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技能目標: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

培養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繪畫紙,水彩筆(或蠟筆、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教寫生字

1、和三個孩子打招呼(複習生字:宋濤、陳丹、趙小藝)

2、說說在寫字的時候有什麼要提醒同學注意的,自寫生字。

二、自主探究

1、大聲讀課文,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2、請你起來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好嗎?(生讀,課件隨機出示)

(相機出示句子比較,引導學生用句式說話。)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

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麼讀才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備畫風呢,請你們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我應該怎麼畫風吧!

(師出示一幅只畫了太陽、大樹和房子的畫,然後按照學生的朗讀擦去太陽,畫上烏雲,但是隻畫了直直落下的雨絲)

我畫得怎麼樣?(生指出是風把雨絲吹斜了,所以要畫斜的)老師明白了,你們真了不起,現在請你們再用朗讀告訴我應該怎麼畫吧(學生再次讀,老師改正)

你們能用“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裡”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生補充,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裡。)教師課件出示。

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相機指導:

你能讓我們聽到風的聲音嗎?為什麼要重讀“彎彎”呢?那好,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把腰彎一彎。

可以用我們剛才那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裡”,(師課件出示)並能有感情朗讀,注意用詞優美。

趙小藝──“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著”;“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句子比較: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旗子裡。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裡。

(指導方法同上,引導孩子說出“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裡”“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裡”)

3、三個孩子都畫出了風,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4、再次和他們打招呼,鞏固生字。

5、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都很了不起,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裡。(生再讀體會)

6、瞧瞧你們多了不起,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願意給這首小詩加個題目嗎?(生加題目)那我們就一起來朗讀一下你們共同的傑作吧!

三、拓展體會

1、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能幹的小朋友還可以填一填畫下的那句小詩。老師的音樂聲開始你們就開始動筆,音樂聲停你們就停筆,準備好了嗎?

(學生自由畫,老師巡視)

2、請你拿好你們的畫,找一位朋友來說說你畫的風藏在哪裡。

師總結,表揚:

你們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細呀,說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聽的小詩!就由我來朗誦一下這首小詩,作為送給你們的禮物吧。(師朗誦)

四、總結延伸

師:愛動腦筋的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畫出了風,其實,任何事情,只要你願意動腦筋,想辦法,都是可以解決的。我願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做一個善觀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風一樣,聲音、氣味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能把它們也畫出來嗎?大家下課後可以畫一畫,說一說。

【教學反思】

在經過第一次的教學和反思後,教案做了一定的改動,可以說,第二次的教學是非常成功的。

我們的教學,希望能讓全體學生都在“成功體驗”中發展,在第一次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了“成功體驗”,在寫小詩時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們失去了信心,越寫越糟糕,這讓我體會到,一個成功的學習活動程式設計,不僅需要為教學提供具有邏輯遞升意義的操作主線和基本環節,還需要充分考慮每一個環節的操作細則。首先便是要妥善安排學習難點的突破時機。另外,在評價時應突出對解決問題方法的評價,在評價中感悟不同方式的優劣,使學生形成方法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創造新方法的能力。

在第二次的教學中,第一句小詩的呈現不再是由我幫著學生“擠牙膏”似的擠出來,而是由我直接呈現,我對學生們說:“老師很佩服趙小藝,她能把看不到摸不著的風畫出來,所以我昨天晚上特別想了兩句話來形容她的畫,可是我不知道哪句更好,請你幫我選一選。”

於是我在課件上為學生呈現兩句句子: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旗子裡。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裡。

很顯然,學生們在進行了比較之後,就能指出第二句比較好,並且很容易就找到了關鍵詞“飄揚的”,一下子就突破了難點。

在後面的配詩時,學生就表現得極為活躍,能張口就說,且說得相當流利。這是值得高興的,這也說明學生對文字理解是透徹的。真正理解了文字的內涵。

另外,對於拓展方面的目標分層的改動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對學習目標進行差異性分解,就是要同時考慮到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繼續發展需要,既要考慮到學習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吃不了”的問題,也要考慮到學習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吃不飽”的問題,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具有自主選擇最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目標。

在第一次的教學中,有的學生不能當堂展開想像馬上畫出風來,他們需要一定的思考時間,而有的學生畫得很快,畫完了就沒事幹。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後,一些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生,我讓他模仿書中三個小朋友的樣子畫風,能力中等的同學,則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畫風,而能力相對較高的同學,則讓他們在畫完風后還用上“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裡”的句式寫寫自己畫的風。

學生們都分別忙碌起來了,有畫的有寫的,不一會兒,我就收到了許多五彩繽紛很有創意的畫,令人欣慰的是,還有好多同學交上了為自己的畫配上的小詩句:

生:風來了,風把胸前的紅領巾吹飄起來了,風藏在胸前飄動的紅領巾裡。

生:風來了,風把媽媽晒的衣服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起來的衣服裡。

生:風來了,風把沿海地區的樓房吹倒了,風藏在吹倒的樓房裡。

生:風來了,風把大樹吹斷了,風藏在吹斷了的大樹裡。

生:風來了,風把樹葉吹得搖搖擺擺地飄下來,風藏在搖搖擺擺飄落的樹葉裡。

生:風來了,風把地上的紙片吹飄起來,風藏在飄起來的紙片裡。

生:風來了,風把小草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草裡。

生:風來了,風把花兒吹得點頭笑,風藏在點頭笑的花兒裡。

生:風來了,風把風箏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蕩的風箏裡。

生:風來了,風把湖水吹皺了,風藏在皺著的湖水裡。……

這是學生為他們的畫配的小詩,真得是讓人想不到,多麼豐富的想像力,他們能超越文字中三個小朋友的思維,能畫出無形的風來。

這一課讓我想了很多,他們的心靈在接受著外在世界的洗禮的同時,仍然保持著我們成人所沒有的那顆童心。所以他們的發現才會讓我們驚奇,讓我們感嘆。

教學設計方案2

一、教學目標:

通過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等。本文寫於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並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讀了課文後對濟南冬天的印 象填上去,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加以印證。)

(2)、作者通過描寫什麼來表現濟南的特點?(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讀 課文

要求用普 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 點是什麼?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 要內容,並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1 、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a.為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 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裡”。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

2 、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 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後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 體寫。

五、課堂總結。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溫晴”的總特點;然後具體描繪濟南的 冬天特有的景緻,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六、佈置作業。掌握字詞。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貫串全文

對濟南的總感受:“溫暖安適”的“理想境 界”

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城外遠處的山如詩似畫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綠,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目標】

1、欣賞小說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說中人物的美好品德

2、學習課文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寫出有血有肉的”立體”人物

3、擴大閱讀視野,領會小說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學習重點】

以小說的人物形象為學習重點。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介紹作者及作品: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河北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人。1949年讀中學時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51年到河北文聯工作半年,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深受孫犁作品薰染。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作品還有《中秋節》、《蛾眉》、《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

2、讀準字音:

煙囪 梆他 縴夫 醃臢 捯氣 唿哨 拗不過 隱匿 戲謔 榮膺

斷壁殘垣 蓬蒿 作揖 禮聘 嘬著嘴脣 剜肉 梢馬子

3、問題思考:

⑴ 何滿子這個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⑵ 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說說理由.

二、教學過程

1、完成預習導學3。

2、何滿子的奶奶,爺爺為什麼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暢所欲言)

3、文中寫了何滿子的奶奶,爺爺和何滿子的哪些事?從中體現出他們哪些美好的品質?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學問:

何滿子:

他們身上的共同點:

4、體會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文章寫了他們哪些不足,為什麼要寫他們各自的不足?

5、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的方法來表現文中三個人物的性格,請舉例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一丈青大娘:

除以上正面描寫外,小說還運用了 ,通過縴夫無力招架的狼狽形態來反襯一丈青大娘的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威武勇猛。

何大學問:

這些描寫刻畫出了何大學問 , 的性格。

何滿子:

運用了 和 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何滿子的外貌特徵,突出了他頑皮好動的性格特徵。

6、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選讀有關文段,感受特色語言,舉兩例分析其表達作用。

三、關注現實,思考生活

小說中的人物讓我們非常喜愛,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大膽的假設,請同學們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如果像他們一家這樣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會,他們回生活得怎麼樣?並且說一說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推測?

