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論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信息技術論文

信息技術論文1

【摘要】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各種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彙集。在學校課程教育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也緊隨着時代發展而興起,尤其到中學階段,信息技術教學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筆者對於信息技術課堂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以求對這些課堂上不足之處進行改良,形成相應對策,以期為教學服務,提高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的規範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開展課堂教學;不足和對策

信息技術課是中學所有課程中佔用課時量最少、不納入考核的課程。其“不納入考核”的地位決定了課程在開展過程中便存在着“先天不足”:不被教師重視、學生認可度低、課時被隨意擠佔等。雖然,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基本上能夠保證足夠的課時量,部分班級課程也有專業教師任教,但是教學內容卻處於無規劃、無目標、無考核、無督查的四無狀態。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可謂問題頻出。非常需要信息技術課任教師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找到根源,制定相應的對策,以提高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的規範性和有效性。

一、中學信息技術課程開展過程中的不足

從現狀看,除了前述的四無狀態外,還有如下三方面的不足:

1.課程開展缺少有效互動。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所學的內容並不深奧,在當前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的大背景下,很多內容不用教師的講解學生都已完全掌握。但是由於並沒有相應的考核制度做約束,教師為了完成“一節課”,便採取讓學生白由操作,整節課缺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互動是課堂教學質量的風向標,師生和生生互動,質量越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也越高。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並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沒有像其他科目一樣的要在本節課中讓學生掌握什麼內容、學會什麼思維、獲得什麼成長的概念,學生即便是有問題,教師也不認真回答或者由於準備不夠充分而無法準確解答。課堂上的有效互動更是稀少,作為偏重操作的課程,互動應該發生在指導操作的環節中,這個環節的缺失直接造成了互動的頻率和質量下降。

2.中學信息技術課程開展過程中評價不足。作為一門課程,其開展情況必然要有相應的規範進行評價,或者是考試,或者是綜合評價。但是這門課並沒有固定的、成文的、成體系的評價標準,學期考核也並未將這門課程納入進去。這種導向性造成了課程開展的結果性評價不足。評價的弱化還影響了課程開展過程中的評價,包括課堂評價和階段性評價。課堂評價是所有學科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並沒有真正投入到教學之中,對學生的操作技能、信息技術的素養提升等都沒有關注,所以課堂評價也處於癱瘓狀態。階段性評價和課堂評價一樣,因為沒有考核衡量,評價也是空白狀態。影響在於學生沒有明確的正誤標準做引導,對課程的學習容易出現偏差,而且對課程開展本身的評價不足會造成教師對課程的認真程度下降,最終讓信息技術課淪為其他課程的陪襯。

3.中學信息技術課程開展過程中三維目標缺失。所有課程的教學目標都圍繞三個維度,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也不例外。其三維目標較為獨特,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和其他課程並不一樣。課程着重於操作,要在操作中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道德因素。教師在處理三維目標時,往往只能落實知識目標,即完成操作內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則被忽視或者置之不理。三維目標的缺失本身就説明課程的開展不夠充分,存在着敷衍和應付的情況。

二、中學信息技術課程開展不足的應對策略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不僅缺少了常規的教學要求,其特點也並未得到充分的發揮。筆者認為可從如下幾個方面應對課程開展的不足:

1.轉變課程觀念,重視課程的有效開展,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正常的學科軌道。要想提高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就必須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觀念。

只有教師重視,學生在乎,信息技術課程才能有效開展。教師要轉變觀念,認可它的存在意義。並讓學生系統掌握技能的運用,運用過程中應遵守的社會規範。教師要轉變學生觀念,不讓其僅僅滿足於部分操作技術,就停步不前。教師的講解會涉及一些未知知識,以及學生並不完全掌握的操作,只有認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

2.從課程評價入手,適當運用考核槓桿平衡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要想提高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質量,還需要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或者綜合評價,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促使學生重視這門課程。課程評價是督促課程質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要做好兩種評價,一是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即對學生學習狀態的點評以及學習效果的點評;二是做好階段性評價,即學習成果的綜合評價。可以採用考試方式進行。只要把課程納入到考核之中,這門課程的開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還需要教育政策、學校領導、社會等多方面的重視和支持,才能有效促使課程質量的提高。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確保課程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劉笑君.淺議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教學[J].教育現代化.20xx(06).

[2]王立山.淺談信息技術課的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xx(35).

[3]龔麗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不足及改進建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05).

[4]衡臣.信息技術課堂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xx(S1).

信息技術論文2

摘要: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知識的載體己經不再束縛於書本上的文字,而是走向信息化和數字化。在此背景下,積極反思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中存在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深入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國小音樂課程整合的價值意義,結合當前現實情況,提出了促進信息技術在國小音樂課程中有效整合的若干對策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音樂;課程整合;對策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學校教育迎來了廣闊的前景和豐富的資源。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教育技術應用於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但究竟如何將信息技術更有效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還需從理論和實踐上繼續探究。

一、信息技術與國小音樂課程整合的價值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髮現美

音樂作為一種媒介,讓學生通過音樂這條紐帶彼此認識和熟悉,並通過音樂的形式來交流彼此的感情,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高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尤其是用多媒體去創設豐富多彩的音樂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在感性上對所學的音樂知識獲得美的表象,喚起對美的感受。

2.激發創新的思維,引導學生欣賞美

音樂因為創造變得豐富多彩,因為創造變得更加個性,因為創造變得更有內涵。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音樂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學生通過音樂創造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個性,充分挖掘出自身潛力。同時,欣賞美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一切審美活動都是從美的形態直接感受開始的。

3.培養學生的能力,啟迪學生表現美

新《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並提高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其根本目的是開發學生的即興創造的潛質,激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欲,充分發揮羣體的創造智慧。所以要把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師的生動啟發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創造性得到極大的發揮,使學生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進行音樂創作,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二、促進信息技術在國小音樂課程中有效整合的對策建議

1.樹立全新的、科學的思想意識

作為一名國小音樂教師,應對音樂課程在基礎教育事業中的地位與功能進行重新、全面的認識,將音樂視為一門重要的審美教育課程,而非將其視為語數外等主科的點綴。對於信息技術,教師也應積極更新對它的認識,不再將其視為無用的工具,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

2.因材施教,提升教學設計針對性

國小音樂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知識、情感、審美素質的協調發展,因此要在國小音樂課程教學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和調整教學策略。教師還要儘可能多去聽賞要和學生共同分享的教學內容,確定你要通過音樂作品達到的目的,確定作品中最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藝術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發現這些教學重點中最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

3.創新教學手段,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上,以多媒體教學為主,過去對抽象難理解的東西,教師要花費很長時間去講解,學生感到枯燥,不能理解,或者毫無興趣,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通過信息技術引入動畫、視頻、圖片等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學生會被這種授課方式所吸引,激發出主動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到師生互動中去,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這樣能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更好的效果。通過多媒體課件,還可以把空間放大或縮小,把時間的間隔縮短或延長。

4.適度提問,強化思維啟發

音樂教育雖然承認差距,但應拒絕選擇與淘汰,讓每個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都能體驗成功,享受快樂。教師應讓學生敢於站起來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樹立對於學習的信心,充滿對於知識的渴望,積極向上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事半功倍,老師也能從中很好的掌握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結論

總之,學生是教育主體這一理念要求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樂於交流,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而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給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識,同時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及時在線交流,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在第一時間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在教育改革過程中,要加快信息技術的推廣,實現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普及,健全信息技術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機制,讓更多的教師和學生體驗到信息技術帶來的改變。

參考文獻

[1]楊瑜,林誠權.中國小音樂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實施現狀分析[J].四川戲劇.20xx(11):85.

[2]王文瀾.基於音樂課程改革與實施問題的反思[J].藝術研究.20xx(02):75.

[3]錢程.現代教育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兼評《實用現代音樂教育技術》[J].中國高教研究.20xx(05):85-87.[4]申光健.現代教育技術在音樂教學運用中的幾個問題[J].音樂天地.20xx(09):74-75.

信息技術論文3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本人就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個人體會,淺談信息技術教法。

一、 看。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通過看計算機中的一些硬件設備或圖片等,增強形象記憶;通過看書自學,教師適時點撥,培養他們養成自學的習慣;通過看網絡,教會他們查找、收集、加工、存儲信息,培養他們運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的能力,計算機論文《淺談信息技術教法》。

二、 玩。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把玩遊戲與學習電腦知識結合起來,寓教於樂,開發智力。尤其是各種益智遊戲,應有盡有,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學會計算機的操作。當然,不能讓學生一直玩,沒有目的性的玩,應該給學生一個尺度,讓學生即會玩又會學,還應該在讓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後再玩。

三、 實踐。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我主張“理論+實踐”,讓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充分保證學生的實踐時間。計算機主要是實踐,上機課的課時應占信息技術總課時的70%以上,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實踐所學的理論知識,並探索課本沒有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同時,在學生操作時,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

四、 展示。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讓學生的作品能夠在全班、全校,甚至在網絡上展現,給學生以自信;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計算機競賽,培養他們從小積極參與的競爭意識、成就感,從而更好地適應這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

以上是本人教學中的一點不成熟看法,但願各位同仁不吝賜教!

