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有關清明節的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清明節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集)有關清明節的作文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去掃墓,而且,每一次掃墓都顯得很嚴肅很莊重。像往年一樣,我、老爸和老媽結伴去爺爺家給祖宗掃墓。我們來到爺爺家,只休息了一會兒,就拿上貢品向祖宗的墓地出發。快半年沒有來了,墓地附近長滿了雜草和小樹,幾乎找不到路了。老爸做開路先鋒,把道路上的雜草小樹等都清理掉,而我也不閒着,時而跟在老爸後面收拾“殘局”,時而衝到前面,也做個小開路先鋒。

終於,我們來到了祖宗的墓地,這裏安葬着太太公、太太婆和太公。在墓前的石板上放上食物、水果和紙錢。聽人説人死了以後就從陽間到了陰間,活着的'人給死去的人送錢的唯一方法是燒紙錢。於是,奶奶把紙錢平均分成3份,燒着了紙錢。我像老爸老媽那樣在蚊前不遠處站好,我們向祖宗大人拜了幾拜。奶奶閉着眼睛,口中還唸唸有詞:“請保佑孫子(指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保佑孫子(指老爸)工作順利,保佑兒子(指爺爺)早日康復。”

接着,我們又向另一處祖宗的墓地走去,那裏安葬着小太太公、小太太婆和太婆。這裏的蚊墓還真難找!我憑着記憶頭一個到了那裏,老爸老媽他們也陸續到了。我們也像祭拜太太公一樣祭拜了小太太公。

清明節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通過一次次掃墓,我懂得了一些祭拜的禮儀,也基本弄清了“石家”的繼承關係,願我們“石家”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2

今天是清明節,一大早,爸爸媽媽和其他親戚朋友們,吃完早飯就拉着我上山拜祭祖先去了。

我們到了山腳下,要開始爬山了,在上山的路程中,路面特別滑,我滑倒了好幾次,再加上有許多山地離下面的地面高了許多,需要一個人先爬上去再拉另一個人上去才行,有時候在下面的這個人太重了還有可能把上面這個人拉下來呢!在上山的小路旁邊的草叢裏一般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大坑,媽媽告訴我這一些大坑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被尋找寶藏的祖先挖出來的,所有大坑中都十有八九是埋藏過寶藏的'。

我們來到了第一個祖墳,這一個祖墳下面是一位婆婆,我還記得,在我五歲這年,我在給她的墳墓上香之後,從上面滑了下來,結果扶了一下墳墓前面刻字的地方,一個東西從上面掉了下來,媽媽説:“這個可是婆婆在天之靈戴的帽子,現在你把它弄壞了我們又要重新買一個給婆婆了!”

“弘宇!”我的堂哥在叫我,“你在想什麼呢,我們去給婆婆上香吧!”我從回憶中又回到了現實的世界裏,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給婆婆上香,這香上面冒出的煙把我的眼睛薰得眼花繚亂,連續打了好幾個噴嚏,這種感覺特別難受,鼻子也酸酸的。

我們來到了最後一個祖墳。從這個地方望下去,可以看到半個徐家村,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把公公埋在這呢?”媽媽説:“這個地方是公公自己選的,他説在這裏可以看到子孫後代在開心的生活。”

我們拜祭完祖先後就下山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3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着,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着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讓我大學聯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着給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4

《祭掃烈士墓的行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祭掃已故親人的節日裏,我們五、六年級全體同學代表學校,光榮地登上了祭掃烈士墓的行程。

一路上,路人的説笑聲不停地在耳邊迴響。我們懷着沉重的心情,來到了烈士紀念碑前。高大的烈士紀念碑矗立在松柏之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鑲金大字映入眼簾,鑲金大字下是一尊高達五米的碼頭工人銅像,他的.手上、腳上都戴着鉸斷的鐐鏈,他的左手上還坐着一個小孩銅像,小孩子把手舉向了遠方,臉上充滿了喜悦的神情,似乎看到了希望。這將寓意着,北海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也應該回報祖國,把北海建設得更加美麗!在大理石的基座旁,有一排又一排的松樹、柏樹,一陣陣海風吹來,松柏輕輕搖動頭髮,一切都那麼和諧安寧。

