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

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1

(一)用愛心接納每個孩子

(熱)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

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都不同,他們在學校裡的表現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為人師者應深切體會這一點,用心接納每一個孩子,不管他是聰明、駑鈍、整潔、邋遢、乖巧或淘氣,他都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個體,需要被接納,也唯有老師用心接納,孩子才能把上課當成一種享受,而樂意留在裡面學習。

(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學生感到最痛苦莫過於誤解,最快樂的莫過於充分的瞭解,尤其新生的一代,從小在呵護中長大,有主見,敢發表,挫折的忍受力卻顯的偏低,一遇到困難,自我壓力甚大,不知如何自處。因此培養學生積極開朗的情緒,掃除內心的陰霾,建立自信心,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極為重要。學生努力著手於善後的處理時,最好在一旁默默關注,等到確實需要幫助時解決,再即時伸出援手。

(三)用誠心讚美鼓勵

花草樹木大都向陽生長,人也一樣,喜歡被讚美,被鼓勵。老師若能真心誠意欣賞孩子的純真、善良、可愛,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讚美的行為。若發現孩子有值得讚美的行為時,更要把握時機,不管用語言、肢體、眼神、動作、表情、評語,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

(四)專心傾聽

單憑表面的舉止是無法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的,做一位最好的聽眾,有耐心的傾聽學生們表達的意見。當他們情緒困擾時,給與適度的支援。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過分的為他們設想,容易產生反效果,而且當學生沒說完,別急著給建議。

(五)潛移默化的'作用

其實教師日常的種種行為,學生都看在眼裡。言教不如身教,教師的行為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經常對學生敷衍了事,學生也可能養成推卸責任的惡習。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承續教師的缺點與優點,不要以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因為這時期他們是敏感且學習力甚高,因此建立明確的教師形象,有助於學生的成長與學習。

如果教師和學生溝通無障礙,如果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教室裡充滿笑聲,如果每一個孩子在教室都被尊重,都有歸屬感,讓學生上起課來,有如沐春風,如沐春雨的感覺,學生自然會視上學為樂事,且視上課為不得放棄的權利,那麼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學生必然春風滿面。

老師們,用愛心和責任心對待您的學生,教育好是功德,不好是罪過!

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2

培育孩子,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相互協助。但許多家長都有一個“無法言說”的苦惱——覺得老師做法不妥,卻不知如何溝通。

比如,面對個別愛使用“語言暴力”的老師,家長不知該向誰反映。孩子上一年級的張女士稱,班裡的體育老師特別愛斥責孩子,經常說“見過笨的,沒見過你們這麼笨的”之類的話。——

一些高年級孩子家長更對老師的“作業體罰”苦不堪言。三年級男孩晨晨的媽媽陳女士很苦惱,因為考試少寫了一個小數點,數學老師就讓晨晨寫一份300字的自我檢討書。類似的檢討書,班裡孩子們都寫過。很多家長不認可這種方式,想找校長反映,但覺得這位老師在教學上很有一套,害怕溝通之後,影響到老師對孩子的看法;還有家長覺得孩子都覺得沒事,大人不用想太多;也有家長擔心,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體罰是一種常態,影響到孩子的心理。

當遭遇“粗暴”型老師時,家長們有百種心態,是該忍受,該接受,該反抗……還是有更好的溝通方式?

圓桌第1問:

對老師的不當言行

家長該持何種態度?

需要給老師“提醒”或“幫助”

教師是學生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老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老師是應該及時得到“提醒”或“幫助”的。

家長和教師的溝通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家長和教師之間建立起良好有效的溝通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關鍵的。所以我建議,家長要善用“溝通”這把金鑰匙,在發現老師在教育上的一些問題,或言行上一些不妥之處時,應該放下思想包袱,採取恰當的、理性的方式,及時、主動地與老師進行溝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和家長應該成為緊密的合作伙伴。老師和家長要相互接納彼此的不完美,彼此尊重、理解,加強溝通,真誠協作,只有雙方很好地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共同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圓桌第2問:

