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當代藝術多媒體藝術的關係

偽造的漢字之所以能成為“書”,披上經典藝術作品的外衣,很重要的介質即是“線條”。無論是象形漢字,酷似“雞腸”的拉丁字母,還是《天書》中糅合了錯誤筆畫的“偽造字”,它們當中一個鮮明的共性是,必須以“線條”作為媒介和框架,而所有美感價值、藝術形式的營造也殊途同歸地集中在“線條”之上。回溯漫長的藝術史和繪畫史,西方人和中國人一直將“線條”視為一種重要的造型手段,但由於各自不同的造型理解和審美觀念,線條在視覺藝術中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書法與當代藝術多媒體藝術的關係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線條對於西方藝術家是一種觀念,對於中國藝術家則是一種趣味,也就是說:西方繪畫中的線條,基本上是一種概念性的線條。正如列奧納爾多·達·芬奇所說:“繪畫科學首先從點開始的,其次是線,再次是面,最後是由面規定著的形體。”在他那裡,線的功能只有兩個:一是顯性的輪廓線,一是隱性的透視線。兩種不同的線條觀,在20世紀的中西繪畫交匯中,在藝術家們的筆下,便出現了種種有趣的現象。落到“書法”這個領域上,東西方書法“線條”的差別,鮮明地展示著東方人對“意韻”的追求,西方人對“形美”的執著,這種觀念上的微妙差距,或許也將成為“書法”向“當代藝術”過渡的一個伏筆。

但“書法”與“當代藝術”結合,畢竟不是一個三言兩語、嘴上論道就能解決的話題。正如知名書法家邱振中對南都記者所說的那樣:“書法是一個傳統深厚的藝術,但是跟當代藝術、當代文化的關係很重要,很多人都有一種把書法做成當代藝術的願望,但是成績還不是特別樂觀,我覺得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

02 與“商業”合流“書法”有價格,無藝術?

或許,在創作的話語領域中,“書法”與“當代藝術”的聯姻,目前為止還擺脫不了“包辦婚姻”的生硬性質,但傳統書法在當代社會中重現生命力的嘗試,卻在商業領域中獲得了重生,近年來,一波接一波的商業書畫拍賣活動相繼掀起“書法熱”的高潮。在各地“春拍”、“秋拍”現場,一些歷史悠久的名家書法作品,常常成為拍出天價的“香餑餑”。而“書畫收藏”也隨著民眾消費力的提升,從最初的小眾高階情趣,變成了參與受眾更多、更廣的民間潮流。“書法”這廂被不少當代藝術從業者視作“棄兒”,束之高閣,另一廂卻被披上“商業”、“時髦”的華麗外衣,以更加“前衛、摩登”的姿態進入人們的視野。

“書法”的受寵,首先體現在商業拍賣領域,嗅覺敏銳的藝拍從業者、經紀人、商人自然不會錯過。2010年“春拍”時分,黃庭堅的《砥柱銘》以4.2億元落槌,這被業內人士視作“天價書法”時代的啟動序幕。正如深圳365藝術超市創始人、資深藝術品經營人黃瀧對南都記者所說:“以前,藝術品拍賣更多將視野集中在‘書畫’上,‘書法’卻是一個易於忽略的領域,實際上,書法具有很強的`交易價值和收藏價值,按照藝術品市場‘朝三暮四、輪流坐莊’的規律,也該輪到‘書法’走紅了。”

但一個悖論也隨之而來。“書法”的“牛市”,更多屬於先賢名家的墨寶名作。今人的作品卻難登大雅之堂,只能在中低端市場苦苦徘徊。春節、喜慶時節是“書法”暫時井噴的時刻,但滿滿當當地堆放在熱銷攤位的字帖、對聯等,卻只能在幾十元的價格上浮動,問津者並不多,而最致命的是,它們的作者僅僅是一些技藝熟練的“寫手”,任憑字跡再光鮮漂亮,這些應節作品根本也達不到“藝術作品”的水準和要求。

一面是古代書法披上商業外衣後的“增值”,一面是“今日書法”的門可羅雀,這些現狀無疑都宣告著,書法的“現代化”之路,如同將它嵌入“當代藝術”中的嘗試一樣舉步維艱。

03 多媒體藝術時代,書法如何延續藝術氣格?

多媒體藝術來勢洶洶,亦同時催生了“多媒體書法”這一嶄新名詞。電子工具取代傳統紙筆,把字型設計變成一項頗為格式化、標準化的工作,是否還能繪出古代書法的氣韻和精道?

“多媒體書法”一詞可衍生出多種藝術流派及形式,統納在這一名詞之下的,既有眾所周知的“藝術字設計”、“數碼書法”、“簽名設計”等等,還有形式更新的“音樂流派書法”、“戲劇流派書法”等等,書法由一項靜態的藝術,逐漸演變為酷似舞臺藝術般“跳躍”的狀態,或者被高科技(FLA SH、PS等)拆分成各種“動態”的字型和筆畫,將設計感和立體感推向了極致。

但這終究不是“書法”。《中國畫家》雜誌社常務副社長、資深藝術品評估人江福全就十分牴觸“多媒體書法”的提法:“多媒體用‘電子畫筆’對書法字型進行臨摹或再創造,卻已經脫離了書法的本源,所謂‘多媒體書法’只能說是一項與書法相似的新興藝術,脫離了宣紙和毛筆,就很難稱之為‘書法’了。”他坦承,多媒體與書法的結合,對書法的推廣有益,有利於實現書法的國際性和世界性,但很難成為未來書法的主流。

“早些時候還流行過所謂的‘現代書風’,8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就已經有藝術家開始嘗試對‘書法’進行‘變形改造’,以推動書法的演變過程。”但在江福全看來,這些嘗試都還處於比較生硬和皮毛的階段。

或許,書法與當代藝術、多媒體藝術的關係,歸根結底不應糾結於“形式”。“當代藝術跟傳統的關係實際是要人們非常細心地去體察和發覺的,必須從傳統的每一個蛛絲馬跡找到跟我們現代人心靈的關係,然後從那裡再生髮出一種真正具有現代氣息的作品。”邱振中歸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