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讀後感13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讀後感13篇

大學生讀後感 篇1

最近閱讀了姜戎所著圖書《狼圖騰》,此書是是一部以狼為敘述主體的小說,講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農耕民族漢族崇拜的是龍圖騰,農耕民族的龍圖騰充滿羊性的膽小與懦弱,代表了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缺乏進取與創造。而身處內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崇拜狼圖騰。而這本書,正是以此為核心,帶領我由好奇,到了解,最後融入其中。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60年代,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這裡的遊牧民族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養殖著牛、羊,與草原狼一起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對於遊牧民族來說,他們對狼充滿了憎恨,它們獵殺羊群,對人類也存在很大威脅,破壞它們的'家園和安定的生活。同時,遊牧民族又對狼充滿了敬畏之情。書中寫到,住在畢力格老人家的知青陳陳剛入草原不久就孤身遭遇狼群,親眼目睹了狼的智慧與凶殘,僥倖逃脫後他卻一發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狼。在畢力格老人的介紹指引下,他漸漸的瞭解了狼的習性,同時也明白了為什麼遊牧民族把禍害人類的狼作為精神的象徵。使遊牧民族對狼有敬畏之情的便是狼具有獨特的優良品質,它們不僅吃羊,也吃其他破壞草原生態的野生食草動物,維護生態平衡,避免草原沙化。它們極具戰鬥天賦,它們是為戰鬥而生的,從一出生開始,它們就利用各種計策謀求生存,無論是聲東擊西,誘敵深入;還是以逸待勞,欲擒故縱,他們總是與人進行智慧較量,並屢屢取勝。作者借陳陳之口,形象而生動地表達出了狼的智慧與勇敢,在狼頭的帶領下,調兵遣將,圍獵畜群;為了報復人類的貪婪進行的殘酷而壯烈的戰役。

狼的自由、獨立、頑強、勇敢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狼的本領及智慧也不說與生俱來的,它們也是在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練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略的環境,還有來自人類的威脅,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中。這是一種危機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也愈加強烈,放鬆就會被淘汰,所以文明應該有狼的這種危機意識。

看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鮮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無往不利。現在是競爭社會,同時也是需要合作的社會,所以,我們應該具備狼一樣的團隊意識,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實現共贏。

狼與生俱來的血性和傲氣,幫助它們在惡劣的草原環境中生存下來。危機四伏的我們,也應該具備狼的血性和勇氣,積極主動的去面對困難,迎接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會不斷進步,不斷髮展。

大學生讀後感 篇2

“飛花自有草情處,不向枝邊墜。隨風飄蕩已堪愁,更伴東流水、過奏樓。樓中黛玉含春怨,閒倚闌千見。遠彈雙淚異香江,暗恨玉顏光景,與花同。”

是啊,隨風飄蕩已堪愁,愁的是那一伶自尊,在賈府中何處容身;愁的是定玉那一憐多情,情歸何處;愁的是她這一生的命運,到底如何漂泊定居。“兩彎似顰非顰嘪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月”。她憂從心中來。在賈府裡,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因為她明白她將要寄人籬下。於是她將自己築成一道牆,別人進不去,自己出不得。好不容易寶玉哥哥敲開了一扇窗,她卻只能憑窗凝望。

想想少年衩風催大,現在容顏未改心有疤。瘡傷的痕跡浪淘不盡,風蝕不滅。賈寶玉系其一生,負她淚乾行。但她註定以淚洗面,以哀愁訴怨,或許她只希望有那麼一天可以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消得人憔悴的願景。

可是,她的願景彷彿眼前的落花,在風中翩風,跳著最美的舞。可它們終究是凋落的啊!“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令葬花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吟著《葬花吟》,她用錦囊收集落英,讓他們“質本潔來還潔雲”,她用一抷淨土埋葬落花的同時,也將她美好的願景一同埋葬在蒼穹盡頭的香丘裡。

書中的黛玉才情滿懷,她的詩中流淌著她對愛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流淌著她帶著淡淡哀愁的願景。現在我明白了,她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願景,她是柔弱的,亦是頑強的。或許,她若能像花一樣活出自我,便是她的願景。

