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通用

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通用1

一、區域活動中的材料投放

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通用

1、根據幼兒的年齡進行材料投放

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興趣愛好不同,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注意幼兒的年齡,只有投放與幼兒年齡相適應的材料,才能讓幼兒感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充滿學習的熱情。對於幼兒的年齡,可以根據大班、中班、小班進行劃分,對於不同的班投放不同的材料,大班的幼兒年齡大些,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比其他兩個班好,在投放材料時,就可以選擇較為複雜的材料,對於材料的選擇要慎重,比如可以投放一些球類玩具、積木等。

2、根據幼兒的能力進行材料投放

不同的幼兒在理解能力、觀察能力上都是有差別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不同層次幼兒的能力,對於投放的材料,要儘量讓每個層次的幼兒都能夠接受。教師要想對不同層次的幼兒進行了解,就要認真觀察幼兒的動作,試著去揣測幼兒的活動意圖和思維方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把握區分不同層次的幼兒,合理進行材料的投放,讓活動區域和材料的安排更適合幼兒的水平。

二、區域活動中對幼兒的觀察

1、觀察幼兒對材料的反應

幼兒對於投放的材料是否感興趣是教師觀察的重點,因為這關係到幼兒能力的培養與學習。因此,對於新投入的材料,教師都要進行仔細的觀察,觀察幼兒對其感興趣的程度以及材料是如何引發幼兒興趣的。如果幼兒對於投放的材料不理不睬,教師就要適當地更換材料,如果幼兒對於投放的材料不停地把玩、觀察,則證明是適宜的材料。教師要從材料出發進行觀察,瞭解幼兒的一舉一動。

2、觀察幼兒的活動

教師要想了解幼兒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那麼,觀察是最有效的方法。對於某個幼兒的觀察,教師可以結合全體幼兒進行。教師可以將某個幼兒置於班級之中,看該幼兒對其他幼兒的反應,觀察其和其他幼兒的相處、情緒表達等情況,由此,就可以知道該幼兒的性格特點。另外,也可以將某一個幼兒置於特定的環境之中,看其有何反應,這樣的觀察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有利於教師根據孩子的性格制定有利於孩子發展的策略。

三、根據幼兒行為,適當進行指導

對於幼兒來說,由於理解能力、觀察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限制,對於自己已經學會的生活技能和未掌握的生活技能並不能很好地區別,幼兒只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較為簡單的活動,這時,教師就要根據幼兒的行為進行適當引導,幫助幼兒理解,讓幼兒可以根據教師的引導完成特定的活動。只有這樣,不斷引發幼兒思考,才能較好地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另外,教師在指導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語氣,要讓幼兒理解與接受,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指導語的藝術性,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與幼兒進行交流,只有這樣的語言,才能引發幼兒的思考,起到啟發和引導的作用。

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參與幼兒的活動,在活動中指導幼兒,為幼兒演示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幼兒進行各種探索活動,教師要以“參與者”的身份幫助幼兒,成為幼兒的夥伴,這樣一來,教師更容易發現孩子的能力,更容易對某個問題進行指導。

我國越來越重視對於幼兒的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於幼兒的教育也越來越深入,本文就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策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我相信,在教師的努力下,該工作會做得更好。

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通用2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活動,幼兒通過自己操作投放的材料來感知和獲得知識的自主性活動。因而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比傳統的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中心的集體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援性指導是有別於集體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式指導的,也就是從活動的臺前到後臺,從一個引領者變成一個尊重幼兒意願的支持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教師要關注幼兒探索學習的整個過程,這樣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有利於正確指導和幫助不同層次的孩子。

