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隨筆合集15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師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師隨筆合集15篇

語文教師隨筆1

1.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

在平時的閱讀課上,我有意識地加強了對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或默讀或個人自由地放聲朗讀。每節閱讀課我都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此時教室裡雖然靜悄悄一片,而學生的大腦卻處於亢奮狀態。默讀能讓他們真正進入文字、感悟文字、沉浸於文字。過去老師喜愛齊讀,學生因為要做到讀得整齊,所以無法用心感悟、體味課文,只能是“和尚唸經”罷了。而默讀,因為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恰恰能使學生從文字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魅力。

課堂閱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給學生儘量多的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慢慢走出以往為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於不顧的教學誤區。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和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以往的閱讀課上,我總是重點講文段大意,忽視對文章內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這樣學下來,學生對課文內容是掌握了,可一旦知識點出現在新的文章當中,學生就一頭霧水,不知怎樣去讀了;同時課堂氣氛也較沉悶,成了我的個人表演。學生提不起興趣,我也毫無激情。於是我改變思路,先佈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文章內容提綱挈領,都串聯了起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再附上相關知識點的考題進行實戰演練,學生既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又學會了答題的方法,還學得有興致,並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

2.加強語言教學。

語言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不同於數學,語言教學要求語言代字教學和情節、內容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而低年級的語言代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聽、說、讀、寫是語言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我認為,語言教學中“說”和“讀”的重要性尤為突出。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說”和“讀”的訓練。高一年語代教科書上“口際交際”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內容。自古以來,能說會道,是一個人睿智、思維敏捷的體現。現代語代教學,“多說多練”勢在必行。整個學期,我注重學生課前閱讀訓練教,讓學生課前閱讀、準備,每堂課課前介紹給全班同學聽,學生之間互聽互評,共同積累,共同提高。通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我發現同學們的表達能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邏輯思維能力也提高了。

在“說”的過程中,有一個與之相促進的過程不容忽視,那就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讀的形式多樣,可以採用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同時,用“讀”幫助記憶,培養語感,陶冶情操。此外,讓學生進行摘記,並對學生的手抄本進行定期檢查,並對寫得好的學生加以表揚。

語言教學中,除了“說”和“讀”很重要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即學完一個單元,學會自己歸納,學懂了一些什麼,還存在哪些問題。孔子云:溫故而知新。經常溫習功課,以後的學習才會覺得較輕鬆。

3.以書為綱,以生為本。

3.1確立以課本為綱的教學理念,建立發散式教學模式。我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在以語文教材為綱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為學生搭建一個廣闊的學習舞臺,讓學生緊緊抓住桃樹,在領略牆內春色的同時,把頭探到牆外,去欣賞牆外的無邊風光。

3.2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學生是有思想的主體。學生接受知識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我注意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等,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為此我注重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4.以課堂為主陣地。

課上的45分鐘是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戰場。為了能更好地提高課上的效率,我還特別注意學法的指導,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採取多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現在的學生有一種心理我們不能忽視,那就是爭強好勝,他們極富挑戰性,而且相對於他們早熟的心理,僅憑課本的那點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和打動他們,所以我就經常設定一些競賽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自告奮勇,共同參與,在這一次次的挑戰中,學生的興趣濃厚了,信心增強了,我因勢利導,讓他們去看一些知識性強、娛樂性強的欄目,使他們對學習產生了主動性。如此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了愉悅的心境,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立足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科學探究。

5.作文評講要處理好點和麵的關係。

作文評講必須兼顧點和麵兩個方面。這裡的點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就習作而言的,二是就學生而言的。就前者說,點是個別的問題,面是比較普遍的問題;就後者說,點是少數人的問題,面是全體的問題。作文評講,可以先點後面,可以先面後點,也可以由面到點再到面。既要通過點來反映面的問題,又要通過點引導面的提高。有面無點,容易空洞浮泛;有點無面,容易狹隘偏頗,沒有代表性。選好點,往往是評講成功的關鍵。有時候點是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即點代表了面;也有時候點雖然是少數人的問題,卻是一個很值得注意、很有評講價值的問題,也可以作為評講的重點。處理點面關係,尤其要防止只盯著幾個作文的尖子,忽視絕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和進步,把作文評講變成幾個人的展示課,大多數學生的挨批課。

語文教師隨筆2

星期五的一個早晨,我剛走進辦公室,包還未放下,這時趙豐破門而入,氣急敗壞地說:“鍾老師,不好了,許張兵又欺負同學了,季晉洲都哭了。”“許張兵,又是他,這個皮大王,一早就闖禍,難道還想當小霸王不成?我得好好治治他”我心想。

“這樣,你把許張兵和季晉洲一起叫到辦公室來。”一會,滿臉怒氣的許張兵和滿臉淚水的季晉洲來了,還未等我開口詢問,許張兵就氣呼呼地說到:“我又沒有欺負他,是他自己摔倒的,關我什麼事?”。“這孩子欺負別人還有理了。”我心想,可轉念一想,難道真的是冤枉他了?