而我呢?我的願景是什麼?我要讓奮鬥的淚水浸透我的芽心,讓犧牲的血雨灑滿我的'身軀,追求自已的夢想,趁著青春年少,春光正好,即使有一天,我化作一抷春泥,可我實現了我的願景,我曾經散發的馥郁馨香將佈滿世界的每個角落!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秋風。

是否正是這一份嬌弱打劫了寶玉?正是她的病,讓她一生更平添了幾分悲情。讓她與眾不同,似有一種脫凡的氣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只見斷鴻聲裡,她立盡斜陽。她的病不為別的,只為一秋心。

心較化幹多一宿,病如西子勝三分。

那一天,楊柳岸,曉風殘月,只見她獨倚西樓,嘆月冷,遣情傷,一片煙水茫茫,化作相思淚。她的身世悽慘又悲涼,她的處境彷徨又迷惘。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欲證淚先流,她的才情似那輕紗,輕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細膩似那飛雲,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果,又似那些雨,千里不留行,一落向尋輕,舉手投足間難掩一份憂愁的才思。

一縷和風,低低絮語,花舞、花笑,唯有黛玉獨倚闌干,留下一病魂常似秋幹索的背影,卻又不知樓中翠黛含春怨,暗恨玉顏,與花同。

大學生讀後感 篇3

我們尊敬的武老師在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上,給我們觀看和講述了哈佛大學生的學習。雖然這節課講的不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我個人認為這節課的內容更有效,它引起了我們對比中美教育的方式,及深深地體會到我們中國大學教育的鬆散。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哈佛大學的學生學習是很拼命的,對於知識的那種渴望,在半夜2點,整個校園燈火通明。學生不化妝,不穿華服,見到最多的就是學生經常一邊啃麵包一邊忘我的讀書。我想,作為我們中國的大學生,我們不要求說要拼搏到半夜3,4點才叫認真,我們還是要以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來更好有規律的學習,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是要認真努力的學習的,要不怕吃苦,發揚我們先人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

那造成中美大學學生在對待學習時,有如此強烈反差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首先,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大學的教育體制問題。中國大學基本上只要你上了大學就能拿畢業證,而哈佛大學實行淘汰機制。每年有百分之20的學生拿不到畢業證,這樣學生就會有壓力感,而且淘汰的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佔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放鬆。

也就是說他們每一節課都要預習做好準備來應對發言。我認為我們大學的教育就是缺少了這一點,完全是靠課堂老師講,學生毫無壓力,自己做自己的事。而且中國的大學期末考試是佔比較大比重的,期末考試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考試前幾周的抱佛腳,記老師透露的題目來死記硬背,這樣基本上就能過了,很多人有了這種僥倖的心理,對於課程就有了放鬆戒備,都是處於一種被動學習狀態。

2、其次,比較重要的是學生的無目的,沒有方向的學習。大學了,很多剛入大學的學生都會有一種迷茫的狀態,就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怎樣做,沒有明確的目標。在高中,大家都有明確的目標——考大學。考上大學,進入大學以後呢,沒有人告訴你怎樣做。加上我們的大學課少,外面的誘惑又抵不住,漸漸的就遠離了學習,遠離了作為學生你最該做的事。

3、社會的工作崗位還是看重學歷。雖說現在學歷貶值了,但是不得不承認,學歷還是很重要的,它作為一個過門檻,所以很多有一定能力,但學歷不夠的還是會被拒之門外。很多人在進入大學後,都放鬆了,在他們看來,有了學歷基本也就行了,他們也會掌握那些需要的技能。但是卻沒有那種對於學習的渴望。

作為當代中國的大學生,我們應該要有那種吃苦耐勞,對於知識真理的追求。我們還很年輕,應該在這樣的花樣年華中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燦爛!