四、遷移拓展

1、閱讀課文第二部分9~11節,回答問題:

⑴ 選段主要記敘了一件什麼事情?簡要概括.

⑵ 何滿子對老秀才的教法持怎樣的態度?表現出怎樣的性格?

⑶ 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對孫子讀書的情形表現出的態度有何不同?

⑷ 聯絡實際對文中老秀才的教學方法作一點評價.(言之有理即可)

2、簡答:

結合背景說說,自從爺爺被尊稱為何大學問以後,他在學問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說明了什麼?

五、課外延伸

母親教我客家諺語

李月雲

很多年以來,就一直想寫寫我的母親。特別是每逢母親節的時候,許多媒體都設母親節專欄,其中的很多文章都讓我深有感觸。別人的母親或是賢妻良母、或是深明大義或是甘於奉獻,默默無聞。我的母親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她循循善誘教給我的客家諺語。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小小年紀就要學會自理,學會幫母親做家務事,從學會刷牙洗臉起,母親就教我:“洗面洗耳廓,掃地掃壁角。”生火做飯,母親就教我:“大火煮粥, 細火煮肉。”“人要靈通,火要窿空。”那個時候雖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母親也不懂得作過多的解釋,但我還是照著去做了,慢慢地就養成了一種習慣,長大以後才知道其中的科學道理和處世哲理。而這些好的習慣現在我也教會了我四歲的孩子。

從我懂事起,母親從來都是晚睡早起,每天天剛亮,她就開始挑水做飯,然後又去料理農活。等到我們起床,飯菜都煮好了,母親的活也忙完了。多年以後我才明白母親說的: “早起三朝當一工,早起三年當一冬”;“ 學懶三日,學好三年”;勤儉持家的女人要:“朝晨家頭窖尾,夜裡針頭線尾,日裡田頭地尾”;“家有千金,不如朝朝進一文。”

上學以後,母親又教我:“養子過學堂,養女過家娘。”你要有出息就要上學堂,只要你能讀出身,賣屎缸跡都會供你讀書。正是母親的開明,幸運的我才能在同齡人去務農務工的時候,還能自費就讀師範學校。

出來參加工作後,偶爾會與同事有不快,這個時候母親又勸我:退一步海闊天空:“人 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凡事要瞻前顧後,前思後想。”記得參加工作轉正那年,有位領導為了照顧親戚,故意為難我。後來知道情況的我一直耿耿於懷,一次遇到退休的她,我故意不和她打招呼。回到家裡我跟母親一說,母親又勸我:“水打爛符勺,擊榷又擊榷,州里遇唔到,縣裡遇得著”;“做官唔打笑面人”;“人情唔怕闊,冤家唔好結。”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心胸要寬廣。聽了母親的話我心裡幾年的疙瘩終於解開了,心裡也舒服了好多,是母親的話讓我學會了理解和寬容。

工作幾年後,由於政策的原因,無奈的我只能離開心愛的講壇。失意、痛苦、彷徨無助的我每天不知如何是好,母親又勸導我:“唔使急來唔使愁,自有好日在後頭,自有水清見石子,自有云開見日頭。”“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正是因為聽了母親的話,我才有今天的事業,才有今天的我。

後來結婚成了家,夫妻之間,婆媳之間,婆家與孃家之間,每有不快的事,我總是向母親訴苦。母親又教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時心甘情願,今下唔好有怨”;“心臼(媳婦)講家娘,總系唔賢良”;“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人們都說: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是母親的言傳身教,才讓我們更早明白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正是母親的循循善誘教給我們的客家諺語,才讓我們從小就接受了客家傳統文化的薰陶,吸吮客家文化的乳汁。也正是母親們的言傳身教,客家的傳統才得以更好地傳承。

1、綜觀全文,作者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3分)

答:

2、文中這位母親有多方面的優秀品質。請按照示例,再指出其中一點。(4分)

(示例)非常勤勞:母親從來都是晚睡早起,家務農活忙個不停。

答:

3、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是如何前後照應的?(4分)

答:

4、這篇文章有何獨特之處?這樣寫有何好處?(4分)

特色:

好處:

5、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句客家諺語?抄下來並請說出理由。(3分)

諺語:

理由:

教學設計方案4

課前交流一下:

孩子們,上課之前我們做一個遊戲,好嗎?待會兒螢幕上會出現三組詞語,老師只讓大家齊讀一遍,看看只讀一遍,聰明的你能一下子記住幾個詞語?(螢幕出示)同學們表現真棒,相信這節課同學們有更精彩的表現!

一、複習引入課題

1、開學初,我們就學習了一首詞,還記得嗎?請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張志和寫的詞——《漁歌子》。(板書課題)“漁歌子”是詞牌名,你還知道有哪些詞牌名嗎?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請大家開啟書本,翻到110頁。

出示學路指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提示:

仔仔細細讀上四遍,前兩遍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詞念得字正腔圓;後兩遍要注意把詞讀通順,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2、出示詞語認讀。強調多音字“塞sài”,看插圖理解“箬笠、蓑衣”。

3、詩詞在古時候是用來唱的。讀的時候很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誰再來念念?讀出它的節奏,讀出它的韻味。

4、教給大家一個聲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頭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畫的江南美景

1、張志和不僅是著名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誇他的,說他的詞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意思就是說,他寫的詞就像一幅畫。默讀這首詞,看看詞中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

2、數數,有多少景物?整首詞27個字就描寫了9種景物,詩詞就是這麼簡潔。正是應為簡潔,這些景物的顏色呀、姿態呀都沒有寫進去,那請同學們展開想像,說說這些景物是怎樣的?

師先說:怎樣的西塞山?

生:翠綠的西塞山

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生:陡峭的西塞山

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師:怎樣的桃花?

生:粉紅的桃花

生:多姿多彩的桃花

生:奼紫嫣紅的桃花

師:怎樣的斜風?

生:微微的斜風

師:細雨?

生:濛濛的,涼涼的

師:流水、白露、鮭魚?選一個說說?

生:鮮美的鮭魚時快時慢的流水

3、這些景物加了顏色、姿態,生動多了。那能不能把這些顏色、姿態送到這首詞中,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色?

4、在他們兩個的描述中,你覺得這裡的景色怎樣?(美麗如畫)(板書)

5、張志和把江南寫得多美啊!其實不僅張志和寫江南,還有許多寫江南的詩詞。 (課件出示:白居易《憶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四、入境如情,體悟心情

1、這首詞中,不僅有這些景物,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人,這個人是怎樣的穿著?怎樣的姿態?

生:悠然自得的漁夫

生:漁夫在斜風細雨中遲遲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這美麗的意境中

板書:悠然自得 人

2、此時的漁夫心情如何?

生:高興,有鱖魚釣

生:舒暢

生:興奮,他想,今天的晚餐有著落的

生:平和,笑眯眯的。

師是啊,表情都看到了。

完善板書:

美麗如畫 景

悠然自得 人

興奮舒暢 情

3、詞中沒有一個字寫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麼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寫的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

補充另一首詞《天淨沙 秋思》你再看看,這個人的心情如何?是興奮舒暢的嗎? (悲哀、憂愁)你是從哪裡體會到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雖然沒有學過這首詞,但是聰明的孩子,你們能從作者筆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

你看,張志和筆下的白鷺、桃花、鱖魚、斜風細雨??你們就是從這些景物中窺伺到作者的心情。這首詞,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時的美麗景色,還通過景物感受到詩人悠閒自得、興奮舒暢的心情。

再讀讀這首詞,請問,這裡的“歸”指的是回到哪裡?(回到自己的家)

五 深探“不須歸”

1 同學們,讓我們聯絡時代背景去感悟張志和“不須歸”的情懷。

詞人張志和年少得志,曾經是朝廷命官,後來因得罪權貴被貶官,他乾脆辭官不做,隱身於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遊賞為樂,以釣魚為趣,自稱"煙波釣徒",過起了天大地大四處是我家的遊歷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所以這裡的不須歸是指回哪裡?後來朝廷派人找張志和回去做官,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這裡的歸又是指回哪裡?

