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15篇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1

本節課是對《人體廢物的排出》一節內容在教學方式上的新的嘗試。國中年級中這一節的內容在不同教材中的變化並不大,都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排泄和排遺這幾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追求利用“尿液形成過程”知識點進行教學,很容易走到“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傳統教法上,較難有新的突破,同時老師和學生都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本節課由情境導入,利用生活中身邊人真實承受的病症——尿毒症入手,瞬間集中學生注意力,喚起他們迫切探究知識的慾望。

2.“尿的形成過程”抽象而微觀,學生難以理解。所以從問題的發現、探究到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參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圖表中各項數據的分析以及flash動畫、相關影音的.播放,學生很容易掌握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相關知識,變微觀為宏觀,變抽象為具體,同時利用學案,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幫助學生在參與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

3.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引入血尿、糖尿、蛋白尿等常見的疾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有所用,既幫助了學生更好理解教材,又突出知識的延展性。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2

處理課本七年級下冊44頁課後練習第4題,説説致病微生物在“旅途”中的“遭遇”,我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是病原體,和許多同伴一塊往裏走,路上遇到哪些困難,特別提醒學生是説“遭遇”,而不是“旅途”的`路線。

以往我都是提問的,這次我鼓勵學生自己説,不提問,在2班裏有一個男生起來回答了,我覺得不滿意,繼續鼓勵其他同學回答,這時一個女同學起來了,結結巴巴的,有時還自已就笑起來了,不順暢,我一看這個同學以前的表現是愛表現,但不認真學習,而且成績還很差,我從心裏就不高興了,但不能打擊學生,就讓好繼續説吧,她説她和誰誰還有誰,我想你扯哪麼多幹什麼,就説有許多同伴不就行了,結果她説在什麼地方哪個同學如何了,又有哪個同學如何了,最後自己成功到達肺。聽着聽着,我慚愧了:她説的雖然不流利,但非常形象生動,我不應該看不起她,舉好我沒有表達出來。

我表揚了她,但也在心中告誡自己,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要看到學生的閃光點,不要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3

一、教材分析

學習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後學生主要知道了呼吸道的組成和功能,使學生明白了呼吸道不但能使氣體暢通進出肺,而且對進入的空氣有濕潤、温暖和清潔的作用。隨着認知的深入學生對主要的呼吸器官肺對空氣的處理更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欲。

二、疑點處理

由演示實驗《空氣和呼出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學生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石灰水變渾濁而與暴露在空氣中的澄清石灰水形成了鮮明對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的性質,為何從口中呼出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只能説明相空氣呼出氣體的成分或量發生了變化。

進入呼吸道的空氣在肺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該節導學“想一想,議一議”學生知道發生了氣體量的變化,為何從肺裏呼出的氣體成分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了而氧氣含量卻反而減少了呢?

學生們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於是通過課本自主學習後部分問題找到了答案,但仍然有些問題弄不懂,例如:胸廓體積發生變化導致呼吸還是呼吸導致胸廓發生變化?在教具模仿胸廓的活動演示下很快學生弄明白是氣壓差導致了肺自主地呼吸的動力。氣體進入肺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本節的重難點也是教學最終要揭示的`發生在肺內氣體交換的謎底。可是這個過程是無數同時發生的無數微觀化學變化引起的結果,我們是無法直觀感知的。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出示了事先設計的演示動畫及圖片資料,結合肺、毛細血管、組織細胞的聯繫後學生大略弄懂了原來進入肺裏空氣中的氧氣隨着血液的流動交還給了組織細胞,與此同時組織細胞代謝後廢氣二氧化碳也是搭着血液這個直通車進入肺再經過呼氣進入空氣,所以人通過呼吸過程完成了體內的氣體交換。

三、課後心得

本節課是解決外界氣體是如何進入人體組織細胞的問題,學生對膈肌的位置沒有感性的認識,加之對分子運動及物理氣壓差認識不足,所以我在後面幾個班上課時,用簡單的圖示表示膈肌的在體腔中的位置,另外用形象的語言幫助理解,例如:物質都“見縫插針”,打氣筒原理懂得壓力越大同分子量體積越小。我感覺在課件中穿插的一些小動畫,讓抽象的難以理解的一些問題變得形象化,效果不錯。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4