信息技術論文4

一、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有效整合有哪些優勢

1.傳統科學實驗教學中,由於學校條件的限制,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它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研究”的有利條件。合理藉助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軟件,可創設虛擬仿真環境,讓學生不斷的探究和體驗,能將學生從機械、簡單、繁瑣的數據處理過程中解脱出來,讓他們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多的時間用在創造力的培養方面。由於現代教育技術表現手段有多樣化的特點,學生能在動態情景空間中讀取數據、觀察現象、探索和發現研究對象之間的數量變化關係。增添了學生自身的能動性、自覺性。喚起學生學習興趣。激活並訓練了學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既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又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2.農村國小由於教育經費不足,利用多媒體可以使教學過程得到控制。它使數據採集更精確、更理想、更智能化,還解除了實驗者繁重的勞動,同時解決了學校經費的不足這一難題。

3.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大程度的顯示了它的自由性和開方性,將學生帶入無比遼闊的世界。要使“靜”態變成“動”態、“微觀”變成“宏觀”、“高速”變“低速”、“連續”變“定格”,只有通過多媒體來實現。虛擬實驗、同步錄像,它能使許多看不見、摸不着的變化變成有“形”、有“聲”、有“色”的事物,能變抽象為直觀,變講不清道不明為“一目瞭然”。它可以多次重複模擬自然實驗過程,再次呈現自然現象。用慢鏡頭對科技實驗過程加以分析,既有實驗的真實性,又有頻閃照片的特徵。在教學中,若將多媒體和真實的實驗有機結合,使學生的科學研究活動不限於課堂上,實現學習空間的拓展。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整合的目的,它能給科學課堂教學帶來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模式。補充傳統教學的不足,它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封閉的課堂變成了現代的、動態的、開放的教學模式。但也不能應完全丟掉傳統教學的優勢,更不能過多、無限制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取代科學實驗。

1.邊遠山區的教育長期以來,受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結構得限制,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抑制了孩子們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學科課程,把培養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作為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建立一種能夠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因而,也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

2.將信息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有機結合,信息技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但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師用於演示的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所表達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網絡環境下的科學教學如果僅停留在蒐集、加工、交流信息這一層面,是永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必須把信息技術所具有的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優勢與傳統教學的板書、面對面情感交流等長處有機地融合起來。為學生創造機會展示學習成果。所以,要注重將“傳統”與“現代”有機地融合。

3.在教學過程中最核心問題是如何利用好教學資源,因為教師的自身知識和教材上呈現的教學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恰恰彌補這在一不足。它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利用,在互聯網上有着許多專門的科普宣傳、科技博覽等網站。它不但給我們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貴史料,而且向我們展示了古今中外的科學奧祕,以及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科技發展動態等信息。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拉近了科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又增強了科學課教師教學引導作用以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解決科學課程教材上的教學資源非常有限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不受時空限制,資源共享,快速靈活的信息獲取,豐富多樣的交互方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化學生學習環境。打破地區界限的協作交流。

4.從演示實驗方面看,有些科學現象或科學過程無法直接用實驗演示,一些科學過程不能作定量研究,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對科學現象和過程沒有感性認識,理解比較困難。信息技術可以突破傳統實驗儀器的侷限性,對那些難以觀察到的、複雜、困難的實驗進行模擬和再現,成為常規實驗的補充,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擺脱實驗的侷限性。

三、信息技術與國小科學整合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整合過程中要實現兩個轉變,即教師角色的轉變和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整合過程中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打破以往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教學方式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在整合過程中應採用多種形式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及多媒體網絡,來提高教師教學熱情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互式的信息技術教學環境。

2、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不忘其作用是輔助教學,是利用它來揭示知識的形成及來龍去脈,讓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讓學生易於接受。但不要過多的使用課件,使之成了講課的主體,而教師則成了課件的輔助工具,起的作用只不過是電腦的操作者。如果這樣其作用就本末倒置。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到師生互動,人機交流。因此,電化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教師,教師不是機械的操作者。

3.有效利用好多媒體,關鍵是一節課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一個教學片斷,一個具體事例,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因為國小生在40分鐘的時間裏,能夠接觸和理解的知識和要培養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更多的信息會造成學生學習質量的下降。因此,在教學中,要科學地控制信息量,將多媒體技術當做達到教學目的的一個手段,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圍繞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從而找到信息技術與本節教學內容的最佳結合點。

4.在信息技術與國小科學教學整合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與國小科學教學整合的過程中,可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一定的信息量。只要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信息技術與國小科學教學整合要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各種設備的潛力,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學,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總結

總之,網絡環境下的科學實驗教學是現代教學技術發展的結果。信息技術與國小科學教學的有機整合,使本來學生對科學的學習本來就十分感興趣,再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主要是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模擬科學家來做科學實驗,使學生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主動體驗、探索發現,並學會自主、創造性地學習,養成正確的科學學習、研究的態度,為他們未來更遠地學習、生活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信息技術論文5

摘要:

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計算機逐步應用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在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實踐技能,教師的能力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教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着中職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本文通過具體分析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教師能力培養的意義,並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中職信息化教學的教師能力培養策略,從而全面提升中職信息技術教師的能力素養。

關鍵詞:

中職;信息化;教師能力

0、引言

在中職學校教育中,計算機是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在現代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機應用是每一位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因此,開設計算機課程是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也是時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培養更多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能的人才,以便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從而更好地滿足中職信息計算機教學的要求。其中,對於信息技術老師而言,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能力是評價教師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之一,其直接決定着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信息技術教師職業能力的重要表現。自改革開放以來,基本解決了學生的讀書問題。但讀好書卻成為了當今教育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對中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而言,其最主要的教學目標便是要培養理論與實踐操作能力均過硬的複合型人才。而要實現以上目標,便需教師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要讓學生通過操作去解決實際問題,方能讓學生真正掌握計算機這門技術。當然,這對教師而言,不僅要求其需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與背景知識,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對知識或學生,教師均應做到心中有數,如此方能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活動結構,繼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

1、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師技能和素養的必要性

隨着時代的不斷進步以及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傳統中職教育的理念及方式均已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在各大學科中的運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故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將為實際的教學帶來巨大優勢。此外,由於計算機硬件、軟件及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尤為迅捷,故在不同學期,中職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及教學軟件版本等均應予以及時更新。與此同時,作為中職計算機教師,亦當緊跟時代步伐,如此方能確保教學的有效性與及時性。最後,基於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明確要求教師需不斷提升自身信息素養的要求,教師也當積極響應,如此方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學生日後的就業與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2、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教師能力培養策略

2.1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

先進的教育理念不僅有助於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提升,且基於信息技術的支撐,還能在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帶來諸多便利。同時,也給教師教學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在信息化水平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作為中職計算機教師,除了要積極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外,還需致力於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如此才能做到對信息化資源的充分利用,並在保證理想的教學成效同時,逐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2不斷學習專業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更新均尤為迅捷。故作為中職計算機教師,其要想提高當代學生的學習興趣,便必須不斷學習,以充實自身。與此同時,針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當選擇其中既富有教育意義、又不乏實用性的內容。此外,對學生的教育,教師亦當在向其傳授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實踐操作的機會,並讓學生始終保持在最佳學習狀態,以深入瞭解該學科的發展動向,如此方能讓學生掌握更多更有用的知識,繼而為學生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3參與培訓交流

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更新是為了滿足時展需求。對此,教師在計算機知識方面的不斷更新,亦應能滿足當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對此,教師需確保自身教學水平始終滿足教學要求,如此方有助於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當然,教學教學能力的提升,可藉助的形式有許多,而基於計算機技術,則進一步拓寬了教師的發展途徑,如基於網絡的學術交流平台,研討會以及專業的培訓互動等。這些都將有助於教師科研能力以及業務水平的增長。在如今這種信息化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更需教師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如此方能同時滿足社會發展變化以及教師崗位的專業需求。對教師而言,自主學習方式是促使其成長的重要動力。而身為教師,自主學習亦當貫穿於其職業發展的始終。與此同時,教師亦當注重與其他教師之間的寫作交流,包括教學方面的交流、觀摩以及研討等。如此一來,方能讓教師逐步具備面對面的交流與寫作能力,並逐步發展教師的跨時空信息化協作與對話交流能力。至於後者,其主要體現了教師的交往能力,而教師交往能力的發展有助於知識的共享與傳遞,且能逐步讓教師與信息化教學成為共同體。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成效。教師要想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自主學習以及參與培訓是最主要的提升途徑。但要想將知識切實轉化為教學能力,則需對實踐教學環節給予足夠重視。與此同時,為確保技術知識轉化為教學能力的有效性,則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科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教學,並促進技術知識與實踐應用的有效融合,如此能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示範性以及實踐性。

2.4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創新需結合實際情況而定。而確保組織教學手段的有效性,方有助於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當然,這同時也體現着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計算機教學特點並採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方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如基於啟發式教學,將有助於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進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的目的。與此同時,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生將能逐步掌握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與技巧,從而確保對課堂時間進行充分、有效的利用。

2.5重視備課練習

對任何學科教學而言,備課均當排在教學環節的首位。而作為教師,其也應當意識到,唯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方能確保授課過程的思路流暢,而越是得心應手的教學過程,其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作用也便愈加地明顯。以往,大多數教師便是因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教學的檢測上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以致實際的教學過程顯得不夠有序。對此,作為學校方面,其也應當為教師提供優質的教學教案。並強化教師之間的集體調研,如此一來,能借助集體的智慧來促使教學方法的改進,繼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及能力。

2.6積極參與科研工作

身為教師,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便應當秉持“要想給學生一滴水,則教師要有一整桶水”的思想。當然,要想切實達成以上目標,則需教師自身不斷提高自我的專業水平,且考慮到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極為迅捷,故不斷學習當是每一名中職計算機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當然,在不斷學習過程中,教師還當積極與其他教師展開學術上的交流,並隨之關注研究的最新動態,如此方能集思廣益,並在教師的相互促進下,提高彼此的教學能力。

2.7鼓勵教師參與信息化比賽

我國教育部每年都將組織一場信息化大賽,而對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師而言,此無疑是展示自身教學成效及學校教育水平的良好平台,對此,教師應當踴躍參與,而學校方面亦當予以鼓勵,如此一來,教師的語言表達、教學以及信息素養等能力方能得到提高,繼而推動計算機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3、結語

總之,計算機技術作為一門具有極強實踐性的課程,作為中職計算機教師,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務必對教學內容予以進一步優化,並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此能切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繼而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讓自身的教學水平及能力亦能得以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滿福,熊小麗.基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培訓的中職教師能力模型建構與培養研究[J].職教通訊,20xx(2):64-66.