於是我心平氣和地問到:“那麼你能說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嗎?” 許張兵說到:“我在隊伍裡排隊,也沒看見他從後面走過來,當時我的腳這樣伸著,他自己不長眼睛,走過來絆倒在我的腳上摔倒了,”我問季晉洲:“是這樣嗎?”他點了點頭,說到:“是的,我當時走得很著急,也沒看見他的腳。”“他們都說我欺負他,我根本就沒看見他走過來。” 許張兵又說到。

我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經過,但我並沒有急於指出許張兵同學的錯誤,而是轉過身對他說:“這樣吧,鍾老師先給你講一件真實的事情,有一個大型超市,員工把超市的玻璃擦得很乾淨,可正是因為太乾淨了,一個顧客沒看見玻璃,一頭撞了上去,撞得頭破血流,慘不忍睹,顧客花去了許多醫藥費,於是顧客要求賠償,可超市卻認為這是顧客自己造成的,拒絕賠償,後來這事鬧上了法庭,依你看,法庭會怎麼判決呢?”

他想了半天,回答到:“唉,大概超市總要賠償的吧,因為畢竟這是超市的玻璃太乾淨造成的後果,可超市也有點冤枉的。”聽著他稚嫩的話語,我忍不住笑了起來:“許張兵,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法院最後的判決和你的想法是一致的,顧客的摔倒正是由於超市的過失造成的,超市最後對顧客進行了賠償,不管你是不是故意,那麼你覺得今天這件事你有責任嗎?”他沒有立即回答我的提問,而是立刻轉過身一臉誠懇地對季晉洲說:“對不起,你摔疼了嗎?”此時的季晉洲也友好地搖搖頭,說道“沒關係。”看到這樣的結果,我會心地笑了。

我慶幸自己沒有不分青紅皁白,劈頭蓋腦教訓他,我慶幸自己沒有因為他的“前科”而帶著有色眼鏡處理這件事。 是啊,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作為一名老師,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指出他的錯誤,讓其改正,也許批評是免不了的,但如何讓孩子愉快的接受批評,認識錯誤?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需要思考的,也許劈頭概腦的批評,嚴厲的指責也能使孩子認識錯誤,殊不知這是以踐踏孩子的自尊為代價的。所以批評也需要巧妙地批評。

語文教師隨筆3

我在閱讀了有關當前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原因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的進行國小語文閱讀課教學呢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構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此刻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資料。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證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資料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型別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述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覆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瞭解寫了什麼資料;第二步,瞭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瞭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覆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本事。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當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景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可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異常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鍊了學生的本事。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一樣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終,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彙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

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充套件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國小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能夠豐富詞語,又能夠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本事,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故事課來上。經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穫,相互啟發;還能夠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經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總之,要想有效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做到:熱愛學生,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精心設計教法,大膽創新。閱讀過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動腦子,還要勤於動筆,這樣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語文教師隨筆4

前天的語文課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最後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最喜歡課文中哪個“媽媽”的辦法,為什麼?他們表現得很積極,有幾個孩子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煜琦說:“我喜歡豌豆媽媽的辦法。我覺得豌豆蹦著跳著離開媽媽好可愛的樣子。”她是第一個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剛張口說了一個“豌豆”馬上就改口將話說完整了,我還僅僅將要提醒她把話說完整的念頭在腦子裡一閃而已。大力表揚她表達清楚完整,理由充分。

翰林眨巴著眼睛站起來大聲說:“我喜歡蒼耳。因為她給孩子準備的是鎧甲!”這就是小男孩兒的天性!我深深理解。

澤遠高興地站起來用清亮的嗓音告訴我們:“我喜歡豌豆媽媽,我覺得她(豆莢啪的'炸開)就好像生孩子。”仔細一想,還真的很像!多有趣的想法呀!

思捷高舉著小手終於爭取到了發言的機會:“我喜歡蒼耳。因為它們還會粘到我的褲子上。”我小時候跟叔叔到他們班上去玩,他們班男同學把蒼耳揉到我的頭髮裡,害我疼得要命,從此不太喜歡蒼耳。可是這不能代表我的學生也不喜歡蒼耳呀——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我尊重!

