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後感集錦15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觀後感集錦15篇

電影觀後感1

“我發誓,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的命運”。

“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

“學森學森,學問像森林”。

這些感人、樸實、震撼人心靈的話語深深地感動著每一位觀影人。這就是觀看《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後,給人留下的印象。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電影以人物傳記形式記錄了錢學森先生一生的豐功偉績,場面巨集偉壯觀、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錢學森先生身上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上進心”為之震撼,值得我們學習,有了這樣的“三心”,無論是研究導彈還是去種蘋果都會是頂尖的人才,正所謂“行則將至,做則必成”。

集團在20xx年確立了建成600億建工的目標任務,這是在集團領導班子打造品質建工取得重要成果的大背景下,放眼長遠前景,審時度勢後作出的基本判定,是新一屆黨委迎難而上的勇氣擔當和主動作為的發展自信的集中體現,更是建工人在追逐百年企業夢想道路上必將迎來的嶄新局面。“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魏董事長在工作會報告中不但系統地回顧了過去,還對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集團面臨的內外發展形勢進行了深刻剖析,並做出“機遇與挑戰並存、總體趨勢向好”的基本判斷。

在集團的快速發展中,除了資本、裝置、技術、市場、營業收入、盈利能力、企業的文化、制度、組織、協同、體制機制等方面,還需要每一位建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付出,為集團發展壯大添磚加瓦。學習錢學森先生的愛國愛企情懷,學習錢學森先生的愛崗敬業,學習錢學森先生的勤奮篤學,時時將“責任心、事業心、上進心”牢記心頭,敢於擔當、勇於責任,在建工發展中當標兵、做模範;在建工全面振興中當先鋒、做表率、創佳績,為建築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集團打造品質建工的號角已經吹響,巨集偉的藍圖已經繪就,企業的長遠追求已進入新境界,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全體建工人期待著下一個輝煌壯麗的建工故事,歷史期待著我們這一代建工人用智慧和汗水澆築成功的豐碑。

電影觀後感2

片子總的來說是成功的,看《刮痧》容易讓人想起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可是又有不小的差別。

李安的電影更加細膩,文化、情感衝突來的安靜一些,而這部《刮痧》的衝突是很強烈的。並且李安的電影一般是描述家庭內部的思想文化衝突來影射中西文化衝突,他的電影中,新一代一般是被西化了的,西方或者說是美國文化的代表不是純粹的美國人,這可能要追究到李安的家庭情節,把一切的思想的表達融入到家庭衝突之中。而《刮痧》將槍口直指中美文化的極致——“刮痧”。片子的前部分顯然要優於後一部分,前部分衝突不斷,感人至深;然而後部分,不客氣的說是有點“矯情”。這個問題出於:導演急於給影片一個進取的結尾和主題。可是“刮痧”放到國際則不是那麼快速、也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片子的最終,主題也沒有得到昇華,只是他們團圓了,時候呢說這電影后部分矯情則是出於“爬屋頂”一段戲,這種型別的橋段多用於港式小浪漫,但在這個嚴肅的話題之下則是失敗的,導演本想用這段來拽取觀眾的眼淚,可是這不是港式感情片(相愛的男女主角無奈分開後,在影片最終五分中相遇,親吻結束)。

片子的中我們能夠看到導演試圖將“刮痧”拓展到一個更大範圍的文化差異,例如:管教孩子,中國說的是“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才”,而美國人對於“打孩子”聯想到的只是“虐待”或者“犯罪”再不會又“愛”這個字眼;中國人一貫的道德規範之中有一條是“父債子還”,而美國人則是沒有這種情節的,所以山姆大叔永遠不會明白許大同替父擔當“罪名”。這樣的拓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可是也許是因為片子中的“刮痧”衝突太大,這樣的拓展沒有到達該有的效果,被什麼東西拽住了。

