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讀書心得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路遙人生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1

我想故事的結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其實孫少平就是高家林未來的寫照,一個有韌性血氣方剛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漢。無疑孫少平是完美的,是讓每個讀者都讚揚的那種;而高家林卻是那種桀驁浮華愛慕虛榮的,自視過高患得患失的,讓人感覺恨鐵不成鋼的那種形象。可,難道孫少平心中就沒有過波瀾,他就不想田曉霞死後能再擁有像金秀這麼漂亮女人的愛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是在問一個結過婚的人是不是就沒有愛的慾望一樣,答案是顯然的,可是有一種比愛更重要的責任壓在他們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擁有這份愛,他沒法給她一個溫馨舒適的家,沒法不讓她每天不擔心害怕,所有他選擇了拒接,選擇了煤礦那一個破敗卻溫馨讓人留戀的家。而巧珍,是當時樸素善良農村婦女的寫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一樣,一樣有一種對愛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紅梅更痴迷,更陷的深,對愛情更執著。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摔倒了,失敗了,丟失了,她們站起來,看著那愈來愈遠的背影,最終她們都選擇了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一種更熱愛土地的生活。對於黃亞萍來說,這場戀愛只是一次野外漫遊的邂逅,只是春天裡的一場夢而已,雖然美的讓人落淚。

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悽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悽美,就是因為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因為“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朗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這正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多麼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加!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2

寒假過後看的第一本書就是路遙的《人生》,一起借的還有村上村樹的《挪威的森林》,先後翻了一下,便被《人生》深深吸引了。作者路遙短暫的人生卻寫下了不朽的鉅著,讓我們瞭解那個年代那個地方的人、事、物……在看他的《平凡的世界》時,我就被他細膩貼切的描寫震撼了。

《人生》寫的是一名青年高加林人生中的一段經歷,命運的小船時而順風順水,時而遭遇風雨洗禮。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回到農村,做了三年老師後因村支書的兒子畢業而中斷教師生涯。痛定思痛後決心以勞動來養活自己,這時候也得到了雖沒有文化但心善真誠而且容貌出眾的巧英姑娘的一片深情。如果生活就這樣過下去也是一件美事,偏偏又因為加林叔叔的轉業,成為當地勞動局局長,於是,命運的小船駛入了由人為的幸運造就的寬闊美麗的河流中。人最可怕的當道了另一處高地的時候往往會忘本,就像我們吃到一樣從沒有吃過的東西后,想著要吃到更多的沒有吃過的東西一樣,慾望在膨脹,人心在向更高處看齊。加林也不例外,成為記者後,他對待工作非常認真,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一段時間後和老同學播音員黃亞萍開始了羅曼蒂克的愛情,把一心愛自己的巧英拋棄在半路上……

也只有當一切經歷過之後,回想起來才能夠部分明白生活的真諦,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中沉浮,唯有善良、才學是永遠屬於自己的財富。有金子般心的巧英聽到加林被退了職,依然尋思著為回到農村後的加林找代課老師的工作。小說沒有再寫下去,留給讀者更多的感嘆與遐想。如果加林到城裡以後,能夠保持初心,與巧英結合的話,也許就不會出現被舉報而丟職的事。作為讀者對加林沒有走好這一步,沒有把握好真正愛他的姑娘兒感到惋惜,心性可以高一點,但是做人的良知才是根本,德不配位就會使人跌倒。人生沒有如果,在經歷了一些風浪後,我們仍舊要有勇氣去面對紛繁的生活,歲月積澱下了怒和哀,必定也會給頓悟的人以喜和樂。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3

如果覺得生活淡出鳥味來,不妨讀讀書,讀書就是和作者交流的過程。要知道你挑選的這些作者在你生活裡或者身邊方圓百十里都沒有的人。

遺憾的是,生活裡絕大多數時候,大家寧願花100元和狐朋狗友吃頓火鍋,也不願花30元買本書,和作者聊上一晚上或者好幾天,獲益匪淺的過程大多數人都是拒絕的。寧願做一個大多數,擺拍咔嚓一下,晒個朋友圈的愉悅程度遠遠大於讀書。

