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1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巴黎聖母院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1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

很早就觸碰過《巴黎聖母院》了,因為我有個每一天看電視劇卻只讓我看名著的媽媽,記得那個時候,看了好久也沒發現什麼支持我看下去的動力,便把它扔一邊去了,要不是這次的寒假作業,估計它會一向塵封下去。

我本來還以為,隔了這幾年,我總該對這本書看法不一樣了吧,可是覺得開頭的確夠宂長的,在跳過好多歷史介紹,最終找到連得緊密點的敍述了。(前面那些東東就算靠註解也無法看懂,這就是以前我“唾棄”它的原因吧。)

讀到後面,我最終被它吸引住了,時刻擔心着艾斯梅哈爾的命運,她為了素未謀面的格朗瓜爾不被絞死,寧願嫁給他當卡西莫多被綁在廣場上示眾,所有人辱罵他,聽到他痛苦的呻吟,不但不一樣情,還將其當做笑料時,她卻不計前嫌,“含着笑把葫蘆對着卡西莫多缺牙的嘴。”而剛才還冷血的羣眾,卻被這個場景感動了!原先他們並不是麻木不仁,只是他們的憐憫對外表醜陋的人“免疫”而已。她是個痴情的人,看到弗比斯離去,就算會被士兵發現,也要喊出他的名字。然而弗比斯卻能夠,和未婚妻一齊看着她走向刑台,她呼喊着他的名字,他追着未婚妻解釋。最終,她還是死了。當時的世界已經容不下這個美麗善良的姑娘了。

卡西莫多,無論書中把他描繪得如何醜陋,也無法阻止我對這個主角的喜愛。他就像一個沒人疼的'小孩,只要誰施捨給他一點點恩惠,他就能夠死心塌地地對誰好。然而,人們卻是如此吝嗇這樣的一點點。所以我們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艾斯梅哈爾只是給了他一點水喝,他便能夠感動到淚流滿面。他似乎就是個杯具式的人物,相貌醜陋也就罷了,可他還天生獨眼,駝背,瘸腿。又因為從小就做敲鐘人而成為了一個聾子。當他看到艾斯梅哈爾愛撫着山羊加里時,會説出:“我的不幸是因為我還是太像人了。我真寧願完全是個牲畜,如同這隻山羊一樣。”這樣的話。他會對着牆上粗俗的人像自言自語:“啊!我為什麼不像你一樣是個石頭人。”他能夠深深藏起自我對艾斯梅哈爾的愛,他明白自我是不可能和她在一齊的,他只期望自我能夠一向默默陪在她身邊保護她就行了。為了她去找弗比斯,為了不讓她悲痛就算被她責備也不願意告訴她弗比斯已經結婚了。為了她竭盡自我的智慧與力量阻止丐幫闖進巴黎聖母院。可最終他的命運卻是親眼看着他愛過的兩個人在他面前死去,而他選擇了和艾斯梅哈爾的屍體一齊長眠。

似乎書中的每個人物的結局都是杯具,而風流成性的弗比斯的“悲慘結局”卻是:他結婚了。這與艾斯梅哈爾以及卡西莫多的痴情放在一齊,變成了絕妙的諷刺。書中最經典的就是比較了,例如卡西莫多和他的養父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兩個人物,一個外表醜陋但心地善良,而另一個道貌岸然卻心如蛇蠍,一個對艾斯梅哈爾默默守護,而另一個卻想盡辦法要得到她。人物的心靈展露無遺。

全書中最讓我受觸動的場景還是隱修女迪居爾死死護住艾斯梅哈爾的時候“劊子手同士兵們進了小屋,母親沒做任何抵抗,只是朝她女兒身邊爬過去,不顧死活地撲在她身上,把女兒緊緊抱在懷裏……當劊子手把姑娘扛在肩頭準備往上爬的時候,躺在地上的母親突然睜開眼睛不出一聲地站了起來,像一隻撲向獵物的野獸似的撲到劊子手的手上,一口咬住怎樣也不肯放。有人把她使勁兒一推,只見她的腦袋重重撞在石板地上,死了。”這就是一個母親在最終時刻拼死也要保護女兒所做的一切,這個時候她只記得她是一個母親,拋下其它所有的身份,她的任務,就是保護她僅有的一個女兒,一個失散了十五年之久此刻卻又要分開了的女兒,一個她以往視為仇敵就因為她是從埃及來的女兒(因為她的女兒是被一個埃及人偷走的。)

每讀一本書,便理解一次精神的洗禮。以後,當我再遇到一個“卡西莫多”的時候,相信,我不再和以前一樣,心裏不住地厭惡了吧,因為,一個人的外表並不能説明什麼,關鍵是他擁有的,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心靈。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2

近日拜讀了法國19世紀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巴黎聖母院》。小説描寫了15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雨果先生用獨特的文筆刻畫了一羣性格鮮明生動、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剖析了豐富複雜的人性世界。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漂亮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我們看到她是漂亮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裏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外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親人,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他卻有着一顆美麗純潔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守護着愛斯梅拉達,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可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_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微不足道,強悍的卡西莫多,最後也只有選擇徇情這一悲劇結局。這兩個主人公有着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在他們這種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説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質。