大學生讀後感 篇4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縱觀歷史朝代,前塵滾滾、後世硝煙,人之歷代經歷生存都逃脫不了情感的洪潮。也正因為此塑造出了古今第一奇書《紅樓夢》。《紅樓》以其獨到的文筆刻畫出何謂情感的絕響。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經典鉅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整書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榮、寧兩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及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 初讀紅樓,是在少年時,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只知道隨著書中令人憐愛的林妹妹而落淚,空嘆世事無常,折煞了一對璧人兒。

此時再讀紅樓,已是步入社會,遍歷人世百態,對書的體味更加深刻:

紅樓,作為歷史中的一葉典型的情感扁舟。成為了古代情感的`終始遞接到現代情感的開端,成為了情感史的遞接橋樑。現在有多少人都在研究紅樓,但是仍然參悟不透其中的高深與妙絕。

讀罷此書,我看到了古人對情感的激烈執著、悽怨哀美,在強有力的精神推動下展現了他們對愛情在精神力上的質感。鏡中花、水中月,月朦朧、鳥朦朧... 他們那種精神上、肉體上的迷離情感,都含蘊著自己的愚蠢,封建思想的禁錮使得他們都成為了愛情的奴隸、歷史情感中的悲劇角色,。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疏離和冷淡。轉身走開,徒留下的卻是自己那蒼涼、慘痛,甚至是可悲、可憐的腳印。也許愛情的悲劇存在於每個時代。痴也好,傻也好,所有一切的轟轟烈烈和遺憾惋惜都成為了歷史潮流中的一點飛灰。檣櫓灰飛湮滅般的痴纏恩怨都在歷史的前進中被我們嘆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不同的際遇和悲劇,歌功頌德和情感悲劇都是歷史中不可少的一個點綴體。〈紅樓夢〉在我看來是一部複雜、高深、抽象的文學鉅作。書中的痴男怨女都在愛情光芒的籠罩下演繹著自己人生的悲和喜。然而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悲劇,只是情感悲劇的方式會過去,可是情感與悲劇卻不會流失,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空間,也有自己的情感悲劇與體驗。轉眼看看我們自己,也許我們也有自己的悲劇歷史可以觀看,也許在發生,也許已經發生,只是我們都沒有完全的看到紅塵中情感悲劇的顆粒的漂移。

縱使黛玉和寶玉生存在了一起,但是也許他們過不了歷史考驗的每一天,在不同的歷史角度觀看也有著不同的結局。註定在一起的情感也許是在給予機會給他償還,緣分就是這麼微妙不可言,無論前生前世是誰欠了誰,今生今世是誰來報答誰,情感的衝擊和銘刻都是人生中不可磨滅的烙印。

《紅樓》一書。文中語言的精細、優美、哀怨,讓我們不但體驗了書中人物的淒涼與哀傷,也讓我們體驗到了文中描繪景色的華麗唯美和書中字裡行間的古典美。或許也正是這些奇妙的文字,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芳百世。

大學生讀後感 篇5

應老師要求,同時為自己精神世界充充電,抽了一點時間,讀完了傅佩榮先生的《哲學與人生》,讀完後頗有感觸,故寫此讀後感。

傅先生說過”一個人受過教育之後,最大的特色就是:對於許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於去做。“這句話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確實,人生可做的事實在太多,其中有關係自己前途和生計的大事,比方學習,工作,也有隻涉及當前蠅頭小利的小事,比方丟了一塊錢,被人罵了一句等,如果把這些小事耿耿於懷,又哪來的時間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又如‘享樂分為很多層次,假設只把享樂定位在身體的,官能的需要,是屬於較低的層次,這種享樂的背後實際上是痛苦。較高境界的享樂是內求於已,而非依賴其他因素,因為越是依賴外部條件,這種享樂就越沒有保障。’對於這句話,我也是深有感觸的。當今社會是一個急躁的社會,很多人為了追求一時的感官滿足不惜花大量金錢蹦迪廳,泡酒吧,參加演唱會,但很少有人從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找出一點快樂,這樣,當他們蹦完迪,泡完吧,鬧完會回來從事自己賴以生存的工作時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臉了,以至於許多人因此丟了飯碗甚至於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閉甚至自殺,這又何苦呢?

‘人類的典範,應該是那些讓你我這般平凡的,有著許多煩惱的人都能效法的。他們讓我們懂得:煩惱不值得擔憂,因為能磨練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為何而死。’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現在人們多把擁有大量金錢和物質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以至於許多人承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其實擁有越多並不見得就越快樂,傅先生在介紹存在主義時說,“一個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為擁有越多,越沒有時間做自己。”在介紹道家時又說,“一個人假設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樂,因為慾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後,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細細想來,這些話句句皆是真理。此外,還有許多讓我所感悟的話,比方‘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麼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人生態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壓力之中,後者那麼可自得其樂。’‘如果一個人表現不好就怨天尤人,那麼當新的時機來到時,反而容易錯過。’等等。這些話無一不能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

‘當真正用理性思考經歷之後,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當人真正能用哲學的眼光去思考人生,那麼他肯定能在工作生活當中找到屬於自己那一份快樂與愜意!

