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的讀後感

導語:孔融讓梨是個眾所周知的故事,我也早就聽過,但以前太小,只是聽一遍就過了,現在長大了,回想一下,還是有不少感悟。接下來小編整理了《孔融讓梨》的讀後感,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孔融讓梨》的讀後感
  《孔融讓梨》的讀後感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上下五千年》,我興致勃勃地讀了《孔融讓梨》一章節,讓我深受啟發。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孔融在六歲那年,他的媽媽買回來了一些大大的、甜津津的、水淋淋的黃梨,洗得一乾二淨後,讓孔融來分發給他的五個哥哥和他的姐妹們,而卻留下了一個最小的黃梨給自己,媽媽十分不明白:"孔融,你為什麼留下一個最小的黃梨給自己,小的不好吃,大的好吃極了。"孔融笑了一笑說:"老師說過,要尊老愛幼,所以大的你們吃吧!"媽媽聽後,連忙點了點頭,說:"你是一個禮讓的好孩子。"

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尊老愛幼,把好的東西讓給別人,令我萬分敬佩。現在有不少小孩子被父母稱為心肝寶貝,十分地溺愛,所以孩子們把懂禮貌這三個字忘記得一乾二淨,認為自己吃的、穿的是最好的,只以我為中心。仔細想一想,其實我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次,在過年的時候,我明知媽媽剛下班回家,已經口乾舌燥了;雖然家中還有一瓶果汁,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果汁就一飲而盡了,完全不理爸爸、媽媽,喝完還要他們再去買。想想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不由慚愧了。

這個故事,使我深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希望,像我一樣的孩子們能改正自己自私的缺點,多向孔融學習。

  《孔融讓梨》的讀後感

我最喜歡的就是《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孔融讓梨》這篇故事讓我深深得忘不了。

有一天,孔融的爸爸叫孩子們一起來吃梨,別的孩子都跑到梨旁邊,就是最小的孔融坐在椅子上沒動。爸爸讓最小的孔融先拿梨,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爸爸問你為什麼拿一個最小的?孔融說:“要謙讓。”所有在爭梨的兄弟們都臉紅了,他們都覺得很慚愧。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要互相謙讓,你讓著別人,別人才能尊重你。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才能走出正確的人生道路,使我們成長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孔融讓梨》的讀後感

在這篇故事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孔融讓梨的事情。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他很小的時候就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他的哥哥姐姐都已經上學了,當時他只有四歲,還不到上學的年齡,他就吵著要上學。爸爸媽媽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和哥哥姐姐一起去上學。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天,他們放學回來發現桌子上面有一盤梨,當時有六個孩子,他們又飢又渴,就一擁而上,開始搶梨,只有孔融在一旁沒有上前去搶。他父親看見了非常不滿意,就讓已拿到梨的孩子把梨放回盤子裡,讓孔融分梨。於是孔融先把最大的兩個梨拿出來,一個給了父親,一個留給母親。然後又依次分給了哥哥、姐姐,最後只剩下了一個最小的梨留給自己。

看看古人孔融,再看看現代的我們,真是感到非常慚愧。我們生活在2000年代,什麼好的東西都有,不缺吃不缺穿,還挑肥揀瘦。讀完了這篇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我要向孔融學習,樹立高尚的品德,尊敬長輩、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