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三國演義》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1

説到《三國演義》,那是我最愛的書了,每次讀它,不但不會感到厭煩,反而越看越喜歡,越看越投入。

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我讀的是繪本,書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諸葛亮等人物的動作、表情、外貌都深深吸引着我。

第二次讀的時候,我讀的是帶有插圖的青少版,這次我對書中的內容和人物有了不少的瞭解。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勇猛無懼的張飛,講究誠信的劉備,義氣非凡的關羽,小肚雞腸的周瑜,陰險狡詐的.曹操這些各具特色人物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當我第三次讀的時候,我便開始讀字裏行間都藴含着深刻含義的原著。儘管有的地方深刻到讓我絲毫不能理解,儘管有些字我不認識,原著中沒有插畫,但有着十分優美的語言和許許多多的寫作手法。這一次閲讀,我對這本書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關羽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瘡骨療毒等故事我都能倒背如流了。其中過五關斬六將寫出了關羽的勇猛與為人義氣,在過關前都會好心勸將士讓道,但如果他們動手的話關羽也絕不會手下留情,幾乎每一個將士都是被關羽一刀致死。而他在中箭後療傷時,要切去含毒的肉,全程他沒有絲毫痛苦的樣子,足以證明他的堅強與勇敢。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勇敢與堅強深深震撼了我,我決定不再做一個碰到困難就退縮的人,而要做一個像關羽一樣勇敢堅強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的晉朝統一之間發生在魏、蜀、吳三國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如:謙虛謹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胸懷大志、弘毅寬厚的劉備,恩怨分明、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張飛,狡詐多疑、雄心壯志的曹操……這都是我們最熟悉的人物,他們之間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雖然《三國演義》裏的人物角色關係複雜,但當你讀起來的時候,就會從中體驗出無窮的`樂趣,漸漸地你也就身臨其境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也許你們都認為,曹操是一個奸賊,它不是一個好人。但我卻認為:看清一個人,就要從多方面收集證據來定奪這個人的好壞。因為我始終覺得,曹操身上的優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操的三萬軍隊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這不是因為曹操陰險,而是因為他能謀善斷,善於採納部下的意見,儘管袁紹地廣、兵多糧足。但是他輕視曹操,為人傲慢聽不進部下的意見,被曹操打敗也是意料之事。還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記得當時關羽為了保護兩位嫂子,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操,他並沒有害關羽,最後還放了他。他的詩歌裏藴藏着悲涼壯觀的藝術風格,不得不令人佩服。總而言之,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個出色的文采風流的才子!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後我大開眼界,那裏面的人物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3

自從我讀了一本武俠小説和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之後,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在東漢末年時三國鼎立的故事。裏面諸葛亮神機妙算、劉備對人和善、曹操生性多疑、周瑜小雞肚腸、關羽英武豪邁、張飛講義氣、趙雲赤膽忠心······

裏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截然不同。這讓我學到了許多:對朋友要講義氣,不能小雞肚腸等等。我主要懂得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個道理。裏面諸葛亮就是利用自己的才智和這個道理才能幫助劉備自立為王,成為一代明君!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是既要知道他人的.動靜,又要有自己的計謀,這樣才能百戰百勝。這本書使我深受感觸,讓我懂得了人並非分善惡、好壞,就像裏面的三國一樣,都自認為自己是好人,這就沒壞人了。有句古話説的好:“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説如果你真的有誠心,天和人都會幫助你,就像裏面的劉備,為了請到諸葛亮,自己帶另外兩位弟弟誠心的三顧茅廬,這才感動了諸葛亮,同意輔助劉備。

每個人都有一顆誠心的心,只是你沒去開啟。只要你對自己充滿着自信,那你必能開啟這顆誠心的心!

做人也一樣,你一定要腳踏實地的去做每一件事,那你必能成功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4

我成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這一篇名著,因為自從買上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後,一直還沒有來認真、用心去讀這本好書,幸好有了這樣的暑假作業,才讓我讀到了這麼好的小説書。

本篇小説是一步跨度進一個世紀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演義》裏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裏面的諸葛亮。

他知天文、曉地理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是《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卧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北伐前線五丈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擒孟獲、以木牛流馬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妙計,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的神機妙算,我們還要學習他的忠心,他認定了劉備做主公,就再也沒有投靠別人,這讓我很敬佩,想起當日本人向我們的國家進攻時,我們中國人可是出了不少漢奸,諸葛亮就像是當時跟着共產黨的將軍,不是小人,不會為了那個人的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放棄了自己的朋友或戰友,在那麼險惡的時期裏,他能那樣的忠義,真是不簡單!