聖母院副主教弗羅洛也愛上了美麗的愛斯梅拉達,但是他與卡西莫多的愛卻有着天壤之別,弗羅洛披着神職人員的神聖光環,道貌岸然,內心卻因衝突無法自拔,直至靈魂扭曲、充滿了_的毀滅欲,最終毀滅了愛斯梅拉達,也毀滅了自己。雨果以悲天憫人的姿態深刻剖析了這個人物陰暗扭曲的靈魂。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裏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漂亮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

這篇小説不僅從人道主義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的本質,更告訴我們很多深刻的人生道理:首先,一個人的外表並不決定一切。內心才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人不能過分追逐外表美,心靈的純潔真誠才是我們一生需要具備的。同樣,衡量一個人也要從他的內在品質出發,不能以貌取人。因為醜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顆火熱純真的心靈;英俊美麗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齷齪可恥、卑鄙扭曲的人心。這一點,小説中的人物已活活地做了例證。他們的結果,也是給我們的警示。其次,人活在世界上,要有積極的人生理想、奮鬥目標,不能隨波逐流、浪蕩荒廢,在任何時刻,都要有人格尊嚴,能明確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放縱自己而被污濁了有責任的心靈。最後,我們要學會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尊重身邊每個人,不要等這些讓生命精彩的亮點逝去後才後悔不已。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向我們展示了發人深思的反面悲慘後果。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説,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的眼睛,振盪着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抉擇?

或許,這就是每個人一生都在掙扎的問題。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3

最近看了一本維克多雨果的《巴黎聖母院》。

故事書上説:卡西莫多,一個棄兒,在一個偶然的場合被副主教克勞德收養為養子。長大後,他讓自己成為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雖然他長得醜,有多重殘疾,但他的心靈卻極其高尚純潔。

埃斯梅拉達,一個流浪街頭多年的波西米亞女孩,擅長歌舞,天真爛漫,美麗善良。年輕時的貧窮使甘果瓦偶然遇見了他,並意外地成為她名義上的丈夫。

著名的副主教被埃斯梅拉達吸引,想把她據為己有,威脅甚至迫害她。與此同時,他毫不猶豫地玩弄卑鄙的伎倆來欺騙和利用他的養子卡西莫多和學生甘果瓦。眼看無論如何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險惡用心,竟然親自把女孩送上了絞刑架。最後,卡西莫多把副主教從高聳的鐘樓上推了下來。

看完《巴黎聖母院》,最重要的是對卡西莫多的同情,他的正直和單純深深打動了我。他從小因畸形被拋棄,被副組長收養,長大後再也沒有離開過教會。他從來沒有得到過別人的任何關心,但他的思想和他的外表完全不同。他渴望美麗和愛情。然而,埃斯梅拉達太優秀了。對他來説,埃斯梅拉達是一個女神,她高高在上,永遠不會被玷污。他開始自卑,痛苦,他的愛給他帶來痛苦。但他們的愛超越了生死,上帝終究給了他們一個愛的世界。

最近,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巴黎聖母院》這本好書。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壇最閃亮的明星,他是偉大的劇作家,小説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和領袖。這本書就突顯了“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源於現實但也被大大誇大和強化了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比如説美麗善良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為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當她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邢,只有她會同情憐憫,雖然卡西莫多曾傷害過她,但她沒有計較,把水送到因口渴而聲嘶力竭地呼喊的卡西莫多的脣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會被教會`法庭污衊為“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雨果將這些事實總結歸納起來,批判了當時的悲慘生活以及統治不當,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並將幸福帶給愛斯梅拉達、卡西莫多、克洛德。而令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長相美麗的愛斯梅拉達以及克洛德,而是那長相醜陋的卡西莫多。在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中,不止一次形象的描繪了卡西莫多的醜陋形象,可能使讀者有了誤解:卡西莫多是一個外表醜陋,內心也極其醜陋的人。錯了,卡西莫多的外表雖然沒有克洛德好看,但是,他的內心卻極其善良。在愛斯梅拉達遇難的時候,是他跳出來保護她,而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候,愛斯梅拉達以同樣的方式報答了他,説明了:好人有好報的道理。長相醜陋的卡西莫多以他善良的內心是我對他印象深厚,他的樂於助人是我對他產生好感……我覺得:一個相貌平平甚至醜陋,但是內審善良的人,比那些相貌完美甚至妖豔,但是內心充滿污點,總產生毒惡想法的人高尚的多。讀《巴黎聖母院》,讓我體會道人間的真諦,讓我不再以相貌看人,《巴黎聖母院》,陪伴我一生的好書。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那個隱藏的修女杜加爾在保護埃斯梅拉達的時候。這是一位母親在最後一刻為保護女兒所做的。此時她只記得自己是個母親,把其他身份都拋在腦後,她的任務是獨生女。

每讀一本書,就接受一次精神洗禮。以後遇到一個“卡西莫多”,我相信我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感到厭惡了,因為一個人的外表説明不了什麼,關鍵是他有沒有一顆善良的心。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4