[2]王燕,範建銘.中職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5(2):506-508.

[3]蔡祖科.淺談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思考[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xx(10):104-104.

[4]周春秀.淺談如何提升中職計算機教師的教學能力[J].新課程學習(中),20xx(5):162-162.

[5]張小青.中職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師專業教學能力標準[D].福建師範大學,20xx.

信息技術論文6

摘要:新課程教育改革下,很多學科都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信息技術的培養,而且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中,也融合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內容,目的是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完善教學過程。該文針對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現狀,明確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整合的意義,提出了相應的提升措施。

關鍵詞:體育教學;信息技術;課程整合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xx-2813(20xx)11(b)-0132-02

教學課程中融入現代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教育過程不斷改革和完善的重要舉措。教學過程中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改變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學校培養複合型人才。高校體育課程是重要的學科,要加強和信息技術的整合,實現新課程改革中體育學科的教學目標。

1高校體育教學中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現狀

1.1高校信息技術資源狀況

高校體育教學中,需要充分的信息技術的支撐,其中包括計算機、多媒體設備、影像設備等物質設備的支撐,也包括網絡資源、各種軟件技術等非物質資源的支撐。但是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為體育教師配備的信息設備較少,更多的體育課程是在體育場或者操場進行,在教室中,主要是對教材內容的講解。因此,很多體育老師並沒有像其他學科教師一樣有專門的辦公室,即使是在辦公室的老師也沒有專門的辦公電腦。學校不能積極購買教學軟件,因此,教學過程中缺乏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有些學校有簡單的資源,但是不能根據自身的地域性、課程內容的不同之處選用優質資源,根本滿足不了教學需要[1]。

1.2高校師資隊伍信息技術素養現狀

很多高校體育教師常常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對學生體育水平和技能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信息技術的使用,意識不到信息化技術發展下,教學模式也因該有所改革。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缺乏創新精神,依舊注重學生的成績,不能從根本上發現教學過程的不足。其往往重視對教材內容的解讀,授課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和順序進行,認識不到網絡教學資源帶來的好處。由於體育學科和其他學科的不同,體育教師認為其他學科需要運用信息技術,體育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體育實踐技能,不需要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

1.3體育教學方法現狀

當前高校的體育教學現狀主要包括理論課程的學習和體育技術的學習。這兩中教學內容中,體育教師依舊是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上,以老師講解為主,在訓練學習中,老師進行示範,學生進行模仿學習。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體育老師需要掌握很多體育動作,進行重複的示範,不能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2]。在網絡教學資源中,很多體育動作都是正確的、科學的,而且包括詳細的講解和示範,這需要體育教師充分運用網絡信息技術。

2高校體育教學中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

2.1推進體育教學的改革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和體育課程整合,能夠推進體育教學的改革。在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整合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地運用網絡資源,對豐富的資源進行搜索、整理,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需要過分地依賴老師,可以自主地學習,促進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體育教師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可以發現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也能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在研究、整合過程中,受到激發,改善教學方式,能夠擴大學生的事業,培養其全新的思維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讓教學過程突破侷限的時空,將智能信息技術融入就、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習。

2.2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高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要學習體育課程內容,也要注重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3]。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的結合,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加豐富的知識,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擴大自己的視野,懂得在學習過程中創新。教學過程中,各種網絡化信息設備的使用,能夠增強教學過程中圖、文、聲的內容,這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結合,提升學生左右大腦的思維水平。

3加強高校體育教學中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措施

3.1提升體育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是教學過程的重要參與者,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的整合,需要體育老師的積極實踐。首先體育老師必須富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只有其掌握了信息技術,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教學過程的促進作用,才能在教學中實踐。體育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接受新知識,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能夠跟隨信息技術更新的步伐。學校要定期聘請專業的技術專家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同時組織體育教師學習其他高等學校的教學模式,注重對體育教師教學模式的考核與評估。通過專家的培訓,體育教師可以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也能夠正確地掌握信息技術。在學習優秀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能夠意識到自身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積極改進,提升教學效率。學校有嚴格的考核體系,可以督促教師主動學習、掌握信息技術[4]。

3.2強化體育學科內容和信息技術的結合

很多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體育學科內容和信息技術的結合,不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作用。而且體育教材有不同的版本,搜索網絡教學資源時要注重資源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其次,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要選擇與學生水平接近的教學資源,這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其學習效果。體育課程需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性,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影像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正確、科學的動作示範。體育理論內容是豐富的,但是學習體育的學生由於思維比較靈活,更願意在課外學習。因此,儘量要選擇有趣味性的內容,吸引學生的餓注意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教學資源,能夠提升教學效果。

3.3注重信息設施建設

高等院校應該注重自身信息設備的建設,加大軟硬件教學設備的投入。首先要保證體育教師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技術,為其置備完整的辦公設備。在教室中建設相應的數字化配套設施,方便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基於體育教學方式的特殊性,應該保證教學場所的網絡信息的覆蓋,添加多媒體設備。學校也因該引進豐富的網絡化體育教學資源,比如建立體育教學網站,購買教學軟件,向其他學校引進優質的教學資源。這些也是建立現代信息化的學校所必備的,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體育教師教學的使用,促進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的實施[5]。學校的支持是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整合的必備條件,能為其進程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結語

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是教育過程中重要的組成內容,在促進教學過程向信息化發展的同時,也能保證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質量。高校體育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有其特殊性,要採取相應的整合措施,促進其有效性和科學性的發展。體育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過程非常複雜,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總結經驗。

信息技術論文7

思維導圖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加以具體化的方法,而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教學當中,一方面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還能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引導,在幫助學生整合新舊知識的同時,也幫助他們構建起屬於自己的知識網絡,並將已經建構的知識結構加以濃縮,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思維和自學能力的提高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文主要從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層面來簡要的探討思維導圖在其中的應用和作用,更為深入的瞭解思維導圖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思維導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1學習階段

眾所周知,在學習中學生要記錄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可以通過做筆記來完成,另外在學習中他們也可以收集其他同學的想法和意見,然後形成自己的觀點。例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繪圖程序時,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在編程中的效率以及精度。另外,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利用多媒體進行更好的思想寫作和作品開發。當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時,學生可以通過圖形的記錄來記住操作複雜化的操作步驟。此外,在進行協作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參與課堂對話,而不僅僅是作為知識單方面的接受者,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對信息加以分類、組織,然後進行深入的思考,瞭解知識之間的關係結構等等,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有着很大的作用。

1.2複習階段

在學生學習的複習階段,思維導圖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這時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他們重新整理和建立知識結構,以此來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進行長期的知識保留。另外,在思維導圖的審查過程中,學習者還能對已有的知識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形成系統化的結構和記憶。當一個人學到了很多知識時,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思維導圖來獲得知識的提取,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通常會把學習到的知識來運用,並將學習到的新知識進行概括,學生在知識的複習階段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2.思維導圖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2.1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將知識以幾乎純文本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這種做法既不生動,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又由於不能讓學生更直觀地的瞭解知識的結構,更容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疲勞,因此,心靈地圖的構建是很有必要也很有幫助的。將思維導圖應用到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之中可以將知識轉化為一種可視化的理解,通過導圖的展現讓學生輕鬆的理解其中的含義,同時也更容易明白教師自身的思維過程,即所謂的“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也從而達到師生之間的無聲交流。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果師生之間知識的傳遞出現一定困難的時候,教師應適時的應用心智地圖來解決問題,發揮出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實際用途和價值。

2.2進行高級思維的工具

在日常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總是困擾師生的一個問題是“主體”的軌道偏離,這是指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思維很容易跑向其他方面。這時思維導圖就能夠很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讓關注者知道焦點在哪裏,然後圍繞着這以問題進行學習、討論,最終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提高和質量提升。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是教師一個首要責任之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容易發生方向迷失的情況,在教學和學習中常常把重點弄混淆。這個時候心智地圖的作用就更加的凸顯出來了,根據心智地圖的引導可以引導師生遵循良好的思維安排過程,不僅能讓學生很容易理解老師所要表達的內容和重點,而且教師也能夠通過對學生思想設計圖的觀察,瞭解到他們的內在心理活動和外在的學習情況,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加以調整和改善。

2.3對信息進行整理加工的工具

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教材、教師等都向學生傳達着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如果信息是無序的就很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不能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和課程設計,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完成整合和管理知識的目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照本宣科,學生很少能夠學習和了解到課堂以外的知識,在新課程下,隨着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學會應用思維導圖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有效的設計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實踐和理論都已經證明思維導圖對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的是其在促進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並不能保證教師一定能做出最優的教學設計,思維導圖能否發揮出作用有一定的前提條件。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思維導圖的作用並不能取代教師教學設計本身。因此,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積累起豐富的理論和實際教學經驗,這樣才能將思維導圖更好的應用於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之中。

3結語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僅是教師的一種教學技能,同時也是一種教學藝術。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最終目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進行主動的探索,並最終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提高。

信息技術論文8

一、信息技術為探究學習的實施提供了有利條利

信息技術是一門帶有探究性的、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的學科。信息技術以其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高度交互、因材施教,信息量大,重現力強,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自主控制、操作簡便等優勢與課程整合,為語文教學開闢了廣闊天地。“所謂探究式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蒐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而“語文閲讀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品)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閲讀過程中,學生首先與文本展開對語,通過與作品的對話,達到與作者心靈的對話與交流,達到與作品的主題展開對話與交流的目的。學生通過閲讀作品、探索、研究、理解,發現作者對這個世界的某個方面的觀察、感受與思考。所以學生的閲讀能力、必須讓學生通過自讀、自己探究課文來提高。“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而豐富多彩的信息技術,不但能促進教學形式多樣化,為學生創建更多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閲讀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為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

因而,信息技術、探究性閲讀教學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本文就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探究性語文閲讀教學中運用的原則及其應用進行探討。

二、信息技術在探究性語文閲讀教學中運用原則

1、啟發性

信息技術之所以有效地為語文閲讀教學服務,是因為它本身就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畫面或淺近易懂的東西直接展示出來。而探究性學習以“問題”作為基礎,結合有效的啟發性畫面及有效的“提問”,能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

怎樣才能啟發學生思維呢?

