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論文合集15篇

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前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前教育論文合集15篇

學前教育論文1

即興伴奏是一門技術性、藝術性和創造性綜合運用的科學,是“理論+實踐”性課程,屬於職業技能必修課,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為他人演唱伴奏的能力以及邊彈邊唱的能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既培養學生具備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又有編配幼兒歌曲即興伴奏的初步技能。學生通過學習,獲得並具備幼兒鋼琴邊彈邊唱的技能,從而適應當前幼兒園對幼兒音樂教育教師的能力要求,並且通過見、實習將學校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

筆者根據多年在學前教育專業講授即興伴奏課程所積累的教學經驗,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提出構建鋼琴即興伴奏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和教學體系的思路,與同行商榷。

一、鋼琴即興伴奏的意義

鋼琴即興伴奏是中國小、幼兒園的音樂課程教學中一種必要的教學手段,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培養合格幼兒師資不可缺少的技能課。在幼兒園音樂教學工作中,鋼琴即興伴奏可以對兒童起到良好的藝術指導作用。尤其在幼兒園的音樂課中,鋼琴在體態律動、歌舞劇表演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往往用鋼琴即興伴奏替代教師的語言導向,用以啟發兒童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通過琴聲的渲染,使整個教學充滿音樂的氣氛。鋼琴即興伴奏的學習,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音樂修養的訓練,它可以擴大學習者的藝術視野,提高其鋼琴演奏水平,有利於提高鋼琴演奏的歌唱感、節奏感和視奏能力,同時可獲得更多的舞台實踐的機會。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是幼兒園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學習者的熱愛程度和掌握程度,不僅直接關係到幼兒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而且對幼兒音樂教育乃至素質教育的質量也將產生重大影響。鑑於此,發展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及其從業能力至關重要。即興伴奏能力便是這項重要內容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即興伴奏教學現狀分析

隨着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新一輪的幼兒音樂教育課程改革正在朝縱深方向推進,幼兒教師專業化己經成為必然趨勢。而鋼琴實踐能力與幼兒教師專業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可見,鋼琴即興伴奏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然而,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受音樂專業性較強的音樂學院鋼琴專業教學模式的影響,並未對學生鋼琴實踐能力的培養引起足夠的重視。有調查結果表明,發現大部分幼兒教師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即興伴奏知識欠缺,在學習和工作中不能更有效地運用這一技能,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與彈唱能力薄弱。鑑於此,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應加強對學生的鋼琴實踐能力及鋼琴即興伴奏與彈唱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促進幼兒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目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還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缺乏學前教育專業特色,教學效率較低。這就使得學前專業畢業生在音樂技能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尤其在鋼琴即興伴奏中,這個缺陷表現得尤為突出。分析總結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學生底子薄,鋼琴彈奏的基礎差。目前,筆者通過對當今高職高專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調查後發現: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入學時沒有接觸過鋼琴。從招生的生源來看,高職高專學前類教育專業的學生音樂素養不容樂觀。首先學生來源良莠不齊,大部分沒有“童子功”,個別學生中有的鋼琴基礎較深,通過了八級或十級證書;有的學生“半路出家”沒有任何基礎;有的學生有些音樂基礎,但因中學學習任務重而放棄,會考時走了“短平快”的升學方式進入高職藝術學校。這樣的學生入校後,通過一段時間的鋼琴基礎訓練,就得進入即興彈唱的教學階段,時間較短,任務較重。

2.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缺乏鋼琴即興伴奏實踐經驗。近年來,由於擴招造成了一些院校師資力量嚴重缺乏,一些教師教學水平較差。有一些缺乏經驗的教師過於強調鋼琴技能訓練,而忽視了鋼琴彈唱及歌曲即興編配的技巧與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學生所學知識與將來的工作實際相脱節的後果。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師首先要明確鋼琴即興伴奏是鋼琴基礎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明確本課程培養的目標。

在培養學生鋼琴彈奏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和訓練與職業相關的專業技能,使學生具備更強的實踐能力,在畢業時能夠適應幼兒園一線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

3.缺乏統一的、系統的、針對性強的教材。現有的即興伴奏教材課程內容過於專業化,絕大部分沿用音樂院校(或藝術院校)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材。大多數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校都在使用高等專業音樂院校的《鋼琴基礎教程》(1一4)冊。這套教材針對性不強、難度大、不具備實用性,該教材在音樂作品的選擇上不適合該專業學生特點。我們學前專業的鋼琴教材在作品內容上應該選錄古今中外優秀的,有代表性的兒童音樂作品。這些作品有較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還能使學生感覺親切。學習掌握這些作品,就為學生更好地應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創造了條件。

4.程設置不合理,教學體系不夠完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就是集樂理、和聲、鋼琴、試唱練耳等多門課程於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學生除了掌握鋼琴技能以外,還需要相關音樂理論知識的支撐。

在傳統的專業課程設置中每門課程各自為戰,課程之間相互脱節、缺乏融合。這就造成了鋼琴即興伴奏在實施教學中缺乏音樂基礎理論的困難。

例如,現在多數學校的樂理、試唱練耳課在一年級上學期結業,最後一學期才開設即興伴奏課。其間間隔時間長,導致學生在學習鋼琴即興伴奏時,對需要的樂理基礎知識己經不再那麼熟悉,有時甚至感到很困惑。最終導致在有限的學習時間裏,教師與學生需在樂理基礎知識上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到課程結束時,學生對於鋼琴的即興編配僅僅停留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程度,出現了盲目教學的現象。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長期以來採用的是班級授課的形式,程度不一樣的學生在一起上課,自然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素質好的學生得不到及時的輔導,學習興趣隨之消退,進步很慢,甚至倒退;素質差的學生由於本身接受能力有限而感到吃不消,產生畏丨懼甚至有放棄學習的心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需要建立一種完善的教學體系。

三、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改革構想

國內外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獨立音樂院校(或藝術院校)的師範類音樂專業的學生。這類院校學生的鋼琴底子較好,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教學起點高,教材專業性極強。

而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改革及實踐的研究很少。這就致使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即興伴奏的教學照搬獨立音樂院校的教材、教法,缺乏有針對性的、淺顯的教材和效果明顯的教學體系。當然,影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即興伴奏教學質量的因素還有很多,有些因素是近期無法改變的(比如生源的質量、師資力量、絕大部分學生所具備的鋼琴演奏基礎等)所以,針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改革的現狀及相關研究,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鋼琴教師的即興伴奏水平

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思想品德修養、文化知識修養、藝術審美修養、教育理論修養和鋼琴教學理論素質、教學技能素質、教學科研素質。鋼琴教學技能素質是作為一名鋼琴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師必須具有一種綜合能力,即對聲樂(唱歌)、樂理(音樂理論知識)、視唱練耳、和聲、曲式等一系列音樂專業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即興伴奏水平,是衡量一名鋼琴教師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主要依據。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對學生的未來肩負着重要的責任,這就需要專業鋼琴教師最基本的從業能力。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師要想提高即興伴奏水平,就要深入幼兒園聽課,通過見習、實習,加強與幼兒園之間的交流,瞭解幼兒園最新的鋼琴教學材料、最新的教學方法。並能夠基於以上行動,運用新思路、新方法,把幼兒園具體的教學環境和教學任務融入到自己教學中去,進一步掌握幼兒歌曲鋼琴伴奏的方法和技巧,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最終達到能夠使學生看到、學到當前幼兒園音樂教育方面對一名教師在鋼琴彈唱技能方面的要求。例如,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要求教師能結合幼兒園中常見的兒童歌曲展開音樂教學,使教師能夠為兒童歌曲即興伴奏。

(二)對即興伴奏教材編撰的設想

1.教材的實用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受培養目標的限制,他們大多數畢業後要從事幼兒園音樂教育工作。但他們在校期間單專業課就有10餘門,再加上一些必修的文化公共課,相對專業院校的學生來説其練琴時間很少,大多數學前專業學生並不具備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與知識儲備。因此,使用的教材要特別注意與音樂教育專業區分開來,注意教材內容的合理安有^適當地刪減重複性練習,注重教學重點的設置,爭取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材的編撰必須實用,適合他們的鋼琴程度,讓學生能較快掌握並運用,而且必須具有一定藝術性的教材體系。在教學初級階段可選用一些優秀的兒童歌曲,也可以多采用由兒童歌曲改編的鋼琴曲,曲目參考可以結合幼兒園、中國小音樂課教材。這樣既能突出鋼琴技巧的練習特點,又能使學生保持較高的熱情與興趣,投入到這門相對較難的`課程的學習中來,還能為學生進入幼兒園、中國小就業提前做好準備。

2.教材的立體性:立體化教材又稱為多元或一體化教材。立體化教材體系的重要特點,是大量運用計算機、網絡等高等科技教育手段,並不單純以現有的教材為核心,簡單地配套電子音像出版物,而是以課程為核心,整合並聚攏資源。就鋼琴基礎課程教材來説,“立體化教材”從表現形式上看主要包括相關的音像資料、課件、電子教案、多媒體教學軟件、相應的教學曲目庫等。通過網絡、多媒體高科技手段,在專家、教師、學生之間建立一個以網絡為紐帶的教學平台,教師通過網絡的反饋可以及時瞭解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完善自己的學習,更有利於滿足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修或探究學習的需要。

3.教材的民族性:隨着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以及“太空時代”的到來,尋求本民族文化優勢成為各個國家和民族謀求生存,促進發展的基本國策之一。加強本土音樂文化教育成為各國音樂教育的自覺行動,突出本民族音樂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彰顯出音樂教育的民族化特色已成為近年來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

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化,就是要用鋼琴這一外來西洋樂器來體現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和音樂內涵,傳達本民族的精神、意韻和風格。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應探索建立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適合學前教育實踐的教材體系,在教學外國作品的同時,教師應在鋼琴教材中加入一些民族性的作品,讓學生多學習我國各地區、各民族、不同風格的民歌和兒童歌曲的即興伴奏。從長遠的目光來看,這不僅可以影響學前專業學生本身對民族音樂的瞭解,而且可以通過這些未來教師的雙手,向學生傳遞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音樂,達到傳承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目的。

(三)即興伴奏教學實踐的設計與思考

1.重視即興伴奏課程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實踐證明,學生在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獨奏的機會很少,而鋼琴即興伴奏的應用則較多。社會的需求就是教育培養方向。我們只有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的需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突出課程開設的作用。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大都面向基層,絕大多數同學所從事的將是幼兒教育以及基層社會音樂活動,即興伴奏是他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以及所從事的有關音樂活動。所以,要讓學生在思想及行動上充分重視這門課程的學習,也只有讓學生意識到課程的學習與他們的前途息息相關,教學才可能事半功倍。

從學前教育專業院校校方的角度來説更應重視即興伴奏課程的教學,學校只有培養出合格的、社會需要並能在幼兒園獨擋一面的學生,才能使辦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學校才能生存並發展壯大。