在十九世紀羣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説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他是偉大的詩人,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小説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旗手和領袖。這部偉大的作品《巴黎聖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説,它的文學價值和對社會深刻的意義,使它在經歷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之後,還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從而來到我的手中。

這本書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在巴黎聖母院的鐘樓裏,神甫弗羅洛收養了一個孤兒,他長得奇醜無比:獨眼、駝背、跛腿、斷牙,叫卡西莫多(譯)。他日復一日地為人們敲着鐘樓上的大鐘。卡西莫多雖然外表醜陋,卻有着一顆常人都不一定會有的善良而嚮往美好的心靈。卡西莫多的醜與美正好與那外表風度翩翩,內心陰險狡詐的神甫弗羅洛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某種原因卡西莫多與養父鬧矛盾。本以為女主角愛斯梅哈達(譯)的出現能使他們關係緩和,然而卻沒想到就因為愛斯梅哈達使得他們的父子關係愈演愈烈,最後到愛斯梅哈達慘遭神甫毒手,卡西莫多從此便憎恨神甫而神祕失蹤。

大約是在一年半或兩年後,人們在一個隱祕的山洞裏意外地發現了一對相擁的骷髏,姿勢十分奇怪。一具是女的,身上還殘留着幾片白色衣袍的`碎片,緊擁着這一具骷髏的是男的。他脊椎歪斜,頭壓在肩骨裏,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而且發現這具男的不是與女的同一時間死亡,因此可以斷定,這具屍骨生前的那個人是自己獨自一個人來到這裏,並且死在這兒的。而當人們要將他(她)們的骨骼分開時,他剎時化為了塵土……

在我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鋭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感人,它形象地講述了在舊社會人們的不平等與勞苦的奴隸制社會的黑暗,似乎作者要以這個題材牽引着人們的思緒往哪裏去。從這本書裏反映出了人世間各種各樣的人生,而一個人一生能夠體驗的多少種酸甜苦辣,雨果都把它詮釋在這一本書中。我覺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個性鮮明,看後讓我真正體驗到人類非比尋常的善與惡。卡西莫多奇醜無比,本來可以講話,但因為不和人接觸,人們也不敢與他接觸,到後來就只能“哇—哇”地亂叫了。可他並沒有就此厭倦人世、憎恨所有人,他依舊為人們任勞任怨地服務,一心為好人做好事。他一次次把愛斯梅哈達從罪惡的手中救回,一次次把爵士送回安全地帶,他甚至還在一次事故中就了全鎮所有人……他圖什麼,他什麼也不圖,難道就為了讓人們不懼怕他嗎?不可能。人們永遠也不可能對這個醜陋的大怪物好。在《巴黎聖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裏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捨己為人的美德。

故事的結尾是個悲劇,這個悲劇似乎想告訴人們:真理在人們面前永遠只能是悲劇!同時這個悲劇也在勸誡人們不要以貌取人,要學會在複雜與不安的世界中尋找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畢竟,真理往往掌握在明白事理的人手中!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説,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的眼睛,振盪着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5

時至今日,我有幸讀完了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雨果的命運三部曲之一—《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描寫的是15路易十一統治下的法國為背景,反映了宮廷與教會如何壓迫下層人民,人民又如何同這兩股勢力鬥爭的故事。

書中的情節,始終圍繞着三個主要人物展開:聖母院駝背敲鐘人卡西莫多、吉普賽跳舞女郎愛斯梅拉達和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展開。

作者將愛斯梅拉達塑造為美與善的化身,使她的外表美與心靈美(給劫持自己的駝背敲鐘人卡西莫多送水)結合到一起,以引起讀者對其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從而對當時的封建禮教及王權產生進一步的憎憤。而駝背敲鐘人卡西莫多則被塑造為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形象。他愛慕着善良美麗的愛斯梅拉達,甘心在她周圍默默保護她,在她遇險時不惜一切地拯救她(從絞刑架上將愛斯梅拉達救出),甚至願意為愛斯梅拉達尋找愛人。由此可見卡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是一種混合着感激、尊敬和同情的大愛。無私、樸質且永恆。這種情感完全不同於副主教弗羅洛的邪惡慾望,也絕不同於花花公子弗比斯的逢場作戲。

第一次深刻感受到醜陋與美麗竟然可以這樣和諧完美的結合和表現。大概沒有一本書能像《巴黎聖母院》那樣將這樣兩極端的人物寫在一起,並將他們的表現毫無保留地將其展現,以及他們對愛的釋懷。他們都愛美麗的姑娘——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一個美麗無比的姑娘。但他們卻彼此演繹不同的自己的愛情故事:一個是御前侍衞弓手隊長弗比斯,一個俊美無比的男子,無數少女心中的白馬王子。但他對愛情卻是不專一的',他把它當自己無聊時的一場遊戲,他將女子視為囊中物,他的告白無數次的對着不同的女子敍述,不厭其煩;另一個是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一個醜到極至的男人——耳聾、獨眼、駝背、七扭八歪的雙腳支撐着生體,一個被無數人所唾罵的人,但他卻永遠地深愛着愛斯梅拉達,他對她的愛矢至不渝,他對她情堅定不移,到愛斯梅拉達死了之後,他也亦然抱着她的屍骨殉情死去。