本節課學習人的生命活動的另一調節方式:激素調節。圍繞常見的激素病開展學生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做“醫生”,分析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種疾病。這是我們本章、本節最大的亮點,該次討論非常順暢、透徹和熱烈,通過探討這些病例引起同學們極大的學習興趣。

本節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説,感覺到比較陌生。當你突然遇到危險情況時,比如突然發現眼前有條蛇,你會有什麼反應?(同時通過大屏幕展示一條蛇的圖片)創造情景,引入新課。然後,在複習舊知識,內分泌腺進而引伸到內分泌腺,內分泌腺分泌腺激素。最後設問題:內分泌腺構成人體的哪個系統?本節課的亮點一:導學稿的設計是我們本節課的最大亮點,較好的突破了重難點,在導學稿的指引下展開本節課的探究學習。亮點二:教師對教材的巧妙處理顯得尤其重要。(本節內容比較多,但只安排了一個課時)。

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等常見疾病,引入話題,以分析疾病為貫穿課堂的線索,學習了人體的內分泌與外分泌腺的主要區別,三種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的調節作用。

亮點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扮演“醫生”的角色對幾種激素調節失常引起的疾病進行診斷、分析、治療。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鑑別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並分析其發病原因,相關激素的產生部位,指出其治療辦法。這些問題都是要求學生自己在課前通過查找資料來獲得解答的。這個過程是一個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這種新穎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輕鬆、牢固地掌握激素調節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到了一些醫學的知識,包括疾病的機理和治療方法、感受了做“醫生”的樂趣,使學生認識到醫學與生物聯繫緊密,生物是一門非常有意義的基礎學科。我們發現這種聯繫實際生活場景的教學方式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記憶深刻。學生很樂意聽到老師講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後的講學中應注意多給學生講一些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從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並應用到生活中去。同時也讓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我們在本節課也注重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該堂課的學習,我們對疾病的產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瞭解到病人的痛苦和無助,體會到他們的不幸,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心,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探索治療疾病的辦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時,這堂課也使得學生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們保護身體,鍛鍊身體的意識。

在最初上課時,內容處理得不夠好,老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知識點未能完成,經過我們科組老師的共同努力,最終在導學稿上取得了突破。課堂時間安排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5

本節課內容量較大,所有有些知識點就簡單提了一下,由於時間有些倉促,針對性練習的時間沒有留充分,大部分時間用於讓學生熟練掌握蛋白質、糖類和脂肪的消化上,其他內容的時間就被佔用了,課下佈置了相應的作業任務,希望能對講的倉促的部分內容有所彌補。尤其是實驗的內容沒有放在內容裏,彈性自測題的文檔裏,最後放了道實驗的.大題,希望學生能通過練習自主學習一下。

內容涉及還算新穎,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探究性內容涉及不多,可以多給學生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機會。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6

回顧本章的課,全章的知識沒有全面梳理,應該讓學生的知識形成一個鏈,讓知識更系統化,使教學更趨於流暢和完善。(是遺憾)

現在推行的是教學當堂達標,一節課下來有沒有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是通過課堂測試來評價(同步學習)。一種好的評價方式會讓學生樂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上,需要師生合作,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這樣能把教學效果推到一個高的水平。不過因為學生的基礎不同,學習效果不同,同學們的完成程度也就不同。有的同學能很輕鬆地填完(同步學習),但也有的同學填得很吃力。

通過做作業鞏固所學的知識,作業的佈置很重要。但是生物學,知識零碎,選擇題較多,因此多留簡答題,預先在各種材料中把有價值的簡答題選擇下來,經過裁剪、粘貼複印下來,把有價值的題集中保留下來,一舉多得。(這一點很好)

整章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新的教學規律;要求教法上有創新;知識點上有發現;組織教學有新招;解題方法有突破;啟迪得當;訓練到位。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確實不易。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讓探討和創新成為習慣。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7

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我從不知所云到有所瞭解,從初步嘗試到學習研究,這其中有着許多的感想,許多的收穫,也有許多的困惑。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一堂好的生物課究竟是什麼樣子?學生喜愛的生物課究竟是什麼樣子?我認為,應該是摒棄了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在只接受了理論學習而沒有實踐經驗的情況下,我開始了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去嘗試指導課堂實踐的活動。雖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卻還是陷在傳統的“打乒乓”式的教學模式中,圍繞課本的主要內容我不斷地打(提)出問題給學生,學生又不停地打回來(回答)。當時我感覺課堂氣氛很活躍,看起來也是採用了啟發式,學生圍繞着我設計的若干問題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預想的答案。但上完課後,我不禁感到疑惑,這樣是否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是否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呢?