路遙的《人生》這本書一直沒看,竊以為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路遙其他書就不必看了,沒想到看完之後對自己的狹隘觀點感到慚愧。這本中篇小說,還是會引起很大的思考。

我在20xx年元旦當天讀完的,很多人就是一句:高加林是個渣男。是的,短平快的評論,做個鍵盤俠總是偉大正直的。

我想的是,假若你有了進入中央部委的機會,談了個愛人在農村,你怎麼取捨的呢?理性的人可能說不違法,也沒結婚,分手唄,我們還是現實一點吧。置身其中的時候百般託詞,置身事外的萬般指責,這就是我們的狹隘視野。這個問題也不太貼切,因為時代背景不同了。

換做我是高加林,我也不知道作何選擇。我會畏懼一眼望不到邊的農田,也會擔心自己被同齡人遠遠的甩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更多的是從此遠離那豐富多彩的世界,面對單調枯燥的人生不發一語,生和死都變的沉默。正如《東風破》裡寫的那樣: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近幾天看到最為狠毒的一句話:站在命運的轉折點,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這句話對於處於備考狀態的各位,最為恰當不過。

你覺得今天的時間和一月之前的時間別無二致,正是這毫無差別的每一天的普通,讓你在命運轉折點大勢已成的時候又開始喟嘆運氣不好。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4

靜靜地看完路遙的《人生》,讓我的心無法平靜,一直深思領悟著那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人生是什麼?有人說人生如五彩泡沫,所有的追求最後都是一場幻滅;有人說人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去嘗;而我想人生是一盤棋,每人只能下一盤棋,但誰都不能保證全盤運籌帷幄,步步為營,但我們依然是人生的主宰者,要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五彩幻想的破滅,更不要被動地品嚐命運強加的各種滋味。

《人生》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的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曲折人生過程。高加林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紛,也正是選擇悲劇的體現。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曲的奇妙在於故事的曲折,人生的奇妙在於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高加林是高中畢業的文化青年,他眼中那崇高的職位民辦教師,被村支書的兒子擠下去,他卻只能做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對此結局他是抗拒的,他不甘願這樣碌碌無為下去,他為此鬱悶,甚至連去縣城賣饃都難以啟齒,就在此低谷期,他遇上了巧珍,是愛情的力量,使他渡過難關,決心做一輩子農民。但由於叔父回鄉,他當上了通訊員,情節的曲折跌宕,激起我心中的浪花,加林的前半生,是官僚勢力澆滅了他夢想的`火苗,又是愛情像溫存了他的夢想,最終是官僚主義再次成就了他。我不禁感嘆道,改革開放時期官僚主義是多麼腐朽,而自由而萌發的愛情是多麼珍貴又偉大啊!

正值他事業平步直上的時候,卻遇到了感情的糾葛,他的高中同學黃亞萍,是個典型的新時代的女青年,她愛上了高加林,不顧他人的眼光毅然與男朋友分手了。高加林經過思想鬥爭後,為了未來的前程,還是與巧珍分手。他的這種羅曼。蒂克的愛情是他想要的,是大膽炙熱的,甚至有點讓他飄飄然,不習慣於黃亞萍,這種糾結是加林的選擇所逾越的彷徨,加林、亞萍和巧珍,我認為他們都有錯,誰都沒錯,他們錯在選擇時雖然在痛苦的深淵裡掙扎過,但最終還是選擇偏向自已利益的一方。然而他們為了自己,又是為了自己理想,有什麼錯呢?