我有一點很是費解,為什麼他們夫妻說話的時候總是用英語,就算是吵架,就算是喝醉了以後。我和我們女朋友此刻都在外省上學,可是我們在一齊的時候總是說方言,兩個中國人在一齊老說英語有點怪怪的。

片子中表演最好的數梁家輝了,我最喜歡的片段是,大同和父親在機場的告別,還有夫妻一齊喝酒痛哭的片段。也是片子中最感人的地方了。

電影觀後感3

《後天》是一部有關地球氣候變化的科幻影片。傑克博士在一次新聞釋出會上預言不久後地球會進入冰川期,但是他的言論卻遭到大家嘲笑。豈料幾天過後氣溫真的急速下降,速降的溫度能瞬間將人凍死,人類即將面臨極大的災難……

這部影片反應了地球氣候變暖後帶來的全球性氣候變化,這是一個預演,更是一個警告。全球氣候變暖,不是一個人兩個人造成的,也不是一個國家、兩個國家造成的,是全球所有人類共同造作的結果。影片是一個現狀寫照的縮影,當科學家反應了氣候變暖帶來的後果時,並沒有引起政府的關注,更多的人則是忽略它。當預言成真時,人們措手不及,被動逃生、生命財產瞬間灰飛煙。

是自然沒有預警嗎?是科學預測不到嗎?不是的。為什麼災難會重複上演?為什麼災難會愈演愈烈?

眾多表象皆指向一個事實,我們破壞了地球生態圈的平衡。過度的汙染及廢棄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引起極地冰川融化,帶來的後果不僅讓人類飽受苦果,更讓萬物生靈慘遭不幸。

我們不能僅僅只是被動忍受,我們不能只是為結果來被動調整。

應對地球災劫的調整,我們更需要的是積極主動分析災劫產生的原因、研究相應的解決方案。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不是災後賑災,治標不治本。更不要在同一個石頭上反覆跌倒!

改進我們的生活習慣,合理利用現有能源,並研發新的環保替代能源,逐步減輕廢氣排放汙染。

植樹造林。植被是淨化空氣、平衡生態的救生員。她們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當人類大片的破壞山林、良田,建造高樓大廈,直接破壞生態平衡時,平衡的反作用力就會現前。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改變自己開始。節約一滴水、一張紙,為環保多做一點點。每個人做到一點點,就會改進一大步。

將這光愛傳遞出去,讓節約、環保成為你生命中的好習慣。你的改變,會影響你身邊的人的改變。大多數人的改變便會影響地球及人類的未來改變。

電影觀後感4

看到農村裡一個女生考上大學上不起而痛哭的時候,我也哭了,因為我,來自農村。如果不是我父親當年那麼努力地學習,我現在大概和村裡的孩子們一樣,不知道什麼是電腦。我爸爸就是我們村的第一個大學生,當年他生長的環境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上不起學,家裡孩子多,天天種田。考上大學之後也沒多麼好,打工掙錢,省吃儉用。現在我到了老家也不能適應那裡的生活,下了5天的地,整個人都散了,還給親戚們幫了不少倒忙。因此我特別能理解電影裡演的故事。

然而我的同學們則不然。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寫寫作業、打打遊戲,不停地諷刺挖苦這部電影拍的多麼假,諷刺白爺爺多麼傻,後來我急了,怒氣沖天,喊了一句"你們是有病嗎!"結果安靜了2秒後,笑聲一片,這就是現在青少年!對正事都麻木,而遇到閒事就體現出其"卓越"的品德!我看不慣!但是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甚至也會有他們這樣的行為。我會改的!

看到我哭了之後,同學們就開始起鬨,唉。為什麼就沒有人能理解我呢!算了,從小我就不正常。看完電影,我一言不發回到教室,我肯定,我當時的表情一定是想把大家吃了!