一、注重投放材料的層次性

幼兒遊戲開展的好壞直接受區域遊戲材料的投放影響。所以教師在投放區域活動材料的時候,特別要注意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年齡特點以及最近發展區來投放。小班幼兒喜歡模仿,愛好是玩遊戲,經常對一個玩具愛不釋手,也會因為一個玩具和其他幼兒爭執不下。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發生,滿足幼兒積極探索動腦學習的慾望,在材料投放時我故意增加了材料投放的數量。在樂樂超市,我提供了多種玩具,在美工區提供多個幼兒喜歡的彩色泥巴及繪畫彩筆、彩色紙張、油畫棒等材料,避免幼兒之間發生矛盾。如:在科學區針對小兔子喜歡吃什麼,小貓喜歡吃什麼為目標,我投放了兩組材料,一組是蔬菜、蘿蔔;一組是魚。這樣幼兒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進行選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幼兒操作情況隨時進行不同的指導與幫助,使幼兒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要給幼兒創設不同的環境,帶領幼兒到不同的場合,給予充足的操作遊戲時間,教師還要善於瞭解幼兒在當前遊戲的需要,觀察幼兒特點,及時為幼兒提供各種適宜的玩具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發現和學習,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在玩中找到答案,鞏固經驗,從而解決問題,豐富幼兒相關生活經驗。教師要特別注意在投放材料時與幼兒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

二、注重在區域活動中的觀察物件及策略

在遊戲開始前,首先要進行觀察,觀察是基礎,也是幼兒遊戲的前提。

(一)觀察從材料出發

作為一種新材料的投放前期,最為關注的就是這一材料在與幼兒間的一個興趣是如何引發,尋找到幼兒與材料兩者之間的興趣碰撞點,觀察到材料能與幼兒良好互動,能讓大部分幼兒自我參與其中,這就是適宜的材料。

(二)觀察從幼兒出發

組織一項活動,教師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指導幼兒,瞭解幼兒的特點,對幼兒進行詳細的觀察。觀察是為了準確地瞭解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瞭解所有投放的材料是否是幼兒喜歡的,是不是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符合,是不是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不但要注意觀察幼兒在做些什麼,更要著重觀察幼兒到底是怎麼樣玩的。小班幼兒社交往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不會自己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對這樣的幼兒單獨指導,觀察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這樣就會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才能更好地指導幼兒。

三、注重在區域活動中的指導方法

要使遊戲順利開展,教師的指導是最主要的。

(一)教師要做一個參與者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特彆強調,生物體不僅依賴環境,也要對環境作出積極的反應和“回答”,而這就要依賴於生物體自身的積極性。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環境中的奧妙,教師就應積極主動地引導和參與其中,努力地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和興趣,帶動孩子們積極地參與、探索和思考。因環境不同,教師參與的活動也就有所不同。

1、平行參與:小班幼兒相對來說年齡比較小,操作技巧和能力相對薄弱,教師主要是給幼兒起到一個示範作用。如美工區投放了大量的.花生殼和核桃殼等,幼兒在那裡想象不到要做什麼,只是玩弄物品,對於要拿這些材料設計什麼樣的造型缺乏經驗,那麼教師可以拿這些材料來創作作品,幼兒看了以後也就會模仿著去做。

2、合作參與:在遊戲活動中,教師也可根據需要扮演一個角色參與幼兒遊戲活動,就如陶行知先生說的:教師要“變成孩子”,與孩子共享歡樂。小班幼兒不會和其他幼兒進行合作遊戲,只是習慣於自己獨立的玩遊戲。如表演區的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已經瞭解大灰狼是個壞人物,所以都不願意扮演大灰狼,這時教師就可以扮演大灰狼參與到幼兒的遊戲活動中來,並根據遊戲開展情況及時給予指導。

3、指導性參與:幼兒園區域活動要求幼兒不能過分放任自流,提倡根據自己的愛好自主選擇材料進行活動,這時教師可以進行巡迴指導,使遊戲活動深入開展。如科學探索區中放了各種顏色的紙繩子,教師提示幼兒思考用這些繩子能編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同時要求幼兒把編出來的物品貼上在紙上就形成了漂亮的圖案,這樣就激發了幼兒創作的興趣,達到了自主探索的目的。