他的大哥張鬆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鬆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下面,我來當哥哥,你們當張志和,我們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齊讀)不須歸。

師:(指生)志和啊,你為何不歸?

生1:西塞山的風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風景裡,不想回家。

生2:我愛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這麼好,我想多玩會兒。

2 是啊,你們真是張志和的知音。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每次垂釣,

他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能釣到魚嗎?師:是啊,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3 讓我們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

讀——[音樂響起]

4 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

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恆畫卷吧!

6、後來大家都非常喜歡這首詞,裡面有一個句子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在大家寫文章的時候常常被用到。你覺得是指哪一句?為什麼?

:西塞山??因為景色美麗,一看到美麗的景色,就想起這句詩。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見我在雨中散步,問我,咦,你怎麼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詩回答他——斜風細雨不需歸

如果有一個人遇到了困難,經歷了艱難,他也可以用一句詩安慰自己——斜風細雨不需歸

看來斜鳳細雨不僅指自然界的斜鳳細雨,還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教師小結:現在,到底詞會流傳哪一句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首詩還會千古流傳,一定還會流傳下去,從同學們中間流傳下去。最後我們在這首音樂中結束這堂課。

板書:

美麗如畫 景

悠然自得 人

興奮舒暢 情

教學設計方案5

活動一:

根據圖讓學生觀察,發現,談話引出數字歌裡的句子。

1、孩子們,今天的小河邊格外熱鬧,你瞧來了好多小動物,看看你喜歡什麼?給大家說說。(激發學生懷著一種新奇去看圖、觀察,產生一種想告訴別人的慾望。)

2、學生紛紛回答,我喜歡這兒的什麼動物?

生說時,師貼出相關句子卡片。如果生回答到具體數量,如七條魚,三隻羊等,馬上給予充分肯定、表揚:觀察真仔細。如有學生回答到這些動物怎麼樣,什麼樣等,如七條魚在水中自由的遊動。小鳥在空中快樂地飛等,更應及時大力表揚,讚揚他們能用恰當、準確的語言表達了,生動形象。

3、學生說一句,師貼一句,孩子跟讀一句,把要求認識的字用紅色特別註明,以吸引學生注意。

活動二:

把列出的動物按一定順序排一排,把訓練思維與表達相結合訓練。

1、孩子們,你能把圖上這些動物按一定順序排一排嗎?(此時孩子非常活躍,有的討論,有的獨立思考。)

2、學生上臺取卡排列,並說說按什麼順序。

生A:蝦、魚、鴨、小蟲、公雞、羊、馬、牛、小鳥。

按從水中到陸地,再到天上的順序,也可以倒過來,從天上到地下。

生B:小鳥、馬、羊、牛、雞、小蟲、小鴨、小蝦、小魚。

按從遠到近,也可按從近到遠。

生C:牛、馬、羊、雞、鴨、小鳥、魚、蝦、小蟲。

按數量從少到多來排列,也可以按從多到少的順序。

孩子們想象豐富、奇特,積極開動腦筋,老師大力鼓勵。同時讓學生明白一些排列順序的方法。學生還有許多種排列,讓孩子們盡情說。

3、師念一、二、三學生數到十,師接說,十個數字真有趣,小朋友們念得笑哈哈。(師貼句子)。

4、看誰最能幹,能通順、流暢地讀《數字歌》。

請生讀的時候,其餘孩子認真聽,糾正字音。

互評中學讀,熟讀,讀時與圖相結合,強調量詞的準確性。

5、練習背誦,形式自由,可一個人背,可小組接龍。形式不定,背得流暢的同學獎勵圖上的動物。充分調動小朋友背的興趣。

活動三:

鞏固認識兒歌中要求認識的字。

1、孩子們,兒歌中這些紅色的字可難認了,有誰會認,請會認的小朋友當小老師。互相認讀。

2、開火車檢查認讀情況。

3、從兒歌中取出這十一個要求認的字,請生上臺,給它找家,送它回家,再讀一讀。

4、齊背《數字歌》。

教學設計方案6

【指導思想】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資訊化的推進,“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成了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並具有相對獨立特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本課例嘗試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發展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 瞭解作者和作品。

⑵ 瞭解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方法。

⑶ 利用字典,掌握“濤、瀾、濁、宛、魄、滌、瀉、蕩、屏”等9個字。

2、技能目標:

⑴ 初步學會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3、情感目標:感受歌詞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愛國感情。

【重點難點】

通過反覆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學法指導】

通過“讀──品──誦──談”的四步進行學習。

【課前準備】

教師──深入認識關於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和網站。

學生──收集《黃河頌》的相關知識(光未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抗日烽火),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並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影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引導):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沒有母親河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於是,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師)藉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得──《黃河頌》的相關知識(光未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抗日烽火),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個體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 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醞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

(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麼?)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並提出建議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注:教師對於學生:朗誦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⑴ 語調激昂、感情豪邁。

⑵ 重音所處的詞:奔向、劈成、搖籃、屏障、臂膀……(無需求全)

三、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朗誦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環節的設定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這樣才能更好地朗誦好一首詩?(以本課為例說明)(學生思考、討論)

師生共議得出。如:

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時代背景的把握。

3、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調節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學生個體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朗誦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五、再誦課文,探究修辭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峰,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繼而找出運用比喻、擬人和反覆的語句。

六、聯絡課文,拓展延伸

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七、學生評價

教師設計學生自我評估表,讓學生進行效果自測。

八、作業

民族的詩人在亞洲巨人的面前,興起了懷古的心情。他向著黃河巨人,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於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曲曲壯歌一氣呵成。請同學們運用今天學習歌詞的方法任選《黃河大合唱》中的一篇進行賞讀,寫出閱讀體驗。

【教學反思】

本課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首先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資訊科技,把資訊科技作為獲取資訊、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其次,資訊科技的運用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教師藉助論壇這一暢所欲言的平臺,使學生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得到了和諧統一。第三、這樣的整合模式所營造的教學氛圍既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任務,既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也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使學生真正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

教學設計方案7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文,比較詳盡地評介了我國古代一幅極其珍貴的繪畫作品的內容、特點及其重要價值。全文結構緊湊,語言生動精練,把這幅名畫寫得具體、細緻,栩栩如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描述畫面的部分。

2、基本讀懂課文,瞭解《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及其在我國繪畫史和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才能。

教學重、難點

瞭解《清明上河圖》的特點,並想象畫面內容,激發學生對古代燦爛文化的熱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將通過閱讀一篇課文來欣賞一幅世界名畫——《清明上河圖》。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

師:這幅畫是我國藝術瑰寶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幅畫到底畫些什麼?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價值呢?讀了課文,我們就會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自己試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注意讀準帶注音的字的字音。

2、指名讀課文,正音指導。

三、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1、默讀思考:這幅畫到底畫了些什麼?它有些什麼特點?

2、討論、交流

⑴、這幅畫畫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描繪市郊的景象,第二部分描繪了汴河上和河面的拱橋上的一派繁忙的景象,第三部分描繪了汴河兩岸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⑵、這幅畫的特點:利用鳥瞰的構圖方式,將浩大繁複的場面置於長不過兩丈、高不過一尺的畫面上,無論狀物畫人,筆筆精到,一絲不苟,惟妙惟肖。

四、精讀重點段落,想象大意

1、從描述圖畫內容的三段文字中,自選喜歡的一段,讀熟讀懂。

2、討論交流讀懂的內容和不明白的問題。

3、自己練習口頭描述圖畫中所畫的場景,描述時儘量加上自己的想象。

同位互相交流、練說。

4、師:誰願意扮演解說員,向遊人介紹你喜歡的那個場景?

