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彙編[7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彙編[7篇]

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1

為了瞭解學生們的家庭狀況,作為教育系統的我們校園也開展了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這兩天我和搭班的的老師一齊走訪了我們班的12名學生。這十二名學生主要包括學困生,貧困生,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孩子。

第一個去的是我們班毛A家,費勁周折才找到了他家。有一個很小的院子,一進房子,狹小,昏暗,幾乎沒有什麼傢俱,我們只能坐床上。(即使這樣的地方,也是租來的)家長很是誠惶誠恐,我趕緊說明了來意,並親切的摸著毛小云的頭,馮老師也關切的詢問家庭狀況,孩子在家裡的狀況,並告訴他們校園的.辦學方針,努力方向,對校園和老師有什麼推薦和意見,家長逐漸的放鬆了,開始和我們自然的交流起來。家裡三個孩子,父母都在打零工,冬天了,零工也不好找,就都在家裡歇著。一張陳舊的茶几上擺放著孩子的寒假作業,身旁放著一個還放著饅頭的盤子,一看就明白茶几即是書桌,又是飯桌。此時,我的心頭湧入千般感受,總是責備他作業那麼不整潔,但卻沒有想到他就是在這個昏暗的房間裡,積極的寫著每一個字,努力的學習,愧疚的我不由得憐愛的把孩子擁入我的懷中……

B家住的比較遠,害怕家長不在,我提前打電話和家長聯絡了。因為不認識路,家長便就出來迎接我們。邊走邊聊,在寒風中走了許久才到他家。沒想到這個孩子每一天要走這麼遠的路去上學(步行四十多分鐘),真是辛苦阿!每次他遲到我就批評他,他總是低著頭一聲不吭,從沒有給我辯白過,真是慚愧阿!當坐到他簡陋的家的時候,我表達出這個孩子上學很辛苦,沒有想到,家長卻說,這沒有什麼,像他們這樣從內地很貧困地區來新疆的打工者,能上上學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明白他們因為在內地的偏遠山區,別說上學了,就是吃飽肚子都是問題呢!他們雖然很年輕,B的媽媽今年才26歲,但是一天學也沒有上,他的收穫是給B又生了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嚴重超生阿!越是窮,越要生!)此刻雖然比起其他同學家裡的條件差些,但是孩子能上學就是家長的欣慰了。

走訪的貧困家庭,父母都是內地來疆打工者,沒有固定收入。很年輕,但是因為貧窮都沒有上過學,每個家庭至少有兩個孩子。居住條件差,學習環境差,父母每一天早出晚歸為生存奔波根本無暇關心孩子學習。透過走訪,瞭解了學生的狀況,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校園80%是外地來疆打工者,被外面的人稱為打工子弟校園,而在我們班,打工者就佔了70%。這些孩子和所有城市裡的孩子一樣,渴望知識,渴望成長。他們有著城市孩子所沒有的淳樸,吃苦耐勞,堅強的意志力,自理潛力強這些優秀的品質,但是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成習慣等方面卻不容易教育,因為父母忙碌和沒有文化,家庭教育缺失,學生的視野狹窄。作為語文老師和班主任老師,就應把工作做的更細緻一些,更要有耐心一些,關鍵還是要有一顆愛心。父母忙於生計,孩子的愛的缺失,那麼作為老師就就應多給這些孩子愛心。我想,即使是父母沒有文化,即使家境貧寒,只要校園能給一個寬鬆的充滿愛的環境,這些孩子一樣都會很優秀的!

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2

又是一個九月,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又一批小苗苗。既是校園的要求,也是為了配合教育局“千校萬師家訪日”的活動,更是瞭解新班級的需要,我在8月27日至8月30日這段時間裡走訪了我班幾乎所有孩子的家。雖然每年都有家訪活動,但是今年的感覺似乎更不一樣。這不僅僅僅是因為接手一個全新班級的新鮮感,更多的是我在家訪活動中有了一種對建設和諧家校關係的領悟。

家訪的目的在於與家長交流狀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資料和方法。孩子從呱呱墜地,就降臨到了家庭這一特定的成長環境中。家庭是第一所校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潛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構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多年的經驗,讓我認識到,教育引導學生務必要與家長聯絡,雙方只有同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到達教育目的。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不僅僅僅如此近距離的接觸了每一位學生,而且也深深地體會到作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關心和重視,當然也瞭解到我們此刻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都為我思考如何建設一個和諧良好的班級群眾,乃至於促成一種家校通力合作,共同營造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氛圍帶給了原始積累。此刻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此刻學生的家庭狀況差異十分大,不同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影響十分深。