一是要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應慷慨地提供思維加工的原料,通過課件演示來回憶已有知識,觀察現象,出示練習題等,用準確、清晰、簡明的語言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

二是提出激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問題,教學中教師適當選取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畫面及問題,引導學生縱橫聯想所學知識,尋找多種解答途徑,以利於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準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知識。

2、重點性

一節課40分鐘,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用在最需要、最值得的地方,注意二個方面:

一是抓住重點難點探究,不在枝節上週旋。

二是針對學生認識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關鍵詞以製造矛盾為突破口設計問題,幫學生化難為易。

3、層次性

語文閲讀教學必須循序漸進。系統而周密的課堂探究能引導學生去探索欲達到目標的途徑。每次的探究,教師須緊扣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繫、邏輯順序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由易到難地設計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認識逐漸深入、提高。

4、創新性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朱棣文説過“要想在科學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用與別人不同的思維方式,別人忽略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這就是創新思維。因此,豐富的網絡資源是學生進行探索活動的物質基礎,在豐富的網絡資源前,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去認識主題,使主題探索活動才有一定深度,才會有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

三、信息技術在探究性語文閲讀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激發學習語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尤為重要,多媒體課件恰恰能滿足這一需求,它以圖形、圖象、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使學生大腦處於興奮狀態,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第十冊語文書只有《冀中的地道戰》一課,文章的時間及背景離現代較遠,學生讀起來枯燥無味,而多媒體課件能使學生感知的事物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很好地激發學生興趣。於是,上課前,我先帶學生觀看《地道戰》這一影片,先讓學生感受“地道戰”的魅力,在回味無窮的畫面中,學生自然理解了文中的重難點:迷惑洞、孑口、火攻、毒氣攻、有線電、無線電等生詞,也從中體味到我國勞動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2、利用信息技術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語言教學是閲讀教學的基本任務,學生在語言文字的探究過程中,達到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在語言能力培養上,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表現出:

一是品讀語言的能力

在讀中學習規範的語言,積累語言材料,悟出表達方法,掌握表達技巧是閲讀教學的精華所在,但是如果能加上信息技術的直觀演示,更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例如《林海》一文中寫“嶺”的部分,教師抓住“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這些詞句,在多媒體中有效的選擇大興安嶺中的“嶺”的典型部分的畫面,並結合圖形的演示及對比,就能使學生“看”出嶺的千姿百態,數量眾多,也能説出“多而温柔”的特點。

二是語言的積累能力

背誦《富繞的西沙羣島》一文中,我展示了海底的種種生物,在生動有序的畫面中引導學生去説,去背,他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積累語言的效果事半功倍。又如在古詩《泊船瓜洲》中的“綠”字,作者在寫詩過程中曾改動多次,最後才了“綠”字,試想象,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麼?於是在春滿江南美景的畫面展示中,學生自然想到用了“滿、到、過、入、回、臨、遊”等字,達到了各抒己見的“羣言堂”效果,也培養了學生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是語言的運用能力

對於國小生來説,讀是為了更好地説,更好地寫,通過信息技術的演示,加強了對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在《海上日出》一文中,有一句“後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去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在探究“透”字的用法時,我演示了課文中的兩種日出情況(一是晴天時,二是有黑雲時),讓學生觀察有黑雲時太陽升起的情景,這時他們不難看出,太陽的出現是多麼不容易,表現了太陽上升的力量,不怕艱難,努力向上,把光明灑向人們的精神。從而體會到“透”字在此是最貼切不過。也懂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語言表達效果的重要性,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3、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閲讀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而創新的前提是善於發現問題和敢於提問。亞里土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有疑問才有思考,才有發現和創造。例如閲讀《小音樂家楊科》一文,我給學生設計了兩個畫面前配上兩段音樂。第一部分樂曲活潑、輕快、,彷彿是“楊科躺在河邊靜靜的聽着”大看然組成的交響曲;第二部分樂曲沉悶,淒涼,猶如楊科命運最後的結局,音樂及畫面既打動了學生的心靈,又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他們從第一段音樂中,信佛聽到了馬的嘶鳴聲,蜜蜂的嗡嗡聲,青蛙的呱呱聲……而他們從第二部分中彷彿聽到了楊科的呻吟聲,被打的棍棒聲,兇狠的詛罵聲……還有楓樹的啼哭聲。想象,激起了學生情感交流和求異思索的衝動。

4、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閲讀視野

“探索性閲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為把“一言堂”變為“羣言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信息技術這片豐腴的土壤,彌補了教本及資料的不足,讓學生有大量的探究空間,在解決問題和鞏固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要理解“借箭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學生必須先知道諸葛亮、周瑜、曹操的為人如何。所以教師可在網上提供有關以上幾個人物的歷史小故事,如《三顧茅廬》、《楊修之死》等。

要學生讀懂《索溪峪的“野”》、《迷人的張家界》等文不容易,因為它離我們生活環境較遙遠,在未能帶學生遊張家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網絡提供《張家界之旅》、《今日的張家界》等信息讓學生走進迷人的張家界,豈不是有身臨其境之感嗎?大量的信息資料,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閲讀天地。

探究式學習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大主流,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它將為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發揮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唐曉勇《基於網絡資源的學科課程主題探究活動》

樑秋成《語文閲讀教學中的探究學習》

信息技術論文9

隨着社會不斷地發展,計算機已經普遍應用於各行各業、各家各户,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於電子商務專業來説其實就是通過對計算機網絡的運用來進行商務活動的過程,這是一項充滿動態的活動。隨着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也正式列入中職院校課程體系當中。所以説在中職院校進行電子商務課程的開設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但是對於其本質,並非是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如何引進商務活動,又或者商務活動如何對信息技術加以利用,而是使學生對電子商務教學理論、作用以及在商務活動中的優勢瞭解掌握才是這門課程開設的真正意義。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一個關鍵環節。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的關係既不是相對也不是囊括,二者之間的關係好比是汽車與車輪,鳥兒與翅膀,嘴巴與牙齒的關係,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相輔相成,使得電子商務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在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中的應用現狀

首先,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信息化教學手段其實就是通過計算機以及互聯網科技設備等輔助教學的過程,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比如説,在電子商務課程學習中將所需要的相關資料內容可以先上傳至網絡,然後學生可以互相分享、共享的模式來完成學習過程,使得教學效率在根本上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信息技術成為電子商務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作為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存在,通過創設逼真生動的模擬場景讓學生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和理解,同時又提高了學生對於電子商務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當然對於電子商務的日常課堂教學來説,同樣需要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行不斷地培養和激發,從而避免其過度依賴於信息化教學手段的現象發生。

第三,信息技術的應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對信息化教學取得的可喜效果進行肯定,首先是課堂氣氛的改變,由傳統沉悶的教學氛圍搖身一變不僅生動而且多彩,學生對於學習的熱情也是空前高漲,學習心態也由被動變為主動,對學習效率的提升起着關鍵的作用。再者是學習效果的提高,上面説到學生有着學習的積極性,好的開始已經成功了一半,再通過中職生樂於接受的傳播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擴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於學生的記憶,根本上減少了不理解不記憶不應用的現象,最後通過師生之間有效的交流互動,教師可以更加全面細緻的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對教學方案教學模式隨時進行調整優化,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師教的作用可以最大化發揮。

二、信息化技術在中職電子商務教學應用的優勢

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模式的教學手段相比其優勢十分的明顯,可以簡單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電子商務模擬軟件和APP,根據學生實際狀況和教學內容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一定程度提高中職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可以主動地融入相對現實的業務情境中進行實際操作,通過實踐練習來達到提高綜合能力的作用,併為學生以後上崗工作打下基礎。

第二,教師可以通過現在中職生經常應用的QQ,微信,微博一類社交軟件與學生建立聯繫,可以有效的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即使學生課後有疑問也能做到及時的解答。第三,教師可以通過對中職生現階段比較活躍又對網絡相對痴迷的特性來建立網絡學習平台,給學生提供課後學習和練習的機會,真正做到不限時間不限地點地學習,通過長期的積累達到教學效果提高的目的。

三、信息化技術在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應用的實施

1。教學前。中職生通過教師課程專用微博微信瞭解課程內容,其實就是課程前的準備工作。由於現在中職生普遍的特點就是離不開手機和網絡,而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也成了中職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所以教師要想與學生拉近距離就要做到與時俱進將課堂教學內容搬運至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來發布,真正的使課堂翻轉起來,達到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