騰陽小朋友睜著期盼的眼睛望了我好久,手也舉了好一會兒了,我一個眼神示意,他馬上心領神會站起來:“我最喜歡蒲公英。”“哦!為什麼呢?”“因為我從來沒有玩過降落傘,我想玩降落傘!”他的理由發自肺腑,真實童趣。

由於時間關係,無法讓更多的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就這些,你瞧,就夠讓我開心的了!用心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真的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

昨天外出比賽沒有上語文課,只佈置他們抄寫了兩篇範文。第四課古詩兩首前天回家要求預習,昨天讓他們試著背誦。於是今天的第一節課堂上首先就邀請他們背誦,表揚他們背誦得好。然後或請學生或自己適當點撥或課件輔助一起大致瞭解詩意,期間不斷誇獎他們愛動腦筋、預習認真,詩意大多都是通過他們的積極思考理解的,不斷受到表揚的他們學得越發帶勁兒。再用吟誦法叫他們吟誦。整堂課一直感覺他們都非常積極投入,課堂氣氛活躍,自己也覺得上得很輕鬆愉悅。下課後,我還在講桌邊收拾東西,煜珉湊過來問我:“劉老師,怎麼這節課這麼短呀?”抬眼看見她睜著亮晶晶的眼睛不解地望著我的神情,真的很想親她一口。“因為你學得很認真、很快樂,所以時間就不知不覺悄悄地過去了,你就會覺得好像時間變短了呀!”我抑制不住心裡的得意回答她——這可愛的小傢伙的感受居然和我一樣,這就是師生心有靈犀吧!她和旁邊站著的幾個孩子都笑眯眯地點點頭。一天工作的愉悅從此刻飛揚。

語文教師隨筆5

我在上五年級的語文課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做好生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語文教師隨筆6

上好一節課容易,但要上好每一節課談何容易。尤其是對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而言“使每一節課都精彩”實在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與其望洋興嘆,不如放好心態,莫要好高騖遠,紮紮實實,向45分鐘要效益,大可不求花樣百出,滿堂皆彩,但求實實在在,易行有效,使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學有所得。

回顧從教以來約一年半的語文教學生涯,不敢輕言“有效”二字。下面是我對如何實現國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的一些淺薄看法。不妥之處,望諸君批評指正。

首先得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有效”?

“有效”是指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由此推及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級授課制這種組織形式下,語文教學能實現預期目標,效果明顯。

簡單的說完成了教學目標即為有效,沒有完成教學目標即為無效或低效。可見課堂有效與否,首先在於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上。若課堂目標設定脫離學生實際,往往會使課堂教學陷入困境,使學生痛苦不堪,使老師尷尬難言。

其次是如何才能做到有效?

一、做好課前準備

要提高常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課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1、鑽研教材,潛心與文字對話

國中語文教材內容不如國小教材那麼淺顯,易理解,而且篇幅較長,教學難度大。所以一定要重視對教材的研究。研讀語文課程標準,揣摩教材編寫者的編排意圖、教材的結構體系;對於單元教材,要掌握其重點、難點;對於一篇篇課文,更是要潛心研究。只有教師與教材的用心對話,才會有學生與課文的真心對話。教師研究教材的感受、體驗全面、深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有基礎。只有教師讀懂了教材,才有可能指導學生讀懂教材。

2、充分解讀學生,尊重群體差異及個體差異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活生生的力量,帶著已有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活動,併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語文課堂教學要保證有效性,必須仔細揣摩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景,刪繁就簡,做好教學方案的預設。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要善於在新舊知識之間為學生搭建橋樑。

往往語文老師都會代兩個班,而這兩個班的學生會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備課時就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比如:這個班學生活躍切好表現,那個班的學生文靜而不愛表達,那麼備課時教法上就要區別對待。另外在設計問題時要換位思考,以學生的視角來思考問題。不僅如此問題難度要有一定的梯度,提問時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廣泛參與其中。

3、精心備課,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預案

教參僅供參考,他人的教學設計也有其針對性,生搬硬套必然會導致課堂有效性低下。所以精心備課,設計教學預案尤為重要。教學設計要能體現施教者的獨特見解和課堂組織的思路,目標明確,教學可行。總之,教學方案要經過自我設計,服務教學。網路的普及,使得豐富的教學資源信手拈來,其中不乏名師關於教學設計的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來主義”,整堂課照本宣科,即使再優秀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與學生就失去了意義。教師既要研究書後習題,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揣摩學生學習課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之後,再參考、借鑑別人的教學設計,在自己的教學預案中充分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學會學習,讓即將實施的多邊對話充滿激情與智慧,充滿情感的交流與心靈的溝通。

二、把握課堂教學

語文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要教給學生什麼,讓學生獲得什麼,都在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樂學好學的保證。所以一定要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上既要有教師“主導性”的彰顯,更要有學生“主體性”體現,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有高效率。

1、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分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們首先要做到以人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與學生課堂上平等對話,弘揚個性。對話本身就體現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溝通的理念,沒有精神的自由,沒有主體意識的存在,怎麼可能形成真正的話語互動?因此,必須讓微笑成為課堂上空的一縷陽光,用幽默為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的春光,讚賞的目光、親切的話語、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營造—種自由、輕鬆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產生躍躍欲試的勁頭,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讓學生享受課堂,與老師進行無拘無束的、平等的對話,在課堂上真正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於超越經驗事實。