指名交流。

師引導評議:介紹時是否展開了想象,是否比較形象地描繪出了圖畫上的場面。

五、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

1、自讀最後一段,想想讀了以後有什麼體會,與同學交流交流。

2、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清明上河圖》的藝術成就,及在繪畫史上的地位和歷史價值。

六、自由朗讀課文,圖文對照欣賞名畫

七、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畫面內容。

板書設計:

市郊景象 農民繁忙

清明上河圖 汴河兩岸 欣欣向榮 極其珍貴

整座街市 繁榮昌盛

教學反思:

在完成了《清明上河圖》這篇課文的教學以後,我認真回顧了整個教學過程,總體感受是:有一得,有一失。

抓住重點,引導學生讀文想象,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這堂課的最大收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但在以往的多數略讀課文的教學上,我都沒能較好地做到這一點,總是不放心這不放心那,結果幾乎是將其等同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了。在設計《清明上河圖》的教學時,我首先確定了一個目標:要通過閱讀這篇課文,讓學生認識這幅世界名畫,“看一看”這幅世界名畫。所謂“看一看”,自然不是指真的去目睹一下,而是指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腦海中去想,去看。於是,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著這個目標,通過“匯入新課,激發興趣;初讀課文,掃清生字詞障礙;快速閱讀,整體感知”等環節,一步步地為讀文“看”圖做好了鋪墊。在“精讀重點段落,想象欣賞”環節,學生的解說讓我這個“遊人”似乎真的感受到了汴城市郊的寧靜與繁忙、汴河兩岸的欣欣向榮和街市的繁榮昌盛。

沒能充分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這堂課的最大缺撼。這篇課文雖是一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但文中對畫面的描述生動具體,而且飽含著對作品讚賞的情感,適於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考慮時間的問題,指導得不夠充分。現在想來,如果在學生自選重點段落,練習讀熟練以後,即討論交流時,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尤其是一些精彩的語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不僅能夠水到渠成地解決指導感情朗讀這一問題,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文想象,想象“看”圖。

教學設計方案8

【教學理念】

略讀課文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為主,老師組織自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拓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學生讀熟課文,勾畫好詞佳句,旁批寫感受。收集寫雨的優美詞語,語段或寫雨的詩文。

2、課件:

課文插圖,賞讀的語段,拓展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情感

1、啟發談話: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心觀察,它準會讓你一飽眼福。朗讀導讀。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留心觀察後為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觀。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提醒讀準字音,理解生詞(課件):

水淋淋(lín)、啼囀(zhuàn)、傾吐(tù)、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輕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啼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2、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組競賽朗讀,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

3、提出疑難之處。

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

1、自讀感悟。帶著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並體會作者蘊含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過反覆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象,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賞析語言、體味情感都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落實。

⑴ 感悟雨聲的美妙、神奇:

① 沙啦啦,沙啦啦這是實實在在的雨聲。

②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和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這是由雨聲而產生的聯想,給人以美的感受。

③ 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這句寫出了山雨的聲音神奇、美妙,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

⑵ 感悟雨色的明麗、迷人:

① 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是實寫雨霧中的色彩,給人以清新、舒暢的感覺。

② 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因為作者發自內心地喜愛這綠色,所以講流進我的心胸。

③ (課件):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綠色之美,印證課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 記憶宛若一張乾燥的宣紙,這綠,隨著絲絲縷縷的微雨,悄然在紙上化開,化開

點撥:這句話突出了雨中的綠非同一般,給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從而使記憶變得鮮活,而具有靈性。

⑶ 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誰能把優美動聽的雨聲、雨色變成朗讀聲來告訴大家?課件: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雨聲裡,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① 自己練習,邊讀邊體會。

② 抽生配樂朗讀聲,其他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然後描述自己的想象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試背賽背課文。

2、交流學生教師收集的其他寫寫雨的詞語,語段或詩文:

⑴ 小組交流學生收集的材料。

⑵ 集體欣賞:孩子們,如果你們能熱愛身邊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優雅的樂曲。作者趙麗巨集把雨聲比作音樂,散文家朱自清眼裡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

課件:

雨下個不停,緊張而又舒緩.我們在雨水的彈奏中攀緣於茫茫山谷,感覺著上天賜予的無邊旋律,它一會兒如小提琴空曠輕靈,一會兒鐵騎突出,一會兒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雨滴,在傘上清晰地彈奏著,又順著傘緣滴入泥中,有著鳴箏般的樂聲,仔細聽去,耳中似乎並沒有聲音,再聽,又分明翁翁地,遙遠而飄忽,如身邊的霧。

3、寫話:

那麼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用幾句話寫下來吧!可以用自己的話寫,也可以摘抄課文中和課外你收集的語句。

教學設計方案9

一、教材所處位置及學習目標

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安排的《走進資訊世界》,是繼五年級上冊《遨遊漢字王國》之後的又一次圍繞一個主題,課內外結合,學生自主程度較高的大綜合性學習。學習的目標是:瞭解現代資訊傳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資訊傳遞方式的不同,感受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對我們生活、學習的影響;懂得正確利用媒體,趨利避害;初步養成留心資訊的好習慣,逐步學會蒐集資訊、選擇資訊、運用資訊,善於和別人交流資訊;學習利用資訊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二、發揮“單元導讀”的導學功能

帶領學生走進資訊世界,需要認真閱讀理解單元導讀,幫助學生搞明白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的社會背景、自身需要、學習目標。單元導讀的學習應該讓學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觸及的都是資訊,”“我就被資訊所包圍”的感受;生成“讓我們馬上開始關於資訊的研究”的急切心態。一句話,充分發揮單元導讀的功能,使學生對本次綜合性學習目標明確、充滿激情。

三、用活“資訊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的“活動建議”

(一)根據需要活用“閱讀材料”

教材選編了五篇針對性很強的閱讀材料。這是為學生提供的開展綜合性學習必需的資料,特別是對無圖書館可去、無網路可上的農村國小生,更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條“活動建議”,“認真讀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展開研究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概括能力自主閱讀這些資料,討論交流資訊傳遞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中的資訊進行比較,瞭解古今資訊傳遞方式的不同。根據第三條建議做活動準備時,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閱讀這些材料,提取現代傳媒對人們生活影響的資訊,作為論辯發言的材料。當然,有條件的地方,還是要引導學生拓寬蒐集資料的渠道。比如,通過訪問專家、親身體驗等形式,進一步蒐集資料,更廣泛地瞭解資訊的傳遞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二)一次調查結果兩次運用

“活動建議”第二條是“做一次調查,記錄全家人在一天中都從哪些渠道獲得了哪些資訊。再根據記錄做一些分析,看看從中能發現什麼。”用活這條建議,首先是在調查前,引導學生設計好調查記錄表,培養學生事前注意做好準備工作的良好習慣;通過留心自己和家裡人獲取的資訊及獲取資訊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查後,指導學生填寫調查表,對資訊進行篩選、整理、彙總、分析。不要滿足於發現傳播資訊和獲取資訊的規律,以及資訊對不同群體的影響,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分類儲存資料,為第二階段利用資訊、撰寫研究報告做準備。

(三)靈活選用辯題,重視前期準備

活動建議第三條就“怎樣正確利用電視、網路等傳媒的問題,展開討論或辯論。”用好這一形式,一要根據當地實際,靈活選用論辯主題;二要重視論辯前期準備。教師應和學生一起擬訂討論或辯論的題目,指導學生多渠道蒐集正、反雙方的資料。論辯由學生自己組織,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防止“走極端”。論辯勝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論辯提高學生蒐集資訊、選擇資訊、運用資訊、組織語言、口語交際的能力,增強抵制不良資訊的自覺性。

(四)拓展活動內容,體會資訊對學習、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材選用的活動建議是面向全國各地國小生的。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針對當地、本校或本班的實際,設計感興趣的活動。譬如,城市的孩子可以搞“天下事我關心”新聞摘要活動,感受現代資訊的影響;做“購物方式的變遷”調查活動,瞭解網路購物給人們帶來的方便等。農村的孩子可以開展“與致富專業戶零距離接觸”,看他們是怎樣獲取致富資訊的,資訊給他們的生產、銷售帶來了什麼好處等。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四、學習寫“研究報告”的五個步驟

“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綜合性強、難度大,是對學生蒐集處理資訊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一次全面鍛鍊。可指導學生分五個步驟進行。