(二)教師要做一個引導者

在組織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把握好教育引導時機,掌握幼兒的行為表現,適宜地加以引導。小班幼兒想象力不夠,看到同伴在玩什麼樣的遊戲總是喜歡模仿,而且自控能力特別差,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去爭搶,教師應提前掌握這種情況,在合適的時間裡解決這一現象。其次還要掌握一個度,在幼兒遊戲活動中教師也不能過多地引導,引導多了,幼兒就會依賴教師,幼兒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就不能發揮出來。反之教師如果不及時引導,幼兒就會盲目地玩遊戲,這樣也不利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有利於全面培養幼兒的素質,又有利於形成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實現幼兒自主學習。因此,幼兒園教師在組織各班區域活動時,要以幼兒為主體,以一個遊戲角色的身份多參與、多觀察、多鼓勵、多包容,為真正實現教育目標而服務,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長的主人,切實落實好遊戲與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整合。

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通用3

區域活動是幼兒在校學習的重要模組,對促進幼兒健康發展、語言發展、藝術特長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自20xx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稱《指南》)實施以來,幼兒教師的區域活動面臨著新的壓力與挑戰。《指南》的出臺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指導與促進意義,如何在《指南》背景下充分發揮觀察與指導作用,靈活高效開展區域活動,是目前擺在幼兒教師面前的棘手任務。誠然,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對幼兒健康目標、語言目標、藝術目標等的實現都很重要,在《指南》背景下優化觀察與指導策略,促進區域活動高質高效開展已然迫在眉睫。

一、善用多元觀察策略,以“觀察”促“指導”

1、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與指導要求

觀察是指導的前提,想實現區域活動的優化開展,要重視多元觀察策略,做好觀察工作,從而實現以“觀察”促“指導”。而想做好基於觀察的活動指導,瞭解觀察與指導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步。也就是說,教師要遵循以下觀察要求:一是觀察要具有計劃性。教師在組織區域活動時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觀察,即觀察物件是個別還是全班,觀察的時機、觀察方法的選擇等都要有秩序地列出來。二是遵循目的性原則。觀察必須有一定的目的,不可盲目隨意觀察,即教師要根據區域活動主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等確立觀察重點、難點等。三是觀察要有客觀性。觀察要尊重事實,不能靠主觀臆想以及自身經驗。四是觀察要有系統性。也就是說,觀察要反覆、系統、科學進行。

2、教師要巧用多元化的觀察策略

觀察是指導的基礎,對指導的實施具有促進作用,具體來說,科學有效的觀察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直接觀察法。這個方法是最普遍的觀察方式,它簡單易操作,十分隨意,所獲資訊較為直接、原始。該觀察方式主要包括兩種觀察策略,即個別掃描法及全班掃描法。前者是指教師對全班幼兒學習狀況進行觀察,後者主要是針對某一個幼兒進行觀察。例如,幼兒A總是在區域活動中萎靡不振,參與性差,這時教師便可通過對幼兒A的直接觀察,找到科學的指導與促進策略,幫助其提升活動自信。二是清單觀察法。該方法是指通過列清單對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行為進行觀察,目的性較強且全面。三是系統觀察法。該策略需要做記錄,並通過記錄進行系統觀察,達到觀察與指導的目的。

二、善用接受指導策略,推動活動高效開展

1、基於區域活動的規則強化常規指導

所謂接受指導策略,就是對學生進行“講解――接受”式的活動指導,這一指導策略能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語言藝術作用,幫助幼兒實現語言組織、語言優化、語言運用、語言智力等語言發展目標。誠然,接受指導策略的第一步便是制定活動準則,制定迎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規則,以此來強化常規性指導。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活動規則不僅包括基本物質活動規則,也包括幼兒人際相處規則。鑑於此,教師在制定區域活動指導規則時,既要處理好幼兒與活動材料之間的關係,也要處理好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以及幼兒與整個區域活動的關係。例如,在幼兒人際關係處理方面,教師可以制定尊重他人、互相謙讓、共同分享等活動指導規則;在幼兒與活動材料關係處理方面,可基於不同材料的用途進行系統講解,使幼兒正確使用,杜絕浪費。

