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國有企業經理激勵總結精選

內容提要:本文針對當前人們對國有企業經理激勵不足的看法提出了國有企業經理激勵悖論,指出以扭曲的控制權收益激勵所主導的激勵機制是產生此悖論的緣由,並給出了建立國有企業經理市場化選擇機制的政策性建議,國有企業經理激勵悖論。

最新的國有企業經理激勵總結精選

關鍵詞:控制權,激勵,博弈

目前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對企業經理實行以月薪製為主的報酬制度,其特點是低工資、低獎金,部分上市的國有企業實施了管理層持股的輔助激勵方案,但激勵效用也不顯著。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1998年對中國企業經理成長與發展的專題報告顯示,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工資水平明顯偏低(見表一);另據一項將我國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年度報酬與每股收益和淨資產收益率分別進行迴歸分析的統計結果表明,總經理的年度報酬與每股收益的相關係數僅為0.045,與淨資產收益率的相關係數僅為0.009,並且管理層持股比例與企業經營業績的相關性也很低,這説明我國上市公司不僅存在年度報酬激勵不明顯的現象,而且存在股權激勵不明顯的現象;在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1998年對企業經理對經濟地位滿意程度的調查報告顯示,國有企業經理的滿意程度最低,只有22.9%,有44.4%的經理表示不滿意(見表二),管理論文《國有企業經理激勵悖論》。

以上事實似乎表明,我國國有企業存在對經理激勵嚴重不足的情形,使得他們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經營才能,並最終導致了我國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普遍不佳的結果。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從來沒有發現國有企業的經理職位因激勵不足而空缺,也沒有出現大量的國有企業經理因為對自己的激勵不足而離開國有企業的現象,雖然這其中不乏因“事業心”的驅使而堅守崗位的經理的存在,但這種“事業心”卻大多與政治地位、社會聲望、在職消費等由對企業的控制權帶來的利益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現代產權理論把企業所有權分為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兩部分,主張對代理人實現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的對稱結合,從而達到最佳的所有權安排。基於此我們也可以把企業的收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控制權收益,也即難以度量的非貨幣形態收益,它包括政治仕途、在公眾當中的聲望、在職消費以及通過資源的轉移而得到的個人好處等等;另一部分則是貨幣收益。這兩項收益都能起到對企業經理的激勵作用,而當前在討論我國國有企業經理的激勵問題時,大多數的學者或是沒有考慮對企業的控制權收益,或是雖考慮到了企業的控制權收益,卻把它與貨幣收益分開,僅僅只把貨幣收益作為激勵經理的因素,從而得出了我國國有企業經理激勵不足的.結論與共識。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國家的放權讓利,國有企業的經營人員獲得了較為充分的企業經營自主權,這一點由近幾年來出現的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便可得知。在貨幣收益激勵不足的情況下,控制權收益激勵成為對他們最有效的激勵機制,為提高國有企業的活力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看到控制權收益激勵積極意義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它消極的一面。由於沒有對國有企業經理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導致了控制權收益激勵的扭曲,經理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對控制權收益的追逐上。在我國國有企業出現的內部權利鬥爭、規模的盲目擴張、項目的重複建設、管理層對兼併收購的抵制等現象無疑説明存在巨大的控制權收益在激勵着國有企業的經理們。也就是説,雖然國有企業經理的收入普遍偏低,即來自貨幣收益的激勵不足,但來自控制權收益的激勵彌補了貨幣收益激勵的這種不足,從而控制權收益和貨幣收益加和的總的激勵並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