後來,放學了,我等來了一個我的知音,非油炸同學(未經她同意,我不寫其真名了),下課了之後和我一直在操場上聊這件事,她說我很偏激,我承認,但我認為我說的對,她說,任何人多會認為自己說的對。我頭一次無法反駁,但她說,我說的也不是很錯。

不一會,校長邁著大方步子走來了,我突然轉變話題,旁敲側擊地說,就是他校長,自己家裡開那麼好的車不知道捐款,讓一個可憐的老爺爺蹬三輪賺錢資助學生!你問心有愧!校長停步2秒,看了我一眼,低著頭,快步走掉了。看著他的背影,我喊,說的就是你校長!

現在想來我膽子是夠大的,電影刺激了我,達到了酒壯英雄膽的效果,現在有點害怕他報復我了。

之後,我和非油炸決定,每個月省下捐給小販的錢,捐給失學兒童,或者窮苦人民,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

電影觀後感5

這部電影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戰場,王成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鬥中壯烈犧牲,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忙下以哥哥的精神為榜樣,為戰士服務,最終她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了的事情。

而我最記憶猶新的是王成所在的連隊為拖住敵人,堅守高地,一次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連隊的傷亡十分慘重,最終陣地上只剩下身負重傷的王成。他,一面阻擊敵人,一面用步話機向指揮部報告戰情,終因寡不敵眾,被敵人團團圍住。

王成卻毫不畏懼,他用對話機向我軍指揮所高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向我開炮!就意味著粉身碎骨,但為了祖國這一崇高目標,王成心甘情願。”隨即拉響了爆破筒,衝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為我軍大反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為了中朝人民的安寧與和平,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看了《英雄兒女》後,我感到悲傷而激動,是的,他倒下了,可是無數向他一樣的人民志願軍站起來了。爺爺告訴我他六七歲的時候,正是抗美援朝的時候,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形象在他心中永遠的站立。而王成和他們是多麼類似啊,他雖然是電影人物,可是他卻在我心中站了起來,像所有的人民志願軍一樣!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在那裡,我想起國歌中的一句“中華民族到了

最危險的時候“像警鐘一樣敲響在我的耳邊。如今,中華民族未必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可是,類似釣魚島事件這樣的事在時刻提醒我們每個人。想到那裡,我心中明白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然而我在學習上缺乏堅強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有時還異常貪玩,碰到難題不能像英雄們那樣千方百計的去解決,多麼不應當啊!

電影觀後感6

對於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影,廣泛傳播堅貞愛情而成為這一故事題材中,也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而其故事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慘愛情所感染。

然,對於在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年齡都是在十六七左右,按現在的話來說風華正年少,也是在學校讀書時的大好年華了,無疑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屬於早戀性質的故事。一般來講,“早戀”一詞帶有長輩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在校的中國小生為多。

對於早戀,目前的爭議還是弊大於利,因為當前的青少年戀愛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為明顯突出,但一般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亦有人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係的探索和學習,為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不可否認的是,那戀愛即便是青少年當作課程來學習,仍然難以把握住其中的理性。

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雖是傳說,也是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們透過祝英臺女扮男裝所表現的反抗封建禮教的表層思想,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社會進步中要求男女平等、呼喚女權迴歸這一深層的民族潛意識。如果沒有梁祝的悲劇,人們就不會認識到傳統的包辦婚姻制度的弱點和侷限,就無法看到其他選擇的可能性。傳統的婚姻制度就將繼續保持原樣。從這方面分析,也僅僅是故事藝術本身而言。

在我們目前現實生活中,諸如像梁山伯與祝英臺那樣,屬於在校戀愛的青少年還真是不在少數了。同時我們發現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是否警惕也在我們目前青少年的早戀中存在著悲劇的發生呢。

電影觀後感7

《情書》是1995年日本上映的純愛電影,在1998年引進國內。當時看完《情書》後,被電影唯一一封能算得上情書的信一直感動著,簡單的二句話卻藏著無盡的思念。“你好嗎?”“我很好!”。