雖然這些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一般都能夠,家庭組織和關係也比較健全,但還是有很多讓人擔心的地方。比如我班的沈萍同學,父母雙方都是不識字的。他父母原本有一個兒子,已經上大學了,但是不幸出車禍死亡,於是他們就又領養了沈萍。家裡面還有一個奶奶,父母年紀又都比較大了(四十多歲),所以都比較寵愛她。這樣的環境對她的成長顯然是有影響的。還有姚書蕾同學和王孝文、王孝伍兩兄弟,家裡都分別還有姐姐,年齡相差也不大,父母又都是外來務工人員,造成整個家庭的貧困。同樣的,還有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比如顧家豪同學的媽媽在杭州開衣服店,而父親又常年出差,他長期和爺爺生活造成了性格上的偏差,比較“野”。應對這樣的特殊狀況,我們老師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

二、老師和家長的坦誠溝通,互相信任和協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關鍵。

平時我與學生的交談中,明白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天忙於工作,極少照看、督促孩子的學習,關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做起教育工作來也相當的簡單、隨便甚至粗暴。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職責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取家長,我們只能選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當然在與家長聊的過程中,也瞭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異常表現,(與校園表現截然相反的)得到了這些資訊,使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能對症下藥。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我們應當更加全面地認識這個問題,好好地與家長溝通孩子在校園的表現,更要取得家長的支援,因為僅僅依靠校園的教育是不完整是不能夠的。

三、我們要更多地關心那些特殊的孩子。

班級裡的孩子是各不相同的,總存在一些“弱勢群體”,對他們,我們要及時、深入地從家長那獲取資訊,給予更多的溫暖和幫忙。我班的楚強同學,先天性患有嚴重的散光、弱視,長期治療還沒有完全康復,家中母親又是沒有工作,小孩子性格十分內向。瞭解了狀況後,我及時調整了楚強同學的座位,在平時也更多地關注他,期望讓他能感受到更多的關愛。

良好的家校關係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環,而家庭和校園的這種聯絡主要的就是透過家訪、家長會這樣的形式來實現。我們要重視家訪工作,透過這個平臺著力去構建真正“和諧”的教育藍圖。

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3

“這個學生有什麼特點?”

“成績怎樣,有沒有需要給家長強調什麼的?”

這一段對話出自我校”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教師們都在熱烈的對所訪學生進行了解和記錄。

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森說過:“幫助兒童的最佳途徑是幫助父母。”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只顧埋頭耕耘三尺講臺,兩耳不聞窗外事,要多到學生中去,多到學生家去和家長聯絡溝通,把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以及思想同學生家長做個交流,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快樂,對於教學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系效果。這也是我校進行此項活動的目的,事實證明,效果是舉足輕重的,我校會考連創佳績。靜聽花開的聲音

此次家訪,通過深入到學生家中,和家長接觸,攀談,和學生親密接觸,讓我感受頗多,激起了我很多想法,也對一些現象印象深刻。

情境一:

“我是中學的老師,過來家訪一下”。“請進,請進,趕緊到家裡來做,老師這麼忙,還到家裡來,真是謝謝你們,我們的孩子表現怎樣?老師喝水。”家長的客套,我能感受到家長們對家訪活動的熱情。他們不僅是在客套,更多的是在傳遞一份信任,一份尊重。這一刻,我忽然覺得身為蘆草溝中心學校的.老師多麼幸福,一股暖流觸動著我的心靈。我想,家長與我們老師之間的信任之花已慢慢綻放。

情境二:

敲門,開門是的是一位父親,樸素而熱情,這個家庭房屋很一般,但葡萄架錯落有致,一派涼意,父母親感情甚好,孩子也評學兼優,只是稍顯羞澀,在這個家庭我感受到了和諧,聞到了幸福的味道。

情境三:

剛到村頭便看到一個學生,帶我們到了他的家中,剛進家門,就聽到嘩啦啦的搓麻將聲,問道孩子在哪兒寫作業時,他指了指套間裡面的房子,孩子笑著,我卻感到無法抑制得落寞,我不知在這樣的環境,孩子的天真還能保留多久,我的微薄之力也許根本沒有辦法改變什麼,但是我真心希望家長能重視起來,能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

此刻,我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希望家長能夠重視我們的談話,讓希望之花早日開放。