(一)研讀例文,開啟思路

引導學生閱讀兩篇研究報告,讓學生感悟到像“爸爸咳嗽”這樣的小事也可以進行研究。教師可再進一步舉例激趣,讓學生形成這樣的認識:搞研究並不是什麼神祕的事情,只是需要留心觀察生活、注意蒐集資訊、善於發現問題。像家庭生活、校園文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當地習俗、科技文化等都有值得研究的問題。其中,校園文化就有許多值得研究的課題,例如,學生近視情況及形成原因的調查,預習與學習成績之間關係的研究,校園童謠的研究……從而打消學生的顧慮,開啟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暢談自己最想探究的問題,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慾望。

(二)選定主題,制訂計劃

國小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究問題,從“小小的陀螺”到“神祕的UFO”,幾乎都感興趣,思路開啟後,他們列舉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涉及面很廣,有的會有一定的難度,甚至是離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結論,像“有沒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師指導學生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定合適的研究主題至關重要。通過引導,讓學生知道,選題首先得是自己感興趣、樂於研究、適合研究的。選題設計的內容和範圍儘量淺、小,多著眼於身邊的現實問題。例如,“從玩具的變遷看國小生的消費觀”“環保與衛生習慣的內在關係”等。確定選題後,小組制訂研究計劃。由於是第一次訂研究計劃,教師要具體指導,可給學生提供例文,讓學生明白,研究計劃分“研究課題──研究方法──組員分工”等方面。

(三)蒐集資訊,分類整理

計劃確定之後,蒐集資料是中心環節。教師在這方面要引導學生運用第一板塊學習的蒐集資料的方式方法,擬訂一個簡單的計劃,蒐集什麼資料和到哪裡蒐集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無效勞動。蒐集的資料應當和課題有關,儘可能多一些和全一些,正反方面的都要有。蒐集資料可以自己調查、訪問、記錄,也可以從書報上摘選、從網路上搜索等。例如,“我們家生活的變化”這一選題,就可以通過調查家人、親朋,從衣著、傢俱、電器、過節消費、交通工具幾個方面蒐集資料。接著,小組成員要一起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與研究課題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已有的資料刪去,新的保留;與自己有不同觀點的留下,然後歸類整理。

(四)閱讀資料,形成觀點

小組成員要充分閱讀整理好的資料,每個組員都要注意篩選為自己觀點作支撐的、對解決問題有價值的資訊,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經過小組討論達成共識,為撰寫研究報告做準備。

(五)研究寫法,撰寫報告

再次研讀兩篇研究報告,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研究報告的不同寫法:《奇怪的東南風》語言生動形象,寫作思路是“記錄資訊──分析資訊──請教別人──得出結論”;《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語言平實,寫作思路是“問題的提出──調查方法──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得出結論”。兩篇研究報告寫法雖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提出問題──蒐集資訊──整理資訊──分析資訊──得出結論”。必須讓學生清楚:研究結論的得出,是以蒐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為基礎的;撰寫研究報告要做到問題明確,資料充足,分析合理,結論清楚。掌握基本寫法後,撰寫小組研究報告,並集體進行修改、完善。

五、展示交流,總結反思

本次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樣化。可以佈置展覽,展出這次綜合性學習中進行的各種調查結果、活動紀實、研究報告;可以召開主題報告會,報告小組的研究成果,或個人收穫、感悟、發現。

進行活動的評價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活動結束時以“慶功會”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在活動中的變化,共享成功的喜悅。同時進行反思,為今後開展綜合性學習提供借鑑。

活動結束後將全部資料編輯成冊,把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呈送相關部門。

下面節選我們上學年《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聽課筆記如下:

環節一:閱讀報告,習得方法(一課時)

一、出示自學提綱(教師簡短匯入新課後出示)

1.讀一讀,想一想:兩篇報告研究的各是什麼問題,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

2.讀一讀,議一議:作者是怎樣蒐集資訊的,又是怎樣利用資訊進行分析研究的。

3.讀一讀,比一比:兩篇報告在寫法上各有什麼特點。

二、學生自學(師提醒學生)

第一個問題適合個人自學;第二、三個問題應採用個人自學、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式。

三、交流彙報(教師板書要點,並抓住小組未能解決或解決得不好的問題要學生討論)

1.蒐集資訊的方法:

《奇怪的東南風》:觀察、記錄、聽醫生解釋;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閱讀書報、上網、調查訪問、其他。

2.運用資訊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

《奇怪的東南風》:通過對蒐集到的“每天的風向和爸爸的病情”兩項資訊進行分析,發現兩者之間的因果聯絡──刮東南風爸爸便咳嗽,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對通過多種途徑蒐集到的資訊進行分類整理逐條分析,進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3.關於研究報告寫法(作為教學重點,教師在此處下了工夫):

第一篇:記錄資訊→分析資訊→請教別人→得出結論;

第二篇:問題提出→調查→整理調查情況和資料→得出結論。

第一篇語言生動形象,第二篇語言平實。

兩篇報告寫作思路雖有不同,但基本規律都是:提出問題→蒐集資訊→整理資訊→分析資訊→得出結論。

環節二:研選主題,制訂計劃(一課時)

一、教師舉例開啟思路

1.英國的波義耳無意中發現紫羅蘭花遇酸變成紅色,便潛心研究,最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酸鹼指示劑。

……

二、結合實際,選擇課題

1.分組討論。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2.班內交流。在互相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選題的範圍還是比較窄,思路沒有開啟,教師就選題範圍、選擇課題適時點撥,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1)選題範圍發散:如,家庭生活、校園文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當地習俗、科技文化等。(2)選擇的課題發散,如,家庭生活方面:①家庭讀書氛圍與孩子成才的關係的研究;②家庭和睦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的調查;③單親家庭中孩子心理特點的調查與研究;④家庭安全教育現狀的調查;⑤國小生家務勞動情況的調查……校園文化方面:①本班同學視力保護情況調查和分析;②本校課外讀書情況的調查和建議;③預習與學習成績之間關係的研究;④學生課間活動的調查與研究;⑤校園童謠的研究……

三、組成小組,編制計劃

選題相似或相同的學生自願結成課題小組共同研究一個課題。制訂計劃,明確分工。(出示研究計劃的例文──第六小組的研究計劃,幫助學生制訂小組研究計劃)

第六小組的研究計劃

環節三:按照計劃,課外蒐集資訊(略)

環節四:方法遷移,學寫報告(一課時)

一、閱讀資訊,形成觀點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課題,學習處理資訊。

1.組內交流資訊,彙總資訊。

2.閱讀資訊,篩選資訊。篩選的標準:(1)是否與研究的課題有關,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2)這個資料已有還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刪去;(3)注意是否有不同看法的資料,把不同的觀點保留下來。

3.分類整理,形成觀點。(1)對篩選後的材料再進行分類整理,形成觀點;(2)整理後的資訊不足以形成觀點、得出結論,需要繼續蒐集資訊;(3)補充蒐集,充實觀點。

二、利用資訊,學寫報告

1.充分討論,準備撰寫。(1)研究報告的標題可以像第一篇研究報告那樣有正、副兩個標題,也可以像第二篇那樣只有一個標題,簡單醒目;(2)引用哪些資訊,這些資訊在報告中怎樣安排;(3)研究結論是什麼,怎樣表達這一結論;(4)研究報告的寫法。

2.小組合作,撰寫研究報告:(1)確定組內執筆同學;(2)小組集體討論定稿。

教學設計方案10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種筆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秋天的一些特徵,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

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準備:教學圖片;各種紙樹葉;配樂朗誦音樂;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小朋友,前幾天我們一起去科大校園找秋天,你發現了什麼?

2、小朋友們發現了許多秋天的祕密,秋姑娘可高興了,你看,她來到我們班(貼出秋姑娘的圖片)小朋友們跟秋姑娘打聲招呼吧!(板書:秋姑娘)引出課題,指導正音:“娘”讀輕聲。大家可知道秋姑娘來做什麼?(請學生有禮貌地提問)原來,秋天到了,秋姑娘給小朋友們送信來了。(板書:信)指導正音:“信”是前鼻音,第四聲。(齊讀課題)

3、秋姑娘知道小朋友們剛學過拼音,想通過音節詞讓小朋友們認一認漢字,這樣就能讀懂她寫的信了,小朋友們願不願意試一試?

