內容的載體,是情感的誘因,是數學活動的平臺。今天我聽了一年級數學教師魏霞老師的課,感觸頗深。魏霞老師在《認識人民幣》一課中較好地詮釋了這一標準,創設出一個和諧、互動的生活課堂。

一、童話故事的創設,和諧的課堂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而教師的任務就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堂課中老師首先從課前板演一個簡筆畫——課堂儲蓄罐入手,生動有趣,而且為後面課堂教學打下伏筆,接著通過猜謎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並引入課堂,這樣的交流促使學生從無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為創設和諧課堂建立了一個基調,課中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使課堂一環緊扣一環,學生不自覺的在學習著新知,其中又穿插購物活動,頒獎嘉賓等,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從機械學習變成意義學習。師生之間,整個課堂充滿著和諧的氛圍。

二、師生共同參與,互動的課堂

課堂需要合作。本課帶領學生步入情境後,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相互介紹一下“你認識了哪些人民幣?”在課中教師與學生互扮角色進行購物演示,在活動環節中更讓學生直接購物,互動的過程是有效的,有利於學生的發展。當講到到分的單位時,更播放《一分錢》的兒童歌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對學生的健康發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為一舉兩得。

三、學習生活數學,生活的課堂

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現代教育的要求。該老師根據教材很好地設計了內容。例如在認識一元時問:你是怎樣知道的?從而明確應由數字和單位組成的,現由人民幣上面的國徽闡述了愛護人民幣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現象。再如生活中購物的場景,朱老師移入了課堂,如何購物,要找對錢,要文明購物等等,這些生活經驗的培養正是對學數學、用數學的最好標註。生活是現實的,課堂中的生活情景也應尊重事實,一本本子多少錢請學生猜一猜,再給出條件估一估,最後揭示“5角”,與學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由此說明生活課堂的創設是成功的。

此外課堂中不斷獎勵學生各種五角星:智慧的、傾聽的、合作的...並說明這將是一生的財富,即要教書也要育人。項老師充分利用了教材與課堂給了我們完美的解釋,但課中我覺得也有幾處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討論:

1、課堂中項老師的課件中讓小豬買一個棒棒糖,讓學生例舉了5角錢怎麼拿?有四種方法,其實生活中學生已經瞭解,不如把思路放寬一點,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拓展與提高,即設定疑問:一個棒棒糖8角,小豬怎麼付?這樣的提

問思維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幾角加幾角的拿法,還可以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的付法,這樣應該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2、課堂結尾,由於時間關係,故事的結尾沒有“呈現”有些可惜。其實這兒也隱藏著品德教育。一元錢開不了店,也就是說故事講述的還不是十分詳密,有點牽強,不如趁此機會教育學生節約用錢,不要像小豬那樣吃光用光,應積少成多,最終走上富裕的道路。良好行為習慣、社會風尚的完善正是要從孩子抓起。

3、魏老師出示各種一元信封,驗證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組成,由老師一人演示,一人驗證似乎太過於單調,其實這個環節的設計思路還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讓學生說說一元除了由10個1角組成,還可以怎樣組成,如有學生能利用已有經驗說出2個伍角、5個貳角等,這時教師組織學生再加以驗證,更能使課堂變得豐富起來。

4、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幣的真假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教師適當加以介紹,如人民幣中的水印、盲文、金屬線以及新版人民幣的介紹也是有必要的,畢竟新版人民幣在生活中大量存在並使用著。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6

精彩課堂,源於教師對學生的充分關注。關注學生,也就是關注了課堂實效,更是關注了課的價值。通過xx老師的課,我讀到了學生的自信與分享,探究與成功......

一、尊重學生——學導課堂的立足點

尊重學生意味著要了解學生的基礎,把握學生的需求,懂得學生的困境,悅納學生的差異。xx老師的課就是在學生的身上做足了文章,課堂走得從容。一是尊重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經驗與知識出發。小數的加減法學生都有所認識,他們都知道怎麼算。所以,xx老師放開讓學生自己嘗試,讓學生自己表達怎麼算,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有效。二是把握了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自己評價學生。這節課中xx老師就順應學生的這種心理,給學生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同伴之意進行互評:“他這種做法誰來評價一下,你覺得他做得怎樣?”一節課中就是在學生這樣評價中認識新知,學生學得積極、有趣。

