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入學教育方案

導語: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國小生入學教育方案,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國小生入學教育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加強學校的安全管理,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提高學生自我防範和保護意識,自覺抵制不良行為對學生人身和財產的侵害,引導學生遵守學校紀律,提高防範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入學教育活動內容和時間安排

(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尊敬國旗,培養學生升國旗時要立正敬禮的習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學習的感情。

開學第一天,由少先大隊組織進行升國旗儀式,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珍惜學習生活,開展“講傳統,講誠信,講守則,進行道德實踐、創新實踐”的“三講兩實踐”系列活動。(8月26日第五六七節課)

1、講傳統——就是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主線,引導中國小生了解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中國革命傳統,把傳統教育納入中國小德育工作的全過程,努力使中心國小生具有愛國之心,報國之志。

2、講誠信——就是引導國小生了解誠信的內容、誠信的意義,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規則意識和法律意識,樹立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提高守信、守規、守法的自覺性,使中國小生從自己做起,在努力營造誠信氛圍中,學會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和處事之策。

3、講守則——就是按照新頒佈的《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要求,引導學生在熟知、熟記的基礎上,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

4、道德實踐——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各種可以滿足興趣愛好,充實精神生活,薰陶思想感情,昇華道德境界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道德體驗,培養高尚情操,養成道德習慣。

5、創新實踐——就是通過引導國小生自主策劃、設計集體活動方案,開展科技小發現、小發明、小製作活動,以及多種形式地展示富有個性和特色的創新成果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創新精神和科學精神,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結合近期安全工作,做好學生的衞生食品安全教育,此外,加強學生的消防、用電和交通安全教育。(8月27日第七節課)

(三)進行國小生文明禮貌規範教育,通過文明行為的對比、尋求差距。高年級向低年級學生進行文明禮貌宣傳教育,內容包括(向老師、同學打招呼,如何認識新老師、認識新同學,如對待新朋友,如何對待上級領導的檢查等)。(8月28日第七節課)

(四)結合教師節的到來,對學生進行“尊師重教”教育,讓學生懂得不但要愛祖國、愛父母、愛集體、愛學習,還要愛老師,尊重老師。要求各班結合教師節的主題出好一期牆報,小抄報。(8月29日第七節課)

(五)進行“關愛生命、安全出行、交通安全、從我做起”安全教育活動。(9月2日)

針對我校與鄉鎮公路僅距一步之遙,大多數學生上學放學均要走很遠的一段公路,為進一步深化“交通安全宣傳進學校”活動,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納入國小生綜合素質教育,提高中國小生的交通安全法制和安全意識,我校高度重視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在開學第二週,學校開展一次大規模的國小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動。邀請派出所及衞生院做專門的安全主題講座,從我做起的安全教育活動,再組織高年級學生向低年級學生講解交通安全規則,(怎樣看馬路標誌,怎樣過馬路,怎樣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怎樣在馬路邊行走等等),最後讓學生回到家裏向父母親講述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把安全教育的活動效應擴散到社會。

(六)進行法制教育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宣傳教育,通過班主任召開班會,向學生進行教育,內容包括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內容,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國小生課堂紀律》、《學校文明班行為規範》等制度的學習,要求低年級會記會背《守則》、《規

範》和《課堂紀律》,高年級在《守則》和《規範》的基礎上,明確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目的讓學生一進入學校,就能按學校的要求進行學習和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9月3日)

(七)開展禁毒宣傳教育,認識毒品的危害。由學校政教處組織開展,各班主任協助。(9月4日)

  三、入學教育的目標

(一)心理素質:

1、學習熱情高,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努力爭取獲得成功和進步;明白“小疑小進,大疑大進,不疑不進”的道理;

2、性格開朗,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有一定自我控制能力;

3、能分辨是非,有了錯誤敢於承認,並勇於改正;

4、瞭解自己的優缺點,能虛心向其他同學學習;

5、能夠自己管理好自己,做事善始善終;

6、在學習活動中獲得體驗,有戰勝困難的意志;

(二)品德行為:

1、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2、能主動為班級體做好事,愛護公物,愛護環境,愛護班集,愛護學校;

3、會使用禮貌用語,關心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4、關心他人,愛護幼小,尊敬長輩;

5、誠實勇敢,不説慌話,拾到東西主動交公;

6、生活節儉,不挑吃穿,不亂要和亂花零錢;

7、遵守班級和學校的紀律,遵守交通規則;

8、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活動,為集體爭榮譽;

9、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三)課堂學習行為

1、課前課後能按要求作好準備和整理的工作;

2、聽講,書寫,讀書等的坐姿端正

3、上課時能勤于思考問題,敢於質疑;

4、能獨立完成各項作業,書寫工整;

5、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遵守活動規則;

6、樂於與人交流,並堅持説普通話;

7、能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養成課堂上發言先舉手示意的習慣;

8、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説話,並做出評價;

9、能嘗試着創造性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0、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

  四、具體要求

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視,落實責任。各班強化入學教育的過程與步驟,每天的安排要求事實就是,具體落實。按照每天的安排做好班級入學教育的記錄及過程性資料,及時整理收集,學校在最後將統一收集,作為班級考核的一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