大學生讀後感 篇6

只有心才能看得清,實質的東西,用眼鏡是看不見的。 ——題記

主人公小王子是一個憂鬱的小人,他來自宇宙中的一顆“B621星球”,那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星球,在那什麼都只有一丁點大,小王子很容易憂傷,在他的生命中充滿了柔情。於是,一天他趁候鳥遷徙離開了家園開始旅途。第一顆行星上住著一位霸道的國王,第二顆行星上住著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就這樣他一直不斷地旅行,一直到他來到了第七顆行星那就是地球。

在撒哈拉沙漠中小王子遇到了“我”,我們一點一點的走近,成為了朋友,最後,有“我”揭示出了他生命中的所有祕密。

整部小說充滿了憂鬱和憂傷。聖埃克蘇佩裡通過小王子,用明白的語言揭示了一個個引人深思的哲理。全書充滿了感動的韻味,讓我們看到了純真、樸實的友誼。

不知為什麼,看完《小王子》後的我淚流滿面,或許是被他的童真所打動,或許是被最後悽美的結局而觸動,或許是為世間已缺失的或是說已埋沒的孩子般的.靈慧而感到惋惜,再或許……

在作者聖埃克蘇佩裡的筆下,我讀到了一篇童話,卻是那麼真實,距離是那麼近。文章有種神祕的色彩,小王子與各種各樣的人對話時那充滿童真的語句卻又不失哲理性,令人深思。他認為自己已被玫瑰花拋棄,所以獨自來到了鄰近的星球,明白了各種各樣的道理後,讓蛇將自己送回了自己的星球。

我的心一直那麼沉重,覺得在大人的世界裡失去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世間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我看來與聖埃克蘇佩裡形容的那個地球有幾分相像:國王——理性權威的虛偽與無能;愛虛榮者——虛榮可笑的人;酒鬼——生活在迷惑與重複中的人;商人——貪婪的人;地理學家——脫離實;點燈人雖然為了他人,卻對命令有著盲目地服從。

可能現實生活中,這些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但真正擁有追求的人能有多少。孩子才是沒有被這世界受過汙染的,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發現世上真正的美。而大人們總在忙忙碌碌中,忘記了生活中這些最簡單最本質的享受。孩子的世界裡其實充滿了愛,童真是朵藏在人心深處的玫瑰,孩子能夠讓它吐露芳芳。在大人的手中卻會慢慢枯萎。

故事中處處隱藏著飛行員對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與功利主義的批評。小王子與飛行員都擁有一顆孩子般的童心,所以之間有許多共同語言。小王子深愛著那玫瑰,那玫瑰代替不了花園裡那五千朵玫瑰,狐狸朋友告訴過他:“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實質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得。對呀!那就是愛。小王子為他所馴服了的玫瑰,除草、捉蟲、澆灌,她是獨一無二的。一個生命擁有了別人的呵護或是愛,或是呵護過,愛過別的生命,那麼在宇宙中,是無可替代的!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那麼一片星空,星空中有著一朵玫瑰,永恆的玫瑰。那麼夜間,你看著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開著花……

大學生讀後感 篇7

我用了整整一個星期,終於把《飄》看完了,我看得好認真好認真。看到最後的兩章,我哭了,痛苦的哭了,第一次因為小說的情節,然後想到已故的人,已故的事情,自己的過去。

我真的哭了,哭到整個身體都顫抖了,我真的傷心了。小說裡面的情節,與我過去的往事相對應,把我一直隱藏在心裡面的悲傷全部都解出來了。我好無助。一邊用枕頭壓住自己的頭,一邊用被子把自己裹住。我從來都沒有嘗試過這麼悲傷,也從來沒有哭得那麼顫抖。更加從來沒有哭得這麼大聲。好在家裡的人都不在。我沒有給任何人發現。