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教學,首先要考慮本專業課時少、學生多,學生鋼琴基礎薄弱等實際情況而加大課時量。並且,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在鋼琴教學中應講求“速成”與“實用”,即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獲得鋼琴基本彈奏技能。在學生掌握了各大、小調的音階、琶音、和旋的作用這些作用的同時,還應具有一定得鍵盤彈奏技巧。然後進入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學習階段,進而使鋼琴即興伴奏貫穿整個鋼琴教學過程。其次,我們要為學生創設多種實踐機會。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例如:舉行小型鋼琴演奏會、幼兒歌曲彈唱比賽、為聲樂比賽作伴奏、課外組建兒童歌曲的演唱及編配興趣小組,定期在課堂內檢查,並予以指導。

2.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特色,考慮鋼琴課程整合。以往的傳統課程設置分為“鋼琴”和即興伴奏”兩門課程進行。這種傳統分課法既不符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也耗費大量課時而又難以完成教學目標,學生進幼兒園後難以完成即興彈奏的任務。另外,學生要學習的課程很多,其鋼琴課程沒有必要完成音樂專業那樣的教學內容。

而且,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程只是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所需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打下基礎。因而,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程設置根據現實需要及課時少、學生多、學生基礎薄弱等實際情況進行整合,將音樂基礎知識與器樂作品鑑賞,鋼琴演奏技術與幼兒歌曲的即興伴奏編配等內容進行綜合。合理調整課程設置,可以避免知識的交叉、重複,以利於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

3.採用“集體上課、小組指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的教學模式照搬專業音樂院校的排課、授課模式,即通常每週兩課時,講授一學年。採用這種排課、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即使是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能掌握即興伴奏這門技巧的學生也是少之又少,更何況教學基礎十分薄弱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以,應針對學生自身情況採取更靈活的排課、授課方式。筆者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認為可以採用“集體上課、小組指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集體課”,教師主要講授即興伴奏理論知識、佈置作業、抽查部分學生作業並總結提高;小組課”由鋼琴教師主要負責檢查、糾正學生在彈奏即興伴奏時鋼琴演奏方面出現的問題。對於其中鋼琴程度和實際水平較高的學生實行“個別輔導”,為他們將來深造打好基礎。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鋼琴即興伴奏課與鋼琴基礎課教學結合起來,雙管齊下、全面出擊、各個擊破,既提高了學生鋼琴演奏技巧,同時又促進了即興伴奏的教學水準的提升。這三種教學形式有機地穿插在一起,該模式既發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又通過獨立研究和學習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個性能力的發展。筆者認為,從實際出發構建“集體上課、小組指導、個別輔導”的教學新模式是非常有益的。

4.鋼琴教學內容的安排要貫穿即興伴奏的教學思路。筆者認為,在上鋼琴課時,如果按部就班地按照音樂專業的學生那樣去要求學前專業的學生彈教程,不僅浪費時間,而且無實用價值。因為幼兒教師需要的是簡單歌曲的即興伴奏能力。在鋼琴教學時,若不能有所側重、科學地安排好即興伴奏學習進度,也就不能在有限的學時裏達到迅速、理想的效果,更不能達到適應將來工作需要的目的。所以針對學生專業的特點,在鋼琴教學中應始終貫穿即興伴奏教學,講求“速成”與“實用”,即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把基本練習、視奏練習與彈奏兒歌或為兒歌配置伴奏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實用的目的,獲得鋼琴即興伴奏的彈奏技能。我們在鋼琴教學中,每學習一種音型,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和聲織體編配一些簡單的兒童歌曲。當學生彈到一首練習曲時,我們就把涉及到的一些伴奏音型,給學生分析左手伴奏的形式以及所適合的兒童歌曲。例如,我們在教學生彈奏《拜爾鋼琴基礎教程》第55首練習曲,學到一種全分解15351164617525|的伴奏音型時,我們讓學生把這種音型用在了兒歌《上學歌》上,學生彈得饒有興趣,而且很快就記住了。這樣,學生的即興伴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5.發揮數碼鋼琴教室的教學優勢。目前,很多院校利用電鋼琴教室進行鋼琴即興伴奏課的授課。電鋼琴教室作為高科技的產物,是將幾台或幾十台數碼鋼琴通過網絡化安裝管理,進行教學與練琴的一套完整體系,其突破傳統音樂教學“瓶頸”,可以進行一對多教學,一般可以達到師生一人一台琴,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進行集體授課和個人指導。這種教學模式解決了即興伴奏教學的講解、實踐等不能有效平衡的問題,從而提升了現場教學質量,節省了教學時間,為教師的教學帶來新的活力,使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加靈活。

四、結語

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它關係到學前教育專業院校的辦學質量、合格幼兒教師的培養,甚至關係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對於即興伴奏課程來説,是一門需要不斷探索的課程,也是一門不斷改革的課程。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即興伴奏教學的困境,需要從教學管理、課程設置、教材的編寫及教學體系等多方面進行研究,最終使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不斷髮展完善。

學前教育論文2

摘要音樂是實現學前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體系,通過開展學前音樂課程教學,能夠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促進幼兒協調發展。幼兒教師在學前教育音樂課程中發揮着主導作用,隨着學前音樂教學課程的興起,幼兒教師音樂素養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文對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音樂素養進行詳細的分析,指出當前學前教育音樂課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並從幼兒教師音樂素養視角下提出創新學前教育音樂課程教學形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教師音樂素養課程改革

1學前教育音樂幼兒教師基本素質

學前教育音樂課程面向的是幼兒,由於幼兒沒有任何音樂基礎,對音樂的理解幾乎是空白,為此幼兒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需要把握幼兒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開展幼兒喜歡的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音樂教師,不僅要掌握紮實的音樂專業知識和素養,還需要具備優秀的教學能力和職業道德,幫助幼兒初步建立音樂體系,讓幼兒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與實踐知識。素質教育理念下要求幼兒音樂教師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質:第一,掌握專業的音樂理論知識。幼兒教師作為音樂課程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首先自身要具備專業音樂理論知識,熟知幼兒音樂教學目標和要求,如幫助幼兒識譜視唱練習,讓幼兒掌握基本的識譜和讀譜能力,為幼兒進行音樂學習奠定良良好的基礎,為此教師要重視自身音樂理論知識提升,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教師音樂綜合素養。此外教師還需要掌握音樂發生基本原理,並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音樂理論知識,注重幼兒嗓音的保護,實現幼兒健康成長。第二,具備紮實的音樂實踐能力。在學前教育音樂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通過開展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幼兒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並能夠獨立的完成音樂演唱,為此幼兒教師要具備優秀的兒童歌曲演唱和演奏能力,把握兒童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風格,並能夠進行鋼琴等樂器,進行輔助教學,以便根據幼兒學習進度,隨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為幼兒構建高質量的音樂課堂教學環境。第三,具備幼兒活動組織管理能力。開展學前音樂教學活動是提高幼兒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幼兒教師作為音樂活動策劃者和組織者,需要具備優秀的活動組織和管理能力,既要保證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又要讓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音樂組織活動,如幼兒大合唱、歌舞劇編排、音樂情景劇表演等,培養幼兒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情感表達能力。

2學前教育音樂課程發展現狀

隨着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和普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學前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通過開展學前教育,能夠幫助幼兒初步建立學習觀,讓幼兒運用音樂進行情感表達,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學前教育音樂作為學前幼兒喜歡的課程形式,然而實際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存在大量問題,主要表現在幼兒教師音樂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匱乏兩方面。一方面,我國幼兒教師音樂理論知識相對匱乏。隨着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社會階層認可,我國學前教育得到快速發展,並湧現出大量的學前教育機構,這就導致社會對學前教育教師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多,然而由於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時間相對較晚,對幼兒學前教育還處於不斷探索和學習階段,這就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出的而幼兒教師無法勝任幼兒教學工作,造成幼兒教師整體水平較低。同時學前教育專業對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要求較低,音樂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諸多問題,更加註重幼兒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技巧訓練,音樂理論課程設置相對較少,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幼兒教師缺乏音樂理論知識,無法開展有效的音樂教學活動,從而導致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形同擺設,難以提高學前教育音樂教學水平和質量。另一方面幼兒教師音樂演奏技巧缺乏專業性。隨着幼兒教師需求量逐漸增多,我國大部分高職及普通高院校都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以培養更多優秀的幼兒學前教育人才,然而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步入誤區,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忽視音樂課程學習,沒有意識到音樂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在音樂課程學習中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少,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演奏技能和水平不高。此外由於部分幼兒教師受先天條件的現狀,不適合進行兒歌演唱,演唱效果十分低下,造成這部分幼兒教師對音樂產生牴觸心理,從而影響學前教育音樂教學效果。

3提升幼兒教師音樂素養視角下的學前教育音樂課程改革途徑

音樂是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學前教育音樂課程主要針對3至6歲的幼兒,這一時期的幼兒還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和約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教師的教學目標就是保護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通過開展音樂課程教學活動,不僅能提升幼兒的情感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幼兒音樂藝術細胞,豐富幼兒學前教育形式。面對當前學前教育音樂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結合幼兒教師音樂素養,對學前教育音樂課程體系進行大膽創新和改革。

3.1樹立正確的幼兒音樂教學目標,提高幼兒教師綜合素養

隨着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推廣,幼兒教育水平和質量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我國教育部對學齡前幼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學目標,即要求幼兒教育要保護和培養幼兒想象力,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音樂作為實現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需要引起幼兒教師的重視,當前我國幼兒音樂教學水平和效果並不顯著,究其原因是因為幼兒教師還沒有意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在實際實際教學過程中忽視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學前教育音樂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重要課程,需要引導未來幼兒教師轉變消極的音樂教學思想,提高學生音樂教學素質,讓學生意識到開展幼兒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注重學生音樂素養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幼兒教師,幼兒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才能有效提高幼兒音樂教學水平,為此學生要注重自身音樂素養提升,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不斷練習音樂技巧。另一方面注重幼兒創新意思和反思能力培養,鼓勵幼兒教師結合幼兒音樂教學目標和理念,創新幼兒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幼兒教師養成多想、多思的良好習慣,為我國幼兒音樂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3.2創新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內容,構建音樂課程教學體系

學前教育音樂作為培養幼兒教師音樂素養的重要課程,需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首先在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內容方面,需要結合當代幼兒教學目標和理念,豐富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內容,剔除其中落後的音樂理論知識,融入最新的音樂理論知識和演奏技巧,以此培養優秀的、走在時代前沿的幼兒英語教師。同時還需要優化學前教育音樂課程體系,將課程分為聲樂教學、鋼琴演奏教學、樂理理論知識教學等,豐富幼兒教師音樂課堂學習內容;此外在學前教育音樂課程教學形式上,還需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創新和改革,不斷豐富和完善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學習、情景創設等,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樂趣,從而主動進行音樂學習,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養。

3.3重視音樂課程實踐教學,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水平

學前教育音樂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音樂理論知識教學,更需要培養學生音樂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幼兒音樂教學能力,為此在學前教育音樂課程體系中,需要合理分配課堂教學實踐,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的教學形式。首先增加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結合幼兒教師音樂基本素養,開設符合學生音樂學習需求的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真正掌握幼兒音樂教學能力。其次積極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如合唱比賽、音樂情景劇表演等,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提升自身音樂能力。最後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幼兒音樂課程實踐教學機會,建設音樂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生今後從事幼兒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是我國培養優秀幼兒教師的重要途徑,通過學前教育能夠進一步提升幼兒教師教學能力和職業道德,從而提升我國幼兒學前教育整體水平和質量,音樂作為學前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重視音樂課程教學改革,創新學前教育音樂課程教學模式,以此提升幼兒教師音樂素養,推動幼兒音樂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宋薇.如何運用奧爾夫聲勢教學法提高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J].藝術評鑑,20xx(8).

