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清明節的作文彙編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清明節的作文彙編7篇

清明節的作文 篇1

清明,這個無限傷感的節日,這個充滿對天堂裏的人的無限懷思的節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往年清明,一般都有下雨,有時是毛毛細雨,也有大雨傾盆的時候。而今年,卻是晴空萬里。天藍得沒有一絲雜質,好似一匹上等的綢緞,白紗似的雲彩,更像是繡在綢緞上的白花。

我開着車窗,任風吹進來,望着窗外,路旁一條綠化帶。若車子開得快一些,入眼的,便是一條流動的綠絲條,遠看,那花朵更給絲條繡上了圖案。不遠處,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碧藍碧藍的水塘,水塘上漂着一大片落葉,柳樹垂下,這景象,令人心曠神怡。。。。。。

到達目的地,我下了車,走入那個大門。香煙裊裊,遠處的古樓被雲煙所“蓋”住,雲、煙盡情纏繞。我打量着這一切。不遠處,濃煙滾滾,座座古樓,在濃霧的纏繞下,顯得朦朦朧朧,若隱若現。一旁全是綠樹紅花,一片清新的綠,幾抹不同的顏色。

沿着樓梯走上去,到了安置骨灰的高樓。遠遠地,便聽見幾名女子的哭聲,雖不大聲卻打動人心。這次,我們主要是來祭拜太爺爺和太奶奶,以及兩年前去世的姥太。

每憶起姥太,那個慈祥的老人,每憶起與她相處的點點滴滴,總禁不住傷感,總覺得遺憾。

遠在天堂的你們,還好嗎?

這個清明,在我們對天堂裏的人的懷思中度過,在我們無限傷感中度過。

清明節的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下過幾陣濛濛的細雨,潤濕的空氣中飄着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我和家人提着鮮花、蠟燭來到了鳳凰山陵園給爺爺掃墓。

順着石階拾級而上,掃墓的人真多啊!一位老奶奶獨自一人站在墓前,雙手合十,低着頭、閉着雙眼在輕聲地念經,彷彿在念着什麼密碼,我一句也聽不懂。可她看起來是那樣莊嚴虔誠,姑姑説她是在超度亡靈,我也聽不懂,我正想問,又想起媽媽給我打的“預防針”莊嚴的場合不要隨便説話,我只好硬生生地把問題嚥了回去。忽然耳邊傳來一陣哀痛的哭聲,我循聲望去,只見一位女士正拍打着墳墓痛哭着,邊哭邊訴説着什麼。多可憐啊,她準是失去了自己最親愛的家人,我呆呆地望了她一會兒,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難受。一羣孩子跑上來了,他們急着想要放萬花筒呢,聽着那震耳欲聾的聲音,我忙捂上了耳朵,討厭這噪音打破了大山的寧靜。

終於到爺爺的墓前了,站在爺爺的墓前,我小聲地念着墓碑上的字,唸完,我心裏一震,原來爺爺在一九九八年就去世了,離現在有十五年了,遺憾的是我根本沒見過爺爺。要是爺爺還健在,我遇上困難一定會向爺爺請教,由於爺爺一定有辦法嘛。姑姑點燃了蠟燭、香,燒起了紙錢,她對着墳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來,拜着拜着,我發現姑姑的眼眶紅了,淚水順着她的臉頰滑落下來,我的心裏也感到酸酸的。爸爸告訴我,爺爺是一個勤勞、寬容又多才多藝的人。爺爺一生坎坷,生前是婁嶴國小的校長,為了辦好教育,他勤勤懇懇,募集資金建學校,招聘優秀的老師,把學校辦得蒸蒸日上。爺爺是村民們敬仰的文化人,他經常為村民們寫信、寫春聯,婁嶴老人亭的柱子上就有爺爺寫的對聯。爸爸經常教育我,要向爺爺學習,做一個優秀的人。啪嗒,啪嗒,一顆顆大大的燭淚不停滑落,彷彿是寄託咱們對親人的哀思。