隨着新的課改理論的'不斷學習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觀念也隨之在發生着翻天覆地地變化。備課的過程中,我改變了以往那種對教學重、難點的每個環節加以細緻、具體安排的作法,沒有事先設計好師生對話、設計好學生應怎樣答,而是放手給學生,在尊重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我沒有用細節設計來實現教學目標,而是圍繞教學目標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説,我是帶着和學生同樣的興奮和期待走進課堂。

在課堂中,學生始終處於學習興趣所激發的學習熱情之中,或探究、或討論、或展示,全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置身其中,看不到失敗者,看不到被遺棄的角落,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發展,學生實質上是在與老師合作創造並發展着課程,從而賦予了課程全新的含義。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8

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基本上能夠根據三種血管的特點加以區別人體血管,部分學生可以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對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也有一定的認識,在這一基礎上能夠根據教材提供的血液循環的示意圖描述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在整個一節課的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1、整個教學環節富有層次,思路清晰,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對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知識得以昇華。

2、教師教學準備非常充分,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學習狀態分析比較到位,教學過程中能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隨時調整教學方法,每一課時都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利用多媒體優勢製作內容豐富的課件,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3、教師教學除了關注知識內容的'傳授,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如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會了觀察並分析三種血管的結構及功能特點,對心臟的結構及功能也有一定的認識,能夠在教師引導下觀察並描述人體血液循環途徑。

4、教師設計教法時能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心理狀態設置有效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地學習獲得知識和培養能力,但每課時教師設計的教法顯得雷同,留給學生動手的機會不多,使得部分學生不能自始至終關注學習,從而使學習效果有所下降,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組織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應設計有層次的、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繫緊密的、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使學生在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中主動學習,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態度。

5、針對本節課內容較多,學校具備的模型較少,如果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模型學習心臟的知識佔用時間過多,效果也不是很明顯,我想在以後組織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不仿根據教材特點也設計成板塊式學習,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教師通過培訓每組小組長使組長可帶領本組組員利用課餘時間到實驗室觀察模型學習心臟的知識,真正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6、本節課知識內容分為了四個板塊:血管、心臟、血液及血液循環,在四個板塊的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可由於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處理不夠精簡,使得四個板塊內容被分割,顯得教學內容有點散亂,反映了教師在處理教材時還不夠細緻、到位。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9

1、本節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入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改變原有的教學中的教師過多地參與教學的狀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自己的一件事情來完成。

2、在課堂上,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學中、生生互議中、交流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關注他人。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求,在主動的求知中有所收穫。

3、課堂上給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4、教學中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給學生以時間進行自學、討論、交流,給學生以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悦。

5、本節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很適合學生集中的進行自主學習,而且知識在書本中的交待也較清晰,適合用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訓練。

6、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的'學習,本應該是一個用實驗來介入的知識,可是由於自身的的能力有限以及一些較具體的教學實際問題等,將其改變成了對知識的應用,這有其不到之處,如果能通過這個實驗來介入血管內容的學習也許學習效果會好,但是我肯定學生的學習興致肯定會很高。

7、生生互議的環節安排的時間我感覺有些短,如果學生要是真正地交流的話,這短暫的2分鐘的時間是不夠的,但基於以往學生合作學習的教訓,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雖不太可能,但卻可以讓學生有時間的緊迫感,能抓緊時間來交流,不到之處將在自學檢測中得到補充,這樣一來,彌補了交流的不充分,還節省了一點時間。

8、在這節課中還存在的問題就是怎樣能讓這生生交流變得有實效,而不僅停留在表面上,這是我的困惑之一,也是我在教學中不能較好地解決的問題。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10