[2]付珊珊.音樂遊戲教學中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J].音樂時空,20xx(3).課程教學

學前教育論文3

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是《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確定的基本任務之一。《綱要》提出:“到20xx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普及學前教育已成為各級政府學前教育工作的重點和眾多學前教育政策關注的焦點。據20xx年7月教育部發布的《20xx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已經從20xx年的50.1%快速提升至20xx年的75%,6年間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升了近25%。

通過對近幾年學前教育研究文獻檢索和統計發現,“普及”“普惠”“公共”等相關詞彙已經成為學前教育政策和研究的高頻和核心詞彙,這預示着學前教育的普及正從一種理論和理念逐步走向現實。然而,我國各地學前教育發展傳統與基礎不同,條件與需求各異,情況複雜多樣,這意味着我國學前教育需求可能結構複雜,內容不一,形式多樣。在這種條件下,通過何種方式推進學前教育普及就成為一個現實而重要的問題。如果普及的方式選擇適當,普及的學前教育和學前教育普及需求相一致,那麼學前教育普及將進入更深的層次和程度;如果普及的方式選擇失當,普及的學前教育不能夠和學前教育普及需求相一致,那麼普及不僅只能停留在較低層次,而且有可能阻礙學前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一、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普及的基本方式

在推進學前教育普及的過程中,有兩份政策性文件至關重要,具有綱領性和方向性意義:一是教育部發布的《綱要》,二是國務院發佈的《關於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綱要》指出,要“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這一要求在其後發佈的《意見》中進一步具體化。《意見》將《綱要》的要求具體化為四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二是制定優惠政策,支持街道、農村集體舉辦幼兒園;三是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四是城鎮小區沒有配套幼兒園的,應根據居住區規劃和居住人口規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套建設幼兒園,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要與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從《綱要》和《意見》來看,其對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方式的基本要求是根據不同情況興建各類幼兒園。總而言之,就是由政府主導,大規模興建幼兒園。

《意見》要求各地以縣為單位制定學前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在其完成之後教育部要求各地繼續實施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實施第三期“三年行動計劃”。三期“三年行動計劃”是落實《綱要》和《意見》要求和任務的具體實施方案。因此,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採用的普及方式代表了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普及過程中的實際方式。

二、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普及方式的優勢與侷限

普及學前教育旨在通過各種合理的方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讓更多的適齡兒童能夠接受基本的學前教育服務。由於不同時期學前教育發展的基礎、條件等方面不同,學前教育普及方式也不盡相同。在當前條件下,通過大規模興建幼兒園推進學前教育普及具有巨大的優勢,然而侷限性也較為明顯。

(一)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普及方式的優勢

第一,能夠快速增加學前教育學位供給。大規模興建幼兒園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提供大量的幼兒園學位資源,這是大規模興建幼兒園這種普及方式的最顯著優勢。當前以及過去的很長一段時期,學前教育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資源的持續不足和需求日益旺盛。這種矛盾的直接表現就是入園難、入園貴。大規模興建幼兒園是直接生產幼兒園學位資源,並且生產的學位資源數量可計量、可計劃、可控制。只要政府主導,且有持續的、充足的資金投入,這種普及方式就可以快速、有計劃、持續性地供給幼兒園學位資源。

第二,初步建立政府主導、統一管理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從《意見》頒行至今,興建的幼兒園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一是城市住宅小區的配套幼兒園建設,二是城市鄉鎮中心幼兒園以及分園建設,三是農村富餘校舍改擴建為幼兒園。這三類幼兒園的共同特點是政府主導興建,最終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投入和運營。這種狀況極大改變了我國幼兒園的舉辦格局,增強了教育行政部門對學前教育的影響力和管理能力。隨着教育行政部門舉辦和管理的幼兒園的數量增多、佔比增大,教育行政部門對學前教育的舉辦、投入和管理開始深入和擴大,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導、統一管理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__

第三,幼兒園建設能夠和城市、農村建設規劃相匹配。按照《意見》的要求,城市住宅小區建設以及城市規劃必須按照相應標準規劃和建設幼兒園。新農村規劃建設同樣需要將幼兒園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統一規劃和統一建設。這一要求能夠讓今後城市和新農村規劃與建設同幼兒園規劃與建設相匹配,有效解決今後城市和農村發展增量中的“入園難”問題。同時,《意見》要求城市中沒有建設幼兒園的小區通過各種方式建設幼兒園,大力推進農村幼兒園建設。這一要求能夠有效解決以前城市規劃和建設未將幼兒園納入規劃和建設,以及農村幼兒園不足帶來的相關問題。因此,通過這種方式最終能夠實現城市、農村規劃和發展與幼兒園發展相匹配。

(二)當前學前教育普及方式的侷限

第一,經費和其他配套資源需求量巨大。大規模興建幼兒園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和其他相應資源的供給。在經費投入方面,不僅包括興建幼兒園所需的建設經費,而且包括教師工資、幼兒園日常運行、維修、玩教具購置等費用。在當前投入水平下,這種發展速度和水平難以持續。如果要將興建的幼兒園從一種潛在資源轉化為實際服務,除了經費,優秀的教師和管理隊伍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即使經費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優秀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培養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成效。因此,在當前學前教育投入有限的條件下,較大的經費與配套資源需求是大規模興建幼兒園這種普及方式的首要侷限。

第二,部分地區興建幼兒園受到一定客觀條件的限制。大規模興建幼兒園作為一種學前教育普及的方式在當前條件下存在一些客觀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城市主要是土地問題,在農村主要是服務半徑問題。雖然城市規劃和建設可以進行適當調整,但是在沒有規劃和建設幼兒園的城市在老城區重新尋址建設幼兒園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很難找到適合修建幼兒園的場地。在農村,最大的限制來源於生源不足。部分偏遠的農村地區由於人口稀少,興建幼兒園很難發揮其規模優勢。因此,在城市老城區、偏遠的農村等地區興建幼兒園受到一定客觀條件的限制。

第三,單一方式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隨着社會的發展,公眾對學前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的認識逐漸提升,對學前教育的需求也逐漸多樣化。雖然興建幼兒園所提供的學前教育服務同樣可以多樣化,但是政府興建的幼兒園主要是為社會提供最基本的學前教育服務。在當前學前教育資源仍不充足的條件下,政府主導的過分個性化、多樣化的學前教育服務供給可能會造成學前教育的公平問題。因此,政府主導的大規模興建幼兒園這種普及方式受到一定的規制和限制,難以滿足當前社會日益多樣化的學前教育需求。

大規模興建幼兒園作為普及學前教育的一種基本方式已經形成相當成熟的模式,然而,其作為一種學前教育的普及方式,必須具有一定的存在條件和基礎。在當前條件下,這種方式的侷限性已經開始逐漸顯露。在當前學前教育資源仍不充足的條件下,大規模興建幼兒園作為一種普及方式有其存在的基礎和條件,仍需要堅持。同時,隨着學前教育資源的豐富和社會公眾學前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學前教育普及的方式同樣需要根據需求進行調整,從而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更加廣泛和深入。

三、對今後我國學前教育普及方式的構想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普及的最主要方式是由政府主導的大規模興建幼兒園,同時存在數量較少的其他形式,如半日制幼兒園、少年宮等。由於當前學前教育資源不足仍是學前教育發展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因此,繼續推進各類幼兒園的大規模建設仍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時,隨着學前教育資源的日益豐富,大規模興建幼兒園的侷限逐漸顯現。根據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以及學前教育普及的國際經驗和趨勢,我國學前教育普及可以借鑑和參照以下幾種方式。

(一)發展多種形式幼兒園

幼兒園在我國學前教育普及方式中的“獨統”地位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當前的環境和條件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但是幼兒園這種方式並沒有隨着社會的深刻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甚至出現限制家長和家庭的趨向。例如,部分家長工作時間的彈性化使得家長不再需要每天以固定的時間和作息來做出安排,幼兒園卻仍然堅守着固定的時間安排。家庭和家長的這種改變已經影響到其對學前教育內容和形式的需求。這樣使得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產生了矛盾。這種狀況下,幼兒園應該做出某些調整,或者依據這些變化能夠衍生出一些新的能夠滿足家庭和家長需求的形式。例如,幼兒園可以依據幼兒在園時間分為全託制、全日制、半日制、鐘點制等形式。這些形式的服務性質和內容可能並不太相同,在發展中應結合不同情形進行合理設置。

(二)創設項目化的學前教育計劃

項目化的學前教育計劃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促進學前教育系統提升和發展的學前教育項目,二是促進個體成長和發展的學前教育項目。這兩類學前教育項目雖然適用於不同的`條件和情景,但都是學前教育普及的基本方式。第一類項目主要是為了提升和發展學前教育的供給能力,屬於基礎性的投入和項目,其成效往往比較慢,但是具有穩定性和長效性,如我國目前正在開展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第二類項目主要是為了直接提供學前教育的學習機會和項目,屬於應用型項目,往往見效快,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較差,但是這類項目如果形成了穩定和有效的模式,就會對學前教育普及化發展具有開拓性意義。

(三)發展家庭寄託

家庭寄託在美國是一種成熟而普遍的學前教育形式,即家庭幼兒園。我國幼兒園往往規模大,但是幼兒入園距離遠,幼兒之間的熟悉度低,家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交流較少。如果能夠對社區有條件的且有意願的家庭進行培訓和認定,創建小規模的家庭幼兒園,讓幼兒熟悉的人員和熟悉的夥伴能夠在一起學習和活動,那麼上述的問題就可能有效避免,並且能夠充分地發掘和利用社區學前教育資源。因此,家庭寄託也應成為普及學前教育的一種基本方式。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這種家庭幼兒園都具有存在和發展的條件,但是其條件和准入需要認真研究和更仔細的制定,確保家庭寄託所供給的學前教育服務的質量。

(四)發展日託中心

在美、英等國家,日託中心是學前教育普及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在我國由於傳統和監管因素,這種在英美國家最基本的學前教育普及方式卻並不常見。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也出現了部分商業性質的早教機構,但是其所提供的服務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日託中心舉辦方便,運營簡便,服務形式靈活多樣,幼兒能夠儘可能地以遊戲為主進行自由活動。日託中心無論是在幼兒的成長方面,還是服務家庭、家長方面都表現出優越的功能和特性,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其在學前教育普及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日託中心應該成為當前我國普及學前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日託中心雖然舉辦方便,但是運行簡單並不意味着准入要求較低。相反,日託中心作用的發揮需要建立嚴格的准入制度和良好的運行保障制度。