最後,我要説,《三國演義》不僅讓我開了眼界,還告訴了我許多小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舉三得呀!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費了多年的心血寫出的長篇小説,它主要講述了從漢朝崩倒以來,三分天下,最終以晉國統一的故事。

自漢朝崩倒以來,漢朝首領劉邦的次子劉備,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並創立蜀國,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而江東孫權,一心想統一天下,並創立吳國;而曹孟德,也想統一天下,因此慢慢擴大自己的實力,佔據北方一帶。如今三分天下、羣雄紛爭,天下大亂,故事開始了。

種種戰爭與計謀中,塑造了許許多多英雄與□的形象,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詭計多端的司馬懿,英勇無畏的趙子龍,還有魏武帝曹操,吳王孫權……在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中,林丹、令我印象最深的非劉備與諸葛亮不可。

有人説,劉玄德是一個大好人,是一個志氣遠大的人。可我不這麼認為,劉備雖然為人寬容,但會亂了軍心,導致軍中□與反賊出現。就如魏延降蜀時,諸葛亮發現他有反骨,便提議早殺為好,但劉玄德認為不必擔心,只得暫時不殺。後來,魏延果然造反,導致蜀兵大敗。向劉玄德這樣的人,如果要成大事,就必須有一顆正直的心,該殺就殺,該斬就斬,這樣既可以免除後患,又可以獲得成功,不是一舉兩得嗎?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聰明過人不得不讓我敬佩,他的聰明讓蜀軍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可以説如果沒了他,蜀軍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勢力。草船借箭、三氣周公瑾、巧布八陣圖、空城計、赤壁大戰等經典的故事都是孔明的佳作。他也吟誦了古今中外的《出師表》。可見孔明乃奇才也!

《三國演義》讓我們懂得了做人,懂得了戰略計謀,此乃佳作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6

這些我就不再一一細説了最主要的是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因為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大片的'土地,連少數民族都心甘情願地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個國家中最強大最繁榮的大國,是曹操為魏國奠定了堅固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的,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大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7

這幾年,學校開展“讀書養心”活動,我拜讀了《三國演義》這部名著。讀完之後,掩卷沉思,不覺感慨萬千。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從東漢桓、靈二帝到西晉武帝司馬炎滅吳一百多年的歷史。這一百多年,雖逢亂世,但經天緯地之才輩出。“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當陽誰敢與爭鋒”的趙子龍,“忠義千秋在”的關雲長,雄姿英發的周瑜,敬賢愛士的曹操……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劉備。劉備的寬厚仁德、禮賢下士、重情重義,是一代明君之典範,然而,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劉備。

劉備,字玄德,原是山中靖王之後,從小以買草鞋為生,後來聚賢納士,逐步壯大勢力,經歷千辛萬苦,建立蜀漢大權。一路走來,他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功不可沒,他也十分看重三人的兄弟情誼。二弟關羽驕傲自大,敗走麥城,慘遭殺害,劉備悲痛欲絕,怒火中燒。他親率七十萬大軍伐吳,誓為二弟報仇,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力勸,一意孤行,自以為是,也不作完全之策,草率出兵。結局可想而知,最終大敗而歸。丟了性命是小事,差點斷送蜀國基業是大事。

看到這樣的劉備,我不禁唏噓。聯想到我上四年級的那次期末考試,考試前,媽媽特意告誡我:“兒子,考試的時候,一定審清題意喲!”,我充耳不聞,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考試時,粗略看了看題目,就提筆作答。心想,有什麼難的,都是我平時會的題,自以為不是滿分,至少98分。成績出來了,90分!一盆冷水澆注全身。我拿着試卷仔細檢查,才發現被扣分的全是因審題不清造成的。哎呀!我的自以為是、不聽別人的意見,自食其果了吧,我犯了與劉備一樣的錯誤。

