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市場調研報告實用【2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腦市場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腦市場調研報告實用【2篇】

電腦市場調研報告1

為全面掌握全市農資市場情況,加強農資市場管理,更好地為農民服務,市供銷社於xx年xx月對全市農資市場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市場供應貨源充足。今年,全市全年化肥總需求量120884噸,可供應總量121971噸。其中:氮肥需求量56095噸,可供應量60360噸;磷肥需求量22592,可供應量28004.2;鉀肥需求量9868,可供應量12202.2;複合肥需求量22329,可供應量21405。全市市場化肥可供應貨源充足。

(二)農資質量整體較好,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在市政府的強力領導下,農委、質監、科技、供銷社等部門持續開展農資打假活動,聯合工商部門加強市場監管。一是在銷售旺季進行抽樣檢測,不斷增加抽樣的覆蓋率;二是要求零售商做好進貨、銷售台賬,從正規渠道進貨,提供生產廠家的營業執照、產品證書、產品檢驗報告,保證產品三證齊全(農藥登記證號、生產許可證號、產品標準號)。

(三)農資經營網絡日趨完善,羣眾購肥方便。近年來,供銷社積極推動“新網工程”建設,全市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絡得到較快發展。目前,全市運行中的農資配送中心5個,連鎖經營店234個,75%以上的村有農資店或加盟的農資連鎖經營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經營店配備了送肥下鄉專用車輛,送肥進村,農民購肥方便。

(四)經營主體較多,供銷社優勢突出。隨着農資市場的發展,原有的經營格局逐步被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銷社系統農資企業、生產廠家、農業“三站”、個體經商户等多渠道經營格局。我市有各種類型農資經營網點619家,其中供銷社網點292家,農業“三站”網點37家,個體工商户290家。龍頭企業主要是供銷社系統的輝隆集團分公司、東昇農資有限公司、東農農資有限公司等;供銷社各類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佔市場份51.4%,其中化肥經營市場份額達到65.1%,超出全市市場份額。

(五)價格波動幅度不大,總體平穩。

進入20xx年春季,農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非常理性,價格沒有出現大起大落,合理引導了市場;商家在採購中也沒有盲目跟風,避免尿素價格出現虛高。市場在有需求拉動時價格平穩上漲,預計在用肥結束後,價格才出現回落。

二、存在問題

(一)市場供大於求,農資市場完全進入買方市場。由於農資生產行業管理缺乏前瞻性,管理制度沒有規範化,使得農資產業進入極為容易,再加之改革開放初期農資行業有着較高利潤空間,大量行業外資本流入,從而使得農資生產企業數量劇增,形成產大於需。

(二)經營渠道紛雜,市場管理仍較薄弱。隨着農資市場的發展,原有的經營格局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銷社系統農資企業、生產廠家、農業“三站”、個體經商户等多渠道經營格局。我市有各種類型農資經營企業和個體户600多家,分佈面廣而散,市場管理難度大,一些過期、無效農資產品或達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質產品,常常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市場,坑農害農現象時有發生。

(三)競爭激烈,市場監管難度大。農資經營是投資大,利潤小的行業。生產企業之間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大量賒貨,產品價格大起大落;商商之間的競爭使得產品價格一降再降,經銷商已無利可言,於是反過來又向生產廠家索要利潤,迫使廠家再次降價,從而進入一種惡性循環。同時,當某種農資產品暢銷,市場價格上漲時,假冒偽劣產品衝擊市場,當農民需要某種產品又沒有利潤時,又買不到,人為造成市場混亂,市場管理難度增大。

(四)化肥儲備有待加強。20xx年,市供銷社與市發改委聯合出台了《市市級救災化肥儲備辦法》,但我市農資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政府儲備,除供銷社企業每年冬季儲備外,其他企業都沒有儲備。近年來,隨着農資市場供求情況和農民購買習慣的改變,農資化肥儲備期相應拉長,儲備資金大幅度增大,造成資金週轉困難,儲備量減少,影響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

(五)農資經營品種比較單一,難以滿足農民需求。從我市農資經營企業看,目前大部分只經營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和複合肥等,品種較單一,特色農業生產需要的專用肥幾乎沒有,同時農藥和農膜供應相對較少。

(六)農資推廣技術難,科學施肥水平較低。我市農資技術推廣主要有供銷社興辦的“莊稼醫院”、農村綜合服務社以及鄉鎮農技推廣站。由於供銷社農資技術服務網點比較少,鄉鎮農技推廣站人員減少和老化,並劃歸鄉鎮,農技推廣人員技術推廣和服務活動逐漸減少,農民需要的農資技術服務很難。