離開鳳凰山陵園,沿着彎彎曲曲的山路,咱們又去祭拜了曾祖父、高祖父。媽媽告訴我,掃墓不光是為了緬懷、感恩先祖,更重要的是告訴先祖,咱們會更幸福地生活着,讓先祖們含笑九泉。山上開滿了一樹一樹的金銀花,樹木抽出了新的嫩芽,遠處,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雲英染得滿地嫣紅……

清明節的作文 篇3

在《鐵罐施食青玄濟煉》經文中有一句話寫道:“新墳舊墓壘壘骨,家家祭掃各紛然。可憐節婦江邊哭,目睹光陰化紙錢。”清明時分祭奠先祖,是一項流傳至今的民間風俗。古人多以焚燒香火紙錢來憑弔哀思,同時又給亡去的親人送去陰曹地府的花費所需的意圖。另一個相關的節日“寒衣節”,也有給亡者送去過冬衣物的祭拜方式。然而在一些宗教的信仰體系中,有生者為人、亡者為鬼,鬼在地獄中被閻羅王判定陽間功過後,在經過獎懲有別遂又輪迴轉世。若如此,我們再清明祭拜掃墓時,是否九泉之下的先人早已經輪迴超生?若以託生,此時所燒紙錢又是送給了誰呢?

亡者已去,生人為什麼要燒紙錢?

紙錢,又或者是焚燒黃表紙,代表的是陰曹之內所通用的一種貨幣,在很多地區至今還流行燒紙疊金元寶的習俗。洪喜慶的《杜詩辯證》 上説:“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 剪紙為紙, 以代束帛, 至唐盛行其事”。這裏説的齊東昏侯,是指南朝齊第六位皇帝。這一燒紙錢的習俗約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其時人們一般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屆時或拋撒於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民間一般將此稱為撒紙、燒紙等。

生人唯恐亡者先人在地獄沒有錢花,所以每到特定時節都會用火焚的方式把錢“寄”給亡者,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中不要受苦受難。又有一些生前作惡、死後受刑的魂眾,此時就需要更多的金銀來買通施刑的小鬼,好在十八層地獄裏面少受一些苦難。又或者是希望買通相關鬼吏,求得早日託生成人。

也就是説,生人説燒的紙錢其實附加了更多的人世間的社會屬性。因此百姓口中的送錢送衣,其實在無形中附加了賄賂之情。更有現代一些不良商家印刷出來十億、百億的天地銀行或冥府銀行的鈔票,實則賺死者錢、賣活人情,實在不值得提倡。

紙錢到底燒給誰?

道教是一個重生的宗教,天道自然,修道之人認為生死事乃自然運化。清明祭拜多是表達哀思,並無賄賂或寄送金銀之情,這一點要和民間的習俗區分開。至於現代宗教中也引入了燒冥幣的行為,則多是各種文化融合的結果。既然燒錢燒衣是生人情感的寄託,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依舊在燒紙錢? 凡世之人,想要感格神明,必要心假香傳,以香煙為信,才能上達九天、下抵黃泉。經雲:“非草木臭穢之彝倫,迎青華慈仁而降格”,“一炷真香烈火焚,金童玉女下瑤聞。此香願達青華府,奏請太乙救苦尊”,用這種方式來請救苦天尊下降從而起到拔度亡魂的效果。

道教在做法的時候,是以水火濟煉的方式把亡魂請九幽之下請出來,通過高功法師運神變身、默咒作諱的方式把法食賑濟給幽魂眾,之後再對其進行三皈九戒的勸導,從而引領已亡者回心醒悟,再生之時割斷惡根,

最初為亡者燒紙錢時,多是以草木香和黃表紙為原材料,並無具體的金銀以及錢幣的形象。焚燒黃表紙和染香請神有相似的功效,粗糙的黃紙在燃燒後生成的青煙隨風繚繞,紙灰較輕也更容易呈上升之態,所以也更易帶走人們相思的情緒。至今,民間部分地區還有上墳燒紙的習俗,而並不是當天更為流行且功利的燒紙錢。

你如何知曉亡人過得好不好?

燒紙錢這一行為代表着對亡者的哀思,實則表達了生者對亡者的想念以及希望對方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更好。在生者和亡者之間是無法直接聯繫的,所以焚燒的紙錢其實也並不能直接送到孤魂手中。那麼究竟如何做,才知道對方此時的境遇如何呢?