本節課的設計我從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生物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視角去審視問題,大膽猜想,並且以科學的方法去驗證,這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是個重點也是難點。而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正是基於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為前提來設置的。由排尿的這一現象,追根溯源至泌尿系統結構功能,並由腎臟結構入手瞭解尿液產生的全過程進而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這充分體現了生物學教學特色。

2.本節課的設置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創設問題情境,通過降低問題難度,層層深入,將各知識點有機的串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驗證出來的,也更加容易記憶。

而本節課帶給我的更多的是教學中的問題,例如:

1.本節課的設計方式,要求學生對已有知識掌握程度較高,否則在觀察、推理時會受限於自身知識而打不開思路,從而使得該探究方式失敗。所以在授課時應及時引導,需要層層深入,避免過大的跳躍性。

2.本節課知識量較大,學生掌握起來相對難度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點。在時間上分配把握出現問題,我感覺不足的地方就是還有相關的練習沒有進行,這也是遺憾的地方。

3.學生的小組學習討論中,需要確保學習的高效性,討論的有效性和課堂的有序性,避免過多意外因素。例如我們有一組同學在討論腎臟內部結構第4問時,“分別”的含義理解不清;在數據分析時,過於依賴課本的結果,而忽略了對數據自身的分析,這樣都使得討論缺乏有效性。

總體來説,這是一節難度較大的課,在實際教學中像這樣難度的課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並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對很多教師來説都是一個難點,選擇這節課作為參賽課的目的也是為了向各位專家求教,類似於這樣的課,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授課方式更能實現我們的課程標準要求。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11

本節課內容較多,所以我採用學生對照提綱自學、自測及同學互相檢查的形式讓學生先掌握基礎知識。在課堂上,我注意到下面幾點:

一、列出知識的框架

我把每節知識的框架列出來,學生在複習中可以利用框架的形式,把細節知識往裏面灌。因時間緊我把學生分組,四個人或是兩個人一組進行自測及同學互相檢查,而實驗設計則把學生分三組,每組分別完成一個實驗探究。然後大家交流自己的成果。能夠做到取長補短,讓每個人都參與到複習的緊張過程中來。達到了較好的複習效果。

二、注意知識輻射

受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將所學知識全部涉及,面面俱到。我在課堂上時針對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的目的'要求,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思維,以點帶面體現課本知識進行提問。有選擇性的有代表性的重點的疏導一下,幫助學生學會複習的方法,教會他們這種方法以後再學習相關的內容的時候,教師覺得很輕鬆,學生也能夠自主建構起新的知識體系。

三、貼近生活實踐,在知識遷移中求異

本節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具有社會實踐性強的特點。為此,在複習中我儘可能貼近學生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感知而提出問題,使學生對消化系統結構、功能及保健以及合理營養等形成完整的認識,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四、關注差異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不在於他們掌握學習內容的能力,而在於學習的速度,”“只要肯改善教學過程,照顧學生學習速度的差異,那麼會有95%以上的學生的成績是優良的。”因此,正確認識和把握教學速度,使教學速度適應大多數學生的認識和鞏固知識的速度,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減少大面積差生的出現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想出方法:讓學生進行自學、自測,這樣能夠讓學生儘量能夠參與進來做到各盡其才,每個人都能夠完成不同的目標要求,我還讓學生互相檢測,這樣能力高的可以幫助能力低的,共同來完成複習目標。

我在本堂課中的不足是時間把握不夠好,最後練習時間太倉促,以後課堂上要注意時間的調控。另外在知識處理上有遺漏的地方,例如物質消化的最終產物是什麼,在本次檢測中學生在此丟分較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細緻。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12

我的課堂思路是每個知識點條理要清晰。用圖片和常識導入新課,通過活動和常識一一引出向光性、向地性、負向地性、向水性、向熱性、向化性等特性。其中重點講解向水性的探究性試驗,該實驗為開放性實驗,着重小組合作,小組討論,然後小組展示給出最優方案。重點了解探究性實驗的一般過程和核心理念。探究性實驗設計時的原則:對照實驗和控制變量。通過問題:“含羞草感受機械刺激引起的感性運動與窗台上植物的向光性運動有什麼異同?”引出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的異同點,做出區分。結合教材,根據已有知識經驗説説哪些現象是植物的感應性,分別屬於哪種感應性?進而做出總結,把各現象和各特性進行總結區分。課堂中與我的設想有很大的不同,在總結區分過程中,學生對剛講過的各種現象已沒有印象,使總結環節進展的不是很順利。所以,要多瞭解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他們關注的傾向性。

