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冬至作文集合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冬至作文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冬至作文集合5篇

冬至作文 篇1

今天是冬至,老師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冬至大會,冬至大會的第一個節目是表演關於冬至的古詩,老師剛説完,同學們都不約而同的舉起了手,首先上台的是王振興,你瞧他那聲情並茂的聲音裏有點兒小小的得意勒!之後,逸琪、思琪等人都一一表演,教室裏噼裏啪啦的掌聲幾乎沒有中斷過。

大家雖然聽的都很認真,但是心早就不知道飛到哪兒了,因為大家都盼着下一個節目搓湯圓。終於到了搓湯圓的時候了,大家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老師剛把麪糰發下去,有幾個心急的同學馬上抓起麪糰,掰下一小塊就用力搓,麪糰就碎了,逗得大家哈哈直笑。家長理事會的叔叔阿姨也來幫我們包湯圓了,他們幫我們把麪糰揉好,我們組個個都是無影手,個個手腳利索,不一會兒就搓完了湯圓,家長理事會的阿姨剛想把湯圓放進鍋裏煮,只聽,一個人説等等,原來是林家明,怎麼了?大家異口同聲的問。家明説。這兒還有幾個小饅頭。大家一聽,都哈哈大笑,笑完之後,我們趕緊把小饅頭湯圓搓圓。

終於吃到湯圓了,吃着自己包的湯圓,我們覺得格外香,這真是一個快樂的冬至。

冬至作文 篇2

到了冬至,絕大多數人都是自己一家過一過就完事兒了。可是,在我們學習很緊張的畢業班裏,卻不一樣,我們要開一場“嘗餃子大會”。每位同學都要拿着自己親手做的餃子來和班裏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一大早,雖然天很冷,但是每個同學都拿着自己親手做的餃子陸陸續續來到了班裏,雖然我們是第一節課開始,但是有些學生禁不住餃子的“誘惑”,就忍不住吃了幾個,他這一吃,讓全班人都饞了起來,我們都開始吃,不一會兒,全班都是餃子的香氣。到了嘗餃子大會的時間了,每個人把餃子都拿了出來,擺在桌子上。不一會兒,便有了一道美食風景線。有的同學沒有帶餃子。但是,每個人給了他五六個,那個不是吃得飽飽的。老師還為打扮美麗的姑娘拍了照,那些姑娘有些穿着紅裙子,有的穿着綠棉襖……。可美麗了。不光為美麗的姑娘拍了照,還為那些那些“威風凜凜”的“將軍”也拍了,他們穿着“金鎧甲”,可威風了。

我們這裏不光有餃子,還有他的一些個“親戚”。比如他三叔大包子,二妹混沌……

還有他們最喜歡的醋伯伯。他們都很喜歡醋伯伯,左擁右抱的,尤其是他二妹最喜歡讓她醋伯伯教她游泳了。

我們吃着“餃子一家”別提有多香了!這個屋子都瀰漫着餃子的香氣,每個人都吃着,還不時發出“嘖嘖”的讚歎聲,還有人在討論着自己做餃子的過程,可熱鬧了,真有一種過節的感覺。

一轉眼到了殘燈末廟,(因為我們是畢業班,所以學習很緊。品餃子大會只開了一節課就結束了。)我們還要繼續上課,一切又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我們開始了緊張的學習之路了。雖然這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冬至節,但是他給我留下的意義不同。在我眼裏,這一次和同學們一起度過的冬至節是我在國小生涯中度過的,最開心、最熱鬧,最有意義的一次冬至節!

冬至作文 篇3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我們一家四口熱熱鬧鬧的包餃子。

媽媽擀皮、和餡兒,我和爸爸還有哥哥包餃子,媽媽和的餡兒真是獨一無二呀!既好看又可口,綠油油的韭菜,金燦燦的雞蛋,再加上一點兒粉紅色的蝦皮,再把它們切碎,然後把它們拌到一起,看着就有胃口,包成餃子一定很好吃。媽媽把餃子皮擀好了,大家一擁而上,爭先恐後的搶餃子皮,熱熱鬧鬧的包起了餃子,媽媽包的餃子最漂亮,爸爸包的餃子挺着個“將軍肚”排列在當中,哥哥包的餃子軟塌塌的,我包的餃子大小不一,但是,樣子我挺滿意。

我悄悄地跟媽媽説:“以後,包餃子的活動能不能多安排一點兒,大家在一起多快樂啊!”

