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作文[經典13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清明節的作文[經典13篇]

清明節的作文 篇1

親愛的叔叔:

叔叔,我來看你了!你還好嗎?一眨眼就過了兩年了,在過去的兩年裏,沒有你對我的關心,沒有你對我的問侯,一切一切都讓我突然懂事起來,懂得照料,懂得尊重和懂得想念。兩年前的我,也是不懂事的我,對你充滿了恨意,很你的離去,很你對我的不聞不問,恨你把幸福地圖帶走那是過去了,現在對你我只能滿腦的想念,想你是不是正在通往另一個天國,幫我尋找地圖上的另一個缺角吧!是嗎?

怎麼辦?我好想你,真的好想你。現在窗外下着雨,不知道您現在在哪裏,有太多的情緒但沒有適當的表情,不知道你有沒有想我,有太多的話想和你説但不知道從何説起。通往天國的道路是不是很黑?很孤單?不要怕哦,我會把家人對你的思念變成一根根火柴,在黑暗的通道只能夠,變成太陽的光,給你照亮,給你温暖,給你還沒有來得及享受的幸福滋味。在路上累了就停下來吧,你的身體不好,記得吃藥。還有個好消息告訴你哦,剛剛我跟天堂爺爺説了你的.點滴,那個爺爺就説他會讓快樂永遠陪伴你,讓寂寞不能來欺負你,所以啊,你是不是耶就放心了?

雖然你變成了回憶,退出了這場生命,留下了我孤單的旅行和你冰冷的身體。但是,不要説抱歉,沒關係的,我會把一滴滴的淚珠變成一串串的努力和微笑給你,好嗎?我記得,叔叔你曾經説過,我的微笑就像是在黑暗中一縷陽光與温暖,也是你心中最美的太陽,那到現在還是嗎?看啊!我笑了怎麼了?不會連你也看出來吧。是啊,在兩年前的笑容是天真的,是快樂的,是充滿幸福的,而現在的笑容,不再真實,不再天真,不再幸福,充滿了苦澀。對不起,叔叔,我連你對我唯一的要求,唯一的請求,都沒有做到,對不起。可是又能怎麼辦呢?我找不回了,找不回自己的笑容了,你能幫我嗎?如果是天堂爺爺把我的笑容去換成給你的火柴,給你温暖,我願意!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下午了,跟你整整聊了一上午了,累了嗎?那就好好休息吧。在你休息之前,我可以任性地向你多要一分鐘嗎?我們要打勾勾,在每年的今天都陪你,幫我找回笑容,不許騙人哦!呵呵,叔叔,那我先走了,讓你最愛的茉莉花陪你,她會監視你,然後報告給我哦。

清明節的作文 篇2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每年的4月5日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了。清明節是為了祭拜先人所特定的日子。那天,家家户户都會去掃墓,而且一般只吃冷食,不能有煙火。除了這些活動以外,最有趣的便是吃清明果了。

清明果的外形很多樣化,有的像一座有三個頭的小山,而有的卻只是圓圓的一個團。清明果也被叫作“青果”,顧名思義,那便是因為它的外皮是綠色的了,這也是它與其他自制糕點不同的地方了。如何讓那白白的米粉變成綠色的呢?原因就在它的米粉被加進了一些艾葉。將從市場買來的艾葉搗爛在融入米粉中,就大功告成了。

要説做清明果,我可就是個高手了。先將那綠綠的米粉分成幾大份,再將那幾大份搓成寬約兩釐米的長條,然後拿出其中一條,估計好一個清明果外皮的分量,用刀在長條上每隔一段距離切一個口子,已作標號。然後就簡單了,根據剛才的標號,擰下一段距離的米粉,搓成小團,用大拇指向中間按下,做成一隻“小碗”,以便等會兒放餡料。做完了這些,最後就是放餡料。只有配上鮮美的餡料,清明果才能真正美味好吃。不過你別小看了這些餡料,做起來也可講究了。