首先一點,人鬼不相通,想要為亡者做功德,必須要請道長借用自身功力濟度亡魂。這個過程非常複雜,遠不是燒幾張紙錢就能解決問題的。

其次,雖有傳言説亡者會入夢來,所以很多人都在會如清明、祭日等特定節日於夜夢中見到亡者。有些人為此惶惶不可終日,其實無此必要,此時多是因為思念太甚。清明節本就是一個帶有春遊性質的祭掃節日,踏春出行更是古人適當紓解哀思的方式。詩人杜牧非常著名一首詩《清明》寫道:“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為思念找到一個合適的消解方式,生人過好當下的生活,這才是對死者的尊重,同時也更是亡者的心願。

為什麼現代依舊保存着祭掃的習俗?

隨着時代的進步,以及對陵園等環境的安全要求等級提高,逐漸有越來越多人們開始用敬獻鮮花的`方式來代替傳統焚燒紙錢的行為。儘管方式有所改變,但清明掃墓的習俗依舊代代相傳。

清明節的緣起和為追溯介子推而設立的寒食節密切相關,最初因為受到寒食節的影響,人們製作的紙錢並不是用來焚燒的,而是掛在墓地旁邊的樹枝上,或者用土塊壓在墳頭上。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這樣一來,凡是有人祭掃的墳墓前都會有紙幡飄動。凡沒有紙幡的墳頭,則説明此姓人家已經斷了後代。中國人講究香火綿遠、子孫昌盛,從最初的禁火到後來盛行的燒紙錢,再到現如今的文明祭掃,雖然形式幾經改變,但每逢清明子孫後代回家祭祀先祖的風俗一直沒有變,中國民族的這一敬天法祖傳統也因此而會代代相傳下去。

清明節的作文 篇4

今年的清明節,天氣陰涼,不冷不熱,我們一家人和往年一樣,趕回家鄉,準備豐盛的佳餚祭拜祖先,吃了午飯之後,一羣人便相約,浩浩蕩蕩到村裏的亂葬崗掃墓。

首先,爸爸、叔叔帶我們兄弟到爺爺的墳墓前,點香祭拜;爺爺的墳墓在路旁,我們站在墳墓上,有的用手拔去雜草、有的用鏟子填上泥土。我們一面整理爺爺的墓園,一面訴説爺爺生前的事蹟,不禁懷念起爺爺來了。最小的弟弟突然冒出了一句話:“只有我,太晚生了,沒有被爺爺抱過,真是太不公平了!”大家聽了,差點笑掉大牙。

整理好爺爺的墓園之後,我們又到附近的“祖先宮殿”祭拜。在亂葬崗似的墳場中,我們蓋了一座小宮殿,擺放歷代祖先的骨灰罈子。爸爸、叔叔、堂叔和大哥哥們,把宮殿四周的樹木和雜草剷除乾淨,然後打開門,我看見了八位祖先住在裏頭,不禁肅然起敬。不一會兒,打掃潔淨了,給土地公和祖先燒了一些金紙、銀紙,大功便告成了。

今年回鄉下掃墓,和往年差不多。節日作文我在墳場,看見了好多人在整理祖先“房子”,整個墓園飄着白色的墓紙,比叢生的亂草要好看多了;我相信地下的祖先,看見了自己的兒孫前來掃墓,一定感到莫大的安慰。

清明節的作文 篇5

今天是四月四日,學校放清明節假。我回到了家鄉和親人們一起過清明節。

早上的時候,媽媽和奶奶早早就起牀了,要做許多的事情,到市場買菜、肉,其中有葱、荷蘭豆、豬腸子、豆腐、豬肉、豬肚。媽媽買完各種東西后,就回家當場和爸爸一起殺雞、炒菜、買鞭炮……做清明掃墓前的準備。媽媽叮囑我們説:飯後不要亂跑,上午準備出發去掃墓。

媽媽、爸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準備工作,從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點的時候,我們帶着汽水和啤酒,還有雞鴨、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帶着裝滿黃草紙,冥幣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發了。哥哥是負責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雖然很重但卻堅持扛到目的地,因為媽媽相信他的實力。相對來説,我拿的東西是很輕的,但責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終於到達目的地了,哥哥累的氣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臟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達墓地,後面的一羣慢慢才跟上來了。