出示音節詞:寫信、摘下、片片、好朋友、小心、生病、山村、裹上、

(指名讀、齊讀,出示課後生字表和綠色通道的生字認讀)

秋姑娘誇小朋友們真聰明,她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去看她給好朋友們寫的信呢!

二、初讀課文,感悟整體

1、秋姑娘給哪些好朋友寫了信?信中說了些什麼?我們來讀讀課文,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1)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2)秋姑娘給哪些好朋友寫了信? 請你用“─”劃出它們的名字。 秋姑娘給好朋友的信中分別說了些什麼?請你用“~~”劃出來。 2、 學生彙報自學成果,老師相機貼圖,隨後,出示“秋姑娘給 、 、 和 寫了信。”指導學生把它們併成一句話來說。(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帶拼音詞大雁、青蛙、松鼠。)(指名讀這一句話。)三、細讀課文 感悟重點 1、創設情境,引導自學(1)秋姑娘給大雁寫了什麼?誰願意把第2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2)大雁是候鳥,秋天到了,它們就開始往很遠很遠的南方飛,整個冬天它們在溫暖的南方度過。你能幫秋姑娘讀讀寫給大雁的信嗎? (大雁好朋友,路上要多加小心啊!)(3)秋姑娘對自己的好朋友大雁多麼關心、多麼愛護,我們一起來讀讀第2自然段。 (4)指導看圖背誦: 看,大雁們聽懂了秋姑娘的話,隊伍排得多整齊。 師引: 一封寫給——…… 讓它們——…… 誰能不看書,把這段話全部說出來? (5)小結學法: 我們學習第2自然段,是先讀一讀,然後幫助秋姑娘讀信,再練習把這一段話讀好,讀得多了,自然而然便會背了。 2、自讀自悟,朗讀交流

課文哪幾段跟第二自然段很相近?按剛才的學習方法,請你學習秋姑娘給松鼠、青蛙、山村孩子的信。聽清老師的要求:(1)你喜歡讀寫給誰的信就讀誰的信。(2)你讀懂了什麼?

(3)不懂的地方畫上“?”(播放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自讀自學)

(回答問題時儘量放開讓學生自由說,讀懂一點說一點,學懂哪裡說哪裡。文中的重點詞“別、冬眠、快、充足、裹上”,老師給於適當的點撥、引導。通過分角色讀、表演讀、競賽讀等方法,再次感悟秋姑娘對好朋友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體貼,從而也瞭解秋天的一些特徵:大雁“南去”,青蛙“冬眠”,松樹“準備食品”,小樹穿“冬衣”等,感受大自然充滿了無限的情趣。)

3、學習課文最後兩自然段。

老師引讀:秋姑娘寫呀寫呀---

學生跟讀:咦,……?……,……!(指導朗讀,讀出疑問的語氣,讀出高興的語氣)

4、迴歸整體,表情朗讀,指導背誦。

(1)師生合作朗讀,老師讀給誰寫信,學生讀信的內容。

(2)練習背誦課全文。看圖聽配樂朗誦,學生看圖把信的內容介紹給大家,還可以加上動作。

四、說寫結合 培養能力

1、 秋姑娘用楓樹的樹葉寫信,把楓葉全寫完了。老師帶小朋友們出去找秋天的時候,收集了一些落葉,小朋友們認識嗎?(請學生說說它們的形狀和顏色。)

2、 秋姑娘還有許多好朋友,她也想給他們寫信,不過,秋姑娘太忙了,想請我們一(3)班的小朋友幫幫忙,代表她寫信。小朋友們願不願意?老師這裡有許多紙樹葉,請小朋友們小組討論一下信的內容,再把信寫下來,不會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彙報,評價。

五、佈置作業

1、 課後背誦課文,熟讀生字。

2、 收集落葉,辦一個“落葉展覽”。

3、 課後按秋姑娘的口氣給爸爸或媽媽寫一封信,提醒爸爸媽媽在秋天注意身體。

教學設計方案11

教學目標:

⒈自主學習生字,理解“嫵媚萬分”、“觸景生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描寫維也納森林美景的詞句。

⒉結合課內外資料,體悟維也納森林和驚世之作誕生之間的聯絡,感受蘊藏在森林中的動人故事賦予維也納森林的無窮魅力。

⒊能將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⒋領會以人文景觀為主的遊記的特點,並進行寫作遷移。

教學重點難點:

⒈積累描寫維也納森林美景的詞句。

⒉體悟維也納森林和驚世之作誕生之間的聯絡,感受蘊藏在森林中的動人故事賦予維也納森林的無窮魅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⒈媒體演示,師述:維也納自然風光優美,建築藝術典雅,更讓人難忘的維也納時時離不開音樂。

⒉出示第一小節,齊讀。

⒊今天,我們將來到維也納又一個著名的景點,一起去《穿越維也納森林》。

二、整體瞭解

⒈開啟書本,昨天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初步領略了維也納森林的魅力,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維也納留給你的印象。

⒉學生交流,教師梳理,小結板書:優美的景色動人的故事。

三、學習課文

㈠優美的景色

⒈課文是怎樣描寫維也納的美景的?

⒉交流,出示:

這片蒼翠而幽靜的森林從維也納市的西南部向南綿延展開,連綿起伏。美麗的'美倫納河悠悠流過,溪泉淙淙,百鳥爭鳴。兩岸蔥鬱的樹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綠,蕩遊其間,嫵媚萬分。

⑴正音:淙、嫵,理解詞語。

⑵指導讀句。

⑶帶著美好的感受讀這段話。

⑷指名讀,齊讀。

㈡動人的故事

⒈維也納森林的優美景色確實令人陶醉,但我想他之所以聞名天下,絕不僅僅因為這些。(引讀第三節一、二句)

⒉這樣的村莊,這樣的驚世之作,這樣動人的故事,你又瞭解了哪些呢?簡單交流。

⒊選擇你喜歡的故事,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為什麼這個故事會留給你那麼深刻的印象?

⒋交流:

▲施特勞斯的故事

⑴指名交流

⑵理解:觸景生情。

⑶播放錄影,創設情境,體會施特勞斯在森林中觸景生情,譜寫了驚世之作。

⑷完成練習:

在維也納森林中,施特勞斯欣賞到了這樣美麗的畫面:,他感受到了 ,於是,他。

⑸指導朗讀。

▲貝多芬

⑴指名交流。

⑵出示補充資料,體會貝多芬當時的心情?指導讀句。

⑶貝多芬之所以稱得上偉大就在於他並沒有屈服於命運,出示補充資料。

⑷談談此時最大的感觸?指導讀句。

⑸整段朗讀。

▲舒伯特

⑴交流所見。

⑵我們是不是也能通過這些來想象當年的場景。出示:

磨坊菩提樹水井舒伯特故居

我彷彿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清晨。

⑶指導朗讀。

㈢情感昇華

⒈整體回顧,深入體會維也納森林的魅力。

⒉指導朗讀最後一節

⒊完成練習:

維也納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著迷人的魅力:

四、拓展

⒈領會以人文景觀為主的遊記的特點。

⒉進行寫作遷移。

板書:

穿越維也納森林

優美的景色

永恆的魅力

動人的故事

教學設計方案12

【教學內容】

《梅花魂》源於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本單元的專題是“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鄉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學習本組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用心體會,積累書中美好的語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縷縷、幽芳、漂泊、唯獨、頓時、稀罕、離別、大抵、精神、品格、靈魂、骨氣、民族、氣節、磨難、欺凌、境遇、畢竟、梳理、衰老、珍藏、華僑、能書善畫、風欺雪壓、頂天立地、低頭折節、淚眼蒙朧”等詞語。讀讀記記“頗負盛名、玷汙、秉性、涼颼颼、眷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並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課前準備】

1、查閱遠端教育資源,製作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件;查詢有關梅花的資料,瞭解梅花的特點。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學唱《我的中國心》。3、音樂《紅梅贊》《我的中國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匯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檢視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檢視

2、音樂《紅梅贊》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

3、師:賞美麗的紅梅,聽優美的歌曲,我們眼前似乎綻放著“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的梅花”。誰能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梅花的句子嗎?

