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故事(15篇)

哲學的故事1

炫耀的代價

哲學的故事(15篇)

青蛙與兩隻大雁是好朋友。秋天來了,大雁要飛往南方,大雁對青蛙説:“要是你也能飛上天多好呀!”青蛙靈機一動,讓兩隻大雁銜住樹枝的兩端,自己咬住樹枝的中間,三個朋友一起飛上了天。地上的動物們看見青蛙也上了天,都不禁好奇地問:“是誰這麼聰明呀?”青蛙聽了,喜不自禁,張開嘴就回答:“是……”就重重地從天上摔了下來。事後,青蛙總結説:都是炫耀惹的禍。

在朝鮮的山林中,有一種山鼠,特別善長儲藏糧食,它有兩個洞穴,一個用來居住,另一個洞穴深達一米,專門用來儲存糧食。每天這種老鼠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地不停地尋找食物,一點一點地把糧食放進洞裏積攢起來,當一個洞穴被它塞得滿滿的時候,它就興奮地在洞穴附近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又蹦又跳,就像一個農民秋收時糧谷滿倉時在慶祝豐收一樣。

每當看到這種山鼠興奮不已地在炫耀時,護林員最高興,原來他發現,山鼠一興奮蹦跳,叫叫嚷嚷,就意味着山鼠的洞穴裏塞滿了糧食。糧食對於護林員來説顯得特別重要,朝鮮是一個多山地的國家,糧食經常歉收,人們難以果腹,於是很多護林員就想到了從山鼠的'洞穴裏挖取糧食來彌補歉收的不足。

護林員找來鐵鍬,在山鼠的洞穴裏,不費多大的力氣,眨眼工夫就把山鼠存儲的糧食挖了出來,一個洞穴可以挖出四五斤,不費多大的力氣,就能挖到四五斤糧食,護林員樂此不疲。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儲存的糧食被人挖走,山鼠心有不甘,就在遠處哀號,甚至跑到人的面前冒着被人拍死的的危險對着人齜牙咧嘴,可護林員不為所動,毫不留情地拿走了山鼠辛辛苦苦儲存的活命口糧,山鼠見此悲痛欲絕,爬到有枝杈的樹上,頭朝上,身子朝下,吊死在樹杈上。

青蛙和山鼠的悲劇告訴我們:炫耀像冰塊,一見到太陽就會融化,炫耀是要付出代價的;炫耀就像孔雀開屏,開屏時的孔雀是無法飛起來的。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寵辱不驚,才可能避免悲劇的產生。

哲學的故事2

李嘉誠在教育子女方面是很成功的,他的兩個兒子在商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大兒子李澤鉅幫助其父親打理家族傳統生意,二兒子李澤楷在新聞媒體、數碼港、電訊盈科等業務上接連取得令人注目的業績,靠自己的奮鬥贏得”小超人“的美譽。李嘉誠對孩子的教育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做正直的人,要注意考慮對方的利益

做正直的人,李嘉誠的這種思想由來已久。那是1943年的事情,父親剛剛去世,為了安葬父親,李嘉誠含淚去買墳地。賣地給李嘉誠的人,是兩個客家人。李嘉誠將買地錢交給他們,並堅持要求去看地。這兩個人看李嘉誠是個小孩子,以為好欺騙,就將一塊埋有他人屍骨的墳地賣給他,並用客家話商量如何掘開這塊墳地,將他人屍骨弄走。

可是,李嘉誠聽得懂客家話。他震驚地想,世上居然有如此黑心、如此掙錢的人。甚至連死去的人都不放過;想到父親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現在將他安葬在這裏,九泉之下的父親也得不到安眠的。

李嘉誠深知這兩個人絕對不會退錢給他。就告訴他們不要掘地了。他另找賣主。這次買地葬父的一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誠的記憶深處,使他不僅上了一堂關於人生、關於社會真實面目的教育課,而且對於即將走上社會,獨自創業的李嘉誠來説,也是面臨在道義和金錢面前如何抉擇的第一道難題。這促使李嘉誠暗下決心;不管將來創業的道路如何險惡,不管將來生活的情形如何艱難,一定要做到;在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樂於助人,做正直的人。

李嘉誠不僅自己堅持做正直的人,而且還着力培養孩子們這種美德。小兒子李澤楷曾説:”我從家父那裏學到的東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樣做一個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確處理與合夥人的關係。李嘉誠常常教育倆個兒子,要注意考慮對方的利益,不要佔任何人的便宜。

2。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

李嘉誠對孩子的教育開始很早,當李澤鉅和李澤楷八九歲時,每當董事局要開會,他們兄弟倆就會坐在專門為他們而設置的小椅子上。進行獨得的商業薰陶。不僅如此,李嘉誠既具有細心又有耐心,總是在會後鼓勵兩兄弟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後認真地進行解答。兩個兒子稱讚父親是最好的商業教授。

當兩個兒子讀完國小和中學後,李嘉誠就將他們送到國外留學(微博)深造,從他們自身條件以及能力方面打下堅實基礎。李嘉誠説在西方先進國家留學深造,既可以優先吸納國外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又可以使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外面的世界,去增長他們的見識,一如俗語所説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家長需知勤力求學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閉門讀書,根本不認識外面的新生事物,則只是一個書呆子。