四、結語

學前教育普及是當前以及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訴求。由於歷史、社會等方面原因,我國學前教育的普及方式較為單一,主要是由政府主導大規模興建幼兒園,雖然近年來其優勢和效果明顯,但是侷限性也逐漸顯露。根據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基礎和公眾對學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以及國際學前教育普及方式的基本趨勢,我國應在興建幼兒園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幼兒園的服務形式,發掘社會已有的學前教育資源,借鑑和創新國外已有的普及方式,才能夠有效促進學前教育普及的創新和傳承,從而促進整個學前教育健康、高效和可持續發展。

學前教育論文4

一、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1. 學習態度、能力存在差異性

高招班的學生學習態度普遍比較端正,上課能夠積極、主動地認真聽講,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學習任務,學習能力和知識接受能力均相對較強,能夠在教師啟發下,進行創造性的思考。

國中起點的學生學習態度則明顯較差,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對英語學習不求甚解,但求考試過關,上課聽講不夠認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存在着睡覺、心不在焉、消極懈怠的現象,不能認真、按時地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只願意機械地學習、模仿簡單的知識內容,不願動腦思考問題,更不善於進行翻譯性的練習。

2. 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存在共性

兩類學生英語語言基礎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均普遍較差,雖然具有多年的英語學習經歷,卻大都不能準確地讀出48 個音標,不知道語法體系包括哪些內容,不能夠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沒能養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良好習慣。

二、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1.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在教學中,英語教師不但要傳授知識內容,同時也應該有意識地幫助他們轉變學習態度,提升學習意識。此外,學校還可以邀請相關專業畢業生或實習生進行現身説法,通過他們對自身工作經歷的描述,來講授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

作為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法易於為教師所操作,有助於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在學校英語教學中,講授法佔據着主要地位,然而,這種教學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習慣於講授法的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沒有學過的單詞便不會拼讀,不會用所學過的詞彙和語法知識造句。

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模式授課。例如,分層教學法、任務性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等。根據學生的基礎,教師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通過獨自思考、小組討論、情境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們完成任務。

3. 組織英語活動,創設英語學習氛圍

學校可以為學生們開設英語角或英語沙龍,安排口語能力較強的'英語教師或學生給予相應的指導。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為學生們創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我們可以為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置難易相當的比賽活動,例如,就五年制專科學生而言,我們可以組織下列活動。一年級: 英語音標、生詞拼讀比賽; 二年級: 幼兒英語歌曲比賽; 三年級幼兒英語操比賽,四年級幼兒英語故事情境表演賽和幼兒園英語教師用語比賽。高招班的學生,我們也可以選取相應的方式來組織各項英語活動。

4. 豐富圖書館英語音像資料及圖書

學校可以通過英語老師推薦,向同類學校諮詢,或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等多種方式,查找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音像製品、朗讀軟件及圖書,為師生提供多種教輔導材料,例如: 英語幼兒英語故事系列圖書和視頻、幼兒英語教師用書等。

5. 開設各類英語小組

學校號召英語教師,根據自己特長和愛好,為學生們開設各種活動小組,如英語歌曲小組、英語故事小組、語法知識小組、英語遊戲小組、幼兒英語操小組、幼兒園教師用語小組等。

6. 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設置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説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我們應根據學生英語基礎和認知特點,首先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並根據日後的工作需要,合理地開設英語課程。

7. 制定合理的評價體系

就教學評價而言,我們可以採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教學的各個階段,我們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制定出相應的評價體系。例如,一年級可以採取平時口語考試和期末筆頭考試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平時檢測內容為音標、生詞拼讀、會話或朗讀,結合學生課上表現給出幾項平時成績,期末考試則重點考察語言應用能力。二年級考核語法知識和聽説讀寫譯的能力; 三年級考核學生幼兒園教師用語運用能力; 四年級考核學生幼兒園英語綜合教學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不見其增、日見其長的過程,它需要各階段的老師付出艱辛的努力。英語教師應該適應不同學生的特點,積極主動地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從而實現為幼兒園培養合格英語教師這一最終目標。

學前教育論文5

目錄

一.角色遊戲在幼兒主體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遊戲能激發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主動去學習

(二)角色遊戲能促使幼兒的社會性,讓幼兒主動與人交往

(三)角色遊戲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讓幼兒主動克服困難

二、角色遊戲影響幼兒主體性發揮的原

三、如何在角色遊戲中體現幼兒的主體

(一)創設適宜的環境,提供開放的活動空間

(二)讓幼兒自由選擇,放手開展角色遊戲

(三)堅持多樣的指導方式

(四)創設輕鬆的遊戲氛圍,讓幼兒享受遊戲的快樂

參考文獻

學前課程的整合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順應新時期幼兒教育對教師基本素質結構的要求,在重視政治思想素質,強調文化素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凸顯未來幼兒教師的教學技能素質與教育理論素養,對整個課程科學合理地設置,從而滿足幼兒教師教育的實踐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個性的空間和施展才華的舞台,也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必要的專業與技能準備,有些課程必須整合。 關鍵詞:學前;課程;整合;研究。

21世紀是國際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現代化的時代,學前專業培養的學生必須適應這一時代特點的需求,必須具備基礎理論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特點。學生不僅要掌握學前專業的基礎與專業知識,還應加強人文知識、科學技術知識和相鄰學科知識的培養;不僅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知道如何學習,更要具備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既是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也是學前教育專業應用科學特點的需要。

一、專業課程體系必須從整體上進行改革

學前專業長期存在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一系列問題沒能很好解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學前專業課程的設計人員、科研人員和任課教師之間缺乏整體意識。過去的改革,往往各自為陣,並沒有從整體上考慮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課程設計人員對學前專業培養目標的認識一直未能真正

轉移到為基層幼教機構培養專業人員上來,雖有部分轉移,但不徹底。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就是並沒把學前專業學生從事幼兒教師工作必須具備的合理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的比率擺正,仍以培養幼師專業課教師的目標去設置課程,其結果是重學科專業理論課程,輕實際能力培養的課程。學生到幼兒園工作,從觀念上、從教師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適應。

從科研人員看,開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對具體的某一課程進行研究,對學前專業整體改革研究探索不夠;從教師看,他們更關心的是把自己這門課程教好,關心的是本學科的教材建設與改革。其結果是學前各科課程之間內容交叉、陳舊,不能充分體現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為培養目標服務。因而學前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應該由課程設計人員、科研人員和教師相互協作,將目標、內容、方法等多層面、全方位相互聯繫、相互滲透,進行整體改革。

二、 課程的改革要根據社會的需要進行調整及整合

首先學前教育培養目標的確定是至關重要的,必須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適應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基礎需要。學前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應當從過去狹窄的、需求量較少的幼師教師轉移到為幼兒教育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培養高層次的人才上來,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學前專業。為此,我校確立的培養目標,即培養能夠熟練掌握本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具備幼兒教師教學、輔導、創作及幼兒教育研究、管理方面的能力,取得外語證書、計算機證書、普通話證書、教師資

格證書、畢業證書五個相關證書。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質,為充分體現差異教育思想和拓寬就業途徑,學生除必修課外,從第三學年起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學習家庭教育學或學前教育行政與管理,也可以同時選修兩個專業方向的課程。其培養目標應該定位為:培養掌握寬厚的學前教育科學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從事學前兒童保育與教育技能,能夠勝任托幼機構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幼教行政管理人員及其他兒童工作機構的專門人才。這一目標的定位,是符合21世紀人才培養教育需求的。

課程設置要遵循基礎的原則,使學前專業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求,激發和調動教與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學生提供適合白己特點的全面發展的條件與機會。根據學生不同的才能、特長因材施教,使部分優秀學生脱穎而出儘快地服務於社會。實行學分制,提供大量選修課程,讓學生自主選擇,並允許學生在修滿學前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總學分和必修、選修課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的情況下提前畢業。此外,為培養複合型、應用型和創造型人才,發揮學生更大的學習潛力,並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性,在本專業課程學習達到良好或到三年級時,鼓勵學生輔修第二專業,取得第二學歷。

我校課程體系主要有三部分組成:素質教育課程體系、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技能實訓課程體系。從20xx年到20xx年進行了課程內容的調整,有些課程進行了整合。

1.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20xx年設置的課程由馬列、思想品德、大學體育、外語基礎、普通話、中外音樂史、音樂欣賞、音樂基礎理論、和聲學、素描、色彩、中外美術欣賞、兒童文學、中國文化概論、學前教育心理學、幼兒衞生保健學、學前數學教育組成,經過修改後20xx年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由思想品德與法律基礎、形勢政策、就業教育、體育、公共外語、計算機基礎、學前衞生學、普通心理學、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遊戲、學前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幼兒園組織與管理、現代漢語、基礎樂理、音樂欣賞、美術鑑賞、幼兒文學與學前語言教育、中國文化概論、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等課程組成。

2.能力培養課程體系。

20xx年設置的課程有視唱練耳、聲樂、鋼琴、手風琴、電子琴、兒童簡筆畫、手工製作、色彩、圖案基礎、學前教育學、幼兒園教育活動、計算機基礎、教師口語。現在修訂為主要由素描、色彩、聲樂基礎、舞蹈基礎、圖案基礎、幼兒舞蹈、即興伴奏和聲學、教師口語、幼兒舞蹈創編、幼兒歌曲與創編、社會心理學、蒙氏幼兒教育、奧爾夫音樂教育等課程組成。

3.技能實訓課程體系。

20xx年設置的課程有學前教育教學法、幼兒舞蹈、營養學、即興伴奏和聲學、學前遊戲論、音樂欣賞、中外美術欣賞、幼兒歌曲創編、兒童文學、中國文化概論、書法、現代漢語、實習藝術實踐等。修訂後由鋼琴、手風琴、電子琴、視唱練耳、兒童簡筆畫、幼兒手工製作、硬筆書法、普通話、中國畫基本技法、兒童心理諮詢、多媒體課件製作、心腦珠算、藝術實踐、教育見習和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組成。

三、培養措施和特色

為培養獨具特色的複合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增強就業競爭力,我校學前專業一方面堅持強調學前藝術教育的特色,在加強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設置與教學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推行“七項技能”考核指標體系,即:一做二説四藝,“一做”是指課件製作,“二説”是指説課與講故事,“四藝”是指彈、唱、跳、書畫;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職業資格培訓,畢業時力求取得“心理諮詢師”或“育嬰師”職業資格。

在實習過程中,我瞭解到普通話、幼兒心理學、教育學以及英語的重要性,每個小孩子的聽覺都是很敏感的,他們能夠很仔細的聽清楚老師講的每一句話,並能夠複述出來,而且會指出老師哪裏和哪裏説的不標準,因此普通話是幼師必備的條件之一。

然而幼兒心理學也是很重要的,每個幼兒都有不一樣的性格,不能以一種方式去教育他。比如説:“有一個小朋友很調皮,每天上課不認真,還經常打小朋友。對於這樣的幼兒就要讓他有種成就感,讓他當一個小組長啊,管管班上其他的小朋友,這樣他會更好的約束自己,”所以對不同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接觸更多,瞭解地更廣,對自己以後的教學也是一種幫助。在教學方面也是一種技巧,要讓小朋友學的開心,玩得開心!英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要和外交溝通班上的工作,如果英語不行,當小朋友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你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尷尬,而且會因為這樣讓班上的交接工作發生失誤

在整個實習教學的過程中,收穫了很多,成長了很多!每一次鍛練都是一個磨合的過程!需要自己慢慢的消化!