二、關注思考——學導課堂的核心點

數學思考,作為《課程標準》提出的四大課程目標之一,在數學教學中佔據重要地位。讓數學思考充盈整個課堂,這也恰是學導課堂的核心點。

xx老師這節課小數加減法雖然簡單,但金老師還是圍繞讓學生理解“為什麼小數點對齊”進行了深度推進。第一個層次,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進行比較與溝通,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麼:“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第二層次,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為什麼相同數位要對齊,對齊的原理是什麼?學生從數學的特殊化思想、演繹推理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方面進行了說明。學生真正理解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真正內涵。學生的理解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這也為學生的後續學習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探討:在最後的練習環節,xx老師設計了3題,形式、難易變化不大,是否設計一些更有趣的、形式多樣的練習,在最後的環節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進行最後一次高興潮呢?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7

一、 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38頁39頁。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課程標準把空間與圖形做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的基礎上,來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認識這幾種圖形,不僅是今後學習他們的特徵及他們的周長還有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初步的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能辨認四種圖形,並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並滲透審美情趣的教育。

從上面確定的教學目標出發,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4.重點: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並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很容易將體和麵混淆,所以本課的難點是面在體上 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在教學資訊與感知材料的呈現上我選擇多媒體課件演示,這樣更直觀易懂。

5.教學準備:

在教學前我為學生準備了各種立體模型,以及多種平面圖形的`學具,還有彩色筆和白紙等等。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課堂注意力有效保持時間很短,不隨意注意佔優勢,課堂上喜歡操作類的活動。本課時教學內容是他們在一年級上冊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四種簡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根據他們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都已經基本上認識這四種平面圖形了。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流程:

三、教學流程

根據上面的分析,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聯絡生活,鞏固新知;

四、遊戲激趣,總結評價。

下面我就分別從這四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螢幕顯示:交通標誌(由生活中圖形引入新課)

師:笑笑在上學路上發現了很多交通標誌,你們知道這些標誌的意義和它們的形狀嗎?(適時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2.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圖形,並與它們交朋友,好嗎?揭示課題——認識圖形

【設計意圖:這裡利用資訊科技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引入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願望。】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完成知識目標: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能辨認這四種圖形,並體會“面在體上”。

因此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找一找、摸一摸、學一學、比一比、畫一畫五個活動。 活動一(找一找):在“體”上找“形 ”

1找長方形,哪個圖形藏長方體的面?(長方形)

2.找正方形,正方形藏在哪個“體”的面上,(正方體)。

3.找三角形和圓,三角形和圓藏在哪個“體”的面上,(三稜柱、圓柱)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件演示面從體上滑下,進一步體驗到“面”由“體”得,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同時使學習的內容更有情趣、更直觀,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活動二(摸一摸):摸“長方形”學具感知它的特徵

1. 認真的看一看它長得什麼樣?再仔細的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2. 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活動三(學一學):自主合作學習正方形、三角形、圓感知其特徵

1.小組合作學習:用剛剛學習長方形的方法先認真的看一看他們長的什麼樣?再仔細的摸一摸有什麼感覺?再用數學語言在小組裡說一說他們各有幾個角?幾條邊?

2.學生彙報,解決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標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懂得合理的表述與認真的傾聽,併產生智慧的碰撞。通過摸、看了解長方形的特徵之後,又提出用學習長方形的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正方形、三角形、圓,這是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先扶後放,使學生從具體實物操作發展到抽象地認識圖形。】

活動四(比一比):“形”與“形”比,“形”與“體”比

1.“長方形” 與“正方形”比

2.“長方體” 與“長方形”比

3. “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比

活動五(畫一畫):從“體”上畫“面”

1. 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2. 彙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3. 用描的方法挑一個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畫下它的一個面,並說一說從什麼體上描出了什麼形?

【設計意圖: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採用實踐操作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看、摸、畫、說等活動,自主地探究,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聯絡生活,鞏固新知

活動一(看一看 說一說 ):

螢幕滾動放生活中的物體,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可以找到這些圖形朋友,仔細觀察你從哪個物體的面上找到了

我們今天認識的新圖形?

活動二(想一想 說一說 ):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上也有這些圖形朋友?在小組裡說一說。

【設計意圖:利用資訊科技挖掘現實生活素才,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引導學生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四)遊戲激趣,總結評價

活動一 遊戲激趣.

1.打地洞遊戲

地洞裡藏了很多圖形,快來打吧!看誰找到的圖形最多。

2.數圖形遊戲

數一數鬧鐘裡的圖形各有幾個?

3.小小粉刷匠

學生可以先點選畫框中相應的圖形即可進行塗色,點選右三角為下一幅圖。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調節學生大腦興奮,減少疲勞,煥發精神,讓他們利用自己的無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識,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達到拓展思維,提高練習效率的目的。】

4.小小設計師

1.這幅畫中缺少了什麼圖形?你能把它找出來並把它拼上嗎?