3。教育孩子不要過於計較個人得失

李嘉誠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勤儉節約,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榜樣。甚至到他成為鉅富時,他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十分平淡。克勤克儉、不求奢華、他帶的是廉價的日本表,穿的是十年前的`西裝,居住的是三十幾年前的房子。他要求孩子們養成勤儉節約餓習慣,當孩子在美國留學時,鼓勵孩子勤工儉學。李嘉誠教育孩子們,創業之初,重要的是抓緊機會鍛鍊自己家,使自己學到真正的商業本領,而不要其計較個人的得失。

 4。給孩子磨礪的機會

為了培養孩子們獨立處事的能力,能更多的積累商業經驗,李嘉誠允許兩個兒子在大學畢業後,各自在加拿大創業一段時間,以證實自己的才華。當兒子李澤鉅在温哥華髮展物業的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時,李嘉誠總是信賴兒子的意見,放手讓他去處理每一個難題。苦盡甘來後,李澤鉅也由此得到了面對各種創業艱辛的信心。

 5。告訴孩子處世哲學

李嘉誠認為,作為企業家,每時每刻都在與人打交道,注意人們怎麼想,怎麼做,以及做什麼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種必要。李嘉誠告訴孩子們:“工商管理方面要學西方的科學管理知識,但在個人為人處事方面,則要學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不斷修身養性,以謙虛的態度為人處事,以勤勞、忍耐和永恆的意志作為進取人生的戰略。”

不僅如此李嘉誠還總結出前人的養身之道來教育孩子怎樣重承諾。他説:“如果要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重承諾,在作出每一個承諾之前,必須經過詳細地審查和考慮。一經承諾之後,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貫徹到底。

在李嘉誠的培養下,兩個兒子都能獨立處理加拿大世界博覽會舊址的龐大發展規劃,以及策劃收購美國哥頓公司”垃圾債卷”等一系列大動作中,都表現出驚人的膽識和靈敏的商業頭腦,李嘉誠曾自豪地説:“即使我不在,憑着他們個人的才幹和膽識,都足以各自獨立生活,並且養家餬口,撐起家業。”

哲學的故事3

下午1點30分,Reck站在一棟大廈下的門前看了看錶,距離面試還有三十分鐘,Reck在大廈邊上找到一張小長椅,決定休息一會。

昨晚剛寫好論文,忙到了凌晨4點,然後在早上10點起來,收拾後坐了兩個小時汽車到這裏,這一切讓Reck耗盡了精力。坐在椅子上的他就要睡着了。

忽然,從遠處飄來一陣香味,是包子的香味,肚子一陣迴響,此時,Reck才想起,什麼文件都帶了,就是沒有帶午餐,也該治治自己的肚子了。

賣包子的小攤是在大廈旁邊的一個小綠地上,一個上年紀的老太太很安逸地靠着欄杆上打盹,與匆忙而過的人羣形成鮮明對比。其實也不算什麼小攤,就是一個小車,上面放着個蒸包子的爐罷了。Reck就像發現了世外桃源一般小跑過去,挑了兩個大的肉包,就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包子太熱了,Reck十分享受地向天空吐了一口熱氣。

寒風吹來,Reck的臉感到一陣清涼,煩惱隨即而來:來上海半年了,這已經是第四份工作了,假如還有沒有找到讓自己舒服的工作的話,他就只能回家找了。Reck抬頭看了看他將要參加面試的大廈,至少有40層樓高,高處的玻璃窗在正午太陽的照射下泛着綠光。

他面試的地方在19樓,是一家外企,這次應聘的工作和從前不同,是做策劃。他的英文名字是在第一個公司起的。當時那家公司問他有沒有英文名字,瞬間掠過的是剛讀完的一本書的英文名字,叫做《Reck life》,關於一名打雜的海員的生活的。他脱口而出,Reck!隨後他的工作和書中主人公一樣,就是打雜,堂堂一個業務助理居然還要倒垃圾,給同事倒茶,買早餐。

第一個月結束,Reck就走了,後面兩家公司是外企,是翻譯和文案,都是Reck自己申請離開的,原因是工作重複無聊,讓他失去了工作激情。

“上海,大城市嗎?真的很有錢嗎?”Reck仰望着浦東一棟棟的高樓,歎了口氣。

“上海的錢確實很多。”聲音柔弱,微薄,是從欄杆上的老太太口中發出的。

他反問老太太:“老太太,上海的`錢真的很多嗎?你一天能賺多少?”

“賺不了多少,怎樣?我的包子不錯吧?”

“還行吧,對哦。老太太你有沒有孩子阿?這麼大年紀還賣包子?”

老太太一聽,看了看包子説:“她們就是我的孩子。”

“什麼?”

“我每天都會全心全意地去做這些包子,他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呵呵,老太太你很敬業阿!”

“包子不好,怎麼會有人買呢?怎樣賣高價錢呢?賣完包子後,我都會問客人覺得包子怎樣的。看看我的包子味道有沒有改進。”老太太説完後,輕輕地笑笑,“這樣每天都會有所等待,有值得開心的事情。”

站在寒風中,Reck呆了,他沒想到自己的思想連一個賣包子的老太太也不如。

對啊,每份工作都是淺嘗輒止,都沒有了解太多就走了,自以為工作不適應自己,其實是自己不適應工作,工作其次,自己有沒有學習到內容,有沒有長見識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做包子不是全為了做包子,為的是讓自己進一步學習。

Reck終於想通了,迅速走進大廈,老太太追了過來,Reck笑了笑,説:“謝謝你啊,老太太!我想通了。”

老太太被弄得莫名奇妙,但還是説了句:“年輕人,包子好吃也要付錢啊!一個包子兩塊!”

