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遊記》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西遊記》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西遊記》心得體會1

在我的成長路上,《西遊記》始終陪伴着我,不論是電視劇還是動畫片,雖然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仍不過癮。當看到唐僧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時,不禁對唐僧的執着、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勞任怨感悟頗深。但感動的還是唐僧對徒弟的諄諄教誨。如今再次細細品味這家喻户曉的名著,不變的是故事情節,變的是我的感觸。

小時候看《西遊記》總會有個疑問: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可以翻十萬八千里,那為什麼不直接帶着唐僧坐筋斗雲去取經呢?隨着年齡和閲歷的增長,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迎刃而解了,這只是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的東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就像這句歌詞所説的,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賴捷徑,成功的祕訣就是踏踏實實地沿着腳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兩旁是荊棘還是鮮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豔陽還是陰雲。

孫悟空求學七年才學到真本領。七年間,他只跟着師傅和師兄念着自己不喜歡的經文,但他從未説過放棄,因為他知道總有一天師傅會將真本領傳授給他,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這也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急於求成,取得成功的快慢不在於我們消耗的時間,而在於我們為獲得成功所受的磨練。一個真正想取得成功的人是不會在意自己為這個目標耗費了多少時光和精力,他們在意的只有自己是否為這個目標真的在拼搏。他們知道:接受的磨練越多,獲得的經驗也就越多,離成功的大門也就越近。

《西遊記》心得體會2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讀過了吧。文中特色鮮明的人物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的感想吧!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一路經歷了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難,終於修得了正果。唐僧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師父,他受佛祖之託西天取經,心地善良,意志堅定,但卻不會辨別是非,常常聽信讒言,冤枉好人。孫悟空有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一路斬妖除魔,戰功赫赫,他聰明機智,總能在關鍵時刻化解危機,只是不免有些高氣傲。豬八戒好吃懶做、貪圖美色,經常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一路上給大家帶來了不少麻煩,但他憨厚質樸,總是十分樂觀,能給人帶來快樂。沙僧是所有人中的三師弟,他做事任勞任怨,腳踏實地,不善言辭,也在師徒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他們的個性鮮明不同,小吵小鬧也時有發生,才給讀者帶來了不一樣的閲讀感受,讓讀者跟着書中的人一起歡、一起笑,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中。

《西遊記》也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人做事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不放棄,認認真真,腳踏實地,不管成功與否,都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都是一種成功。還告訴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我們要全面看待自己,合作努力時,每個人都要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只有這樣,才能把大家的力量聚集起來,才能把事情做到。

《西遊記》心得體會3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説:“你啊,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過去,捧着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着,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動畫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隻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着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羣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温,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佈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裏,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着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西遊記》心得體會4

要説《西遊記》裏的人物,我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唐僧師徒四人以及若干神仙、菩薩等,那些妖魔鬼怪最易被忽略。但它們形態各異,各自的性格千差萬別,想必作者吳承恩是精心描繪的,就讓我來説説熊羆怪這個人物。

熊羆怪出場,與十六、十七回。唐僧、悟空一行到觀音禪院,老住持為謀佔唐僧的袈裟,欲縱火燒死師徒,卻被黑風山的熊羆怪趁機盜走,要開“袈裟會”。悟空上山尋妖索要,在洞外化身金池長老得到請帖,遂變為一顆丹藥,使熊羆怪服下。悟空在他肚子內使其疼痛難忍。最終熊羆怪皈依佛門。

這兩個章回概括出來,熊羆怪成為了一個反面角色。實際上,每個人物都有他的性格優缺點,妖怪也不例外。

首先,熊羆怪欲盜走袈裟,可以看出他是貪婪的,所以他才會為妖。他也有很多一反人們心中“妖怪印象”的特點。書中描寫黑風山的句段是這樣的:“鳥鳴人不見,花落樹猶香……山草發,野花開,懸崖峭嶂;薜蘿生,佳木麗,峻嶺平岡……”好一幅閒靜深幽的春日山水畫。再看描寫的黑風洞,“松篁交翠,桃李爭豔,叢叢花發,簇簇蘭香”,又是“畫棟雕樑,明窗彩户”。如此清幽,又有燦爛的桃李,雅緻的竹蘭,真乃仙洞!連孫行者都佩服,稱熊羆怪“脱垢離塵”。可見熊羆怪還是個有審美品位的妖怪!與我們心中的妖怪形象大相逕庭。

