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春節的溫馨作文3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的溫馨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春節的溫馨作文3篇

春節的溫馨作文 篇1

在春節期間,我國每個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慶祝。以前每年在城市裡,感觸還不是很深。今年媽媽帶我回老家過年,更深一步的感受了解到了這豐富多彩,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春節。

民間傳統意義上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直到正月十五。農曆二十三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小年!聽奶奶講: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惡行。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到灶房擺上桌子,向灶王爺敬香,供上甜品。舉行過祭灶後,便要掃塵,新春掃塵其用意是要把“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所以從一天起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準備年貨迎接新年的到來了。農曆二十四這天我們早早的起來準備年貨,和家人一起去逛街趕集,買對聯,鞭炮等等。街上的人很多格外熱鬧!一直忙活了好幾天!到了農曆臘月二十七.聽老人們講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到了臘月三十,也就是傳統意義除夕。除夕這天我們家鄉當地也有很多風俗習慣,我所知道有:貼門神春聯福字窗花年畫,守歲年,吃餃子,放爆竹,給壓歲錢。當然這些這些都不夠全面,聽老人們說除夕是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過年都有貼門神春聯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旁,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春聯原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大紅紙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綠黃三色。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餃子則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時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整個中華大地上爆竹聲震響天宇。下面就是給壓歲錢,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了。除了傳統的過年專案,一家人吃完飯圍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那種氣氛是一種說不出的`家庭味道----溫馨又舒適。

過了三十,不知不覺迎來了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已經開始,縱然對過去的一年有太多的眷戀但是新年新氣象,新的一年裡有很多的期待,期待成績更上層樓,一切順利,祝福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平平安安,萬事如意,牛氣沖天!新的一年意味著自己有長了一歲,各方面也應該變得更穩重更成熟,在新的一年爭取更大的進步!!過去已是歷史迎接我的是新的挑戰,我很期待……

春節的溫馨作文 篇2

放寒假了,我等著媽媽,她一放假,我們就去了外婆家。外婆家在磐安縣的一個村莊,號稱龍井第一村,叫下週村,在金華很有些名氣,村民們都很富裕詳和。開車走高速離杭州兩個小時。

外公外婆六十多歲了,每到過年前,都會自己磨豆腐,包粽子,炒花生,煮豬頭……在城市農家樂裡能吃到的菜,外婆家樣樣都有,而且是外公外婆親手做的。除夕這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因為預備迎接還在路上回來過年的舅舅阿姨,我和外公外婆準備得熱火朝天,我正幫著做手工豆付呢!今年不是手工磨豆子了,跟著外公頂著冬天的寒風,去隔壁村借別人的機器磨大黃豆,速度快多了,一磨出來,我迫不及待的把眼睛移向桶裡“磨好的豆腐”一看,我不禁失聲尖叫起來:“呀!怎麼不是豆腐啊!”外公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豆腐還要待會兒再做呢!”將這“豆腐”送回村裡時,外公朝著另一戶人家走了過去。原本跟在後面的我飛速地跑到了外公的前面,大聲叫道:“外公!你走錯了!”外公又笑了,他說:“豆腐還得在這兒做呢!”原來,做豆付還得借別人家土灶大鍋才能完成。

我們把“豆腐”送到了那裡時,外婆已經在等我們,外公把豆腐送到外婆手中。

只見外婆將“豆腐”熟練的倒進一個袋子裡,將袋子的袋口封起來,不住的向下壓擠,是要把豆漿擠到鍋裡煮熟,豆渣留在袋子裡成為雞的食物。怪不得,豆付吃起來這麼嫩滑呢!等鍋裡的豆漿煮開時,我還吃到了特濃特濃的熱豆漿,比什麼鴻光祖名捧多了,即使永和豆漿也沒有自家做的三分之一吃喝。

幾個小時過去了,鍋裡豆漿早已被放在一個袋子裡,並在一個方形的木框裡冷卻了。這時,外婆再把袋子裡的大立方體切成相對小塊九等份,小心的.放到原先的桶裡,再用清水把小塊豆付蓋在水裡養著,就這樣,桶裡原本怪怪的黏液變成了白白嫩嫩的方豆腐。拿回去一燒,客人們翹手誇獎,都說城裡的農家樂不地道呢!我也吃得津津有味,一點也捨不得浪費。外公種的豆子,外婆做成豆付。農民的開心年在自己的手上在純樸的心裡,在城裡的我們,哪能這麼自由自在呢!