2.你們能用這些圖形拼出一幅漂亮的畫嗎?

【設計意圖:“小小設計師”這一環節,利用資訊科技網路的教學功能,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構思一個主題,利用計算機中給出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拼出具有小組特色的圖案,通過人機互動平臺,教師把學生在計算機上拼出的豐富多彩的圖案在大螢幕展示,激發學生潛在的智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活動二 總結評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什麼?今天這節課你能評價一下自己表現得怎麼樣嗎?你能給自己打多少分? 在你心中這節課誰表現得最好?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從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滿足學生不同需要出發,既有學生間的評價,又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與教師在共同的評價活動中充分展現自我,張揚個性,取長補短,樹立自信,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和提高的評價目的。】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8

今天聽了馮老師教學的一節有關小括號的運算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對本節課,結合自己的教學做一點評:

1、在混合運算中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理清運算的順序,在這一方面,馮老師做的非常到位,從剛開始的複習舊知時,教師就讓學生說說要先算什麼,運算的順序如何,明確順序後再進行計算,為本節課的新知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在教學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時,老師在每做一道題之前,都要讓學生先說說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再去算,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很好的培養,今後相信老師即使不說,他也會先觀察順序然後再去計算的。

2、本節課的重難點有所突破。在課堂上馮老師注重了對學生方法上的引導,每次遇到計算時,都要問大家,先算什麼,尤其是遇到小括號時,總是要問大家:為什麼要先算他呢?這樣就會使本節課的重難點時時呈現在大家面前,大家就會時刻提高注意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去練習,而且馮老師注重了知識的總結,及時給大家總結演算法,結合具體的例子,讓大家認識小括號的作用,有必要時時都用小括號嗎?

3、練習形式多樣,適合低年級學生使用。比如有:比一比,算一算;給小樹苗治病;火眼金睛;動物找車廂;找朋友;小猴摘桃等等,而且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既有指明口答的,也有共同交流解決的,還有指明板演的,等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目的還是讓大家都學會如何計算,本節課相信教學效果一定很好。但是有一個小小的瑕疵就是上面的字設計的太小了點,學生很難迅速的看清,可以適當的大一些。

建議:

1、在開課時引入小括號時用的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例題,當老師出示資訊之後,我覺得他們不可能就會提出一個問題吧?可以讓他們再多說幾個,也許有人就會提出加法的問題,可以為後面的第二種方法做一個鋪墊。

2、在練習中可以設計一道實際應用的.題型,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去試一試,也可以檢驗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評課稿2

這節課貫徹了新課標精神,能根據教學新理念設計課堂教學,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主要突出幾點:

1、在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鍾老師創設了一個兒童喜愛的喜洋洋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經驗;使乏味的計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絡起來,使學生在情境圖的影響下,會提出問題、會列式計算,複習同級運算是從左到右的計算方法

2、在合作交流中探索知識,老師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鍾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擺一擺,說一說,感悟出10-(3+2)的列式方法,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瞭解小括號的作用意義,培養學生用不同的列式方法來解決同一問題的數學思想。

3、善於組織教學。課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與課堂的教學組織有關,課堂紀律越好課堂效率越高。天真活潑的孩子當然好動,鍾老師一開始先進行了了一個常規的課堂組織,把學生精神集中於課堂上,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經常與學生早已統一的訓練口語提醒學生注意,老師念1、2、3。學生就會手、腦、口都醒悟過來。好像看出老師一念經就把學生的靈魂收回來課堂。老師把這些學生早已訓練得心中有數。老師那種從容嫻熟,功底深厚是值得讚歎的老師。

4、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在課堂評價方面,老師力圖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引導他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進行評價,老師對學生評價發揮了其引導激勵的功能。

建議:老師在課堂上作了有效性的啟發後,不要再講得太多了;最後寫帶有小括號式子的比賽活動,老師把學生作品收上來後,應該面全面學生展示以及從中繼續選一些題目讓學生一起計算,加深提高學生對帶有小括號算式的計算能力。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9

今天,聽了袁老師執教的《認識鐘錶》,是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我們教學的物件是上學才幾個月的一年級學生。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系統地接觸有關時間的知識,主要目的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看鐘表,學會認讀鐘面上整時刻,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但上課前學生對鐘錶的認知起點並不是零。由於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具備了相當多的關於鐘錶及時間的感性認識。《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有效利用。