2。教學中。教師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通過對合理情境運用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然後帶入課程帶入課後作業,使得學生可以在切身的情境體會中來思考課程任務,同時對於學生來説可以再分組學習進行小組內和小組間的方案探討,起到學生所學知識內容共享交匯和其思維不斷髮散的作用,而對與教師來説可以在學生分享討論內容的過程中幫助其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對重點難點進行再次強調,從而達成學生學習效率提升、教師教學效果提高的雙贏局面。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中職電子商務教學中取得可喜的成果,雖然有一些問題存在,但是瑕不掩瑜,信息技術在電子商務專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着積極的推動作用。當今中職院校要從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通過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應用好信息技術。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電子商務人才。

參考文獻:

[1]鮑菊芽。淺談信息化手段在中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xx(32):156—157。

[2]樑燕秋。智能手機在中職電子商務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xx(22):49。

[3]吳舟洲。例談信息化手段在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xx(12):18+23。

[4]金瓊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技術的探索[J]。廣西教育,20xx(38):120—121+127。

信息技術論文10

摘要: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使計算機越來越平民化,在生活中的使用也越來越多,所以,信息技術教育也逐漸被大家所關注。新課改的實施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因此筆者在對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中,發現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關鍵詞:國小信息技術 教育教學 不足

時代在進步,對人才的需要在加大,新課程改革在新時代中產生,對信息技術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標,但在眾多的國小院校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地位仍舊不高,原因大多是在升學的壓力下,教師為提升學生的.成績專注於文化課的教學,對信息技術教學不夠重視,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和創新,教學效果也就大大落後於其他學科的教學。所以,本文是在教學實踐中找出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的不足,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當前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的情況。

一、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的不足

1.教學設備沒有及時更新

理論教學在沒有實踐的印證下都將成為空談,不利於學生的理解,所以具有極強的操作實踐性的信息技術教學必須要具備相應的教學設備以供學生進行操作。據本人所知,現如今一台普通的計算機的更新速度是一季度一換,雖然在內部硬件系統上在短時間內沒有較大的改變,但更新換代的速度對電腦需求量極大的學校來説負擔過重,由於人數較多,計算機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損壞率也隨之增加。在大多數的中學中因為對信息技術課程投入的資金有限,所以很多的計算機存在破損無法使用或依然在使用老式的計算機的情況,影響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設施沒有普及

信息技術課程有兩方面的教學:一是操作教學,二是理論教學。所以除了上機房進行實踐操作外就是對信息技術進行理論教學,但因為信息技術知識的專業性很強,有許多專業名詞無法在口頭表達上讓學生理解,由此學生失去對學校信息技術的興趣。多媒體設施就是為方便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設備。但在很多國小院校內對多媒體設施的普及率並不高,限制了教師對教學方式的創新,影響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3.教師的專業知識需要提高

教學活動能否達到目標效果主要看教師的教學能力,信息技術教師也必須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以跟上時代的腳步。但由於中國採取應試教育篩選人才的方式,大學聯考便成了學生和教師心中最重要的目標,對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抱以輕視的態度。在教師不重視的情況下學生也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因為信息技術教師對自己專業課程的輕視,導致對知識的更新不夠及時,沒有與現階段的計算機技術接軌,脱離了實際生活,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理論探索,使教學效果大幅度降低。

4.學生的態度需要端正

網絡時代的到來,讓計算機走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率大大增加,在沒有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前就可以對計算機進行基礎的操作。然而對大眾軟件的使用不代表自己就是“網絡高手”,很多學生因為在家中就接觸過計算機而對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抱有輕視的態度,在上課時不認真聽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教師在此時要及時表明自己的態度,對出現這種情況的同學進行嚴厲的批評,防止此類事件的再發生,端正學生的態度。

二、解決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不足的對策

1.重視國小信息技術課程

在國小課程分配中,信息技術的課程雖少,但仍舊需要學習,由於其成績不需要計入大學聯考成績中,所以信息技術課程不被重視,在實際教學中常出現信息技術課程進度慢,由其他科目教師占課上的情況。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要從觀念上進行改變,意識到信息技術課程對現代學生的重要性,不影響教學的進度。

2.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教學方式是多變的,在現代教學中,硬式教學方式只會令學生感到學習信息技術課的無趣和枯燥,不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應用可利用的教學設備使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找出學生的興趣點。

3.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

現在很多的信息技術教師都是通過計算機控制全程操作,詳細示範操作過程讓學生記住,課堂時間大多數都被教師所佔用,學生實踐的機會大大減少。應把大多數的課堂時間給學生用以實踐,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動手操作能力。

4.合理轉變教學的模式

信息技術的操作長久以來都是以個人計算機操作為主,但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在操作課上也將着重於團隊合作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例如,在學習字處理時,在教授一定的基礎操作後,進行小組組合練習操作,每個小組的操作內容大致相同,但結構需要自己展開想象力進行合理構想,最後進行小組評比。在這樣相互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

三、總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找出問題並解決,信息技術的教學也不僅僅是教師的問題,也有學校、家庭各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大家共同重視信息技術教學,改進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的不足。

參考文獻:

[1]藍利利.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界,20xx,(8):181.

[2]李守娥.淺談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8):107.

[3]秋聖軍.淺析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49):115.

信息技術論文11

摘要】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類信息層出不窮,而對於信息的處理與判斷成為信息化時代必備的素養。而大部分國中生並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能力與信息知識相關素養尤為重要。為此,在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着重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意識,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環境、構建實踐活動體系,加強學生文化素養,將對提高學生信息處理能力起到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素養;培養路徑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必須着重提升學生信息素養,使學生充分了解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在現實生活中能主動解決信息問題。同時,在實踐活動課程中,也應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生信息分辨能力,最終提高其信息素養。

一、信息素養概況

隨着計算機的普及化應用,信息素養成為教育工作者們關注的熱點問題,雖其對信息素養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將其綜合來看可知信息素養的來源主要為三個方面。分別是信息意識、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在處理信息時面臨道德問題的做法。而對國中生信息意識的培養,主要指學生在接觸網絡信息時是否具有一定的敏感程度,並在接受信息時做出正確的反應。因此,在培養國中生信息素養前,需對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瞭解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一個具有優秀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有效意識到信息的優良,從而做出合理決策,也能對信息需求及潛在的信息問題做出甄別,並制定完善的解決方案。主動從信息庫中獲取信息,並對信息加以評價、組織,從而將其應用於實際生活。信息素養作為一個廣義概念而言,需要學生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並在信息環境中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

二、中學生需具備信息素養基礎能力

1.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主要指學生對信息的敏感程度與注意力,學生可通過瀏覽信息瞭解信息的作用,從而生成積極的信息需求。可以説信息意識決定着學生使用信息的效果與程度。學生只有具備信息意識才能結合需求去主動尋找信息,並主動學習相關技術。信息意識具體來説主要包括意識信息的重要作用、確定信息時代創新觀念、對信息具有積極的需求。此外,學生還應將社會需求自覺轉化為個人需求,對信息具有一定敏感性與敏鋭的觀察力,從而迅速發展具有價值的信息。

2.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主要指學生在網絡生活中表現出的思想道德素養,準確來説是指對信息生產、加工、傳播與使用之間的關係進行調解、規範的準則。是每名網絡使用者需要遵循的信息道德標準。作為信息社會的新生力量,國中生需要具有信息道德責任感,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與人生觀,從而自覺避免不良信息,提高信息甄別能力,遵循信息思想道德,規範自身網絡行為活動,積極參與信息社會創建。例如,學生需要文明上網、不主動製造並傳播病毒、不散播不良信息等。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培養的根本,主要指學生可利用信息資源對信息進行加工與處理,並主動創造具有積極作用的信息。只有學生掌握有效的信息能力,才能更好的開展信息活動,並利用信息創造信息,發揮信息環境下網絡信息的作用與價值,將信息作為學習動力進行傳播。通常情況下,學生應具備信息工具使用能力、信息獲取能力、信息處理與創造能力、信息表達與發揮能力、信息合作能力等。

4.信息知識

信息知識是培養信息素養的基礎,主要指學生對信息相關概念的瞭解,並對信息傳播源的掌握與利用。通常來説,信息知識包含傳統文化知識,例如信息技術讀寫、計算的能力;信息技術基本知識;信息化社會、環境的理解與認識、信息技術應用方法、信息技術應用準則等。同時,信息知識還需包含信息技術應用原理、作用、發展等知識。

三、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路徑

1.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意識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大多僅教導學生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與基礎金恩,而沒有對學生實際技能運用、生活與信息環境的關係等知識進行講解,這樣的信息技術教育對於國中生而言,無法使其具備優秀的信息素養。因此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按照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先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意識,使學生認識到信息素養的重要性。為此,教師需將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意識作為工作目標之一,並利用自身教學經驗,為學生解答信息技術實踐難題,向學生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時要遵守網絡道德與社會倫理,從而為國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奠定基礎。此外,教師無法有效避免網絡不良信息的出現,此時,可將網絡不良信息作為反面教材,向學生展示錯誤例子帶來的不良後果。同時,教師還需對不良信息加以瞭解,尋找相關示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地向學生展現。教師亦可對不良信息加以評論,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告知學生正確做法,久而久之,學生會對網絡不良信息有所甄別,並有效知曉處理不良信息的方法。學生不僅具有信息素養意識,也能在技術上有所進步,在思想道德上有所提升。