其次,如果看到熊羆怪寫給金池長老的請柬,一定會更吃驚,“侍生熊羆頓首拜,啟上大闡金池老上人丹房:屢承佳惠,感激淵深。夜觀回祿之難,有失救護,諒仙機必無他害……”用詞文雅,語氣平和穩重,讓人看了怎會想到是出自一個妖怪之手?熊羆怪的文采可見一斑。

最後迴歸到故事情節上。熊羆怪猛然發現觀音院起火時,大驚道:“呀!這必是觀音院裏失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是與他救一救來。”怎樣,即便是妖怪,也有一顆古道熱腸的心。

有品位,有文采,舉止得體,古道熱腸,這些形容詞打破了我們對妖怪一成不變的看法,從而讓熊羆怪這個角色更加鮮明,生動形象起來。

還有更多的西遊人物,讓我們去發現,去研究!

《西遊記》心得體會5

對於《西遊記》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這部有趣的書,還被魯迅先生稱之為“神魔小説”,林庚先生稱之為“童心之作”。

我最喜歡這本書裏的人物孫悟空。因為我覺得孫悟空非常的了不起,雖然他生性桀驁不馴,但是他很勇敢。敢於挑戰天宮的權威,不憚於跟十萬天兵天將對陣。單憑這一些就已經讓我敬佩不已。想了想我自己:十分膽小,一點都不勇敢,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但是因為他的勇敢,也讓我變的勇敢起來,不再害怕別人的目光,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我們應該向孫悟空學習,學習他的勇敢。

我想之所以孫悟空那麼的受廣大觀眾的喜愛,那麼多拍孫悟空的電影,可能是因為覺得孫悟空是一個英雄,一個真真正正的大英雄,像一些情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等,都可以看到孫悟空是一個英雄。他不怕困難,不怕任何的阻擋,樂於助人,真的想一想,我們現實生活中到底有多少英雄,真的不多,結合實際來看,最簡單的就是給老人讓座。但就這麼簡單,也有很多人不會做,我們應該向孫悟空學習,學習他的樂於助人。

其實我喜歡孫悟空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孫悟空身上的一種精神,那就是堅持。他對師父的忠誠的心,儘管被師傅誤解,他還是堅持保護師傅,堅持降妖除魔。另外,那是我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一一上國中前的一個假期。是孫悟空的堅持讓我也堅持了下來,一個假期堅持鍛鍊,堅持學習,堅持練字。每一次想放棄了就想了想孫悟空為什麼沒有放棄去取經。取經是那麼的艱難,我做的這些事又是那麼的簡單,我為什麼不能堅持去做呢?

孫悟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儘管他也有許多缺點,但他的優點讓我們受益匪淺。在我心中,孫悟空是一個忠心耿耿、樂於助人,堅持不放棄的可愛形象。

《西遊記》心得體會6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大的成就,這本書講了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經的一個過程,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了真經。

一路上風風雨雨,經過了八十一次磨難,文中説出了四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孫悟空桀驁不馴,敢作敢當,天不怕地不怕的美猴王,響噹噹的齊天大聖;豬八戒以前是個天蓬元帥,被貶到人間,成為了豬頭人身的和尚,但他也以身殉職,盡心盡責的保護唐僧;沙和尚是個一心善良的人,從不向唐僧反駁,忠心耿耿的人;唐僧作為這三個人的師父,一心向佛,一心向善,是個菩薩心腸的人。四個人各有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四個人物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任勞任怨,一直保護唐僧一路取經成功,孫悟空在有些地方表現出一副猴樣,也是一隻機智、好動、活潑、勇敢、是非分明的猴子。能看出,這猴子“臨危不懼”,什麼事都敢去闖一闖,拼一拼,就在天宮也敢肆無忌憚的大鬧一通,全然不顧別人的感受。顯得囂張,但在四天取經的路上,他作為其他兩人的大師兄,也要做出一個模範樣,要照顧好師父,保佑着師父去西天拿到真經,是個好的徒弟,出色的師兄!所以,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他——孫悟空。

師徒四人之所以取經成功,是因為他們有一股忍耐、執着、堅持、頑強的精神,就像黃櫱所説: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沒有付出,哪來的收穫?唐僧他們是有着堅強的意志,才能取經成功!如果沒有堅持,就會半途而廢,那麼真經也不再他們手上。這也應了一句古話:萬事開頭難。已經選擇了這件事,就不要放棄,一直努力拼命做下去,最終才能成功。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來完成的。也就是説,做任何事一開始總是非常艱難的,但只要能保持信心和勇氣,經過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一開始只要堅持住了,經過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後,成功一定是歸你所有的!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看,看看自己以前做過的事情,是不是有一些事情因為半途而廢而結束呢?那麼,從現在開始,做事要一氣呵成,才可以成功。