學前教育論文6

一、當前我國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

(1)在教育目標方面,出現兩個誤區:其一,把美術教育等同於技藝教育,認為教會孩子畫出一張美麗的圖畫,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便完成了任務,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正確描寫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養作為重要任務;其二,把美術作為實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為完成某一中心任務的從屬部分,沒有本身的獨立體系。殊不知美術教育本身是一個獨立的領域,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的領域,它的任務是既培養兒童對藝術美的欣賞、識別,又培養兒童的審美心理素質,幫助他們學習用美的眼光來把握世界。

(2)在教育內容方面,強調對自然的模仿和再現。模仿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物體和圖片是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於是兒童作品中的模式化傾向非常突出,無論在一個幼兒園裏、一個班級裏,甚至在兒童作品展覽上,從花花綠綠的各式各樣的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許多帶有模式化的人物、動物形象。固然,學齡前兒童從自我中心轉化到以客體意識為主的過程中,概念畫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也發現教師、家長在這方面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依靠學前兒童自身的能力和自發性發現是很難有“好”的作品出現的,為了“早出成果”,教師往往採取簡單的臨摹方式,用孩子的手,畫出成人期望的畫,不斷地臨摹,造成兒童思想僵化,失去了探索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社會上充斥於市場的兒童圖書、練習冊、電視中的動畫片又為兒童提供了繪畫範例,於是,大量的兒童失去了他原有的稚拙天性,有些兒童畫在成人的加工下,故作“天真”,仍然會令人感到失去了真正的童趣。

(3)在教學方法方面,灌輸法仍然被大量使用。在美術教育中,用簡單的`幾何形體作為標準模式,給兒童臨摹學習,讓其畫出各種形狀。教師是美術活動的中心,教師提供的形象是孩子們的典範,培養出來的幾乎是一個模子裏倒出來的式樣,沒有“自我”和“感覺”。教師為了尋找大量的模式給孩子臨摹,於是“簡筆畫”應運而生,它的影響幾乎席捲全國,為灌輸法大開方便大門。現在,關於“簡筆畫”的功過,還在熱烈爭辨之中。我們認為根本問題在於教育觀,希望培養什麼樣的孩子,用簡筆畫提供的種種圖式直接灌輸給孩子,從表面上看,孩子的畫面內容豐富。但是,孩子們學得被動了,畫出來的畫就模式化了,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覺、思考和想象,使他們失去了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繪畫語言和個性風格,最重要的是對孩子潛在的創造力的扼殺和自我創造意識的摧毀。

二、我們對學前美術教育改革的思考

結合我國當今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筆者在教育的指導思想、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方法方面作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在實施藝術綜合教育的過程中,同時也對美術教育進行了全面革新,現概括如下:

美術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豐富性,為兒童的審美心理建構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客體和探究刺激。兒童在美術活動中運用審美感官,在遺傳獲得和以往實踐中形成的原先的心理結構基礎上,通過同化作用,形成同形同構或異質同構的關係,融人新的藝術對象,豐富了原有的心理結構,或者在新舊信息相互比較、分析、綜合中發生順應作用,充實、改組和重構原有的心理機構,使之發生質的變化。審美心理結構以系統結構的方式內化,沉澱於人的心理構成審美心理的整體結構系統。美術教育可以幫助兒童進行整體的系統的審美感知,形成完整的心理結構。美術實踐使兒童產生了審美的需要,形成了特定的審美個性,只有長期的藝術薰陶,藝術實踐和審美環境才能使一個普通的人建構和發展較為完善的個體審美心理結構,變為審美和創造美的人。從這種意義上看,美術教育就是塑造個體審美、創美的個性教育。

(1)培養敏鋭的審美感知能力

一是直覺性。幼兒對事物的認識,特徵在於對感性經驗的全面依賴。在他們的心目中的事物就是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那個樣子。

二是整體性。幼兒對事物的感知是從籠統到分化。幼兒的視、知覺一開始把握的材料,是對事物整體的粗略的結構,先認識樹,再進一步認識它是由樹幹、樹枝、樹葉構成的整體。

三是同一性。幼兒常常擬人化地觀看世界,把外部的一切都看成和自己一樣具有生命力,認為自己感受到的東西,物也一樣能感受到。美術作為視覺藝術,具有增強感知能力最強有力的手段,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審美器官的靈敏度、活躍性和統攝力,激活幼兒對生命特有形式的感受能力。例如:我們見到火光就會有温暖、熱烈的感覺,見到月光,就會產生安靜、温柔的感覺。兒童知覺能力比成人強,這是因為他們不受理性思維的干擾。再如,一個圓形,兒童會説:“這是太陽”、“這是釦子”,而成人可能會凝視它,注意它的彎曲弧度,非規則性等。由此,我們推論兒童與藝術家更有相似之處。他們表現的足根據他內心的流動的感受中獲得的線條、形狀和韻律。

依據上述分析,在美術教育的內容設計上應更加重視引導兒童去親身體驗和感受現象世界,利用審美直覺,強化兒童對事物包含力的式樣的感知。例如:我們組織的線條練習課題“小雨和大雨”,不僅僅要求兒童畫出雨線,更重要的是體驗下大雨時,黑壓壓的感覺。啟發孩子們將這種不同力度的體驗用或粗或細的線條、輕和重的色彩表現出來。

(2)培養豐富的審美情感

在美術活動中,只有滲入大量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兒童畫從自然表現步人藝術表現,強烈的情感體驗是引發兒童靈感的動力。因為審美愉悦產生於生命的自我表現,在生命的體驗過程中發生藝術活動,藝術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必須要充滿活力,帶有適中程度的緊張以獲得生命的動態平衡。利用主客體的對立、矛盾,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如“運動和靜止、勇敢和懦弱、快樂和悲傷”等差異明顯的矛盾,使幼兒在完全相反的精神狀態下,出於無意識的衝動,喚起情感和美感。如課題“打針”,兒童都有親身體驗,打針時既要表現出勇敢地面對現實,又有止不住的疼痛,兒童在畫面上表現的那種哭笑不得、惶恐的表情,正是他內心的寫照。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充分利用快樂與悲哀、勝利與失敗、勇敢與懦弱等兒童內 IL,抗爭引起強烈的美感體驗。

(3)發掘與培養兒童的審美創造潛力

兒童具有表現形象的潛在能力,由於他們年齡小,認識不完整,常常會毫不費力地把局部的不同特徵不同屬性的事物雜亂地融合在一起,組成新的、非現實的、怪異的現象。他們依靠直覺、瞬問的和真心地感覺表現事物,因而比成人更能接近意象隱喻。1歲半的孩子會把“小雨”和“麪條”聯繫在一起。3歲的孩子能在無意的色彩塗鴉時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能在觀察了煎蛋的全過程後,用成人意想不到的紫色、橙色、藍色和深色的漸變,畫出一幅奇妙而生動的作品。這種偶然性的成功意味着低幼兒童對色彩象徵的理解和應用。

學前教育論文7

摘要:新課改的出現使得社會各界對於幼兒園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幼兒園教育改革也因此而不斷推進。在此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例如課程觀念陳舊,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脱離實際,前瞻性差等。這對幼兒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影響。為此,本研究針對目前幼兒園教改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並針對性地提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以期能為加強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合理性,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水平提供參考和借鑑的依據。

關鍵詞:學前教育;課程設置;原則

隨着新課改的出現,基礎教育課程開始不斷朝着縱深方向發展,社會上對於基礎教育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教材、課程評價觀等都有着較大的改變,強烈地衝擊着目前的教育體系。因此,在此背景下,基礎教育課程無論是在課程的結構上,還是內容上,都有着較大的創新和突破性要求。這意味着,與此相關的學前教育課程結構設置必須不斷隨着社會需求而調整,才能有效促進學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1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

調查研究顯示,目前我國的師範生在大學所接受到的教師教育與實際的社會需求有着極大的差距,目前高校所使用的培養理論仍然是最初引進的凱洛夫教育理論,注重於理論實質,要求死記硬背,強調老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發展需求。而這種教學模式已嚴重束縛到了學生的發展,也嚴重製約到了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課程改革緩慢,課程觀念陳舊

雖然自建國以來,基礎教育課程的設置已進行了多次的改革,並把“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了新課改革的宗旨,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卻是以不斷圍着學生轉,教為學服務的形式來達到“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目的。對於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還沒有較大的進展,這也是導致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明顯滯後於幼兒園教改的重要原因。

1.2教育理論課脱離教育實踐課程

在針對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幾所高校的學前教育課程設置的調查中顯示,教育專業課學分最高只佔了6.4%。其中教育理論課僅為5%~6%,而教育實踐課則為3%~4%,這種比例的設置遠遠達不到實際的需求。目前,課程結構設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程結構安排不合理,重視必修學科、單科性學、傳統學科而忽視了選修課、綜合性學科、新型學科的發展;二是課程設置的領域比較狹窄,課程設置的目標主要集中在3至7歲兒童的教育中,對於其他的年齡段的托幼教育或者是殘障兒童的保育教育則沒有完整的體系;三是藝術類課程少,目前,高校招生錄取中對幼師生的招錄主要參考的是大學聯考文化課成績,對於藝術技能的考慮幾乎沒有。這種招生制度的不合理嚴重製約了學前教育的發展,而課程的內容也與幼兒園的教育聯繫不密切,導致幼師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實際的幼兒園教學體驗,影響力其投身到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導致幼師生畢業後融入工作的時間長,影響了高等院校的聲譽,制約了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

2課程內容設置

2.1設置原則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主要要突出的是其專業特點。因此,課程在設置過程中既需要符合新課標的標準,合理設置學前教育專業基礎課與實踐應用課的課時,也要針對社會對於學前教育教師的實際需求而針對性地設置相關的理論課程。例如在美術課程的設置中,除了基礎的理論課程外,還可針對幼兒的生理特徵開設基本的素描、色彩技巧訓練課程,或者開設簡筆畫,兒童畫,卡通漫畫等實踐課程。而在手工課中,為有效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可增加摺紙、陶藝、布藝等動手能力較強的課程,讓課程能夠與藝術連接,與生活相接。因此,對於學前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上,需要遵循綜合性原則,培養幼兒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課程設置的'內容則需要儘可能與學生所接觸到的社會生活聯繫起來,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把枯燥的理論教學融入到實際的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2.2基本內容

以美術課程為例,學前教育的美術課程可分為四大模塊,而四個模塊的設置標準則是根據課程開展的先後順序逐步深入而劃分的,主要包括基礎造型能力、美術應用提高課、手工製作課、專業選修課。一般情況下,開設手工課則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和簡筆畫基礎才能有效達到課程的開展效果,因此,開設手工課之前則應該開設簡筆畫等繪畫基礎造型教學。而專業應用模塊則包括了以兒童畫,簡筆畫為主的各種類型的繪畫課程,手工課則是包括了以紙工、泥工、環境創設等課程為主的操作課程。除了以上提到的四個模塊的課程外,還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設電腦設計、音樂、舞蹈、科學等課程,將課程的全面性、整體性、綜合性有效提高。

2.3現代教學模式的運用

在信息化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多媒體教學成為了主要的現代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中,多媒體教學同樣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能有效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力,例如以FLASH動畫的形式製作小動畫,能讓學齡前兒童根據動漫的形式學唱兒歌,學講故事等。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有效跟上時代發展的前沿,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3結語

在教育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不少人甚至提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這意味着,對於基礎教育課程設置,還需要不斷加強課程設置的合理性,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為提高學前教育水平提供強大的原動力。

參考文獻:

[1]紀瑞祥.淺析幼兒園教改背景下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設置[J].科技信息,20xx(05):247+228.