2、巧用隨機指導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慾

隨機指導是幼兒區域活動中一種十分有效的指導策略,它屬於語言類的接受性指導策略。巧用隨機指導策略,可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及探索求知慾。具體方法是:一是巧設疑問,提高幼兒探索的深度。幼兒的探索屬於淺層次的,教師可通過適當的提問,引導幼兒進行深層次探索。二是幫助幼兒解決活動難題,激發幼兒探索信心。教師的指導與激勵對學生自信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當幼兒的自主活動遭遇瓶頸時,教師要及時出現,並通過恰當指導幫助幼兒克服困難,提升自信。當然,教師可以巧用啟發式與建議式的指導策略,對幼兒的探究活動“點到為止”,以此激發幼兒自主探究的信心與勇氣。三是巧用評價,確保活動質量。評價是提升幼兒活動質量的一種指導策略,有助於活動的高效開展。

三、藉助暗示指導策略,構建自由活動場景

1、在投放活動材料時進行暗示指導

幼兒區域活動是幼兒進行自主探究活動的重要載體,它給予了幼兒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學習與活動的自由度也更大,但自主探究並不等於教師要“作壁上觀”,任由幼兒“自由”活動,而是需要進行一些暗示性指導,促進幼兒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投放活動材料時,要關注材料的層次性,使其滿足不同幼兒的活動需求;選擇的活動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促使幼兒進行科學的、有價值的不同操作;活動材料要儘可能豐富多彩,以吸引幼兒眼光,持久地保持對區域活動的興趣與信心。例如,關於層次性,教師在放置材料前要對材料進行科學、系統的長期觀察,將材料按照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細化”,凸顯材料的層次性。這樣,不同認知能力的幼兒便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能力等選擇合適的活動材料。

2、對活動過程進行記錄,強化引導

鼓勵幼兒對自身區域活動的過程進行系統化、有效記錄,不僅有利於教師全面掌控幼兒探索活動中的諸多事宜,還能促使教師基於幼兒活動情況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提高幼兒的活動質量。由於幼兒數量較多,教師對幼兒進行一一指導明顯不現實,通過引導幼兒對過程進行記錄是幫助幼兒留下活動痕跡的一種有效途徑。這種方式,不僅有利於幼兒對自身活動進行更加細緻、深入的瞭解,更有利於幼兒自主建構知識、提升能力,還為教師以後的區域活動研究提供可行性的資料與資料,提高教師指導的有效性。

四、無痕整合觀察策略,實現靈活化指導

1、觀察幼兒學習能力,實施引導式指導策略

《指南》對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應高度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並基於此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眾所周知,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發展能力、工具操作能力、探索求知能力以及資訊記錄能力不盡相同,教師要對學生的能力差異進行系統、有意識的觀察。當然,在具體的觀察中,教師應切忌面面俱到,而是要基於區域活動內容、學習探究的特點等找準觀察點進行觀察,這樣系統有效的觀察方式才能使教師逐步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能力特徵,繼而對其進行引導式的指導,提高幼兒活動質量。例如,在“不倒翁的祕密”探究中,一些幼兒只是停留在對不倒翁娃娃的肆意玩耍上,而並沒有探究意識與能力,這時教師可以進行引導式指導:“娃娃為什麼不倒呢?大家可以拆開娃娃看看……”這樣的指導有利於激發幼兒的探索求知慾,提升其探究能力。

2、尊重幼兒個體差異,巧用針對性指導策略

《指南》要求,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時要遵循幼兒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及關注幼兒個體差異等原則,特別對“關注幼兒個體差異”進行了強調。鑑於此,教師要時刻觀察並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認知的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強化,促使幼兒在輕鬆愉悅的區域活動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誠然,在同一個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表現都有所不同,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觀察其活動現狀,並對不同情況的幼兒實施針對性的指導,以提高幼兒的活動興趣與信心。例如,在製作萬花筒的活動中,有的幼兒拿到幾片載玻片,很快就能順利貼上,而有些幼兒儘管很認真地在製作,但半個小時過去了依然一無所獲。針對這些幼兒,教師可以為其制定步驟圖,讓其照圖一步步完成。