當孩子遭遇不當對待

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安撫孩子情緒引導孩子理解老師

首先要明確的是,老師這麼做,肯定是不對的,有悖師德,無論是各級教委,還是學校,都已經把上述類似的語言列入“教師師德禁用語”,罰抄作業等列入體罰等嚴禁行為。學校對此也有明確的規定和教師師德培訓。

但師德教育沒有做到常抓不懈的學校,難免會有疏漏。而現在的孩子,更往往是全家六個大人精心呵護寵愛出來的。作為家長,一個孩子咱們經常都手忙腳亂管不好,所以不難想象一些老師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狼狽樣子。

性子急、修養欠缺的老師禁不住會口不擇言,選擇他認為見效快的方法。作為家長,要先對孩子做好疏導工作。從情感上給予支援,用同理心進行撫慰,比如“老師怎麼怎麼對你,你很傷心(委屈,憤怒等)是嗎?媽媽很理解你的感受…”其次是理,要明辨是非,先承認老師說的.或做的欠妥,這裡要注意分寸。不是全盤否定,因為家長否定老師,老師在孩子心裡的威信下跌後,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就更會消極被動,減弱學習動力,長遠看孩子受到的損失會高於這次事件。

再次要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諒寬容,想想老師的難處。

最後,指導孩子以後犯了錯誤,主動找老師承認,主動改正。錯誤誰都會犯,如果認識到並主動改正,還會有幾個老師不依不饒?孩子的工作做過後,可以觀察一段時間,如果老師仍有不當行為,家長就有必要與老師進行溝通。

比如先問問老師,孩子近期的表現,讓老師說說孩子的優缺點,解釋可能存在的誤解或誤會。然後,家長可以向老師介紹孩子的個性。比如孩子性格敏感,這樣老師就知道不能對孩子說太重的話;比如孩子性格倔強逆反,吃軟不吃硬,老師自會反思教育方法…這樣的交流,家長表達與老師一起教育孩子的積極態度,既承認了孩子的問題,又讓老師瞭解了孩子的其他優點和個性,老師自然會改變對孩子的方式。

把遇到的問題,當做孩子成長的契機

特邀觀察員:李文華(首師大副教授,北京市語文現代化研究會副祕書長)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勵表揚,也離不開批評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不能說是完整的教育。當然,這要看懲罰的動機和目的,不能是因為一時的情緒難以平復而懲罰,那叫使氣;也不能是沒別的辦法了而懲罰,那叫黔驢技窮;更不能是圖省事而懲罰,那是不負責任。我們所期待的“懲罰”,裡邊一定是蘊含著教師對學生深刻的愛與期待,老師為學生想得深遠,有時可能超過了我們家長。

比如因少寫了一個小數點,數學老師讓寫一份檢查。我認為,這份300字的檢討書,一定比說一句“別馬虎啦,下次注意”有效。老師希望他這一次就牢記終身。

“還有孩子都覺得沒事,大人不用想太多”。家長總怕孩子心理上承受不了,覺得自己受委屈是正常的,但無法忍受孩子受委屈。但為何孩子卻覺得沒事?因為說話有語境、做事有情境,老師和學生朝夕相處,師生之間有著萬千的情感聯絡,即使老師態度生硬了一點,那份期待學生好的心情,孩子們也是能體會到的。

這裡家長要做的是,鼓勵孩子認真對待這300字的檢查,不是給老師完成任務,而是促使孩子培養做事認真、準確的一次極好的機會。

如今孩子的教育太難太複雜,單靠學校、老師或者單靠家長都難以完成。今天的家長和學校比任何時代都更需要相互支援,所以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就顯得更加迫切。家長對老師越多一份理解和尊重,老師就會越多一份付出,而且他們會因為家長的支援而越幹越起勁。

圓桌第3問:

認為老師做法欠妥,家長該如何與老師溝通?

