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聖經讀後感範文

趁五一小長假的宅居時光,將華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一個人的聖經》讀罷。沒有想象的好,也不像有些評論人所說的那麼差。總的感覺,就是一本全面而較為真實地反映那段特殊年代的文學作品,將那個時代的荒謬和慘絕人寰做了較為多層面的展現,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特別是那些不順從時局、有點獨立思想的知識人的遭際作了全方位的展現。應該說,小說是時代和人性的記錄。

一個人的聖經讀後感範文

小說中,懷疑、打擊是當時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關鍵詞。人與人之間毫無信任可言,包括夫妻之間、父子之間,都開始不信任;打擊別人則是為了自衛,打倒了別人,自己就暫時安全了,但可悲的是這個安全期到底是多長,沒有人知道。人人處在危險感之中,毫無安全感,上到中央要員,小到平民百姓,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人挖掘出“歷史的暗角”,就會成為被打倒、被迫害的鐵證,成為人民的公敵。書中,也寫到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但著筆不多,控訴的成分也就看不出多少,但改革開放後最大的好處是人相對“自由”了,當然思想的、表達的、言論的自由不在其內。

看過全書,給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不得不提到作品中大量的性描寫。我沒有做過具體統計,作品的主人公“我”到底有多少個有過性關係的女人,從有夫之婦林到學生蕭蕭,從就差實質性進入到孫雪榮到國外的瑪格麗特和茜薇兒,而與自己的妻子也是在初見的第一次就發生了關係。不得不說,那是一個荒唐的年代,倫理的荒唐和道德的荒唐。不知道這是否與作者的思想有關,也許作者是個思想非常開放、極度個人自由的人,所以,性完全成了一種生理性的需要,無任何道德的情感的因素。

《一個人的聖經》可以看作是作者的半自傳,說“半”是因為這是小說,自傳色彩非常濃厚,從小說中的人物的經歷,到小說中人物的設定,幾乎是可以對號入座的,如小說中主人公妻子的“檢舉”,比如主人公手稿的寫作和焚燬,比如主人公逃亡國外的經歷,賣畫、寫作和自言自語,都是高行健本人的寫照。這是個有勇氣的作家,暴露自我,反思時代;這是個自由的作家,充分自由,不問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