清明果的.餡料一般有兩種,一是豆沙,二是美味的肉炒豆腐。做豆沙餡比較費力。先把豆子放鍋裏煮爛,再將它放進一個大盆裏,放進適量的糖,找來一根乾淨的木棒,使勁地剁,那熟透了的豆子便被碾開,慢慢地那豆子就成了美味新鮮的餡兒。幹着活兒,必須要手力大的人來,那大盆的豆子可不是那麼容易被碾爛的,必須剁上一個下午才行。而豆腐餡只要將豆腐切成小塊和肉.鹹菜一起翻炒,香噴噴、熱騰騰的豆腐餡就做好了。最後只要將餡放進準備好的米粉裏,捏好,再放進鍋裏蒸熟,就完工了。

隨着一股熱氣的冒出,清明果蒸好了。我捏起其中一個放進嘴裏,嗯~~軟軟的米粉加上鮮美的餡兒,真算是天下美味了!

清明節的作文 篇3

以往的清明節,我們一家三口一般不回老家,就到菜市場買一些紙錢,準備晚上找一個空曠的位置燒。

今年我們也如此,放假第一天一大早,就跟隨爸爸到菜市場,先買了一些菜,然後就去買紙錢,當我們詢問價格時,老闆張口就説:“一百億!”把我和爸爸嚇了一大跳,後來才發現上面有價格:兩塊錢,面值是一百億的一大捆。我想:“天上一天等於地上十年,那地上一百億,不是最多等於天上十元。所以,我懇求爸爸多買點,這樣我們的列祖列宗可以多點錢花。買了正準備走,老闆又跟爸爸説,今年出了新花樣,什麼金元寶,金磚,紙牌,紙籌碼等。爸爸就又買了一點,一共花了24元錢。

回到家,我寫作業,爸爸也學習,準備考一個什麼工程師的試,説這是他的飯碗。下午,我跟媽媽還有舅舅,舅媽一起去爬山,爸爸去打球,媽媽讓我呼吸新鮮空氣,所以沒跟爸爸去羽毛球館打球。

晚上,我們都很累了,差一點忘了最重要的事,最後還是我想起來的,於是我們一起出發。以前的深圳灣有一個F1賽艇比賽場,它的`停車場是一大片空地,在深圳灣公園還沒有建好時,我們一般在那裏燒紙錢。現在公園建好了,用了這塊空地,所以我們只好在一個小路邊上燒,對於以前荒蕪一人的空地來説,這裏已經“人滿為患”了——到處都是燒錢的人們。

開始燒紙錢了,爸爸先用一張紙錢來引燃,接着就四張五張的往火裏丟,然後用木棍把燃燒的紙錢挑起來一點點,火就越燒越旺,火星飛濺的很高,差點燒到我的眉毛。我們“一百億”“一百億”的往裏面燒,最後差不多都燒完了,火漸漸的熄滅了。我們正準備走,爸爸突然發現還有幾億沒燒,他説:“這可這麼辦?火都滅了,不能再燒了,留着也不行。”最後,決定再次燃燒,雖然燒兩次,但是也都燒了,也送錢給老祖宗了。後來回到家,躺在牀上,心中想:“每年清明節光燒錢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光宗耀祖才是真正重要的!”

清明節的作文 篇4

清明節淅淅瀝瀝地飄灑着幾縷細雨,每年的這一天,家裏人總是帶着我去掃墓祭祖。我一向都不太喜歡這淅瀝瀝的雨和沉重的氣氛。

我走進公墓,雨點已細得讓人感受不到,卻還是若有若無的飄灑着。

爬了一連串樓梯之後,仰起頭,眼簾中映入這高高的階梯,我重重地歎了一口氣。我跟在長輩身後,心裏很不耐煩。

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已累得氣喘吁吁。退到一邊,看長輩們點燃香燭和厚厚的紙錢。這些形式對於我來説,直接省去也無妨。手中拿着三支燃着紫煙的香燭,排在長輩身後跪拜。除了盯着那縷縷紫煙,一時也不知該做什麼。母親和外婆蹲着,把一張張慘白的紙錢放入烈火中,火堆燃起嗆人的白煙。風起時,紙錢燃成的灰燼隨着風的蹤跡在空中不停舞蹈着。在我看來,除了使人苦惱,這樣的舞沒有一點意義。

