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

在第一章中,李笑來老師講過他曾經因運氣而學習編程並從中獲益,因愚蠢而拒絕學習盲打的經歷。很多人因為不知道它有什麼用而拒絕學習,但也有很多人卻因此痴迷學習。在這一章李笑來老師交給我們如何學會“學習”。

1、效率的本質

簡而言之,效率是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係,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之為。

我想李笑來老師主要是告訴我們要端正對“學習”的態度,不要拒絕學習,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對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學習任何知識,都會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拒絕學習,就無法體會到學習後的收穫。

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重要的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即使它很簡單。只要體會到“習得”帶來到好處,學習的慾望就會不斷膨脹。

 2、基本途徑

端正對“學習”的態度之後,就該進入學習的實踐階段了,學習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

最基礎的就是“體驗”,也就是來自五官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是這種認知雖簡單易得但想要得到認知的提升是比較漫長的,比如人們對獲得認知從恐懼到使用火種取暖或烹飪食物。

比“體驗”更高級一點的就是“試錯”,學習本身就是把自己的認知範圍向未知擴展的過程,從已知走向未知犯錯是難免的,對於未知,我們要有試錯的勇氣,“試錯”之後我們就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就如魯迅所説“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蜘蛛也有人吃只不過不好吃也就沒人吃了。”

在“試錯”的基礎上更高明一點的方法就是“觀察”,簡而言之,“觀察”就是從他人以往的經歷中獲取經驗或教訓,進而轉化為自身擁有的知識。

對以上三種方法進行補充的,就是“閲讀”。當然,“閲讀”這種方法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須在文字發明之後,“閲讀”的好處就是把更多的學習信息文字化,同時也更集中,內容也更豐富,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自己最急需的學習資料,同時,學習也更高效。

3、主要手段

除了“試錯”、“觀察”、“閲讀”之外,“正確的思考”,才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

人們在認知上,往往有一種有因必有果的傾向。然而,人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對於未知的.事人們會對其進行思考。

在思考的過程中往往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科學的,也就是找到事實依據進行推理得出結論,比如達爾文寫《物種起源》尋找大量的遠古化石,來佐證這本書的觀點,另一種則是非科學的,這類思考方式往往想出一些超自然的解釋,比如宗教神學。

然而前者相對於後者,思考的難度更大,證實的難度也更大,與此同時想讓人們對此產生的結論得到認可難度也要大得多。就比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後直到20xx年才在美國憲法上“戰勝”宗教理念。

當然,宗教與科學也不是完全對立的的,宗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科學無法觸及到的認知空白,這也是很多科學家也是信教徒的原因比如伽利略、牛頓等,但是與神學家不同的是他們對未知始終未停止以科學的方式探索。

所以我們在學習中,思考方式是很重要的,即便是有神論者,也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去思考,否則思考方式出錯未知永遠都是未知。

 4、經驗侷限

人們的行為往往受制於以往的經驗,即使它是錯誤的。

對於學習而言,借鑑以往的經驗的確是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然而以往的經驗是從以前的的學習經歷中總結的,所以很多時候難以應對當下或者未來的學習,甚至還是錯誤的。

所以,在李笑來老師看來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他的建議是:人在學生時期應該認真閲讀至少3本關於科學史和科學方法的書籍。

掌握“科學的方法”絕不是能速成的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積澱,同時要避開經驗主義的侷限這樣才能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

5、自學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並能靈活的運用自學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自學能力的基礎在於閲讀理解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對所接觸的信息做一個甄別,對於有用而必須記得信息,要把他記住;對於那些有用但不需要馬上記住的內容,要做好“存檔”以備不時之需;於那些與以往的信息類似而不同的信息,要仔細分辨,避免用時出錯;對於與舊知識有關聯的要學會“融會貫通”。

在閲讀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要掌握檢索能力,即能對所面對的信息有足夠的文字理解能力,突破“閲讀障礙”。

接下來,掌握“寫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會用文字來傳遞信息、積累經驗、共享知識等等,這一點尤為重要。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實踐,光有想法不付出實際行動,這樣自然無濟於事。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養成記錄的習慣,除了要避免“選擇性輸入”之外,要有“反芻”的能力,對自己面對的信息做一個系統的分析。

最後,要“瞭解學習的進程”,學習永遠都不會一蹴而就,它需要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尤其是在長期沒有反饋的時候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2

“向終身學習者致敬”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一個讀書APP啟動頁上,很認同也很喜歡這句話,與此同時也因為這句話讓我對這個學習平台的APP好感度倍增。

直到近期閲讀這本《把時間當作朋友》,查閲作者相關信息時,才得知這句話的出處是李笑來早年間寫博客時用的個性簽名。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終生不變的職業,這個職業叫做學生。”—李笑來

近來因為工作、學習、生活等客觀因素,繁忙的工作和學習導致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5小時,長期的睡眠不足,精力不夠,進而影響學習和工作的質量,於是,開始反思,覺得學習這麼多,是否有用? 想要“放棄”的念頭從我的腦海中一閃而過。

剛開始以為是自己不會“管理時間”。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學習的東西太多,很多的事情都沒有時間去做。把這本書當作為時間管理的書籍在閲讀,在仔細閲讀的過程中,才發現其實不然。 這絕非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籍。

很多的時候我們以為這件事情做不好,是因為我們不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因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沒有時間去做。)其實我們最應該管理的是“自我的認知” 。

任何人生活狀態的改變,也都是從自己思維模式的改變開始的。當明確知道一個道理足夠重要、後果足夠嚴重時,才有可能讓它指導我們自己開始行動,改變自己的行為。

例如:很多人都認為戒煙和減肥是非常難的事情,歸根結底,其實我們在思想上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它,還沒有清醒的意識到它的後果有多嚴重,所以才難以改變。

極端地説,如果醫生告訴你,你再抽一根煙,你馬上就會身亡,或者你再長胖一斤,第二天就要長眠。這時,戒煙和減肥就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

一、工作、學習、生活之間的關係

我們常常在送給別人祝福的時候,經常都會按照他的人生階段祝願他學習進步、工作順利或者是生活幸福。是不是我們都隱隱的感覺,自己的學習、工作還有生活應該是彼此割裂開的?