記得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起著教育作用,人、事、物、現象,但是,首先起教育作用最大的是人,其中又以雙親和教師居首位。”我始終認為家訪是一種很好的聯絡方法,是維繫教師、家長、學生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樑,在學校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訪中,我們帶給家長的是我們教育的誠意和科學教育孩子的方法及對他們孩子的關愛,我想將也會給我們教育帶來更多的是理解、配合和支援,那麼教育這朵奇葩一定能結出碩果。

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4

一、進一步獲得了許多第一手的學情資料。通過到學生家裡,直接瞭解了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習環境,通過與學生、與家長交流,進一步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在家的表現和學習習慣,瞭解到家長的期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並做好詳細的記錄,為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家長老師彼此進一步瞭解,增強了互信。通過向學生家長講述我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成果等情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使家長既增強了信心,又增強了責任意識;既提高了對學校老師的信任度,又使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更積極地和學校攜手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三、對學生的認識更加全面立體。瞭解了很多在學校看不出來的東西,認識了更具個性、更真實的學生。比如我班的張某、朱某等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裡卻很活潑;而有些正好相反,如姚某、郭某等。有些有個性的學生,如潘某、劉某等,本來覺得很難深入內心,但走進他們的家庭後,知道了他們的一些生活經歷,便覺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心理,對他們進行更切實有效地教育和指導。

四、感受到了家長對學校老師的熱情和支援。現在的高三學生家長年齡都在四十五歲左右,受教育的程度較高,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對學校開展的.家訪活動非常理解和支援,對老師的到來非常歡迎,熱情相待,老師們很受鼓舞。

五、對學生的寒假學習進行了有力地督促。放寒假前,通知了被家訪的學生,對學生的寒假學習進行動員、指導。前去家訪的老師針對學生寒假學習的內容提前進行備課,通過家訪,學生的疑問得到了及時解決;學生一方面受到鞭策,另一方面,學習的幹勁得到了鼓舞。

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5

教育工作,不是老師一個人的力量能夠獨立應對、獨立完成、獨立解決的。

這次“課外訪萬家”活動,如同一場久旱逢甘霖的及時雨,播撒在家校兩地。在校園的大力支援下,在家長的積極響應下,我邁進了這群與我朝夕相處的孩子們的家,進一步地走進了他們的心靈。

一、傾情家訪:強烈的願望呼喚我

雖然與學生接觸有近兩年的時間,但對學生的家庭還不夠熟悉,為了更好地瞭解他們,家訪就顯得尤為重要。想到那裡,一種力量、一份職責、一股動力,瀰漫在我的周圍,心中有個強烈的願望在呼喚我——傾情家訪!

教師作為職業人,工作量很大,教學任務繁重;作為社會人,又有許多家務瑣事,將兩者安排妥當已經不容易,還要在休息時間去完成家訪工作的確是對我們教師的一項考驗。在加上學生家長大多白天空上班,晚上才回家,太早太晚去家訪都不太適宜,這樣我就將家訪最佳時間定在雙休日或者是下班後5:30—8:00。但我是“沙市一中人”,是戰鬥在教育第一線的忠實的實踐者,也是愛心的傳播者。“沙市一中人”開展“課外訪萬家”,我得大膽開步! 在家訪前我做了超多的準備工作,其中最有效果的是我佈置學生完成的《家庭專案作業》。在那裡與大家分享。在這份《家庭專案作業》中,有以下六個方面資料:

1、請你畫出由校園出發到你家的最新最近最清晰的地圖。並寫出簡潔的“家庭地圖線路說明”,要有小創意。

2、對自己在沙市一中近兩年的學習做一個自我解剖。

3、你的困惑是什麼?

4、家庭對你的學習,生活,成長,請做一個評價。

5、你想對你的爸爸媽媽說什麼?

6、老師到你家去家訪,你有何感想?這樣,我根據這份第一手原始的資料,選出最急需家訪最可能取得效果的學生作為家訪物件。在校園的支援下,家長的期盼中踏上了我的家訪之路。

二、真情家訪:心靈的碰撞感動我

案例1:生他,養他,更要教育他

張同學,17歲的陽光男孩。

該生的家長沒有固定的職業,兩口子在三板橋開了一個門面,所以我把家訪地點定在他們的門店裡。門面裡擺滿了大米和油,我走近的時候,張同學的爸爸正一邊抽著煙,一邊在隔壁的門面看別人鬥地主,見我過來,張爸連忙跑回門面,我們的家訪便正式開始了。

“張同學此刻的學習狀況,你們明白嗎?”

“我們兩口子都沒有多少文化,每次考完之後都是罵幾句便完事了,他媽媽也只會嘮叨,沒有什麼有效的對策,久而久之,我們也沒有信心了。”

“孩子平時跟誰多一點?”