只有機智靈敏、善於動腦的人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在平時的學習中,或者在生活中不應該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放棄,挫折和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咬緊牙關,一拼就過去了,迎接你的就是成功,挑戰勝了困難和挫折,就離勝利不遠了!記住: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西遊記》心得體會7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我為《西遊記》驕傲,也為我的祖國自豪。在明代小説家吳承恩的筆下,每一個人物都那樣栩栩如生,讓我百看不厭。

每次讀完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在我的腦海中就有了不同的位置,我喜歡三個可愛的徒弟,卻惟獨厭惡一本正經的唐僧。

孫悟空神通廣大,七十二變出神入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他對師父的忠心,對師弟的負責更是日月可鑑。他頑皮好動,脾氣倔強,暴躁易怒,可這些優點和缺點結合,才有這樣一個獨一無二、人見人愛的孫悟空。他執着、勇敢、堅強、自信、寬容、善良……孫悟空,你不愧是與天同齊的“齊天大聖”,也不愧是我心中的英雄!

豬八戒好吃懶做、貪杯好色,還傻里傻氣的,可他很善良,也傻的可愛。很多人都説他沒用,可他在取經途中也是功不可沒的。他沒有孫悟空的神通廣大,沒有沙僧的勤奮老實,可他卻有自己的無憂無慮,這份快樂的純真之心使他可愛,也使我喜愛!

沙僧沒有孫悟空的缺點,沒有豬八戒的優點,可他卻是我最喜愛的人物。他忠厚老實,尊敬師父,敬重師兄。有妖怪來犯時,他總是義不容辭,這份勇敢怎能不讓人喜愛?不管何時,他總是默默奉獻他的力量,最重最苦的活永遠由他承擔,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怎麼不值得我們學習呢?這樣一個任勞任怨的人怎能不讓我喜愛呢?

唐僧貴為三個好徒弟的師父,自然有他與眾不同、可圈可點的地方,善良慈悲是他的心,可我卻厭惡他。他抱着普度眾生的艱鉅任務踏上取經之路。可就因為他所謂的`善良,對任何人都深信不疑,多少次死裏逃生。孫悟空拼死相救,可他卻是非不分,顛倒黑白,聽信豬八戒的挑撥離間,多次將悟空逐出師門,這樣一個不明是非的人怎能讓我喜歡?他一本正經地誦經唸佛,可連最基本得人心都無法看透,他有什麼資格談普度眾生呢?我厭惡他。

吳承恩真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用心血編寫了《西遊記》——一部讓使人讚歎的偉大著作,《西遊記》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強大,證明了中國人的智慧,這一部經典之作為中國增光添彩。

我喜歡《西遊記》,也喜歡你——我的祖國。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想對着祖國的藍天吶喊:我愛我的祖國!

《西遊記》心得體會8

在我剛上五年級的時候,讀了《西遊記》。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西遊記》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從西天取得真經歸來的故事。書中的故事和情節讓我感慨萬千。

書中的主人公孫悟空為了保護師傅,在一次次的劫難面前,勇敢機智。悟空這種勇敢的精神讓我佩服,也很值得我學習。這讓我想到自己曾經經歷的一件事。那是我上二年級的時候,班裏的女生都喜歡跳大繩,她們把兩根繩子系在一起當大繩,我因為被大繩勒到過脖子,所以,班裏就我自己不敢跳大繩。這一天,老師説要跳大繩,我心裏忐忑不安,不一會兒,就輪到我了,當時我的心裏像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手心裏面都是汗。旁邊的女同學看出我的緊張,鼓勵我説:“沒事,不用怕,很簡單的。”我心裏好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跳吧,我真不敢,怕自己再一次被勒到;不跳吧,又顯得自己太懦弱。

不行,想到悟空在取經的路上遇到那麼多妖魔鬼怪還是勇敢鬥爭,自己這麼一點點困難就放棄麼?我鼓起勇氣,咬緊牙關,開始加速奔跑,勇敢的往前一跳……呀!太不可思議了,我竟然突破自己,跳了過來!我終於戰勝了自己,戰勝了膽小和懦弱。班長跑過來笑着説;“你可真厲害呀!”她也為我豎起大拇指。

是啊,這本書是我的好朋友,它教會了我要勇敢去面對自己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愛書,更愛《西遊記》。