五、結束語

總之,在《指南》背景下,幼兒區域活動不再是一種教育擺設,而是一種能激發幼兒興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推動幼兒智力發展以及陶冶幼兒情操,使其進行自主科學探索,並形成獨立人格的一種絕佳教育途徑,理應受到教師的關注與重視。想讓區域活動更有效地開展,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其組織、觀察與指導的作用,用自己的慧眼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並實現精準指導,從而使學生在區域活動中實現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讓區域活動成為幼兒學習與成長的樂園。

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通用4

一、什麼叫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目標,創設豐富有趣的、多樣性的學習環境(活動區),提供有深度有層次的活動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願地選擇活動材料,在環境中有效、系統地進行活動,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二、為什麼區域活動中需要教師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提供適宜的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能力和願望,以動手操作為主要形式,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真正做到對知識的內化。這種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種自由的活動空間,其特點為:自由性和指導的間接性、自主性及個性化。由於幼兒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所以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介入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於區域活動是按照幼兒自己的意願在獨立的活動中主動感知和思考,從而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師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意願去指導幼兒,更不能要求幼兒按照教師的想法去完成自己的活動。教師的職責是為幼兒創設有利於其學習成長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設計和選定目標、規則、方法,在玩中學、學中玩,引導其自主完成活動任務。也就是說,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想法,並鼓勵幼兒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挑戰自己的能力。

三、教師如何在區域活動中介入指導

教師的現場指導在幼兒遊戲的開展中顯得十分重要,它決定著幼兒遊戲的開展,教師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不應該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提供舞臺、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指出方向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老師,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角色。

1、先觀察、再指導

觀察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瞭解其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合適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2、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通常在以下情況下介入:

(1)當孩子遇到困難玩不下的時候。

(2)當孩子出現糾紛與行為問題時。

(3)當孩子操作發生困難時。孩子在做一件事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給他一些幫助,他不但印象深刻,還會感受到老師的濃濃關愛,有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4)當遊戲無法深入時,老師適當的指導,不僅促進了遊戲的開展,加強了與其他遊戲區域的聯絡。

(5)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

四、教師如何在區域活動中進行指導

1、指導內容

教師在對幼兒遊戲進行指導時,著重發展幼兒某方面的水平,具體包括:生活常規、社會交往、知識技能、目的堅持性和創造性等。

2、生活常規

教師在指導幼兒時,強調一日生活中的常規教育、行為規範以及紀律維持等。

3、社會交往

教師注重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互動,通過語言或行為引導,促使幼兒產生交流的願望,培養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等。

4、知識技能

關於知識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內容。如:教師指導幼兒的美工區,針對幼兒的剪紙技能進行強調指導。

5、目的堅持性

教師注重幼兒活動的完整性與永續性,鼓勵幼兒做事情養成有計劃、有順序地完成,強調活動的堅持性。

6、創造性

教師指導時,更多是鼓勵幼兒自由發揮想象,自己解決問題,創造性地完成一些活動。

五、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的策略

區域活動中的教育指導是教師在幼兒自選的區域活動過程中對幼兒施加的教育影響。這種影響從指導者的意圖或意向上來說,可以分為兩種性質:一種是正向的,即通過指導激勵或肯定兒童的某種行為;另一種是負向的,即通過指導抑制或否定兒童的某種行為。

一般而言,對幼兒區域活動進行負向性指導,總的原則是以不壓抑或破壞自由活動的氣氛為前提。所以,負向性指導應以委婉的間接方式為主。如教師巧用遊戲的口吻,暗示性的眼神、表情、手勢等都可以用作否定性干預的手段。

六、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原則

1、活動區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正確的觀念,而且要以觀察、指導能力和創設、組織、設計活動的技巧。

2、要做到更新觀念,打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教學與遊戲的結合必須突破傳統的授課形式,要給教師更多的自主發展和設計活動的空間。

3、必須博採眾長,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借鑑他人成功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通過創造→學習→再創造,使教育工作達到最佳效果。

教師不管採用哪一種指導方式,都必須建立在“觀察先行”的基礎上,耐心等待幼兒的遊戲結果,根據幼兒遊戲情節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指導對策,其實這樣一個過程,我們並不僅僅是選擇“等”與“引”,而是表達我們對兒童的一種尊重,對兒童發展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