這個星期的我已經很不開心了,但是我選擇了承受,不敢對任何人說,還要在任何人面前扮得自己好快樂。我不想任何人知道我的心事,我的心情。我害怕寂寞,所以找一大堆人陪,但我不能在告訴他們我的心情。

我害怕深夜的寂靜,所以選擇每晚都用酒精麻醉自己,然自己別胡思亂想,醉了就可以安靜的睡了。

《飄》是我看的第一本小說。或許也是我最後的一本了。因為沒有動力我是不會把時間都放進去的,也是因為她,我才選擇一字不漏的把這本小說給看完的。

瑞德·恩,一個真的很好的男人,無論思嘉怎樣對他,他還是以自己最高的愛情來對待思嘉。因為瑞德愛思嘉,所以常常都會跟思嘉發生爭吵。因為愛著她,他理解她,關心她。所以隨時準備幫助她,因為愛著她,他冒著生命危險都要回去找她,回去救她。因為愛著她,他常常都是因為她而喝醉回來。他選擇自己喝醉,自己難過,也不能把心情發洩在思嘉身上。而瑞德就是以這種心態,這種做法來表達自己。他不能讓思嘉知道他深愛著他。因為往往讓自己心愛的人知道自己深愛著她,她就會想到很多讓他傷心,讓他心痛的事情來刺激他。所以他的愛不能說,只能以自己的心態,自己的做法去承受,去諒解。

而我覺得瑞德真的是一個可憐的男人,他把自己都賠上去了,還是不能讓思嘉愛他。雖然到最後思嘉是愛上瑞德了,但此時的瑞德已經老了,已經累了,已經沒有能力在去承受再一次的`打擊了。他選擇離開了。他的離開不是因為他不愛她了,而是因為他太過愛她了。他不能在一次承受失去的滋味了。與其這樣,不如把現在變成他最快樂的回憶。至少以後在回憶起來還是美好的。而不會又是一樁傷心的記憶。

瑞德深愛著她的女兒,邦妮,因為邦妮是他和思嘉的結晶體,而邦妮的存在又是瑞德和思嘉在一齊的證明。而邦妮的失去。這一段愛情也漸漸的失去了。為什麼瑞德會那麼愛惜邦妮呢?在我沒有看到後面的幾章的時候我已經想到了,而到了小說的最後也說了。

大學生讀後感 篇8

《遇見未知的自己》xx很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這本書,只是單純地喜歡它的封面。沒帶太多的興致,因為心想也不過是一本很普通的關於心理的書籍……

上了大學後,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裡颳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於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著這本書,發現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型別書是那麼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祕。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傳統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採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裡,進而走進了自己內心中真實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雖然她有美麗的外貌,在公司裡身居要職,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但她並不開心,由於婚後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諷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裡又有小人的爾虞我詐......她腦海裡時刻都閃過輕生的念頭,在一次和丈夫吵架離家出走後她遇到一個老人,在與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後,她終於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我在一家外企計算機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體產品的營銷經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什麼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換著,最後失落了真實的自己,當哪一天,我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心世界時,我們會可悲地發現,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隸,它時刻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裡,我們每個客體其實都是“李若菱”,我們都迷茫過,我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和“智者”來番對話吧……

大學生讀後感 篇9

《人性的弱點》一書是由美國的“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所著。在20世紀早期,當時的美國的現狀是經濟步入蕭條,殘酷戰爭使得人們嚴重喪失了對美好生活的信心。這種情況下卡耐基利用社會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和分析。

在書中他講述許多普通人通過自己的奮鬥最終獲得成功,這些真實故事激勵並教育了無數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卡耐基用他的.藝術靈魂幫助他們重新找回自我,明確了各自人生的奮鬥方向。他的這種教育方式影響深遠,使很多人獲益匪淺,甚至包括幾位美國總統都受到這種教育思想的薰陶。讀完這部作品後,我瞭解到該如何為人處事,領略到書中精髓不僅有利於提高自身的修養,也告訴我更好地融入集體,讓他人幸福,也是讓自己幸福。

書中經典的幾處讓我印象深刻。其中一句是“人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而且經常說到,這樣的情景我們經常會身處其中,就是當你用一個手指指著別人說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另外的手指正指著你自己!