[2]葉平枝,餘燕寧.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及實施效果研究——《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頒佈背景下的實然視角[J].教育導刊(下半月),20xx(08):8-12.

[3]張曉梅,王暉,劉大鵬.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困境與超越——基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11):87-90.

學前教育論文8

1分層教學法的優點

所謂分層次教學法,就是授課教師把班級裏不同情況的同學分成一些授課小組,根據每個小組的實際情況,講授不同的授課內容,滿足學生的差異性需求,最終實現共同提高的教學目的。跟傳統的大課堂方式相比,這種教學法有一些明顯的教學優點。

1.1可以滿足差異性需求

進入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成績都不是太理想,英語課程的基礎知識存在大量需要提高的環節,雖然他們都沒能進入高等學府,但選擇了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他們還是抱有一些學習目標的,都想成為一個名合格的幼教老師。在平時的學習中,儘管基礎差了一些,但他們的英語成績還是存在一些差異,有的學生髮音不太標準,有的學生詞彙量不夠,有的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只要教師從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瞭解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中間存在的一些共性,分成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結合他們的實際需求開展教學,力爭滿足每個同學的需要。

1.2可以講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

幼教教育的專業英語,分為基礎英語知識和專業英語課程。經過一定時期分層次的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後,這些學生跟以前相比肯定都有一定的提高,具備了進行專業學習、深入學習的階段。專業英語課程內容更加豐富、更為多樣化,相對來説也更為複雜,這些學生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興趣和個人愛好,來選擇學習不同的內容。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情況,把學生分成不同的興趣小組,分門別類的講授英美現當代文學、古典文學、英美詩歌、英美文化教育等內容,實施多樣化教學,講授內容不一樣的知識,保證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吸收到一定的專業知識。2.3可以有效拉近師生距離傳統的大課堂教學中,一位教師要給上百名學生上課,教師難以照顧到每個同學,只能講授一些常識性大眾化的內容,而且教師一般都是上課時才來教室、下課後就回到辦公室,平時時間學生難以接觸到授課教師,有些疑難問題也難以找到時間向老師請教,時間久了師生關係就很生疏。實施分層次教學後,每位教師不用照顧太多的學生,集中精力實施好不同層次、不同小組裏的學生的課程教學就行,由於每個層次的學生數量不多,教師就可以照顧到每個同學,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講授,有效地拉近了師生距離。

2分層次教學的實施策略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中,分層次教學具有一定的教學優勢,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收到了學生的稱讚,得到了一致好評,故此,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在相關院校內得以大力推廣。

2.1基礎層次,實施基礎知識教學

基礎層次的學習小組中,教師可以從最基礎的語音入手,為學生補上必要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求學生能聽懂涉及日常交際的結構簡單、語速較慢英語簡短對話和陳述、一般的'課堂用語等,幫助學生能參與簡單的角色扮演及自編自演對話等興趣活動,並能在日常涉外活動中進行簡單的交流。

2.2中間層次,實施專業知識教學

對於基礎稍好一些的學習小組,教師可以講授一些與幼兒教育相關的專業英語內容,培養這些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幼兒學習語言的心理特點,讓學生知悉幼兒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及幼兒園英語教學大綱,最終學會如何選擇、編寫和使用幼兒英語教材,理解並掌握幼兒英語教學模式,遵循幼兒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掌握進行幼兒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為他們以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3成績優異層次,實施啟發式教學

教師在英語成績相對不錯的學習小組中,授課方法就應不拘一格,適當進行創新,實施開發式、引導式、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能動性。教師可以把唱歌、遊戲、對話、話劇等場景引入到教學之中,把學習主動權讓給學生。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幼兒英語歌謠教學的理論和技巧,引導學生能夠按歌謠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掌握幼兒英語故事教學的理論和技巧、能夠按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故事內容、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恰當使用故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英語原版電影,鼓勵學生創作英語話劇、使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外語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攻克聽説難關,切實提升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最終幫助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幼教老師。

3.總結

總之,高職高專學前教育應培養滿足社會需要、具備一定專業技能的人才,專業英語課程實施分層次教學,是以就業為導向、着力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一種非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應值得大力推廣。

學前教育論文9

摘要 6-7

Abstract 7-8

一、問題的提出 11-12

二、核心概念界定 12-14

(一) 氣質 12-13

(二) 幼兒入園適應 13-14

1、適應 13-14

2、幼兒入園適應 14

三、相關文獻綜述與分析 14-20

(一) 幼兒入園適應 14-17

1、國外研究綜述 14-15

2、國內文獻綜述 15-17

3、國內外文獻簡析 17

(二) 氣質 17-20

1、國外研究綜述 17-18

2、國內研究綜述 18-20

3、國內外文獻簡析 20

四、研究設計 20-23

(一) 研究內容 20

(二) 研究對象 20-21

(三) 研究方法 21-23

1、文獻法 21

2、問卷調查法 21-23

五、研究結果統計與分析 23-30

(一) 小班幼兒入園適應狀況的統計與分析 23-25

1、幼兒入園適應的總體水平統計 23-24

2、不同性別小班幼兒入園適應水平比較分析 24

3、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小班幼兒入園適應水平的比較分析 24-25

4、不同類型園所小班幼兒入園適應水平的比較分析 25

(二) 小班幼兒氣質的統計分析 25-27

1、小班幼兒氣質類型分佈統計 25-26

2、小班幼兒氣質特徵的性別差異分析 26-27

(三) 幼兒氣質與幼兒入園適應統計分析 27-30

1、不同氣質類型的小班幼兒入園適應水平統計 27-28

2、幼兒氣質與幼兒入園適應的相關分析 28-29

3、幼兒氣質對幼兒入園適應的影響分析 29-30

六、討論 30-32

(一) 小班幼兒入園適應現狀 30-31

(二) 幼兒氣質對幼兒入園適應的影響 31-32

七、結論 32

八、建議 32-34

(一) 重視幼兒情緒的'穩定,提高入園適應能力 32-33

(二) 熟悉幼兒適應的過程,理性面對過程中的困難 33

(三) 瞭解幼兒氣質類型,因材施教 33-34

(四) 注重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適應性,增強其應對“改變”的信心 34

九、研究的問題與不足 34-35

參考文獻 35-36

附錄 36-42

附錄1:兒童氣質量表 36-40

附錄2:入園適應教師問卷 40-42

致謝 42

學前教育論文10

良好的學前教育不僅能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還能對他以後的人格品質、學習能力產生正面效應。所以,家長們注意了,良好的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學前教育對智力的重要性

在生命的頭四年裏,如果沒有足以促使大腦發育的營養,特別是沒有足夠促使智力迅速發展的外界刺激的環境,將會使兒童智力的發展受到壓抑。例如,一個與人隔絕的嬰兒,長大了很可能是個白痴。又如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的少年大學生,如果不是生長在一個重視兒童早期教育的家庭裏,如果沒有機會從小就接觸到那麼多關心兒童又能傳授各種知識的親友和師長的話,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智力。音樂學院錄取的一些少年兒童,如果他們從小沒有接觸鋼琴、小提琴的機會,他們現在的造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個缺乏早期教育、或是教育方法不當的嬰兒,他一生智力的發展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二、學前教育對人格品質發展的重要性

人格品質是幼兒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它是通過自己的模仿和大人的一系列引導等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學前期是幼兒個體適應社會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和態度,奠定着行為、性格、人格的基礎。舉個例子:我們家三歲的外甥女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打死你”,不是大人們教她肯定是不會的,其實是她自己在不知不覺模仿大人説話。如果這時不加以教育引導,可能今後對他的個人品質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通過研究和事實均表明,0—6歲是兒童的行為習慣、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並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並決定着兒童日後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有助於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材。

三、學前教育對人的認識發展的重要性

學前期是兒童的認識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他們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關鍵期內,幼兒對於某些知識經驗的學習或行為的形成比較容易,如果錯過這一時期,在較晚的階段上再來彌補則是很困難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

四、學前教育對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適宜的學前教育能夠積極地促進兒童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而不適宜的學前教育如單純對兒童進行機械的學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不但會損害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而且會使他們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對兒童的認識發展產生長遠的消極影響。孩子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習慣,如果學前教育有做好,那以後升高年級了學習起來就比很多人輕鬆。

學前教育論文11

《淺談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現狀與壓力應對策略》

論文關鍵詞:民辦幼兒園;幼兒教師;壓力;健康發展

論文摘要:隨着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騰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雖説幼兒教師沒有升學的壓力。

但“以不變應萬變”的工作量的壓力往往使得幼兒教師“疲於奔命”,特別是民辦幼兒園的教師面臨的壓力尤為突出。

本文通過民辦幼兒園教師現狀來探討面對壓力應採取的策略。

一、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現狀

幼兒教師也有壓力嗎?看上去她們是一個無憂無慮、充滿青春活力的羣體,她們還有什麼壓力?雖説幼兒教師沒有升學的壓力,但“以不變應萬變”的工作量的壓力往往使得幼兒教師“疲於奔命”,特別是民辦幼兒園的教師面臨的壓力尤為突出。

1.幼教改革中現實壓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佈,對幼兒教師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時提出了新的期望與挑戰。

無論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考慮,還是為了符合國家對教師的要求,幼兒教師必須為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參加各種業務學習、展開各種課題研究。

