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現代文閲讀精編

前言:現代文閲讀

大學聯考現代文閲讀精編

(大學聯考寶典為高三學生提供最好的大學聯考複習資料和大學聯考輔導資料)

(天津卷)

五、(21分)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題。

塔上的樹

易雲武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鎮,常常能發現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從文故鄉鳳凰去,果然看見有座古塔突兀於小鎮的高坡之上。那塔頂上長着一棵壯碩的樹,正面看像一團綠色的雲,側面看像老人的頭。

船泊碼頭,便要去仔細看這幅山水潑墨,它是一座七層古塔,雖然已老態龍鍾,不單磚石風蝕斑駁,而且所有的塔角翹檐都已破損殘缺,僅僅剩下三隻寂寞的風鈴,但已啞然失聲,惟有被香燭燻烤得髹黑的塔門及殘存於地縫裏的灰燼,才表明也還有人來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過是一個凝固了的歷史故事罷了,在湘西山區,這樣的故事也還多着呢。

然而我執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樹為什麼如此蓊鬱如蓋,它如何得以生存。於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內盤道狹窄,因為空氣潮濕石壁佈滿青苔的緣故,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層即不敢再貿然上去了。好在這一層有四個拱門可供旅人?望,且石板清涼,所以趁着休息之機欲和古塔作無聲的溝通。

這是有陣陣涼風吹來,冥冥之中,但聽見塔內塔外眾多鳥雀的鳴叫。那生靈的叫喚湧動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聲顯得分外急促,充滿焦慮之情。我起初只是詫異,後來才理解到,原來那些飛鳥似乎發現我騷擾了它們的地盤,急欲驅逐我這個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覺盤旋於塔外的鳥雀全部都死勁地扇動翅膀向我撲將而來,呼呼生風。其中竟然有幾隻勇猛者穿越空蕩的拱門,俯衝於我的頭頂之上。

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充滿靈性的飛鳥。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時,忽然又聽得塔的上面三層鳥類的聒噪一片慌亂,但音量比較微弱,仔細辨析,我想,那也許是棲息於塔內的幼鳥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愛憐之鳴,其嚶嚶之聲令人不勝惻然,想象它們渴求佈施張大尖嘴或鼓動羽翼的艱難情狀,我後悔不該爬上塔來尋密探奇,侵犯了它們的家園,擾亂了烏亦家族的和平與寧靜。烏亦有情,他們的互相關心和對挑釁者的警覺,已從那個塔外憤怒的拍翅和塔內的哀鳴體現出來,我本無心,無意,鳥類卻感覺我有心,有意。剎那平常行為竟變成相續肆虐,罪過罪過。

我立馬產生一種負疚感,在徹悟中摸索盤道退下塔去,這時,我發現所有的磴石都積有多少不一的鳥糞,有些還粘連這羽毛,就在我縮着腿弓下身退下時,無意中發現塔壁的縫隙裏鼓冒一束樹根,死死地 ① (扎、長、嵌)在青苔之中,再環顧四周,依然見着攀附於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壯或瘦削,宛若蛇虯,相互 ② (連、纏、擰)在一起。有些樹根還伸展綠瑩瑩的卷鬚,成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③ (掛、沾、滴)在上面,塔內如閃着點點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須蔓越見龐雜,登塔時為一覽頂端風景之快,不曾留意身邊之奇,現在才覺得忽略的風景身邊也有。可見人在進退時都萬萬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後鑽出塔門,那一叢叢裸露的根鬚全都展示於塔基周圍。

這是一幅多麼不屈不撓、元氣飛動的自然景象啊,圍繞古塔轉了一圈,終於覺察古塔是被樹根湊用着、裹纏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樹根抬舉起來。倘若沒有眾多的樹根以其頑強之力護衞這座 物,這本無生命的石頭恐怕早已瓦解坍塌於荒野下。