我突然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拄着一根細細的枴杖緩緩走上階梯,停在我身旁的那個墓碑前。她穿着一件薄薄的黑色襯衫,滿頭捲髮不算長,卻一片雪白。瘦骨如柴的手背佈滿了皺紋,清晰地凸顯出幾根青色的筋脈。她手中握着的棕色枴杖脱落了幾塊油漆,露出的米黃色似乎正無聲地訴頌着過去的滄桑。她邁着蹣跚的步履,走近那塊深灰色的石碑。在濃煙中,她背對着所有人,像那塊石碑一樣默默地立在角落,無聲無息,只是用手輕抹去石碑上的灰塵。那位老人顫顫巍巍地坐在有些濕潤的墓碑前,將枴杖輕輕放在一邊,用一隻手輕撫着石碑上貼着的黑白照片。透過濃煙,我依稀看見那照片上也是一位老人,笑得那樣燦爛。老人的手指停在照片的邊緣,似乎回憶起了什麼。我站在她身後,看不見她的雙眼,卻模糊了自己的雙眼。我不知道她是誰,為什麼獨自一人來到這裏。可是,她的背影看上去那麼落寞。

老人離開了,只留下了那孤單的.背陰。她的生,不知在何時也會結束。可是,她經歷的風霜和歡樂一定很多很多。回過頭,看着長輩們簇擁的那塊石碑,這墓碑下也是一位歷盡風霜的老人吧。

清明節的雨依舊淅淅瀝瀝地下着,也許它也在為某個逝去的親人哭泣吧。我的心也變得沉重起來……

清明節的作文 篇5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着《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就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的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説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裏。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着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着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與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舍不的吃,舍不的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舍不的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的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的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説“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着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的作文 篇6

這個清明對於我來説,是既高興又累。那確實叫做“我很累,但我快樂。”

早晨四點多就起牀,一切準備就緒才五點多。於是我們兩個老同志興沖沖地來到公交站牌下,如願地乘上了第一班車。一切都是那麼地順利。七點左右,我們到汽車東站,打算從那裏換乘農班車迴護城老家。

可是,當我們走進站內時候,我們發現,那麼大廣場上到處都是黑壓壓人流。每一輛車裏都是十分擁擠乘客。我們好不容易上了一輛去大李車。也有了比較理想座位。儘管車裏也十分擁擠,可我們倆還是比較自在。不過,車票價格和平時相比都是上了一倍。原來七元,今天都是十五元。而且不管遠近,上車一律都是十五元。就這樣還是有許多人上不了車。實在是太擁擠了。

好不容易到了肥東桂王那裏,駕駛員放棄走平時路線,改從包公大道繞行。其目是想避開堵車,早點到家。可是,這位駕駛員想錯了。我們車剛拐上包公大道時候,馬路上情景把我們驚呆了。由西往東方向車道上四排車流前後有三四公里長,就那麼挪挪停停,緩慢地前行着。根本沒有徒步行走快。後來還聽説,包公像那邊也是十分擁堵。以至縣委書記在微博説他上午被“堵在路上。”就這樣,平時只要幾分鐘路程,我們卻用了一個多小時。一直到十點二十時候,我們才上了合蚌公路。比原計劃遲了近兩個小時。老家那邊也等急了,不停地打電話詢問我到什麼地方了。

回到老家以後,看到那麼多人在忙着安排中午飯菜,我心情也愉快了許多。我們這個房份清明是集體做。各家輪流舉辦。今年已經是第十個年頭了。參加人都自覺地湊一點份子錢。當然是遠不夠用。舉辦人顯然是要自己掏腰包補貼。不過,象我這樣常年不在家又是拿工資人都會自己地多給一些。每年清明之前,由幾個小房份代表組成籌備小組就要開會協商。今年一共六桌。每桌十六道菜。還是比較豐盛。白酒是四十元一瓶文王貢。還有啤酒。白酒啤酒保證夠。席間,年長,年輕,老婆婆,小媳婦,都一邊吃着,一邊喝着,一邊講着。交流着各家最新情況,各人發展經歷,各自致富經驗。