希望家長能中立、多角度地看問題

)首先,體罰孩子的老師,我覺得只是教師隊伍中極個別的。但個別現象,卻常容易被社會輿論放大。比如,透過一個老師的不當行為去評判全體老師。從這種角度來說,這是不是也算一種對教師的“暴力”呢?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健康人格,做一名合格公民”,這是學校和家長培養孩子的共同目標。只不過方法、途徑不同。所以,我希望家長都能站在中性立場、多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家長先想想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老師這樣做是常態,還是偶爾的針對某個孩子的教育上的偏頗或無力?

其次,家長對孩子的性格、秉性最瞭解。出現類似問題,我覺得家長應該先跟孩子及時溝通,追問幾個為什麼,詳細瞭解情況。讓孩子談淡自己的看法,一起冷靜討論問題,看看孩子是否也有欠妥之處。

最後,如果老師的“體罰”“語言暴力”等行為是一種常態,而非極個別現象,家長可以及時跟學校交流,如今的學校都很透明,不會袒護老師的不當行為。

“給老師提意見,老師以後會不會打壓孩子?”這種顧慮家長可以打消。老師不會故意針對某事某人而在班級中喪失威信。相反,這還是促進教師和學校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大部分老師具備良好師德,期望和家長一起教育好孩子,大家目標想法一致。另一方面,老師也處於各種監管之下,一般不會有過激行為。但溝通交流時注意用平等尊重的態度,才能更好地達到一致教育的目的。

溝通之前,深入瞭解原因

教師和家長都是孩子的成長導師,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基本認知,影響著孩子的正常情感,影響著孩子的價值判斷。如果兩位導師出現了分歧、誤解,甚至積怨,那麼夾在其中的孩子會有極大的困惑,有時還會使問題加深、加重。

但是怎麼溝通呢?我建議還是直接交流為好,這就要求家長在問題面前要冷靜。家長可以以瞭解情況的方式和老師溝通,瞭解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發現真正的問題究竟在哪裡,在此基礎上表明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困惑。

有時可能會是教師的教育思想有問題,造成對學生的“暴力”;有時可能是教師缺乏針對性的教育方法而產生的情緒急躁、失控;有時是教師缺乏教育經驗,採用了違背教育規律的不恰當方法;還有時是孩子出於對自己的保護,沒有反映事情的全貌,造成一些誤解。

所以現象背後的原因很重要,這也是問題能否在教師和家長之間得到解決的必要條件。多數情況下,如果教師犯的是“善意的錯誤”,經過溝通增進了解,雙方會在共同目標的基礎上使問題得到緩解和改變。但是如果事實確實嚴重,教師又執意不改,那麼家長必須向學校反映,保護孩子身心健康,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

孩子的成長也是家長的成長、教師的成長、社會的成長,所以責任是我們共同的,為孩子撐起一片祥和的天空,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3

與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的方法:溝通“十問”

有的家長跟老師打電話,或見了老師也不知道問什麼。那麼可以用溝通“十問”:

1、上課能不能專心聽講?是不是能跟著老師積極發言?

2、作業認真不認真?能不能獨立按時完成?

3、學習的習慣怎樣?有沒有壞的學習習慣?

4、下課是不是經常去問老師問題?

5、肯不肯動腦筋思考問題?

6、學習態度端正不?老師指出的問題改不改?

7、學習的積極性高不高?上進心強不強?

8、其他行為表現、同學關係怎樣?

9、孩子有沒有給我們家長提什麼意見?

10、請老師告訴我們,需要我們家長在哪些方面注意配合?

你經常關心自己的孩子,老師就關心你的孩子,這比請客吃飯強。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學習狀況、才能跟學校做好配合,步調一致,孩子有問題也可以得到及時的糾正。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問題才去找老師,這樣太被動。我知道家長都很忙,忙得顧不上回家,顧不上孩子。但是再忙,你再成功,孩子不成功,你只能算成功一半。做好的父母是要花時間和精力的,有出息的孩子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與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的方法:家長的準備事項

事先和家人商量,考慮好要溝通的事項,和老師討論研究的範圍,應不只限於孩子的學業成績,其他諸如孩子的自制力、依賴心,禮節以及和同學問相處的情形等問題,都應列入考慮。