博子是電影中逝世的男主藤井樹的未婚妻,藤井樹二年前在一山坡上意外死亡。二年來,博子懷著對藤井樹的無比思念與傷痛中度過,於是寄出了一封到“天國”的情書,結果居然收到了回信,回信的是與博子未婚夫同名的女孩子,以前也是同班同學。隨著頻繁的信件來往,博子也知道了自己未婚夫以前的暗戀故事。相信大家看電影的時候也會跟我一樣,會有些迷惑,就是切換場景的時候,二個一模一樣的女孩子,突然在不同的地方書寫著信件,慢慢的往後看,才明白過來。

博子與藤井樹(女)是二個長的一模一樣的女孩子,藤井樹(男)以前跟藤井樹(女)是同班同學,並而且暗戀著藤井樹(女)。在電影的回憶中,我們能看到男主為了接近藤井樹(女),等待二個多小時的畫面;在路上騎著自行車捉弄藤井樹(女),給其戴頭套;在借書卡的背面,偷偷畫上藤井樹(女)的畫像等等。看著回憶中的畫面,讓人覺得搞笑而傷感。搞笑的是電影裡滑稽的鏡頭跟男主的有些“幼稚”的做法,傷感的是這何嘗不是很多人在羞澀的年紀不懂的表達自己愛戀的一種行為呢?只能通過一些“小動作”引起對方的注意或者只為了更接近對方一些。這種無法表達出口,單純的暗戀,沒有經歷過的人又怎麼會懂得呢?

看完電影,或許有人覺得博子很可憐,覺得博子只是藤井樹(女)的替代品。只是因為長的像,才得到男主的一見鍾情,我只想說這只是表面看到的一層吧。另一方面的說,博子也是幸運的,博子遇到男主,愛上了男主,如果不是男主的逝世,有機會結婚的,可以一生一世一起的。試問,如果你遇見一個跟你暗戀的人長的一模一樣的人,你會喜歡,會想著去接近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而且相處過程中,已經打算結婚了,這能不算幸福嗎?還是隻在糾結,博子只是藤井樹(女)的替代品,那麼,請問愛情究竟是什麼?什麼樣的愛情是幸福的呢?

電影觀後感8

張天聰是一個怎樣的鐵漢?他做了20年的替補航天員,每一次輪到選拔時,要麼是因年齡偏大,要麼是票決結果不是他,抑或是一場意外的感冒,飛天的機遇一次次流走,飛天的夢想一次次破滅——然而,他依舊矢志不渝,以清醒的狀態,忘我的情境,一次次的選擇繼續留下來。即便是親人的哀怨,新人的挑戰,都不能動搖他對航天事業的痴心,改變他對太空夢想的追求。

《飛天》電影中,張天聰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刻苦訓練,專業技術過硬,但仍然在神舟七號宇航員選拔中失敗。面對種種壓力,張天聰沒有放棄飛天夢想,毅然選擇繼續留在航天員大隊,成為謝朝陽,王立三,周曉蘇等新一代航天員的訓練教官。他最初的兩位搭檔面對現實,轉崗離他而去,選擇了新的生活方式,一個成了空軍少將,一個成了民航老總。而張天聰擺脫了常人難以想象和忍受的超強體力、意志力、耐力和心力的磨練,始終懷著“飛天”之夢與所有的航天員一起為祖國的航天事業默默地訓練著、奉獻著。為了進行失重訓練,航天員們遠赴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心,出色的訓練成績贏得了俄羅斯,美國等同行們的尊重。在長達數年的訓練中,張天聰的執著和頑強感動了身邊所有人。尤其是女兒張思雨,放棄保送北大的機會,毅然就讀飛行學院,決心向父親一樣,成為一名航天員。

