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3篇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跳動的小球》是重大版國小第四冊六年級第10課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前面初步認識和掌握了簡單的Flash動畫製作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學會在Flash5中建立引導線圖層,能熟練繪製引導線,掌握製作有引導線動畫的技巧,學會在幀面板中設定動畫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引導線來實現小球有意識的跳動,培養學生的Flash動畫製作意識。

2、能選擇一定的工具進行動畫設計是Flah動畫設計製作的必要性。

3、進一步認識和進行簡單的Flash動畫製作,並完成相應的動畫作品;能根據教材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進行自己獨特的小球跳動路線的設計。

過程與方法:

通過豐富的例項,讓學生體驗小球跳動的全過程,從中提高學生對Flash動畫的製作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動畫製作活動中,逐步養成會獨立思考,並善於與同伴交流想法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建立引導線圖層,設制引導線動畫。

  二、說教法:

根據直觀性原則,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製作成小動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製作多媒體課件,呈現例項中的內容,充分運用引導法,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呈現"跳動小球"的有關資訊時,補充了不同跳動路線的小球動畫和不成功的跳動小球的動畫等情況。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貫徹"自學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小組的討論,明確本課的創作要求,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不同的引導線進行小球跳動製作,合作完成"跳動的小球"Flash動畫。在課堂上,既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意資訊的反饋、交流,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和評價的落實。發揮數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三、說學法:

《跳動的小球》這部分內容,包括一個圖層製作、一個引導層製作和1個課堂發散活動。課堂上學生根據教師教授的製作方法進行獨自創作。由於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對來說比教材中的製作步驟顯得複雜一些,但是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與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教師首先出示教材的動畫效果圖,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小球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意識來跳動嗎?適時地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然後出示有引導線的動畫效果圖。讓學生觀察後回答:"小球是根據這條線在運動"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對答如流,這時教師再問通過以前所學習的Flash知識可以進行這個動畫製作嗎?學生可能就無法回答了,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對引導線製作的心理需要。

這時就順勢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讓學生觀察Flash5.0視窗上共有幾個圖層。教師強調一共有兩個圖層,其中一個是"引導線圖層",這也是我們今天這節課的重點掌握內容--"引導線圖層的建立"。(依據"自學討論式"課堂教學研究的要求,給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本課習的目的。)

二、新課教學。

1.通過四個步驟的教學演示,讓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知識和本課的新功能組合鍵"ctrl G"的學習來製作圖層1--小球動畫。

2.再通過後面五個步驟的教學演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本課重難點內容--引導層的製作。

3.最後教師教授通過三個步驟來對小球的跳動做快慢的設定,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內容。

4.本課的擴充套件學習內容的教授,教師演示如何讓引導線出現在動畫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進行這部分的學習創作。

  五、全課小結:

教學過程中沒能及時通過多媒體系統對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也缺少及時的對製作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教學過程中對後進生的及時輔導不夠,從而使得有一部分學生的作品未能成功製作。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課題:圖形影象檔案的瀏覽

○說:今天我要講的內容是圖形圖象的瀏覽,選自由湖南教育出版社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資訊科技》第二冊的第七章《多媒體素材的採集與加工》的第六節。由於這是高中資訊科技第二冊,也就是在新課標中提到的高二學生學習的選修課內容,其本身就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關注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雙重建構,是資訊素養培養的繼續,是支援個性發展的平臺,也就是說必修課的教材內容更注重學生興趣與個性的發揮。而對於其中選修的本冊多媒體知識內容,新課標要求本知識塊的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認識到多媒體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並學會對多媒體資訊進行正確合理地選擇和採集,加工以及整理製作,瞭解其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特別對於這一大章《多媒體資訊採集與加工》的內容提出三個明確目標:1、瞭解常見的多媒體資訊如聲音,圖形圖象,視訊動畫等的型別、格式及其儲存等;2、能選擇適當的工具,對資訊進行採集,瞭解其基本原理;3、能根據資訊的呈現需求,選擇適當工具和方法,對多媒體資訊進行加工處理。鑑於以上總目標,在前面幾次課中,我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多媒體的基本知識及幾種具體的多媒體素材即聲音與視訊的基本使用與處理。這次課我就要帶領學生一起使用看圖軟體ACDSee來實現圖形影象檔案的瀏覽及圖形影象檔案格式的轉換。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學生的心理、智力發展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a.使學生初步瞭解圖片瀏覽軟體ACDSee的程式介面結構;

b.使學生能用ACDSee軟體瀏覽圖形影象檔案;

c.使學生能用ACDSee軟體轉換圖形影象檔案的格式;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b.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探討能力;

c.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

3.情感目標

a.增強學生祖國河山的熱愛

b.提高學生學習《資訊科技》課程的興趣,加強學生學會用多媒體資訊表達思想的意識。

○說:由於前面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這章的目標主要是根據資訊的呈現需求,用適當的工具採集加工資訊,本次課就是建立在多媒體資訊處理工具——看圖軟體ACDSee的基礎上的,因而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及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對ACDSee程式介面的結構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又由於學生在今後學習的網頁製作及多媒體作品的製作等內容時,(即在有資訊呈現需求時)要使用大量的圖片,對圖片的選擇和加工這就是這次課要實現的另外兩個知識目標:用ACDSee軟體瀏覽圖形影象檔案及轉換圖形影象檔案的格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以以上兩個知識目標為主線,把第一個知識目標融進後兩個知識目標中去體現。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自我實踐與探索,鞏固知識的同時,提倡學生主動去發現ACDSee軟體的一些其它功能,達到這節課的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探討能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在這節課中,我通過呈現給學生若干幅大家熟悉的祖國風景名勝圖,並讓學生踴躍識圖交流對風景名勝的瞭解,在大家一起感受祖國風光的同時,激起學生瀏覽圖片的慾望,從而推進教學計劃,學生在認知與興趣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本次課的知識目標,同時在自我探索中有所創新,從而形成對資訊科技課,以及對更多地瞭解祖國名勝,感受祖國風情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用ACDSee瀏覽圖形影象檔案。