三、幾點建議

一是繼續推進農資連鎖經營服務體系建設。強力推動實施“新網工程”,建立農資現代流通服務體系。通過發展連鎖經營,保障農民用上質優價廉的農業生產資料,杜絕假冒偽劣、高毒農藥的濫用。通過連鎖服務大力普及無公害農產品規範化生產技術,提高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和科學種田水平,提高農產品的安全衞生水平,減少污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加大對農資市場管理力度。探索建立農資市場管理長效機制,要加大農資有關知識普及和宣傳,提高農民羣眾的的知假辯假能力,增強經營者守法意識;要堅持經常性執法檢查,打擊取締違法經營活動;要建立農資來源追溯、責任追究制度。

三是建立農資供應應急機制。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建立救災化肥分級儲備制度,加強和完善農資宏觀調控,通過淡儲旺銷、調劑餘缺來穩定市場,確保農業生產用肥。

四是加快農資技術推廣。在60%以上的農資連鎖網點建立“莊稼醫院”、農村綜合服務社,長年開展農資服務;加大對農技人員的引進和培訓,建立起一支高素質具備農資經營和管理的為農服務隊伍,做到測土配方,科學施肥。

電腦市場調研報告2

一、菜市場總體情況

我縣菜市場的總體數目約80個(其中絕大多數是趕集式的墟場)。位於縣城的菜市場有城南市場、永興市場、天華南市場和金苑市場等4個。按地理位置分,城南市場、永興市場及天華南市場處在河西片的老城區,而整個河東片的梅苑開發區卻只有一個金苑市場;按建成時間分,城南市場和永興市場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開業的老牌市場,近兩年已全部改造成標準化淨菜市場,天華南市場則是今年剛建成開業尚未產生效益的市場,而金苑市場卻仍在建設當中,預計今年十一月底竣工營業;按市場規模分,城南市場是目前縣城最大最繁華的菜市場,其營業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有200個攤位、30來個門面,其年成交額達2.5億元。剛建成的天華南市場營業面積有2200多平方米,擁有攤位160多個;在建的金苑市場營業面積有多平方米,攤位120個;永興市場營業面積為400平方米,有攤位60來個,年成交額達0.6億元。

除縣城的4個菜市場外,我縣其餘的菜市場全部分佈在各鄉鎮,我們統稱為農村市場,這些農村市場中規模較大的有型市場有洋溪、槎溪、水車、孟公、白溪、圳上等6箇中心市場,他們的營業面積在到5000平方米之間,攤位個數在100到300之間;都是每天營業的日日場。除此之外,其餘的農村市場都是4至5天才趕場營業一次的墟場,並且一般都是沒有固定地點的馬路市場,每逢趕場日便人流擁擠,交通阻塞,“髒、亂、差”現象相當嚴重。

二、菜市場管理體制

我縣80來個菜市場當中,屬國有所有制的只有城區的城南、永興兩個城區市場以及26個農村墟場,其餘的都是一些私人股份市場或村辦市場。國有所有制市場由縣市場服務中心管理,按理説縣市場服務中心應是管理全縣市場的公益事業單位,但當初卻定性為自收自支、自負盈虧,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單位,這種體制對市場建設與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一是由於市場服務中心是事業單位性質,到銀行貸不到一分錢,而無法搞市場建設;二是市場服務中心實行企業化管理而沒納入財政執行“收支兩條線”,財政無任何撥款,但税費卻“五花八六”,負擔重,職工工資毫無保障;三是由於市場服務中心只有服務職責,沒有管理職能,導致平時的收費工作和市場規範管理工作難度很大,就連自己管轄市場的周邊冒市也無法規範整頓,而更何況對其餘市場進行規範管理。因此,目前市場服務中心只能在自己管轄市場內履行服務職責,無法進行市場的規範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市場的監管力度也不到位,至於那些私人股份市場與村辦市場,則在管理體制上沒有統一模式,各作其主,隨心所欲,從而導致我縣農貿市場的管理體制混亂不堪。

三、攤位租金收取情況

我縣城區各菜市場對攤位租金的收取一般是採取年收的方式,就是先定好攤位的年租金,然後由經營户一次性交清,而在農村市場,由於收費難度更大,加之都是墟場,因此也採取月收或季收的方式收取攤位租金。從收取的數目來看,由於受單位體制的限制,縣市場服務中心對攤位租金的收取一般很難按政策及物價局核定的收費標準足額收取到位,農村市場更是寥寥無幾。