哲學的故事4

老麥克是一個狂熱的蝴蝶愛好者,雖然擁有一家很大的公司,但工作之餘,他還是把精力投注在自己的愛好上。在他的收藏室裏,各種珍奇蝶類的標本,令人歎為觀止。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家人愛蝶成痴。

一年夏天,老麥克帶着妻兒去非洲度假,他們想尋找傳説中的金光鳳蝶。這種蝶是金鳳蝶中的一種,極其罕見,而且美麗異常,只在非洲的原始叢林中才有可能看見。老麥克想做一個金光鳳蝶的標本。

他們攜帶了足夠的食物,林中危險隱伏,走了一天也一無所獲。他們在叢林邊緣的一户人家借宿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又步入叢林。

老麥克的兒子二十多歲,一邊在前面開路,一邊大聲地叫父母跟上。漸漸地,他們進入叢林深處,身邊的樹木高大起來,越是這種少有人跡的地方,希望越大。林中枝葉密佈,已經分不清方向,他們憑着感覺向前行進。

忽然,開路的兒子停下來,側耳傾聽,遠處傳來一陣密集的沙沙聲,彷彿微風吹動細草,響聲越來越近,正在這時,前面忽然出現許多野獸。

老麥克一家忙躲在樹後,緊握手*,但那些野獸看也不看他們一眼,就飛快地跑過,好像後面有什麼可怕的東西正在追趕它們。

一見此景,老麥克説:“不好,前面也許有什麼兇猛的動物。”此時,“沙沙”聲已經逼近,彷彿從四面八方傳來。

還沒跑出多遠,他們看到了極其恐怖的一幕。只見數不清的綠色蟲子從四面湧來,蟲子有兩三寸長,如一層綠色地毯般蔓延過來。

蟲子越來越多,越來越厚,許多沒來得及逃走的動物頃刻間被它們湮沒。雖然蟲子不食肉,可是,它們數量太多,它們會爬進鼻子裏、嘴裏,使動物窒息而死。蟲子所過之處,所有的樹葉和草葉被一掃而光。

老麥克拉着妻兒狂奔,但蟲子爬行的速度極快,少頃,他們陷入蟲子的海洋。

就在這時,老麥克發現了一條從樹上垂下來的藤蔓,大喊:“快爬上樹去。”三個人抓着藤蔓,蹬着樹幹,艱難地爬上了樹頂。

四下一望,無邊無際的蟲子,還在奔湧。

剛喘了一口氣,他們忽然發現蟲子正向樹上爬來。

老麥克忙説:“快把樹葉摘掉。”

他們急忙把棲身處的'那個粗大樹枝上的葉子摘下來,果然,蟲子沒有爬過來,吃光了其他的葉子,它們就爬下樹去了。

驚魂甫定,老麥克看了一下手錶,已近黃昏。

老麥克安慰臉色蒼白的妻子:“別怕,雖然咱們下不去,但暫時還是安全的,它們總會爬過去的。”

這時,蟲子們已經停了下來,“沙沙”聲頓止,這樣一來,他們的希望頓時落空。

蜷縮在樹上,他們吃了一些食物,天色黑了下來,他們不敢閉上眼睛。

第二天清晨,那些蟲子仍然一動不動,林中死一般的寂靜。

老麥克忽然發現,這些蟲子的顏色已經起了變化,不再是綠色,而變成淺淺的黃色。他們只有繼續等。

到了下午,有些蟲子慢慢地動了。

老麥克一家驚奇地看着,蟲子們微微抖動着,卻不是爬行。過了許久,忽然從蟲子中飛出一隻巨大的蝴蝶,在斑駁的陽光中,閃耀着金光。

那是金光鳳蝶。老麥克一家人的心臟,幾乎停止跳動。接着,金光鳳蝶越來越多,漫天都是舞動的美麗身影,滿地的蟲子,已經成了一層遺蜕。老麥克一家不禁淚流滿面。

後來,老麥克把公司交給兒子,他説:“孩子,記得非洲之行嗎?我們的事業和生命都是如此,那些蟲子就是挫折和磨難,那條藤蔓就是機遇,我們躲在樹上,就是等待,絕境中的等待。最後,看見我們的夢想正在飛翔。萬事都是這樣,希望你能記住。”

帶有禪理的哲學故事【9】

哲學的故事5

我在瘋人院的花園裏遇到一個青年,他秀麗蒼白的面容上充滿了奇怪的神情。

我挨着他一起坐在長凳上,問他:"你為什麼坐在這兒?"

他詫異地注視着我,説道:"你問的.問題很不恰當,不過我還是願意回答。我父親一心要把我塑造成他的樣子,我叔叔也是如此。我母親則希望我像她自己的爸爸那樣。我姐姐舉出她精於航海的丈夫作為我最好的榜樣。我哥哥讓我像他那樣成為運動員。

"我的老師們也是如此。哲學博士,音樂教師,邏輯學家個個都決心要我和他們鏡子裏的臉一模一樣。"

"所以我來到了這裏。我發覺這裏比較合理。至少,我能成為我自己。"突然,他轉向我説道:"告訴我,你是否也是被教育和規勸趕到這裏來的?"

