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清明節演講稿3篇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演講稿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清明節演講稿3篇

清明節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又到了一年中萬物復甦的季節,櫻花盛開,就連沉睡了一個冬季的鳥兒,此時也耐不住寂寞,撲騰起了翅膀。《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是我們每年都在過的,然而在每個人的心裡,清明節又有著她千變萬化的樣子。對於九年級同學來說,清明節意味著直升考前最後的衝刺;對於學霸來說,清明節意味著期會考試也將悄然而至;對於很多人,去哪踏青以及哪一家的青團最好吃才是永恆的話題;但更多的時候,清明節與掃墓、緬懷祖先,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要說真的對清明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大概也就是這幾年才開始的。小時候的清明,是桌上的青團,是春遊,是放飛的風箏。直到最親近的外婆過世之後,才忽然感覺到,清明,即使是一隻青團,也是一隻難以下嚥的青團,就像對已故長輩的思念,如鯁在喉。而清明,更多地,是細雨綿綿裡打著傘,面對著石碑,你在外面,而那個你掛念的人,在裡面。是小時候覺得習以為常的長輩給的關心與愛護,此時卻成了一種奢求。是平時深埋在心,到了這個季節,又隨萬物生長一同萌發的思念與不捨。

除了緬懷,內心更多的是遺憾,遺憾不能再和這些故人分享春日裡的陽光和芬芳,更遺憾的是,曾經一起走過的歲月裡,沒能付出更多、銘記更多。

最近發生了不少事情,無論是發生在昆明的恐怖襲擊還是馬航客機的失聯終結,無不提醒著我們生命的脆弱和變幻無常,而生老病死是如同四季一般固定存在的輪迴。不同之處,是在於你如何把握那些時間,如何將他們的步履蹣跚或是白髮蒼蒼銘記於心,如何在他們人生之暮冬帶給他們陽光。

我們都應該明白,家裡的老人們要的並不多,不是兒女子孫多有錢,老人們就多幸福。對於老人們來說,時不時地陪伴是他們需要的溫暖,而我們總被手機螢幕吸引著的目光,是他們最不願遇到的寒潮;在他們看不清報紙、電視,或是聽不清我們講話時耐心地解釋,是他們需要的陽光,但我們常常不耐煩的語調,是他們無法承受的風雪。

清明就快要到了,除了沉浸於多一天休息的喜悅,也讓我們一起好好地過這個清明節,認真地品嚐青團,將思念寄託於故人,而將關懷及時地傳遞給那些還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

謝謝大家!

清明節演講稿 篇2

廣大居民朋友們: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讓城市更清新、更明亮、更文明,是每個市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清明節祭祀是對先輩的追思和悼念,更是對生者的啟迪與激勵,重在感情,貴在真誠。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先輩。用一束鮮花、一個鞠躬、一篇回憶錄、一場家庭追思會,在安靜的告慰和心靈的交流中表達對先輩的思念,在健康文明的祭掃中學習感恩。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倡導綠色清明、文明祭祀的祭掃活動。

一、文明祭祀。

大力提倡通過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講一段往事等健康時尚的方式來懷念先人,將祭拜逝者的傳統習俗以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表達,告別祭祀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營造文明祭祀的社會氛圍。社群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率先垂範,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帶頭人,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居民。

二、科學祭祀。

摒棄焚燒紙錢、冥物等愚昧落後的祭奠方式,樹立科學意識,倡導文明祭祀的新風尚。提倡網上祭奠、公祭悼念、家庭追思、放飛思念、網上祭故人、簡訊表深情等多樣式、現代文明祭掃活動,將祭拜逝者的傳統習俗用科學、健康的形式表達。

三、環保祭祀。

樹立環保意識,做到不汙染環境、不影響他人生活,大力維護優美整潔的城鄉環境,自覺做到不在市區燒紙錢、撒冥幣、放鞭炮。

四、節儉祭祀。

遵守社會公德、崇尚尊老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提倡對在世老人盡孝心,多關心老人,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逝去時,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相互攀比,以節儉方式寄託哀思。

希望廣大居民朋友積極響應號召,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遵守社會公德,倡導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從儉辦喪事、文明祭祀的新觀念,自覺做到不買賣燒紙、不焚燒燒紙冥幣,不送燈。對生產、銷售非法祭祀用品等行為積極舉報,做“告別陋習,文明祭祀”的參與者。

居民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慎終追遠、傳承傳統美德、弘揚優秀文化、以實際行動移風易俗,拒絕一切封建迷信陋習,樹立文明市民的良好形象,把哈爾濱市建設成為文明、和諧、幸福美麗的城市!

清明節演講稿 篇3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思路:冬天過往了,萬物復甦,這時候,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稱為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農諺。常言道:“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可見,清明是一年間農業活動的開始。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更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是一個記念先人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掃墓,謂之對先人的“思時之敬”。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先人,弔唁已逝的親人的風俗仍很盛行。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使人留戀,使人悲嘆,使人振奮,這裡麵包含了很多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進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但是人們祭奠先人、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回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講,它是在每一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展開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風俗。

歷史上,每一年農曆的清明節在都江堰都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預祝當年農業豐收,這是川西平原源遠流長的傳統風俗。屆時,地方官員要親身主持放水儀式,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清明放水節再現了成都平原農耕文化漫長的歷史發展程序和民俗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先賢、崇德報恩的優秀品質,具有巨集揚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清明,這個節日,漸漸融進了我們的生活,成了生活中一部份。20xx年5月20日,這個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

嚴冬在東風中減退,歲月在奮鬥中遠往,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當我們懷著崇敬而凝重的心緒齊聚義士記念碑前,陽光下記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戰士恍如正引領著我們向遠方遠望,他是要提示我們不要忘了中華民族過往不屈不撓的奮鬥史?還是要攜我們展看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同學們,傳統的清明節就要到了,在這一天,我們將擁抱於大自然,感受春的訊息。體味這中華民族傳統而又盛大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