正值加林事業愛情春風得意之時,一場災難難似的打擊向他襲來,他的事業墮入了低谷,失去了他的理想工作,他的愛情也就此了結,亞萍與巧珍都與他向背而去,鄉親們並不有冷嘲熱諷,而是同情熱心伸出一雙雙粗實的大手,正如德順爺爺所說:“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個死狗了。”最終加林深受感動“一雙失去光彩的眼睛重新飄蕩起亮點火星”撲到這片土地上。

漫漫人生路,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5

人生如果選擇錯誤,發展就會出現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該演繹的東西。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國小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著,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裡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

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裡。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故事簡單但寓意深刻。

沒有農村生活體驗的人,很難理解農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如果沒有那份真摯燃燒的愛也無法理解他們。在路遙的文字世界裡沒有極度的壞人,就在於他對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惡意的猜測,而是用愛和溫暖回報那個給予他生命體驗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們都做了一個夢,都是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夢,也都是黃粱一夢。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們倆是一樣的。所以人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亂終棄,而是這其中的矛盾與掙扎。

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小說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根源。高加林雖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能,但卻被毫無理由地擠出民辦教師隊伍;即使他再有才華,幹得再出色,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就必須被趕出縣城。高加林的悲劇,體現他選擇了一種與現存的人生觀相矛盾的奮鬥生活,更展示的是社會現實的不公正。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6

人生這本書,三年前當我選擇考研這條路時在網上看過電子版,當時一直以為還有後續情節,而今看完紙質版的,確定這個不是結局的結局是真的結局。

每次看完人生我都是一氣呵成,開始我會為高加林的遭人陷害,被迫離職深表同情;當他走到人生低谷時卻遇到了好姑娘劉巧珍,她給他愛情的滋潤,他是幸福的,雖然沒有穩定的事業,但卻擁有甜蜜的愛情;再後來因為叔父的關係,各種輾轉託人走到了省報的前線,加上自己的才華橫溢,很快開始嶄露頭角,春風得意;這時候遇到學生時代的老相好黃亞萍,如今的高加林突破了現實的障礙,大家閨秀黃亞萍曾經的擔心也釋然,於是兩人舊情重燃,各自拋棄現有的物件而走到了一起;他們是都市的時尚代表,倆人很快嚐盡了事業愛情雙豐收的甜頭,準備進一步地發展;但,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此前升遷的各種手段被人披露,他被“打回原形”,回到了曾經那感情熾熱卻又常渴望離開的故土。一切就像夢一般發生在高加林身上,讓他深深地體會到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是那麼地近,又是那麼地遠。

書中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劉巧珍,在農村被很多人追求,卻又偏偏愛上高加林,好不容易獲得他和旁人的認可享受甜蜜,不想愛郎卻要去縣城走馬上任,於是她陷入漫長的相思與等待中。不曾想,等來的卻是愛郎的無情拋棄。心灰意冷之後她開始表現出不正常的平靜,一狠心帶著對加林的恨與愛嫁給了一心追求她的掌管馬店的馬拴。不久,高加林因事打回原籍,她卻因愛一直在別人甚至家人面前袒護著他。無疑,她是善良的、是純真而又質樸的,是典型的農家閨秀,她沒有做錯什麼,但她的命運卻是值得我們同情的。

黃亞萍,典型的時尚都市女,擁有不錯的家庭背景,學生時代對加林抱有感情,但因加林身在農村而選擇放棄,畢業後備受克南追崇,與之將就著自己的感情,直到高加林以省報記者的身份出現在她眼前時,她平靜地感情再一次掀起了狂風巨浪。他不再侷限在農村了,突破了自己不能與“農村”結合這一心理界限後,她不顧一切開始了對加林狂熱的追求。而此時的加林處在事業的巔峰時期,春風得意,又有如此俊俏的老相好追求,一狠心一跺腳,二人都選擇拋棄了現有的物件走到了一起。擁有著共同的價值觀,他們很享受的沉浸在都市的二人世界裡。不料,加林的事情“敗露”,迫於現實或是迫於自尊,倆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和對方接下去的關係,於是含淚分手。個人看來,黃亞萍是現實的,但她又是有思想有追求的,願意付出代價去追求有共同價值觀的人,但她也逃脫不了現實的束縛,她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性現實派的代表。

德順爺爺,典型的莊稼漢,勞動人民都是善良的。在眾人都不看好加林和巧珍的關係時,他力排眾議,力主贊同,趕架子車去城裡拉糞,故意撮合他們倆同去並讓他倆挨著坐後面,千方百計給他們創造獨處的空間,他是祝福他們的。之後加林拋棄巧珍,他應該是同情巧珍而斥責薄情郎高加林的;但當最後高加林因事敗露回到家鄉時,他又是同情加林的,他是第一個站在村口迎接這個備受打擊的年輕人,他安慰他,用他畢生的勞動智慧去撫慰這個受傷的年輕人,他被打動。從零星地這幾點看來,德順爺爺是勞動人民的典範,心地純樸又忠厚,關心下一代人的成長,向他致敬!