我回答他:"不,我進來看看。"

他説道:"哦,原來你是和瘋人院隔牆的病人。"

哲學的故事6

1、有一天,我和外公去菜園子給菜澆水,外公帶了一個水壺,領着我來到離菜園子不遠的一個空房子裏,空房子裏有幾個大水缸,上面都蓋着蓋子,也不知道哪個裏面有水。外公走到一個水缸跟前,抬手拍了拍那個水缸,搖了搖頭,説這個裏面沒有水,又繼續往前走,一個個地拍,一個個地聽,拍到第四個缸的時候,外公説這裏面有水,就把缸蓋打開,裏面果然裝滿了水。外公灌了滿滿一壺,往回走的時候,我問外公:為什麼拍一拍就能知道里面有沒有水呢?外公説:裝滿水的缸拍的時候不很響,沒有水的空缸拍的時候就會很響,所以就能判斷出來哪個有水哪個沒有水了。

其實人也是這樣,真正有水平的人,從來不張揚,總是安安靜靜的;而那些整日裏誇誇其談口若懸河的人,其實並沒有真才實學。

2、去省美術館參觀畫展,我走到一幅很大很大的壁畫前面,只見上面畫了很多五顏六色的東西,究竟畫的是什麼東西,我看不出來,於是就在那仔細觀察,仔細想,但過了一會,還是沒有看出來,就不看了,打算先去看別的畫。當我走到另一幅畫跟前,再回頭從遠處看剛才那幅壁畫的時候,一下子就看出來了,原來畫的是山峯和雲霧。剛才之所以沒有看出來,是因為我離那幅畫太近了的緣故,離遠一點就很容易看出來了。

距離就是這樣一種奇怪的東西,所以,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那麼就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能真正認識他。

3、小外甥在院子裏玩,他的面前放着一張桌子,他想跳到桌子上,但跳了幾下沒能跳上去,他想了想,退後了幾步,向前猛跑了幾步,一下子就跳到了桌子上。

在前進的路上,有的時候,我們遇到了阻礙,阻擋了我們的發展道路,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退一步,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退一步,有時是一種必須。

4、我六歲那年,父親領着我去村外放牛,我高高興興地跟着父親跑,一不小心被腳下的一塊石頭絆倒了,好在摔得不重,我爬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繼續跟着父親向村外走去。回來的路上,我只顧着快點回家吃飯,又被那塊石頭絆倒了。父親看見後就對我説:“來的時候已經被這塊石頭給絆倒過一次了,就應該長點記性,哪能又讓它絆倒一次呢!”

成長的路上,我們都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人可以犯錯誤,但不能犯相同的錯誤,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栽倒兩次。

5、姐夫家新買了一輛農用汽車,買回來以後,姐夫每天開着車滿大街轉悠,車上什麼也不拉,就是在空跑。我有些不解,就問姐夫為什麼要開着車空跑,姐夫告訴我説這是在磨合。他説每輛新車出廠以後,由於所有的零件都是新的,所以各部位零件相互之間咬合得不是那麼密切,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才能好。

新婚夫婦之間也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兩個原先各自獨立的男女結合在一起,一開始肯定要有一些不適應,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雙方增進了瞭解,適應對方的習慣,才能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6、小的時候經常去打鳥,於是大人就常用這樣一道老掉牙的題來考我們小孩:樹上有十個鳥,用槍打掉了一個,還剩幾個?答案是一個不剩了,因為另外的九隻鳥也給嚇跑了。

我家樓下有一個小雜貨店,老闆娘很不會做生意,有的時候顧客買到了質量有問題的商品,找到她的時候,她就對顧客惡語相向,還謾罵顧客,一點點的,周圍的人都知道了她家的服務態度不好,就都不去她家買貨了,沒過半年,她家只好關門。其實,我們那裏的`住户有一百多家,和她吵架的也就五六家,但因為得罪了五六家人,所以壞名聲傳出去了,其他那些人家也就都不來了。

7、我家的園子裏有一棵果樹,爸爸每到春天的時候就會用剪刀給果樹剪枝,我問爸爸為什麼要給果樹剪枝,爸爸回答説,如果果樹不剪枝,那麼它的營養就會分散,營養一分散,果子就長不大,剪掉多餘的樹枝,使營養能夠集中供應到保留的那幾棵樹枝上,那麼上面的果子就會長得又大又好吃。

許多人在年輕的時候,會為自己定下許多理想,同時學習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知識,想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通才。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什麼都精通,結果是樣樣通樣樣鬆,什麼都會一點,卻又沒有一樣精通。學貴專精,把不適合自己的那些理想剪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兩項專業上,那樣才能有成就。