探詢孩子對老師和學校的看法,如果覺得有些情況需要注意,和老師溝通的時候可以求證。但是求證的時候,應該儘量以“相信這是誤會”的態度,這樣氣氛會比較融洽,也容易解決問題。

將孩子在家裡的各種習慣、嗜好與交友情形等,坦白誠實地告訴老師,供老師參考。

和老師交流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以及對此做的安排。比如,我有朋友打算上完國小就移民,對成績並不太在意,家長跟老師溝通了以後,老師就減少了對孩子成績的壓力。

對自己家庭的一些特殊安排,給老師做個說明,讓老師感覺到尊重和慎重。比如,我們家曾經趁著爸爸出差的一個機會跟著出去旅遊,請了幾天假。那個學期跟老師電話的時候,我再次解釋了原因,告訴老師孩子在旅途中的學習情況,並感謝老師的理解。

溝通的目標是增進了解,和老師合作。要表達對老師的體諒,因為,我們的的.眼中只有自家的孩子,而老師的眼中是幾十個孩子,不要讓老師覺得我們在要求特殊關照。一個公平的教學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好的,而且一個通情達理的家長也是最容易讓老師敢於坦誠相待的。

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能在網上查到或向達人們問到的問題(如向青禾旅讀提問,呵呵),儘量不要去麻煩孩子的老師。(我家孩子最恨我問老師簡單的問題。

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4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一、要尊重老師,才有效果

1、端正對老師總體的看法:不論你對老師怎麼看,而是要考慮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

2、發自內心尊重老師:概念化的老師——所有教我們知識的人,指的是群體。老師的素質未必都能到你的要求,尊重老師實質是尊重自。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二、正確定位,真誠交流

家長與教師的交流,都要先對雙方進行正確定位:是朋友而非敵人;是協作者而非僱傭者;是責任共負而不是互相推諉。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三:積極主動,及時溝通

在這個問題上,有一位教授說的好:“在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方面,家長應該主動一些,應該多向學校靠攏,多向老師請教。作為學校往往比較強調老師要家訪,而作為家庭,應該強調家長主動去拜訪老師。這是因為現在教師負擔很重,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家庭都經常訪問,而我們當家長的'只有一個孩子,完全有時間去拜訪老師。

家長跟老師溝通的方法四、只有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回來告訴家裡人,就是想得到一種傾訴,一種宣洩,一絲安慰。這應該是好事,他這是和你在溝通,他沒有把任何事都埋在心裡,然後終於在某一天來個不良情緒的大爆發。如果這個時候,你用心地傾聽完孩子的訴說,適時抱抱孩子,輕輕地拍拍,輕言細語地安慰幾句,再給他擦擦流下的眼淚,比什麼都強;等孩子靜下來的時候,再給老師打個電話問問情況或者和老師約見一下,具體作個瞭解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一聽孩子受欺負了,就跳起來罵老師,然後衝到學校去理論,那麼以後這個老師的課你孩子不用上了:我爸(媽……)都說這個老師不好,我還上他課幹什麼;老師呢,也不用和那孩子交往了,說不定再和對方的家長幹上一場,後果不堪設想。

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5

一、重視第一次家長會。

一般新生入校不久,學校就會組織第一次家長會,為的是給教師和家長建立一個初步溝通交流的平臺。在這次家長會上,新班主任一般會簡單的介紹自己和班級的情況,這個家長會你一定不能缺席,通過這個家長會,你會對老師氣質風格有一個總體的評價,等今後具體打交道時會把握好分寸。

二、主動和老師聯絡。

發現孩子成績或其它方面有問題,你可以主動和老師聯絡。如果電話不方便。可以約定老師在他(她)工作不忙的情況去學校辦公室裡面談,談話時,把問題和自己的想法簡單講給老師,不要過多的傾訴自己的不滿和怨憤,多聽聽老師給你的建議。每學期期中或期末學校都會召開學生家長會,散會後,你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再多和老師聊幾句,千萬不要因為等老師談話的家長多就放棄機會,因為為了開好家長會,班主任一定進行了大量準備,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心中有數,但限於時間,很多話不能全部說出。抓住這個時機和老師交流,你會對孩子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三、運用新媒體平臺互動。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微信微博迅速成為時尚快捷的溝通交流平臺。家長可以通過微信圈和老師進行實施互動交流。有的班主任已經建立了自己班級的家校互動微信圈。把好的經驗文章分享給家長。同時把它作為展示把室內日常學習管理的視窗,每天發發圖片讓家長及時瞭解班級動態,你一定不要錯過這個這個好的交流平臺,每天都上去看看,定有不少收穫。