新一輪選拔來臨,然而命運卻再次和張天聰開啟了玩笑。由於探望剛剛執行完抗洪搶險任務的女兒,張天聰患上了病毒性感冒,錯失“飛天”的機會,張天聰並沒有陷在失敗中,而是和王立三、周曉蘇組成新團隊,追逐登陸中國太空站的機會。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問天一號飛船在發射塔就位。投票會議上,謝朝陽組因為年輕的優勢獲得了問天一號的飛天資格,張天聰組備份,執行問天二號增援任務。問天一號飛船上天后,一切運轉正常。突然,遠處飛來的太空碎片擊中了太陽能電池板,電力系統受損,千鈞一髮之際,張天聰臨危受命,乘坐問天二號點火升空,張天聰圓滿完成了任務,實現了飛天夢想。

看了這部影片,使我明白了要實現理想,必須努力、堅持,再努力、再堅持。

電影觀後感9

昨天晚上和同學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今天想寫一點看這個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大背景是在日軍入侵上海的情形,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整個電影內容讓人看著還是很熱血的,河對岸的燈紅酒綠和這邊的一片狼藉和廢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同階層的人的心理狀態刻畫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別多,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長起來的。從剛開始的唯唯諾諾,想當逃兵,一步步的在隊伍頑強的抗戰、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長成為用身體擋住日軍一次次突襲的軍人。

整個戰爭場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覺的的確確就像是真實的場景。武器裝備的懸殊和中日兩國軍隊素質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稱旁白的表現手法,從戰鬥的過程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戰爭太殘酷了,國軍表現的特別頑強,誓死保衛國民黨旗的那一段很燃。

機槍連輪流抱著炸彈往下跳穿透日軍鐵桶陣的這部分,表現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淚點,情不自禁的流下兩行熱淚。正如電影裡面說的,倘若所有中國人都抱著這種必死的信念去禦敵,何愁有外敵。(原話應該不是我這樣說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談到這個,我覺得看歷史總要從中感受點什麼。為什麼國軍那時候好幾百萬的軍隊打不過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軍呢,這個真值得深思。中國人民得團結起來,我們是一個擁有5000年傳承的泱泱大國,如果所有中國人擰成一條繩,何愁別國來欺負我們。

最近美國經常在外交媒體上對中國發難,作為每個中國企業,每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站起來了。我們背後的國家很強大,但國家之強大,需要我們國人來充實它,建設它。不僅僅是在軍事上,更應該在技術、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國際的領先,相信不久的將來,再不會有其他國家敢拿中國說事!

電影觀後感10

《抵抗!抵抗!》,兩個大大的感嘆號重重地打在了我的心上,我懷著沉重的心情觀閱了這一描述中國慘痛歷史的電影。

電影展示了“九一八事變”中令人震撼的一幅歷史畫面:凶殘的日軍對東北三省虎視眈眈,於1931年9月18日夜晚突襲了北大營,東北軍因此全線撤退,而這樣卻等於將瀋陽拱手讓出。在這最危急的時候,東北邊防軍第七旅旅長黃顯聲臨危受命,出任警察大隊長,毅然決定誓死保衛奉天城,盡最大力量保護官員、百姓安全轉移,進行了一場三天三夜的慘烈的肉搏戰,最終成功突圍。

而這,也只是國恥“九一八事變”中的一小部分。在那天,日本關東軍點燃了東北戰爭的***,炸燬了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並嫁禍給中國東北軍,說是中國東北軍炸燬了鐵路,要為日本討個“公道”。於是,他們以這個事件為藉口,在瀋陽柳條湖附近襲擊了中國東北軍北大營,最終佔領了東北三省。

迄今“九一八事變”已過去了整整84年,自1949年10月1日建國以來,我們的中國迅速崛起,中華人民奮發圖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震驚全世界的奇蹟。國家為了讓我們銘記這段歷史,在每年9月18日早上9點18分在全國各地都會響起防空警報,但令我失望並且憤怒的是,一些人竟將“九一八”美化為“就要發”的“吉日”,當我們靜靜聽著防空警報,回憶歷史以求奮發圖強報效祖國之時,耳邊竟響起了代表喜慶的爆竹聲,我其實很想去問問,難道就沒有一點羞恥之心嗎?