哲學的故事7

德維希·費爾巴哈(1804年7月28日-1872年4月13日),德國舊唯物主義哲學家。1804年7月28日生於巴伐利亞,卒於1872年4月13日。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論和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肯定自然離開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時間、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人能夠認識客觀世界;對宗教神學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但他拋棄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他的唯物主義依然是形而上學的,社會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
  費爾巴哈先在黑森州的海得爾堡學習神學,受到當時教授的影響,對黑格爾的哲學感興趣,不顧父親的反對,到柏林跟隨黑格爾學習哲學,兩年後,他成為“青年黑格爾學派”的成員。
  1828年,他到紐倫堡附近的埃爾蘭根學習了兩年自然科學,並任大學講師,1830年匿名發表了第一部著作《論死與不朽》,抨擊個人不朽的概念,擁護斯賓諾莎的人死後會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學。他的這種激進思想加上不善演講,他一直在學術界無法取得成功,並被永遠驅逐出大學講壇。只能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廠中的股份生活,居住在紐倫堡附近的勃魯克堡。
  1834年發表了《阿伯拉爾和赫羅伊絲》,1838年發表《比埃爾·拜勒》, 1839年發表了《論哲學和基督教》,宣稱“基督教事實上不但早已從理性中消失,而且也從人類生活中消失,它只不過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概念”,公開反叛當時的觀念。同時發表了《黑格爾哲學的批判》,對黑格爾的唯心論作了分析批判。1841年發表《基督教的實質》,重申對基督教的看法,認為人就是他自己的思考對象,將宗教歸結為對無限的認識。宗教“不過是對於知覺的無限性的認識;或者説,在對無限的認識中,有意識的主體以其自身本能的無限性作為認識的對象”。也就是説,上帝不過是人的內在本性的向外投射。這本書的第一部分發揮了“宗教之真正的或人類學的本質”,論及上帝作為“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為“愛”等方面,都是為了適應人類的本性的各種不同的需要。在這本書的第二部分,費爾巴哈分析了“宗教之虛偽的或神學的本質”,認為把上帝看成是離開人的存在而存在,會使人相信啟示和奇蹟,不僅會“損壞和消除人類的最重要的感覺,對真理的追求”,而且相信宗教儀式的“聖餐”和獻祭,導致“必然的結果是迷信和不道德”。他認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個幻像,論及到其他學科時,尤其是哲學,他認為黑格爾的哲學是偽宗教的,他提出一種機械論的唯物主義。他的這本書被翻譯成英語和法語出版。
  費爾巴哈不承認自己是無神論者,但這只是口頭的,他的`所謂有神論實際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無神論,他稱之為人道主義的神學,以人為上帝,是力圖應用主觀的感覺恢復所謂的神性。
  在1848年到1849年間,德國各公國中出現的革命運動中,由於他對宗教的抨擊,使許多革命黨人將他看成英雄,但他自己從沒有參加過政治活動,只作過一些演講,全部精力用在寫作上。但他明白地反對君主制度,認為“無限制的君主國乃是無道德的國家”,革命失敗後,他公開責罵當時歐洲的反動局勢,比做“空間略大的監獄”。1857年出版了《神統》。1860年由於他賴以為生的瓷廠倒閉,他只得離開在勃魯克堡的家,搬到紐倫堡。只是由於朋友們的幫助,他才得以出版最後一本書《上帝、自由和不朽》(1866年)。1870年他加入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由於長時間的精力消耗,僅兩年後的1872年在紐倫堡去世。
  費爾巴哈對反基督教的政論家有很大的影響,他的某些觀點在德國教會和政府的鬥爭中被一些極端主義者接受。對卡爾·馬克思的影響也很大,雖然馬克思並不贊同他觀點中的機械論,馬克思曾寫過《費爾巴哈論綱》,批判他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

哲學的故事8

寇準,你怎麼看

宋太宗時期,寇準被貶至青州,寇準被貶去青州後,太宗經常悶悶不樂,經常向身邊的人問起有關寇準在青州的情況。

第二年,寇準就被召回京師,拜為參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又加給事中。

當時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儲。這件事也一直是令太宗頭疼的事情,因為太祖趙匡胤死後,其子德昭未能繼位;太宗趙匡義以皇弟身分踐祚。並且太祖之死還有“燭影斧聲”之謎,也就是説太宗有殺兄奪位之嫌。因此太宗傳位,就面臨兩個選擇:立自己的兒子,還是立太祖的.兒子,當時一般大臣都諱言立儲一事。大臣馮拯曾上疏請立皇儲,被太宗貶到嶺南,從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議論此事。

寇準剛從青州還朝,入見太宗。太宗當時正患足疾,讓寇準看過傷情後,深情地問道:“你怎麼現在才回京?”太宗覺得有點過意不去。接着太宗便向寇準問起應立誰為皇太子。寇準已猜到太宗這次召見他的目的,他早已成竹在胸,但他並沒有直接回答太宗的問題,他告訴太宗:為天下選擇國君,不能與后妃、中官(太監)商量,也不能與近臣謀劃;應選擇眾望所歸者立為太子。太宗低頭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輕聲問道:“寇準,你以為襄王如何?”寇準心中暗喜,便順水推舟地説:“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認為襄王可以,就請決定吧。”第二天,太宗便宣佈襄王趙恆為開封尹,改封壽王,立為皇太子。

一天,太宗與太子拜謁祖廟回來,京城的人們擁擠在道路兩旁喜氣洋洋,爭着看太子。這時人羣中有人喊了聲“少年天子”,太宗聽後很不高興,便問寇準:“寇準,人心歸向太子,將把我放在什麼位置,你怎麼看?”寇準連連拜賀説:“陛下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太宗恍然大悟,賞寇準對飲,大醉而罷。

此後太宗更加依重寇準。有人給太宗獻了個寶物:一通天犀,太宗令人加工成兩條犀帶,一條自用,另一條賜給了寇準。

時下流行的網絡用語“元芳,你怎麼看?”,套用在宋太宗和寇準君臣上,反映的是君臣間的魚水關係,太宗有了疑問,寇準總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解釋,讓太宗的疑慮煙消雲散,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難怪寇準被貶期間,太宗會悶悶不樂,國有難事可問誰,寇準,你怎麼看?