同樣在15世紀,同樣是路易十一稱帝的法國統治下,原本是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卻陰差陽錯地被作者寫進了這本書裏。軍官,擁有美麗的容貌,顯赫的地位,但舉止言談中,卻處處體現他的悲劣行為,醜陋的心靈,而原本醜陋無比的敲鐘人,卻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美麗醜陋,真的很分明,但有時候卻是那麼的模糊。它可以一看就明白,但有時卻必須使你付出慘痛的代價才能看清楚它。

人於人之間總是存在某種共性的,雖然處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環境下,但兩端的人還是險現的,僅管可能,他或她不是很漂亮,但是他們的心卻永遠純潔乾淨。反之他們則擁有骯髒的心,怎麼洗也洗不乾淨。

就如今天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人於人之間是無所謂美,無所謂醜,外表漂亮的人未必心有善念,看似難看的人也不一定會令人生厭。

"叮咚"公交車門被打開了,上來一個滿臉皺紋的八旬老太手上還拎着個大布袋,看看四周,坐滿了人,無耐只好站罷。可這時車上的人呢,那些穿着時髦,英俊,漂亮的年輕男女,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動不動,只有這個着裝破舊,滿臉邋遢的中年男子站起了身,讓了座。

這個中年男子被人們尊敬——雖然他長得並不出眾,可是他的善心,讓人願望去接近他,而那些年輕男女呢…

説了這麼多,也談了這麼多,要説的實際上只有一句話:無論美醜,只要心善,我們都會真誠地接納你,最後就以小詩做結尾吧:

我愛他,

他並不英俊,

他並不聰慧,

我愛他,

他真心對我,

他真誠待人。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6

這個暑假,我讀了法國作家雨果寫的著作《巴黎聖母院》。我很喜歡看這本書。

這部著作一面世就轟動一時!書中歌善舞、美麗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哈爾達被有名望的副主教克羅德對她進行了種。種威脅及迫害,最後竟親手將她送上了絞刑架。外表醜陋、由副主教一手養大的鐘樓怪人加西莫多最終將副主教從高聳入雲的鐘塔上推了下去。

自從讀了《巴黎聖母院》後,我的心靈就被它深深地震撼了!它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國國王路易十一時期的歷史真實,讓我們看到了善與惡,美與醜的較量。可是自從讀了它這刻起,我明白了:正直善良並不是個人特有的,而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存在着的一種美、一種本能!只是在這個弱肉強食、兵不厭詐的社會裏漸漸被金錢、權力這些過眼雲煙般的利慾淹沒了而已。有誰不想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受到別人的喜歡、愛戴,但由於生活和工作上的種。種原因而被迫將自己善良的一面隱藏起來,令自己蒙上兇惡、殘忍面具。幸好的是,這個社會仍然擁有許多善良、誠懇待人的心,這些是值得我們學習。因此,我們從小就要培養一顆善良的心,學會怎樣去對待別人。儘管,你的面孔並不漂亮,但你真誠依然能感動別人。因為,外表並不重要,就如加西莫多,雖然他的.樣子令人厭惡、害怕,但是他憑着正直善良受到了眾多人的愛戴,這是不容分辯的!我們待人處世都要本着一顆金子般的心。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在如今這個複雜的社會裏,如果太老實,肯定會受騙,但我們要知道,這個“老實”不同於前者,它是代表機智、小心,而前者則是出自內心的温柔、善良、對人的好,這是我們要時刻提醒自的!只要你看了《巴黎聖母院》這本書,你就會被它所深深吸引,更能使你親臨其境,彷彿是書中的一員,感受那波瀾起伏、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

書籍,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巴黎聖母院》,令我體會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莫過於真誠與善良而已!

讀完了《巴黎聖母院》這部世界名著,文中的醜與美,善與惡,在我的腦海裏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巴黎聖母院》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浪漫主義長篇小説代表作,發表於1831年,小説描寫了15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並透過這種描寫深刻地剖析了豐富複雜的人性世界,表現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羣性格鮮明,極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扣人心絃,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組對比鮮明,令人觸目驚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敲鐘人卡西莫多。16歲的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那隻聰明絕頂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説中給人以無限遐想的浪漫亮點,是美麗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慾的中世紀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了。20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其醜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上,便遭到無情的遺棄——先是親人的遺棄,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卡西莫多卻有着一頂純潔美麗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如同守護着珍寶一般守護着愛絲梅拉達,試圖使他遠離一切傷害。但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微不足道,致使強悍的卡西莫多,也只有選擇殉情這一悲劇。這兩個主人公存在着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反差也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

想想敲鐘人卡西莫多悲慘的命運,美麗的心靈……我就感到無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時總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難過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大家總是瞧不起外貌醜陋,衣着寒酸,天生殘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外表美”,從而忽略了真正的“心靈美”。

人,真正的美在於心靈。倘若一個人心靈不美,即使穿上最美的衣服也不見得美,要知道心靈上的一道皺紋比眼角上千道魚尾紋還要衰老,還要敗事,還要可悲。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7