真熱鬧。真高興。這些場景,只有清明節時候才有。給我感受是,現在農民生活水平確實是提高了。現在農民工收入確實是相當不錯。所以這些都明顯地寫在他們佈滿舒心笑容臉上。

清明節的作文 篇7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遊,賞花的大好時光。但是,我足不出户,在外婆家房前屋後觀賞到了那些平常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及外婆菜園子裏的各種菜,可謂收穫不小。

我是通過科學虞老師推薦的用手機軟件,對着這些拍照一下就知道了那些平時根本就不在意的花草蔬菜,不僅知道它們有各自的`名字和別名,還知道了它們的植物價值甚至有些野花野草還被詩人歌頌稱讚過呢!

通過對照我瞭解到了有豬殃殃、飛蓬、石龍芮、酢漿草、葱、細風輪菜、馬蘭、陽芋、茼蒿、萵苣等這些野草花和蔬菜。其中,讓我最印象最深的是酢漿草。他的樣子跟三葉草非常相似,別名“酸溜溜”,因為他的莖葉嚼在嘴裏十分酸。它可以用作擦試銅鏡,能使銅鏡顯得更具有光澤,但是,牛羊食用過多會因中毒而導致死亡。我又隨便拍了一處雜草,很一般的野草,上面還有朵朵很小的白花。經翻譯,原來它叫“豬殃殃",據説豬食之則病,故名“豬殃殃”。它也具有特別豐富的用處,豬殃殃具有非常好的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民間又將其稱之為“活血草”。豬殃殃的嫩苗可以作為菜餚食用作菜,它可以治療人類牙齦出血,它可以與枸杞根、丹蔘等藥材同食還可治療白血病呢!我對它一下就刮目相看了,原來一株株不起眼野的野草,居然有這麼多功效。還有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甜菜,也叫厚皮菜。葉子一片片很大,攤開像芭蕉扇,平時我們就只摘下幾片葉子就可以當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了,因為吃起來有點甜味所以後來人們都稱它為“甜菜"了。但其實它的用處是它的根部和種子可以治風熱和吐血癥狀,也有非常豐富的藥用價值。經過辨識,我發現這些植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用處——都具有藥用價值。當然這些草也都不可以隨便食用,因為誤食也會出大問題。

經過今天的觀賞,我不僅知道了原來每一朵小花小草都有自己的名字,也更讓我感歎大自然的神奇,每一個生命,哪怕再小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清明節的作文 篇8

清明節又到了,天空中又飄起了紛紛揚揚得清明雨。怪不得杜牧大詩人會吟誦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祭奠亡靈得日子,清明節是緬懷逝者得日子,清明節是寄託哀思得日子。

今年得清明節,我們全家顯得尤為隆重,因為我們都聚集在一起,要去鄉下拜祭去年剛剛去世得外公。

這一天,我們一行人來到鄉下,準備了一番後,我們就上山了。大人們有得扛着鋤頭,有得拿着鏟子,有得提着籃子。他們臉色嚴肅,流露出哀思之情。我默默地跟在後面走着,那漫山遍野得映山紅映入了我得眼簾,一簇簇、一叢叢,像一團團燃燒得火焰。開得那麼熱烈,開得那麼鮮豔,我想它們也在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死者得哀思吧!

踩過泥濘得田間小路,終於到了山上。一座新墳赫然展現在眼前,這就是外公得墳墓了!一看到這座墳,媽媽和大姨就不禁失聲痛哭起來,我也默默地流着眼淚,外公得面孔彷彿就在眼前,想起與外公在一起得日子:我與他一起下棋,一起看電視,一起吃飯……這一切彷彿就在昨天。可如今,外公卻躺在冰冷得地下,怎不令我們傷心欲絕?