《西遊記》心得體會9

最近,我讀完了《西遊記》這本書。和許多人一樣,我也很喜歡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

孫悟空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的神通廣大、重情重義和嫉惡如仇。

他有火眼金睛,會七十二變,還能騰雲駕霧,曾讓小時候的我驚歎不已。當然了,現在長大了,知道這是一部神話小説,這些本領都不是真的,但依舊很佩服他。孫悟空那根可大可小,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也幫了他許多,是他降妖除魔的利器。

光有這麼多本領,可能孫悟空的形象還不會讓人這麼喜愛,更重要的是他有着充滿正能量的品質——重情重義、嫉惡如仇。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個情節。在故事中,他為了救分不清妖魔鬼怪的唐僧,用金箍棒打死了三個白骨夫人變成的人,最後才把妖精降了,卻遭到了不明真相的唐僧的指責,説他濫殺無辜。孫悟空因此被趕回了花果山。儘管師傅對他不理解,感到很不滿,都不願意理他,他也沒有掉頭就走,而是在辭別師傅之前,含着滿眼的淚水,像唐僧磕頭,感謝了一番才離開。回去的路上,他還一步三回頭。佛祖用五指山壓他時,他沒有哭;一路上遇到各種妖魔鬼怪時,他沒有哭。可是這時,他卻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在面對各種本領高強的妖精時,他又毫不畏懼,沒有一次不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西遊記》心得體會10

合上書,我長舒一口氣,心中的歡喜難以言表,長達兩個月,我終於將《西遊記》收入囊中。

兩個月前,我還殊不知自己將會和這位新朋友見面,直到謝老師提醒我們挖掘這份寶藏,才拿起了原版,開始讀了起來。

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這本書寫的簡潔明瞭,而且生動有趣,沒有過多的修飾詞,反而讓人讀着有種輕鬆舒適的感覺。而這本書身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獨具一格的地方自然有。最大的特色,就是文中夾雜的小詩了。

小詩每一回都有,並且有長有短,大多描寫的是人物、景物。有的雖描寫一個人物,用到了很多篇,最顯著的就是徒弟三人的自我介紹了。每每與妖怪爭鬥,開始時,三人總要先自誇一番,本是幾句簡單的話語,在吳承恩先生的筆下,就變成了“家居花果山,祖貫水簾洞”“睜着一雙不白不黑的金眼睛,天慘淡,月朦朧;拿着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文中刻畫的人物都細膩生動,聰明卻暴躁的孫悟空,四海之內無人不曉;豬悟能則是最愛吃的了,不管那次齋飯,作者都不會忘了他,總是把他的吃相描寫的淋淋盡致;老實又盡心盡力的沙悟淨,雖不如孫悟空與豬悟能出彩,但性格則比兩人強上幾分;一心向善,只為取經的唐僧,意志極為堅定,任憑誰怎麼勾引或阻攔,只有一個念頭,取經。

最後,四人也是歷經十三四年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難得經歸鄉,但他們還會與其它的讀者,走一走這取經之路。

《西遊記》心得體會11

説起《西遊記》大家肯定不會陌生,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那好吃懶做的豬悟能等形象便浮現在我們眼前。

大英雄孫悟空手持金箍棒,號稱“齊天大聖”,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鼈,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靠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變和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讓師徒四人多次死裏逃生,還有他那個倔脾氣,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也寧死不屈,他那精神是我們男子漢的楷模,更是我的偶像。別看三徒弟沙僧長得凶神惡煞,其實內心可善良着呢!整天“扁擔不離肩,行李不離手”假如沒有他這個為師兄化解矛盾的老好人和事佬,這取經路上不知要經過多少破折啊!豬八戒是我心中的豬悟能、豬呆子,拋開他長得豬頭豬腦,笨的可憐不説。還經常在師傅面前誹謗別人,師傅趕走孫悟空都與他脱不了干係,更可恨的他還是一個好色之徒,他的前世天蓬元帥就是因調戲嫦娥而被貶下界的,他的一生只愛三件東西:吃、睡、女人。怎麼樣?可恥吧!這三位的師傅唐僧那才叫一個榆木疙瘩,看他長得一表人才,又那麼慈悲善良,但他太執迷不悟、愚昧無知。話説《三打白骨精》那回,孫悟空忍着緊箍咒的疼痛保護他,而他不領情,竟毫不含糊地將悟空趕回花果山。氣得我直咬牙,破口大罵:“你的腦子被驢踢了還是進水生鏽了,竟這麼不近情理,笨蛋!”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郭沫若和_看《三打白骨精》時,郭沫若這樣評價唐僧: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千刀萬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聖毛?而_則認為:僧是愚民有可訓,妖為鬼域必成災。