小説的故事發生在15世紀的巴黎,情節線索的中心地點是巴黎聖母院。

主人公加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西(賽)人的棄兒,生來就畸形:獨眼、駝背、跛足。吉卜西人偷偷地拿他換走了雷姆地方一個婦女的小女兒阿涅。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收養了加西莫多,在成年後讓他在聖母院裏當敲鐘人。由於長年敲鐘,他的耳朵又震聾了。加西莫多忠於職務,對副主教極為崇敬,唯命是從。

一個節日的晚上,副主教指使加西莫多去搶吉卜西少女愛斯梅哈爾達,被國王衞隊撞上,隊長法比救下少女。次日加西莫多被判了刑,在格雷勿方場鼓台下被鞭打示眾。加西莫多痛苦萬分,要求喝水。副主教看見後悄悄溜走,吉卜西少女卻大膽地送水給受刑的加西莫多喝。可憐的敲鐘人從此對她感激不盡。

原來吉卜西少女正是被流浪人偷走的阿涅。她年輕、美麗,能歌善舞。節日晚上被衞隊長法比救下來以後就愛上了他,約定相會。這事被副主教得知,跟蹤法比,藏在他們幽會的地方,並在法比和愛斯梅哈爾達互訴愛慕時,用匕首刺傷法比,自己溜走。嚇昏過去的愛斯梅哈爾達被逮捕,法庭控訴她以妖術謀害國王侍衞的罪名,又用酷刑逼她認罪,從而判處她絞刑。在獄中副主教一再向愛斯梅哈爾達表示,只要她肯愛他就能免死。但少女堅定地愛着法比,副主教惱羞成怒,宣佈執行絞刑。行刑的前一天,愛斯梅哈爾達跪在聖母院門前執行懺悔儀式。突然,加西莫多衝出來抱起少女跨進聖母院的門檻,高喊:“聖地!”衞隊、獄卒和圍觀的人羣都不敢行動,因為根據當時的宗教法規,凡在教堂內的人都應受到上帝保護,即使犯了死罪,也不得逮捕。加西莫多把愛斯梅哈爾達藏在最高塔樓的小房間裏,拿自己的食物、被褥送給她,每夜守衞在她的房門口,對她百般愛護。不久副主教找到了這個藏身之地,夜間潛入室內,想少女,被守衞的加西莫多發現未遂。

流浪人得知愛斯梅哈爾達被無理,都非常憤怒,他們各自武裝起來,一路衝向法院,一路包圍巴黎聖母院。但熱愛吉卜西女郎的加西莫多,因為是聾子,誤以為他們是來追捕她的敵人,在教堂頂上拋下用來修理房屋的各種建築材料,造成流浪人的大量傷亡。國王路易十一雖然不喜歡宗教勢力,但又懼怕人民起來,派出軍隊去鎮壓。

副主教趁機騙走愛斯梅哈爾達,把她拖到鼓台前,逼她選擇:或者上絞台,或者答應愛他。少女卑視他,寧死不屈。副主教把她拖到“老鼠洞”前,叫修女居第爾抓住她,自己跑去喊衞隊。

修女居第爾其實就是少女的母親。她在失去小女兒以後,帶着留下的一隻繡花小鞋跑遍各地尋找,在絕望的情況下皈依宗教,進了活棺材——“老鼠洞”,當了修女。當愛斯梅哈爾達看到那隻小鞋時,她也拿出裝在自己護身符裏的一隻同樣的繡花小鞋,於是母女相會。修女砸斷鐵窗欄,把失去了十六年的女兒藏進“老鼠洞”,母女倆沉浸在骨肉團聚的歡樂裏。這時被副主教喊來的監獄長和衞隊包圍了“老鼠洞”。母愛使居第爾產生了力量和智慧,她騙過了他們,使他們相信吉卜西少女已經逃走。但是當愛斯梅哈爾達聽到法比的名字時,忍不住衝出窗口,暴露了自己。於是母女被帶到刑場,女兒上絞架,母親慘死在絞架下面。

最後,加西莫多看透了副主教的醜惡靈魂,把他從塔樓上推下去摔死後,找到愛斯梅哈爾達的屍體,緊緊地抱住它死去。

小説通過副主教的'卑劣行為,非常有力地揭露了宗教的殘酷和虛偽。是束縛人性的宗教使他的愛情變成可怕的慾望,害了別人,自己也得不到好下場。作品還以加西莫多外形的醜來對照他內心的美。吉卜西少女愛斯梅哈爾達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體現了雨果心目中最崇高的感情和最美的形象。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8