我為這一發現而感動。但是,當我在琢磨中復又抬起頭時,仰望高聳於塔上的一團綠蔭以及翱翔在它周圍的鳥兒,我的心頭更為之一亮,我分明感覺飛鳥才是給這樹、這塔以生存的施與者。回首我在塔內的整個過程,下在是因為塔內堆各的鳥糞給盤根錯節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養分,使細小的根莖不斷延伸。而且推而遠之,這存活頂的綠色華蓋,也不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鳥雀,就是那隻玄冥之鳥銜落於塔頂的樹種造就了

這棵樹的最初生命,日復一日,由於樹的根鬚不斷滲入塔的縫隙吸取大地的精華,於是又營造了塔內濕潤的空間。鳥、樹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廝守,依存,南哥難捨,最終在天地之間頂託了一道?麗的風景與和諧統一的煌煌氣象,這是天意?這是緣分?我幾乎要雙手合十向這座古塔頂禮膜拜了。

依依不捨告別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飄向鳳凰,問船員,這塔上的樹留下什麼傳説,他們也不明白,或説樹鳥連理、相依相偎,像恩愛執著的夫妻,或説那塔是守護鳳凰城的忠誠衞士,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他們都為鳥的佈施、樹的精誠。他的圓融而心懷崇敬,船員的説法雖極為簡單,但給我的思索卻很多,因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萬物的親切默契,它向人們展示的是一個隨順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寧靜致遠的生命畫面,於是,我忽然覺得這塔,這樹,這鳥,這山,這水,這舟,都留着沈從文筆下的萬種風情。

——選自《中華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刪節

16.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態龍鍾點”體現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4分)

【參考答案】(1)磚石斑駁、塔角翹檐破損殘缺、風鈴失聲.為後文寫塔、樹、鳥和諧共生作鋪墊

【解題思路】結構作用要注意本身在文中的位置,與題目、開頭、上文、下文、結尾、主題的作用。注意回答結構時的術語:總結、起領、承上啟下、揭示中心、照應、鋪墊、伏筆、懸念、突轉等。

(二)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頂,為什麼中途而返?(3分)

【參考答案】(1)因有青苔,防滑倒;(2)躲避鳥的襲擊;(3)避免再擾亂鳥的和平與寧靜。

A.請為第六自然段空缺處分別選擇一個最為恰當的詞。(3分)

【參考答案】嵌 纏 掛

【解題思路】要緊扣語境

B.請細讀最後一的'自然段,寫一段80字以內的賞析性文字。(5分)

【參考答案】(1)藉助傳説,進一步領悟到世間萬物和諧共生的道理,昇華了主題;

6.船員的話增添了浪漫色彩

7.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8.聯想沈從文,首尾呼應

【解題思路】本題解答的角度比較多,可從主題、修辭、寫作手法、篇章佈局等方面入手,要言之有理。

11、根據本文內容,你認為是否有必要更換文章題目?若無必要,請説明理由。若有必要,請你出新的題目。(2分)

【參考答案】沒必要。理由:(1)以“塔上的數”為題,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2)樹是引起作者登塔和發現塔、樹、鳥三者和諧相溶的起因。

有必要。理由:擬題要求,符合文章內容,有文采。

【解題思路】本題是一道讓考生自我探究的開放性的題,這類題雖然有其開放性,但並不是“無拘無束”的,一定要結合要求,扣住文本思想內容,明確地擺出自己的觀點,並能自圓其説。

21.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本文敍寫了作者探訪路上的樹的所見所感,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藴含了一定的哲理。

B.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用“這幅山水潑墨”比喻塔和樹構成的風景。

C.第5自然段中“剎那平常行為竟變成相續肆虐”,表明人類屢屢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護生態平衡的文章主旨。

D.本文從視覺、聽覺角度,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了富於靈性的鳥雀,表現了作者它們的理解和尊重。

E.本文和沈從文的《邊城》一樣,描繪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詳細生活和自然風光,語言平實簡明。

【參考答案】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