2.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環境

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環境。首先,教師可充分運用校內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嚴謹的教學環境,從而提升學生運用信息能力,為營造自主學習環境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還需提升自身教學技能,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學工作。為此,教師需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技能,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且國中生思維較為跳脱,不夠穩定,只有教師技能穩步提升才能有效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為自主學習環境的構建起到促進作用。然後,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提出疑問,並鼓勵學生自行解決,教師充當輔助人員,在學生出現困難時加以幫助。從而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也可有效挖掘出信息技術教材中促進學生信息素養髮展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講解專題知識後,可組織學生利用學校網絡環境互相討論,從而感受到網絡環境中各類信息帶來的衝擊,並引導學生自主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3.構建實踐活動課程

實踐表明,提升國中生信息素養最重要的有效突進便是開展實踐活動課程。引導學生將信息技術知識與活動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與發展。例如,教師在講解利用“word”軟件編寫文檔時,可用此主題舉辦活動,組織研究性學習課程,引導學生主動對信息技術進行研究與討論,不僅有效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還通過課外延伸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同時,教師還可創建動手操作累課程,使學生主動對信息進行處理,有利於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形成,亦能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相較於傳統信息技術課程而言,實踐活動是信息技術學習的特點,為此,教師需創造條件,讓學生實際對信息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理解與實踐,從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例如,教師可在講解“E-mail的用法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創建郵箱,並收發文件,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中,教師可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此外,國中生思想跳脱,思維較為躁動,教師需要提前對學生加以瞭解,並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及對信息接受特點,從而制定針對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創新能力,並能有效加強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同時,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需對學生道德素養加以引導,發現學生遇到道德事件時,需要明確指出學生不當做法,引導學生正確道德觀的形成。教師亦可讓學生自主處理信息問題,觀察學生道德情況,併為學生提供幫助。

4.加強學生文化素養提升

教師首先需對教學模式加以創新,並構建完善、科學的課程體系。信息技術教師要將提升學生信息技術、信息素養作為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將任務驅動作為主線,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真實情景。同時,還需將課程目標進行細化,分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問題解決、道德素養等模塊,為信息素養的提升指引教學方向,教學過程清新明瞭,具有較強的明確性。究其根本需要加強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使學生具有基本信息知識,還要掌握信息加工、表達能力,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中,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此外,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是以學習基礎為根本,教師亦需注重學生各方面知識的全面發展,從而有效增強學生信息技能,並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與信息環境的影響,增強學生道德責任感,從而有效加強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5.建立科學評判標準

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判標準,可促使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加以掌握,並及時給予學生學習建議,從而改變不良行為,提升自我。教師亦可充分了解自身教學過程的不足,從而及時糾正,為學生營造健康、有趣的教學環境。傳統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判標準皆以考試分出為主,應試教育的原則限制學生的發展,若要建立一個合理化評判標準,需要轉變傳統教學原則,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與評判,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信息技術實踐性較強,若像其他科目一樣根據教材理論進行評判,無法有效得知學生實踐技能的優劣。因此,教師還需從多角度綜合考慮,將學生學習過程、實踐過程、網絡應用過程納入到評判標準中,在基礎教學任務完成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四、結語

隨着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走入人們生活中,作為新生力量的國中生,其思維較為跳脱、活躍,在面對良莠不齊的信息時,學生無法有效進行甄別與處理。因此,針對當前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創新教學手段、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意識、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環境、加強文化素養提升,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從而有效提升國中生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杜豔霞.國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3,(42):109-110.

[2]黃相才.國中信息技術課堂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31-32.

[3]趙虞斌.國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J].新課程,2010,(02):145-146.

信息技術論文12

一、信息技術課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信息技術課教師要從以下這兩個方面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要明確現在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知道現代的素質教育要以提升民族的教育作為宗旨。教育要面向全體的學生,不能只注重優秀的學生,不管那些所謂的差生,這樣是不行的,必須要考慮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教師的關注之下,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2)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師的教學模式都需要進行改變,否則根本難以適應現代的教學發展步伐。

(3)新課程理念下的“三維目標”為了推進素質的教育,其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課程的功能、結構、內容、方法、評價、管理,目前,以下兩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放鬆雙基。第二、課程與課時目標的混淆。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的是過程與結果,即實好了三維目標的實現。為了把握好這個“度”,從教學目標的落實開始實施。從生活中的實例分析,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應用的意義,以及其必要性和價值。在課前需要預習,而在課上進行交流,這樣就能理解其意義,以及能正確地讀寫。在結合相關數據的基礎上,讓學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信息技術教學要採取分層教學

(一)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分層次教學中的分法是最關鍵的一環,教師在分之前,首先要做好學生的工作,不要讓學生心理有任何的負擔,覺得自己比別的學生學習差的思想產生,並不是要將他們進行等級的劃分。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而採取的一種教學措施。讓每一個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裏,發揮自己的潛力,縮小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整體提高班級的分數。

(二)學生層次化———學生自願,因能劃類,依類分層

在教學中,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數學的學習態度等方面,綜合進行考慮,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給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將學生按照下、中、上三個層次,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用字母A、B、C表示:A層表示的是在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但是對有發散思維的題目不瞭解。C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是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層次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

(三)在佈置作業方面要層次化

教師在教學完一個章節或者一個概念後,要針對這些概念性質的知識進行相關題目的練習,以達到對知識的鞏固。所以,在上完一節數學課後,要佈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不能一刀切,如對於A組學生,要佈置一些基礎性的作業,比如課後練習題。對於B層的學生,則要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還要留幾道有提高性質的習題。C層是基礎性作業和一些優點難度的綜合性試題。(四)在課外輔導方面也要做到層次化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及時針對學習由困難的學生進行課後補習,補習的時間主要是課間或者是課外活動的時間,對於A層學生進行基礎補課,對於學習優秀的C層學生來説,要設計一些有難度的試題,讓他們多接觸一些有思考程度的試題,不斷提升學習能力。

三、信息技術教學要採用多元化評價;

學生一般對於計算機這門課,還是非常感興趣的,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也要設計教學情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不斷創新自己的思維,在課堂中,由於一節課只有45分鐘的時間,學生在練習完基本操作後,基本沒有自己的時間去做其他的,所以,教師要佈置課外作業,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好的小視頻、小動畫等,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的培養。在上完信息技術課後,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這種評價是多元化的,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改變教學的方式而已。

在評價中,多給予學生肯定,少點批評,激勵學生主動研究一些新的信息技術技能。培養他們的堅強、進取精神,從一點小的進步,獲取更多的能力。以上都説明。信息技術這門課的教學,我們要採取的評價方法必須多元化,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提升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

四、信息技術教學課要多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上信息技術課,都要在機房進行上課,所以,在操作計算機的時候,會遇到不少的問題,如果都問教師的話,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所以,要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交流,這種方法的使用,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那些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學生,利用展示台進行展示,給予他們的成績的一種肯定,對學生進行安排優秀的學生旁邊安排2個計算機技術比較差的學生,讓優秀生輔導差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師方式的採用大大減少了教師的課堂輔導,使得解決不了的問題很容易的進行解決。

同時這樣做,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關係,學生關係更加融洽和諧。使得教學目標很容易就達到了。綜上所述,我國的教育機構已經將信息技術這門課引入了中學的必修課,這對於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提高了每一位學生的素質,這是一項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的一個正確措施。教師要不斷對這門課程進行研究,勇於創新,不斷為信息技術這門課做出更多地貢獻。

信息技術論文13

摘要:信息技術的引進,給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也逐漸表現出彌補傳統教育方式單一所具有的明顯優勢。尤其是對於國小數學教學,豐富的網絡資源,形象生動、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技術對於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將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因此,要做到利弊取捨,合理利用,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數學教學;優勢;利弊取捨

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應用到教育領域中來,必然會引發教育領域的新一輪改革和更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對於國小數學教學而言,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助於將數學抽象性的特點具體化,有助於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有助於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使數學教學得到質的提升,為素質教育注入活力。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範疇及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一)課程整合中信息技術的範疇。課程整合是指突破原有教學方式單一的特點,將各種技術手段與課程相結合,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開展學科教育的全過程。它是以各種媒介及現代技術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實豐富教學內容、改革創新教育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是指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融入到傳統數學教學中來的動態過程。這種有效融合是數學教學在信息時代的自身要求,也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的必然結果,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二)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優勢。1.有助於激發國小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相對於枯燥呆板的傳統教育模式而言,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以其形式新穎、生動有趣的特點很容易激發國小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尤其是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演示,能夠更加直觀的展現解題過程,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信息技術所特有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並茂的特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2.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中最核心的一點是邏輯思維的養成,而計算機技術可以創造更加豐富形象的教學情境,通過視頻演示、模擬實驗,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數學思維和解題方法。過去單憑教師單一的教學,學生思維很容易受阻,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突破思維障礙,通過引導、點撥,使學生思維更加開闊,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難題,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3.有助於滿足數學教學內容多樣化的教學要求。常規的教學中,教學手段無非是老師的板書、課本、筆和尺子,工具單一,這對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進而構建整個數學知識體系造成很大的限制。通過信息技術可以發展多種獲取信息及豐富學習內容的渠道,例如可以運用網絡搜索引擎大大擴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通過微信平台搭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樑,通過形式各異、種類眾多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學的有效性。