我們痛恨加班,因為覺得這是工作強行霸佔了生活。在工作8小時之外就應該是娛樂、休息,放飛自我,迴歸真實的自己。所以當時間被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巨大壓力填滿的時候,我們會抱怨説:“本來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是現在因為工作我已經沒有自己的生活了。”

如果站在工作和生活應該彼此割裂的角度上來看這個問題的話,或許這樣的觀點是對的。

令我想起此前看過的一本書《富爸爸窮爸爸》,影響特別深刻的是作者羅伯特。清崎,他每次都在老闆要給他升職加薪的時候辭職。(大多數人想要辭職時是希望升職加薪。。。。。。。)

他的思維模式是,注意力從來都不在錢本身上,而是在自己的個人成長上,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才是他去工作的全部動力。

如果把個人成長與生活割裂開,或許就不對了,個人成長本身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當我們意識到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工作的時間其實是被賣了二份,一份是賣給老闆,換取工資,而另一份賣給了自己,換取了個人的成長。後面的這一次交易才是最為重要的。我們越快忘掉自己的工資,未來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越輕鬆。

因此,當我們足夠深刻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一切被動的工作,都會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而當一份工作不再能夠讓我們學習到新知識的時候,那麼我們放棄它也不需要有任何的留戀。

窮人把一份穩定的工作視為一切,而富人則把學習,把自身的成長視為一切。

二、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收穫

很多人以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是彼此割裂開的,因此絕大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感覺自己參加大學聯考的時候,是一生中最有智慧的時候,可謂是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因為他們在完成學業的那一天起,竟然自信的以為我的學習生涯結束了,我要步入社會,去參加工作,開啟新的生活了。

可真相卻是畢業的那一天,並非是學習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全新的賽場。這是一個用整個社會對你的評價來代替期末考試的一場終生學習競賽。而這場考試的結果會源源不斷的在我們身上顯現出來,讓人與人之間形成判若雲泥的差別。

我們在學校中所得到的最有用的東西,並非是那些讓你覺得很有智慧的知識,不是幾元幾次方程,不是力學三大定律,不是化學元素週期表。

而是習得一種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才是能夠讓我們受用終生的。熟練的運用這種能力去拓展自己的認知體系,拓展自己人生的寬度。才是這十幾年的學習生涯帶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

“終生學習者的概念”,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簡直就是廢話,因為他們每天都是這樣做的。而對於沒有深刻理解的人,只不過是一句聽上去很有道理,卻毫無用處的雞湯而已。(很多人在聽完這些“大道理”之後,會做的事情不是去打開書本,去思考,而是打開電視劇或者遊戲。)

據説,“王者榮耀”的同時在線人數超過一億人,頓時覺得社會的競爭壓力沒有那麼大了,因為自主看書和學習的同時在線人數絕對不會超過一億人。

三、每項新技能,都是新世界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説車是我們人類腳的延伸,讓人走得更快,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讓我們看得更清楚,計算機是大腦的延伸,讓我們能計算得更復雜……那麼學習就是人類所有能力的延伸,而獲得能力的多少,絕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事情。”當我們最終學會某種技能的時候,就會明顯的感覺到,就在這一瞬間,整個世界都為之改變了。因為當他擁有一項新技能的同時就擁有了另外的一個世界。

例如:熟練掌握幾門外語的人,就比只看得懂中文的人多了一個看世界。很多人閲讀世界名著都是翻譯的版本。但是熟練掌握英文的人,就能閲讀“原汁原味” 英文版的書籍。閲讀過原著版本,再閲讀翻譯版本,就會發現有着天壤之別。

翻譯的書籍是翻譯者結合自己的思考邏輯轉化成另外一種語言,且不論翻譯者自身的文學涵養。而有能力閲讀英文版的人,這種閲讀體驗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李笑來,他學習電腦編程,給他帶來了無盡的好處和經濟收益。後來,當他學會了演講,站在新東方的講台上,緊接着去到更大更高的平台上表演自己影響更多人的時候,他説:“回顧往昔,我早已經重生了無數次。”

比如現在的我,和很多人身邊的同學、同事、朋友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如果一定要説有哪一點不一樣,無非是我現在堅持學習,持續在簡書平台輸出寫作,刻意練習自己閲讀、總結、寫作和轉述的能力。而這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技能”依然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道小小的門檻,能讓那些不擁有這項“技能”的人望塵莫及。這個小小的世界使我受益頗多。

“學習”這件事情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任何知識的獲取,它都是不可逆的。在掌握它的那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瞬間根深蒂固,而再也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能對它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即便是他帶給你的好處,你都無法拒絕。所以,請不要主動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

向終身學習者致敬。

愛讀書,也愛旅行;

愛詩詞,也愛Guitar ;

愛書法,也愛寫作;

我是Lindsay語絮,看書慢+寫文也慢;

請叫我“蝸牛”小姐姐 ??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3

一個人必須在開啟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後,才能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成功從來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依然不是。基於比較的成功觀,是傷人的、害人的。

事實上,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目標。

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不能接受現實,一切成長都是虛妄。

很多道理都非常簡單,卻至關重要。

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人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卻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個版本之中。改變自己,就意味着屬於自己的'那個版本的世界將會隨之而變,其中也包括時間的屬性。開啟自己的心智,讓自己能夠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和行動,那麼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整個生活都必然因此煥然一新。

人們很難接受與已有知識和經驗相左的信息和觀念,因為一個人已有的知識和觀念都是經過反覆篩選的。被灌輸的觀念,越是錯的,越有驚人的繁殖能力。隨着時間的推移,它愈發頑固,直到最後,它在不知不覺之間矇蔽一個人,使其失去心智成長能力。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我們用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然而我們思考的方式和結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的方式和結果影響,同時也會影響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結果。我們甚至可以思考我們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是否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劃分為兩部分:自己知道的與自己不知道的。每個人都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把自己劃分為兩部分,別人知道的和別人不知道的。