哲學的故事9

1、錢裏有什麼

農夫和賭徒走進同一家餐館,每人挑一張桌子坐下來。

賭徒點了一桌子菜,要了一瓶酒和一籠蒸包。一瓶酒喝光了,一籠蒸包吃了兩個,一桌菜,有的動了幾筷子,有的一筷頭也沒動。

賭徒的肚子撐得像個大西瓜,他把幾張百元鈔票往服務小姐的盤子裏一放,起身就走。

服務小姐叫住他:“先生,請稍候,還要找你10元呢!”

賭徒打了一響指,説:“不用找了。就算你的辛苦費吧!”

農夫點了一菜一湯一碗米飯。菜吃光了,湯喝光了,最後剩下一團米飯,他把它倒進菜盤裏,盤子裏的油被蘸得乾乾淨淨。

把最後一粒米送進嘴裏,農夫叫道:“小姐,兩分錢您還沒找我呢。”

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把一切都看在眼裏。

學生説:“這個農夫太小氣了。瞧,那位先生多大方!”

蘇格拉底説:“農夫的錢裏有血汗,那個人的錢裏有什麼?”

2、人生的真諦

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的真諦。

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果林邊,這時正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樹枝上沉甸甸地掛滿了果子。“你們各順着一行果樹,從林子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摘一枚自己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作第二次選擇。”蘇格拉底吩咐説。

學生們出發了。在穿過果林的整個過程中,他們都十分認真地進行着選擇。等他們到達果林的另一端時,老師已在那裏等候着他們。

“你們是否都選擇到自己滿意的'果子了?”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麼啦?孩子們,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蘇格拉底再次問。

“老師,讓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説,“我走進果林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林子的盡頭後,才發現第一次看見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個學生緊接着説:“我和師兄恰巧相反,我走進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後我發現,果林裏比我摘下的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師,請讓我也再選擇一次吧!”

“老師,讓我們都再選擇一次吧!”其他學生一起請求。

蘇格拉底堅定地搖了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

哲學的故事10

人生就是一場不停的戰鬥,就是一輪又一輪的競技。在這個人生的競技場上,人們每天都會面臨看各種各樣的難題和麻煩、許多的取捨和得失。只有你懂得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學會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把煩擾的問題理智化,你才能充滿快樂,讓生命時時綻放出奪目的色彩,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博大的舞台。

在人生的的征程中只有時刻保持飛翔的人才能在挑戰和危險來臨的時候,從容應對,順利度過。相反,如果你貪圖安逸,不願意吃苦,那麼你終會落個一敗塗地的下場。

認真對待你的每一份工作。生活和工作一樣,不僅僅是一項任務,還是一種使命,而且這種使命是對自己的、更加充滿無限可能的人生。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由自己打造的,人們之所以後來會有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差距就在於是否把持住了自己,掌握住了自已,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前進的姿態,不管身處的環境如何的'不堪。

善於放低自己的姿態。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也是一種放低自己處世姿態的睿智和魄力尤其是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善於放低自己的姿態,一步一個腳印,更能實現自己穩步地上升和發展。

本書收集了形形色色的哲學小故事,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思想性。

一言以蔽之,讓你在翻閲故事的過程中,給自己多一份安慰,多一份鼓舞,多一份力量,使你在生活困惑的時候點亮一盞心燈,在意志脆弱的時候重振生命的力量,在小故事中領悟大道理,成就大人生。

哲學的故事11

幸福來敲門,女記者卻遭生死劫難

陳彤出生在浙江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大學聯考成績十分優異的她,最終選擇上了北京師範大學,在北師大一讀7年,陳彤也羨慕那些談戀愛、逃課、跳舞、到處瘋玩的同學,但是不菲的獎學金能給她提供養活自己的生活費,所以她就成了“學術型拼命三郎”。

24歲,陳彤就取得了哲學碩士學位。那時候,她捧讀的是《資本論》、《家庭私有制國家的起源》等枯澀難懂的哲學名著,平時根本不看電視劇,她更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去編那些充滿情感糾葛、家長裏短的熱播劇!

1993年研究生畢業後,陳彤直接進了中國青年報社。一開始,初入職場的她謹小慎微,連與人説話都小聲小氣,穿着打扮上更是盡顯哲學女的呆板,她可以同一款牛仔褲買三條,輪換着穿了一個月,給人家一種“陳彤常年不換洗衣服”的錯覺。

有一次同事對她説:“你不適合當記者,第一你留長髮不職業,第二你不尖鋭。”但就是這句話生生把一個白衣飄飄看似文弱的姑娘,逼成了短髮齊耳尖刻無比的“槓頭”。亮出風格後,陳彤不僅在工作上如魚得水,連文字也變得俏皮快意了許多。

20xx年3月,她成為《中國青年報·青年時訊》編輯部主任兼總編輯助理。她的《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沒有人知道你打算壞多久》、《風情萬種》等作品一經推出,迅速成為暢銷書。

20xx年5月,陳彤懷孕了,夫妻倆滿心歡喜地期待着小生命的到來。然而7月的一天,陳彤突然嘔吐,還差點暈倒在地……雖然懷有身孕,但她從未有過如此強烈的不適感,陳彤心裏產生了一絲不祥的預兆。送往醫院急救後,醫生説陳彤罹患“惡性滋養細胞腫瘤”,就是俗稱的“絨癌”。孩子保不住了,她的生命也危在旦夕!