卡耐基一語道破天機,赤裸裸地揭示著人的劣根性。人們總是喜歡在別人背後談論他人的是非對錯,卻從不愛對比他人審視自己的過錯。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當過錯產生時我們考慮事情總是習慣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因為缺少理解和寬容,過錯得不到及時改進,也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相反,若我們能夠克服這一劣根性,雙方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審視自身,理解並寬恕他人,效果必定會大不相同。

另一處“真誠地欣賞與讚美他人”也讓我感觸頗深。每個人都喜歡被讚美,讚美他人是一種美德。這條規律適用在工作中,教育我們學會真誠地關心並讚美身邊的朋友、同事,才能贏得他人最大的信任。

《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內的提示與建議除了具備指導性外,還有著極強的可操作性,概括講就是:認清人性的弱點,利於我們有針對性地應對,處理事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讀這本書,也讓我明白:這些提到的弱點,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瞭解他人身上的弱點,就可以使我們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各個擊破,發展順利;瞭解了自身的弱點,可以使自己揚長避短,凸顯自己的優勢。

這本書,讀一遍,只能瞭解一下大概,必須多讀幾遍,也適合反覆讀,用心讀,只有這樣才能深刻體會其中的含義。這本書就是一面鏡子,幫助我認清自己,瞭解自己,並不斷完善自己,駕馭自己,最後要成為善於經營自己的人,在工作中讓我堅定努力的方向,不斷創造美好的人生!

大學生讀後感 篇10

在《三國志》裡,記載諸葛亮是一個聰明的人,但在赤壁大戰中,諸葛亮錯用關羽,而關羽還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不殺之恩,結果放虎歸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後在駐守荊州的人選上,他又錯選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

在這兩次事件中,其源都出自於兩次錯用關羽,且皆顯示出了諸葛亮的錯用人。從這說來,諸葛亮並非聰明的人,而一些古人雖都被記載為聰明的人,但其實並不一定聰明。

與諸葛亮同時期的周瑜聰資過人,幫孫權打的勝仗也不少,也同時被史書記載為聰明人,打他卻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而打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爾後含憾而死。這妒忌之心乃兵家之忌,周瑜犯了忌而死,還能說周瑜是個聰明人嗎?

答案是不能。越是聰明的人就越容易陷入泥潭,正是因為他們的智慧多了,負擔也就重了,也比一般人要易陷、深陷。聰明的人自然就思維活躍,想的自然也就多了,想的多了自然也就越容易犯忌、犯錯。而普通人想法不想他們那麼複雜,看事情更簡單些,有些忌諱、錯誤也就比聰明人更易避免。

而聰明人不聰明往往是他們不能善觀,善用和善棄他們的聰明。

善觀,即善於觀察當前事件和局勢,諸葛亮兩次錯用關羽的做法就是個例項。他明知曹操對關羽有恩,而關羽懷有還恩之心,卻依然讓關羽在華容道上把關。如果當時諸葛亮大觀局勢,觀察到了這點,讓關、張或關、趙二人位置互換,便可使得關羽還恩,又捉住了曹操,豈不兩全其美?遺憾的是聰明的諸葛亮沒有聰明地做到。

善用,即善於使用自己的聰明,在這點上美國汽車大王福特就是個例子。

福特研製出了第一部屬於自己的汽車引擎,後來又推廣了汽車,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汽車事實,身家億萬。福特也因此被衝昏頭腦,變得驕傲自大,不汲取別人的意見,最終使得公司慘敗。

如果福特能夠善用聰明使頭腦冷靜思考,善用聰明不犯驕傲自大的忌諱、不犯錯,事情也許就會從另個方向發展了。周瑜亦是如此,如其善用才智使之第一時間意識到忌與錯,便可避免犯忌、犯錯以至死亡了。而這聰明的二人也都沒能聰明地做到。

善棄,即善於放棄他們的聰明。當聰明過多時便是負擔,就像聰明的思維慮事一樣。而這時懂得去放棄些聰明把感情和思想放空,以空白的角度,客觀全面的去觀大局,切小意,才是最理智的.。的確,在事情發生的過程中,經歷的人多少會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這不正是更考驗他們的善棄嗎?

只有善棄了再加上善觀和善用,才是真正的聰明,才會卻得理智的成功。只是令人嘆息的是他們都沒聰明地做到,只得讓人感嘆:聰明人也不聰明啊!