《三國演義》是厚重的,我們不但讀出了故事,更要讀出哲理。所謂讀史明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一本好書,可以洗滌人的心靈;一本好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本好書,可以開闊人的視野。這個暑假,我閲讀了經典名著《三國演義》。

這本書的故事呢,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詳。主要講的是在東漢末年羣雄並起,再到後面的三國鼎立,直到最後的晉朝。在這當中有許多好故事,比如温酒斬華雄、大意失荊州、三氣周瑜、諸葛亮罵王朗、火燒連營等等。這些故事都説明了一個道理——驕兵必敗,不能自信過頭。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吧。我也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決定以後要收斂自我,不在下課時大聲喧譁,儘量做好自己,不影響他人。

還有一些故事呢,就講的是關於神機妙算的,比如空城計、水淹七軍、七擒孟獲等。這當中最經典的就是空城計了。講的是諸葛亮當時敗給司馬懿,當時只剩一些老弱病殘了。司馬懿後率兵奔赴城下,卻見城門敞開,諸葛亮在城上悠閒自在的彈琴。為什麼會讓人頭皮發麻呢?首先是諸葛亮化解了危機,其次諸葛亮料定司馬懿認為他不會冒險,早已猜透敵方的內心。難怪讓司馬懿都自歎不如了。

還有就是三顧茅廬、美人計、張飛怒抽張達範疆等。正是有着劉皇叔的禮賢下士,才有了諸葛先生的.肝腦塗地,最終合作達到蜀國的鼎盛;因為董卓依仗權勢,目中無人,為了貂蟬欲殺呂布,才有了王允的反間成功,借呂布之手除掉董卓;由於張飛一直不能改掉酒後心情暴躁的陋習,導致張達範疆認為走投無路,殺掉張飛投奔東吳。這些都説明了有時對他人的態度能決定自己的命運。所以,我將來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也許你對他人的尊重會換來自己的如意,正應了一句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9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句話説的正是曹操。

在文學史上,曹操是大詩人,做出了重大貢獻,故有“三曹”之説,其詩也至今傳誦,流芳千古。

而在軍事、政治上,曹操卻是失敗者,故後人稱之為“奸雄”。如果除了官渡之戰外,都以敗局收場。曹操的失敗,之所以在歷史上留下罵名,也正因為他心胸狹窄、疑伸疑鬼、一意孤行。

“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中曹操疑伸疑鬼、貪身怕死,使一代神醫華佗冤死在獄中,《青囊書》也從此失傳。

曹操驕傲自大,心胸狹窄,心理容不下別人,殺楊修、禰衡就是實例。楊修聰明過人,口才又好,但他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對於曹操也毫無顧忌。因而曹操十分討厭楊修,心生殺念,把楊修趕盡殺絕。

而禰衡學富五車,記憶力驚人,思維敏捷,而且為人正直,有膽有識,嫉惡如仇,伶牙力齒。在曹操面前毫不客氣地數落曹操手下的蝦兵蟹將,令曹操惱怒不已,禰衡面不改色,尖嘴薄舌地説曹操不分賢愚,是眼睛髒;詩書不讀,是嘴髒;不聽勸告,是耳朵髒;不懂歷史,是身體髒;不容諸侯,是獨自髒;想篡權,是心臟!“奸雄”曹操也容不下禰衡,挾走了禰衡。

曹操的品質、野心、骯髒也被暴露無遺!

一讀到“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曹操的文學貢獻也被歷史塵埃所淹沒,這塵埃好比是人們對歷史中曹操的`評價,“奸雄”也成了曹操。千古留下的罵名也不由得令人搖頭歎息,感到悲哀!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地計謀,還是餘音繞樑,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裏紮了根。 回想起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劉備參軍時,遇到一位威風凜凜。個子一尺七左右,於是便擺酒設宴,酒興發了一半,一名個子一尺八長的好漢推着車過來了,丹鳳眼,於是,他們便坐下談天説地。那〝把酒問青天〞地豪邁氣質。爽快的性格,真可謂是英雄啊。他們三個原本都是些粗魯地農民,但是倉促的招兵起義,志同道合的三位好漢在此相遇。