一、創設學習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課堂伊始,我播放鐘錶店的鐘表課件,學生興趣盎然。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在這節課上,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自己觀察課件上的鐘面,說說有什麼發現,進而認識鐘面。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我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鐘錶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8時、3時,互相說一說:“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並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什麼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之後還設計了師說時間讓學生撥,同桌互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三、注重培養觀察能力

培養觀察能力方面我在第二個環節認識鐘面及整時中充分體現了,首先:課件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看看鐘面上都有什麼?藉助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有關鐘錶的經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認識鐘面,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老師在其中只是引導而已,當然學生在這個環節也表現的很好,很詳細的彙報了自己的發現,然後讓學生對照自己的學具鍾再次觀察。在學生對鐘面有了一定的瞭解以後,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理解並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導致後面的練習沒有全部完成,今後在這方面要注意。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10

《認識人民幣》在培智學校的一個教學難點,在仔細聽了學校王老師的授課之後,感到這是一堂比較成功而且有實效性的數學課。本節課通過學生認識人民幣、猜認商品價格、連線等環節進行階梯式教學,不僅出色的完成了知識目標,同時非常注意對智障學生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拓展訓練。

這堂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這樣幾點:

1、讓生活走進數學

人民幣的認識對培智學生來說有雖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因此王老師在整個教學中這個思想一直貫穿始終:在拿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在那幣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付幣,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這樣既呼叫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2、課堂成為學生實踐體驗的場所。

智障教育的教學原則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情景性原則。它要求教師不僅在教學環境中創造出情景,而且也要求教師在學生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教育活動。因此,二者都強調“用生活來教育”, 在“連線”這一教學活動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點撥;不同程度的學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能力弱一點的同學由能力好的同學帶領,分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關注,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立體交叉互動。在這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參與實踐機會,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學生真正地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3、德育目標的滲透到課堂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於智障學生來說有時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綜觀這堂課,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完全是一種朋友式、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教師在結課時的 “不能亂花錢、撕錢” 的提示,很自然地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富德育於教學中。

當然這堂課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1、讓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放手再大一點:可以角色扮演,讓扮演買東西的學生說要買什麼,扮演售貨員的學生說要多少錢,買東西的學生付款,然後再進行模擬,可能效果會更好。

2、教師的語言可以再簡練一些,畢竟這是數學課而不是生活課。

3、可做些課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11

今天聽了施老師的100以內的認識有以下幾點體會:

1、利用各種學具實物,讓學生人人蔘與,培養了學生的數數能力。

2、練習設計形式多樣,也有梯度。如:個別數數、師生合作數數、一條龍數、 數形結合的練習數的組成、巧數方格中各種顏色方塊的個數的.練習,猜數、尋找數學日記中的錯誤等等。不同形式的練習提高了學生數數的能力。拐彎處的數數是一個難點,教師很清楚學生的學情,因此口頭出了較多這樣的練習,讓學生一條龍接著數,很有針對性。

3、在認識計數單位這個難點的處理上,教師採用讓學生很快擺出要求根數小棒的方法,圖形結合,讓學生體驗到了一和十這兩個計數單位。

有幾處疑惑:設計在數草原上的羊的只數時,教師採取的是夠十隻圈起來的方法,是否也想讓學生在數玉米豆時運用這種方法?如果是可以加以提示,好多學生還是一個一個數的。在認識計數單位十時可以演示從一堆小棒中數數時一不留神忘記數到哪了,所以葽十根十根捆起來。同時也能練習數的組成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計數單位十。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12

今天,聽了李xx老師執教《6和7的認識》我感觸很深,這已經是我聽的第三節課了。李老師上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課堂上老師的自如,學生的踴躍發言,值得我反思,許多地方是值得我學習的。

1、創設貼近學生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節課自始自終圍繞著數學教學,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複習舊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和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理念。老師利用了一個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面“師生打掃教室”來開展學習,這雖是一個普通的情景。但蘊涵著濃烈的師生之情,以及講衛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齊心協力互相幫助的人文精神,教師先讓學生體會這種和諧的氛圍,再進入主題,數出圖中人、物的數量。在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取的.同時,也注重生活傳遞給我們的情感體驗。

2、數學學習需要活動,讓活動進入課堂。本節課李老師安排了數一數、擺一擺、寫一寫、比一比、填一填五個活動,這五個活動貫穿於課的始終,且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重視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

李老師通過小組之間奪星比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李老師多次使用這樣的語句:“你真棒!”“你說得真不錯”“你的想法很好!”“你觀察得真仔細!”……這些讚賞的話語,讓一個個小傢伙得意地坐下去,體會成功的喜悅。