2、發揮教師的主導性

所謂主導性,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起的主要引導作用,教師好比一部劇中的導演,而學生們則是一個個優秀的演員。導演不需要表演,更不能成為主角,所以教師要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們盡情的表演,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點撥和引導。所以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做到眼裡始終要有學生,講在需要講之處,撥在應該撥之時。

教師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字身是一門綜合聽、說、讀、寫能力為一體的基礎學科,所以課堂上教師要使學生愛聽、想說、會讀、能寫。積極引導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活動,在啟而不發時可以將問題生活化,使語文成為一門解決問題的學科。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一些笑話、幽默來活躍氣氛。

一次,講到雙關修辭,苦於沒有好的例子。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一句廣告詞“這家管不好了”,讓學生把玩一語雙關的`妙處。

又有一次,講病句中的歧義現象,隨即想到一個笑話:護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過去小聲叮囑說:“小心肝!”病人微笑道:“小寶貝。”爆笑後明白了什麼是歧義現象。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能將問題化難為易。上學期在引導學生學習《故宮博物院》時,我想讓一位學生上黑板在補充出我所留白的板書,即從課文中找出故宮博物院從南到北的建築名稱。良久,沒人敢上來嘗試,面對這樣的局面,我靈機一動說:“會填哪裡填哪裡,填一處也行。”於是學生爭先恐後,最終完成效果良好。課堂氣氛由沉悶轉為輕鬆活躍。

教師要始終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學習並且能控制課堂的節奏。

3、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應把學生放在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的位置上。課堂教學中要儘量讓學生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課堂學習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之中,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效率就會很高。所以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師千萬不可越俎代庖,使學生喪失主體地位,被動學習。教學上可根據課文的型別,如自讀課文完全可以不設計任何問題,讓學生自己邊讀邊品味,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最後在全班交流。這學期學習牛漢的《我的第一本書》就採用了這樣的方法,效果良好。

此外,對課堂上學生的精彩表現要多給予肯定和賞識。教師要制定課堂激勵制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學習這門功課。

三、重視課後反思

“昨事不忘,今日之師”。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無論是行家裡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之餘,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延伸。勤於反思,將會對未來的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鑑作用。

最後,落實課堂有效性離不開勤學與鑽研,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獲取新知,以應對課堂上學生們生成的新問題。共同加油吧!

語文教師隨筆7

學年工作已經結束,我的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學年中,我不斷研討教學方式方法,並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嘗試,有所收穫,當然也有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現在將這一學年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教研,提高業務素質。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此,我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我積極向同年級組的教師學習,努力實施創新教學,積極發揮每一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真正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我努力鼓勵學生敢說敢為,引導學生能說會做,不斷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我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和批改作業。每一環節我都精心設計,力求做到學生願學。在集體備課中,我認真記錄,積極發言,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同時闡述自己的見解。

二、課堂教學中,注重朗讀、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這一學年,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功夫。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

躍發言,形成群言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另外,我還注重朗讀。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之處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從而達到情感的昇華。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我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各種有益的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既為深

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讚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一直要求學生堅持寫閱讀筆記,並且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通過手抄報等形式進行展示。

五、不足之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授課時重點突出不夠明確,平時對於學生整體照顧不夠等。現在,我也正在不斷改正中。

總之,在本學年的各科教學工作中,我都力爭嚴格要求自己,無任何有悖教學大綱和新課改要求的做法,並能做到為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嚴格要求自

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不斷開拓前進!

語文教師隨筆8

古詩文教學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大難題,多年以來不斷有人探索,尋求教學的最有效方法。在這裡,我結合自己幾年的工作經驗談一談國中古詩文教學的心得。

一、課前做好充分預習

要求學生在學習古詩文之前作好充分的預習準備。“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佈置的預習是帶有指引性的、作業性質的預習。例如,我會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詞寫出來讓學生做,要求學生把關於此詩詞的作者的生平經歷儘可能詳細地找出來;我還喜歡讓學生課前寫一段與詩詞內容有關的話,以便與詩詞進行一個比較學習,明白詩詞語言的精練,使他們在語言上有所收益等等。當然預習作業必須是有針對性和適量的,否則就適得其反了。

二、教學時引導學生多讀

學古詩文當然要從讀開始。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三分詩七分吟”,可見誦讀是培養感受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應重視這一環節,在課堂教學中,要儘可能讓學生多讀,通過讀去體味詩文中的韻味。當然,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而指導朗讀時應注意強調以下幾點:一是要學生在朗讀時放得開,盡情投入;二是要讀對詩詞的節奏,當然老師要講解一些關於節奏的知識,例如從音和意上劃分,五言七言朗讀的一般規律等等;三是要溶入感情,讀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當然這也要隨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達成。相信在讀之中,學生定能對詩詞有一定的感悟。