再次翻開這段塵封的血淚史,扣心自問,我們能忘記它嗎?當然,並不是說現在去和日本“決一死戰”,而是這一段歷史應該讓我們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應該永遠代表一句警戒我們的話語:“落後就要捱打,毋忘國恥,振興中華。”

讓我們銘記歷史,攜手共創富強中國!

電影觀後感11

看了《門徒》這部電影,讚歎於演員們驚人的演技,投入於這曲折的劇情,更是思索於影片想表達的遠離毒 品的主題。

影片的開頭和結尾吳彥祖都發出了疑問:毒 品可怕,還是空虛可怕?使人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在他欣賞的女人阿芬因為吸毒死後,自己這個臥底終於完成了任務,將毒梟坤哥繩之以法,但是坤哥對他充滿信任,即使是臥底的“背叛”依舊讓他良心難安,多年的臥底生涯已經讓他難以融入警察的正常工作中,而此時此刻他的心中又是一種怎樣的落寞呢,又是何等空虛,於是他也拿起了注射器,準備享受毒 品帶來的那份快感,驅走心中的那份空虛。所幸的是那個小女孩最後跑了過來扔掉了注射器,並沒有讓主人公吸毒,最後二人相擁,也算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不可否認,這因為阿力對小女孩的那份關愛,對其照顧的那份責任,使其不再感到空虛,最後才真正讓他放下了心裡的那個毒 品注射器。

而反觀劇中的其他人物,張靜初飾演的阿芬與古天樂所飾演的阿芬老公更是將癮君子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虛弱、無力、面色慘白,冷漠、無恥、放棄對家人的那份責任,猶如行屍走肉一般的活在世上。而吸毒又何嘗不是釀成了一幕幕的人間慘劇,以小見大,現實中又有多少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為毒 品而窮困潦倒,難以果腹,最終家破人亡。毒 品,令世間上演了多少一幕幕的慘劇,毒 品,永遠不能粘啊!

我們也應該譴責與唾棄影片中劉德華飾演的坤哥這樣的毒梟,為了一己私慾,致他人的幸福生活於不顧,造成了多少人的不幸。沒有毒 品的買賣,又何嘗會有那一幕幕的人間慘劇。天理昭昭,坤哥最後也難逃法律的制裁,而他的生活又何嘗幸福,信不過身邊的任何人,自己的大女兒叛逆並不給自己省心,二女兒又有著先天性的心臟病,坤哥自己也飽受病痛的折磨,他用毒 品來毀滅他人的幸福生活,自己的生活又怎麼會幸福呢?

看罷影片,沉思其中,其實誰又不知道毒 品不好呢。只不過是敵不過心中的那份空虛罷了,一個內心中充滿了正能量的人又怎麼會沾染上毒 品呢,他做有意義的事情都來不及。所以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生活的樂趣,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所在,從而拒絕心靈上的空虛,才能拒絕毒 品的腐蝕。

熱愛生活,遠離毒 品!

電影觀後感12

正如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地道戰的方法在一開始並沒有產生如此驚人的效果。第一次地道戰失敗了,被進入村子的惡魔搞糊塗了。但村民們並不因此而氣餒。相反,他們變得越來越沮喪和勇敢。經過改進和設計,他們終於完成了前進、後退和防守的任務。他們可以在地面和地下作戰。它們從單一的隱蔽處,發展成為具有隱蔽性、防水、防火、防毒等功能的地下工程。他們逐漸形成了由房屋、街道和村莊組成的隧道網路。它們構成內外防禦,互相配合,攻擊敵人。的領導下高Laozhong,黨支部書記,和高Chuanbao,民兵隊長,Gaojiazhuang河北中部地區的人們巧妙地採取行動與日寇,最終導致了日本軍隊的失敗和落花和流水,並最終成功地佔領的據點黑色Fengkou。