二要行之有效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的全過程中

(一)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前期備課和課前準。備工作中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明確課堂上講授的內容,明確要達到的效果,理清思路後,根據內容和需求通過互聯網絡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和資源,接下來可用多媒體PPT製作課件,在製作課件時,要充分利用圖形、曲線、圖片等音像工具提高課件的趣味性。在備課中引進信息技術,這本身也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的好時機。(二)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電教設備開展教學,通過課件的多媒體功能儘量把數學演算、邏輯推理、圖形變化等過程形象直觀的展現出來。綜合運用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等技術,運用猜想論證、推理論證、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計算與檢驗,從而加深對數學概念、數學思維及方法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儘量改變“教師演、學生看”的被動局面,而是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多練習,讓其在親自獲取豐富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的基礎上逐步開展探索,激發求知慾望,把未知轉化為已知。(三)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作業批改、課後交流、效果反饋中。大力開發多媒體教學網絡的輔導答疑功能,運用諸如BBS論壇、微信、博客等現代通訊工具,及時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幫助其解決學習的困難。運用現代技術可以及時直觀的瞭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掌握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可以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個別輔導結合起來,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得到適合自身的發展。

三應用信息技術服務於數學教學中容易“誤入歧途”

(一)對信息技術過度依賴,主旨把握偏失。網絡技術給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但它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資源,不能將課程的講授完全依賴於信息技術。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是,一些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十分重視發揮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因此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出精美的教學課件上,為此耗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從而影響對教材教法的研究。在課堂上,老師也是跟着鼠標走,眼睛跟着屏幕跑,學生一起圖熱鬧,貌似課堂氣氛活躍,實則達不到教學的最終效果,這種將信息技術和教學本末倒置的現象,都是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理解不正確造成的。(二)對信息技術的不恰當應用,會限制教師思維。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把課堂講授的內容全部進行課前預設,而數學這門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老師在課堂上必須要思維靈敏,並配以生動的語言、適當的肢體動作,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而多媒體技術把這一過程簡單化、程式化,無法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的作用,老師在講的過程中也將受制於技術而變得被動、呆板沒有熱情,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三)對信息技術的不恰當應用,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老師教學相對應的是學生的接受過程,如上所言,在課堂上老師如果一味依賴課件,那學生就會感覺枯燥、乏味,即使多媒體的新穎性會激發學生一時的學習興趣,但是面對繁複單調的PPT以及老師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學生注意力很容易變得不集中。課後如果一味的讓學生瀏覽網頁、查找資料,而直接減少了學生思考和感悟的時間,學生則變為被動接受信息的一方,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互聯網,久而久之代替了思考,這與我們的教學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四)信息技術的高效性決定了課堂容量過大,違背了國小生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規律。採用多媒體教學,老師用不着花時間書寫板書,加大了課堂知識容量,加快了教學進度,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接受和鞏固知識是不利的。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數學這種注重邏輯思維的課程,思考和探索比單純的知識接受所需的時間更長,如果只是機械的PPT翻頁,課堂節奏就會加快,學生稍有疏忽,前後的內容就銜接不上。課堂容量過多隻會導致學生學習混亂,看似涉獵廣泛,實則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實際掌握的知識更是少的可憐。

四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整合的利弊取捨及對策分析

(一)創造性的製作課件,把握教學的主旨。一定要明確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膚淺的追求課件的形式美,而忽略其改進傳統教學模式這一任務。要在備課時融入自己對課程的設計和思考,需要什麼做什麼,不能為了做而做。在運用課件的同時,不能忽略傳統授課模式的綜合運用,黑板、板書、提問、互動依然是課堂上不可缺少的元素,有效糅合才能達到目的。(二)調動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必須要明確課堂教學中的主角依然是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只是手段。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這一主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對於不同的課程,不能簡單粗暴的逢課必用多媒體,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如何提高學習效果上來,老師們要積極探索二者的主動對接和深度融合,而不是簡單應用,喧賓奪主。(三)多媒體應用要適度、適時不能讓多媒體信息滿堂灌,過猶不及。儘管豐富多彩的畫面,有聲有色的資源有助於將學生帶入情景設置,但另一方面教師更應配合這些圖片、動畫適時講解,點撥。嚴格控制課堂教學內容,不僅要重視講授,更要注重吸收和消化,不能違背了國小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

參考文獻

[1]張喜飛.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課程整合方式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11):129-131.

[2]張成光.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課程整合的具體方式[J].當代教育科學,20xx(3):62-63.

[3]蔡東輝.多媒體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利與弊[J].網友世界雲教育,20xx(14):179-179.

信息技術論文14

摘要】隨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對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成為學校和教師當前共同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教師、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着手。在教師層面,可以採取自主學習、培訓進修、團隊合作、競爭競賽等策略。在學校層面,則應該採取發展理念、完善硬件、更新軟件、組織學習和考核激勵等手段。在社會層面,主要是採取召開會議或論壇、組織培訓和主辦競賽等辦法。通過三方協力,多管齊下,高校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能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策略

人類社會步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得網絡信息與多媒體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人們對信息技術的定義各不相同。簡而言之,“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各種硬件設備及軟件工具與科學方法,對文圖聲像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的總稱”。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綜合應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網絡和通訊技術等,設計教學過程、開發利用學習資源、管理和評價學習過程,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雖然學習的有效實現受到教師、學生、教學設施和教學材料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但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教師。要實現對教育信息技術切實有效的應用,其根本也在於教師。教師必須通過利用海量的信息資源和有效的教育信息技術,才能創建有效的信息教學環境,探索各種教學模式,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需要。因此,各國政府和教育部門都越來越重視對教師進行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一、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現狀研究

要提升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方面,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包含的種類眾多,涉及的範圍也很廣。而由於技術應用的特殊性,教師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熟悉和掌握所學技能,因此,這些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也決定了所有這些技術和方式都在不斷地淘汰和更新,因而教師絕不能期望對這些能力的掌握能做到一勞永逸。相反,它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那麼,如何才能切實有效地提升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目前國內已經有學者或教師注意到了這一問題並對之進行了研究。有老師認為高校教師應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校本培訓、訪學進修和模仿學習來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出高校應該開展內容適當的培訓,建立合理的信息化考核與激勵機制,併為教師提供基於信息技術的專業發展平台。針對高校外語教師信息應用技術的現狀和能力,有研究提出教師應該組建團隊進行微課製作,開展教學技術交流會,高校提供專題培訓,組織外部交流,配備完善的網絡設備等。可以通過同事互助培訓、參與課件製作競賽、分級組織培訓、參加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研討會等措施來提高外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二、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策略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對眾多高校教師進行了走訪和調查,發現要有效提升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絕不能任由教師孤軍奮戰,各自為政,而必須從教師、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着手,內外合力,多管齊下。

(一)教師層面

作為高校教師,要發揮提升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主觀能動性,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這種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的要素,也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才有可能將學習知識延伸到課堂教學以及教學環境之外、生活中的各種複雜環境中”。在提升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方面,高校教師本人是主體。他們首先需要認識到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要性,並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提高自身水平,之後再有意識地把它們應用於教學和科研等各種活動中。目前來説,高校教師在具備了基本的信息素養的基礎上,可以採取自主學習、培訓進修、團隊合作、競爭競賽等多種策略來有效提升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主學習指的是在不進行系統培訓的情況下,高校教師個人自覺自願地採取各種方式學習和實踐信息技術能力,並進行自我評價。作為大學教師,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專門脱產去參加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集中培訓,這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而,自主學習便順理成章地成為高校教師提升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最主要的途徑。在信息資源極度豐富的今天,學習信息技術應用的途徑和手段也五花八門。從有關計算機和網絡應用的教材到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各種慕課、微課、視頻講座,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接觸和獲得。高校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就學習資源的來源而言,高校教師的自主學習主要可以從精選教材、利用網絡、請教他人這三個方面進行。除了自主學習以外,培訓進修是高校教師提升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另一個途徑。它主要包括參加校內外培訓、講座、課程等。相對自主學習而言,這種方式具有時長較短、專家授課、同行參與等優點,集組織性、針對性和集中性於一體,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高校教師的能力,因而也是學校和社會組織普遍採取的方式。高校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日程和安排,參與這類培訓進修。時間緊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就近原則,參加校內的各種培訓。如果時間充裕,則可以走出去,參加教育機構、出版社等社會組織主辦的培訓或課程,開拓視野,加強與其他學校同行的聯繫。高校教師並不是孤軍奮戰,他們有着眾多同事和可依賴的教學團隊。在提升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過程中,他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積極進行團隊合作。團隊合作可以分成兩個方面,即互相交流與分工合作。高校教師可以相互請教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交流一些有用的技巧,商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途徑,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分工合作是在互相交流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高校教師應該在教學團隊內部進行分工合作,把教學設計、課件製作等任務進行拆分,各盡所長。在高校教師提升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過程中,絕不可缺少競爭精神。各種各樣的競爭競賽有助於高校教師發揮自身潛力,增強信心並激發創造精神。高校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參與講課比賽、課件製作比賽等。如果在比賽中獲得優勝,則可以大大增強自信,從而樹立更高的奮鬥目標;如果在競賽中失敗,則有助於瞭解自身的弱點和不足,總結經驗教訓,學習他人的長處,為以後的進步打下基礎。