三人論年長來定,劉備年長,為大哥;關羽句第二;張飛位第三。想起三人戰呂布,那才喝為精彩,關羽甩了甩青龍偃月刀,拍馬迎戰,刀光劍影,雁氣長吼的`蒼穹下,兩道閃電在殊死搏鬥,呂布來了個橫劈,關羽往後一躺,説時遲,那時快,立刻向呂布腋下刺去,好個呂布,來了個半腰擋,把刀彈了回去。張飛見久戰不宜,也拽着長槍,拍馬飛去。

又鬥了幾十回,劉備也出馬,三人揮起手中的兵器,向呂布砍去,呂布見不妙,虛刺一槍,逃離戰場,那精彩刺激的情節。豐富的語句,讓我越看越入迷,陶醉其中。回到應內,便舉杯慶祝,也讓我有了勝利感。後來,兄弟三人經過南征北戰,建立起了兵力厚實的軍隊。

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終於請出了山,開始輔助大業。絕世奇才諸葛亮略出計謀,讓久經沙場的軍隊百戰百勝。從中,我也學到了許多計謀,課外知識也進步了許多,性格開始從孤僻走向開朗,從心胸狹窄變成體面大方。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豪邁。出神入化的計謀感染了我,唯有它激越起來,我才有真進步。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前半部分很帶勁,被曹操這個奸雄所折伏,勝不驕敗不餒,的確實真英雄。與之後的衰敗形成對比。很多落淚的'地方,比如郭嘉死,曹操三哭~再比如諸葛亮長歎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

可歌可歎。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諸葛亮氣死周瑜,罵死曹真、王朗,羞辱仲達,再比如司馬懿見到“死而復生的”諸葛亮,嚇到用手摸頭曰:“我有頭否?”

聽着張衞健的《真英雄》,觀三國,很多感概。人生只不過一場廝殺,若是真英雄,怎會怕?成王敗寇,一念之差,生死一霎那,豪氣永放光華,江山如此大,何處是家?

後半部分略倉促,很多英雄倉促死,魯迅在《中國小説史略》中曾評三國“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着實透徹。

摘錄最喜歡的一段 諸葛作書痛斥曹真:

其書曰:“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致書於大司馬曹子丹之前:竊謂夫為將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弱能強。不動如山嶽,難測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預知天文之旱澇,先識地理之平康;察陣勢之期會,揣敵人之短長。嗟爾無學後輩,上逆穹蒼;助篡國之反賊,稱帝號於洛陽;走殘兵於斜谷,遭霖雨於陳倉;水陸睏乏,人馬猖狂;拋盈郊之戈甲,棄滿地之刀槍;都督心崩而膽裂,將軍鼠竄而狼忙!無面見關中之父老,何顏入相府之廳堂!史官秉筆而記錄,百姓眾口而傳揚:仲達聞陣而惕惕,子丹望風而遑遑!吾軍兵強而馬壯,大將虎奮以龍驤;掃秦川為平壤,蕩魏國作丘荒!”曹真看畢,恨氣填胸;至夜,死於軍中。

三國中的恩怨情仇,戰亂紛爭,何其悲壯!需仔細體會。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三分天下,誰與爭鋒?三國是東漢末年形成的三個勢力的國家,分別是蜀國,魏國,吳國。戰爭是當時統治天下的唯一方法,於是各路諸侯紛紛起兵交戰,在這亂世中有三個梟雄,劉備,孫權和曹操,我比較喜愛曹操。

曹操有勇有謀,機智過人。當各路諸侯起兵打仗爭地盤時,他便養精蓄鋭,擁兵五萬。在官渡之戰中,曹操用了幾個計策就輕易的騙進了袁紹的大營。興風作亂,以五萬人馬打敗了袁紹的七十萬大軍。何況他的手下還有郭嘉,荀彧等謀士。

曹操被世人稱之奸雄,稱帝之心人人皆知,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曹操深明大義,會使計謀懂得謀略。雖然前期曹操打得勝仗不是許多,但他仍用大兵壓制住孫劉。曹操在潼關戰勝馬超,前面連連敗於西涼鐵騎的驍勇善戰,連連中計,險些被西涼軍生擒。可是他忍辱負重,頓時便想出了一條計策,挑撥馬超和韓遂的關係,正當他們內鬥時,曹操趁虛而入,大舉擊破西涼軍。由此可見,曹操在緊急情況下也可以保持冷靜,從容不迫,想出計謀,此人真是神仙下凡,聰明無比。