大學生讀後感 篇11

孫子在開篇即提出了作戰取勝的五個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傾向你這邊。道是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天”、“地”強調作戰的天時、地利條件。“將”說的是領導者的策略、領導能力。“法”強調法規紀律。

“ 凡 此 五 者, 將 莫 不 聞, 知 之 者 勝, 不 知者 不勝”。在古代,將領只要熟知上面五點作戰的時候就可以取得勝利。從目前看,一個企業能取得成功也與以上五點有密切的聯絡。不管是制度法令、領導者能力、還是市場經營策略及員工支援配合,都與企業經營成敗息息相關。

有這麼一句話“一流的企業是企業文化管人、二流的企業是企業制度管人、三流的企業是人管人。”由此可見一個成功企業的企業文化置關重要。一個優秀的企業,就是要創造一種能夠使企業全體員工衷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使命感、一個能夠促進員工奮發向上的心理環境、一個能夠確保企業經營業績的不斷提高、一個能夠積極地推動組織變革和發展的企業文化。只有在這種企業文化下,員工才能樹立積極的工作價值觀,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才能體會出個人的責任感和重要性,也才能表現出敬業敬職的精神。公司才能真正被員工所熱愛。

在商戰中要勝過對手,企業管理者就應該在“經營策略(道)、”“經濟環境(天)”、“競爭態勢(地)”、“管理人員(將)”、“規章制度(法)”五個方面佔有主動權。商戰中的“道”,是指企業奉行的正確的經營策略,有了策略及戰略規劃,企業理念,形象以及型別,企業產本站能夠打入市場,深入人心。

商戰中的“天”,就是市場狀況,消費趨勢。現今由於消費市場的轉變,商品往往淪於價格戰,在這樣情況下,經營者如何另劈蹊徑,是首要面對的課題。

商戰中的“地”,指的是市場環境,包括很多因素比如地緣地理的、政策的環境等。企業藉助“地利”,才能降低成本,拓展市場,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商戰中的“法”是指企業的制度。企業中,各環節只有合理的規章制度組織起來,才能形成高效的生產力。

商戰中的“將”是指企業的領導者。領導者必備的條件:機智通變、真誠守信、關愛部屬、勇敢果決、管理嚴格。作為企業的靈魂人物,企業家的.人格魅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內,與員工精誠合作,共同致力於企業振興的紐帶;對外,塑造企業卓越形象。

企業管理者應把握商場上的商機,調整人員的組織架構,讓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位置上,掌握好機會,發揮出作用。企業的決策者一定要做周密的計劃,對市場競爭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做出不同的估計和安排,也就是說,要打有準備之仗。面對日益複雜、變化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公司內更高的員工要求,一個年度開始時,企業要制定本年度的戰略,對人員需求、培訓、績效考評、薪酬管理等做好規劃、未雨綢繆,就可以從容應付未來的發展變化。如果什麼都不準備在當今高速運轉的市場環境中,勢必淘汰出局!

大學生讀後感 篇12

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曾經也拜讀過。

這回,看完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對我這個才從學校畢業,又來到學校的師範生來說,好像又上了一場課。從學校畢業之後,我就從一個學生,變成了一個“先生”,年輕總是經驗不足的,所以在踏上工作崗位的這些日子以來,我依然虛心求教於年長者。對於教學生,我還是覺得自己不行。而校長給我們這次機會,學習這些文章,無形中也給了我們鼓勵。我們從書中,就可以看出了校長的良苦用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不是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概括的,而我從中學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寫出的。我想,每個看過這本書的老師,也跟我有一樣的體會。但是現在,我主要想對陶行知先生關於“師範生”的一些文章,發表一點自己的想法。是的,師範學院的學生,就是要學會改變,在學校裡面一直學習的,就是怎樣從一個學生,變成一個“先生”。

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學習的,都是教書的方法,都是怎樣教別人學習的方法。但是,作為一個老師來說,我們應該先去研究一些學習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好的學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師範生的第一變——變孫悟空》就是這樣告訴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才能培養出來許多好學生。可是為什麼是變成孫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孫悟空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它是抱著一種目的去拜師的。這無形之中就是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學生。做一個好學生,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師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好學生。校長就經常跟我們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先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們要根據他的目的,他的性格,來研究對他應該是採取怎樣的措施。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老師,對於這點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學習,他們對於每一個學生都很細心,去研究他們的思想,不僅做他們的'師長,更重要的是去做他們的朋友。他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對學生愛護有加,他們的這些精神,值得我這個初生之犢好好學習。