禍兮福所倚,王海鴒教她當編劇

突如其來的打擊,幾乎將素來要強的陳彤擊垮。化療階段,她的.頭髮全部脱落,看到鏡中的自己,陳彤悲痛莫名。在醫院治療的半年多時間裏,她歷經痛楚、掙扎、失落和彷徨。以前,她是知名作家和記者,每天日子過得充實而精彩!如今久卧病榻,每每想到生命一旦就此完結,自己那些未了的夙願……陳彤禁不住號啕大哭。

20xx年2月化療出院後,陳彤實在太悶,又對未來充滿恐懼,醫院安排她每月做複診,她則每週有事沒事都去找醫生。老公説,壞了,這是抑鬱症的苗頭!你現在的傾訴慾望太強了,性格也脆弱得不像你了。

幸好那位醫生,不僅懂得醫術,還懂得心理學。他一次次耐心地傾聽陳彤內心的恐慌與落寞,最後給她指出一條道路,“你是一個記者,又出過那麼多書,我建議你寫一個長篇小説,要過程曲折結局圓滿,以此作為對自己的一個祝福。這樣還有助於你擺脱抑鬱症。”

於是,陳彤把病痛中的感悟寫進了她的書裏。在小説《無限懷念,有限悲傷》裏,一個生命只剩半年的女孩,找到曾經的初戀情人,希望與他共度最後的寶貴時光,但他猶豫了。最後,她願賭服輸,令人惋歎。

20xx年,著名作家、編劇王海鴒偶然看到了陳彤的書。寫完《中國式離婚》後,王海鴒正陷入創作疲憊期,希望找一個助手,陳彤小説對情感的洞見,吸引了她的注意,她跟出版社編輯要了陳彤的電話。

接到電話時,陳彤正在醫院做檢查,得知身體已經基本康復,她高興極了。一聽説王海鴒邀請自己合寫劇本,她還是吃了一驚,坦言自己只是個寫小説寫新聞的,對劇本一無所知。王海鴒邀説:“沒關係,我欣賞你的文字,有我帶着你可以的!”

於是,陳彤嘗試着寫了一集《新結婚時代》,然後就交給了王海鴒。王老師改了許久,滿篇紅字,卻依舊誇她很有天分,只是不熟悉劇本寫作。“劇本跟小説不一樣,小説可以讓你站在一個地方俯瞰眾生;而劇本呢,是要站在角色中去寫的……”王海鴒還告訴陳彤,電視劇裏的台詞要有“動作性”,能夠起到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陳彤説,那是她寫作經歷裏最幸福的一段日子。耳朵裏聽到的永遠是王老師的鼓勵,對於技法上的生疏,她悉心教導,在劇本里一處處親自修正,甚至不讓她為故事大綱和分集發愁。到陳彤獨立編劇的時候,更體會到王海鴒的傳道法門對新編劇的重要,她教授的除了方法,最重要的是自信,呈現故事時心態的自由,以及不寫無把握的故事。

接下來,陳彤一集一集地寫,王海鴒幫她一集一集地改,而且一直以商量的口吻共同探討。“整個劇本合作完成,開拍了,王老師才跟我説,她知道編劇特別脆弱敏感,所以非常注意保護我的創作狀態,一些製片方、演員方面的負面意見,她都是過濾之後,認為確實有必要修改的才會跟我説。”陳彤覺得自己在初涉編劇行業時遇對了人,着實幸運!

“有一次去國內某知名導演的家裏,看到劇本從門口一直堆到了洗手間。一個導演的家裏都有那麼多劇本,更何況影視公司呢?如果新人的劇本不能在10分鐘內吸引影視公司,就會直接被槍斃掉。所以,王老師這位伯樂,讓我轉行當編劇時少走許多彎路。”陳彤説,王海鴒是她最感激的人。

與王海鴒合作幾次後,陳彤開始嘗試獨立創作,由宋丹丹主演的24集電視劇《馬文的戰爭》,是她編劇生涯的處女作。

《離婚律師》大火,哲學呆女成了“神劇女王”

在辭掉記者工作,成為一名全職編劇後,陳彤不僅敬業,也十分接地氣。為了積累創作素材,她時常與菜市場的大嫂一聊半天,也能和跳廣場舞的大媽們打成一片。

在寫劇本之前就有“兩性情感教母”之稱的陳彤,每一部編劇作品都涉及到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話題,她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只寫老百姓愛看的、能抓住社會熱點問題的題材。在她與王海鴒合作的《新結婚時代》中,展現的是城鄉差異、婆媳矛盾;《馬文的戰爭》中是糾扯不清的男女情感;愛情片《我願意》裏,是優秀的大齡剩女尋找真愛……

《離婚律師》的劇本,陳彤前前後後寫了好幾年,期間《婚姻法》都出了新的司法解釋,所以她要不停地寫,不停地修改。這是繼熱播劇《一僕二主》之後,陳彤又一部傾盡全力的作品。而投資方也對得起陳彤的3年付出,《離婚律師》的拍攝投資高達1。3億元,成為20xx年“最貴”的一部電視劇。據透露,姚晨在劇中穿的一件大衣就要20萬元。

20xx年,對陳彤來説是個豐收年。先是她創作的電視劇《一僕二主》,被張嘉譯、閆妮演火,3月19日播出後,一直穩居同時段電視劇收視之冠!8月20日,《離婚律師》在多家衞視黃金檔完美收官,因極高的收視率和11億網絡播放量而獲封“劇王”稱號!