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學與思結合

多讀固然有其重要性,但如果我們在讀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引,相信讀的效果會好很多。在教學中,我喜歡採用一讀解決一問題的模式。例如,一讀詩文,讀準音;二讀詩文,讀準節奏;三讀詩文,弄明詩文大意;四讀詩文,體會情感……這樣,能使教學顯得思路清晰,有條不紊,也較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設計的問題是逐步深入的,符合了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所以收到了較理想的課堂效果。

四、引導學生改變題材,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文內容寫出來

古詩文的語言非常的精練,可說是字字珠璣。但對於國中生,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詩文大意,明白詩文的字面意思。他們也就認為翻譯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這一點,我在教學時也根據實際進行了改進。我認為,簡單的翻譯是枯燥的,學生也很難進入意境,所以我指導學生髮揮想象,對古詩文進行體裁的改變,用散文化的語言把詩詞中所描寫的東西串成一篇優美的散文。通過對改變後的散文體會,再對照原詩進行對照品讀,講解詩詞語言的特點。學生也就能突破狹窄的詩詞意空間,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薰陶。

五、比賽朗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在的國中生,大部分都有愛表現的慾望,他們強烈的需要別人對他們能力的讚揚、肯定。給學生營造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確實是很重要的。而在古詩文教學中,恰恰能很好地滿足了他們的需要,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古詩文,一般來說,篇幅較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於背誦,所以我會根據古詩文的特點進行如古詩文朗讀比賽、背誦比賽,默寫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比賽。這些比賽可以以個人、小組、男女等方式進行。可以說,學生的熱情非常的高漲,幾首詩一眨眼的工夫就讓他們熟記於心。學生賽得開心,背誦的教學目標也易於完成,效果讓人相當的滿意。

語文教師隨筆9

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在我的課堂上或是其他語文教師的課堂上,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一篇課文,教師逐字逐句地分析、講解,學生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文章的整體意思不能體會得深刻。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並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訓練,效果出乎意料──許多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

這就是語感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在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尤其是國小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語感的培養。

現代教育學理論認為: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破除以教師講解、分析、說明為主的知識灌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我們的語文課本中入選的教材,都是經過作者千錘百煉、反覆推敲、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義。而加強對學生的語感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發揮作品的感染作用。

長期以來,語文課片面強調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忽視了語言能力的培養,忽視了讓學生對語文材料進行感受和領悟。重分析研究輕語文實踐,追求講深講透,卻忽視了自悟自得,忽視了語感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敏銳的感覺。”呂叔湘先生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確強調:“強烈敏銳的語感,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可見,語文大師一致認為: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語感的培養。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直覺的感知、領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的透徹理解,是一個人語言素質的直接反映。學生的語感如何,直接影響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積累和運用,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語感培養是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教學設計:

國小語文課本選用的《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它們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和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讀這段文字後,我引導學生開展想象和聯想:可以從“細雨如絲”中聯想絲綿細密和柔軟;由“貪婪地吮吸”聯想到嗷嗷待哺的嬰兒;由“伸展”聯想到擺脫束縛後的輕鬆和舒暢。整段文字可以使人將春雨中的楊梅樹想象成一個飢渴的嬰兒,在母親輕柔的撫摸和溫暖的懷抱裡,飽吸甘甜的乳汁時,那種急迫的動作以及歡快與舒暢的情緒。

這一段文字所展示給人的意境,飽含春天裡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機。應該說這段文書處理是充滿了作者的想象和聯想,是具體的、生動的。但是高超言語總是“意則期多,字唯期少”,言有盡而意無窮,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紙背”,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再創造、再想象的餘地,否則“楊梅樹貪婪地吮吸”、“狹長葉子的歡笑”便會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其中“貪婪”一詞本為貶意,但用在此處,即使人對久經飢渴的嬰兒在吮吸母乳時,那種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飾,那種急迫貪吃的稚氣的樣子頓生憐愛之情。

教學反思:

學生之所以能夠理解這段文字的意義,併產生豐富多彩的感受,不是經過老師的分析和對詞語的直接解釋,而是想象和聯想在語感中起到的推波助瀾的作用。語感中的聯想和想象是學生在和言語物件接觸的過程中,不是隨意主觀,而是依據言語物件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構想出某種事物的形象。想象和聯想使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鮮活的形象,動人的景物,豐富的情感,嚴密的邏輯,深刻的哲理……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審美的愉悅,會在對言語的感受中源源不斷,源源而來。