○說:基於上述的新課標以及教材的要求,我歸納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其中教學重點是:用ACDSee瀏覽圖形影象檔案。這是以後學生在實踐運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學難點:

用ACDSee轉換檔案格式。

○說:圖形圖象檔案的格式有多種多樣,較複雜,怎樣在適合自己的情景中運用不同的檔案格式,為什麼要根據需要進行格式轉換,是學生不易弄清楚的問題。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

情景導學法與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說:教學法中指出,教學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認為不僅僅可以理解成學生的個性特點,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不同特徵和要求的教材內容,即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那麼在本次課中,為了比較好的讓學生掌握好本次課的兩個不同特徵與要求內容,我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即情景導學法與演示法以及任務驅動法。其中,情景導學法是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演示法為學生學習理請思路,任務驅動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使學生在樂趣中愉快地學習,並很好地掌握知識。

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路教室

○說:這次課的具體實現我是將學生帶在我校的多媒體電子網路教室,藉助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來進行的。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比較方便地對學生進行主導,也能非常好地讓學生及時參與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自主實踐與自主探索

我認為,學法是針對學生學習的方法而言的,首先應該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學習本次課的學生已經是高二年級,通過高一年段必修課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地學習資訊科技的經驗,同時也養成了一定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探索思維習慣,但這種思維習慣是資訊科技課對學生長期要求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一再強調了學生是資訊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物件。因此,本次課仍舊提倡學生用自主實踐探索的方法去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並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一)、用ACDSee瀏覽圖形影象檔案(情景導學法)

教師的定位上:

(2)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絡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3

  一、教學指導思想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從最初將計算機當作學習的物件,已經轉化為將計算機當作收集、整理、辯析資訊的工作,我們的資訊科技教學活動不單是讓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還應是努力讓學生通過我們的教學活動養成使用計算機這個工具的`能力,提高資訊素養,促進其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他們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單元格

  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依據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我把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討的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作為計算機教學的根本目標,從教學內容的設計和知識點的方面出發,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A、單元格的基本概念;B、單元格的選定;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互相協作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激發學生對電腦的學習與應用的濃厚興趣,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培養學生相互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四、說教材分析

Excel電子表格軟體是資訊科技等級考試的模組之一。本節課教學內容,介紹了單元格的相關知識,在Excel中是比較重要的一節。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單元格選定的方法。難點是選定區域性連續總體不連續的單元格的方法。

  五、教學方法

1、為了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我繼續使用“任務驅動”法,通過“任務驅動”的長期使用逐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習慣與能力。

2、以“小組協作”的方法,通過“小組協作”來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人際”關係能力。

  六、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任務,通過小組協作、實際操作、探究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組制”目的是考慮到整個班級水平差異,分4個小組,在每組中設立一位電腦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這組的紀律等,這樣不但能分擔教師的負擔,而且能讓更多的學生當堂掌握知識,並且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

  七、教學輔助工具

教學輔助工具:計算機網路教室、Windows作業系統、Excel 20xx、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複習提問

(二)新授課內容

  1、教師指導學生開啟課件,展示一段選定單元格操作的錄影,然後教師提出問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設計思想〕

(1)通過佈置這樣的“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指導學生開啟課件,並作如下任務佈置

(1)自學單元格、行號、列號、單元格地址、單元格區域地址、單元格選定的方法。

(2)將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記錄下來,並與小組其他成員交流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組長將問題提交教師

〔學生活動〕根據佈置的任務進行小組內的自主學習

〔教師活動〕1、巡視瞭解學生自學的情況,接受組長提交的疑難問題並輔導個別學生。2、觀察研究統計小組協作有效的和無效的各組各種因素。

〔設計思想〕以上(1)、(2)兩步是本節課的教學核心,也是我整個“任務驅動,小組協作”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學生的自學,自己解決問題,合作解決問題來達到相應的教育活動目的。讓學生自學問題還能體現學生的學習個性,避免個性的壓抑。同時解放教師,讓教師在課堂上有更大的教育活動時間和空間。

  3、自學反饋

值日小組講解單元格、行號、列號、單元格地址、單元格區域地址、單元格選定的方法,以及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學生活動〕值日組講評,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自學的具體情況進行簡單的講評,在知識方面和小組自學活動方面。

  4、練習

〔學生活動〕開啟課件,根據要求做練習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練習的實際情況進行知識講評和學習行為表現講評。

  5、課後總結:對知識內容進行總結,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總結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學生學習行為表現情況(以鼓勵表揚為主),並對學生下一步學習提出更高要求。

  6、佈置作業: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