(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快速瀏覽課文)

4、交流。

生1:“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的梅花??”

生2:“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汙得的嗎?”

生3:“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5、師:同學們讀書真用心,找得也非常準確。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梅花魂》(板書課題 6、梅花魂)。同學們,你們對《梅花魂》的“魂”是怎樣理解的?

6、學生自由交流;歸納: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師:是啊,梅花只不過是一種植物,它何來之魂?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課文,解答我們心中的疑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畫記號(生字新詞、最感興趣的句子)

2、學習新詞,掃清障礙。(課件出示新詞)

讀準字音:分fè外、抹mā淨、低頭折zhé節

重點理解:頗負盛名、不甚在意、頂天立地、(不)低頭折節

3、再讀課文,合作學習

思·議:想一想課文通過哪幾件事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4、各學習小組推選代表發言交流。

5、指導、訂正。

課文圍繞梅花,共寫了五件事: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還常流淚。②外祖父對墨梅圖分外愛惜,“我”不小心弄髒,他竟大發脾氣。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了。④外祖父將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了“我”。⑤分別那天,外祖父又把繡著梅花的手絹送給“我”。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師:同學們,課文在寫這五件事時候,幾次寫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幾次?外祖父為什麼而哭?

生1:課文共三次寫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別在第2節、第11節、第15節。

2、師:你找得非常準確,說明你讀書是多麼的細心呀!誰能讀一讀描寫“三哭”的句子?

生2: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生4:“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詩、宋詞時。體會外祖父的思鄉情

①師:同學們,從課文中我們不難看到,對外公的記憶,都是作者在幼年時期的記憶了。從課文的插圖中我們不難看,當時她只是一個四五歲的孩子,雖然她記住了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於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產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麼小小年紀的“我”有哪些疑問呢?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詩宋時,為什麼會落淚。

師:同學們,你們能說說這是為什麼嗎?

生:老師,我從課外閱讀資料中瞭解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山中送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出自北宋詩人秦觀的詞《浣溪沙》。這三首表達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或依依惜別情。

生:老師,我認為,當時身居異國的外祖父的情況就與身居異鄉的王維差不多。身居它鄉的王維在九月九日重陽節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而身居異國的外祖父,他永遠都回不了祖國,更見不到家鄉的親人,讀詩詞,正好勾起了他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淚了。

師:同學們體會得是多麼深刻!是呀,詩句是不濃濃的鄉思,讀詩的外祖父何嘗不是這樣!

④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檢視

⑤師:從課文的第二自然中我們不難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藹可親——

“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可是,當我在一幅墨梅圖上留了個髒手印時,外祖父為什麼要“訓斥我媽”呢?

生: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外祖父對那一幅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當“我”弄髒了墨梅圖時,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汙跡,又用細綢絲慢慢抹淨。可見他對墨梅圖是多麼的喜愛。

生:老師,我認為外祖父不僅僅是對墨梅的愛惜,更是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因為梅花是祖國最有名的花,她與祖國緊緊聯絡在一起。所以他愛墨梅圖,愛梅花,就是對祖國無限的愛。

生??

師:同學說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華民族的魂,也是每一個有氣節的中國人的魂!從對梅花的喜愛中,我們看到的是外祖父不變的中國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國時。體會外祖父無法回家的傷感。

1、對話朗讀4—13自然段。

2、品讀第二次哭的情感。

師:同學們,外祖父當得知可以回國,也他自己卻不能回去時,卻在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聲地哭了起來,你們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時,其中有這樣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歸”和“愁”真切反應了外祖父的思鄉之情、迴歸之情。而當有機會回到故鄉的時候,他卻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這一哭,哭出的是他內的無限感傷!

生:這一哭,體現的是他對故鄉、對祖國的無限深情!

師:這一哭,所表現的是這位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無限愛。

3、重點朗讀第13自然段,體會外祖父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①畫出重點詞語。

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愈??愈??相當於“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②點撥歸納。“梅花魂”是指: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頂天立地,不低頭折節。(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說的話。“他們”是指誰?為什麼把“他們”比作梅花?你知道中華民族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文天祥、岳飛、劉胡蘭、江姐、錢學森、小英雄雨來、??)

三哭,送“我們”上船時。深入體會外祖父的思鄉情愛國情。

交流:①在什麼情況下,外公第三掉淚?你是從哪個詞感受到外公哭了?(淚眼蒙朧)

②外祖父把珍愛梅花圖送給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鄉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這一舉動的?

四、賞讀課文,昇華情感。

1、品味外祖父兩次送“我”梅花的意義。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絲綢包的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圖。

第二次在船上遞給“我”一色雪白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

2、指名有感情地示範性朗讀第13自然段;全班齊讀第13節。

3、男女生輪讀首尾兩自然,體會這兩節的聯絡及這樣的好處。

五、拓展延伸,積累知識

1、朗讀《故鄉》(“閱讀連結”)《斗笠》(選學課文2)

2、齊唱《我的中國心》

3、課後積累三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中送別》《浣溪沙》

4、課件播放音樂《我的中國心》。

板書設計:

6、梅花魂(陳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豔、縷縷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風欺雪壓 最有靈魂

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外祖父

分外愛惜墨梅圖 頂天立地

送我墨梅圖不低頭折節

送我梅花手絹

(眷念祖國的心)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應)

教學設計方案13

1、教材簡說

幾乎人人都見過橋,也走過橋。我們平時見到的橋都是架在江河湖海之上的,但是蘭蘭跟爺爺一起卻看到了兩座不一樣的橋-----潛水橋和塑料橋。整篇課文篇幅較長,共有十個自然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介紹的是蘭蘭和爺爺過潛水橋,第五至第九自然段介紹的是蘭蘭和爺爺過塑料橋,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是“爺爺真是一位會變魔術的橋樑專家。”

這是一篇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常識性課文,這篇科幻故事向我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同時也讓我們瞭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好好學習,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將來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峰,造福於人類。

2、教學建議

(1)、識字寫字

①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生字的願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識字教學環節中應發揮學生學習生字的主動性,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安排重、難點。在學習生字中,由於學生識字量不同,重難點也不一樣,所以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憶。

教師在學生學習生字時應提醒學生注意,“程、磚”是翹舌音,“樑、磚、架、劃、巧”是三拼音,“薄”是個多音字,在本課中讀“báo”。

在認識字型時,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課本生字建立聯絡,做到既學習生字,又複習鞏固學過的漢字。如,“轉—磚”、“彩—採”、“等—特”、“被—波”。“特”還可以說成是一頭小牛躲在寺廟的邊上,“磚”是用石頭做的所以有個石字旁等等。教師應儘可能提供學生展示的舞臺,讓學生來當小老師。因為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有很多時候他想到的記憶生字的方法是我不一定能想到的,而且學生年紀相仿,記憶生字的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共性,學生自己講的學習方法往往容易被其他學生所接受。

②生字要不斷地反覆在不同的地方出現,讓學生多多接觸生字,才能提高學生識字的效果。學生能在詞語中認識生字了,可是在句子中是否認識呢?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自己讀課文時有困難的句子,由於每個學生識字情況不同,難讀的句子也不同,讓學生讀自己通過努力讀好的句子,既可以有重點地讀好句子,同時生字也得到再次鞏固,還能使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收穫,學習的積極性得到鼓勵。

同時,我還將每一課的生字貼在黑板的一個角上,上一課就貼一課,那麼學生就會在鞏固自己忘記的漢字時,看一眼黑板,或者在平時看黑板時不自覺地看到我貼在黑板上的字,對學生起到一個加深印象的作用。