學生閱讀得多,自然就會增加對語言材料理解和領悟的機會。我們要指導學生從課外選取各種體裁、各種內容以及飽含喜怒哀樂各種情感的文章,使學生努力從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種詞彙、句式的特點,去感悟其表情達意上的“共鳴”。

在今後的國小語文教學中,我要堅持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

語文教師隨筆10

八月的洪城,驕陽似火。值此黨的十八召開之前,我們南昌市教育局在今年暑假開展了“萬名幹部教師訪萬家”家訪活動,為響應市局的這一號召,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進行了為期十餘天的走訪,走進了家庭,也走進了學生的暑期生活。在這十餘天的走訪中,收穫甚豐,感慨甚多。

一、家訪走進學生的假期生活,能讓老師較全面瞭解孩子。假期帶給學生表面看起來是一種放鬆,其實在這輕鬆的表象中,其實還隱藏著學生許多的困惑,即暑假到底能帶給學生什麼?學生較長的時間在學校度過,生活處在一種既定的狀態,而一旦離開了這種狀態,學生會覺得有些無所適從,對他們來講有種跌入社會市井生活的感覺。再加上家長們都在為生計奔命,無暇顧及學生的假期的生活,同學之間相距較遠,彼此缺乏近距的交流,這樣,就致使學生在假期有種茫然感,特別是假期長的時候,為排遣空虛無聊,有的的學生就會茫無目的的街上閒逛,有的選擇做暑期工(很多不是為賺錢),有的則乾脆躲進房間“與世隔絕”

。在此次走訪中,我深感到,要真正返假期給學生,讓學生在假期中生活豐富多彩起來,還真需要我們加以認真的研究,熱情的關注。讓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能在一種健康的環境中形成,發展。

二、家訪走進家長的育人觀,能在相互交流中,與家長探討正確的教育方法,及時地規避孩子在暑期生活中可能產生的學生與家長、學生與娛樂、學生與課本等問題。幫助、提醒家長假期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對孩子造成太大影響,使家長針對家中的要發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鋪墊和事後的處理工作,避免了孩子過大的感情波動。教師注重進行家訪,在與家長溝通中,教會家長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據地去轉變家長的一些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訪拉近了彼此的感情距離,能和諧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的關係,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更健康的心理髮展。以前,說起家訪,很多的學生都有牴觸的情緒,不願意老師讓老師與自己的家長見面,總認為老師家訪就是向家長打自己的小報告,會在家長面前數落自己的“不光彩”。此次的家訪,學生由起初的驚恐、小心翼翼,到後來的輕鬆愉快,認真的傾聽,再到後來的自我的反思,我感覺到了在學生身上發生的變化,家長同樣也在發生著變化,走訪後,許多家長都來電話告訴我說,以前孩子在家不會這樣平靜的和家長去溝通,今天感覺到了孩子其實也有自己的思想,今後也的確也要學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四、家訪能讓有些學生從心裡體驗到“榮耀”,尤其是學習差的學生,這些學生,他們往往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友誼,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這種“榮耀”可能能有效地激發起他們潛在的學習興趣,進而改變由於學習差而帶來的自卑心理。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古人也說,“親其師,信其道”。主動走進學生生活,走進學生的家庭,就能在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學校與家庭中形成良性迴圈,讓學生逐漸自信起來,健康成長起來。教育的根本在於學生的提高和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 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微、複雜的任務。良好的學校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礎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門培養人的科學。”他強調在學生教育問題上學校、家庭同樣都擔負著責任,扮著各自角色。我認為,聯絡學校與家庭,讓責任和角色充分協調起來,家訪便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途徑。

為期十餘天的暑期家訪結束了,回頭看看那一路的汗水,低頭揉揉那疲憊的雙腳,心理卻充滿著幸福,因為,我覺得,老師不僅要鐵肩擔道義,還要傾心鑄心靈。

語文教師隨筆11

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使命。我作為一名語文學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擔負的重任,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斷地進行探討、研究、實踐、反思。下方,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實踐和反思。

一、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佈置,從而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並取得成就感。

二、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用心性和創造性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好處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具體問題,我並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提示他們回去以後查詢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透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既深入明白了課文,又豐富了課外知識。由此,我就啟發學生:文選資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侷限性,需要超多的課外閱讀來充實、完善,健全中學語文知識結構是課內課外等綜合因素建構而成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

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區域性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就應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新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再讓他們透過分組討論,進行評價,看哪一組同學表演得最為恰切,最貼合文章要表現的思想。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了,他們在闡述中融入了許多現代漢語詞彙和意識,加進了超多肢體語言,對文字進行了再創造。這種簡單愉悅的教學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和情感,又幫忙學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學生的表演慾望,又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轉變思路,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閱讀學的思路

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推薦,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閱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師生的用心性和創造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採取了整體——區域性——整體的閱讀學思路,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談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問,然後加以梳理,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讓學生就這些方面深入討論,最後我再作總結。整堂課,學生至始至終都處於一種主動的參與狀態,學習效果良好。