弄清楚“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自己”究竟是什麼,暫時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僅憑自己的心智就意識到“自己不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你的存在。

你的大腦並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於)“你的”大腦。儘管你用你的大腦思考,好像它也在指導你的行為,但是你要明白,你的大腦不應該成為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分清主僕很重要。

維克多·弗蘭克説: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運用心智獲得解放,不再讓自己跟着感覺走,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

無論正向還是反向,心智一旦開啟,就會不斷自我積累,自我過濾,直至根深蒂固。一個人的心智是他的知識和經驗的總和,也包括他的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4

在這本書裏關於時間管理的看法還是挺新穎的,時間是無法被管理的,能管的只有你自己。書中主要從時間、學習、積累、思考、管理、交流與應用等方面進行闡述,每一點裏都有所收穫。

第一、時間無法管理

人是沒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不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時間”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而已。換言之,人類能做的事情頂多只不過是發明改進測量時間的工具而已,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去左右時間。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改變自己,就意味着屬於自己的那個世界將會隨之而變,其中也包括時間的屬性,開啟自己的心智,讓自己能夠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和行動,那麼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整個生活都必然因此煥然一新。

第二、反思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人之為人的關鍵在於人具有特殊的“大腦額葉”。正因如此,人類才具備了其他動物很難具備的一種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得到了反思能力的人類,最終創造了語言,發明了文字,形成了邏輯思考能力,進而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不再讓自己“跟着感覺走”,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分清我們和大腦的主僕關係。

第三、心智的概念

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基於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因為無論是吸收知識還是總結經驗,都需要經過思考才能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都會多多少少產生變化。所以説,心智這東西“上不封頂、下無保底”。心智一旦開啟,就可能因為學習而像病毒一樣瘋狂發展,與此同時,“學習能力”也會相應地大幅增長。

第四、掌握新的技能如同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任何一個人如果曾經有最終習得某種技能的經驗,就會知道,在習得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都會為之改變。換一種説法,因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於原本的.世界裏;因為所習得的技能,他擁有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例如,一個人若最終可以熟練使用一門外語,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門,跨過那個門檻,就是另一個世界,他比那些只能講母語的人多擁有一個世界。選擇痴迷於學習的人,正是基於這樣的體會:每掌握一項新的技能,就感覺自己像重生了一次。

第五、關於學習

如果説,車是人類腿腳的延伸,使人們走得更遠;望遠鏡是人類眼睛的延伸,使人們看得更清;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延伸,使人們算得更快。那麼,學習就是人類所有能力的延伸,使人們擁有更多能力,並且往往主要取決於你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注意的是,這只不過是成本而已,尚未考慮收益。事實上,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學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生活因它而變,卻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置之不理,它瞬間就能根深蒂固,無法剷除。

第六、關於人脈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5

今年來,我一直在學習時間管理、邏輯思維、溝通等方面的知識。在學習中,我發現了這本書,李笑來先生的《把時間當朋友》。

一、這本書,作者要告訴我們以下幾個事情:

1、從人的心智上來看,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都不是天才,你比別人強的方面,不是想你想象的那樣多;

2、告訴我們成長的唯一方法,就是科學的思考問題,如邏輯思考問題或叫做理性思考問題;

3、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人的智力(人的注意力);情緒(人的喜愛);認識到時間是我的朋友,她可以幫助你實現目標,我們真正與時間做朋友。勵志文章大全

4、告訴我們一些當前社會中的一些謬誤,如我是獨一無二、對人脈過於重視,時間就是金錢等。

二、從中我有以下幾個收穫:

1、做事要有耐心(所謂的智力其實就是一個人腦子的耐力);qq説説

2、做事情要夠細心(所謂情商就是一個的細心程度,控制自我情緒的水平)

3、詳細記錄自己的時間,來提高自我時間的管理水平。

4、最重要的還介紹了浪費時間的幾種現象。(1)迴避困難、拖拉、浪費時間證明自己、經常用要是………就好啦、低估今天的力量。

5、要養成的幾個好習慣:生活節奏調整的慢一點、做個不遲到的人。

6、要想成功就需要有耐心、萬事提前準備。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6

在冬天太陽出來了莫名就覺得心情舒暢,如果醒來就是霧霾重重,那一整天都覺得不太開心呢,接着昨天的繼續往下走,先跟時間成為朋友,才可以相識相知相伴終身。

為什麼那麼多人容易產生焦慮症呢,大概跟“快”脱不了干係,所有的事情都想速成,一夜成名、早教、速成XX班......大多數越是浮躁,越是對現狀不滿意;越是對現狀不滿意,越是浮躁,想想看身邊的人和事還真是如此。

總的來説,一方面是自己的無限慾望,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滿意度的不斷下降——這就是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這出路只有一個起點——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蹴而就。

既然不能速成,那隻能通過“交換”來實現,把我要什麼和我有什麼想清楚,先想想自己有什麼可以交換成想要的東西,如果發現什麼都沒有,就不要抱怨世界,應該努力讓我有的技能超過我要的.東西,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最壞的情況是,拿出紙和筆認真面對自己,結果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這也許令人氣餒,但其實對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説,“還有時間”、“還有精力”、“還有正常的智商”就已經足夠了。只要努力,只要勤奮,機會總是存在的——我們必須要相信這一點,最好相信到毫不懷疑。

至於完美,最完美的生活狀態就是接受不完美,我們害怕未知,害怕不確定的東西。我們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是我們永遠做不到。如果不能接受這個現實,就無法忍受未知的存在,也會平添無數的焦慮。焦慮是導致時間浪費、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當人處於焦慮的時候,甚至可能出現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況。另外,焦慮的情緒會讓人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但是,在缺乏理智的狀態下做出的任何決定和行為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一個相對有效的策略是:當有問題解決不了時,可以先把它記下來,然後繼續前行。注意,一定要把它們記下來。

現狀無法立馬擺脱,每位優秀的年輕人身上幾乎都有相同的特質,他們熱愛自己的生活,很少對現狀不滿意,更專注心無旁騖的做事情,因為是良性循環,因此他們每時每刻都在進步。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7

