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學困生轉化技巧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學困生轉化技巧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學困生轉化技巧有感

近日,讀了潘玉峯主編的《學困生轉化技巧》一書,感受頗深。該書以新穎的創作手法和情真意切的教育語言從多個方面闡述了怎樣對學困生進行轉化,如何正確認識學困生,堅守對學困生的教育之愛,喚起學困生向上的信心,解開學困生的“心結”,有針對性地解決學困生的“問題”行為,加大對學困生的學法指導,提升學困生的自身能力,善用工作技巧來解決學困生問題,走出教育學困生的誤區。《學困生轉化技巧》有較強的可讀性、針對性、實用性和操作性,對教師轉化學困生的教育工作有實際性的參考和切實有效的幫助。

整本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師對學困生的人文關懷,以及“不拋棄、不放棄”的責任心。學困生每個一線老師都會遇到,他不是一個個別案例,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更是一個讓老師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在現在以分數來考評教師,如果一個班上有幾個學困生,如果想提高班級成績相當困難,成績考不好自然評優評先、評職稱都評不了。特別是那些因為成績一連幾年都評不了職稱的教師,心中對這些學困生充滿怨氣,視他們為“眼中釘、肉中刺”又怎能心平氣和的去輔導他們呢?老師委屈,這些可憐的“學困生”們也覺得委屈。

“學困生”們不知道該怎樣擺脱學困生的帽子,在學校遭遇老師的批評,回到家還要遭受家長的無視或是氣急敗壞的一頓拳打腳踢。怎樣幫助這些可憐的“學困生”們脱困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分析學困生的成因,對症下藥

我們通常將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知識能力等方面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基本要求的學生稱為學困生。這些學困生們的共同特點是學習成績差,但差的原因卻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智力方面的原因,隨着所學知識的`增多與難度加大,大腦接受消化不了造成的學困;有的是因為學習習慣較差,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講,總愛做小動作,課後又不認真複習、預習、寫作業造成的學困;有的是因為家長對其學習的無視與冷漠的態度,造成了其自身的放縱與無所謂,從而形成學習的困難,等等。因此,我們要找準“病因”,再“對症下藥”,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家校的合力,精誠合作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學困生”往往都是學習習慣較差,總愛左顧右盼、三心二意的孩子,這些孩子更需要家長的幫助與關注。

如果家長能夠以積極、負責地態度和老師精誠合作,共同探討孩子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孩子的學習態度定會得到明顯的改善。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問題不聞不問,任由發展,孩子將會由暫時的學習困難變為難以挽回的學習困難。

三、用愛心去感染他們,春風化雨

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學困生對老師有一定的牴觸情緒,你越批評他越破罐子破摔。所以對學困生不能一味的批評指責,而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愛心去感染他們,讓他們體會到老師是關心他們、愛他們的。

我們班上的小童(化名)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智力一般,接受能力有些慢,學習有些吃力。由於爸爸因病去世的早,所以養家的重任就落在媽媽的身上。媽媽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下班,所以也沒有時間去輔導孩子學習,有時還會把工作中的不悦發泄在小童身上。小童因此對媽媽有時也會跟媽媽吵鬧,對媽媽説的話也不聽。從他媽媽那瞭解完情況後,我和小童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談話中,提到媽媽的辛苦小童哭了。可見他並不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我見機又對其引導怎樣來回報媽媽的恩情,並對其提出一些建議,小童點點頭答應這樣去做。那次談話後,小童的改變了很多,不再和媽媽爭吵,學習態度也認真了。可見我們只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他們才會真正接受我們的建議。

四、相信自己能夠行,樹立自信

自信心是學生成功的內在動力。“學困生”大都沒有自信心,認為自己比別人笨、學不好。作為老師我們要幫助他們去樹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提高學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及時表揚,讓他們知道原來他們也不是一事無成,無可救藥,成功原來也不難,逐漸增強上進心,樹立自信心,從而在學習上不斷取得進步。作為老師,我覺得對於學困生我們要一視同仁,做到“不拋棄、不放棄”,用耐心融化堅冰,真正走進學困生,與家長、學困生攜手共進,努力使學困生擺脱學習的困境。

在應試教育這條指揮棒的驅逐之下,學生的成績就是教師的“政績”。也許正是基於此,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往往有這樣的現象:一個經常被教師譏笑、責備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會感到自己“無能”,“沒臉見人”,缺乏學習的動力,產生自卑感、或自負抗拒的心態,嚴重的還會自暴自棄,直至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