五、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

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潛質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潛質。”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我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忙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於已身氣”。

六、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絡,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如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嘮叨……從中感受人與人世間的情感,然後想一想自己誠如何明白他們,感受他們。之後,許多學生在週記中談了學習後的感想及自己對父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禮,感情在此得到了釋放。

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主角,轉變行為,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語文教師隨筆12

新大綱在訓練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同學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景,讓每個同學無拘無束地進行交流;要鼓勵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鍊交際能力。”

說到同學能力的培養,這對於每一個年齡段的同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並且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難點。作為低段的小同學來說,能力培養的難度更大,更富有艱鉅性,而對於農村低段的小同學來說,這似乎更是難上加難。現將學習的一些資料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對交際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同學的交際能力

利用訓練低年級同學的交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剛入學的.兒童,說話經常不完整,不規範。因此,在同學剛入學學習時,就要開始進行說話訓練,並規範同學的口頭語言,逐步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如:在教學四聲音節時,學習ye的四聲:ye子,海南島有椰子樹。ye爺,爺爺在家裡給我講故事。ye豬,森林裡有許多野豬。樹ye,秋天到了,樹葉變黃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同學可以根據四聲,組不同的詞,造不同的句子。這樣既豐富了同學的詞彙,又便於理解字義,並練習運用。既掌握了“ye”的四聲,又進行了語言訓練,而不是單純地學。

在識字教學中訓練交際,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擴詞、造句。此外,讓同學自身說說你如何記住這個字或說說某類字的構字規律,也可以訓練同學的說話。如在教學形聲字“蜂,峰,鋒”時,先讓同學懂得聲旁協助記字義,形旁協助辨字形,再讓同學說出這個字如何寫,如何記,如何造句,同學通過分析,知道“蜂”是蟲字旁,它與昆蟲有關,組詞“蜜蜂”,造句:蜜蜂會採蜜;知道“峰”是山字旁,與山有關,組詞“山峰”,造句: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像猴子在觀海;知道“鋒”是金字旁,與金屬有關,組詞:鋒利,造句:獵狗有一嘴鋒利的牙齒。這樣既有利於同學記憶生字,把知識掌握得更靈活,又發展了同學的思維和語言。

在教學中訓練同學交際,主要是教師通過描述課文與同學的“對話”,教師與課本,課文與同學,同學與教師這三者的交際。如《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既是一則充溢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進行交際的好。課文最後是這樣寫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看吧。”這段話留給了同學一個極大的想象空間。教師根據這段話設計相關訓練,讓同學順著課文的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將課文內容作適當延伸。比方,讓同學想一想,說一說,小鳥飛走以後,青蛙有沒有跳出來呢?假如跳出來的話,它會看到些什麼呢?又會說些什麼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同學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的構思從小朋友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級同學以想象見長,給同學創設一種寬鬆的表達環境,讓他們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是提高交際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語文教師隨筆13

有過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異常是班主任的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經過多種途徑採取各種方式,持之以恆,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抓好它,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從而自覺養成守規範的好習慣。“表揚”作為一種藝術,在教育過程中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兩人的特點就是上課不專心,小動作連篇不斷,思緒總是遊離在課堂之外;就連午睡也是影響了一大片啊。應對這種現狀,起先我採取的是批評、鎮壓的手段,可是效果可想而知。而後,對於其中的一個學生我採用了表揚的辦法,只要他有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我都加以表揚,於是,從那天以後,張行健上課小動作明顯減少了不少,就連舉手發言的次數都比之前要多不少。但另一小朋友我依舊是批評方法,他的提高挺少的,甚至連做作業的態度都比以前要不好。

教師應深入瞭解待優生內心深處犯錯誤的動機和目的,不要老是盯在其犯的錯誤上,要注意批評的應是學生錯誤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人,否則,一味的批評、指責、訓斥,學生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甚至學會撒謊、出現逆反的敵對與反抗行為。作為教師應注意從正面、進取的角度去審視學生,要善於發現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巧妙地在表揚中少加批評,可能效果更好。

語文教師隨筆14

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思考為什麼做這件事情,即這件事的意義。語文這件事也是這樣。不管是進行語文教育的老師,還是進行語文學習的學生,都要首先弄清楚這個問題。這樣,我們才不是盲目的,我們才是更高境界的人。我國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便說,一個人的覺解越多,他的人生境界越高;而動物是沒有覺解的。馮先生說的覺解便是關於意義的問題。只有人會思考關於意義的問題,動物不會。一個人思考的越多,他與動物的距離就拉得越大。在精神世界裡,這樣的人是巨人,而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比起芸芸眾生,這樣的人便是超凡脫俗。