祭掃活動開始了,只見旗手舉着隊旗,莊嚴地繞場一週,看着那鮮豔又耀眼的隊旗,又看看那碼頭工人堅定的神情,我不禁想道:革命烈士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我安穩又幸福的生活。那一面面旗幟,是用他們的鮮血染成的,難道我們不應該像他們一樣,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一份力量嗎?正想着,兩名少先隊員已把花圈獻給了烈士們,那雪白的紙花,多像是革命烈士那純潔又無私的心靈呀!我們都情不自禁地低下頭,向那些偉大的革命烈士們默哀。

剎那間,時間好像停止了流動,一切事物都停止了,是啊,與偉大的革命烈士相比,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5

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就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於清明節的詩。清明節就是24節氣之一,就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每當到清明節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節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説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向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願意做,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就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十分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阿姨,在這冰冷的墓裏,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阿姨的清明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阿姨為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好、快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着。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阿姨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着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阿姨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阿姨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着小女孩的快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阿姨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阿姨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7

昨天是清明節的第二天,也是一個掃塵的日子,我、弟弟、父親和母親一起去了鄉下祖母家,準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錯,昨天天上是下着小雨,我們也無話可説,也只有踩着泥膩的山間土地一步一步的奮力的向上攀登。

終於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祖父的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父親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着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裏都拿着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祖父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祖父的合墓前。花籃裏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後,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祖父燒在陰間的鈔票,父親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説:"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麼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麼呢?

太公、太婆和小祖父你們“走”的那麼的早,我都沒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們老人家,你們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陪伴你們的只有孤獨和寂寞,不……不……不……還有那“無情”的春、夏、秋、冬和綠樹繁茂的山林。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的。

在走的時候,我們又再次向他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8

今天是清明節,一大早,爸爸媽媽與其他親戚朋友們,吃完早飯就拉着我上山拜祭祖先去了。

我們到了山腳下,要開始爬山了,在上山地路程中,路面特別滑,我滑倒了好幾次,再加上有許多山地離下面地地面高了許多,需要一個人先爬上去再拉另一個人上去才行,有時候在下面地那個人太重了還有可能把上面那個人拉下來呢!在上山地小路旁邊地草叢裏一般都會有許許多多地大坑,媽媽告訴我這一些大坑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被尋找寶藏地祖先挖出來地,所有大坑中都十有八九是埋藏過寶藏地。

我們來到了第一個祖墳,這一個祖墳下面是一位婆婆,我還記得,在我五歲那年,我在給她地墳墓上香之後,從上面滑了下來,結果扶了一下墳墓前面刻字地地方,一個東西從上面掉了下來,媽媽説:“那個可是婆婆在天之靈戴地帽子,現在你把它弄壞了我們又要重新買一個給婆婆了!”

“弘宇!”我地堂哥在叫我,“你在想什麼呢,我們去給婆婆上香吧!”我從回憶中又回到了現實地世界裏,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給婆婆上香,那香上面冒出地煙把我地眼睛薰得眼花繚亂,連續打了好幾個噴嚏,那種感覺特別難受,鼻子也酸酸地。

我們來到了最後一個祖墳。從這個地方望下去,可以看到半個徐家村,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把公公埋在這呢?”媽媽説:“這個地方是公公自己選地,他説在這裏可以看到子孫後代在開心地生活。”

我們拜祭完祖先後就下山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9

今天是清明節,按理來説,咱們應該已經在老家準備給已逝的親人上墳、燒紙,但我們沒有這麼做,因為上個星期已經回去過了,所以既然已經放假了,我們就應該好好的玩。

我們的目的地是位於浙江東陽的橫店影視城——“清明上河圖”,據説是按照宋代大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改建而成的,許多劇組都來這兒取材拍戲,只是可惜,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劇組在拍戲,講解員阿姨説,劇組一般都在早上拍戲,而我們則是在中午才來的,前幾天《奔跑吧,兄弟》剛來過這裏,拍了幾組戲。

我們靜靜地欣賞着周遭的'景象,雖然從電視屏幕中看,這些地方宏偉錦繡,但以正常的視角來看,卻發現這裏並沒有那麼大,甚至還會有些渺小。進入了一個建築,才發現原來是和另一個建築是相通的。走進去,看到的景象卻讓人有了些許失望,除了建築以為,什麼都沒有,並不像電視銀屏上看到的那般繁華,反而因為空蕩蕩的看上去有着幾分空洞與荒蕪,土地裏長得並不是什麼牡丹芍藥,而是幾株綠意正濃的小苗,給灰白的建築增添了幾分生機。