二伯一上來就二話不説,拿起鋤頭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後的野草和爛泥清理起來,清理乾淨後,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裏,拿起鋤頭挖了幾塊大的泥塊。我、哥哥還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塊。我們把石塊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帶來的紙錢統統交給二伯,,二伯把疊得整整齊齊的紙錢分別放在石碑的東西南北方向,用石頭壓着。此後,奶奶把盛了兩碗乾飯用兩雙筷子插在飯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擺上各種供品。然後奶奶就拿出一袋的黃紙和冥錢,讓我們分別把它們搓得均勻。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盡力氣地搓,像打沙包一樣用力地打着,使冥錢都均勻散開而他的拳頭的皮搓破了。紙錢搓好以後,表哥就把火點着了,點燃了香燭,紙錢一疊一疊地燒,在燒紙錢的過程中,由於風勢很大,使得周圍的乾草燃起來了,我們趕緊拿起樹枝撲打火焰,撲滅火焰後,又鋤了一條防火隔離帶。接着把還沒有燒完的紙錢再燒起來。這時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説:“糟糕,下雨了。“小姑和媽媽卻不慌張,她們異口同聲地説:“下錢羅,下錢羅,祖宗在保佑我們今年賺大錢了!”。幾位表哥們點燃了“浪漫禮花”,隨着“呼——啪啪啪”響了三聲,那禮炮就像離弓的箭一樣,在空中跳舞幾圈後爆炸了,顯得絢麗多彩。小雨此時也停了,天空又出現了太陽。

我們全體成員在鋪了氈子的墓碑前齊齊地跪下來,隨着二伯的叫聲又跪又拜,我們在默默祝願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禱祖宗保佑我們下一代興旺發達。

最後,我們打開了帶來的東西,午飯就在墓前吃,含義是邀請祖宗和我們一起吃飯。我覺得這頓飯很好吃,也覺得清明節掃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

清明節的作文 篇6

清明節的早晨,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是個踏青的好日子。

我們出發了,路邊的花草樹木都開了,迎春花開出了黃色的花,大樹媽媽瞬間也變綠了,彷彿穿了一件綠袍子,大地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

到了目的地,我看見一個超大的土疙瘩,上面有很多已經去世過的人,清明節就是要紀念自己家的人。

我們順着一條又窄又陡的小路上,我們不停地向上爬,終於看見了我們的太爺爺,然後拿一些錢擺在太爺爺的墳前面,再給旁邊擺一些橘子,再給上面放一些麪包,在拿打火機把錢一燒,我們見人還説了一句:“祝我們的太爺爺,太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於是,我的爸爸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這代表尊敬的意思。然後,還給旁邊插了一些蠟燭,我希望太爺爺和太奶奶能看到我們對他的這份愛。

燒完了紙,我們和爸爸準備爬這個大土疙瘩。我們使勁的爬呀,到了中間,有一些帶刺的草把我的手給弄傷了,但是是堅持了下來,最終,還是到了山頂,從上向下看,人就和小馬一樣,車和毛毛蟲一樣。

到了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了好幾個洞穴,我就問爸爸:“這幾個洞穴是幹什麼的?”爸爸笑着回答説:“過去,野人就在裏面生存。”哦,原來是這樣啊!

到了家,奶奶給我們一人做了一碗涼皮兒,我們吃的津津有味,一碗不夠還得再來一碗呢!

好不容易有一個清明節呀!見太爺爺,太奶奶也不容易呀,誰讓時間過得這麼慢,希望時間能快一點,耶!

清明節的作文 篇7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裏總是猜測着山上墓地到底是怎樣很是期待,終於到了目地,我迫不及待衝了上去,可是雨天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説:“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我聽了媽媽話,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小孩,香蕉像一隻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於到了祖奶奶墓前,我們把墓前雜草清除乾淨後再把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裏唸唸有詞也不知在念叨着什麼,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裏,然後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裏去燒,最後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後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回聲,今天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後,我全身濕淋淋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