筆落至此,仔細想想:豬八戒很現實;沙僧忠厚老實;孫悟空智勇雙全;唐僧慈悲憐憫、執迷不悟。讀了《西遊記》,我感想頗多:不論是生活中,學習中,我們一定像孫悟空那樣足智多謀不畏艱險,要像沙僧那樣忠厚、踏實能幹,忠心耿耿。而不要像唐僧那樣優柔寡斷、愚昧無知。更不要像豬八戒那樣好逸惡勞,諷刺、誹謗別人。

或許,這個最值得我們學習,最值得我們敬佩,又值得我們瞭解的應該是這個神遊天下、充滿智慧的吳承恩先生吧!

《西遊記》心得體會12

放假前幾天,媽媽帶我去對面的書城買書。

其中一本是《西遊記》我看目錄上寫着:這是中國很早以前的小説,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裏面有:唐僧、孫悟空、八戒、沙和尚他們四人要去西天取經,而且他們一共經歷了80難。

戰勝許多妖魔鬼怪,經過千辛萬苦,走過很多高山峻嶺,四徒四人終於經過重重考驗,終於取得了真經。

我要好好讀一下西遊記這本書!

《西遊記》心得體會13

今年的寒假異常的特殊與漫長,因為疫情的嚴重,所以我只能宅在家裏,在寫作業的同時,我還看了這一本古典名著作品——《西遊記》。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就是《西遠記》了。作者吳承恩把書中每個人物都描寫的活靈活現。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孫悟空與沙僧了。

主人公孫悟空,藝高膽大,非常任性。大鬧地府撕了閻羅王的生死簿,到東海龍宮搶了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最牛的是自封“齊天大聖”後還大鬧天宮,把天庭攪得的天翻地覆,後來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得觀音菩薩的指點,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披荊斬棘,勇鬥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唐僧取經能夠成功,孫悟空功不可沒。取經後被如來佛祖封為“鬥戰勝佛”,真是實至名歸啊!孫悟空的知錯就改的品質,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沙僧也叫沙悟淨、沙和尚,是唐三藏的三徒弟。他不愛説話,但是一心只想着保護唐僧,重修正果。一路上挑着沉重的擔子,任勞任怨,對於師哥們,他也十分忍讓,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最後獲封“金身羅漢”。從他的身上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1是隻要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就能取得成功。2是最老實的人就是最聰明的人。

書中描寫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百折不撓,讓我由衷的佩服他們的那種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真是太偉大了!

《西遊記》心得體會14

在厲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藴含着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學做真人——《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看完這部小説,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在打白骨精這一回裏,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着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

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裏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説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裏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西遊記》心得體會15

初次看《西遊記》是在六歲時,那時只覺得很好看,裏面的人物活靈活現,情節曲折,使我回味無窮。後看《西遊記》是在十歲時,那時已懂事了,明白這故事裏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賞這本書了。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他是明朝有名的小説家。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師徒經過了重重磨難和各種考驗,仍堅持到底,不屈服,頑強的與妖魔鬼怪鬥智鬥勇,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成佛的神話傳説。《西遊記》使我感受到世間的正與惡,和只有敢於拼搏,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書中的四師徒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本領,為這本小説平添了幾分魅力。唐僧是這本小説中最主要的角色,他膽小、嘮叨、不分善惡,但他卻始終是善良的,一心向佛,在困難面前不放棄,成為了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是個性急、淘氣,但始終忠於師傅,即使是被趕走了,也很關心師傅,每次總是又回來了,他英勇善戰,火眼金睛,面對妖精總也不退縮,終成鬥戰勝佛;豬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後因犯色,而被貶下凡間成豬,也隨唐僧取經,途中經常説要各奔東西,還老是貪戀美色,好吃懶做,卻始終對師傅不離不棄,武功雖不如孫悟空,但着實也是一個好徒弟,最終成為了淨壇使者;沙僧原是天上的捲簾大將,因為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盞,後將功贖罪,隨唐僧取經,他的功夫是三個徒弟中最差的一個,也是一個對師傅的話言聽計從的徒弟,他水下功夫卻是三師徒中的一個,也成了金身羅漢。

讀完這本書是我真真正正體會到了原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麼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堅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時間,認真的做就一定能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