樹上幾隻逗趣的小鳥正在嘰嘰喳喳的唱着一曲曲清脆動聽的春日之歌,讓人在這煩躁的炎炎太陽中得到放鬆,感到悠閒。

這一次來“清明上河圖”玩的並不是很好,但我也從中收穫了不少。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0

四月五日是清明節,這天上午八時我和父親、母親乖坐公共汽車回老家,給祖公、祖母、祖母掃墓。

墓地座落在雷州市附城鎮樸札村西面的後山。走進後山墓地,彷彿進入了仙境,那裏林木鬱鬱葱葱、祖公墳頭上有幾棵竹筍在成長,我們為墳鋤了草,清理了墳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祖母的墳地去了。祖母的墳在一座較高的山上,路很窄,雜草叢生,母親告訴我祖母是一個很慈祥很和藹可親的老人,父親都是她拉扯大的,在十年前去世……,在祖母墓前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供品擺好,還放上了茶、酒,點燃了香火,掃墓儀式就這樣開始了。首先是大人們把隨身帶來的紙錢,紙做的電視機、手錶、衣服、收音機等,一一燒給祖公祖奶,然後,我們跪在墓前給祖公祖奶叩頭,告訴祖公祖奶,我們來看您們了,還給您們帶來了禮物和食品,請您們受用。最後還燒了鞭炮,把茶、酒灑在了墓前,看着祖公祖奶刻在墓碑裏和藹可親的照片,我們彷彿站在了祖公祖奶的跟前,看着他們慈愛的目光,聽着他們對我們的教誨……祭奠完先人後,我們便下山了。

又是一個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掃墓儀式結了,我們不捨的離開了後山墓地。祖公祖奶,每年的今天,我都會來看望您們的!

這是快樂的一天,是有意義的一天。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1

“清明瞭,孩子,明天爸又能跟爺爺説説話了。”老爸用他那有點沙啞的聲音激動的對我説。我好奇的問老爸:“清明是什麼日子,讓您這麼激動?”老爸掃了我一眼,意味深長的説:“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吃完晚飯,我纏着老媽,想知道這個日子為什麼這麼特殊,讓老爸突然間會激動。老媽歎了口氣,撫摸着我的頭,重心長的對我説:“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要祭奠自己的祖先,以表達自己的`哀思。”頓了頓,老媽看了看老爸一眼,又接着告訴我説,老爸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從此奶奶帶着爸和兩叔叔依為命。老爸是大哥,承擔起了家裏的重擔,每次,當他覺得很累的時候,總要去爺爺墳前坐坐,跟爺爺説説話,每當清明時節,不論老爸走多遠,都會想辦法趕回來,年年如此。

聽了老媽的話,我扭頭看看老爸,的確,歲月的流逝,家庭的重擔壓得老爸揣不過氣來,但老爸從來不讓我們兄妹擔心。

第二天下午,我們準備了一點祭品來到了爺爺的墳前,父親很鄭重的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着自己對父親的思念,我也收起了以往頑皮的心,神情嚴肅的用我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老爸看着我有點驚訝。我在心裏默默的説,老爸,女兒已經長大了,我也會為您分擔憂愁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想,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轉眼,春天來,清明節也悄悄地來。春雨似乎知道什麼,不再歡快,不再浠淅瀝瀝,變得纏纏綿綿,變得斷斷續續。她的聲音成為一種連綿悲傷的奠歌,成為人們心中的點點思念,成為一種安撫人心的心靈之聲。

人們伴着雨聲來到公墓,來到着安放靈魂的天堂。人們緩緩地走進公墓,腳步不再輕快,變得沉重。車輛也慢慢地行駛,不時發出輕輕的喇叭聲,那聲音不再響亮,變得柔和。這些聲音交錯在一起,成為一種沉重又柔和的歎息,成為一種衝擊人們心靈的呼聲,成為一種對死者的`安慰之聲。

人們手中的鮮花,被雨水滋潤着,變得更加嬌嫩,也變得羞答答的,如同一位來祭奠的少女。每朵鮮花都在流淚,那晶瑩的淚珠,一滴又一滴地從臉頰上淌下來,滴在人們手上,滴在公墓的地上。每個公墓旁都躺着一捧鮮花,到處都是白的黃的,星星點點,彷彿星星也來到公墓,為靈魂帶來祝福,也給公墓帶來生機。淡淡的色彩伴着淚水成為一種香氣迷人的哀歌,成為一種永久的記憶之聲。