在回答為什麼要學語文時,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語文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有關於“意義”。“是什麼”的問題有關於“內容”。我認為,語文的內容就是兩個:語文和文學。有人顧名思義,把語文理解成語言和文字,從而取消了文學,這是不對的。而且,文字就包含在語言當中。我顧名思義,認為語就是語言,文就是文學。我們在中國小時期學習語文,在大學時期也學習語文。與語文相對應的一個本科專業就是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就是專門學習語言和文學的。當然,我們這裡說的語言是指我們的母語,而非外國語。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語文的文應該是文學。只不過,年級越低,語文學習的側重點就越在語言上,比如國小;隨著年級的增高,文學的分量在不斷地加重,比如高中。當然,語言和文學是不能完全割裂開來的。兩者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不是說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嗎?就是說當語言在表情達意的時候,富有藝術性,它就變成文學了。這一點,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得到了明顯的驗證:大多數課文都是文學作品,就是一些應用文也具有文學性。

那麼,語言又是什麼呢?無非就是字詞句篇的學習。具體講,就是教會我們識字,字形、字音之類,比如國中階段要求我們掌握3000多基本漢字;豐富我們的詞彙量,能理解會運用;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讀懂比較繁複的句子,不寫病句;能寫作比較連貫的篇章來表情達意,會寫作基本的應用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要求是十分基礎的,因為這是每一箇中國人都必須接受的`最低的文化教育程度。而高中的語文要求就要高一點,大學的語文要求就更高一點。至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要求就更高,學得也更細,畢竟這是一個專業。)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語文的工具性這一特徵。即它是交流的工具,它使我們會聽會讀會說會寫。舉個例子,有些人聽別人的話老是聽錯,讀別人的文章讀不懂;有些人心裡明白,但就是說不出來,也無法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有時候表達清楚了,卻沒有技巧,讓別人看了很生氣。這就是語文沒有學好的惡果。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語文的工具性裡,其實有著對於一個人的思維能力、交際能力或曰情商的訓練。這已經引出了語文的另一大特徵:人文性。

語文的人文性十分明顯地體現在文學裡。我認為語文的人文性主要提高我們的這三大修養:思想修養、品德修養、藝術修養(或曰審美修養)。具體講,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更可以提高我們的思想深度,使得我們不是一個膚淺的庸人;也可以提高我們的道德品質,使得我們向古之君子、今之文明公民的標準靠近,而不是沒有操守、淪為小人;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脫離了低階趣味,用藝術(比如文學、美術、音樂)來陶冶情操、娛樂心靈。

只要我們認真地去閱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包括散文、隨筆、小說、詩歌等等),只要有了興趣,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自己在文學的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多。你也會發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絡是何等得緊密。學好語文又是何等得重要。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閱讀的愛好,很有可能也激發了你寫作的慾望。當你養成了愛讀書、愛寫作的習慣後,你發現你與語文已經難分難解了。生活就是語文,而語文也就是生活。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語文、文學,才變得更有趣更充實也更有意義。即使是生活裡的不堪承受,也因為語文、文學而變得可以承受。

總結一下,從語文的兩大學習內容(語言和文學)引出了語文的兩大特徵(工具性和人文性)。而學習語文的意義便在其中。即語文是交際的工具,學好語文有助於交流溝通;語文又是生活的映照,學好語文有助於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與人生境界。馮友蘭先生認為中國哲學的意義在於提高人們的人生境界。竊以為語文的最高意義也在於此。因為語文天然地以文史哲為依附。而縱觀我們的語文教育,片面地重視工具性的一面,而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人文性的一面。也難怪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素養低下,更談不上什麼人生境界,不過一俗物而已。就是那些考高分數的所謂優秀學生也大多隻會做做應試試題,其思想見地與談吐也不過爾爾;如果不是新世紀的范進、孔乙己就謝天謝地了。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這裡談的語文是真正的語文,我稱之為“大語文”。這與我們的為了分數、急功近利、捨本逐末乃至面目可憎的應試語文是有區別的。那麼,在現今的應試製度下,如何盡力去實踐大語文呢?也就是說如何既考高分數,又使得人文素養得到提高呢?預知後事如何,請看下文分解。

語文教師隨筆15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在我不到兩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一、讓課件成為渲染課堂氣氛較有效的武器

課件圖片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新增些圖片,或配樂課件,甚至一段錄影,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鬆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影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故事的發展意識.

當今,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交流構成課堂主陣地,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國小生來講,如果能採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這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同學們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將課文進行表演,課堂的.內容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三、適當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荷花》這一課中,我先自已畫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讓學生通過圖,先了解荷花是什麼樣子的,對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要不然單從課文上簡單的文字來理解,他們對此還是茫然。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把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傳統模式轉變過來,溝通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學科的聯絡,把語文學習中的讀與唱,畫,演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培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