兩點個人看法:

1、教學環節還要重組,有關6和7的人物圖、點子圖、擺小棒、數等內容應該有序的安排。數字6和7應該在擺小棒後直接引出,這樣有利於學生從圖中抽象出數,還有利於學生髮現6和7兩個數之間的關係。另外兩次操作應合併為一次,節省時間。

2、有關序數和基數的認識做得還不夠。7缸魚第7缸有什麼不同,沒有落實到位。同時序數和基數的認識是本節課的難點,應該更深入點,可以設計一個遊戲環節,利用班級的現成資源如7位學生站成一排,第7位小朋友…,前6個小朋友……等活動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序數和基數的意義。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13

《認識鐘錶》是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正式、系統地接觸有關時間的知識,主要目的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看鐘表,學會認讀鐘面上整時刻,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但上課前學生對鐘錶的認知起點並不是零。由於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具備了相當多的關於鐘錶及時間的感性認識。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有效利用。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王老師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如猜謎語等情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課堂中,王老師出示鐘錶店的鐘表課件,學生興趣盎然。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取知識。

在這節課上,王老師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王老師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鐘錶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9時、3時,互相說一說:“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並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什麼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之後還設計了擺時針、分針說時間練習,很好的把時鐘的理解從具體到抽象教學。說一說身邊的生活時間,效果明顯。如出示升國旗8:00時鐘、吃飯12:00時鐘、踢球4:00時鐘等練習設計,還有王老師設計擺時針的小遊戲,讓學生說時間,更加深了對時鐘的理解。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理解並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14

我們數學團隊的張**老師,本週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找規律》。本節課教師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也正是有了匯入環節與自主探究環節的有效落實,才創設了合作交流環節的良好的互動交流的氛圍。本環節教師設計的合作要求是:先找一找這組圖形的排列規律在小組內說一說,再按照這種規律小組同學合作塗一塗。雖然只是一句話,卻從多個角度訓練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是”找“,找規律既是對自主探究環節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又為下面的塗做好了準備。然後是“說”,本節課教師時時注重引導學生用規範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注重表述的'嚴謹性。最後是“塗”,在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孩子們面前變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本節課合作交流環節,正是教師設計了有效的問題,才給學生創造了寬鬆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欣賞規律帶來的美感。所以我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

一年級數學評課稿15

這次,學校開展了以“有效教學”為主題的教研活動,樑婷婷老師為大家提供了一節精彩的公開課。對於樑老師執教的《平面圖形的拼組》一課,我頗有些想法。

1、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在由平面圖形匯入新課後,樑老師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折一折的方法來驗證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徵、正方形四條邊相等的特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深深地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功感。在課中設計了“拼拼擺擺”等既富童趣又具挑戰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儘可能地讓孩子多嘗試,多動手,讓他們在有趣的活動中探索、體驗、創造。在拼擺圖形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創意,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小組間的交流合作,吸收他人的'智慧結晶,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最後又設計了“將圓剪成正方形”和“讓手中的風車轉起來”等環節,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圖形之間的變換和轉化,並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實踐能力。

2、大膽對教材進行重組。樑老師課前佈置學生在家動手製作風車,在課臨近結束時又設立了“展示風車”的環節。這個做法來自於她的大膽創新和對學情的準確把握。應該說直接受益的不僅是學生還有老師。把這個環節放到課前和最後,老師和學生都是輕鬆的。當看到孩子們用他們靈巧的小手拿著各色的風車做展示時,我感到由衷的高興。樑老師對教材的重組可謂“英明”。

3、巧妙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樑教師在第一環節出示汽車平面圖,巧妙引導,喚起興趣,複習鋪墊。“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接下來的環節,讓學生自己折一折、拼一拼,通過相互交流、啟發,共同完成圖形的認知和拼組活動。在拼組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百花齊放的。教師在關鍵處置疑。如“誰來幫老師家設計地磚?”“你們真是小小的設計師!”“這個小朋友遇到了一個難題,你想不想幫他一下?”“誰能做得更好?”等富有挑逗的語言瀕出,對學生的常規思維進行衝撞,讓學生的學習處於一種緊張狀態。這些富有童趣又有挑戰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形式新穎多樣,儘可能地讓孩子多嘗試、多動手,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去探索,去體驗,去創造。

當然,一堂精彩的課也難免存在有待改進之處。如在“拼拼擺擺”環節中,樑老師如能更放手,讓學生自己上臺展示成果,並說說自己的想法。這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其中,把課堂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