電影中最感人的角色是高老中。雖然他在整部電影中出現的時間很短,但是他的大義大義和對生死的無畏深深震撼了我。晚上獨自行走的高老鍾,意外地發現了襲擊高家莊的日軍。他跑得那麼快,以至於他能拉響警鈴,告訴村民們日軍來了,藏在隧道里。即使日本人發現他會死,他也毫不猶豫地拉響了警報。一些身懷數槍的高階效忠者仍然向日本軍隊投擲炸彈。死亡是多麼的悲慘和感人。

電影中提到一句話,“不清楚哪一個是老百姓,哪一個是八路軍。”這句話是漢奸對日本軍長說的。這句話印證了軍民家庭,這也是共產黨的特點。在毛澤東思想的領導下,全國人民英勇對敵,各盡所能,優勢互補。當時的中國並不強大,也沒有先進的作戰武器,但我們有全國人民的意志,這種堅強的精神使八路軍戰勝了日軍,取得了勝利。

這部電影讓我對當時的抗日戰爭和“地球八道”有了更深的瞭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以全體愛國軍人和人民的血汗、永不言棄的精神和智慧換來的偉大勝利。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為自己的地位感到驕傲。我們有偉大的祖先!

電影觀後感13

《刮痧》這部電影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或者說東西方文化)的衝突。電影中許大同的父親的一句話最能說明這個問題。他說,刮痧在中國已經幾千年了,怎樣一到美國就說不清楚了呢其實說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這種傳統的中醫療法。象許大同代替父親承認是自我給孩子“刮痧”,許大同對上司說的“我打孩子是對你的尊重”等等中國的傳統道德規範,在上司桑蘭那裡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認同。中國傳統禮貌古國,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與民族傳統,兩千年儒家文化孕育下的華夏民族,忠孝禮儀深入人心。民族思想,愛國情操,是每一個公民,更加感性化。

美國現代禮貌國家,區區三百年曆史,但短暫的歷史恰恰使這個國家更容易理解新的思想,沒有思想的累贅。現代的國家,主要體此刻他的法律之上。法理,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部分,依法辦事,是這個國家更制度化,更規範化。

當兩個禮貌國家相撞時,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中國,兩千年的發展與延綿,社會每個方面,人們都擁有他們祖先的經驗,人們的行為準則,更多的是來自於社會的默許,也就是一套自我人公認的行為規範。美國,短暫的歷史,決定他必須有一套自我人必須承認的社會準則。而此要在短暫的時間裡是實現,就必須依靠明文規定也就是法。

兩個禮貌各自獨立,沒有好與壞,中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為他的民族依靠這個幾千年就沒有走過滅亡的道路。美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為他的現代民主,是美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望塵莫及。

美國,法律深入到社會每一個角度,每件事都將法律,涉及到人的就要講人權,孩子,一個敏感的話題,父母教育孩子,在中國人眼裡,天經地義,深入人心,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要保護孩子的合法權利,不允許他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在這個問題上的巨大分歧,就要求必須要交流,才能解決彼此的分歧,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才能避免一些重大的錯誤。

電影觀後感14

《天河》生動再現了南水北調工程中那些感人的情景,讓我們對為南水北調工程作出巨大犧牲的施工人員,移民百姓有了更深的瞭解。也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非常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李幼斌和俞飛鴻飾演的夫妻,兩人都是南水北調工程裡的核心,李幼斌飾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副總指揮董望川,俞飛鴻飾演的周曉丹則是掛職負責移民搬遷工作,段奕巨集飾演的江浩既是董望川的學生兼得力干將,但在工程最為關鍵的時候,江浩卻近乎決裂般背棄了恩師,而後兩人的再次相遇是在南水北調的一個招標會上,中標民營企業的代表江浩再一次站在了恩師和老上司的面前。江浩作為一名水利工程師,在企事業單位上班,但他的女兒無法進京讀書,他還有年邁多病的父親需要照顧,他的妻子也幾年前過世了。江浩的處境和很多的北漂相似,在父親病重需要十萬元手術費的時候,他不得不選擇在民營企業謀取一份高薪的職位,這樣才能挽救他頹敗的家庭。江浩這樣的人物角色以及他的處境,都說明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即使是企事業單位的員工也很難避免有經濟上的困難,換一個崗位,雖然是環境所迫,但同樣也能做出應有的貢獻。江浩雖然離開了董望川的指揮部,但仍然在水利工程中效力,一舉兩得。