要事第一,是高效的習慣之一。

突然理解到時間管理本質不是管理時間,是管理自己的心智和認知,進而管理自己的行為,最終在同等時間中實現最高的產出。

人的心智模式影響認知水平,通過控制大腦、控制情緒、推遲滿足感來讓自己更好認知當下的事,不會因為非理性的東西影響當下時間的利用;開拓心智能夠提高認知水平,把握當下的情況;要小心成功學,把重點放在提升自己上。

基於對外界科學認識和自己內在的提升,時間的.利用自然就更加高效。

有一套好的時間利用方法,番茄,GTD等都是方法。這些方法需要背後的有關時間和自己的認知、對效率的理解等去支撐才有效,否則經常以失敗告終,第六章裏面包含這些背後的東西。

避免時間浪費:不要去證明自己,不要自卑,不要使用浪費時間句型,要開源節流。要知道哪些事情是無意義的,明顯浪費時間,不會有任何產出的反而降低產出。

一定要提前準備(這個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項之一),提前準備是以始為終(高效習慣之一),是規劃並未規劃的事情打好根基,目標自然包含其中。要耐心,那是一種細嚼慢嚥的知識消化和積沙成塔式的基礎積累,一個是內在的,一個是行動上的。“越早醒悟越好”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8

其實,在讀完這本一看名字疑似爛大街的時間管理心靈雞湯文時,我已在閲讀過程中寫了不少感想感悟。以前很少看這類型的書,大多是看一些專業相關的書。但至少這本《把時間當做朋友》,我看了以後覺得很值,也反省很多,經常看了一段便需要掩卷沉思一番。有對之前活過的人生的一個簡單回顧與總結,有對自身心智的仔細審視,有對未來的發展方向的展望。

時間的屬性決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將凝固成歷史,無法更改。

我們並不是要去改變時間,而是改變自己,通過管理自己改變自身的時間屬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風景你會意想不到。

心智的力量——實踐出真知知識科技發達的現在,想要獲取知識實在容易。少,不好;多了,也不好。我們需要去甄別知識的可靠性,我們漸漸地更依賴去看別人的經驗、請教別人問題,而不是自己主動的去實踐得到答案。如果你有條件去實踐得到問題的答案,儘早去行動,我們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別人的經驗永遠比不過自己的經歷。永遠記住,馬上行動是最重要的。

心智的力量——改變態度,而不是去抱怨抱怨最浪費時間,即便抱怨得正確。抱怨不僅要花費時間,還會引發負面情緒,使你喪失鬥志。同時最重要的是,抱怨本身不會改變任何事實。生活中有太多事可以讓我們不停地去抱怨,抱怨公司、抱怨上司、抱怨應試教育。有些人説不抱怨不行啊,那還讓我怎麼去發泄啊。天吶,這麼多正面積極的發泄方式你卻要偏偏選擇對自己傷害最大的一種,我還能拿什麼拯救你?

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考試,因為考試意味着需要努力才能拿到通行證,否則就成了攔路虎。如果,避不開通過考試的方式來獲得通行證,與其抱怨不如熱愛。

只要你去改變你的態度,你就會發現你的世界會因此發生轉變。

很多人總是對那些無趣的事(很容易就能發現身邊的同學同事對他們自己上的課或是做的工作都提不起多少興趣,整天抱怨課程本身無聊;講課的老師水平差;工作沒有意義,總是做重複的事。整天哀怨,成熟的人會改變自身的態度來使這些變得有趣。

心智的力量——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不僅是反省,也是總結和計劃。在實現目標的路上,有衝勁是必須的,但也要牢記“我們的認知不僅可能也確實往往背離現實”。目標同一個,實現的道路有許多條,但如果連目標的可行性都沒了,這條路怕是會讓你迷失方向了。自以為是最可怕,需要不斷的質疑自己,質疑自己所學所想所做,往往有不一樣的思想火花產生,也能讓我們不斷進步。

心智的力量——計劃性我是一個喜歡計劃,但執行力不夠,拖延症老犯的矛盾體。許多計劃最終沒有按時完成甚至之後也不會去完成,事後會懊惱一會,然後開始找藉口説服自己,給自己一個安心的理由,“這次安排的計劃太多了,做不完也沒辦法”、“期間計劃外的事情這麼多,怎麼完的成啊”、“都忙了一天了,休息一下也是應該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總結一下——這個計劃沒完成也沒什麼大不了,下次一定好好完成。説的嚴重點,我其實根本就沒有重視計劃這件事。還是喜歡給自己定計劃,為什麼呢,因為我喜歡給自己有一個安心放鬆的理由。

在大學期間喜歡給自己制定周計劃表,但往往是322結果(前三天按時完成,並且有熱情,之後的兩天開始拖拉,不能按時完成,最後的兩天基本不去執行了)。當我發現這個個人規律的時候,放棄了計劃,覺得隨性更適合我,並自認為計劃對我沒什麼用。當我開始閲讀本書,第一次看到“心智的力量”,靜下心來反思後,我決定重新拾起計劃。

心智的力量——執行力當計劃完後,馬上去行動,我相信很多人在計劃剛開始的時候都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做出計劃之前心裏一定想着去好好完成的。但像我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理想與懶惰並存的人來説,長期堅持的去執行計劃——這件事很難。

有執行力的人不會拖拉,不管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時間有多長,都能堅持做下來。我欣賞,也希望成為,同時也在努力成為這樣的人。仔細想想,我為什麼經常被其他事打斷計劃,因為我貪心,我想都做好——不管是計劃內的事還是計劃外的事,但太多的事實告訴我,要想做好每件事,你得先專心做好一件事。

心智的力量——學習能力人剛出生並不與其他動物有多大區別,而我們之所以在地球上佔據了主導地位(僅相較於其他生物來説),學習能力成就了人類。

學習某樣技能,總體進展基本符合階梯狀增長。有的時候,你會很長時間沒有一點點進展,但在未來的某一刻開始感覺突飛猛進,所謂醍醐灌頂,一通百通,之後則又是一段“平台期”。高手為何總是感到寂寞,因為他們就是孤獨着過來的,試問多少人在“平台期”決定半途而廢。