老家好吃的東西特別稀奇,特別多,都是手工做的。晚飯還有紅色的糯米果,外婆拿來一些糯米粉蒸熟,在裡面包了一些芝麻醬,又在外面粘上了紅色的米粒,不一會兒,就作好出鍋了。大家吃得和外婆燒的一樣快。外婆見了,開心地笑了!

家鄉的人,也特別好客。忙了一年,到了冬天,他們就都分享自己的餐桌。一天晚上,我們被邀請去思源家吃飯,我們聽了,可開心了。吃的東西都是差不多,但這麼多朋友在一起真是太幸福了。要知道在城裡,我經常被一個人關在家裡,媽媽管自己忙,沒日沒夜,也沒空陪我。可是現在,我們擠在一張沙發上,開心的笑著鬧著,被濃濃的親情溫暖包圍了……

不一會兒,思源的外婆就把菜給端上來了。哇!竟然是我最愛的火鍋。裡面裝了肉丸子,芋角,粉絲,小青菜,茶樹菇等美味佳餚,,有許多菜都是自己地裡種的。嘗一嘗,連舌頭都鮮掉了,真好吃啊!不一會兒,桌上的菜幾乎都被我們掃光了,只剩下幾盤殘渣剩飯,大家都吃得很飽了。大部分人都堅持:扔掉吧!但是,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因此我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做明天的早餐吧!

以前,我們經常會去旅行過年。但媽媽說,外公外婆老了,我們以後每個過年都要回去陪伴他們。外婆的許多手工藝食物,不要失傳才好啊、她做的一桶豆付可以吃許多天,我想,如果在超市裡,一定會賣許多許多錢的。真是”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

春節的溫馨作文 篇3

在我們這裡,進了臘月,就有很多人陸陸續續地從外地趕回來過春節。從臘月二十開始,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吃的、穿的、用的……整條大街一派繁忙的景象。

這時候,一些小孩子就開始買鞭炮了,隨著“砰砰”的鞭炮聲,我們迎來了臘月二十九。這天,許多人早已在自家的門上貼好了門神和年畫,以求來年幸福安康。照大人的說法,這天是春節前的一次彩排。天一擦黑,就會聽到一些零零星星的鞭炮聲,我卻因膽小隻能在別人燃放爆竹時,蹲在一旁聚精會神地看著。雖然如此,我也和他們一樣快樂,因為新年已經在我們小孩心中拉開了序幕。

臘月三十到了,人們一大早就匆匆吃了早飯,顧不上休息,女人們便又開始準備豐盛的大餐——團圓飯,整條大街瀰漫著酒肉的香味。男人們便帶上孩子去祭拜過世的親人。下午,紅紅的燈籠掛起來了,紅紅的對聯貼起來了,到處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著火鍋,邊說著祝福的.話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吃過晚飯,大人們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我們小孩卻顧不上這些,拿上自己買的煙花和爆竹,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晚上十二時了,除夕的另一個高潮到了,鞭炮聲、煙花聲此起彼伏,把整條大街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

七年級早上,當你一覺醒來往外看時,映入眼簾的是一些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凌亂地躺在大街上。各家店鋪在這時已經關門了,人們忙著去親戚家拜年或在家中接待客人,忙得不亦樂乎,走親訪友的拜年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

一眨眼,元宵節到了,本該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但在我們這兒卻顯得特別冷清,人們隨便準備幾個菜(當然酒肉是少不了的)吃了便是。因為大人們已經上班了,我們小孩也要忙著上學。

正月十六,到了殘燈末廟,春節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了,大人們也都忙活去了,整條大街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