這是我的第二次公開課。我的課堂有諸多的不足,尤其是把握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方面急需改進。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這節課內容簡單,與生活聯繫緊密,本節課應重要把握,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興趣,可通過多種途徑達到此目的。

要多讓學生做,多讓學生説,以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參與進來,教師可以少講。提問方式也應多樣式,除了一般的隨機抽查之外,還要採取多樣化的形式。學習的知識遷移非常重要,教學中逐步滲透給學生有利於知識遷移的方法,課堂的語言表達要力求高效、簡捷,符合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語言習慣,使學生容易接受。對於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他們對科學探究一般步驟已比較熟悉,同時學生具備一定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所以該節課應儘量把課堂還給學生,啟發學生自己來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得出結論。這樣學生經過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更容易被接受而且印象也更深刻。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是必要的。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合作學習容易耗時過多,對課堂時間的把握和調控,這點教師一定要做好。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13

1、設計多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在學生的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三種血管的結構,讓學生體會實驗的直觀性,並滲透對應思想教育。從學生平時的生活導入,不僅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血管對人體的重要,同時以巧妙地提問自然地引入到知識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究時,活躍學習氣氛,使學生順利瞭解了人體的三種血管;通過課件,由抽象的`情境到形象,由淺入深,利於學生接受。

2、用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師生提問,自主探索,分組討論交流等多種學習形式,有序、漸進地組織教學。從談話交流到啟發思考,從自主探究到鞏固拓展,從生活中的實例導入讓學生討論人在受創傷時的出學情況,通過鞏固練習,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應用中提高。教學的重、難點在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中得以分解,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也一點點積累起來。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思想。在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本節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自然的接受新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思考、探究、概括的習慣,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14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希望學生學會傾聽,那麼也必須從教師的耐心傾聽開始。教師在提問後,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在傳統的教學中,常見的現象是教師提問後馬上就叫學生回答,而且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或錯誤時,教師馬上打斷,叫另一位學生回答或教師代為説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他要麼沒有機會説出完整的答案,要麼就會意識到他的答案是錯誤的,以至於根本不值得聽完。也許這種做法教師不是有意的.,但挫傷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僅僅滿足於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於在傾聽時察言觀色,瞭解學生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慾望和需求,並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有迴應,比如對對方説的問題點頭示意或做出相應的反應。有效教學意味着教師要善於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回答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的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小腸的結構是如何與功能相適應的這一問題,學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這時教師可以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此外,激勵性反饋還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和成功體驗。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15

我所講的《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是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六章第三節“信息的傳遞”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既需要掌握前面所學的神經系統的知識,又是後面學習信息的處理的.重要基礎,因此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在教學中,我針對自身的優勢條件認真的設計了多媒體演示課件,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技術熟練,使教學程序比較流暢。由於精心的製作了課件,因此對教學內容的學習有了很大幫助,使教學內容結構清晰、簡潔、明瞭。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加強了學生間的探究活動,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學生在學習中也體會到了樂趣。雖然課堂效果比較好,但是我也看到了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改善。主要有: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間的小組合作、探究,但是重點並不是很明確,因此使效果大折有些問題學生本身思考就能完成,我卻讓學生互相交流,學生交流完後,我只做簡單的總結,並沒有發揮出學生探究交流的效果,使這種探究活動顯得有點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回答問題比較踴躍,但是我並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對於學生的提問只集中在前面幾個學生身上,對於後面一直舉手的同學照顧不到。對課堂的掌控還不到位。

在做膝跳反射實驗時,由於學生人數比較多,課堂比較擁擠,學生在做分組實驗時無法全部完成,造成課堂秩序很亂,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另外對於設計的問題,學生回答和自己預想的不一樣時,有些不知所措。由於前面的環節運用的時間過多,在課堂練習時時間就比較緊,使練習的效果比較差。

面對以上課堂教學中的優點,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發揚,對於不足我會找原因,逐步克服,爭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