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道德演講稿彙總五篇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生活中,演講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道德演講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道德演講稿彙總五篇

道德演講稿 篇1

大家好,我是六年二班的程芷瑤,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什麼?是誠實?是友愛?是善良?是謙讓?還是責任?這些詞彙都從不同角度詮釋著道德的含義。

道德就像我們手中的一把鑰匙,打開了曾經封鎖心靈的窗戶;道德就像冬天一道七彩的陽光,透過窗戶,暖暖的照在純潔的心田。

道德是一顆感恩的心;廣西省15歲少女樑燕,從10歲起獨自照顧病癱在床的養父,每天五點起床,做飯、餵雞、幫養父洗臉搽身,放學後,還要挑水砍柴、編竹筐......

五年來,她用堅強、執著,用辛勤、用感恩的心守護者養父,國小6年,她年年獲獎,多次被評為市、縣“三好學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因為父母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成長;讓我們感恩老師,因為老師給予我們知識,教會我們思想;讓我們感恩社會,因為社會讓我們學有所用,意氣風發。

道德又是一種誠信;高爾基曾經說過:“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前幾天我看到都市新聞中報道,一位60多歲的老爺爺,撿到一個手包,他為了尋找失主,找了一家超市和三個小區,最後又騎車一個多小時,到了十幾公里外的小區,將包物歸原主。“黃金有價,誠信無價”,讓我們學會誠信,做到誠信。道德其實又是一種習慣;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不難。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端一杯熱茶、公交車上給爺爺奶奶讓出一個座位、幫助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同學解答難題、把掉到地上的紙屑扔到垃圾桶、遇到紅燈不搶行、不隨地吐痰、不講髒話等等。“小行為,大道德。”一滴水中可看到世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學會道德,對生活保持微笑,生活會還以你微笑。泰戈爾說過:“播種思想,收穫行為;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人格;播種人格,收穫命運”。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道德這一概念,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物質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道德是調節個人與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界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道德不同與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而是是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教育和內心信念來維持的。

中西文化的交匯,開放中的中國,傳統觀念與現代觀念碰撞,讓我國的道德建設問題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工作。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歷史悠久,在家庭內篤父子。睦兄弟,和夫婦,家庭外愛社稷,強國家,利萬民

當今在我國,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基本的社會公德。即我們常說的“五愛”。我國的道德建設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我們主要談一談與我們有密切關係的職業道德,所謂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物件,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

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與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首先職業道德是事業成功的保證:沒有職業道德的人幹不好任何工作。其次職業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鏡子:人的職業道德品質反映著人的整體道德素質,有利於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同時是人格昇華的最重要的途徑。所以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內容。職業道德是思想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職工整體素質的內在要求。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需要有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一方面有賴於以前所受教育,另一方面有賴於職業生涯中的學習和實踐。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糾正社會不正之風的重要措施之一。社會風氣的好壞,與職業行為密切相聯。職業道德的強化,能夠使人非常現實的明瞭是非,榮辱,善惡的界限,對其個人生活道路的選擇,生活理想的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起著重大作用。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要幫助職工樹立艱苦創業、敬業愛廠、開拓創新、遵法守信的精神,反對損公肥私、損人利已、見利忘義的思想和行為。要鼓勵職工立足本職學文化、學科技、學管理,為斷提高科學文化技術水平,提高崗位技能和業務能力。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必須注重抓好當前職工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把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與解決職工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與維護職工切身利益結合起來,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在為職工辦實事好事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必須深入研究新形勢下職業道德建設的新特點、新方法,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使職業道德建設能夠把共同理想和職業理想,堅定信念與職業責任感,公民素質與職業素質,文明風尚與文明行業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職業道德的實效性,從而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道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和信任——道德教育的楷模》

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麼?不可置疑,其核心不外乎道德教育。今年四月,中鐵二局幼兒園的老師們為一位患癌症的大學生組織了一次募捐活動,共計善款約兩萬元。五個月後,在得知受助者做完移植手術並恢復得很好時,幼兒園的一位老師寫了一封信給受助者,全文是這樣的:

孩子,你好!

我是xx局幼兒園的袁紅老師,從你的好友那裡知道了你的治療情況,我由衷地為你感到高興。當我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幼兒園裡所有的老師時,你猜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驚訝和不相信,都瞪著眼睛說:“真的!好了!”在得到確切答案後,都在感嘆你的頑強和你的幸運。原來生命看似脆弱經歷了裡??,卻依然能夠重新綻放,這關鍵在於能不能經受住命運的考驗。再次祝賀你!

九月五號,我們也把這個好訊息告訴給了幼兒園所有的小朋友和家長,當時,他們都為你感到由衷的高興,並對幼兒園進行的愛心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更多的支援。謝謝你!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很多人內心的愛和信任已經淡漠、麻木、甚至遺失,我們很失望也很迷茫,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我

們還可以“救救孩子!”但有些家長沒有意識到“愛和信任”對人的重要意義,美其名曰:要讓孩子從小就有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就這樣,他們把孩子內心的愛和信任扼殺在萌芽狀態,這太可怕了!

機緣巧合,我們通過你的好友認識了你,這是我們的幸運,在組織募捐活動時,有部分家長不是很理解我們的行動,認為是在家長出難題,甚至有位老爺爺找到園長說:“這是社會的和政府的事,為什麼會出現在幼兒園?太功利了!”當我們把幼兒園做這件事不是為了宣傳的噱頭,而是為孩子培養情感的意義告訴他時,他還是不太服氣的走了。前幾天,我們老師專門把你治癒的訊息告訴他時,他非常不好意思,並且直誇幼兒園做得對,教育觀念好。

孩子,不管以後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多彩人生,還是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居家生活,我們都祝願你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一路走好!

道德演講稿 篇4

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令人遺憾的現實生活中。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加強誠信教育中,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沒打借條。不多年,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朋友去世了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心裡,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父親知道我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如此相信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就是人們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要解決的應該怎麼做?問題。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對怎樣做人的設定,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中國傳統文化中。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所有德行的基礎。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儘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儘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道德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三(4)班的謝君陶同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從懂事的時候起,爸爸媽媽和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德、智、體全面發展,道德是排在首要位置的,那道德是什麼呢?道德就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準則。比如,在公共汽車上,如果你看到沒有座位的老人,你會讓座嗎?在小路上,你看到被別人亂扔下來的垃圾,你會主動去撿嗎?在車庫,你看到被別人弄倒的自行車,你會主動把它們扶起來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有這份心,卻怕別人以為是自己乾的,怕別人誤會垃圾是自己扔的,自行車是自己弄倒的,怕別人說自己是故意做給大家看的。其實,我認為:不用擔心別人對你做好事的誤解,只要儘自己的能力付出一份愛心,為社會增加一份愛就行了。

有一次,我坐公交車。站了好久才有一個位子,這時,我看見一個老爺爺沒有位子,我心裡十分糾結,心裡想:這個位子可是我站了好久才有的,如果讓給了老爺爺,可能又要等好久,可老爺爺年紀大了,我又不忍心讓他這麼站著。於是,我決定讓那個老爺爺來坐,老爺爺笑眯眯地說:“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我聽了,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原來,講道德的感覺這麼美好啊!

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伸出我們的雙手,獻出我們的愛心,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