學習是自發性的。學生總是因為不喜歡老師而拒絕學習,而原因總是千奇百怪甚至無理取鬧——他的上課風格不喜歡,他曾經為難過我故意叫我起來回答我不會的問題等等。老師是來幫助你學習的,而不是要求你學習的,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作為拒絕學習的藉口。

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這個思想很多人都能接受並在實踐,自以為學會了往往帶有個人欺騙性。

清楚明瞭地表述你自以為了解的東西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容易。有的時候,你沒能給別人講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沒想明白。更多的時候,被教者的提問,往往會令你發現你的想法還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嗇你的時間,不要吝嗇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淺,記住,教別人等於自己學,只有學好的人才可能教會別人。另外,隨着時間的推移,你在知識上不吝共享的經歷,最終會讓你明白這是最好的助人為樂的方法,並且獲得的永遠都是尊重。

心智的力量——自制力讀李笑來先生對時間的理解,越閲讀越心驚,我的過去以及未來到底還要浪費多少時間才能明悟——時間從客觀上看恆定向前的,從個體上看是可控的,讓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腦,而不是讓大腦控制你。這裏的大腦,我個人的'理解是被感官支配的低級控制中心。睡懶覺,真的挺舒服的,你的感官帶給大腦的愉悦讓大腦決定不要起牀,繼續睡懶覺吧。這樣的大腦太容易被感官的舒適達到滿足狀,往往失去了更深層次更復雜的行為所帶來的心靈愉悦。

心智的力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要相信自己的記憶力,“遺忘”是我們的自我保護功能。如果不經常整理已經輸入到大腦的信息,過段時間這些信息就會變得無序,“明明記得但死活説不上來”就是這樣的例子。文中多次提到記筆記,而且李笑來先生特別強調使用紙和筆來記,我當時第一個想法是現在電子產品如此發達,記筆記早就搬到各種雲筆記等軟件上了,多方便,隨時隨地都能記,還能有效保存。但之後也確實發現了不足之處。

首先用紙筆記錄對我來説可能印象會更深一些,其次用紙筆在記筆記的方式和風格上有更多選擇以及個人色彩,而這些對於深度依賴雲筆記的我來説體會會深一點,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我記在雲筆記上的筆記不會經常去翻閲,也就導致過一段時間偶然翻到自己以前的筆記時,發現以前的筆記太粗糙了,然後懶惰的我就隨之而去......

當我意識到這一嚴重的後果是在寫一篇技術文章的時候,記得以前有做過這方面的筆記,當我找出來的時候發現當時記的筆記完全不能用。突然意識到我記筆記的意義變得沒有意義了,決定改變(吃一塹長一智啊)。

當我正煩惱我實在太依賴雲筆記了,不想轉變為紙筆記錄的時候,意識到問題更多的是出在自己對筆記的態度上面。記筆記不是記錄下就完事,它的作用是經常去翻閲梳理,使腦中的信息有序的排列起來,最終成為屬於自己的知識。

記筆記需要不斷的去完善和擴展,定期的去整理自己的筆記,包括分類,修改理解不全面的觀點,添加新的相關知識點等等。慢慢的,你的每一篇筆記都在進化,你能清晰的感覺到他們的成長。這種感覺,非常棒。

最後,談談對努力的理解。書中對努力有一段引用: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其實,所有的人都須要努力。我很認同,努力和奮鬥不應該被強調,不應該是被人鼓舞或受到刺激後才去做。“每個人都面臨着自身一定的侷限,而現實又是‘資源不僅稀缺,並且分佈很不均勻’,所以,每個人都要努力、奮鬥、掙扎,無論他原本是什麼樣子。”努力在很多人心中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因為覺得努力是額外的付出,不努力的時候也是正常的。但其實努力和吃飯睡覺一樣,應該被平凡化,甩開“額外的付出”這個包袱,會更願意去努力。

你需要和時間賽跑、競爭,你更需要和時間做朋友。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9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不會因為你的挽留而停留半刻。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有效地管理時間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也曾嘗試過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執行期間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以失敗告終。最近,有幸拜讀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對於時間管理又有了新的理解。

1、時間無法管理

我們為什麼總是時間不夠,總是抱怨“為什麼沒有時間了”。你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每天我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打開電腦準備做事,突然手機響了,然後拿起來看,接着就刷起微博、朋友圈,然後再倒一杯水喝。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在消磨我們的時間,直到deadline到來,我們才發現沒時間了,匆匆忙忙地去做事情。而這種突如其來的緊迫感,又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焦慮和痛苦,我們不斷地懊悔為什麼自己沒能管理好時間呢?

時間到底可不可以管理呢?本書作者的主張是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所謂“管理時間”亦或“時間管理”都是虛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不會服從任何人管理,它只會自顧自地流逝。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只有養成好的習慣才能做時間的主人。

2、做大腦的主人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與其説是關於時間管理的,不如説是教導我們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作者強調我們必須開啟心智,想明白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呢?第一點就是你不應該隸屬於你的大腦。作者指出人的大腦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們應該成為大腦的主人,而不應該成為大腦的奴隸,不應該讓自己跟着感覺走。為此,作者提出了心智的概念。作者認為一個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正確的事情後就會開啟心智,有點像佛家的頓悟,或者“打破舊的格式塔,創建新的格式塔”。而我更傾向於認為它是一種經驗的'總結。

3、速成絕無可能

我們或多或少在市面上看到過這類書籍或課程《7天學會java》、《十天數據庫入門到精通》等,而且他們的銷量往往還都不錯。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是因為人的基本特徵就是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想馬上得到結果。作者分析了人渴望速成的原因:其一是人們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每個人都有無窮無盡的慾望,但不是所有慾望都能被滿足,因此大家都希望馬上看到每件事情的收穫;其二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這個道理,這也是浮躁的根源,所以才不現實地要找到迅速的方法,以便解脱;其三是自我滿意度的下降帶來了浮躁,統計學表明15-45歲的三十年間,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就是在持續下降的,而浮躁和滿意度下降相互刺激相互提升。