我看過很多的書不過給留下我印象的不多,但是《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無它,在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 —極端的美醜對照。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形成了尖鋭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説。《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而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伽西莫多卻捨身救助愛斯梅拉達。小説揭露了宗教的虛偽,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已為人的優秀品質,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其情節曲折、人物性格更具有衝突性,是一部富於戲劇性的著作。而《巴黎聖母院》的歷史背景,也反映了路讀後感《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 —極端的美醜對照》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她天真純潔,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因為不忍心看到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性命當心神不寧的富洛婁聽説乾果阿和姑娘已結為夫婦,怒火中燒十分生氣,當得知他們只是名義夫妻,又轉憂為喜。他在街上遇見喝得爛醉的侍衞隊長菲比斯,聽他説要去和姑娘幽會,立即正言勸阻,聲言姑娘已是有夫之婦,但菲比斯反駁説:“你何必把愛情和婚姻混為一談。”誰又該勸誰?自私難道真的是人類的靈魂?邪惡?黑暗?齒輪仍在悄悄的轉動着。 當乞丐王克勞班聽説教堂避難權將要結束,率領成千上萬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來攻打巴黎聖母院,營救大難臨頭的姐妹!而不明真相的加西莫多怎容這些人衝入教堂,他從樓頂上仍下巨大的石條石塊,翻倒灼熱的金屬液體,企圖驅散眾人。那種超越自我的保護另人不得不折服!勇敢的乞丐終於攻破大門,救走了埃斯梅拉達。不料國王的士兵已從後門進入教堂,雨點般的箭刺向埃斯梅拉達和流浪汗們。乞丐王也在混戰中被人殺死。加西莫多站在樓頂上,看着心愛的姑娘又被吊在絞刑架上,痛不欲生。當他發現富洛婁正在鐘樓上對着埃斯梅拉達獰笑,他把這個道貌岸然的野獸舉過頭頂仍了下去。一種瘋狂的舉動,一種超越的愛,劃下永恆......

埃斯梅拉達,不但有着驚人的美麗,而且擁有一顆高尚純潔的心靈,美與善在她身上結合得那麼完美。因為她驚人的魅力,引來了邪惡者的慾望,因為她的純潔天真,使她陷入了災難的愛情悲劇。她應該是上帝的寵兒,卻被處以絞刑。儘管如此,她還是幸運的,因為她有一個永遠陪着她的人,永不孤獨。

加西莫多,他獨眼、駝背、羅圈腿,而且還是個聾子,可説是奇醜無比。但他卻有着一顆善良的心靈,為報答埃斯梅拉達的滴水之恩而寧願肝腦塗地。儘管他對埃斯梅拉達懷有極為強烈的愛慕之情,卻只是像守護神一樣守護着她,不去褻瀆她。當目睹心中的愛人被無情地處以絞刑,他無助而又絕望,最終到墓地去與她同葬一穴。他的醜達到人類的極至,而在他身上表現出的深刻的人性美,卻使他成為最獨特又最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

富洛婁,身為神甫的他必須壓抑自己的慾望,正是這種壓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情慾和嫉妒最終造成了他的理智失控,成為自己慾望的奴隸,由神甫變成了魔鬼。

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我們看到了宗教的殘酷和虛偽,體現了雨果心目中最崇高的感情和最美的形象。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9

純正的藝術不僅需要藝術家的奇妙構想和能工巧匠嫻熟技能,更要濃郁的人文氣息。當雨果的一部《巴黎聖母院》問世,為這座冰冷的建築注入人性的氣息和新鮮的血液與靈魂之時,全人類記住了這件令人驚歎的藝術品,也記住了那位攜帶着世紀曙光呼嘯而來的文學巨人――雨果。他的文字是社會現實底片的透視機,從歷史風煙中穿梭而過。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粗鄙隱藏了崇高的背後。愛情是不斷的磨練,猶如炎陽逞盡了威勢淡淡冷卻,漿果蒸餾了酸澀終於醇厚。

儘管伽西莫多知道愛絲美拉達不愛他,愛的是弗比斯,但他扔心甘情願的付出,而不求任何回報,對曾經有恩於他的愛絲美拉達,他傾盡生命所有的熱情赴湯蹈火。在她生死攸關之時,他毅然劫囚場,並帶她躲入具有避難權的巴黎聖母院。在聖母院裏,他無微不至的照顧着她的起居。而在心愛的姑娘走後,又傷心欲絕。而在愛絲美拉達死後兩年在鷹山地穴埋葬絞死犯人的墓地中發現了以奇特姿態摟抱着的兩具骷髏,人們想把兩具屍體分開,它卻化成了灰塵。連死都要在左右,這是何其偉大的愛。

純真善良近乎天使化身的愛絲美拉達,其貌不揚但心地善良的伽西莫多,貌似莊嚴卻心惡如蛇的克洛德副主教,氣質高貴而自私虛偽的弗比斯隊長,構成了一場現實與虛幻交叉的人物性格劇。當弗比斯隊長從伽西莫多手裏就下愛絲美拉達,並把伽西莫多帶到廣場示眾鞭笞時,善良的吉普賽女郎不記前仇,反而送水給敲鐘人喝。是的,善良,不是花色,一眼灼人;善良,不是風雨,突然而至,悄然而去。當克洛德一切偽善的假面具都被一一撕開,把她送上絞刑台時,伽西莫多在劇烈的悲痛中把從小養育他的罪惡的本性暴露的主教推下鐘樓。是的,信仰不是盲目追隨,罪惡終會暴露。他的愛不是轟轟烈烈,海誓山盟。愛如茉莉,平淡無奇,卻又幽香縷縷。緋紅的'夕陽染紅深藍色的景緻固然美麗,然而它卻預示着黑暗的將臨;鮮豔芬芳的玫瑰固然婷婷多姿卻最終也會死亡。美麗浮華的背後有時會有很多齷齪的祕密,而一個粗鄙醜陋的種子能衝破堅硬的土層去迎接陽光的洗禮。

