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説課設計稿

  一、説教材內容: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説課設計稿

國小語文九年義務教育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第七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第二課時。

  二、説教材

  1、教材的內容、作用和特點。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第十一冊第二單元一篇講讀課文。它記敍了肖復興回憶1963年葉聖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的事;表現了葉聖陶先生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它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地修改習慣。掌握修改習作的習慣。掌握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它是一篇記事的文章。在事情的發展過程中,運用人物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由教材的地位和特點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2、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説真實的話,寫真實的事。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習作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地修改自己習作的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⑴體會葉聖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這件事對作者的教育。

⑵學習修改作文的具體方法。

⑶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習作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

  三、説教法

我在設計教學時,根據修訂國小語文新大綱的精神和教材內容的特點。重點設計“以練為主”的課型結構。因為文章的內容不難理解,學生通過讀就能領會其意思。教學時,以單元的訓練重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貫穿於課文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在教學過程,教師設置懸念,啟發聯想,並通過自學,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學習修改作文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練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習慣。

  四.説學法

1、看書學習的指導:通過朗讀課文,學習葉聖陶先生是怎樣為“我”修改習作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分組討論學習的指導:通過學習葉聖陶先生是怎樣為“我”修改習作的方法,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培養學生討論、協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具準備:投影片、紙條、例文

  六、説教學過程

佈置預習。(預習前一天佈置)

我在教《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前佈置學生做以下預備工作:閲讀課文找出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我之所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到這一點,是因為為了培養學生愛讀課文,讀懂課文的習慣,而且在教學中增強課堂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計了下面各個環節開展教學。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求知。

為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條件,為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引入新課時,我改變了以往談話導入的做法,利用例文引入。

1、利用《一張畫像》設置懸念,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初步瞭解肖復興所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內容並理清了線索。今天,老師帶來了肖復興的獲獎稿--《一張畫像》的部分內容,大家想不想讀一讀。讓學生回答後,集體朗讀肖復興的習作《一張畫像》。通過學生讀《一張畫像》,使學生對內容有所感知,為學生學習新知做鋪墊。

2、引入新課:讓學生讀完習作,我便提問:大家讀了肖復興的習作,覺得他的習作,覺得他的`習作寫得怎樣?讓學生回答,接着讓學生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的同時,利用“葉聖陶先生是怎樣評肖復興的習作的”這個問題作為引入新課。目的是通過這個問題來完成這一段的教學內容,進而引出葉聖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尋求新知。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輕鬆、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在理解課文這個環節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⑴葉聖陶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寫的?⑵看了葉聖陶先生的評語,“我”非常激動,從哪兒可以看出“我”為什麼那麼激動?⑶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讀自學提綱,接着要求學生讀第一部分的內容,採用自學法,讓學生獨立完成自學提綱。在解決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問題時,我以讀講結合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教學任務。先出示句子:“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習作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的投影片,讓學生讀,引導理解“大力氣”、“大氣候的”、“文學事業的艱鉅”這些詞的意思,以詞串講,理解句子的意思。為了使學生對句子有更深的認識,加上本人也意識到思想教育不是呆板進行的,應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教育學生無論學什麼,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投入,下大力氣,有恆心才能成功,否則一事無成。再用類似的方法理解“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通過這樣的教學,目的是落實雙基教學,減輕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難度。

為了解決“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這個問題,我利用過渡語言設疑導入:作者的感受這麼深的原因是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那葉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習作的?我採用自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來完成這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結、歸納出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評評議議,教師採用讀講結合的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掃除障礙。

  三、在練習中鞏固新知,深化新知。

課堂的修改練習是對掌握新知的延續和提高,學生的知識必須經過訓練,才能轉化為技能。因此,我講讀課文之後,根據葉聖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習作的方法,採用師生共議--對比體會--小組討論的方法,來修改肖復興的獲獎稿的部分內容。修改訓練,層層深入形成階梯性,有目的地促進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

1、師生共議,循序漸進。

教學修改稿例文時,我通過師生共議從難到易的步驟,讓學生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接着貼上葉聖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時刪去重複、??碌卻省H醚??研じ葱説南白骱褪ヌ障任??薷暮蟮南白髯鮃桓齠員壤識粒?寤嵴庋?牡暮麼ΑI杓普庀釷ι?餐?薷母遄擁牧廢埃?康氖僑醚??饈兜揭?薷淖約旱淖魑牟⒉荒眩?灰?險妗⒆邢缸聊ゾ湍苄薷模?磽猓?鑾墾??薷南白韉男判摹?/p>

2、實踐練習,固新長智。

教學這個環節時,我運用知識遷移規律,採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充分討論練習,修改肖復興(未經葉聖陶修改的)習作的第四、五自然段。目的是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嘗試到為肖復興修改習作的樂趣,同時培養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習慣,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新知。

  四、總結

本節課的設計是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按照學生能力的不同程度進行安排的。我採用了讀講結合的教法,以及自學法、練習法等,來體現教學設計的四個特點:⒈突出教學的重點、擊破難點。⒉注重引導,歸納修改習作方法,讓學生能夠修改自己或別人的習作。⒊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習信心。⒋面向全體,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附板書設計:

7、那片綠綠的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