4、管理自己

那麼我們如何來管理自己呢?作者首先建議我們正確地估算自己所做事情的時間。有個法則叫侯世達法則,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它是這樣描述的,“完成一個任務實際所花時間總是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即使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這點我想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而每次發生“意外”本質上其實是對任務不熟悉,任何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都會經歷由“陌生”變為“熟悉”的過程,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所以我們要學會估算任務時間,即使錯了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是在熟悉的過程。

以上只是本書的部分內容,作者根據自身的經歷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觀點和建議,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無論管理時間,還是管理自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0

《把時間當朋友》這本書之所以對我影響最大,是因為它讓我明白了很多事實,這些事實比我們經常所聽到的大道理要真實很多,有用。明白這些事實後,馬上改變了我以後的處事方式。

1、關於時間管理

要管理的是自己,不是時間。是的,很多時候,由於我們的頭腦太過活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而無法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浪費了很多時間。如在宿舍,受電腦上的音樂遊戲娛樂各方面的干擾,就無法完成作業,做該做的事,學該學的知識。但只有專注聚集,才能真正有效率地完成手頭的事情。而專注力,自制力,不受外界干擾,是需要我們去管理自己的。

2、關於人際關係建立

生活的智慧就在於,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這比什麼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人脈。—我們不防去觀察一下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集中精力專注於打造自己的人。自己做強了,做大了,勝過他人了,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人來找你幫忙,解決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與你合作。在這過程中,人際關係網自然就建立了。

3、關於專業是否有興趣問題

首先,這些人並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情(專業學習)沒有興趣,而是沒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只要一件事兒你能做好,並且做到比誰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數人好(有成績感,有收穫,你就會花時間精力繼續努力下去,並獲得更大的`成績感),你就不會對那件事情沒興趣。—這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學不好,就拿對專業不感興趣為藉口,而不花時間精力去學習。這樣找藉口,不學習之後,又怎麼會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做好呢?

4、關於人生職業規劃

其實,我個人並不相信什麼職業規劃。我只是樸素地用自己的經驗得出適合自己的結論:沒有誰能給我做職業規劃。—人生職業規劃,是一生的時間。我們是否有能力去做這個規劃呢,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能力去執行好這個規劃呢?尤其是我們大學生,對很多東西不瞭解,人生的經歷也確實太少,而生活中變動太大,太多。我們一般得大學生有能力去做這個人生規劃嗎?如果不能,我們是否應該實實在在地做好眼前的事情,讓自己時時刻刻都有收穫,或許這比規劃來的更加實在。

5、關於心智

開啟心智,運用心智,獲得解放。心智可發展,可培養,可重建,甚至可以反覆重建。不可封頂。—心智的不同,人生路不同。而心智是極其微妙的,很多時候是被我們一般人所忽略的,但它卻決定了種種不同的人生軌跡。如有些人幾何代數都學不明白的時候,另外一些人卻可以僅憑心智就能夠想象出現實中無法觀察到的超立方體,如果自己明白心智是決定因素時,就不會詫異這些人的特異功能了。每個人都要努力去開啟自己的心智,成就自己的人生。

6、懶惰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無論在哪裏,懶惰現象都隨處可見,而且被各種藉口掩飾的很合理。如果我們發現不了這是個嚴重的問題,那麼我們還會繼續原諒自己的懶惰,而最終一事無成。如不花時間精力學習專業課;不去實踐;看書不動筆不動腦;看書只是一帶而過,囫圇吞棗;不去上課;吃飯外賣(快餐或舍友);等等。看了這本書,或許就會發現自己的很多借口是站不住腳的,進而改變自己。

7、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大腦,而且你若不控制自己的大腦,你就會受大腦的控制,還有可能受他人控制。如你會受慾望的驅使,而做出一些讓自己在清醒理智時深感後悔的事情;在你做事情時,自己輕信了他人的話,而做了讓自己之後感到後悔甚至憤怒的決定;等等。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讓大腦引導行為為我們想要的結果服務。

8、“事件—時間日誌”記錄

如財務管理一樣,知道時間是怎麼用的,才知道該怎麼去規劃時間—時間不是節省出來的,是靠規劃出來的。通過“事件—時間日誌”記錄,我們可以精確地感知時間,可以豐富我們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可以調整我們對時間的感覺,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時候,都更容易確定“真正現實可行的目標”。

9、最節省時間的方法:學習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少走彎路,可以用他人證明是有效果的方法來更快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10、正確對待老師

首先,不應該過分依賴老師。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教得最好”的老師肯定會有,但往往並不是“做得最好”的那個。“做得最好”的人通常甚至可能都不一定會教,更不用説“教得最好”了。泰森的教練打得過泰森麼?——那教練估計不會有那麼快的出拳速度吧?但,他可以訓練出拳王泰森。

11、什麼都學,學了不知道有什麼用

什麼都學,時時刻刻都滿載收穫。往後不知道人生的什麼時候就派上了大用場呢?這種感覺是很讓人欣喜的。所以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態:不知道以後有什麼用,而努力學習各種知識。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1

1、“比如,一個人若最終可以熟練使用一門外語,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門,跨過那個門檻,就是另一個世界,他比那些只能講母語的人多擁有一個世界。”---對這段話不能更認同了。今日頭條或者各類平台上,有很多關於介紹日本韓國什麼的,給國人講的時候頭頭是道,好像親歷的一樣,其實如果你懂日語或者韓語,就知道這些內容有多失實或者無厘頭了,因為這些人不懂或者也沒有用原文看過,更沒有去過日本什麼的,只是用自己一套語言體系或者理論體系去闡述別人的行為,所以能理解的事情也是有限的。比如最直觀的,漢語是“主+謂+賓”架構,而日語是“主+賓+謂”架構,文字的使用和表述帶來的思考模式就不一樣,要表達的意思翻譯過來也就千差萬別,更不用説日語裏要用到太多的敬語體系了。還有日本是一個島國體系,是一個極其封閉的體系,而中國是一個大陸體系,地域寬廣,所以有個哲學家説,在日本永遠孕育不出像中國一樣的“道家”思想體系,詩詞歌賦也不會出現像李白一樣偉大的詩人,也就做做“俳句”。以前很多不理解的日本人的行為模式,去過日本,學過日語後,用他們的思考模式也就能理解了,當然理解不等於認同,只是知道了他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而已。