冬至作文 篇4

冬至節蒸冬,是北方一些地方的老習慣、老傳統。

雖然,民間流行着“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俗,但一個節日的慶賀和紀念方式從來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活動交叉在一起的,互相襯托,顯得多姿多彩、豐富充實。

“蒸冬蒸冬,揚場有風。”就是農家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民謠,寓意冬至蒸了冬,明年夏秋兩季揚場時就會有風,而風遂人願,把辛苦勞動打來的糧食揚得乾乾淨淨。這樣,糧食早日入倉,人們才能早日歇手,也免得遭遇了壞天氣而糟踐了豐收的成果,諺語藴含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之意。而“冬至不蒸冬,窮得亂哼哼”這句民諺,則提示人們冬至節不要忘記蒸冬。

蒸冬就是蒸窩頭兒。雖然窩頭兒是農家的家常便飯,基本上是日日蒸、天天吃,也沒有什麼新鮮奇怪的。但到了冬至節這一天,窩頭兒就有説道了。首先,窩頭兒的用料不太一樣。平日一般都是用玉米麪或高粱面蒸的,而冬至節這天蒸的窩頭兒,家庭條件好些的,是用小米麪,裏面還摻着紅棗泥兒。蒸出來的窩頭兒黃裏透紅,黃亮亮、紅撲撲,人見人愛,不要説吃了,看上一眼就讓人咽口水。條件不濟的,起碼也要往玉米或者高粱面裏摻上紅棗泥兒。另外,平日蒸窩頭兒隨便什麼時間。而冬至節這天,必須是早晨蒸窩頭兒。

在冬至節的前兩天,家家户户就開始在石碾石磨上碾高粱米、磨玉米麪了。因為是為冬至節準備的,因此碾得爛一點、磨得細一些,特別費工夫。頭一天晚上,家庭主婦就從瓦罐裏倒出一些紅棗,煮熟、去核,再揉成棗泥兒備用。

冬至那天,天剛剛破曉,全家人就開始忙碌了。男人去井台挑水;婦人則開始用瓷盆和麪;而年齡稍大點的孩子,則被父母命令趕快起牀去打掃院落。貓和狗也爬起來,抖抖身子,走出窩口。農家的冬至節,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此時,只見主婦先往面盆裏挖上大半盆玉米麪,再按一定比例放進去一些高粱面或紅薯面以及棗泥兒。然後用温水和麪,和到軟硬合適後再醒一會兒,然後將面揪成饅頭般大小的胚子,接着,就像變戲法一樣,主婦的十根手指快速在面胚子上捻動着,一眨眼,便捏成一個黃金塔一樣的窩頭兒。只見窩頭兒底部用大拇指旋出一個窩兒,而整個窩頭兒的周邊薄厚均勻。這樣的造型受熱均勻,熟得快。在主婦捏窩頭兒的同時,婆婆或小姑子開始在灶房燒鍋。待窩頭兒捏好後,一鍋水也就燒開了。把窩頭兒放入蒸籠裏,先燒大火,再換小火。待窩頭兒蒸熟,日頭也剛好冒紅兒。揭開鍋蓋的一剎那,整個灶房立即被熱浪般的蒸汽充盈了,一股香氣撲面而來。這正是:冬至蒸冬熱騰騰,香氣逼退刺骨風。男女老少心歡喜,日子如同紅日升!

冬至作文 篇5

冬至,我國的傳統節日孕育着新年將要到來,春天也將悄然而至。也寓意着雪將來降。

早上起來,玻璃上因為寒冷而凝結起來的`冰霜在月光下變換着色彩,若隱若現地閃爍着。霜以它千姿百態,神奇異常的獨特風姿,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外出晨跑河堤上那一層薄薄的白霜,像巨大的輕軟的羊毛毯子,又像是有數億顆細緻,小巧玲瓏的鑽石絲綢,覆蓋在這河提旁的草坪上,閃着寒冷的銀光。河堤兩旁那一株株沾薄霜的柳樹上,淨是樹掛,像是一根根銀條懸掛在樹枝上,滿樹銀花格外壯觀。難怪人們叫它銀花樹掛。那河上與兩岸之間的晨霧,時而聚合,和形成一片乳白色的霧海。時而散開,像朵朵在空中盛開的霧花。那濃霧像牛奶一樣濃稠。抓一把軟綿綿,吸一口甜津津,跺一腳輕悠悠,身體的一切感覺都放鬆了。我貪婪地呼吸着這大量的霧氣,彷彿一切煩惱和與學習有關的事都忘卻了,只剩下了這美好的感覺。漸漸地,隨着晨跑的距離與時間的流逝,河堤小山坡的那一邊越來越紅,霧也慢慢的消失了。莫不是扯着太陽的手飛上了天空,一輪鮮豔的紅日光芒四射的從山坡上升騰而起。把起霜後的草坪樹映照的耀眼明亮。陽光總是不需要吩咐,便灑下一大把,照在身上,也照在心裏暖暖的,使人感到舒心愉悦。

晨跑完已經七八點,回家的路上走進一家胡辣湯店,便聞到了鮮香辛辣的氣息。在這寒意逼人的冬天,一碗香鮮酸辣的胡辣湯下肚人變活了起來。香味直往人鼻子裏鑽,配上幾片油餅或者油條,外脆裏香的水煎包,就是一頓豐盛的早餐,有湯有肉,有菜,所有的疲憊不堪盡數消解。心尖兒都是滿滿的幸福感。對河南人來説,一碗胡辣湯足以慰風塵,一碗胡辣湯就是人間煙火氣兒,最撫凡人心。“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至味是清歡”,一碗胡辣湯吃的是煙火氣味,品的是人間清歡,人生百味,匯成一碗湯,五味雜陳,酸甜苦辣的胡辣湯裏,熬着一部千年河南史。最是人間煙火,得有味處處是清歡。

飯已吃完,新的一天也拉開了序幕。回到家,正式開始了備戰會考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