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物理《電流和電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國中物理《電流和電路》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電流及電流方向、電路;

2、認識電路的三種狀態,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3、認識常用電氣元件的符號;

4、懂得按實物圖畫電路圖及按電路圖連線實物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對電流、電路有個初步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連線電路的活動,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探究和學習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重點:電流的形成及條件,電流方向及電路圖;

難點:按實物圖畫電路圖及按電路圖連線實物圖.

教學方法

探究法、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乾電池、小燈泡、導線若干、開關、小電動機、學生電源、發光二極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們每個教室都有電燈和電風扇,我們開啟開關燈就亮了,風扇就轉了,還有家裡用的電飯鍋、電冰箱等也是一樣,插上插頭就會工作了,電與我們密切相關,而且似乎很神祕,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它的神祕面紗。

二、新課教學

學生觀看導學目標:1、電流的形成及其方向

2、電路的組成及其作用

3、電路圖

引導學生思考由此可以提出的問題並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看書找出部分答案;

學生容易得出的問題:電流怎麼來的,它的方向是什麼?電路由什麼組成?電路有什麼作用?電路圖是什麼,怎麼畫?

學生看書可以回答部分問題,教師由回答總結出:

一.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流方向: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正方向

二.⑴做演示實驗:使小燈泡發光

通過提問學生該如何進行實驗,按學生的設計連線

並強調:任何情況都不能把電源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

⑵根據連線成功的電路讓學生思考:

1、電路的基本組成部分(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

2、各元件的作用: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

用電器:消耗電能的裝置

開關:控制電路

導線:連線電路

3、 結合實物圖講解電路中電流的方向:正極→用電器→負極

4、 通過演示燈亮和不亮的情況得出

電路中有電流的條件:有電源;電路必須是閉合的

5、 學生觀察連線的實物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電路的三種狀態:

通路:導通的.電路

斷路:斷開的電路

短路:不經過用電器直接連線電源正負極

6、學生閱讀小資料瞭解實驗室常用的電源

三.電路圖

⑴電路圖:用規定的簡單符號代替元件畫出來的就是電路圖

⑵學生看圖5.2-8,瞭解常用元件符號

當堂練習: 畫出一些元件或給出一些名稱讓學生完成對應的名稱或符號

( 圖複製不上來呀!)

⑶由實物圖畫電路圖( 圖複製不上來呀!)

教師總結出按實物連線圖畫電路圖要注意的幾點:

1.畫圖時線要畫的橫平豎直

2.用電器不可畫在拐角處,元件的佈置要美觀大方

3.電源正負極要對應

4.元件的次序要與實物圖相符合

⑷按電路圖連線實物圖,學生上臺連線,下面的同學觀看並指出不對的地方

先給出連線提示:可先將各元件按圖擺成一個圈,再按電流的流向從電源正極開始,依次連線各元件,最後連到電源負極。

教師畫出一個電路(電源、開關、小電動機),

學生動手連線,教師巡視檢查

四、知識小結

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

電流{

方向:規定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為正方向

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

用電器:消耗電能的裝置

電路 組成: 開關:控制電路

導線:連線電路

1.通路:處處連通的電路叫做通路

狀態 { 2.斷路:斷開的電路叫做斷路

3.短路:把電源的兩極直接用導線連線起來,叫做短路

1.有電源

電路中有電流的條件{

2.電路必須是閉合的

定義:

電路圖 {

畫圖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五、當堂練習:圖5.2-9、圖5.2-10

六、作業:課後2、3

板書:

二、電流和電路

一、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方向:規定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正方向

二、電路:

1組成: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

2狀態:通路、斷路、短路

3有電流的條件:有電源;電路閉合

三、電路圖

1定義: 用規定的簡單符號代替元件畫出來的圖

2注意事項

教學反思

首先在引入新課時較好的利用了學生身邊的例子和經驗,更貼近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感到熟悉,產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在得出了電流和電流方向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使小燈泡發光,學生做起來難度不是很大,但是可能有些學生不連線開關,為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先不糾正,分析實驗時再講也可以的,學生根據自己連的電路去理解電路的組成和各元件的作用就不會覺得抽象不可理解了,還有就是由電路圖連線實物圖時,先給出一些必要的提示,以防學生覺得無從下手。

我是聽過課了才上的這一節,整個教學過程都比較順暢,但是還是有些地方是做不到的,如:

1、學生實驗改成了演示實驗,這是學校客觀條件的限制

2、演示時沒有注意到實驗的可視性,課後瞭解到後面較多的學生看不見

3、為了將課上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消化

4、節奏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