2、比“體驗”再高級一點的獲取知識的手段,就是“試錯”。

創業應該是最大的“試錯”行為藝術。雖然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創業課程,但是創業真的'是很難教會的。以前有朋友經常會溝通交流創業者和員工的區別,其實最大的一點就是,創業者或者説公司的領頭人做事情的方法是通過“試錯”來進行,比如戰略方向的選擇,找到合適的人,做什麼新產品,下這些決定都是一次次冒險,一次次試錯的過程,而一般員工是沒有“試錯”的權利的,比如一個項目確定了之後,就要按照計劃,時間去把任務完成,如果沒有保質保量的完成,等待的可能就是被優化了。所以為什麼投資人喜歡連續創業者,就是因為這些連續創業者已經在創業過程中積累了足夠的“試錯”經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能保持創業的初心和激情,該交的學費也交過了,所以才顯得彌足珍貴,而且在國內基本上要創業成功,通過統計,基本上要平均創業次數超過5次以上:)

3、今天,地球上掌握多種語言的人越來越多,而在這種情況下,建造通天塔的另一個障礙終於浮現出來,那就是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擺脱的“經驗主義”侷限。

人生到了一定階段,就會遇到“經驗主義”,而經驗主義裏最可怕的可能就是“成功路徑依賴症”,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形成了一定的經驗後,遇到事情就想用原來成功過的辦法再去做一遍,就像一個人手裏握着錘子,那看到什麼都像是釘子,上來先錘兩下再説,或者就是另一個更生動的惡成語,就是“刻舟求劍”。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2

《把時間當做朋友》是一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作者通過自身經歷的案例講述管理時間的方法,這些管理時間的思路和方法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工作中。

書中講到,每個人都有惰性,這是人性的劣根。我們的員工也確實是這樣,但有的人能夠克服惰性,有的人卻只能浪費時間,這就是思想意識的差距。每個人只有克服了惰性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綜合修理廠近幾年來一直規定員工下午提前半個點上班,也就是每天多工作的這半個點使我們在人員大量減少的情況下保持了去年同期的.產值收入,這就是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增加的效益。這是在我們硬性規定的情況下大家每天多工作半個點,還有一部分員工會自覺地中午、晚上加班,完成更多的工作,那就是更懂得了時間管理的意義。

每個人每天上班的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有的人能完成很多的工作,有的人卻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完,這就是效率的問題。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的輕重緩急,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工作。我們車間也有那麼一些人,每天都看着很忙,但卻總遭到客户抱怨車修得太慢,這些人不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做事沒有效率。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引導這些員工學會管理時間,和時間要效益。

這本書中所有管理時間的方法中,我認為“事件-時間日誌”是最直觀最可行的,通過每天記錄自己做不同事情花費的時間,讓自己更精確的感知時間,調整時間,確定合理的工作量,避免浪費時間。

時間都是規劃出來的,只有充分利用時間,時間才會成為我們的朋友,為我們帶來效益。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3

《把時間當作朋友》在眾多關於自我成長的書籍中有口皆碑,我一直都認為,當你想去改變生活或者工作時,首先要改變的一定是思維,比如你想通過閲讀獲得自我成長,那麼一定是先學習讀書方法,而不是一開始就埋頭於書海中手不釋卷。所以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思維改變行動。如果你在自我成長有困惑,那麼建議你去讀一讀這本書,我從這本書讀到的不僅僅是自我管理的技能,還是心智上的重新打開!

(一)打開你的心智

什麼是心智?李笑來老師是這麼總結的: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基於這些知識和經驗早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在我看來,是對付出於未來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時常陷入焦慮的狀態,大多數人對自己的付出都希望能即時地得到反饋,比如你閲讀一本書,就希望自己瞬間可以醍醐灌頂,你寫一篇文章,就希望自己一夜之間能到10W+。付出暫時沒有回報是正常的,但不代表在未來,這些付出能給你莫大的幫助。

比如以前你只是對項目管理有感興趣,然後就去自學了,現在老闆讓你獨立負責一個項目,那麼你之前學習的東西就會在這裏得到發揮,你開展工作的時候就會更方便和效率!

(二)速成是不可能的

越是浮躁,就越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越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就越是浮躁。這是一個死循環,我們都有很多的慾望,學生時代的時候,我們希望自己科科滿分,每次都是第一名,工作後,我們給自己設立很多的目標,比如年薪百萬,貌似300多平米的房子。當你的現狀滿足不了慾望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浮躁的狀態。如果你不去接受現實,就會長此以往地陷入這種焦慮中,非但對自己實現目標毫無益處,更多的是消耗自己的能量。

(三)現狀無法馬上擺脱

臣服於現實,才能更好的前進到未來。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用什麼,做什麼都做好,用什麼都用好。我們大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靠天賦就能一步登天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沒有任何一個人就可以快速的擺脱現狀,一個嬰兒也要長達兩三年的時間才能逐漸和這個世界產生鏈接,一個普通員工起碼也要五年的工作時間,才能晉升到管理層。在認清現實之後,大可心無旁騖的做自己的事情,有一天你就會發現,過去你想要掙脱的牢籠,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了你的天堂!