四、敢於亮醜。

孩子在家裡有什麼壞習慣,在社會上是否接觸了不良的人,這些你都要特別留心,一旦發現有問題,不要替孩子遮掩,也不要用粗暴的辦法打罵,要及時和班主任老師取得聯絡,瞭解孩子在校情況,和老師一起想辦法幫孩子改正錯誤。

五、和老師溝通的禁忌。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希望老師對孩子好一點,於是就給老師送,害怕不送禮孩子在班裡受氣。有的家長禮數週全,班科任全部送到。殊不知這樣做是害了孩子,老師一旦收禮,在教育孩子是肯定會有所顧忌,這樣容易放任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反而是害了孩子。近年來,師風日下,和家長盲目送禮不無關係。其實,大多數老師還是愛崗敬業的,只要是聽話愛學習的孩子老師肯定喜歡。只要家長不送禮,師風自然就會好轉,風清氣正的環境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跟孩子老師溝通注意事項

主動聯絡

有些父母有一種誤解,認為主動聯絡會打擾老師的工作,擔心老師工作繁忙不歡迎父母主動來聯絡。其實,老師忙的就是教育孩子,父母主動來交流,不僅能讓老師感受到家長在孩子教育上的積極態度,還可以提供許多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資訊,幫助老師更全面地瞭解、理解孩子,讓雙方展開有效的配合。

經常聯絡

父母千萬不要忽視針對孩子點滴的.進步與老師進行交流,更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和老師聯絡。平時,孩子的發展是一種比較平穩的量變過程,但是質變就孕育其中。要想發現微小的變化,抓住閃光點,在萌芽狀態時實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必須經常聯絡。

經常定期的聯絡,可以使每一次聯絡逐漸變得簡短、有效率。由於是經常聯絡,就不必每次都介紹前面的情況,能突出主題,只交流新情況、研究新措施。

適時、適度聯絡

聯絡的頻率要因孩子情況而異,更要尊重老師的意見,一般以一週至兩週聯絡一次為宜:間隔太短沒有必要,還會增加老師的負擔;間隔太長,則會失掉經常聯絡的優勢。

把話說在當面

不要害怕和老師溝通,老師最不怕的就是有話當面說,最害怕的是瞞他、騙他。千萬不可當著孩子一套、揹著孩子一套,更不可當著孩子埋怨老師、指責老師,降低了老師的威信也就降低了父母自己的威信。

對老師把話說清楚,有助於老師全面認識自己的孩子,也有助於老師的工作。只是父母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要全面瞭解情況,力爭傳達給老師的資訊是符合實際的。

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6

溝通技巧一:平等

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能居高臨下,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要求學生是一套,對待自己又是一套。一定要俯下身,與學生平等相處,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學生才願意與我們溝通。

記得有一次,學校召開冰上運動會,我與學生冒著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在冰場上一凍就是兩個多小時,有學生說:“老師,您進樓裡暖和一會兒吧!”我看了看學生們跺腳的樣子,回答道:“你們不是也同樣冷嗎?我們一起堅持,共同戰勝寒冷好嗎?”學生們都笑了。那笑容是溫暖、是理解也是和諧。

溝通技巧二:榜樣

教師要努力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運用周圍人的榜樣力量教育學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我不但要求學生做事認真,而且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嚴格。我的教案和上課的板書字跡端正清晰,從不敷衍了事,時間久了,學生的作業也工整了。我從來不隨便撕紙、亂扔雜物,而且要求學生見到紙屑等雜物隨手撿起丟進垃圾箱內。我每時每刻也都是這樣做的,學生也漸漸地養成了好習慣。想要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老師首先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良好的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學生都有崇拜優秀人物的心理,他們總是喜歡拿自己與優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夠像優秀的人一樣。可見,每個孩子天生喜歡向自己喜歡的榜樣學習。我經常抓住學生的這種崇拜心理,幫學生選擇一個優秀的榜樣,由此讓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溝通技巧三:道歉

