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謠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是我們教師對自身具體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我們教師整理課堂教學,反饋信息、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的重要過程。小樹謠的教學後記應該怎麼寫?

小樹謠教學後記

  小樹謠教學後記篇一:

《小樹謠》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課文共有三節,第一節寫小樹在春天綠了嫩芽和樹梢;第二節寫小樹在春天紅了花蕊和花苞;第三節寫小樹對小鳥説的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小樹在春風裏長大,希望自己長成大樹後讓小鳥在枝葉間築巢。根據兒童詩歌的特點,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力求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讀書,主動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

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以下環節:

  1、自主識字,培養獨立識字能力。

本課生字較多,因此我在前一天佈置學生進行預習,在出示生字後,讓學生先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在詞語中讀等等,加深學生的印象。並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來識字,提高識字的效率。

  2、引導想象,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學習課文之初,我先出示春天的圖片讓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對春天有一個整體印象;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讀詩,並看情境圖説話,體會詩歌語言的不同;在學習第三小節時,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它”、“我”、“你”這些代詞的意思,之後根據學生的理解,拓寬他們的思維,讓他們説一説,小樹對小鳥説了些什麼?引導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創造性的積累。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拓展延伸,與《同步讀本》關聯。

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學生聯繫《同步讀本》,讀第13課《樹真好》,在文章中感受樹的好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當然,由於學生的積累少,對學生的閲讀能力估計不足,對於拓展的內容學習效果不太好,以後的教學中應注意進行調整。

  小樹謠教學後記篇二:

《小樹謠》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課文共有三節,第一節寫小樹在春風裏搖綠了嫩芽和樹梢;第二節寫小樹在春風裏搖紅了花蕊和花苞;第三節寫小樹對小鳥説的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小樹在春風裏長大,希望自己長成大樹後讓小鳥在枝葉間築巢。課文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小樹在春風裏長大,希望自己長成大樹後讓小鳥在枝葉間築巢。課文通過結構的反覆,疊詞疊句的運用,讓孩子們讀起來琅琅上口。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想從抓好字詞,讀好課文,背誦課文,拓展練習幾個方面進行教學,達到教學目標。整個教學中以讀促悟,重在體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文來理解課文。

第一環節——導入。採取的是複習導入,通過聽寫和運用字詞,檢查學生的字詞掌握和運用情況,鞏固上節課的學習內容。這一設計是符合了《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強調低年級字詞教學是重點的原則。同時也做到了教學的紮實性和適用性。

第二環節——品讀課文。共分為四部分。首先請一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你獲取了哪些信息。這樣的設計意在帶着學生回憶課文講了哪些內容,為品讀課文打下基礎。接下來就是分小節來理解課文內容,第一節主要是讓學生進入狀態,讓學生扮演小樹,舉起雙臂搖啊搖,營造小樹在春風中搖擺的氛圍,理解“搖”的含義,同時複習了“搖”和“謠”的區別。再通過反覆地讀課文,孩子們體會到了小樹在春風中變綠的喜悦心情,從而對課文學習有了興趣。第二節的教學中通過對比前兩節詩歌,發現句式結構相同,便於學生理解課文。同時,讓學生劃出第二節描寫小樹變化的句子,培養學生圈畫重點詞句的習慣。第三節內容較多,通過學生的讀,引出小樹召喚小鳥是為了讓它築温暖的巢。學生用語言和動作解釋了“召喚”的含義,又通過學過的代詞知識,順利找出了文中兩個“它”分別指代小樹和小鳥。

第三環節——口語表達。聽了小樹的話,小鳥會説些什麼呢?同桌之間確定角色,編排對話,全班進行彙報表演。通過課件和教師語言創設情景,營造氛圍,學生入情入境,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充分展開想象,進行説話訓練。在表演的時候,漂亮頭飾的出現更是提高了學生的表演興致,讓課堂更加活躍,學生的思維也更加活躍,通過各種形式表達了對小樹的感謝之情。

第四環節——背誦課文。語文課堂就應該紮紮實實,該掌握的、該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應該完成。課後要求背誦課文,因此我通過填空、配樂背誦這兩種方式進行了課文背誦的訓練。熟讀成誦之後,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讓學生在課後有學習任務,是對課堂學習的一個延伸。

第六環節——總結。 把課堂教學與孩子們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昇華,知道愛護小樹。

在剛才的環節設計中我滲透了一些自己認為在設計上比較説得過去的優點,那下面我總體説説這堂課的優缺點。

  優點:

1、重視了語文教學的紮實性。在字詞的複習、課文的朗讀、背誦、形近字的區別、詞義的理解上都做到紮紮實實。

2、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表演、想象、説話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閲讀就是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過程,而生本對話才是閲讀教學的中心。

3、課堂環節節湊,教學內容連貫,其中貫穿了學生的一些小活動、小想象,讓課堂比較活躍,學生學習有興趣。

4、教師的評價語比較有個性,基本脱離假大空。

  缺點:

1、教學設計有些中規中矩,整個課堂雖無大礙,但比較缺乏創新精神。本來想有所創意,但因為是“六個一”教學展示,怕有失誤,所以走了老路子。現在看來,我還是缺乏勇氣,爭取下次上出新的語文韻味。

2、課堂的“活用”體現不明顯。低年級字詞是重點,會寫的目標達到了,但是在會用方面做得不到位。比如本節課中區分了“謠”“搖”,學生只是口頭解釋了,並沒有真正去運用。如果在這裏加上一個選字填空練習,我相信效果會更好,能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

3、教學經驗不足。作為一個在教學生涯中走過3個春秋的年輕教師,在教學心理、教學理念、教學應變上還是缺乏經驗的。正是這些不足,讓我更加為這次課擔心,當看到30多個人坐在後面聽課的時候,緊張的情緒愈加強烈,導致在第一節的講授中都忘記了板書,幸好後來及時補救。

4、教學中杜絕做一個旁觀者。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像一個旁觀者,沒有做到和學生打成一片,沒有營造好師生間的氛圍,往往會影響到教學效果。以後我會爭取讓自己成為“學生”,用情緒、動作、語言打動學生。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公開課的反思,希望大家都提寶貴意見,您的意見會讓我在教學中有所提高,讓我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