陶行知先生的《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孩子》一文,正是告訴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個班級,就要融入這個班集體,和每一個學生一樣,知道學生在想什麼,知道學生需要什麼。就像林麗敏老師那樣,她所教的班級,三年來,沒有一個學生掉隊,沒有一個學生離開。這樣的老師,不正是和同學們融入一體,把每一個同學都當成是自己的朋友。記得有次改卷,正好和林老師一組,她一邊改卷,一邊還在想著該給學生講些什麼,還想著學了這麼久了,考了這麼久了,再給學生們做什麼練習,他們只會更累更辛苦。她正是一個知道如何“變成孩子”的老師。

這些天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徘徊,對我個人來說,這是一次思想的昇華,他的思想,在我以後的人生旅途中,將會是一份永遠無法用盡的財富。

大學生讀後感 篇13

《小王子》真是一本好書,我讀了三遍。

羨慕小王子

第一遍,在圖書大廈少兒讀物專櫃前讀的,深深地把我吸引。

小王子是宇宙中B612號小行星的主人,雖然那個星球比地球上的一所房子大不了多少,但每天能看到四十三次日落,還有一顆不知從哪兒飛來的玫瑰花種子,居然發芽了。

小王子滿懷熱情地照料這株稀奇的花苗,為她澆灌清水,為她搬來屏風,晚上還為她蓋上玻璃罩。這花也懂得回報,綻放得非常美麗,讓小王子的星球芳香四溢。

哦,好羨慕小王子!他不用熬夜寫作業,不用上各式各樣的輔導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我把書的前言抄到本子上,回家寫感想。

理解小王子

不料,掂起筆卻寫不下去。為啥呢?前言說得清楚:“整部小說充滿詩意的憂鬱、淡淡的哀愁。”小王子並不滿意自己的生活,我還眼饞人家,不是兩岔了嗎。我讓媽媽把書買回來,再讀第二遍。

小王子渴望瞭解外面的世界,趁候鳥遷徙的機會離開自己的領地,去訪問附近的六個星球。他拜訪了霸道的國王、愛慕虛榮的人、憂鬱的酒鬼、商人,咦,一個比一個荒唐。可以做朋友的,獨有忠於職守的點燈人。可惜這顆星球太小,只能容納一盞路燈和一個點燈的人,他無法留下。後來,又去了地理學家的星球,獲得一個建議:去地球吧,它的名望很高。

小王子不願在自己的星球清閒,這又是為啥呢?或許是厭煩孤獨,想尋找朋友;或許是厭倦單調,想尋找樂趣。不管那種想法,我都能理解。因為我也不想老在一個地方悶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好想到沒去過的地方看看。

祝福小王子

說實話,讀了第三遍,我還是不太明白書的後半部的`意思,尤其是結尾。

照我的想法,因引擎故障而降落在撒哈拉沙漠中的飛機,應當把小王子帶到中國,進行一些歷險。然而,聖埃克蘇佩裡只寫了小王子與毒蛇聊天,聽高山回聲,在玫瑰園哭泣,同狐狸交心,見到了扳道工和賣解渴藥丸的商人,明白了不少道理,知道了自己的責任。

照我的願望,小王子應當在地球上多停留一些日子。可是,就短短一年,他就帶著地球人畫的綿羊、綿羊住的箱子,還有綿羊的嘴套,要匆匆地走了,而且不帶著自己的身軀走。

書上這樣寫:“他沒有叫喊,像一棵樹一樣輕輕地倒在地上”。哦,我的第一感覺——小王子被毒蛇咬死了。再一想,外星人是不會死的,他無影無蹤地回自己的星球了,他要去繼續履行小王子的責任。

我祝福小王子,祝福他關愛的那朵玫瑰花,祝福他領地上的小草小樹和小火山。我要說,我們地球上的小朋友跟你一樣富有愛心。等科學發達了,我們會去看望你,做你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