於是我們便試圖去接近一種本質。比如説一朵花,只是憑着直覺去接近一朵花。閃亮的花瓣上露水晶瑩,花萼碩大。有時覺得它會發出尖鋭的號叫。不是城市裏混亂的交響的模擬,不是單純的屬於某個離散的羣體。而是應該在某個綠的發藍發亮的草原腹地,在某個時間的碎片輕易地衝擊着人的脆弱神經之時,你感受到這花的本質。而那時人似乎也是一朵穿梭於金色陽光中的遊動的花,刺眼,但是滿眼的神祕。看懂一朵花的本質就像接近一個事實的真相又像是潛入某個人的內心深處,去把那個也許隱藏在心底的他看穿。有句話叫“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而我認為,野花就想是伽西莫多。野花神祕,憂鬱的在狂風中如痴如醉,在雨中興奮地散發着生命原始的氣息。緘默的花朵保持着神祕,如黃金般燦燦的舞蹈。曠野安寂,如生命最初的黎明。自然界中電閃雷鳴風雨冰霜,沒有野性沒有堅忍的花段難生存。那些活在歲月風霜中的野花,頑強,具有飽滿的意識的不屈的生命。而這種生命就像伽西莫多體現出來的一種寶貴的信仰,和一種通向理想前行的心聲。即使你會認為他們卑微,但是他們卻體現着這個自然界或者這個社會所缺乏的一種生命的本質。 19世紀,被喚作“戰爭的世紀”,連續不斷的殺戮和悲慘使世界失去了照亮全人類的人性之光。加上基督教在歐洲文化和政治的破轉碎瓦中無孔不入,神權統治下的歐洲,一片哀鴻遍野。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應運而生。陰影與陽光共存,真愛與虛偽與共。而作品本身,就像雨果説的那樣“是曲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奏響了一曲激昂的樂章。

當中世紀的太陽完全西落,日漸暗淡、褪色、消逝。新世紀的曙光從天際袒露,在純淨潔白的晨曦中輝映,那還等什麼呢?走出去,窗外一片明媚陽光。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

維克多·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似乎只有卡西莫多和艾斯美拉達的愛情是人們所歌頌的,而副主教弗羅洛卻被釘上了道貌岸然、陰險毒辣、心理扭曲的恥辱柱。

但我眼中的弗羅洛,卻是一個可悲的人。

“你會毀了我,你會毀了我,我早該預見,在那第一天第一夜。”“我的罪,我狂熱的慾念執迷,折磨我嘲弄我,糾纏我撕裂我,我只有一個願望,看你歌舞時裙子飛揚的模樣。”其實,就算弗羅洛有再多的錯誤,當我們讀到上面的內心獨白時,怎能懷疑他對艾斯美拉達的愛呢?怎能懷疑他在多少個日日夜夜裏所經受的折磨與痛苦呢?怎能不認為這個男人是值得同情的呢?

壓抑了太久的東西會在某一天噴湧而出,宛如熾烈的巖漿從火山口噴發——就如弗羅洛對艾斯美拉達的愛。

熱焰以吞噬一切的氣勢燃燒着,即使有黑色教袍冰冷的纏裹,也無法阻擋熱焰的瘋狂。

我們不能這樣單一地評價副主教: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心理扭曲的壞人。因為,副主教弗羅洛也是一個悲慘的受害者。

弗羅洛不是一個天生的壞人,細讀他的經歷,他的所行所為,你會發現,他具有太多優秀的品質。他出身貴族,兒時就被父母送到學院“讀着彌撒和經書長大”;他是“一個憂鬱、莊重、嚴肅的孩子,學習勤奮、敏捷”,從不大聲喧譁、酗酒鬧事,與其他學生相比簡直是兩個極端;在這位優等生心中,人生的目的就是求知,“19歲以前他的世界只有書本、科學和知識”。

19歲那年,巴黎的瘟疫幾乎奪去了他所有的親人,只剩下襁褓中的弟弟約翰。他發誓為了弟弟的幸福和命運獻身神職。不僅如此,他還出於深切的憐憫和“為弟弟進行功德投資”的想法收養了眾人厭惡、唾棄的卡西莫多,保護他、教他説話並讓他當了聖母院的敲鐘人。對善良、嚴肅、憂鬱又熱愛知識與親人的副主教弗羅洛而言,雖然約翰不成器,一次又一次辜負他的期望,但他的生活是安靜而幸福的。作為副主教,他主管靈魂;作為一個人,他充滿道德崇高感。此時,“道貌岸然”“偽君子”一類名號與他毫無關係,他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君子。

可是,艾斯美拉達出現了。

弗羅洛的愛情在誕生之初就是痛苦的。身為神父貪戀紅顏,產生這種情感違背了他的道德準則,而偏偏情感又不易控制,這種糾結與抉擇必然導致痛苦。與費比斯、卡西莫多甚至其他所有人相比,副主教的痛苦在於他的愛情受到嚴格的宗教與道德限制。他本是道德天堂的國王,現在卻要被一個女人拉入“地獄”,怎能不痛苦?

