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四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寫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四篇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 篇1

有一天,我夢見孫猴頭和太上老君聊了起來,只聽那猴頭説:“常聽人們説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要不然咱們什麼時候下凡看看。”“好呀!”

我醒了過來,回味着夢中的內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書上看過的內容,年齡有禮貌的説法,如:不滿週歲是襁褓歲是孩提、十歲是黃口,因為雛鳥這時嘴是黃的,有些名人説的話傳承下來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説法。還有花甲指60歲的老人、古稀指70歲的老人,古稀出自於蘇軾的一首詩:人到70古來稀。相傳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對聯,乾隆指着一位141歲的老人説出了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有位叫紀曉嵐的學者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60歲,花甲重逢是兩個60歲是120歲,三七是21歲,合起來是120歲。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指兩個70歲是140歲,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歲。怎麼樣,傳統文化很有趣吧!

我們一定要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好的繼承下去。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 篇2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許多節日。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了。

春節也叫過年,它的來歷是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們居住的地方傷害人類,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由於“年”最怕紅顏色和鞭炮聲,因此每年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在門上貼上紅紙,在院裏放鞭炮,防止“年”溜到人們居住的地方傷害人類。

春節到了,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哥哥、姑姑一起在爺爺家吃團圓飯,飯後我們拿了許多煙花和鞭炮去放,有竄天鼠、魚雷、二踢腳、黑旋風等。我們看到美麗的焰火從煙花裏噴了出來,它們像一朵朵剛綻開的花朵,我和哥哥在一旁又蹦又跳開心極了,路邊的人看見了,都停下腳步,羨慕地看着我們。

新的一年又到了,我們又長大了一歲。我應該更懂事了,讓爸爸、媽媽少操點心,自己努力學習,爭取一天比一天更棒!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 篇3

説起剪紙,我最喜歡的是田克華爺爺的剪紙。田克華爺爺已經70多歲了,還在剪紙,而且各個作品都是一件件工藝品,差不多每一件都是國家認證的。今天我參觀了田克華爺爺的做品展。

進了現場看到這麼多作品,令我眼花繚亂。這時我看見一個名叫“六龍戲水”的作品。這個作品呈現的是六條龍在天池裏面嬉戲、玩水、打鬧、玩龍珠。細心點看,都能看出它們的面部表情,把一些鬍子、牙齒、眼睫毛、眉毛都剪得惟妙惟肖。龍角和龍身子也都和真的一樣,特別好,身上還有吉祥雲,就好像在天上的天池中玩水一樣。作品中每一條龍的面部表情還都不一樣,左邊的一條龍面有笑容,好像覺得勝利在握。右邊的一條龍很擔心的樣子,好像覺得沒可能勝利。左下角的一條龍頑皮的笑,就像是立馬要跑過來。上面的兩條龍非常的專心致志,好像連眼睛也不眨一下,要立馬飛一般的衝出去把龍珠搶到。

它們的四周還有四條龍在吐水,就好像是在比賽,看那一條龍吐水吐得遠。再仔細看,四周的四條龍就好像四個衞士、士兵。龍鱗像一件件龍甲發着光,龍角就像一把把寶劍,保護着它們。

田爺爺剪得就像活了一樣,我好像也加入了其中。田克華爺爺還有很多好的作品:千禧龍、龍鳳圖、團龍、二龍戲珠、雙龍騰雲……令我流連忘返。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每次過年的時候家家都剪窗花。而田克華剪紙還是藝術品,為我們爭光,在世界上也有名氣。所以我們要學習田克華爺爺的剪紙藝術,好讓中國的剪紙藝術發揚壯大。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 篇4

端午臨近,各商家又開始瘋狂促銷,消費者也瘋狂搶購。這不覺讓我有些詫異。難道過節我們只剩下消費了嗎?

節越來越只讓我感受到消費的熱情。身邊的人無不説:“放假,去哪玩?”我想問,這個節你瞭解多少。節日中的內涵有多少消費者探究過。這可是屬於我們的節。國家制定法定節日,不是為了騰出一天日讓我們消費的。如果是這樣,不如改名為消費節好了。

現在各種活動都離不開消費,他們都可以促進經濟增長,連文化都與經濟相互交融了。不得不説一個國家發展需要經濟增長,但少了一點會致命嗎?我只想讓消費不要在節日中佔太大比重。

節日探親需要交通消費,送禮需要物品消費,那麼,文化消費佔幾成?節日聚會説的不過是生活中的事,這些在平日裏説的也不少了。讓我們口中的話題換一換。讓我們比一比誰瞭解的節日只是更多,而不是誰買的東西更多。這樣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才算是實實在在的文化傳播者。才能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真正的永垂不朽。

每個節實在過的太雷同。端午必定是粽子和龍舟,元宵必定是湯圓與燈謎。我們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讓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讓大家對文化更充滿興趣。

現在這個社會並不缺少消費,缺少的是一種精神。端午傳説是關於屈原愛國投江的故事,為何不趁機弘揚愛國精神呢?不要讓節日消費沖淡了節日的本質。想象過節我們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