“因為我們兩口子做生意沒有多少空餘時間,所以孩子一般在奶奶家,奶奶生怕唯一的孫子累著,對他的學習基本沒什麼要求,有時還幫他向我們隱瞞狀況。”

“張同學上課不夠專心,無精打采;這段時間課外基本上是在網咖裡度過,匆匆忙忙的.上學,經常遲到,作業也不做,你們明白嗎?”

“這個毛病從國中開始就有,國中班主任以前還因此停過他一個星期的課,但因為癮太大,難得改掉。”

“網咖裡不安全,……”

談話還在繼續,我的情緒卻越來越沉重。看到他們略顯滄桑和無奈的眼神,我明白,要轉化好這個學生,主要努力還得靠我,但也要他們積極配合呀。

從他們的店裡出來,我陷入了沉思,我在心裡不斷地問自己:一個問題學生的構成,究竟是什麼在起著關鍵的作用? 張同學的家庭教育存在問題。首先是家長對待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基本上只能以責罵代替教育或者乾脆聽之任之,而且應對孩子的現狀,張爸張媽的態度不夠積極,抱怨和無奈多了一點,探索和嘗試少了一點。而張同學的奶奶對於孫子無原則的愛,恰恰給我們的教育增設了一道無形的坎。

張同學的校園教育同樣存在問題。國中時代的他,上網成癮,班主任老師採用的方式是停課一週,而不是深度挖掘上網成癮的原因,處理簡單。而我,作為張同學的現任班主任,批評比較多,幫忙比較少。張同學出現的種種問題,究其根源,是因為他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從學習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悅,作為老師,我就應多理解他,多幫忙他,幫忙他培養學習興趣,幫忙他答疑解惑,從而讓他收穫到進步的喜悅。最為關鍵的是,我就應對他的轉化充滿信心,而不是在一種或兩種方法嘗試無效之後便失去耐心,或許,第三種方法便是有效的方法了。我覺得自己就應立刻做點什麼,否則,我辜負的不僅僅僅僅是一個花季男孩,同時還有男孩身後那些或清澈或混濁的期盼的目光。

案例2:孤獨的孩子,殘缺的家

張同學,17歲的花季少女,卻是全班最不受歡迎的同學。

自私孤立是同學們對她的評價,她不願意跟同學們交往,同學們跟她打交道,也總會被她誤解為惡意的攻擊,古怪的脾氣透射出嚴重的心理問題。她剛進入班級時,十分自閉,甚至有自殘的行為。這兩年,在對她的教育上我花了超多的精力,看到了務必的進步,但應對高三的學習壓力,她的心理上又出現了反覆。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後,11月7日下午4點,我隨同方倩老師,學工處領導魏繼主任、熊浩主任前往她的家。

她的家在沙隆達廣場附近,我們到的時候她的奶奶早已在廣場等,廣場上的風很大,奶奶迎著風大步向我們走來,那股熱情真讓我們感動。我們走進小巷,拐了三個彎,走到一棟90年代的舊房子前,又隨著奶奶爬上7樓,才走進一個四十平方的小房子裡。這一路上,奶奶向我們介紹,張同學的父母離異,父親是沉默寡言,沒有多少文化的工人,母親在外地打工。她就一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奶奶78歲,爺爺也已經80歲了,祖孫三人就一向住在這個四十平米的一個房子裡。奶奶一邊爬著7樓,一邊跟我們講述著,言談中透露著無奈和驕傲,她為能撫養這個孫女感到驕傲,又為沒能更好地教育這個孫女感到無奈。看著奶奶的身影,我們的心有些沉重。

經過一番交談,我發此刻張同學奶奶的眼中,張同學是一個乖巧懂事可憐的好孩子,雖然她成績不太理想,但這都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張同學是受害者,張同學的父母、同學都傷害著她。從這些話語中,我們讀到最典型的爺爺奶奶心態,自己家的小孩是最好的,是沒有錯的,即使看起來有錯,也務必是別人讓她犯錯,爺爺奶奶是她的最可_的保護者。這本身沒有錯,當爺爺奶奶的愛也無法幫她抵住現實的殘酷時,她就失去了對環境理性的決定,走向孤獨自閉。

我們為爺爺奶奶的付出而感動,但在對他們給予肯定的同時,也毫不客氣地指出了就應注意的問題,兩位老人也欣然理解。同時,我們還提醒兩位老人將孩子的健康成長放在第一位,不要給她太大的學習壓力。奶奶在整個交談的過程中都很激動,一再表示就應多跟老師交流。我們臨走時,爺爺奶奶竟然要送我們下7樓,在我們的堅持下才作罷。他們站在樓梯口目送我們離開,我感到這束目光中承載的沉甸甸的期盼。在他們對我說了那麼多感謝的言辭後,我想說,謝謝他們,謝謝他們的信任和支援。每一個家長都是把他們生命一部分交託到我們手中,我們有什麼理由辜負?