他曾試圖把自己更深地埋在書本與科學中,卻沒有成功;再試着讓艾斯美拉達遠離聖母院,“眼不見為淨”,也沒有成功——“我見到過你第一次、第二次,就想再見到你第一千次,想永遠見到你!”宗教的禁慾枷鎖當然不能束縛人嚮往自由、美好、愛情的天性。在第一次“絞死”艾斯美拉達後,已經走上墮落之路的弗羅洛心中仍存有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他想象着他本來可以擁有充滿祥和與愛情的生活。”

這一切都告訴我們他內心有多糾結,有多痛苦。對費比斯與艾斯美拉達“愛情”的強烈嫉妒,對費比斯的鄙夷,以及因自己所愛至深卻一無所獲而產生的不公、怨憤,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的痛苦與狂躁終於使他的理智蕩然無存。

強烈的`嫉妒心與佔有慾,再加上失去理智控制的頭腦,以往的善良天性與“崇高”的道德準則,也再不能約束他瘋狂和變態的行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也無法使他改邪歸正——既然已站上通往地獄的斜坡,又有什麼好畏懼的?

走向瘋狂的同時,弗羅洛也在走向自己可悲的末路,收穫的必然是可悲的恥辱。罪惡已不可阻擋,悲劇已不可逆轉;弗羅洛的可悲,已不可改變。

隨着弗羅洛一句“誰也別想得到她”,絞索升起,絞死了他曾經的聖蹟、愛情、希望;絞索落下,將弗羅洛本人也放入了他親手為自己建造的地獄,綁上了親手為自己豎起的恥辱柱。

得不到便要毀滅,這不是愛。弗羅洛產生愛沒有錯,只是他的愛太過殘忍,需要這麼多生命去祭奠。

可悲的人。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1

在十九世紀羣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説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他既是偉大的詩人,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小説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旗手和領袖。《巴黎聖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説,這本書對於當時社會的深刻描寫,使它在經歷了近兩百年後,還是在今天被一遍遍地翻印、重版,從而來到我的手中。

在《巴黎聖母院》這本書中,極端的“美醜對比”,可以説是貫穿全書:艾斯梅拉達的美麗動人與卡西莫多的醜陋畸形;弗比斯的招蜂引蝶與卡西莫多的用情專一;克洛德。弗羅洛的道貌岸然與艾斯梅拉達的善良淳樸……

藝術來源於現實,但即便如此,書中的人物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然而看似誇張的描寫,在雨果生花妙筆的調和之下,卻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巴黎聖母院》通篇圍繞着這三個人物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艾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卻具有高尚品德的敲鐘人卡西莫多。

艾斯梅拉達的名字源於法語的“綠寶石”,這個波希米亞少女,也確實彷彿一顆鑲嵌在巴黎這座王冠上的獨一無二的綠寶石,與她的小羊搭檔整日在城中散播着絢爛的光彩,給人們帶來歡笑。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助人。落魄詩人甘果瓦無意中闖入了流浪者的地盤,即將被吊死,艾斯梅拉達為了保全他的性命而與他成為了名義上的夫妻;卡西莫多因為莫須有的罪名在烈日下飽受鞭刑之苦,也只有她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的脣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因為一些荒誕的理由而被無知的教會、法庭誣衊為“女巫”,並被判處絞刑。雨果把艾斯梅拉達塑造成本書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不需要刻意去引導,就已經讓人對她的悲慘遭遇懷有深深的同情。同時讓我看到了,偉大的作品不僅在於情節的跌宕起伏,更在於它刻畫的人物,它揭露的人性,能夠給人以巨大的震撼。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鐘人卡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着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日常生活中對不符合教義的行為百般斥責,彷彿是一個對教義絕對遵守的'苦修士,然而事實上他的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嫉恨。他自私、陰險、為了得到艾斯梅拉達不擇手段。而卡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艾斯梅拉達那裏,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温暖,這個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對生活的憧憬寄託在艾斯梅拉達的身上,以至於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這種極端的美醜對照,善良崇高與低劣邪惡的對比,使小説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那種衝擊感猶如怒濤般彷彿能捲走我全部的思想情感。

在《巴黎聖母院》中,我重新審視了世界上的美與醜。雨果以極多的筆墨描繪了巴黎城內最底層的流浪者們,同時他也對他們抱有極大的同情心。這幫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被歧視者,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裏的人的美德與人性。在故事的最後,艾斯梅拉達還是沒能逃過一死,卡西莫多也因此看透了克洛德副主教的真實面孔,並毅然決然的背叛了他侍奉多年的主教,這並不只是卡西莫多對主教的反抗,更是雨果對封建社會終將垮台的預言。故事的一切從巴黎聖母院陰暗角落的一個不起眼的“命運”展開,又以宿命般悲慘的結局告終,數個世紀的漫長時光,全部通過雨果手中的筆墨融於一冊之間,讓我們看到了這部史詩一般的傑作,我只能説《巴黎聖母院》,無愧於“鉅著”之名。

一種看似不美麗的愛,實則飽含深情;一座看似富麗堂皇的宏偉教堂,實則藏污納垢;一本厚重陳舊的書,看似荒誕不禁,實則寓意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