爸爸和姨父從遠處鏟來了一些新土給添上,媽媽從籃子裏拿出準備好得供品,一一擺放在墓前,並深情地説:“爸爸,我們來看你了。”然後開始燒紙錢了,媽媽今年買得紙錢特別多,我挑了一些面額大得:一千萬得、一億得、一百萬美金得……我希望外公在陰間過衣食無憂得生活。妹妹也不甘落後,一張張拼命地往火裏扔。大姨一邊燒,一邊唸唸有詞:“爸爸,快來拿錢吧!希望你在天有靈保佑我們身體健康,保佑孩子們學業有成……”我也在外公墓前許下心願:保佑我考上清華大學。紙錢燒完後,爸爸又用酒在墓前灑了一圈,我們每個人在墓前作揖。之後大家帶着沉重得心情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墓地。

雨又飄飄灑灑地飛舞起來,絲絲細雨好像在訴説着我們對親人得哀思。

清明節的作文 篇9

屈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愛國之心是無人能比的。

我們怎能忘了屈原,在懷王客死於秦之時來到江邊,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舉世皆醉,而我獨醒。”漁夫勸他説:“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起醴?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長歎一聲説:“世人又有誰能理解我呢?楚國日削月割,懷王客死於秦,只剩下無能的襄王與子蘭。楚命不久矣,我又有何顏面苟活於世?唯有一死,乃了我心頭之恨!”乃作《懷沙》之賦,然後懷石投汨羅江一死。後人對此不平,以為楚王那樣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盡忠和報效,我認為這忽視了他作為“政治家”的一面。焉知政治也是一種“理想”。政治家與政客不同,前者是別無選擇的獻身,後者卻是投機。身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國亡國的事實。

僅作為一個“詩人”,即使“國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詩人可以以“詩”愛國和救國。他可以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奉獻,但作為三閭大夫必須沉江。屈原的這種“相始終”的精神,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面對失敗的唯一選擇,他把作為“政治家”的責任放到“詩人”之上,這才是屈原對自己的定位。

屈原是不會等到敵國軍隊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國。他要選擇死,一種自由的、高尚的、獨立的.死。“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他悲吟着,高歌着,在汨羅江飽覽他所摯愛的山河大地,從容如歸地赴死。

屈原的死是偉大的,他為了祖國,為了社稷,殫思極慮,至死不渝,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祖宗給了我們一個清明節。清明時的中國,生人走到死的邊界,冥冥之中的靈魂也來與生人相逢。中國人,不只是活在自己的生命裏,還活在那些傑出的生裏,活在那些傑出的死裏,活在歷史裏,活在未來中。五千年積澱的,絕非只是出土的竹簡,而是這中國式的生命,這使得中國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體上的人生更為漫長浩渺。

清明節的作文 篇10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着、糾纏着。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説,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他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節的作文 篇11

日本的盂蘭盆節在每年農曆七八月間舉行,與我國北方有些地方每年農曆七月十五舉行的“盂蘭會”很相似。不同的是,日本更重視這個節日,機關、團體、廠礦、企業都放假3天,有組織地進行祭祀活動。

在鄉間活動更熱鬧,幾乎家家户户都不例外,城裏人也返鄉,到墓地祭祖。遠離家鄉的人能回來的也回來參加,不能回來的也往往委託別人代自己祭奠。敍利亞的“烈士節”敍利亞把每年初夏的5月6日定為“烈士節”,這是由政府規定的法定節日,全國都十分重視,在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紀念活動,向烈士碑敬花圈,為烈士墓掃墓,慰問烈士家屬。

波蘭亡人節波蘭每年春天都要舉行“亡人節”,即悼念已經逝世的人。節日這一天,人們都去掃墓,為靈墓祭典,並點上燭燈。有些人全家都到來,特別要帶上孩子,年長者點燃燭燈,讓孩子敬獻,表示紀念故人,以教育後代不忘祖先。坦桑尼亞哀思節為悼念為國犧牲的烈士,把每年9月2日定為“哀思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到墓地獻花掃墓。

國家領導人也到陵園墓地參加掃墓活動,到獨立廣場紀念碑獻上花圈,以寄託對烈士的哀思。墨西哥掃墓節每年11月2日為墨西哥的`“掃墓節”,家家為死去的人掃墓。去時,準備特別的“亡人面包”、骷髏形糖塊和已故親人愛吃的食物及煙酒,作為祭祀供品。舉行儀式後,全家人在墓前鋪上布,席地而坐,點上蠟燭,邊吃喝,邊歌舞,作為守靈,通宵達旦。