“學無止境”對幼兒教師來講,恐怕體會尤為深刻。

從具有中專學歷的幼師生向大專、本科學歷邁進,這其中所付出的精力,只有幼兒教師自己才能體會到。

而班級人數太多、活動場地太小、設備材料不足、新舊觀念制約等狀況,還有面臨的職評問題、考評問題等,凡此種種,幼兒教師身上的壓力遠遠超出其他職業者的壓力。

2.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民辦幼兒園招聘的教師大多是青年教師,她們往往對自己的崗位、對兒童、對家長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對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然而一旦遇到與家長摩擦、與其他教師摩擦等就會感到灰心、失意,出現心理問題;而中年幼兒教師面對日漸增長的年齡,感歎“舞姿不再婀娜、嗓音不再甜美、裝扮的小兔不再可愛”,由此產生悲哀感;骨幹教師們,面對脱穎而出的年輕教師,為了維護自己曾得到的榮譽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心理壓力。

3.超負荷工作量的困擾

幼兒教師所面對班級中幾十名3-6歲的幼兒以及身後的家長,往往感到一種重要的社會責任賦予雙肩。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超負荷的工作量,既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又要面對一大堆的反思、個案、計劃和小結;還要兼顧保育員的工作,給幼兒穿衣服,照顧幼兒午餐、午睡、疊被子等。

這些還可以應付,現在的家長對老師提出很多過高的要求,有些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開設各類興趣班、週六班、加時班,這使教師們始終處於疲憊的狀態。

而在實施教育活動時,老師又生怕由於自己的疏忽而發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些無可挽回的結局,每天提心吊膽,心理壓力劇增。

一些園長們不僅要為本園保教質量的提升而煩惱,更要為幼兒園的生存問題、資金問題而苦惱。

教師從早到晚像抹了油的轉盤,始終處於連軸狀態,日復一日,使得教師身心疲憊,容易對工作產生厭倦感。

4.不良人際關係的刺激

幼兒教師往往都是女性,她們有着共同的弱點:情緒容易波動,從眾心理較強,注重領導和同伴對自己的評價,會為一點小事嘮叨不休等,這些弱點集中於一個羣體中,就會造成教師之間較難相處。

而隨着競爭機制的引人,幼兒園出台一系列量化的評價指標,以及“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使得教師之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明爭暗鬥,使教師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

同事之間關係變化的這種負面效應,無疑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又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民辦幼兒園為了更好地生存,各種開放、考評、驗收、創建以及各個部門的檢查等經常使教師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而民辦園的投資者為了節省開支,又普遍存在着班額超大、教師一兼多職現象;特別是民辦幼兒園老師還有一定數量的招生任務,並與寒暑假工資直接掛鈎。

因而民辦幼兒園無論從工作的強度還是工作的量度上來説,心理壓力永遠大於公辦幼兒園。

二、民辦幼兒園教師應對壓力的策略

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爾曾經説過:“壓力猶如一把尖刀,它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把我們割傷。

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還是刀柄。”良好的師資是優質幼兒教育的保證,為了促進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是不可忽略的,教師自身努力的同時,還需要政府、社會和幼兒園三方面的支持,

從各個方面盡最大的努力減輕她們的壓力,並積極引導她們正視面前的各種壓力,幫助她們緊緊握住刀柄,讓壓力喚起自身的潛能和創造力,避免產生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問題。

1.注重引導,變壓力為動力

孫子云:“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只要我們方法得當,看似泰山壓頂的壓力都可以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幼兒園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教師提供學習機會,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注重業務提高的同時,更要重視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意識到,幼兒教育工作是一種承擔着社會責任的專業性的職業,從而能自覺地提高自己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質,併為自己職業的社會價值和專業獨特性而自豪。

2.給予機會,達到自我實現

愛因斯坦就曾經説過“機會往往就在困境當中”。

採用正確積極的態度可以因勢利導,將負面的壓力轉換為正面的推動力。

因此,幼兒園要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教師看成幼兒園未來發展的生命線,樹立“為教師發展服務”的管理思想;園長要有博愛精神,心裏裝着每位教職工,與每位教師坦誠相見、平等對話。

面對不同的個體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多一點引導鼓勵,少一點批評、指責;多一點率先示範,少一點空洞説教,設法創造每位教師“自我實現”的機會,讓每位教師獲得成功,自信,讓每位教師看到自己的閃光點。

3.優化組合,提高工作效益

幼兒園中,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

因為年輕教師充滿着活力,孩子亦喜歡年輕、漂亮的教師;而老教師具有豐富的保教經驗,尤其是對孩子生活上的細微照顧,這是年輕教師所不具備的。

因此,園長在考慮班級教師組合時,要注意學歷、年齡、個性等方面的合理、良性組合,讓有經驗的老教師帶剛畢業的青年教師,在青年教師的班上配有經驗的保育員,這樣可以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形成一個團結和諧、心情舒暢的羣體,最大限度地激發每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挖掘教師資源最大的潛能。

4.創造環境,給教師一份温轉

幼兒園要注重情感管理,建立民主、寬鬆的管理環境,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圍。

經常組織教師開展有益身心的活動,在每位教師生日時送上一份祝福,幫助教師解決由生育、子女人學、住房等一系列問題所帶來的後顧之優,使她們安心工作。

園長要真誠面對教師,創造機會讓教師參與幼兒園的民主管理,讓教師敢於説話,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讓主人翁精神根植於每位教師的心中。

總之,幼兒教師的心理問題是社會問題在幼兒教師身上的折射。

如何減輕壓力的負面影響,讓壓力為我所用,本人認為,各級政府應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投人,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對民辦幼兒教師的醫療、養老等保險,要有堅實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創建公辦、民辦幼兒園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鼓勵教師正視現實,保持健康心態,迎接挑戰。

偉大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教師應當具備他所要培養的學生那樣的品行。”只要民辦幼兒園有一羣健康向上的幼兒教師隊伍,民辦幼兒園就一定實現能持續健康的發展。

學前教育論文12

對質量的追求,是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付出努力的工作,而什麼樣的學前教育才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是我們亟待研究的問題。下面是學前教育評價論文,為大家提供參考。

摘要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大腦的基本構架,在6歲就基本完成,所以學前教育尤為重要,開發幼兒智力,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幼兒認識事物能力還有幼兒的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身心健康等等。常言道:“三歲定終身”,在幼兒時期是施以教育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早期教育決定幼兒的未來,所以,學前教育對兒童發展起着重大的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 教育 學前教育 幼兒教育

何謂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就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為開發學前兒童的智力,使他們更加聰明,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

一、學前教育的意義

學前教育與兒童發展學前階段是兒童神經系統迅速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教育對兒童發展起着重大的決定性作用,也是其發展智力,潛力的必要條件. 學前教育是對學前兒童進行教育的過程,實施適應兒童發展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可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促成學前教育與兒童發展的協調與聯結,形成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互動關係.幼兒如果能在學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發展,那也就為他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前教育與兒童發展是一個複雜,動態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過程.我認為學前教育在兒童發展過程中起誘導作用,是兒童發展的必要條件,對兒童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二、學前教育的目的

學前教育的目的是讓孩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學習對和錯,形成初步的判斷對與錯的能力:對外部世界和對所處環境進行初步認知和探索(學習探索,試驗和觀察):學會簡單與社會交往(學習聆聽,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情緒,讓他們經常進行正面的情緒體驗(建立自信,學習與同伴和家人溝通):獲得健康的體魄(通過活動鍛鍊身體)。

三、學前教育的價值

兒童社會性、人格的健康發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適宜的教育環境。學前期適宜的社會性教育能夠有力地促進兒童社會交往能力、愛心、責任感等社會性、人格品質的發展,接受了適宜社會性教育的兒童以上各方面發展水平都要顯著高於沒有接受過這一教育方案的兒童。而不良的學前教育則容易使兒童形成消極的社會性及人格品質。諸多事實和研究均反映,學前期是兒童形成各種行為、習慣和性格的'重要時期,而該時期所受到的環境和教育影響則是其行為、性格形成的基礎。所以,學前教育對兒童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四、學前教育的任務

根據統一的教育目的,結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而提出的具體目標和要求, 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具體內容如下:1.讓兒童獨立地、主動地成長;2.發展自我控制,自我訓練及自我指導的能力,而不是隻受成人的控制;3.學習從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夠給予、分享及接納情感,在新的環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撫愛;4.學習與別人交往的技能,並獲得快樂的、積極的體驗;5.使男女兒童同等地發展個性與才能;6.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能注意到健康、衞生和營養;7.發展與練習大肌肉動作與小肌肉動作;8.初步認識及支配周圍環境,鼓勵兒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發展,鼓勵兒童積累和和運用知識;9.發展語言,學習新的詞彙,並理解別人的語言;10.發展對周圍環境的積極情感,發展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

五、學前教育的原則

1.從胎教開始適應各年齡發展和個體發展的教育;2.促進學前兒童體、智、德、美的良好發展與個性的健康發展;3.成人對學前兒童的照管與教育相結合;4.以興趣誘發,在遊戲中成長;5.創設適宜的環境,發揮其教育的功能。

六、學前教育的教育方式

(一)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英國作家薩克雷説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

(二)多讓孩子接觸大自然,是必要的

鄉村都市有土、洋之分,雖然都是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然而無論景觀、房舍、建築,都有差別。久居都市的孩子,每天所風的無非是幾幢大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車輛,想要玩玩“官兵捉強盜”的遊戲,恐怕都找不到足夠的空間,父母應多帶孩子們到鄉村、田園玩玩。若做不到,則家中若有院子或空間,可放些砂石、野草,雖無大自然之寶,但也聊勝於無,依然可以讓孩子玩得不亦樂乎。不要怕孩子弄髒衣服、身體,弄髒了還可以洗,最重要的,從中玩出野性,常能影響未來的雄心壯志及達觀進取的精神,這些不是一些斯斯文文的積木可以培養出來的。

(三)多給予孩子鼓勵

對孩子的評價要以肯定性評價為主。一個良好的自我係統的形成,有賴於主我與客我的積極互動。幼兒很希望從教師、父母、同伴那裏得到自我認識。孩子還是特別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並從中獲得關於自己的印象,如果他面對老師的漠視,他還敢向老師表現自己嗎?我們知道,幼兒如果得到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就會利於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從而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特徵,反之就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

(四)讓幼兒體驗合作的樂趣

幼兒對遊戲很感興趣,因此,引導幼兒在遊戲中體會合作的益處,促進幼兒積極與他人合作,逐漸具有合作的意識。如遊戲“照鏡子”一課,兩人為一組,其中一個幼兒拿鏡子,一個幼兒對着鏡子往額頭貼紅點,看哪一組貼得又好又快。遊戲結束後,教師可引導幼兒進行反思,讓他們想一想自己是怎麼做的、應該怎樣改進等。在這裏,教師應注重讓幼兒用自己的眼光看問題,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彼此爭論,達到互教互學、共同提高的目的。

總之,學前教育不單單是照本宣科的進行文化課本傳授,更重要的是實踐能力和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希望家長及幼師們能緊抓孩子的黃金時期,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適應社會的能力,讓幼兒身心都得到全面的發展。讓孩子的無限潛能通過學前教育激發出來,為今後的成才之路坐下良好的鋪墊。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EB/OL].