美中不足的`是曹操生性多疑,就因為這個缺點,導致了許多戰爭的失利。尤其是赤壁之戰,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敗給了十幾萬的孫劉。我要學習曹操的冷靜,執着,這些在生活中會給你帶來很大的作用,同時我也要吸取教訓,在幹每一件事前都好好想想。和朋友相處時信任別人,有困難是相互幫助。

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敬佩那些謀士,武將,你們為自己的國家做了巨大的貢獻,用自己的生命去演繹着一場血的戰役,你們每一人為國奮鬥的心和堅強的品質是被我們後人所感動。

三國經歷了無數戰爭,已飽經風霜,消失在歷史的記憶中,我為中國古老的歷史感到驕傲,同同時也該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麗的未來。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着《三國演義》這本書,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處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我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我不犯錯誤,不就應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就應因為自我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就應為自我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必須存在着需要充實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我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就應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這本書都有不一樣感受,《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暑期裏,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羣雄逐鹿。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隘的周瑜;胸懷大志、知人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梟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尤其是他在《草船借箭》中表現得十分機智。

周瑜千方百計想刁難諸葛亮,命他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結果,諸葛亮回答説:“不用十天,三日即可”。並立下軍令狀。為此,東吳謀士魯肅十分擔心,認為是諸葛亮在説大話。但是,諸葛亮卻一點兒也不擔心。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三十個人,還要扎一千個稻草人並排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沒有動靜。到第三天四更諸葛亮派人來請魯肅喝酒。魯肅很是生氣,道:“先生大難臨頭了還有心思喝酒?”諸葛亮哈哈大笑:“魯肅,你不用擔心只管喝酒就是。”隨後,魯肅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五更,江上濃霧大起。船隊接近了曹軍水寨,諸葛亮命令船隊一字排開並將船尾朝江北方向,然後命士兵擂鼓吶喊。曹軍不明情況,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向江中放箭。當船上稻草人上插滿箭時,諸葛亮下令船隊迅速離開。回到碼頭,周瑜派人到碼頭去取箭。一數,的確有十萬多支箭。

有了這十萬支箭,周瑜指揮的孫劉聯軍在隨後的赤壁之戰中大顯身手並取得了大勝。從此以後,諸葛亮取得了周瑜的信任,周瑜不再為難諸葛亮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了一個道理:在困難面前不要低頭,我們要善於利用已有的條件,開動腦筋、想方設法,迎難而上。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三國演義》講的是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期間的故事。書裏的人物眾多,比如:劉備,張飛,趙雲,關羽,呂布,王允,曹操,諸葛亮,周瑜,阿斗,孫權,黃蓋,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歡的有三個故事;關羽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和諸葛亮草船借箭。刮骨療毒讓我見識了關羽的堅強,過五關斬六將讓我懂得了忠義和英勇,而草船借箭讓我明白了智謀的重要。

讀了三國,讓我有這樣一個感想;如果一個人,他象劉備一樣謙遜,象諸葛亮一樣好謀,象周公謹一樣英武,象關雲長一樣忠勇,那這個人就太完美了。

國演義第八回讀後感300字4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知道三國演義裏有很多英雄俠士,做了很多事。有的事讓我悲傷,有的事讓我歡喜……所以,我把各個英雄的外貌、性格做了以下分析。

我覺得劉備長得很醜。雙耳過肩,雙手過膝。而且他還很自私自利,我們老師還常説劉備是長跑加短跑健將呢。

我覺得張飛五大三粗、大手大腳的。長得滿臉橫肉,説話粗聲粗氣,對手下很暴躁。鬍子長得滿臉都是,滿臉都是,像一個長毛怪。

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頭腦聰明,四肢部發達的人,諸葛亮還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比如在渡瀘水的.時候孟獲要殺人頭祭河神,河水才會退下來,諸葛亮不要殺人,於是就把揉的面裏包肉,在外刻上人頭的樣子。

我覺得生活在戰爭時期的人命很苦,我太同情他們了,當然打仗的人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