寫了很多,豁然發現,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如此?在強大的社會潮流面前,我們努力追尋著自己心中的那個夢想,只要有一絲機會向上攀登就絕不放棄,我們是渺小的,但這並不排除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實力和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當然盲目地追求並不可取,但只要是正當的,合法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去爭取。

因為,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7

《人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優秀小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小說發表時,曾經激動過許許多多青年的心,曾使無數的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是一部寫人生的作品。小說中的主人公高加林,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走上了一條交織著酸甜苦辣的人生之路。高加林的追求和理想,帶著鮮明的時代色彩。他的命運,觸發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究競應該怎樣認識複雜的人生。小說的感人之處不僅在於真實地塑造了高加林,劉巧珍等一系列的感人形象,更在於作者對現實生活所作的客觀描寫。小說中寫到了高加林上山勞動、趕集賣饃、集體勞動,同學相會,漂白色的粉事件、拉糞爭端,騎車逛城,與巧珍分手,巧珍出嫁等諸多場面。這些場景的描寫,不僅真實地展示了當時的社會面貌還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徵,同時表現了人物的命運發展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作者很善於在場面描寫中渲染氣氛製造矛盾,抒發情感。比如巧珍與高加林騎車逛縣城的大膽之舉,誰讀了不會為他們歡欣鼓舞?高加林去城裡拉糞引起爭端的場景描寫,誰讀了會不像高加林一樣憤怒?高加林與劉巧珍分手和劉巧珍出嫁的場景描寫,讀了不會潸然淚下?而這些場面描寫之所以產生這樣大的藝術感染力,又是和真實而典型的細節描寫分不開的。當然,作品中出色的地方很多,關鍵在於閱讀能否加以領會。

《人生》這部作品表現了改革之初,城市和農村的變化和發展,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彼此間的影響及現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衝突,文明與落後,新的思想意識和傳統觀念的衝突等。小說通過高加林對人生和理想的追求,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可以說,《人生》是一部在改革開放時期,在農村和城市交叉地帶,為青年人探討人生道路的作品。

《人生》是一部有著深刻思想內容和現實內容的優秀小說,它表現了農村和城市變化發展過程中,現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衝突,文明與落後,新的思想意識和傳統觀念的衝突。它真實地展現了一幅幅城鄉生活面貌,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小說的描寫技巧十分出色。景物描寫不僅能抓住特徵,而且能渲染氣氛、抒發情感,推動情節的發展。場面描寫在展示社會風貌之時,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細節描寫真實,生動,給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語言描寫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徵。心理描寫細膩真切,生動感人。

《人生》通過描寫高加林對人生和理想的追求及其命運的變化,很容易觸發我們對人生進行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去選擇人生的道路。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8

路遙,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清澗縣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人生》。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著‘農村味’又帶著‘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幸福也許在與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看了路遙的《人生》,覺得他能夠把年輕人的貧窮與窘迫寫得如此無辜、純潔、甚至可愛,這才是他的不同凡響之處吧。

節選

這個打擊對這個家庭來說顯然是嚴重的,對於高加林來說,他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已經受了很大的精神創傷。虧得這三年教書,他既不要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又有時間繼續學習,對他喜歡的文字深入鑽研。他最近在地區報上已經發表過兩三篇詩歌和散文,全是這段時間苦鑽苦熬的結果。現在這一切都結束了,他將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涯。他雖然沒有認真地在土地上勞動過,但他是農民的兒子,知道在這貧瘠的山區當個農民意味著什麼,農民啊,他們那全部偉大的艱辛他都一清二楚!他雖然從來也沒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不必隱瞞,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為了不像他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種說法是奴隸)。