我在教育工作中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我想把學生的筆記本收上來檢查,看一看學生做筆記的情況如何。當筆記收到一半時,科代表跑過來對我說:“有同學只做了一張紙的筆記!”說著,就把只有一張紙的“筆記”交給我。我看了看名字,是個平時比較調皮搗蛋的學生的,作業也經常不做,幾個任課教師對他都沒有什麼好印象,這時我怒氣沖天,一把撕掉他這張筆記,還朝他喊道:“你還要不要志氣了?”說完,我繼續檢查筆記,並沒有顧及他的反應。下課後,我穩定了情緒,反思自己的言行,覺得自己沒考慮過學生的自尊心,更不尊重學生,師生平等也拋到腦後了。於是,放學後,我找到這位學生向他賠禮道歉,並和他交流了做筆記的重要性,瞭解了他為什麼只做了一頁筆記的原因。第二天早會時,我在全班學生面前向他表示歉意。我在全體學生面前的誠懇道歉讓他很出乎意料,也很感動。於是,第二天,在我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本嶄新的筆記本,字跡工整,條理清晰,裡面還夾著一張小紙條,上面寫道:謝謝老師,是您的道歉與寬容讓我徹底醒悟,我把筆記補好了。老師請您相信我,我以後一定認真學習。從此以後,他認真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溝通技巧四:傾聽

傾聽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法。傾聽能夠讓對方傾訴自己的心聲,能夠把心裡的鬱悶、壓力等不良情緒都發洩出來,從而心情舒暢、精神抖擻。在多年的工作中,每當有學生向我傾訴,我都要專心傾聽。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難調教的學生,在我耐心的傾聽後,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可見不管面對一個怎麼衝動或憤怒的場面,只要你積極傾聽,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和衝動的學生在自由地表達了自己受壓抑的感情後,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減輕,而且通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的問題已經被老師重視和理解,精神上得到支援和鼓勵。

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7

溝通方法:注重以多種方式溝通

作為老師首先應該通過多種方式與家長保持經常性聯絡和溝通,尤其注重個別溝通。交談中老師應該簡要、全面地彙報孩子這段時間在學校的情況,著重談孩子的進步的優點,並提出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家長談孩子在家裡的情況,雙方共同商量下一階段的教育目標和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

其次、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教師切勿以專家自居,採取居高臨下的態度教訓家長,不要發號施令似的老是說“必須”、“應該”怎樣,更不能責怪家長,要尊重家長,多傾聽家長的話。

第二、平常可以多主動跟老師聊,在聊天時,可以多跟老師分享孩子在家的點滴,不僅老師能感愛到家長的喜悅,同時也能感受到家長對老師的敬重,老師會很有成就感的。

第三、當老師告知家長有出現不好的習慣時,一定要跟老師配合,不要一味的責罵孩子,反而要多聽聽老師怎麼說,最重要的是全面、客觀地熟悉孩子長處和不足,家長才能與老師“合力一處”,幫孩子匯入正確的方向,這樣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最後用一句名言做結束語吧:“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第三、談孩子缺點時要注意方式。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全面,既要肯定優點與進步,也要真誠地提出不足之處。在談孩子的缺點時,要根據情況,區別對待。如果與家長很熟悉,可以說得直率一些。有些家長自尊心特別強,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感到有壓力。所以,教師特別要注意方式,不要用“遲鈍”、“調皮”等字眼來形容孩子,以免家長聽了不舒服。

第四、交談時不要與家長談論別的孩子,也不要隨意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說長道短。因為這樣做會使家長產生疑問,不知老師在別人面前怎樣說自己的孩子。