如今,陳彤已成為國內炙手可熱的金牌女編劇,每部劇本的稿酬達到7位數。縱使如此,她還忙裏偷閒,於今年8月1日出版了情感散文集《如果你愛上了藏獒》。

陳彤的文字俏皮快意,筆下的情感沒有乾巴巴的説教,有的是形象的比喻、透徹的分析;她的性格真誠爽朗,不做作不矯情。她有時候也會在博客上抨擊一些生活中的不公現象,但這並不妨礙“神劇女王”對真實生活熱烈的愛!

哲學的故事12

王守仁在黑暗的政治背景下堅持上疏,其結果應該是可以預見得到的,因為在他之前所有反對“八虎”的人都沒有好結果,於是大家都不説話了。按理説,王守仁不過是兵部主事,一個微不足道的六品小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完全可以不説,保持沉默。就是因為王守仁心中要“守仁”、要“陽明”,就因為他有聖人的夢想。“心猶在,夢就在”,他自始至終認為:這是聖人之志的一次實踐,它體現了對正義正道的`敢於擔當。所以,王守仁不甘寂寞,勇於挑戰邪惡勢力,勇於表達正義的意志。所以,王陽明不畏艱難,敢於袒露聖人胸懷,敢於探索從頭再來的心路。

行刑後的王守仁在監獄中不知過了多久,他發現自己還活,既喜悦也悲憤。王守仁回憶的過去,少時立志做聖人,也盡力躬行此道。一旦找到了聖人之道時,竟然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轉折。環顧破敗的監房,悽慘的月光從屋頂的漏洞中灑下,王陽明想到了司馬遷:“聖賢發憤之為作也”。一時間,古代的聖賢湧入在腦海中,王陽明頓時感慨萬分:古代聖賢的生命均受到過痛苦的磨難,他們就是憑藉着志向與理想來實現自己生命的超越,而讓聖賢的精神永垂不朽。於是,蹲在監獄裏,王陽明聖人情越發濃厚,心中一股神聖之氣冉冉升起。王陽明推演周易,不是為給自己占卜,而是學習周文王表達自己不失的志向。王陽明有詩説:“我心良匪石”,沒為過去行為而後悔,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聖人志向。王陽明不怕坐牢,“可怕俯仰天地間,觸目俱浩浩。”正是這種“心底無私天地寬”的情懷,使王陽明在任何情況下不輕易改變自己的志向,憑藉着頑強的意志把監獄看作自己的精神煉獄。

哲學的故事13

彎腰撿一張廢紙

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美國年輕人,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一同應聘的幾個人學歷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試時,他對這次應聘不抱多大希望。當他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就很自然地彎腰把它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

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年輕人剛説了一句話:“我是來應聘的。”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很好,年輕人,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年輕人感到非常驚訝。董事長説:“實際上,這張紙已經在門口很長時間了,在你之前沒有人把它撿起來。連一張紙都不願意彎腰撿起來的人,對工作是不會積極的。”

年輕人那個不經意彎下腰撿紙的'動作成就了他。從那以後,年輕人開始了自己事業的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讓這種汽車聞名全世界。

這個年輕人就是美國汽車大王福特。

哲學的故事14

餐館老闆口試員工的問題:如果捧餐時手上托盤不穩,又救之不及,應怎麼辦?大部分人答不出。救之不及時,惟有由得托盤掉下來,還能怎麼辦?

不!標準答案是:用最後一點兒力量,使托盤掉向遠離客人的地方。如果周圍都有客人,則倒向大人,遠離小孩;倒向男人,遠離女人;倒向人的身體,遠離他們的頭,這叫“危機處理”。面臨無可避免的失敗時,選擇使損失減到最低的'方式。借錢買股票的人都懂一個遊戲規則,就是當股市狂跌時,經紀會自動為客斬倉,這就是危機處理,對客户來説,當然痛楚萬分,但卻預防當股市繼續下跌時血本無歸,壯士斷了臂,仍保有一條命。

對經紀公司來説,當然也是自保,雖不近人情,卻是彼此止損,保存元氣的惟一方法。危機處理是以科學方法在困難中整理出一條出路的方法,保留本錢,才有機會重拾山河,東山再起。很多人在一敗塗地後不肯面對現實,自暴自棄,甚而一死了之,不但沒了本,更沒了命,當然沒有絕地反攻的機會了。海軍艦隻在戰事遇創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檢視各處的受損情形,且第一時間作出報告,馬上修補缺口,完全用積極態勢應付打擊。除非船隻被擊至沉沒,否則積極態度不變。人生常不如意,天天都可能有打擊,沒有冷酷無情的止損哲學,真不容易活下去。

哲學的故事15

一、無需再錦上添花

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休謨(1711—1776年)也是一位經濟學家、歷史學家。他晚年退休後,每年還能拿到1000英鎊的退休金和印書稿費。他在愛丁堡圖書館做管理員時寫的《大不列顛史》是一本重印多次的.暢銷書。周圍的人勸他再寫續集,一直寫到當代。

哲學家攤開兩手説:“你們已經給了我太多的榮譽,先生們,但我不想再寫了,理由有四點: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懶了,太富了。”

二、剩下誰呢

休謨去逝前不久還出席過一次晚宴。宴會上一個客人抱怨世界充滿了敵意,人跟人之間的對立太深了。老哲學家頗不以為然。“不,並非如你所説。”他語重心長地説,“你看,我以前寫過能引起敵意的各種題目,道德的,政治的,經濟的,還有宗教的,可除了輝格黨人、托利黨人以及基督教徒以外,我卻沒有任何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