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民間財神文化現象

中華民族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創造了數千年燦爛輝煌的東方文明。財神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璀璨明珠,通神明之道,類萬物之情,包羅萬象。

解析民間財神文化現象

民間在請神祈禳的時候常常要請一些護法神將,請的最多的要數護法四元帥,即馬元帥、温元帥、趙元帥、關元帥(趙元帥即武財神趙公明,關元帥是武財神關羽)。財神信仰由此可見非同一般。

每年的農曆正月八年級,各家各户,尤其是生意人一大早就會在家裏給財神獻上祭品,焚香拜祭,這被稱為祭財神,而到了正月初五人們又會到財神廟禮拜財神,這又被稱為接財神,即迎接五路財神。這種祭拜財神的民間習俗在我國東南沿海、華南、港澳台地區及海外華人聚集地相當普遍,也非常盛行。不僅如此,許多大城市的商鋪、飯店、酒樓也有供奉財神的習俗。這給人們造成一種印象,經濟愈發達,拜財神現象愈突出。反者,越是拜財神,越是生意興隆。難道拜財神與發財之間有某種關聯嗎?如果我們肯定的回答,實難脱離迷信之嫌。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到財神信仰背後的歷史文化背景,透視拜財神的民間信仰實踐活動,就不難揭示出其中的文化內涵及社會心理底藴。

財神是在民間享有崇高地位的神明,大多具有神通廣大、保命消災的力量。《三教搜神大全》所載的正財神趙公明,不僅是一位專司人間財富的神,還是一位神異多變、呼風喚雨、降瘟除疾的神。被封為武財神的關公,更是一位家喻户曉能驅邪避惡、司命祿、佑科舉、保平安的“萬能之神”。據《封神演義》載,文財神比干是一位飲服姜子牙神符水剖心後不流血且能行走的無心之神。這些神明也不只代表了神力無窮,還代表了正直無私。民間所崇拜的這些財神,多數屬歷史上智慧、忠勇、正直之人。文財神陶朱公原本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謀略家、大商家。但這位生財有道的陶朱公曾多次累積數十萬金,又多次散盡家財,全數分給朋友、鄉鄰和窮人。他既是財富創造者,又是財富施捨者,深受民間老百姓的愛戴。關羽之所以被後世奉為財神,在於他從不為金銀財寶所動,這與那些見利忘義之徒形成鮮明對比。而關公的忠誠、信義,是人們最為敬佩的美德。商賈們拜關公為財神,不只是希望關公保佑他們發財致富,更多是希望像他一樣堅守誠信,在商業交易中維持公平秩序。剖了心的比干受到敬拜,也是因為他無心無向、無偏無倚、耿直公正。民間所信奉的財神全都是智慧、忠誠、公正、無私的化身,被人們供奉的這些歷史名人,潛移默化地感染並影響着敬拜者的精神世界,這對於人們正確處理現實生活中複雜的經濟問題自然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對於維繫公平有序的經濟秩序,也會產生無形見功的暗示作用。

在敬拜者心中,財神往往能轉化為一種克服困難增強自信的內在動力與精神依託。凡是以虔誠之心對待財神的'信奉者,他們在財神面前上香許願、頂禮膜拜的信仰實踐,實質上是一種精神自我淨化與昇華的活動,人們在祈求財神保佑的同時也一併設下了發財致富的目標,在心中的神明與發財目標之間建立了一種持久的精神依託,為日後克服各種困難提供了一種原始的精神動因。是否有某種神明在保佑敬拜者,這純屬信仰問題,但由這種信仰活動造成的精神寄託及精神暗示,則是實實在在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對於人們處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複雜關係及面臨的種種嚴峻局面,或多或少會產生某種良好的誘導作用。

在複雜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經營者面對變化莫測的局面及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實現利益最大化,並不具備勝算的把握,這就需要有一種內在的精神支撐來彌補智慧與勇氣的不足,這種精神支撐也就是他這一民俗活動反映出人們對財神信仰根深蒂固。

從玄學的角度上講:世運交替,進入八運。八白星是一級財星,這就意味着社會上將會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發達須憑財力,當你擁有財富,便可通過財富去吸納更為豐厚的回報。因此這20年可以説是有錢人的天堂,而中產階級和貧困者將繼續為了生活而勞苦奔波,針扎求存。如何才能招財佈局,改變運勢呢。

東南方在五行中屬陰木,代表性質較温和的初夏,是植物生長的季節,象徵着成長和發展,因而只要能佈置好東南方就能招財,東南方不宜擺放金屬物品,金能克木,故而不適合財氣光臨。招財物品首選錢幣,從錢幣的外形上看,外部長方形代表地,內部的圓形代表天,錢幣上的人物代表人,一件物品中就匯聚了天地人三才,是力量很強的風水物。特別是印有多位開國元勛的錢幣,最具有發達興旺,鎮壓百邪的作用。

錢幣具有極強的吸收氣場的能力,有招財的作用。尤其是當錢幣經過眾人之手後,能夠聚集民眾的力量,因而有強大的能量。

招財的方法為,在家中或辦公室東南方放置第四和第五兩套人民幣,第四套人民幣在下面取意為錢生錢,佩戴五路財神符效果更佳。

我認為,人間財富無窮,並非人人可得,必須是有道之士、行善之家方可如願,財神是為世人選定的楷模。人們在參拜財神,招財佈局時,除祈求財源茂盛、生意興隆外,還應感念起財神的品德,並且用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方能吉星相互,兇曜退散,萬禍冰消,千祥雲集,財降其身。

財道廣大,難得精微,濫竽成文,自愧學識淺薄,所述皆個人私心揣摩,悟所不及,切盼專家教授不吝指正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