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掌聲》評課稿4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掌聲》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集合)《掌聲》評課稿4篇

《掌聲》評課稿1

《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藴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陳老師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通過自主閲讀,研討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本課的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陳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1、緊扣關鍵點,突出內涵。

所謂關鍵點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關鍵部位,可以是一個詞或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本文的“關鍵點”是“同學們的兩次掌聲”。陳老師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同學們的兩次掌聲,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重點段第二至四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給小英的鼓勵和讚揚,給小英帶來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聲”的內涵。

2 、轉換角色情,領悟內涵。

當學生閲讀文本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陳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抓住掌聲義,延伸內涵。

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小英鼓勵、讚賞,給了她生活的信心,掌聲的內涵就是給人的尊重、鼓勵和關愛。陳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停止在對掌聲內涵的理解,而是接着問:“你想給同學或朋友送去勇氣和自信,除了給他掌聲之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學生的回答延伸了掌聲的內涵,可以直接説,可以寫紙條,可以豎起大拇指等等,都對別人的鼓勵和關愛。

4、出示《掌聲》詩,昇華內涵。

讀完最後一節,陳老師出示了一首小詩,掌聲的內涵都融化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一連串的比喻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昇華了掌聲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鼓勵就是陽光、春風,温暖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這就是一份真愛。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品讀着這首小詩,會再次被感動,昇華內心的體驗,並將這暖暖愛意融人到他們的生活當中去。

《掌聲》評課稿2

《掌聲》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讀了讓人為之深深感動。課文以同學的兩次掌聲為誘因,以小英的變化為主線,再現了一個發生在同學之間的動人故事。英子老師以《掌聲比恩賜更重要》這個故事引入課文,把孩子們的心深深地吸引進課堂,接着檢查預習,進行字詞教學,然後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朗讀中讓孩子們瞭解這一段的寫法,最後引導孩子們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寫法,來寫一段話。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學以致用。這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檢查預習、初讀課文和仿照第一自然段寫一段話。

一、識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閲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英子老師先出示“小兒麻痺症、落下了殘疾”這兩個詞語,先讓孩子們去讀,在讀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就發現了“落”這個多音字。接着把這兩個詞語放到句子中“因為他得過小兒麻痺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讓別人看到他走路的樣子。這樣由詞到句,不僅鞏固了字音,也使他們能夠更加流利地讀課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調來、情況、鎮定、情緒、講述、普通話、歧視、鼓勵”這些詞語也是用先出示詞語,請小老師帶讀,在放到句子中去讀一讀的方法進行教學的。學生不僅記住了詞語的讀音、明白了詞語的意思,讀通了課文,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一舉四得。在這一環節中,還有“鼓勵”兩個字的寫字指導,英子老師採用範寫,邊寫邊説寫字方法的形式放學生在課堂上練一練。還有“厲”和“勵”兩個字的選詞填空。這樣由詞到句,字的音、形、義兼顧,紮紮實實地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這些詞語,位精度課文掃清了障礙。不僅如此,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寫字能力,但還需要老師的指導。英子老師以生為本,紮紮實實把字詞落到了實處。

二、精度課文,學以致用

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説讀寫的相互聯繫,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3-4年級要做到樂於書面表達,增強寫作自信心”。語文書上的課文,有很多精彩的語段,可以讓學生跟着課文學寫作。英子老師以這樣一個問題“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哪些事是你不會忘記的,是你生日時大家送你的一大堆禮物還是比比的時候給你一支筆?大家都選了後者,這可真叫作雪中送炭啊。英子在特別需要掌聲時,人家送給了他掌聲,那麼讓我們走進課文去體會英子心中真實的需要。”自然地過渡到了第一自然段。然後出示了閲讀提示,引導學生自主閲讀。並請學生彙報。這樣給學生一個支架,讓學生靜下心來閲讀,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接着通過改變句子的位置,引導學生在閲讀中發現這一段是因果關係,先寫結果,再寫原因,中間用“因為”這個詞語連接。學生在朗讀中發現了課文的寫法。最後,英子老師給出這樣一個句式“我(或他、她)很(愛看書)……總是……因為……仿照課文寫一寫。真正做到了從課文中學寫作。

聽了這堂課我獲益匪淺,我學到了語文課不需要太多的內容,不需要太多新穎的形式,需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學以致用,紮紮實實地把字詞、寫作落到實處。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寫作。

《掌聲》評課稿3

一、優化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有一句名言:“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的思維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學中,為將學生心中感受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楊老師精心地創設了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情境。課的開始楊老師以談話的形式請學生説説自己什麼時候得到過誰的掌聲?什麼時候,你為誰鼓過掌?得到掌聲時心裏怎樣?這樣把生活與課堂聯繫起來就成功地敲好這“課的'第一錘”為整堂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積極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

讀書——思考——發現——表達”是閲讀文本由理解內容到發現外化的思維活動過程,也是提高閲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方法。楊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英子的憂鬱和開朗時,先讓學生在讀中去“發現”,讀後説“發現”,然後又在文中的字裏行間找依據,這樣的教學過程滲透了學法,讓學生在讀一讀、找一找、説一説中走進文本,感受英子的形象,領略了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這樣不僅積累了語言,還培養了語感,發展了思維。

三、重視朗讀,並將讀落到實處,這主要體現在:

1、讀有要求:楊老師對每一環節的朗讀都提出了要求,初讀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精讀時則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講讀第一段與第四段時讓學生走進文中的字裏行間來感悟英子,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有方向地讀,教學便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讀有層次:開始要求讀正確、讀通順,楊老師在給學生足夠時間閲讀課文之後,便結合學生初讀時產生直覺,抓住英子的心理,細讀揣摩,把各種情感體會溶入朗讀讀出了一個豐滿的英子。

3、朗讀形式多樣。

四、人文滲透情感激昂

整堂課是由掌聲走進課堂,又有掌聲走出課堂,並且把掌聲貫穿課堂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注意人文關懷。

當然,這堂課為我們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字詞落實得不夠,激勵語不夠豐富。

《掌聲》評課稿4

12月2日,聽了趙老師執教的《掌聲》一課,我深受啟發。趙老師原來是數學老師,今年改教的語文,但是她那紮實的基本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上趙老師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領悟體會。通過自主閲讀,研討交流,學生在讀中感悟,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趙老師課堂上的精彩表現在:

1、獨具匠心,設計巧妙。

導入之後,趙老師讓學生先讀第一段,瞭解英子原來得過小兒麻痺症腿落下了殘疾,因此變得內向自卑,緊接着讓學生讀最後一段,之後的英子居然變得活潑開朗,是什麼讓英子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由此引出課文的主題部分,非常自然。

2、轉換角色,領悟內涵

當學生閲讀文本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董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抓住掌聲,延伸內涵。

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小英鼓勵、讚賞,給了她生活的信心,掌聲的內涵就是給人的尊重、鼓勵和關愛。董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停止在對掌聲內涵的理解,而是接着問:“你想給同學或朋友送去勇氣和自信,除了給他掌聲之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學生的回答延伸了掌聲的內涵,可以直接説,可以寫紙條,可以豎起大拇指等等,都對別人的鼓勵和關愛。

趙老師的課充分顯示了她紮實的基本功,同時也和她的努力是分不開,為趙老師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