③通過遊戲的方法鞏固生字。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指出:“遊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遊戲是兒童的快樂天堂,每個兒童的骨子裡都有快樂的因子。學生在遊戲中是最純真的,學生也喜歡遊戲。如,帶生字寶寶回家,學生讀完“特別”後就將生字“特”送回家,或者是跟它做了好朋友,把這個生字卡帶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可是生字有限,不可能所以的同學都能帶生字寶寶回家,怎麼辦?這時再採用另一種遊戲方法“將生字寶寶喊回來”,老師說:“薄薄薄,在哪裡?”有這張生字卡的同學馬上跑上來,邊跑邊說:“薄薄薄,在這裡,大家一起跟我念,薄薄薄。”通過遊戲學生興趣高了,同時也鞏固了生字的認識。

④本課要寫的6個生字以上下結構為主,教師在寫字教學時可結合前面學國的油瓜上下結構的字的書寫要求進行指導。“坐”字不易寫好,指導時要注意三點:A、兩個“人”要寫小,注意變捺為點;B、豎要寫長,寫在田字格的豎中線上;C、下橫要寫長,以托住整個字。在指導“坐”字的基礎上,再指導“座”字的書寫,強調把“坐”字寫地再小一點、偏右一點。

(2)、朗讀感悟

整篇課文篇幅較長,在教學中應進行相應的取捨,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圍繞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幾個部分。

①從課題入手質疑,將問題集中在:蘭蘭跟著爺爺過了幾種橋?初讀課文提煉資訊:潛水橋、塑料橋。

學生在讀書回答問題時,有些同學可能說不準確,如,說“潛水橋”時,可能會有同學說是“架在水裡的橋”或者說是“玻璃橋”,遇到這些情況時,應該先肯定學生的回答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然後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這兩種橋的句子讀一讀,找出正確答案。例如,學生說是架在水裡的橋時,老師可以這樣引導:

A、你是從課文中的哪裡找到這個答案的?(第二段中的最後一句)

B、你真聰明,一下子就找到了這座橋建在哪裡。但是,你卻只講出了這座橋的位置,可你還沒告訴我們這座橋的名字呢!請你再讀讀課文,看看爺爺是怎麼樣告訴蘭蘭的,好嗎?

②相比較之下,你更喜歡哪座橋?為什麼?

課本在介紹這兩種橋的特點時已經十分明顯,潛水橋的特點是架在水底(潛水)、結實、透明;塑料橋的特點是輕巧、攜帶方便。課文中的插圖也很好地展現了潛水橋和塑料橋的這些特點,學生通過讀句子、看插圖,能很好地掌握潛水橋和塑料橋的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你更喜歡哪座橋?”學生會積極地告訴大家他喜歡的是什麼橋,這時老師及時問一句“為什麼呀?我看另一座橋也很好嘛!”這時,學生就會告訴大家他更喜歡那座橋的原因,同時也講出了橋的特點。如,學生說:“我更喜歡塑料橋。因為它輕巧、帶起來很方便。”或者有學生說:“我更喜歡潛水橋。因為它是在水底的,它是透明的,可以讓我看到水裡的世界,我也不會害怕掉進水裡(結實)。”

③未來的“橋”可能是怎麼樣的?

學了課文中蘭蘭過的橋,我們想一想為什麼課文會說“爺爺真是一位會變魔術的橋樑專家”?爺爺真的會變魔術嗎?通過學生討論,讓學生知道那是因為科技的力量,科技使橋可以架在水底,可以讓我們將橋隨身攜帶,由此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這時,教師可以乘熱打鐵創設一個情境,如果你也是一位橋樑專家,你會怎麼樣去設計未來的橋?啟發學

生髮揮想象,並將設計的橋畫下來,在全班進行討論。

教學設計方案14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習重點】

品味精妙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學習難點】

品味精妙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自主預習案】

1、文章裡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詞吧,通過努力,你能掌握嗎?趕快動筆吧,親愛的孩子!

水zǎo( ) chéng( )清 寬chǎng ( ) 水藻( )

狹窄 ( ) 寬敞 ( ) 貯蓄( ) 澄清( ) 濟南( ) 鑲上 ( ) 髻 ( ) 看護婦( )

2、解釋下列詞語

響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選出下面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項嗎?( )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

B、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C、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

D、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

4、《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話劇________________。

【課內探究案】

一.創設情境,激情投入,明確目標。

同學們,一提起冬天,我們腦子裡浮現的恰是北風怒號、白雪皚皚、萬木蕭條的畫面。但濟南的冬天卻是與眾不同的,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更是別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別樣的美感。那麼濟南的冬天到底有什麼特別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樣來表現這種美的呢?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追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濟南冬天特有的溫馨吧。(板書課題)

※朗讀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檢查預習效果。

二、學案引導,自主探究,指向目標。

(一)聽讀課文,感受濟南美景

請大家藉著美妙的音樂,循著課文的範讀錄音,馳騁你豐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濟南冬天的美。 想想,濟南的冬天給你的總體印象如何?你能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出來嗎? 溫晴、慈善

(二)美讀課文,欣賞冬天美景

1.瀏覽課文,想想作者描繪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來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呢?這些景物又各有什麼特點?你能用以“濟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為開頭說一段話嗎?

比如:濟南冬天美,美在溫晴的天氣,沒有呼呼的風聲,沒有濃重慘淡的灰霧,沒有毒辣辣的烈日,是響晴的寶地。

(學生自主探究)

濟南冬天美,美在陽光朗照下的小山溫情可愛,像個小搖籃;美在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 遠山素淡雅緻,像幅小水墨畫。

濟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嬌豔的雪色、嬌美的雪態,翠鬆白雪相映生色,藍天白雪相映生輝,白雪黃草,相映成趣。它嬌美、秀氣,情態可掬。

濟南冬天美,美在小雪點染後的山色,樹尖上頂著白雪,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白 雪黃草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給山們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陽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濟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綠的水,它冒著點兒熱氣,水藻更

與碧藍的晴交相輝映,像塊藍水晶,蘊蓄蓬勃生機,洋溢無限溫情。

濟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態,它“在天底下晒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多麼美妙的理想境界!

三、聚集主題,合作探究,初達目標。

(三)悟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古人曰: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是為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服務的。那麼作者把濟南冬天的山水寫得如此之美,是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呢?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並有感情地朗讀

作者在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時,處處流露出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直接抒發感情)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創造意境,流露深情) “樹尖上頂著一?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

教學設計方案15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課教學要以朗讀為主,在讀中成誦,在讀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目標:

1、認識共、同等八個生字,會寫土、雲、大、禾四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3、在學習中體會到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

重點:

是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

是體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及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談話,匯入新課

1、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有什麼。

2、指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邊看邊想:白雲和藍天,禾苗和土地,小鳥和樹林,魚兒和大海之間有什麼聯絡?我們和地球有什麼聯絡?

二、揭示課題

三、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藉助拼音,自由拼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2、小組內互讀,把讀錯的字找出來,互相糾正。

3、檢查認讀帶生字的詞語。

(1)願當小老師的學生帶領大家認讀自己會讀的生字詞。

(2)開火車讀生字詞。

(3)去掉拼音,認讀生字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再評出讀得好和有進步的同學。

自由朗讀,讀後想想從課文裡知道了什麼,有什麼問題想向大家請教。

3、小組互相交流,討論你要請教的問題。

4、再現插圖,想想:

(1)藍天是誰的家?土地是誰的家?

樹林是誰的家?大海是誰的家?

(2)它們愛自己的家嗎?為什麼?

5、為什麼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我們共同的家?

四、練習背誦,積累詞語

1、聽課文錄音,跟隨課文錄音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看誰背得好。(不丟字、不添字、背誦流利.)

3、會背誦了,就把課後題中的小鳥塗上顏色。

五、練習,拓展思維

1、小黑板出示課後練習第二題,讓學生讀讀,想想,再填空。

2、小組交流,檢查訂正。

3、你還知道有什麼是誰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莊稼的家)

六、指導書寫

指導寫雲字時,要告訴學生:雲字的第三筆是撇折,這是新學習的筆畫。

七、擴詞,積累運用

土:泥土土地沙土土壤

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

雲:白雲烏雲雲霧雲海

(2)認讀詞語花籃裡的詞。

(3)你從這課裡還學會了哪些新詞?填在花籃裡。

(4)選擇你喜歡的一兩個詞語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