三、幸福家訪:滿滿的收穫提升我

家訪後,我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一股從未有過的巨大的職責感和使命感澎湃而至。話語間情感的流露,交談中思緒的碰撞,那方心靈棲居地,那份真實的觸動,對教育擔當的本真思考在反思與行動中構成。校園領導的支援和指導,校園同行的交流和學習,學生家長的信任和期盼,讓我在這次家訪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升。

在家訪中聽其言,看其家,辨其神與貌,問其因與果,明其心聲,多讚揚,多宣傳教育大勢,笑駁其謬理,和風細雨,娓娓道來。把孩子的優點一一放大,給家長定心丸,激起家長孩子期望之火,同時用孩子的優點來照家長的不足,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感化教育。這是我的家訪方法。家訪需要反覆抓、抓反覆,需要先變化家長,後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自信、期望和熱情,這是我對家訪的認識。家訪不是一個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要善於溝通校園、社會、家庭的有效資訊,只有善於整合多方面的優勢力量,才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這是我在家訪活動中的收穫。

幾個月前,在全省的“課外訪萬家”活動剛剛開始時,我給自己鼓勁,喊出“百分百家訪”的口號。如今,我的家訪經歷告訴我,我會將家訪發展成我的教育教學的常態,去收穫更多的幸福。

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6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為聯絡家庭與校園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家訪,說到底是校園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樑。透過家訪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狀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校園卻繼續享受校園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推薦,不僅僅僅取得了家長對校園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援,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透過家訪我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到達的效果。應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裡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所以這登門家訪的傳統不能去。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樑”。老寫的“親”字,也說明一個道理:人要常見面才會親。所以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麼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心應手。

對於家訪的物件是後進生,我覺得“後進生”因為一些不突出的`優點而受到老師的稱讚時會很高興,老師能夠和家長一齊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為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所以在家訪時我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簡單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每次家訪都會讓我受益匪淺,和學生家長相互瞭解狀況,交流各方面的資訊,溝通感情,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校園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狀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並且同學生家長共同研究,在教育學生的資料和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校園的教育同盟。那麼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校園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狀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透過家訪才能瞭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構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能夠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絡,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到達“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教師家訪工作心得體會7

家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成功的家訪能使家長更加佩服老師,使學生更加親近老師、信任老師,從而激發積極向上的決心;然而,失敗的家訪也會使家長對老師產生不該有的誤解,會使學生對老師敬而遠之,給老師增添新的煩惱。因此,家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就失去了家訪的好處,達不到家訪的目的。

家訪過程中務必注意些什麼呢?就以自己家訪中出現的問題談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首先,家訪前要明確家訪的.目的,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被家訪的學生要有很深的瞭解,不至於在家訪的過程中手足無措,使家長產生教師對自己的孩子關心太少,家訪只是形式而已的想法。另外還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談什麼,怎樣談,如何針對心態層次不同的家長進行交談。

其次,要尊重學生。個性是那些有多種缺點且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從愛心出發,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就應從表揚其優點開始,開啟家訪局面,使家長體會到嚴是愛、鬆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向家長彙報時要挖掘他們在校園的點滴的進步,不要當面告狀,不能把家訪當作告狀的機會,個性不能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數落學生,要告訴學生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學生。

再次,家訪中的語氣要親切,不要語調生硬。家訪中偶爾會遇到極個別素質較低的家長。他們嬌慣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對老師蠻不講理。教師去家訪,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針尖對鋒芒,發生口角,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談話要言簡意賅,話不投機就適時告辭。

最後,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處處為人師表,家訪過程中,老師的衣著、言談舉止都要體現一個老師的身份。有的家長出於感激之情,送些禮物給去家訪的教師,對此要婉言謝絕,不要理解家長饋贈的任何禮物;家訪時選取恰當的時間,切不可在飯時上門,並且不要在學生家中用餐。

總之,適時的家訪會融洽師生的感情,減輕班級工作的壓力,推薦每個老師能犧牲暑假的休息時間,對學生進行一次家訪,使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絡更加緊密,更有效地督促假期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