四、菜市場經營的財務情況分析

我縣城區現有的`4個菜市場當中,金苑市場正處於在建當中,天華南路市場剛建成尚未產生效益,只有縣市場服務中心管理的城南與永興兩個菜市場是歷史悠久的老牌市場,就這兩個市場來説,每年的市場收入合計也只有150萬元左右,這是目前縣市場服務中心的主要經濟來源,其餘農村市場一般都是利用率極低的場棚市場,年久失修,設施陳舊,破爛不震堪,本來就收不抵支,加之經過的冰災後更是雪上加霜,每年用於農村市場的維修費就高達80餘萬元。因此,縣市場服務中心每年的市場收入除去108名職工的工資及正常辦公開支後,缺口達250餘萬元,按“收之於市場用之於市場”的原則,每年都是收不抵支。

五、縣政府在加強市場建設和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投入

近幾年來,縣委、政府在加強對農貿市場建設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別是去年我縣開展創建省級衞生縣城文明城市以來,對農貿市場的建設管理更加重視。

1、加強馬路市場的整頓。

馬路市場是我縣普遍存在的一大現象,90%的農村市場都是馬路市場,“五里一市、十里一場”,各個鄉鎮都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歷史根源造成的,這些市場一般都是解放前選址開業的,人們在這裏經營購物已有幾十上百年的歷史習慣。馬路市場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這些市場很多都選在省道、國道兩邊經營,每逢趕場日便人山人海,菜擔子、流動車輛、地攤到處都是,加上吆喝聲、叫喊聲,雜七雜八,交通嚴重受阻,市場的“髒、亂、差”特別嚴重,過往人羣與當地羣眾都怨聲載道。這些馬路市場嚴重損害了我縣的城市品位,曾經在人大、政協兩會上許多委員代表紛紛提出整頓馬路市場的建議提案。近幾年,引起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縣政府每年組織交通、工商、商務、公安、城管、公路、建設、規劃等職能部門,對全縣馬路市場進行專門整治,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歷史習慣根深蒂固和市場建設的硬件設施難以跟上,我縣馬路市場仍然存在還是難以根除。

2、加強市場投入。

自我縣開展創建省級衞生文明城市以來,縣政府對農貿市場的建設投入加大了力度,近兩年,先後對永興市場和城南市場的農改超改造工程投入220餘萬元。經過改造後的永興與城南兩市場,從下水溝到地面、從牆面到頂面都裝修一新,市場攤位都是標準化淨菜市場攤位,活禽區與水產區都是相對獨立的銷售區域,市場設置了監控中心、信息發佈中心及農藥殘留檢驗檢測用房,整個市場的硬件設施完全符合標準化淨菜市場的要求,場內佈局規範合理,商品擺放整齊美觀,完全改變了改造前那種亂拉亂扯、亂堆亂放、亂吐亂丟的現象。可以説,通過政府投資改造後的永興與城南兩市場是一個完全實行全封閉式管理的農貿市場,既整潔美觀、方便適用,又顯檔次品位,是我縣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加強對市場的規範管理。

在這次“雙創”工作中,縣政府將縣市場服務中心列入創建單位,要求對全縣農貿市場進行規範管理,並且針對市場的佈局、商品的擺放、衞生保潔、健康教育、經營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各項工作進行了細化。按理説這確實是有利於各農貿市場的規範管理,但由於實施主體是縣市場服務中心,而市場服務中心受自身體制的制約,沒有職能去管理其餘的私辦市場,所以只能在自管市場中按照縣政府的要求和標準去規範管理市場,其餘的私辦市場卻仍然我行我素。為此,目前縣政府正在研究準備成立新化縣市場管理辦公室,加強對全縣各類市場的規範管理。

六、我縣在創新農產品零售方式方面所做的工作

自從對城南、永興兩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後,我們將農產品的價格行情在信息發佈屏上予以宣傳,同時對市場的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以便消費者明白市場行情,買得稱心、吃得放心。此外,農户和商家實行“農超對接”,直接從菜農基地進菜,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這些舉措都大大也加快推動了農產品的營銷。

七、對進一步加強菜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零售網絡的建議

1、儘快成立全縣市場的專門管理機構,賦予其管理職能。以便規範管理各類市場,搞好我縣“菜籃子”工程,提高我縣城市品位。

2、進一步加大對農貿市場的建設與投入力度。目前我縣縣城僅4個農貿市場,這對於20多萬縣城人口來説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梅苑開發區僅一個市場。因此,請政府行政劃撥土地,加大市場建設力度,方便羣眾購物,搞活農產品流通,美化我縣市容市貌,保障“雙創”工作所取得的成果。