搬遷的衝突也在持續發酵,周曉丹那一攤的工作也是焦頭爛額,不但和自己的小叔子到翻臉之境地,更是一口堵住了前來說情的公公,家務事和工作似乎各自撇清而又剪不斷,她的委屈和抱怨能向誰傾吐。牙齒碎了她也只能自己往下吞嚥。 耗費巨資和十幾年時間的南水北調工程,其中的故事又何止這些。將這樣的題材搬上銀幕,將主角設定為工程的一個高管和他的同事親友之間紛紜複雜的關聯為主要線索,在董望川這個角色身上,濃縮了千千萬萬為南水北調工程付出無數心血的水利人的身影。

大禹當年治水為了洩洪“改堵為疏”,使萬千民眾免於洪水災害,而今的南水北調的“大禹”們同樣為了萬千民眾飲水,既是惠民工程,也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的破壞超采地下水而做出適度補救。這項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巨集大工程構想,到今天切合實際成為了現實,未來,當人們喝到南水之時,這部影片就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記憶。

電影觀後感15

近期在我們迎來520美好的節日同時,我們也迎來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著作《情書》,可以說在20xx年這部電影是最為經典的愛情電影之一了。

觀看了《情書》電影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的時候愛情也是一把雙刃劍,暗戀並不是美好的,應為只會讓你承受更多的痛苦之情。電影《情書》改編自同名小說,以一封沒有寄出的情書為引,開啟了兩段唯美刻骨的愛情故事。故事開頭,博子小姐從山上走回了墓園,這是她未婚夫藤井樹去世兩週年,而博子小姐在藤井家中和他的媽媽談起往事,悄悄記下了畢業名冊藤井樹下方未搬家前的地址。她誤以為這個地址已經不復存在,心中想著天國的博子小姐往這個地址寄了一封信。而接下來的劇情圍繞這一封信所開展的話題,為後者的劇情提前做好了鋪墊,這就給觀眾們留下美好的開頭了。同時也是由巖井俊二執導,中山美穗、豐川悅司、酒井美紀、柏原崇主演的人生必看愛情電影《情書》今日官宣定檔5月20日,全國院線浪漫重現。定檔海報以影片女主角“渡邊博子”(中山美穗 飾)雪中仰望天空的場景再現經典,喚起影迷們青春記憶裡的那一封“情書”。

劇中最為經典的還是開頭那一句“你好嗎?我很好。可以看出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呈現出更多的不捨之情,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經過歲月洗禮,聲音依然在群山和記憶裡清晰嘹亮。看到這裡心中難免有些感想,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面前,卻沒有勇氣跟你表白。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自己的野心沒有完成,而是一份暗戀之情,人為什麼會流淚,因為是眼睛代替了嘴巴說出的悲傷。

想起片中那一處很令人感慨的小細節:少年藤井總喜歡借閱許多罕有人愛看的書籍,在借書卡上樂此不疲地寫上自己的名字“藤井樹”,木訥又可愛的少女樹覺得“那真是一種怪癖”,多年後博子寄給女孩樹信中的一席話“我覺得,他在借書卡上所寫的藤井樹,是你的名字。影片中的每個情節段落,每個細節都相當準確地組織在影片韓而不露的意義結構中,幾乎達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