[2]孫碧華.信息技術對幼兒園禮儀課程的影響[J].1(4):39-42.

[3]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xx(22):106-107.

學前教育論文13

摘要:聲樂表演和教學是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必備技能,聲樂課則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利用聲樂教學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聲樂素養,為其將來發展打好基礎,是高職學前教育聲樂專業教學的重要任務。文章結合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希望能對高職學前聲樂教育專業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問題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真正適應未來發展要求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學前教育聲樂教學雖然只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聲樂理論與音樂技能,但是它的作用卻不容忽視。近年來,隨着高職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面貌也有所改善,但是,高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模糊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初步掌握聲樂基礎知識和技巧,讓學生通過歌唱知識、技能學習發展思維,具備學前教育音樂素質。歸根到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是提高學生實用能力,為學生將來從事崗位工作而服務的。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對教學目標都缺乏清晰的認識,都過度強調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卻不重視學生的實用能力、職業素養教育,導致部分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巧但是卻缺少操作經驗。

2.教訓方法單一

過去,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採用的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集中授課模式,教師的講解和示範是教學的重心,聲樂教學以知識講解、示範表演和練唱為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極其簡單,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層次被忽視。此外,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知道要求學生一味進行聲樂演唱模仿,根本不給學生自由表現和質疑的機會,導致許多學生都養成了只會模範、不知創新的習慣,學生的個性、特長髮展也受到影響。

二、解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問題的對策

1.革新教學理念,加強教學隊伍建設

在新時期,高職院校一定要轉變傳統的聲樂教學理念,明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育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學前教師,將來是要教小朋友們唱歌,而不是培養專業能力突出的歌唱家。在此基礎上,完善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管理機制,加大聲樂教學投入,完善鋼琴房、多媒體教室的硬件設施,為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做好準備。然後,重視和加強聲樂教學隊伍建設,通過招聘引進合格的聲樂教師,並針對聲樂教學隊伍開展考核與培訓,要求他們加強自主學習,認真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質。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師也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熱情,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學前教師。

2.優化聲樂教學課程體系

建立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要以聲樂理論教學和技能教學為重點,構建集理論教學、技能教學和實踐教學於一體的聲樂教學體系,將聲樂知識、技能和實踐學習都納入課程體系中去。然後根據學前教育聲樂教學要求,明確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標準,將學前聲樂教育所需技能和知識都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去。在常態聲樂知識和技能教學外,嘗試着進行兒童歌曲學習,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趣味性。與此同時,根據聲樂學習規律,關注聲樂與鋼琴、舞蹈等專業的互通、共融性,加強聲樂教學與其他獨立聲樂課程的聯繫,並根據學生能力層次和發展要求,採取合適的教學形式,如在集體課中重點進行聲樂共性知識和技能教學,在個別指導課中針對個別學生的聲音和素質條件,幫助學生定製學習計劃,並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藝術實踐,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評價體系也是聲樂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因此,高職院校還要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將學生聲樂活動組織能力、聲樂技能掌握情況等都納入到教學考核範圍中去,以確保聲樂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合理性。

3.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將來的工作對象是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大都非常喜歡音樂,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他們喜歡的音樂種類相對簡單,但是他們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的趣味性卻有着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高職院校要不斷創新學前聲樂教育內容,儘量選用一些旋律優美、形象生動的藝術歌曲和歡快明朗的兒歌來教學,同時利用不同風格的歌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激發其想象思維能力。在教學手法上,高職聲樂教師要將教師講解、學生思考和針對性練習結合起來,採用多媒體教學、小組學習等形式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並在聲樂教學中滲透聲樂背景知識、文化教學,將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如有條件,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參加舞台實踐和課外實訓的機會,鼓勵學生積累更多的表演經驗,不斷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和實踐能力。綜上所述,聲樂技能是學前教育學生必備的一項技能,當前我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也要求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創新聲樂教學內容和手法,發掘更多的聲樂教學資源和素材,採用適合於高職生的聲樂教學模式來教學,以挖掘學生的聲樂潛能,提高學生的聲樂教學水平,為學生將來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明.淺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有效途徑[J].學理論,20xx,15:319-320.

[2]劉江虹.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黃河之聲,20xx,11:27.

[3]吳楠,阮曉玲,華先宙.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銜接問題之探索[J].黃河之聲,20xx,01:83.

學前教育論文14

一、體現生命的價值

在領悟完美生活的基礎上,更要體現人生價值。鍾啟權説:“教育是奠定學生髮展和個人成長的根本。學校教育是全方位的滲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全面,能夠成為技能型人才,提升自身素養。秦文君説:“教育應該是一扇門,打開它,充滿陽光和鮮花,給孩子能帶來自信快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開展學前教育,工作對象是3-7歲的兒童。快樂、天真、玩就是孩子們的天性;樂趣性、遊戲性,藝術性是伴隨着學前教育的主要內容。為了娛樂,陽光和鮮花應該帶給孩子,有任務,有責任,有擔當,學習應用於學前教育的工作技能,學前兒童,實現對兒童的培養,文明和傳統知識,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

二、挖掘藝術教學中的方法與途徑

我們的教學不僅採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的理性模式,科學的教學手段。藝術教學、舞蹈教學、音樂教學等學科是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受到學生們的喜歡。它反映了不同學科的不同角度,具有不同的功能。要利用各種形式的教學優勢,發現教學中的藝術之美,發揮內源和各學科的實力。還要學習和運用如柯達伊、蒙台梭利、鈴木、奧爾夫、達爾克羅茲等使用每個人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網絡平台等多種渠道,多元化的學生藝術修養。對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做了調查,對學校、幼兒園、早教中心等地調查,以觀看進行考察,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實地考察,撰寫調研報告,提出整改方案,做研究等。結合學前教育、早教等專業的辦的`新思路,進行思考和分析,同時要進行改革創新,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整改措施,以推動教學。實訓和研究是工作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防止教學中出現的嚴重問題,重視社會實踐和反饋,着力建設培訓基地,強化對電鋼琴教室、音樂室、舞蹈室、鋼琴、手工培訓室等設施的創建。經由學習、研究、分析,找出問題並解決,工作將更有針對性。

三、拓展潛力,提升素養

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取豐富的知識,就必須拓寬發展空間的能力,學習要多看,多做。瞭解貝多芬、肖邦、米開朗基羅等大師的作品,聽古典音樂,看經典電影,做一些練習以提高自己的潛力。聽美妙的歌聲,優雅的古琴,浪漫的吉他,鋼琴、柔笛,琵琶等優雅的室內樂,交響樂的激情,做摺紙,快速素描簡筆畫形象,生動切窗花,製作生動的玩具,安靜的練習瑜伽,創編兒童舞蹈,感受不羈的民族風,觀賞民族舞蹈的濃郁,喜歡邊玩邊唱歌等。在健美操和其他形式的行動,並形成設計藝術中的美,而在欣賞的歌曲高山流水,電影“紅高粱”,“泰坦尼克號”,歐洲古典建築風格的藝術,地方風俗和多元文化中汲取養料,獲得能量的知識。在視覺上得到享受,以提高不斷髮展和人格魅力,增強文化意識,展示年輕的精神,表現出獨特的藝術品味和風格。

四、結束語

藝術素養是生命之源,提高學前教育的學生素質,注重每一個細節,揭示了香,塑造人生。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熱愛生活,學好專業知識,發揮學前教育專業的功能,知識和文明的傳播,並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併為此做出貢獻。

學前教育論文15

1抓好鋼琴基礎教學

1.1打好基本功

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學前教育專業中,學生對鋼琴的掌握能力也不同,很多的學生基礎較好,而部分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這就使得學生的鋼琴水平呈現出高低不同的現象,在整體上降低了鋼琴教學的水平。因此,抓好學生的基本功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要打好基本功,需要做到如下幾點要求:首先,要加強對學生指法的揮動練習。鋼琴主要是由手來進行操作,因此,指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在鋼琴教學中,要重視對手指力量、速度以及基本接觸方式的練習,要掌握好對鋼琴的控制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夠彈奏出優美的旋律,這也是鋼琴教學的基礎。教師不斷的對學生的指法進行練習,使得學生能夠靈活的應用各種手指,在操作上更為有利和統一,從而使得彈奏的聲音更具有力度,這樣才能夠體現出鋼琴教學的真正作用。其次,要加強學生對大拇指的掌控能力。提高大拇指的掌控能力,可以有效的'保障操作的精度。但是,拇指不具備如其他手指那樣能在琴鍵上垂直上下混動動作的天然動勢,它只有兩個節,有些笨拙,因而,它的力量支撐點不可能像其他指那樣放在指掌關節,而必須伸延到掌腕關節。事實上,在彈奏音階和快速跑句(尤其是練習曲)時,拇指的作用就相當重要,所以要加強練習,讓拇指奏出理想的聲音。

1.2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學前專業的學生,不但應該掌握鋼琴演奏的基本技術,彈奏規定的一些教程外,而且應該注重邊彈邊唱、即興伴奏和試奏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來説,邊彈邊唱在教學中具有實用性。它既能提高識譜能力,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又可以讓孩子身邊只要有了鋼琴就能獨立進行演唱的訓練或表演,使得幼兒教學更有活力。

2鋼琴教學課程設置體系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鋼琴教學把掌握“彈法”作為一項主要內容。這顯然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考慮:

2.1豐富教學內容

為了讓學生掌握到更多的作品,高師鋼琴教學應該從實際需要出發,多向學生傳授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鋼琴作品,開設鋼琴教學法、鋼琴教育理論、鋼琴心理學等與鋼琴教學相關的課程,增加四手聯彈、雙鋼琴、協奏曲與室內樂合奏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豐富學生演奏的體驗和教學經驗,彌補我國高師鋼琴教學的薄弱環節。

2.2改善教學方法

根據程度不同的學生,可以採用大課和小課兩種教學方式。大課主要針對鋼琴程度相近或沒有鋼琴基礎的學生,以幾人、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為一教學單位,教師通過現場演奏、講解,向學生講授“鋼琴教學論”“鋼琴藝術史”“鋼琴作品賞析”等鋼琴演奏的基本技能和鋼琴教學中涉及的理論性知識,從而實施高效率地鋼琴教學。

2.3探討多種教學方式

根據實際情況,舉辦各種範圍和各種形式的講座、公開課、座談、討論。它既可以是理論研究、學術探討性質的,又可以是教學示範、經驗交流性質的,總之,應該把這些行之有效的形式作為傳統授課的一種有益補充。同時,高師鋼琴教學中還應該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音樂會,多組織學生觀摩一些優秀講座,欣賞經典音樂會,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熱情,為相互交流和學習提供良好機會。

3總結

綜上所述,要想保障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到基本的鋼琴技巧,就需要積極的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不斷的提升學生練習鋼琴的積極性,也要注意在開展鋼琴教學的同時,在思想上使得學生樹立堅固的專業思想,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的排除心理障礙,通過教師所設置的教學課程大綱,不斷的提高學生的鋼琴技巧,從而為學生進入到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