(四)完美永遠不存在

大多數人的'心裏都有一種理想的狀態,比如等我準備好了再開始,等我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再寫作,我怕我寫不好。但實際上就沒有一下筆就能行雲流水的,也沒有一上舞台就可以驚豔四座的,所以再可以追求完美的同時,是給自己找一個不行動的藉口。每一件事情的過程和最終結果,都不會有很完美的狀態,你刻意追求這個理想的狀態,你只會離它越來越遠,畢竟我們終其一生的努力,大概也就只能接近完美,畢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五)及時行動

最近學習到一句話,那就是:當你沒有什麼可以選擇的時候,那就選擇開始吧!你的行動是為了你自己,不是為了別人,在做的過程當中,一定是會出現很多問題的。比如你閲讀一本書,期間可能你會接到朋友或者親人的電話,或者是臨時有事情需要去處理,那麼對在做“閲讀”這件事情的時候是有一定的風險,並且這種風險是沒有辦法去規避的。可是難道我們就因為這樣的風險,就不去開始,就不去行動了嗎?對一件事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現在開始做!

(六)做了才有興趣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對這個沒有興趣,所以我不想做。但這麼久以來,我們都把這個順序弄錯了,應該先去做了,才會有興趣。我相信一個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甚至比其他人都做得好,他對這件事情是有興趣的。

舉個例子,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偏科很嚴重,往往語文考98,數學大概只能考一個74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覺得自己對數學不感興趣,但有一次,我能用幾個方法把一道數學題解出來的時候,我還去找很多數學題來做,並且很熱衷,這就走證明當你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才對那件事情感興趣!

(七)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我們過分的關注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但實際上是每一次的成功都包含了無數次的成長。成功是一種結果,而成長是對自己過去的一種剖析,你只有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化自己地心智,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接近成功。成長給你帶來的是堅如磐石的踏實和別人永遠都拿不走的安全感。

(八)資源是對等的

你想要遇到優秀的人,就必須自己先成為優秀的人。大多數人的思維裏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以為自己主動尋找優秀的資源就可以進入高質量的圈子,就好比一個貪慕虛榮的平民少女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進入高端場所,盼望自己有一天能夠調到金龜婿,即便她憑藉自己的姿色順利的嫁給了名流商賈,但不見得她就能夠在上流社會裏生活得遊刃有餘,畢竟自己的知識有侷限,經歷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想要得到優秀的資源,就必須讓自己成為優秀的人,着才是進入上層社會的最佳途徑!

(九)鼓勵他人

李笑來老師説:“鼓勵他人,就會讓自己變成一個不需要他人鼓勵的人”很多人踟躕不前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沒有支持和鼓勵。但支持和鼓勵是會上癮的,別人不會一輩子都會對你有所鼓勵,想要擺脱這一現狀,只能讓自己變成一個不需要別人鼓勵的人,這樣就可以在行動之前,沒有任何的疑慮,也沒有任何的恐懼。做一個學會鼓勵他人的人,儘管會有一些盲目,但久而久之這種習慣會引導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十)凡事不過是積累

我在寫文章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卡文的現象,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有這種情況,想寫寫不出,跟便祕一樣,時不時就會發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素材不夠豐富。凡事不過是積累,你要相信積累的力量,每天積累一點點,日積月累,你就能隨時隨地的寫出好文章了。你看到別人寫的文章,行文流暢,一氣呵成,那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成功也是一樣的,靠積累!

時間是我們的朋友,當我們學會自我管理的時候,才能真正地管理時間。

自我管理是一項終生都要學習的過程,學得快的,自然成長就快!

希望你通過讀書,成為一個能自我管理的人!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4

從這本書裏讀到的第一是心智,

“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後指導其行為。

心智是衡量人是否成熟的標杆。

第二是堅持,不要問為什麼,如果像猴子搬玉米那樣只是浪費時間。

第三是感知時間,記錄失誤,記錄時間。記錄痛苦,以免重蹈覆轍。

第四是把時間具體化,金錢就是時間

這世界存在這麼一個銀行你一定會很開心的:你一出生,就自動享有這家銀行為你開設的一個 VIP 賬號。每一天,這個 VIP 賬號裏面都會被自動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錢。而你的任務就是每天都要把這86400元花光,隨便你買什麼。如果不夠了,那就只能忍痛割愛——因為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來取下一筆86400元錢了。如果竟然沒花完剩下了,就只好作廢——因為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我們這家銀行不接受存款,並且還要每日註銷餘額。反正,每天一共就有這86400元,不多不少。如果這世界真的存在這麼一家銀行,誰都會非常開心的。可事實上,這家銀行確實存在,但很多人卻並不因此開心。這家銀行的名字叫“時間”。時間是這世界唯一對任何人都公平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每個人的.每個小時都只有60分鐘,每個人的每分鐘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樣,不管你是誰。

第五是學習,主動學習就是把握時間的表現。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5

《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希望讀者讀紙質的,並且是正版的。還要寫讀書筆記。讀正版讀圖書,是尊重作者勞動的表現,是鼓勵作者能創作更優秀作品動力的源泉。是作者觀察社會,總結規律,精華思想的完美呈現。我作為圖書發行者,本身也是一位讀者,感覺自己好像有責任來做這件事,應該做得更好,來引領中國夢登山隊隊友和更多的人讀起來,做到“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讓靈魂和身體都在路上,把工作和生活當做修行場,從而活出最好的自己,為個人夢、家族夢和中國夢加油!

經過一翻折騰,圖書終於到手。素雅的封皮,超想象力的迷宮圖,讓我快速地瀏覽到了下目錄和序,也許是心不靜,沒有什麼印像。終於在晚上才認真地讀完了他的序。

作者開宗明義地説,這不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人沒有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是不聽從作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住地流逝。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主張一個人必須在開啟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後,才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也只有這樣,時間才會是朋友,否則,他就是敵人。如使用時間的人心智太低,使用所謂的.時間管理,能治標,不能治本,甚至既不治標,更不治本。

作者認為這不是一本成功學書籍,而是認為所謂的成功,從來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依然不是。作者認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一點,我也是一直是這麼認為的。但無理論來支持和認證。主要是自己懶,不想幹這活喲。閲讀後讓我思考一個問題,人人都説“活出最好的自己”,怎麼樣才能做到呢?現在至少讓我明白讓自己處於成長的路上,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下去,就能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認為人的理性是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建立的。不能接受現實,一切都是虛妄。只有堅強的人才能接納現實,才能做到接納是福。才能有力量朝着自己的夢想前進。活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