墓前站滿祭奠的人們,有的臉上淌着淚水,眼角濕濕的,嘴邊傳出一種低低的抽噫聲。有的默默地站在一旁,燒着紙錢,嘴角抽動着,有的則拿出水果和酒菜祭奠,讓親人安息。人們的思念化成一種沉默的哀調,成為一種愛的延伸之聲。

雨聲、車鳴聲、花語聲、祭奠聲交織在一起,匯成清明之聲。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眨眼的時間,就到了清明節,我們一家人決定去給烈士掃墓。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的起了牀,立馬到烈士陵墓那兒去。一路上,金黃色的油菜花撒在黑黑的土地上;桃花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臉蛋紅紅的,更加惹人喜愛。梨花也開滿了樹梢,花瓣隨風飄落,花蕊卻是紅色的,真是一片春機盎然的景緻啊!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烈士陵墓門口,台階一級一級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是一片屬於烈士們的寶地。這裏可真壯美啊!圖案上,有雄鷹在展翅飛翔,有猛虎在林間咆哮,還有白鯨在海中穿梭。這些王中王,不正是這些烈士們的化身嗎?都説現在的人最喜歡破壞公物,可我卻沒有看到人為的跡象,這不正説明我們熱愛祖國,崇敬烈士嗎?如果沒有這些烈士們的犧牲,哪能得到今天這安穩的'日子?哪能守衞得住我們的國土?在這兒,我看到了不少老人在這兒凝視,拔草擦去眼中的淚花。是啊,他們畢竟是經歷過流浪不平的日子,畢竟對烈士,對祖國的感情,絲毫不亞於在温室裏長大的我們…… 六十多年過去了,祖國早已走向安定、繁榮,中國已驚人的速度走向富強。

我在心中對每一位烈士吶喊:“安息吧,國家到現在一直很好,不再是‘東亞病夫’不會再受到其他國家的劫掠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4

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呢?我懷着疑惑去問媽媽。媽媽説:“你自己去尋找答案吧!加油,媽媽相信你可以的。”我打開電腦,開始尋找答案。找到了!原來……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時,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時,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之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許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説之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經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之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經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的`時候,從樹洞裏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讀了由來之後,你的心是否和我一樣為介子推捨身救國的精神所感動?你是否和我一樣決心要做一個和介子推一樣的人?讓我們從現在起做個正直的人吧!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的詩中名句,抒發了詩人在清明時節的哀傷沉痛的心情。

今年清明節小長假,父親早早起牀,要我和他一起回老家給我祖母掃墓。我們坐車回到老家,爬上一座山坡,就到了祖母墓前,父親先把祖母墓前的供桌打掃乾淨,擺上供品,然後,父親清掃祖母墳墓周圍的枯枝爛葉,父親慢慢的.清掃,可見他的心情十分沉重,眼中充滿着憂傷和懷戀。我看到這一切,心情也十分沉痛,禁不住鼻子一酸,潸然淚下。晶瑩的淚光中,不由得想起祖母。我小時候,祖母最親我。那時,祖母總是抱着我,在小村子裏轉悠,每見到一個人,祖母就會説:“你瞧,這是我小孫子,看,又白又胖,長大一定有福……”説着,祖母就開心地笑了,她一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臉上的皺紋更深了。我還依稀記得,燈光下,祖母在一針一線的為我納鞋或者縫補我由於貪玩而弄破的衣服,祖母的手很巧,總能在我的衣服破洞處縫上一朵花或者一隻小動物,常令我的小夥伴們羨慕不已。我的淚水一滴滴灑落在祖母的墓前,這時,我感到天空似乎暗下來了,風吹着樹葉,颯颯作響,似在奏着悲傷的樂曲。

掃墓快要結束了,我和父親給祖母深情地三鞠躬。我擦乾了眼淚,可心中還是有一種説不出的酸酸的滋味,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在心中默唸道:祖母,明年我還會來看您的,下次,我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告慰您。到時,我要讓祖母知道,她的孫子的確是一個爭氣的孩子,她的孫子已經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