但各地區掃墓的時間不同,有的地區在白天,有的在晚上。法國萬靈節每年11月1日為法國“萬靈節”。這一天,人們趕往墓地,祭典故人,獻上菊花,位於巴黎公墓不遠的巴黎公社紀念碑和十多個反法西斯紀念碑,憑弔者最多,獻上的鮮花也最多。突尼斯英雄節9月1日,突尼斯全國掃墓日,又叫英雄節,用以紀念在獨立鬥爭中殉國的烈士。

清明節的作文 篇12

這是太姥過世後的第一個清明節。天空飄着濛濛細雨,雨滴打濕了寬闊的馬路,也潤濕了我的心靈。此時,我看着窗外的雨絲,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太姥。我在心底不停地呼喚着:“太姥,您過得還好嗎?”

也許,這樣的呼喚不能表達我對太姥的懷念。在我的.記憶裏,太姥還是那樣的親切、慈祥。可是我和太姥被生與死的界限分隔在兩個遙不可及的世界。我曾經夢想自己坐着小船,和太姥相聚,我知道這只是一個美麗的泡影。太姥在天堂,我在人間,我們相隔的很遠很遠。在這個清明節裏,不知道太姥是否也在思念我呢?

記得有一次,頑皮的哥哥看見路邊有一條狗,他悄悄地來到太姥房間,猛地一下把正在打盹的太姥手裏的枴棍兒搶走了,太姥無助地喊道:“羽佳!羽佳!你小哥搶我的枴棍兒!”我連忙跑出去追哥哥,從不懂事的哥哥手裏奪回了枴棍兒還給了太姥,太姥的臉笑成了一朵燦爛的菊花,得意地説:“還是我的羽佳好!”而今,太姥記過離開了我們,我不願意接受這殘酷的現實,我真想和太姥永遠在一起。

從前,每到放學的時候,都是太姥牽着我的小手祖孫倆一路有説有笑地回家,太姥的手是那麼温暖,笑容是那樣慈祥。現在,看到家長們在校門口接孩子,我的心都要疼一下,那曾經是一幅多麼美好和諧的畫面啊!如今只會出現在夢中,我的淚水不由奪眶而出。太姥的離去在我心裏留下了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今天是清明節,我越發思念起太姥,那人傷口就越疼了,痛得我無法忍受,只好任淚水和窗外的雨滴一同落下。

假如上天能夠實現我的一個願望,我希望那個慈愛的太姥立刻回到我身邊,永不分離;如果這個願望太難實現,我也希望能再看一眼太姥,哪怕只有短暫的幾分鐘,我也心滿意足了。

在這個清明節,我惆悵萬分。天空下着牛毛細雨,那是太姥與我思念的淚。

清明節的作文 篇13

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日期相連,後人便將寒食節併入清明節,而有關寒食節的“清廉傳説”也成為清明節的重要內涵。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和寒食節息息相關。

寒食節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節日,它又名“禁煙節”“冷節”,日期一般在“清明節”前一兩天。在這天,人們要禁煙火、吃冷食,以表達對故人的緬懷與哀思。

寒食節禁火食冷的習俗,源自於一個“割肉啖君”傳説。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重耳在一次流亡中餓暈了,始終跟隨他的'忠臣介子推將自己腿上的肉割下烤熟後給他吃,令重耳很受感動。後來,重耳當上君主封賞羣臣卻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向他提起,他才派人去請介子推。但介子推看到重耳身旁盡是小人,便揹着老母躲進深山。為讓介子推下山,重耳下令燒山,然而直到最後介子推也沒下來。等火滅了,人們上山看到介子推母子倆抱着被燒死在一棵柳樹旁,柳樹樹洞裏還有一封寫給重耳的信,希望重耳親政清廉,體恤百姓。重耳十分悲痛,下令以後每到介子推忌日,全國禁煙火、吃寒食,以示紀念。

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説:“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這天去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