(二)學校層面

要提高高校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僅靠教師本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若沒有學校的組織和配合,高校教師的發展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因此,學校方面也應該積極採取行動,為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大開方便之門。值得注意的是,與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不僅包括先進的計算機、多媒體設備、教室、高速順暢的網絡設施等硬件,還包括先進的信息理念、管理理念和服務理念等軟件。學校可以採取發展理念、完善硬件、更新軟件、組織學習和考核激勵等策略,有效提升高校教師的能力。從學校方面來説,管理者應該發展和更新自身的理念,緊跟時代步伐,即具備先進的信息意識、管理意識和服務意識。所謂信息意識,指的是校方應該意識到當前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積極主動地提升學校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管理意識,指的是校方應用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策略,切實有效地加強對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等方面的管理和培養。服務意識,則是指校方應該對自己服務於師生和教學的定位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和領悟,採取各種手段提升服務水平。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其硬件設施不斷更新換代。與信息教學相關的硬件設施的建設也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學校應該設置專門的部門,密切關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引進先進的計算機、多媒體設備,建設先進的多媒體教室,架設高速暢通的互聯網通道,並安排相關人員對這些設施進行日常維護。這樣才能為信息化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有軟件,計算機就是一堆廢鐵,毫無用處;沒有計算機這一硬件,任何軟件也都只是一些符號數字,沒有任何施展的空間。因此,除了完善硬件外,學校也必須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潮流,不斷引進和更新軟件,建設和發展網絡教學管理平台。雖然高校教師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來提升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但這種學習通常比較零散,缺乏組織性和系統性。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由學校出面,組織各類培訓和講座。相對於自主學習或其他方式,由學校組織的培訓學習具有針對性強、集中度高、普及性大和資源豐富等特點,因此更有成效。此外,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硬件和軟件資源,開設相關的網絡教學課程,組織教師學習。而網絡課程在時間上的靈活性和空間上的移動性也使之更容易為教師所接受和採納。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各種舉措,學校還可以經常舉行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方面的考核和競賽。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教師更加了解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樣做也可以在教師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促使大家更加積極主動地提升自己的技術技能,最終實現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的普遍提升。為了做到這一點,學校可以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如在每次的培訓講座後要求教師針對所學內容提交作業或學習總結;在階段性學習結束後,對教師進行考核,並實施獎罰;在學校內部舉辦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大賽或講課比賽,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還可以聯合其他學校或社會組織,舉辦區域性甚至全國性的教師技能大賽等。

(三)社會層面

除了高校教師本身和各大高校,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和出版社等社會組織也可以在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方面起到很好的幫助和促進作用。這些社會層面的機構和組織主要可以通過組織相關會議或論壇、培訓和競賽來為高校教師提高技能添磚加瓦。由教育部、出版社、各個教學培訓和研究機構發起和召開的會議或論壇是幫助高校教師瞭解教學領域最新發展和成就最便捷的途徑之一。這類由社會層面組織召開的會議具有前瞻性或指導性,針對範圍廣,主題較為集中。各地的高校教師集中在一起,不僅可以瞭解本領域的最新成果、互相探討、交流經驗,還可以從繁忙的教學工作中短暫脱身,去到新的環境、拓展人脈並獲得新的體驗。組織培訓也是各部門機構和社會組織經常進行的活動。和學校組織的培訓稍有不同的是,這類社會性的培訓針對的範圍更廣,方便不同學校的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和學習。更重要的是,它們的目的並不是提升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技能,而更多是傳播和推廣較高級的應用技能或最新成果。除了召開會議論壇和組織培訓以外,另一個社會機構或組織經常進行的活動是主辦各類競賽。相對於校內競賽而言,這類社會性競賽規模更大、級別更高、影響範圍也更大。這類競賽不僅能展示教師的個人魅力,更重要的是能通過比賽交流先進的理念,傳播科學的教學方法、技術和手段,最終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總之,無論是高校教師通過自主學習、培訓進修、團隊合作、競爭競賽等方式,學校採取發展理念、完善硬件、更新軟件、組織學習和考核激勵等策略,還是社會各界召開會議或論壇、組織培訓和主辦競賽等途徑,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和提高高校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只有完全發揮教師個人、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種有效手段,才能真正實現高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到目前為止,在提高高校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方面,無論是教師個人,還是學校、社會各界的重視程度都不夠。各類學習、會議、培訓和競賽更多地是針對教學研究和教學理念,而極少涉及信息技術的應用。我們應該意識到,欲善其工,先利其器,只有熟練地掌握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高校教師才能在教學改革的潮流中做到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希望隨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斷髮展,人們能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的指導下,充分意識到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李玲莉.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運用中的優勢和誤區[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xx(12):29-30.

[2]王穎.高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xx(8):128-130.

[3]陳麗煙.福建省高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調查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2):25-31.

[4]何俊林.高校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培養體系探究[J].亞太教育,20xx(10):197.

[5]盧佳,王文濤.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外語教師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J].海外英語,20xx(5):53-54.

[6]但雅瓊.大數據時代大學外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xx(16):411.

[7]姚劍平.大數據時代外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xx(7):122-124.

信息技術論文15

摘要:精益物流是兼顧服務生產現場和自身企業物流管理水平雙重提高的手段和平台,能為企業提供一個高水平管理的工具,發展一流企業的有效途徑。在精益製造的背景下,基於軌道裝備製造業的特點,針對製造業的現狀,探討了軌道裝備製造企業的外部物流管理方式途徑。

關鍵詞:物流管理;製造業;工位制;信息管控

1實施背景

1.1市場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世界性產業結構分工加劇、經濟實體集團化發展的區域範圍擴大,國與國之間經濟發展相互依存度提高,生產要素和物資跨國界、大範圍、長距離、大宗量、快速流轉的交換物流格局初步形成,軌道交通以其運力大、佔地省、能耗低、污染少、全天候、適應性強的優勢,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紐帶和動脈作用。

1.2政策環境

我國《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xx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萬km以上,未來幾年鐵路年平均增長有望保持在約4000km。到20xx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歷程將達到3000km。到20xx年,我國將建設城際軌道交通和客運專線約1.5萬km。巨大的市場空間拉動了中國鐵路的發展進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及《交通運輸十二五規劃》等國家政策、方針的出台與實施,預示着軌道交通行業即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市場的發展和政策的支持,促使軌道車輛製造企業不斷採取適應性措施,提升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

1.3內在要求

中國軌道車輛製造企業管理基礎相對薄弱,管理慣性大,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低下,產品質量不穩定等,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和巨大的項目執行風險,企業必須徹底摒棄傳統落後的生產方式,實現生產管理模式的根本轉變,迅速提升製造能力和管理水平,應對生產經營和國內外市場競爭的需要。特別是在內部物流管理模式成功運行後,物流的瓶頸已轉移至外部物流,如物料不能按時齊套供應;包裝方式不符合精益的要求;多次搬運損傷物料,佔用大量物流資源,包裝物不能循環使用且污染環境,節約餘地巨大等等,這些因素使得外部物流模式的改革成為必要。通過改革,將物料管理延伸到供應商環節,將供應商作為管理鏈條的一部分,通過上下游之間實現信息同步共享,最終實現物料從供應商到主機廠生產工位的直接配送。

2基本構想

優化物流管理主流程,將物料管理延伸至供應商,推行儲運一體化,實施供應鏈一體化管理。借鑑引入工位制節拍化精益生產理念,以配合性、準時性、動態性以及經濟性為目標,以現場需求為中心,物料配送實施節拍化拉動式管理。

2.1供應商管理

在供應鏈管理中,供應商處於上游工序,根據主機廠的生產需求,向主機廠提供物料。通過管理供應商,使其供應能力與主機廠的生產情況進行關聯,形成從供應商的產品下線到主機廠生產的過程管控。

2.2信息同步共享

上游的供應商的庫存信息和主機廠的需求信息同步共享,在供應商環節就可以知曉主機廠的需求情況,及時調整供應商的生產計劃。反之,根據供應商的生產信息,主機廠根據供應商的供給能力來統籌項目的生產節奏,減少不必要的等待浪費。

2.3物料從供應商到主機廠生產工位的直接配送

使用標準的存儲一體化工裝,在供應商產成品下線後直接由供應商將主機廠所需物料,按工位裝箱。根據主機廠的需求,在規定的時間節點直接配送至主機廠的生產工位。2.4經濟效益最優通過循環取料模式,結合主機廠的物料實際需求情況。由主機廠派車到各個供應商處進行取料,並將所有供應商的物料整合在一起,使得整體運輸效率最高,總體成本最低,實現多方共贏。

3實施途徑

3.1專業的儲運一體化工裝設計

3.1.1目視化管理,降低差錯率。每一項物料都有唯一的擺放位置,標識清晰,防護到位,在交接、檢驗環節可以達到目視化效果,減少包裝差錯帶來的異常。儲運一體化模式見圖1。3.1.2專業工裝設計。達到“三化”要求。一是標準化,工裝採用標準尺寸設計,每個配送工裝都是按照標準單元模數關係設計,符合運輸車輛的尺寸標準,提高裝載率。同時設計質量有保證,有利於提高工程質量;可以減少重複勞動,加快設計速度;有利於採用和推廣新技術。便於實行構配件生產工廠化、裝配化和施工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建設材料,降低工程造價,提高經濟效益。二是模塊化,充分運用箱內空間,根據物料特點設計不同固定方式,自上而下做到對物料的防護。工裝和走形部分採用分離式設計,通過標準接口對接,簡化設計,縮短研發和製造週期。三是柔性化,運用全魔術孔式設計,根據各個工位物料的特點進行多種配件的組裝,項目更換時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可以循環使用。

3.2信息化管控

通過使用條形碼技術,與儲運工裝進行綁定。利用二維碼技術實時掌握最新的物料裝箱信息,當物料清單發生變化時,可以第一時間瞭解最新BOM信息。利用條形碼技術對儲運一體化全過程進行跟蹤,實時掌握動態信息。每個工位物料的物流狀態可以實時把握。

參考文獻:

1閆柏睿.基於外部物流的供應鏈突發事件模型及應對方案研究[J].物流科技,20xx,10.

2宋平.關於企業外部物流管理的思考[J].物流技術,20xx,2.

3魯梨.H公司循環取料的入廠物流模式的規劃與應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