他手扶著橋欄杆,想起第一次賣饃返回的時候,巧珍就是站在這裡等他的;想起在這同一個地方,他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斷絕了關係……眼下他又在這裡了,可是他現在還有什麼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來在大城市生活的夢想破滅了,黃亞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遠景上;親愛的劉巧珍被他冷酷地拋棄,現在已和別人結了婚。他真想一縱身從這橋上跳下去!這一切怨誰呢?想來想去,他現在誰也不怨了,反而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劇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為了虛榮而拋棄生活的原則,落了今天這個下場!他漸漸明白,如果他就這樣下去,他躲過了生活的這一次懲罰,也躲不過去下一次懲罰——那時候,他也許就被徹底毀滅了……

嚴峻的現實生活最能教育人,他使高加林此刻減少了一些狂熱,而增強了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他進一步想:假如他跟黃亞萍去了南京,他這一輩子就會真的幸福嗎?他能不能就和他幻想的那樣在生活中平步青雲?亞萍會不會永遠愛他?南京比他出色的人誰知有多少,以後根本無法保證她不再去愛其他人。而把他甩到一邊,就像甩張克南一樣。可是,如果他和巧珍結了婚,他就敢保證巧珍永遠會愛他。他們一輩子在農村生活苦一點,但會活得很幸福……現在,他把生活中最寶貴的東西輕易地丟棄了!他做了昧良心的事!爸爸和德順爺的話應驗了,他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他攪亂了許多人的生活,也把自己的生活攪了個一塌糊塗……

馬雲: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賈樟柯:讀這本書時我還是個孩子。這麼多年我看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反而是這本《人生》,他讓我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9

看了好多天,才把這中篇小說看完,看的過程很漫長。

這中間自己也隨著主人公跌蕩起浮的人生經歷而走入了他們的生活,我似乎就在他們身邊,看著他,她和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已經進入了角色,和他們密不可分了。看來當初我真應該報考電影學院啊,那裡比較適合感情豐富的人,哈哈。

跑題兒了,在說回來,當初‘路遙’寫完[人生]後,大獲全勝,得來了很高的榮譽,但[人生]裡的主人公‘高加林’,卻備受爭議,因為他的背叛,因為他的浮躁,因為他那太理想化了的理想。

但我不那樣想,就拿他背叛‘巧珍’去和他的同學‘黃亞玲’談戀愛這件事來說,我覺得以‘高加林’當時的身份,當時的思想,當時的經歷來分析他的所作所為並不過分,都可以理解,而不能因為這個就去批判他,他的本質是善良的正直的,而且他也確實愛著‘巧珍’,但在那時他必須選擇他的同學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從情感上我們雖然接受不了,但理智上我們應該寬容地去理解他,理解他做為一個好不容易才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有著出色才華的年輕人的思想,理解他的浮躁,理解他的虛榮。

如果中間沒有那一段被告發後,停職發回農村的經歷,也許他真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可命運偏偏會捉弄人,應驗了那句老話你爬得越高,就跌得越重。

全書的結尾也是有爭議的,有的人說為什麼要讓這麼有才華的年輕人回到農村那,但作者說了,不是他要他回去的,而是主人公自己的命運走到這一步的。如果沒有這個‘回去’,那他這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土地’對他意味著什麼,家鄉對他意味著什麼,‘巧珍’對他意味著什麼了。這‘回去’等於是一個教訓。但迴歸土地並不是他人生的結局,他還可以再出去的呀,但以後再出去,可和以前不一樣了,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啊。

所以‘高加林’在結尾跪在地上,抓著黃土,大喊一聲;‘我的親人啊’也就可以讓人理解了。

那時,路遙寫完這篇小說是1988年,離現在已經20年了,那時的路遙就能那樣的現代,就已經在嘗試寫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了,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啊,他能在文壇獨樹一幟,自有他的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