第五、交談完了要肯定溝通的收穫。教師要指出談話對家長、老師、孩子都有益,強調對自己的工作有幫助,如進一步瞭解了孩子,有利於今後的教育工作。同時,對家長表示謝意,歡迎家長以後繼續支援老師的工作,自己願意竭誠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促進孩子的發展。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善解、信任老師,只要家長的態度和悅,營造輕鬆的氣氛,從而能自然地進入交談。相信老師都會樂意幫家長解決問題的。

最後祝每位老師與家長溝通順利,孩子成績優異。

溝通方法:有效的溝通講究方法

有效的溝通講究方法

溝通很重要,然而溝通成敗與否的關鍵還在於溝通的方法是否正確。

舉例來說,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不是那麼守秩序,老師覺得應該跟孩子家長反映溝通一下,必要的話,也需要家長從旁協助,一起給孩子糾正不好的習慣,然而老師將話頭一提,家長就有些不高興地脫口而出:“我的孩子平時在家很乖的,怎麼會在幼兒園裡調皮搗蛋呢?”

很大程度上,話說到這個份上,老師跟家長的此次溝通已經陷入了僵局。老師會覺得,家長不夠通情達理,偏聽偏信自家孩子,對老師也不夠信任。家長則會覺得,老師或許是對孩子懷有偏見,對孩子不夠有愛,專業素養有所欠缺。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剛入幼兒園的孩子,第一天離開父母,哭鬧得特別厲害,對照顧自己的老師又踢又打,各種反抗,回家後可能還會特別委屈地哭訴幼兒園中各種不好。第二天,心疼孩子的父母可能就直接找到老師,憂心老師是否有能力帶好孩子,是否有盡職盡責地在教孩子。然而因為入學第一天的折騰,老師也是精疲力竭,焦頭爛額,偏還遇上家長前來說教,那麼,接下來,兩人談話的氛圍跟進展也就可想而知了。

溝通有技巧,掌握了正確的溝通方法,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消除隔閡分歧,達成目標上的一致。無效的溝通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甚至會加深誤解,動搖互信的根基。在幼兒的教育問題上,尤其如此。因為年幼的孩子還不能完整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和家長作為引導者和監護人,必須保持密切的溝通,而不要等到問題出現,才倉促補救。要知道,沒有前期溝通達成的互信根基,想立即找到並解除孩子的“病灶”絕非易事。

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8

一、多說“我”,少說“你”。

老師應儘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不要總說“你應該……”,而應常說“我會很擔心的,如果你……”。這樣孩子就會從保護自己不被指責的狀態下轉而考慮大人的感受,這個時候溝通才可能更有效。

二、不急於作出評價。

即使孩子的看法與大人不同,也要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老師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的事例來支援自己的觀點,並詳細地分析雙方的意見。老師不壓制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自然會敬重老師。

三、瞭解孩子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的學習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孩子的性格怎樣?他有什麼興趣愛好?這些都是老師要了解清楚的。如果老師不瞭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如何與孩子交流,又如何對他提出合理的期待與要求。泛泛而談的交流是任何人都不感興趣的,更何況孩子呢!因材施教是每個老師都懂得的道理,但是真的要付諸行動,有針對性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卻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四、走進孩子的世界,和孩子打成一片。

老師是否擁有一顆童心,這對親子溝通非常重要。擁有一顆童心,也就更能理解孩子的言語、孩子的`想法與行為,這樣的理解不僅可以化解很多衝突,更可以提升你和孩子溝通的質量。如果你和孩子可以擁有相近的思維方式,就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對孩子的教育也將變得更加容易。

畢竟,孩子的逆反不是目的,討得老師對他們的關注才是他們內在的心理需要。

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9

一、真誠相待,信任尊重家長。

我們要真誠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充分感覺到教師是真心地為學生成長和發展著想,對學生有愛心和責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家長,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師與家長加強聯絡,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和示範作用。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友好、愉悅和互相合作的氣氛。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成功的老師通常是最佳的傾聽者。傾聽不意味著不說話,但傾聽絕對是少說話。在傾聽時,要聽明白家長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談話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援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三、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型別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型別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讚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要想辦法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儘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於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